CN108139168A - 具有带有热绝缘层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有热绝缘层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168A
CN108139168A CN201680057326.5A CN201680057326A CN108139168A CN 108139168 A CN108139168 A CN 108139168A CN 201680057326 A CN201680057326 A CN 201680057326A CN 108139168 A CN108139168 A CN 108139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hamber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transfer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3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168B (zh
Inventor
V.赛德尔
J.V.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8139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56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sol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4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ceramic; of concrete; of natural st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0/00Thermal insulation; Thermal de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所述热交换腔室包括包围热交换腔室的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腔室边界。热交换腔室边界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用于将至少一个热传递流体的入流引导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用于将热传递流体的出流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至少一个热储存材料被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中,使得热传递流体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流导致热储存材料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至少一个热绝缘层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在热交换腔室边界和热储存材料之间。在优选实施例中,热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热绝缘材料,所述至少一个热绝缘材料从包括陶瓷、熔渣、砖块、泡沫粘土、矿物棉、矿物泡沫、矿物纤维和泡沫玻璃的组中选择。

Description

具有带有热绝缘层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 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2.背景技术
尽管可再生能量被集成进公共电能系统(电网),目前大份额的电仍然通过化石能源生成。但是全球气候变化需要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量。
类似风和太阳的可再生能源的能量输出贯穿一天或贯穿一年不是恒定的。因此,通过利用来自可再生能源而生成的电会波动。
为了管理此波动的电,热(热能)储存系统(热交换系统)被开发用于储存和释放热能。这样的热交换系统包括具有热交换腔室边界的热交换腔室,所述热交换腔室边界包围热交换腔室内部。热交换腔室内部填充有例如石头的热储存材料。热交换腔室边界包括第一开口,用于引导热传递流体(例如空气)的入流流入热交换腔室内部,以及第二开口,用于引导热交换流体的出流流出热交换腔室内部。
对于充能模式,热交换系统附加地包括充能单元,用于借助于过量的电加热热传递流体。产生的热的热传递流体经由热交换腔室边界的开口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开口)被灌输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此开口限定热交换腔室的“热”终端。热的热传递流体被引导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通过将热的热传递流体引导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导致从热传递流体到热储存材料的热交换。热通过热储存材料被储存。
经由热交换腔室的其它开口(第二开口),产生的“冷”的热传递流体被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由此,热交换腔室边界的此开口限定热交换腔室的“冷”终端(端部)。当热交换腔室的冷终端处的温度开始上升到预定温度以上时,充能模式停止。
在热交换腔室的放能模式中,此储存的热可以被恢复:“冷”的热传递流体经由热交换腔室边界的开口中的一个被灌输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在此情况下,此开口限定“冷”终端。冷的热传递流体被引导通过热的热交换腔室内部。通过将冷的热传递流体引导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导致从热储存材料到热传递流体的热交换。热被从热储存材料释放。
经由热交换腔室边界的第二开口,产生的“热”的热传递流体被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由此,热交换腔室的第二开口限定热交换腔室的“热”终端。
产生的热的热传递流体可以被用于生成蒸汽,通过所述蒸汽驱动蒸汽涡轮机。所描述的放能模式的结果:热被转换回电。
当热交换储存部的冷终端处的温度开始下降到特定温度以下时,放能模式停止。
对于热交换系统的高的往返循环(round trip)效率来说,重要的是减少到环境的热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具有小的热损失的热交换系统。
