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2992B -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2992B
CN108132992B CN201711383645.8A CN201711383645A CN108132992B CN 108132992 B CN108132992 B CN 108132992B CN 201711383645 A CN201711383645 A CN 201711383645A CN 108132992 B CN108132992 B CN 108132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pace unit
code
unit data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36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2992A (zh
Inventor
钱静
彭树宏
韩宇
易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13836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32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32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2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2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2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址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所述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包括: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本申请实能够建立一个对不同国家的各种地址变化形式、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址表达均适用的参考地址概念模型,摆脱了目前商用地址地理编码系统对地址格式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址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则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是对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人员信息进行编码设计,通过地址编码可将各类地理要素和人员实体统一组织在科学的空间定位体系中,以方便计算机处理和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依据地址编码来确定各类地理要素和人员实体以及它们的属性与地理空间位置之间的关联。
随着人们对地址编码重要性的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开始研制地址编码系统,并将其与各种应用结合起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住宅以及商业所需的地理参考坐标都可以通过无线地址服务获得,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地址编码方法。而随着三维GIS的发展,地址编码也将往三维方面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里,高质量地址编码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标准参考数据。变化频繁的居民区、无法定位的街道数据、地址编码方案的不一致性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标准参考数据集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人提出建立一个标准的地址系统,并且鼓励公众的参与,以使得这个标准的地址系统能被大众所接受并且得到推广。但是,该措施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对于经济资源有限的地区难以实施,而即便是在发达国家要得到精确的地址编码也是很困难的。
国内外在地址编码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总体上来看,国外基本上采用先地址标准化,并有建立详细的地址模型和数据模型的技术思路。但由于我国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人员信息通常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描述,各个词之间不存在自然的分隔符,而且人员信息描述手段多样化,存在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等的多层嵌套现象,在地址自动解析方面,人员信息的要素解析问题已成为人员信息地址编码的最大障碍之一。同时,地址管理和使用较也为混乱,缺乏相应的地址编码规范。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包括点空间单元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和线空间单元数据,所述点空间单元数据用于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点状数据,所述线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线状数据,所述面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面状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具体为:对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义空间单元数据的组织结构,形成有组织结构的空间信息数据,根据所述空间信息数据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形成空间单元数据库。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具体包括:
步骤d1:利用经纬度拾取工具,对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定位区码;
步骤d2:加载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维分析工具对所述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方位走向分析,并根据方位走向分析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走向码;
步骤d3:按照所述定位区码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序号码;
步骤d4:根据所述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为每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分类码。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步骤d4中,所述根据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具体为:将方位走向变化为0-45°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小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45-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中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大于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大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道路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数据编码模块:用于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包括点空间单元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和线空间单元数据,所述点空间单元数据用于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点状数据,所述线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线状数据,所述面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面状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义空间单元数据的组织结构,形成有组织结构的空间信息数据,根据所述空间信息数据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形成空间单元数据库。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数据编码模块包括:
定位区码编码单元:用于利用经纬度拾取工具,对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定位区码;
走向码编码单元:用于加载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维分析工具对所述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方位走向分析,并根据方位走向分析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走向码;
序号码编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定位区码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序号码;
分类码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为每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分类码。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分类码编码单元根据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具体为:将方位走向变化为0-45°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小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45-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中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大于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大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的以下操作:
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运用面向对象的地学建模方法,能够建立一个对不同国家的各种地址变化形式、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址表达均适用的参考地址概念模型,从而摆脱目前商用地址地理编码系统对地址格式的限制,为人员信息地址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本申请能够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符合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应用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的硬件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在步骤100中,数据采集方式为:通过地图矢量化或测量采集方式;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包括点空间单元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和线空间单元数据,其中,点空间单元数据用于表示具体点状数据,例如图像或视频区域内人员活动的位置点、标识点等数据;线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道路、管线、护栏等线状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覆盖物、热点分布区域等面状数据。
步骤200:对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义空间单元数据的组织结构,形成有组织结构的空间信息数据;
在步骤200中,本申请通过对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将空间单元数据转换为可展示的地理信息数据,从而完成图像或视频区域内人员活动的地理信息入库前的所有空间信息准备工作,保证空间单元数据的数据结构以及后期空间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其中,几何拓扑结构分析采用ARCGIS自动空间拓扑分析工具topoloy,定义空间信息组织结构采用Geodatabase(Geodatabase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工具,可以理解,也可采样其他类型的空间拓扑分析工具或组织结构定义工具。
步骤300:根据空间信息数据在ARCGIS中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GeoDatabase,形成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400:提取空间单元数据库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ARCGIS的拓扑分析工具Topologies建立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500: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在GeoDatabase中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分别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在步骤500中,数据编码类型为整数型,空间单元数据编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利用ARCGIS的经纬度拾取工具,完成空间单元数据的定位,具体定位格式为(x,y),并根据定位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定位区码;
步骤502:加载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Model),通过三维分析工具(ARCGIS的3D Analys)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方位走向分析,给定方位走向顺时针0-360°,根据方位走向分析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走向码;
步骤503:按照定位区码先后顺序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序号码;
步骤504:根据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为每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分类码;
在步骤504中,分类码由空间单元数据已生成的定位区码、走向码和序号码确定,三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分别为走向变化小区数据(方位走向变化0-45°)、走向变化中区数据(方位走向变化45-90°)和走向变化大区数据(方位走向变化大于90°)。三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监测对象的行为特征,从而将监测对象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当需输出某类监测对象的行为特征时,可选择属性表、栅格图片数据、矢量数据等不同形式的数据输出方式。
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库建立模块、道路数据提取模块和数据编码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其中,数据采集方式为:通过地图矢量化或测量采集方式;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包括点空间单元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和线空间单元数据,其中,点空间单元数据用于表示具体点状数据,例如图像或视频区域内人员活动的位置点、标识点等数据;线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道路、管线、护栏等线状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覆盖物、热点分布区域等面状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义空间单元数据的组织结构,形成有组织结构的空间信息数据;其中,本申请通过对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将空间单元数据转换为可展示的地理信息数据,从而完成图像或视频区域内人员活动的地理信息入库前的所有空间信息准备工作,保证空间单元数据的数据结构以及后期空间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其中,几何拓扑结构分析采用ARCGIS自动空间拓扑分析工具topoloy,定义空间信息组织结构采用Geodatabase(Geodatabase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工具,可以理解,也可采样其他类型的空间拓扑分析工具或组织结构定义工具。
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空间信息数据在ARCGIS中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GeoDatabase,形成空间单元数据库;
道路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空间单元数据库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ARCGIS的拓扑分析工具Topologies建立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数据编码模块:用于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在空间信息数据库GeoDatabase中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其中中,数据编码类型为整数型,数据编码模块具体包括:
定位区码编码单元:用于利用ARCGIS的经纬度拾取工具,完成空间单元数据的定位,具体定位格式为(x,y),并根据定位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定位区码;
走向码编码单元:用于加载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 Model),通过三维分析工具(ARCGIS的3D Analys)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方位走向分析,给定方位走向顺时针0-360°,根据方位走向分析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走向码;
序号码编码单元:用于按照定位区码先后顺序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序号码;
分类码编码单元:用于根据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为每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分类码;中,分类码由空间单元数据已生成的定位区码、走向码和序号码确定,三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分别为走向变化小区数据(方位走向变化0-45°)、走向变化中区数据(方位走向变化45-90°)和