此目标通过权利要求中具体说明的本发明来实现。
设置具有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热交换腔室包括包围热交换腔室的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腔室边界。热交换腔室边界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用于将至少一个热传递流体的入流引导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用于将热传递流体的出流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至少一个热储存材料被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中,使得热传递流体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流导致热储存材料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至少一个热绝缘层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在热交换腔室边界和热储存材料之间。在优选实施例中,热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热绝缘材料,所述至少一个热绝缘材料从包括陶瓷、熔渣(sinter)、砖块、泡沫粘土、矿物棉、矿物泡沫、矿物纤维、泡沫玻璃、蛭石(vermiculite)、珍珠岩、耐火粘土(chamotte)、多孔混凝土、成形真空部件、硅酸钙(calciumsilicat)和多微孔绝缘材料的组中选择。
优选地,热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用于支撑热绝缘层。由此,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从包括金属、陶瓷、多孔混凝土和砖块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支撑材料。
除了热交换系统之外,提供具有以下制造步骤、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a)提供热交换腔室的至少一个部件;和b)将热绝缘层附接至热交换腔室的部件。
优选地,为了热绝缘层的附接,使用至少一个布置方法,所述至少一个布置方法从包括胶粘、喷涂、铸造热绝缘材料和/或热绝缘材料的至少一个前体(precursor)和使热绝缘材料和/或热绝缘材料的至少一个前体起泡沫的组中选择。通过固体热储存材料的填充随后支撑热绝缘层。因此,附加的固定装置不是必须的。
替代地或结合地,热绝缘层可以被直接附接,例如借助于销直接附接。
此外,提供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在热交换系统的操作模式中,热传递流体的热交换流被引导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其中,导致热储存材料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热交换腔室是空间、腔体或壳体,热储存材料位于其中。热交换在热交换腔室内侧发生。为了提供有效的热交换,热交换腔室优选地与环境热绝缘。通过热绝缘减少热损失。
热传递流体经由第一开口被引导(指引)到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并且经由第二开口被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热交换腔室边界的第一开口是入口开口。热交换腔室边界的第二开口是出口开口。因此,热交换腔室边界存在不同的区域,即具有第一开口的热交换腔室边界的入口区域,和具有第二开口的热交换腔室边界的出口区域。
热交换系统的操作模式从如下的组中选择,所述组包括:具有从热传递流体到热储存材料的热传递的充能模式、和具有从热储存材料到热传递流体的热传递的放能模式。
取决于操作模式,特定的开口可以具有入口开口的功能或出口开口的功能。热交换流的流动方向取决于操作模式。优选地,在充能模式期间,热交换流沿充能模式方向被引导,在放能模式期间,热交换流沿放能模式方向被引导,并且充能模式方向和放能模式方向彼此相反(逆流操作)。但是,热交换流的方向的改变不是必须的。充能模式方向和放能模式方向包括相同的方向(顺流操作)。
在逆流操作中,从充能模式到放能模式的切换时,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流的方向被颠倒并且因此,开口(入口开口、出口开口)的功能以及在相应开口处的相对温度(冷或热)也被颠倒。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使用相同的热传递流体用于充能模式和用于放能模式是特别有利的。但是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热传递流体用于充能模式和放能模式。
对于充能模式,热交换系统配备有至少一个充能单元,用于加热热传递流体。在具有激活的充能单元的充能模式中,充能单元可以位于热交换腔室的上游。与之相对照,在具有停用的充能单元的放能模式中,充能单元可以位于热交换腔室的下游。
优选地,充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其从包括电阻加热器、感应加热器、电磁辐射发射器和热泵的组中选择。电磁辐射优选地是红外辐射。不同的电加热装置的组合是可能的。借助于电加热装置,电被转换为热。此热被热传递流体吸收并且被输运至热交换腔室内部中的热储存材料。
例如,电加热装置包括电阻加热器。此加热器位于热交换腔室上游的热交换入流中(充能模式)。热传递流体在其进入热交换腔室内部之前被加热。电阻加热器包括大的热交换区域,用于从电阻加热器到热传递流体的有效的热交换。例如,大的热交换区域通过电阻加热器的网格形成。蜿蜒形的电阻加热器也是可能的。通过这样的措施,至热传递流体的热传递被增强。另外,电阻加热器内的热点(hot spot)的(不期望的)发生的可能性被减小。
热交换系统优选地配备有至少一个放能单元,用于从出流的热传递流体放出热用于产生电。从热传递流体移除热。移除的热被转换为电。在优选实施例中,热到电的转换通过用于驱动蒸汽电站的涡轮机的水/蒸汽循环实现。
当电价和需求高或者当可再生能量的产生低的时候,放能模式可以被实现。为此并且为了限制与本发明相联系的成本,使用现有的电站是有利的。因此,热交换系统是一种改型系统。例如,非常适合的是CCPP(联合循环电站),因为其热回收蒸汽发生器(HRSG)类似于这里提出的应用。然而,无烟煤(hard coal)、油、气、垃圾焚烧、木头或褐煤火电站可以被使用,因为充能单元可以被设计用于高的温度以匹配蒸汽发生器中使用的温度。在混合模式中,燃料可以被用于将温度从热交换系统的温度水平增加至原始的炉子或锅炉设计的操作温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热交换系统配备有至少一个流动调节元件,用于调节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交换流、用于调节进入热交换腔室内部的入流和/或用于调节离开热交换腔室的出流。流动调节元件包括至少一个主动流体运动装置,其从包括鼓风机、风扇和泵的组中选择,并且/或者流动调节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被动流体控制装置,其从包括可激活旁通管道、喷嘴、翻片、挡板(damper)和阀的组中选择。多个这些装置以及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可能的。另外,流动调节元件可以被串联或并联布置。例如,两个翻片被布置在两个开口处,以调节进入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传递流体的入流,并且因此以调节热交换腔室内部中的温度分布。
被动控制装置的优势是其便宜。另外,被动控制装置非常可靠。但是优选地,使用主动运动装置。通过那样,有利的是,主动流体运动装置的驱动单元(类似于电动马达和电动装置)位于具有(可能非常热的)热传递流体的热交换流的外侧。
只是要注意的是:可能有用于流动调节元件的不同的位置。流动调节元件可以被直接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中、热交换腔室内部下游和/或热交换腔室内部上游。所述位置尤其取决于流动调节元件(主动流体运动装置或被动流体控制装置)的类型。
热储存材料可以是液体和/或固体。例如,热储存材料的核心是固体并且此固体核心的覆层是液体。这样的液体覆层可以包括离子液体。
固体材料优选地包括疏松材料(bulk material)。不同的液体材料和不同的固体材料的混合物以及液体和固体材料的混合物是可能的。
可能的是,热储存材料是热化学能量储存材料:热能可以经由吸热反应被储存,而热能可以经由放热反应被释放。这样的热化学储存材料例如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系统。
热储存材料可以被布置在由非反应容器材料制成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定容器中。非反应意味着在热交换过程期间热储存材料和容器材料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在优选实施例中,热储存材料包括至少一个化学和/或物理稳定的材料。在热交换系统的操作温度的范围中,热储存材料不改变其物理和/或化学性质。物理稳定的材料在热交换期间不改变其物理性质。例如,热储存材料在操作温度范围中保持固态。化学稳定的材料在热交换期间不改变其化学组成。例如,这样的化学稳定材料是相变材料(PCM)。
另外,具有拥有不同的热储存材料和/或不同的热传递流体的不同的热交换腔室的复杂的热交换系统也是可能的。例如,具有石头作为热储存材料的热交换腔室和具有相变材料作为热储存材料的热交换腔室被组合在一起(并联或串联)。
在优选实施例中,热储存材料包括沙子和/或石头。石头可以是天然石头或人工石头。其混合物也是可能的。人工石头可以包括填充有热储存材料的容器。此热储存材料例如是相变材料或热化学储存材料(见上文)。
优选地,石头包括碎石(卵石)、粗石和/或粗砂(碎片)。人工材料优选地包括渣块或陶瓷。再次,所提到的材料的混合物也是可能的。
为了提供便宜的能量储存材料,使用废弃材料是有利的。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人工材料包括工业过程中的至少一个副产品。例如,副产品是硅酸铁。硅酸铁来源于铜生产的渣。
在优选实施例中,热交换通道被嵌入在热储存材料中,用于引导热交换流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热储存材料形成热交换床。热交换床包括热交换通道。热交换通道被嵌入在热交换床中,使得通过热交换通道的热传递流体的热交换流导致热储存材料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热交换通道可以通过热储存材料的中间空间(间隙)形成。例如,热储存材料包括石头。石头形成具有热交换通道的热交换床。附加地或替代地,热储存材料是多孔的。热储存材料的开口孔形成热交换通道。
热传递流体从包括液体和气体的组中选择。气体从包括无机气体和/或有机气体的组中选择。无机气体优选地是空气。不同的液体的混合物以及不同气体的混合物是可能的。
优选地,热传递流体包括处于环境气体压力的气体。优选地,处于环境气体压力的气体是空气。环境压力(900hPa至1.100hPa)改变,使得导致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流。
为了将热传递流体引导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并且为了将热传递流体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使用管道系统(或通道系统、导管系统)。此管道系统可以是闭式的(具有闭环)或者可以是开式的(具有开环)。
例如,热传递流体是环境的环境空气。所述环是开环。来自环境的空气被引入热交换系统并且热交换系统的空气被释放至环境。在热交换系统的操作期间有空气交换。
与之相对照,在闭环的操作期间没有空气交换或可选择可调节的空气交换。环境的空气不被增加或少量增加至用作热传递流体的空气。这具有以下特定优势:在具有几乎完全充能的热储存材料的情况下,在开环中,具有剩余的热的热传递流体将被释放至环境。剩余的热被损失。与之相对照,在闭环中,具有剩余的热的此热传递流体停留在热交换系统中。剩余的热不被损失。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闭环被实施,并且其中,入流包括出流。出流被引导回热交换腔室内部。
热交换腔室是竖直热交换腔室和/或水平热交换腔室。
术语“水平热交换腔室”意味着热传递流体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水平的主(平均)流。水平的主流的流动方向基本平行于地球的平均表面。水平方向是与影响热传递流体的重力的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垂直在该上下文中意味着从垂直偏离多达20°,并且优选地多达10°的偏离是可能的。
热交换流的水平定向的方向可以通过侧向第一开口和/或侧向第二开口实现。水平热交换腔室包括在其侧部热交换腔室边界的这些开口。另外,借助于类似于鼓风机或泵的主动流体运动装置,导致热交换腔室内部中的热交换流。热传递流体被吹进或泵送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或者被泵送出或者吸出热交换腔室内部。
与术语“水平热交换腔室”相对照,术语“竖直热交换腔室”意味着热传递流体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竖直的主流。例如,操作模式是充能模式。在竖直热交换腔室中,热交换流优选地在充能模式期间被引导向下(顶部朝下)。竖直的主流(基本平行于重力的方向但是沿着与重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可以通过主动流体运动装置(鼓风机或泵)引起。第一开口位于热交换腔室的顶部,并且第二开口位于热交换腔室的底部。
基于自然对流,在竖直热交换腔室中,沿着垂直于热传递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的热储存材料的温度是近似相同的(水平的等温线)。
与之相对照,在水平热交换腔室中,由于自然对流,沿着垂直于热传递流体的流动方向(见下文)的横截面的热储存材料的温度可以不同(倾斜的等温线)。
需要指出的是,术语“水平”和“竖直”独立于热交换腔室的尺寸和其取向。决定性的是热传递流体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流的方向。例如,“水平热交换腔室”可具有小于热交换腔室的腔室高度的腔室长度。
除了纯竖直和水平热交换腔室之外,“竖直热交换腔室”和“水平热交换腔室”的混合物也是可能的。在这样的热交换腔室中,热传递流体的主流是热传递流体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水平和竖直运动的结果。
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开口彼此竖直地布置,和/或至少两个第二开口彼此竖直地布置。开口布置在彼此上。通过此措施,可能影响热交换流的竖直分布,以分别改善热储存材料和热交换腔室内部中的温度分布(温度前沿)。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等温线被影响。
温度前沿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中的热储存材料的相邻的热和冷区域限定,所述相邻的热和冷区域由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传递流体的流导致。温度前沿垂直于通过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流的相应流动方向对准。在充能模式期间,热交换流沿充能模式方向被引导,其中温度前沿沿此充能模式方向运动。与之相对照,在放能模式期间,热交换流沿放能模式方向(与充能模式方向相反)被引导,其中温度前沿沿放能模式方向运动。在两种情况中,热交换腔室的温度前沿通过热交换腔室迁移至热交换腔室的相应热/冷端部。应指出,在逆流操作的情况下,热(热开口)端部保持为热端部(热开口),而与模式(充能模式或放能模式)无关。
温度前沿是热储存材料中的强温度梯度的区域,即热和冷区域之间的高温度差。在此应用中,其通过热储存材料分开热交换腔室中的热(通过热充能)和冷(未充能)区域。温度前沿在充能模式期间由于从热传递流体到热储存材料的热的传递而发展,并且在放能模式期间由于从热储存材料到热传递流体的热的传递而发展。等温区域/线理想地(例如没有重力的影响)垂直于主流方向发展,即恒定温度的区域/线。
为了最优化热交换系统的效率,有利的是确保均匀的温度前沿。关于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温度梯度,仅有小的变化。在具有顶部向下的流动方向的竖直热交换腔室中,由于自然对流,温度前沿是近似均匀的。所以,在此情况中,附加的措施是不必要的。与之相对照,自然对流导致水平热交换腔室中的不均匀的温度前沿。所以,在此情况中,附加的措施可以是有意义的(类似于使用更多开口或使用更多流动调节元件)。
优选地,具有所述开口中的一个的腔室边界包括具有渐缩轮廓的过渡区域,使得开口的开口直径对准至渐缩轮廓的第一渐缩轮廓直径,并且热交换腔室的腔室直径对准至渐缩轮廓的第二渐缩轮廓直径。过渡区域包括从相应开口朝向热交换腔室的增加的横截面。这对于第一开口是特别有利的,用于将热传递流体引导进热交换腔室中。过渡区域的直径从第一开口的开口直径扩展至热交换腔室的直径。借助于渐缩轮廓,热传递流体的入流被引导进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引导的入流被分布至具有热储存材料的宽的区域。通过此措施,热交换单元(位于热交换腔室中的热储存材料)的容量可以被高度开发。另外,热交换的效率可以通过改变热交换流而改善。注意:为了额外地改变热交换流,扩散器可以位于第一开口处,尤其是在过渡区域中。通过扩散器的方式,热传递流体进入热交换腔室内部的来流可以被调节。例如,这样的扩散器由位于具有渐缩轮廓的过渡区域中的石头形成。
对于热交换腔室包括多个第一开口的情况,非常有利的是在该多个第一开口处布置所描述的过渡区域。由此,第一开口可包括共同的过渡区域或独立的过渡区域。
具有用于将热传递流体引导出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第二开口的过渡区域也可以是渐缩的。通过此措施,将热流引导出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腔室内部被简化。
在该上下文中,使用短的过渡区域是非常有利的。例如,短的过渡区域包括小于热交换腔室的长度的50%的尺寸。例如,尺寸是热交换腔室的长度的约20%。长度是热交换腔室的平行于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传递流体的主流方向的尺寸。但是当然,过渡区域的尺寸取决于完整的热交换系统的多个特征,例如热传递流体的温度、热交换流的质量流、在相关的开口温度处的热交换流的速度等。
为了节约空间并且为了减小表面-体积比率以减小热损失,将过渡区域实施为尽可能短是有利的。结果是短的过渡通道,用于将入流引导进热交换腔室内部。除了热交换腔室的容量的有效使用之外,低的空间需求被联系至此解决方案。
优选地,热交换腔室包括圆柱形的腔室边界。例如,包括第一开口的腔室边界被形成为圆形圆柱并且/或者具有第二开口的腔室边界被形成为圆形圆柱。这样的形状导致最佳的表面-体积比率。
热交换腔室的尺寸可以是不同的。但是,本发明对于具有大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是特别有利的。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水平的热交换腔室包括如下热交换腔室长度,所述热交换腔室长度是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腔室宽度的至少两倍并且/或者是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腔室高度的至少两倍。优选地,热交换腔室长度从20m和300m之间的范围选择。另外,热交换腔室宽度和/或热交换腔室高度从1m到100m的范围选择。
热交换系统尤其适用于在高于300℃的高温度处操作。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模式的操作温度从300℃和1000℃之间的范围选择,优选地从500℃和1000℃之间的范围选择,更优选地从600℃和1000℃之间的范围、650℃至1000℃之间的范围选择,并且最优选地从700℃和1000℃之间的范围选择。温度范围的偏离是可能的。在该上下文中,非常有利的是900℃的温度范围的上限,并且最优选的是800℃的温度范围的上限。热交换系统是高温度热交换系统。
所提出的发明可以应用于可再生能量的产生以及常规能量的产生。例如,为了增加化石火电站(或核电站等)的蒸汽循环的灵活性,其可以与这里提出的热交换系统组合。在此情况下,当燃料成本低于电的成本时,电站的蒸汽循环的锅炉可以使用燃料操作,并且在当电价低时的时期中,热交换系统被充能。替代地,充能可以在过量产生能量的时期期间发生。
通过本发明,保证了热交换腔室的热绝缘的有效性。改进在于以下事实:热交换腔室支撑结构材料以及热交换腔室的气密性密封不必须抵抗高的温度和温度变化。这意味着热交换腔室的结构不会由于热膨胀而膨胀,并且膨胀接头不是必须的。这减小了整体系统成本并且有助于实现成本有效的设计。因此,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边界(壁)由便宜的材料制成,因为其不暴露于压力或高温。
本发明的以下附加方面:
-热绝缘材料的重叠层。借此,可以避免离开热交换腔室的热传递流体的不受控制的流。
-具有不同热绝缘材料的不同层的组合。借此,靠近热储存材料的“内”层包括具有高耐热性的热绝缘材料。远离(averted to)热储存材料的层可包括具有低耐热性的热绝缘材料,并且其与“内”层的热绝缘材料相比更便宜。
-热绝缘层的内层可包括耐磨损的材料。如果热绝缘层与固体热储存材料直接接触,或者如果热传递流体的局部速度高(例如10m/s),则这是有利的。例如,热绝缘层包括在高温度处流动的热绝缘材料。
-热绝缘层可包括作为流阻层的附加功能。借此,热传递流体不会不受控制地离开热储存腔室内部。
-热绝缘层可以补偿固体热储存材料的热诱导的张力(thermal inducedtension)。
另外,应指出以下方面:本发明的新颖性在于热交换腔室通过内部热绝缘材料的绝缘。
这些热绝缘材料被安装在热储存材料和热交换腔室的支撑结构之间。例如,支撑结构是热交换腔室的天花板或者热交换腔室的其它边界(例如,热交换腔室的侧壁和底部)。
另外,热交换腔室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必须在内部包覆有绝缘材料。热绝缘部延伸至热交换腔室的开口。
热交换腔室的内部绝缘可以通过高耐热性材料建立,所述高耐热性材料可以由热绝缘石头、热绝缘夯土(tamping-clay)、热绝缘喷涂或泡沫材料或热绝缘铸件(castingmass)制成。另外,可能使用热绝缘纤维材料,例如热绝缘岩或矿物棉或板。这些构造被用于热交换腔室,其可以被接近,用于从内侧安装。
热绝缘层还可能使用不同的热绝缘材料并且布置其用于特定目的。热绝缘层包括多层结构。
另外,在底部处的绝缘与热交换腔室的限定的几何结构相关。由于热储存材料的重量的影响,绝缘部的这个部分需要具有高耐压性。为了改善稳定性,可以设置支撑元件(1186)。
内层(例如金属箔)被用于将主质量流与绝缘部分离,例如以保护矿物棉不被工作流体磨损。
保护绝缘部不受主质量流影响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小绝缘部的内部的热负荷。这改善了绝缘性能并且降低了热交换腔室的支撑壁或天花板的温度。这个效果还可以通过防泄漏的内绝缘层而不是内衬来实现。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势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产生。附图是示意性的。
图1示出了热交换系统的热交换腔室。
图2示出了处于充能模式的图1的热交换腔室的温度分布。
图3示出了处于充能模式的热交换系统。
图4示出了处于放能模式的热交换系统。
图5以纵向横截面示出了图1的热交换腔室。
图6以垂直于纵向横截面的另外的横截面示出了图1的热交换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具有在高温度水平上的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系统1。至少一个热绝缘层1182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在热交换腔室边界和热储存材料之间。
借助于提出的热交换系统1,在充能模式期间热能可以被储存在高的温度水平上。此储存的热能可以在放能模式期间被使用,用于在水蒸汽循环中生产蒸汽用于再转化为电能。
热交换腔室11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土壤161的至少一个土壤基坑(excavation)160中。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热储存腔室11不被掩埋。热储存腔室自由竖立。热储存边界由混凝土制成。
位于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中的热储存材料121(例如石头或沙子)可以经由热传递流体13通过热被充能和放能。热被热储存材料121储存并且可以从储存材料释放。
储存的热的温度水平与目前为止应用的方法相比显著更高,以增加效率。温度水平处于300℃和1000℃之间,优选地处于500℃和1000℃之间,更优选地处于650℃和1000℃之间,并且最优选地处于700℃和1000℃之间。热交换系统1的热容量处于0.3GWh和100GWh的范围中,其导致50MW的热功率。
热交换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11,其具有包围热交换腔室11的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内部112的热交换腔室边界111。热交换腔室11是水平热交换腔室113。
热交换腔室边界1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111,用于引导至少一个热传递流体131的入流132进入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112,用于引导热传递流体131的出流133离开热交换腔室内部112。至少一个热储存材料121被布置在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中,使得热传递流体131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112的热交换流13导致热储存材料121和热传递流体131之间的热交换。
示例性地,水平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腔室长度是约200m,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腔室高度是约10m,并且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腔室宽度是约50m。
为了热交换系统的热交换腔室的制造,以下制造步骤被执行:a)提供土壤的土壤基坑(移除土壤),以及b)将热绝缘层附接至热交换腔室的部件。
一个或更多个热交换腔室11填充有固体热储存材料121。固体热储存材料包括石头。替代性地,使用沙子。
存在热交换腔室11的具有渐缩轮廓1161的过渡区域116。由此开口1111或1112的开口直径1113对准至渐缩轮廓1161的第一渐缩轮廓直径1162,并且热交换腔室11的腔室直径117对准至渐缩轮廓1161的第二渐缩轮廓直径1163。热绝缘层延伸至过渡区域。
热传递流体13的入流132被引导进入热交换腔室内部112。引导的入流132被分布至热储存材料121的宽的区域中。通过此措施,热交换单元(位于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中的热储存材料121)的容量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被利用。
过渡区域116是短的。短的过渡区域116突出进入热交换腔室11。结果是短的过渡通道用于将入流132引导进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中。
热交换系统1附加地配备有至少一个流动调节元件134,用于调节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11的热传递流体131的热交换流13的质量流。流动调节元件134是类似鼓风机或泵的主动流体运动装置1341。这样的装置使得热传递流体131能够通过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腔室内部112输运。鼓风机或泵可以被安装在热交换腔室11的上游或下游。
在充能模式中,热传递流体131通过扩散器1164进入热交换腔室11。扩散器1164包括石头1165并且被布置在热交换腔室11的过渡区域116处。
热传递流体131的热交换流13沿充能模式方向135被引导。流动调节元件134、1341被有利地安装在充能单元200、201(图3)的上游:相对冷的热传递流体在从充能单元吸收热之前通过流动调节元件134、1341。
对于充能模式,热传递流体131被电加热装置201(充能单元200)从环境条件加热。此充能(加热)的热传递流体被引导进热交换腔室11的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中用于热储存材料的充能。由此发生热传递流体和热储存材料之间的热交换。在此充能过程的某个时间处,温度前沿被示出为附图标记2000(图2)。另外,描绘了导致温度前沿的温度梯度2001。
对于放能模式,热交换系统1包括以上提到的一个或数个热交换腔室11、使热传递流体131循环的主动流体运动装置1341、和用于重新充电的热机,其可以是水/蒸汽循环1003。此循环的工作流体是水和蒸汽。水/蒸汽循环1003具有放能单元400的功能。蒸汽涡轮机循环1003的基本部件是蒸汽涡轮机1006和发电机1004。
在放能模式中,热传递流体的热交换流被引导进充能模式方向136中。
借助于热交换系统(热交换器)1002,热传递流体的热被传递至蒸汽循环1003的工作流体。
热交换系统1包括闭环1005。已经通过热交换腔室内部112的热交换流体被引导回热交换腔室内部112中。

Claims (15)

1. 一种热交换系统(1),具有
-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11),具有热交换腔室边界(111),所述热交换腔室边界(111)包围所述热交换腔室(11)的至少一个热交换腔室内部(112),其中
-所述热交换腔室边界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111),用于引导至少一个热传递流体(131)的入流(132)进入所述热交换腔室内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112),用于引导所述热传递流体的出流(133)离开所述热交换腔室内部;
-至少一个热储存材料(121)被布置在所述热交换腔室内部中,使得所述热传递流体通过所述热交换腔室内部的热交换流导致所述热储存材料和所述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其中
-至少一个热绝缘层(1182)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热交换腔室内部中在所述热交换腔室边界和所述热储存材料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热绝缘层(1182)包括至少一个热绝缘材料,所述至少一个热绝缘材料从包括陶瓷、熔渣、砖块、泡沫粘土、矿物棉、矿物泡沫、矿物纤维、泡沫玻璃、蛭石、珍珠岩、耐火粘土、多孔混凝土、成形真空部件、硅酸钙和多微孔绝缘材料的组中选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186),用于支撑所述热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材料,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材料从包括金属、陶瓷、多孔混凝土和砖块的组中选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热储存材料包括沙子和/或石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具有所述开口中的一个的所述腔室边界包括具有渐缩轮廓(1161)的过渡区域(116),使得所述开口的开口直径(1113)适应所述热交换腔室的腔室直径(117),并且所述热绝缘层延伸至所述过渡区域。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热传递流体包括处于环境气体压力的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处于所述环境气体压力的所述气体是空气。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配备有至少一个充能单元,用于加热所述热传递流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充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电加热装置从包括电阻加热器、感应加热器、电磁辐射发射器和热泵的组中选择。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热交换系统配备有至少一个放能单元,用于从所述出流的所述热传递流体放出热,用于产生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放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循环。
13.具有闭环的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热传递流体的所述入流包括所述热传递流体的所述出流。
14. 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具有以下制造步骤:
a)提供所述热交换腔室的至少一个部件;以及
b)将所述热绝缘层附接至所述热交换腔室的所述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所述热绝缘层的附接,使用至少一个布置方法,所述至少一个布置方法从包括胶粘、喷涂、铸造热绝缘材料和/或所述热绝缘材料的至少一个前体和使热绝缘材料和/或所述热绝缘材料的至少一个前体起泡沫的组中选择。
CN201680057326.5A 2015-09-30 2016-09-29 具有带有热绝缘层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Active CN108139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87763.6 2015-09-30
EP15187763 2015-09-30
PCT/EP2016/073206 WO2017055409A1 (en) 2015-09-30 2016-09-29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in with a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by using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168A true CN108139168A (zh) 2018-06-08
CN108139168B CN108139168B (zh) 2022-04-29

Family

ID=54252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326.5A Active CN108139168B (zh) 2015-09-30 2016-09-29 具有带有热绝缘层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7716B2 (zh)
EP (1) EP3308091B1 (zh)
CN (1) CN108139168B (zh)
WO (1) WO20170554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1036A (zh) * 2019-06-17 2022-02-11 E2S电力公司 能量存储装置及存储能量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2676B4 (de) * 2014-07-01 2019-03-14 Horst Schierack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zur Zwischenspeicherung von thermischer Energie, Kraftwerk mit einer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EP3680459A1 (en) * 2019-01-11 2020-07-15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GmbH & Co. KG Therm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EP3680458A1 (en) * 2019-01-11 2020-07-15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GmbH & Co. KG Heat accumulator
EP3690374A1 (en) * 2019-01-30 2020-08-05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GmbH & Co. KG Heat accumulator with pressure loss regulation
EP3764048A1 (en) * 2019-07-09 2021-01-13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GmbH & Co. KG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21173A1 (de) * 1977-05-11 1978-11-16 Franz Kerner Waermespeicher
WO2011109885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Daniel Callaghan Prefabricated insulat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enclosure
CN102734950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洪增铜 蓄热装置
WO2012148997A2 (en) * 2011-04-25 2012-11-0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systems and heat storing methods for efficient long term heat storage
CN102985782A (zh) * 2010-07-12 2013-03-20 西门子公司 利用具有扩展热相互作用区域的换热器装置进行热能储存和回收
CN104654852A (zh) * 2013-11-17 2015-05-27 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电蓄热器及风光电蓄热互补电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6736A1 (en) * 2006-07-25 2008-03-20 Yanong Zh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lar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ing gas and rock
WO2012020234A2 (en) * 2010-08-12 2012-02-16 Highview Enterprises Limited Integration of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a separate thermal process
CH703780A2 (de) * 2010-08-30 2012-03-15 Airlight Energy Ip Sa Wärmespeicher.
EP2865961A1 (de) * 2013-10-22 2015-04-29 Vaillant GmbH Warmwasserspeicher
WO2016050367A1 (en) * 2014-09-30 2016-04-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ischarging system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21173A1 (de) * 1977-05-11 1978-11-16 Franz Kerner Waermespeicher
WO2011109885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Daniel Callaghan Prefabricated insulat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enclosure
CN102985782A (zh) * 2010-07-12 2013-03-20 西门子公司 利用具有扩展热相互作用区域的换热器装置进行热能储存和回收
CN102734950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洪增铜 蓄热装置
WO2012148997A2 (en) * 2011-04-25 2012-11-0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systems and heat storing methods for efficient long term heat storage
CN104654852A (zh) * 2013-11-17 2015-05-27 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电蓄热器及风光电蓄热互补电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1036A (zh) * 2019-06-17 2022-02-11 E2S电力公司 能量存储装置及存储能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37716B2 (en) 2020-11-17
EP3308091B1 (en) 2023-03-29
WO2017055409A1 (en) 2017-04-06
CN108139168B (zh) 2022-04-29
EP3308091A1 (en) 2018-04-18
US20180238633A1 (en)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9168A (zh) 具有带有热绝缘层的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用于制造热交换系统的方法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US10724805B2 (en) Charging system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heat storage material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with thermal energy
US10563927B2 (en)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with horizontal heat exchange chamber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thermal energy by u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EP3102796B1 (en)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thermal energy by u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EP3172413B1 (en) Power plant with steam cycle and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ower plant
CN108139169A (zh) 具有热储存材料的尺寸改变的补偿的热交换系统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WO2016050367A1 (en) Discharging system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CN108139172A (zh) 具有主热交换腔室和副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CN108139170A (zh) 具有用于充能模式并用于放能模式的共同的主动流体运动装置的热交换系统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EP3314186B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with a foi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by using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08139171A (zh) 具有至少两个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CN202786296U (zh) 热风总管
EP3322955B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constan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by using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26

Address after: Tango barley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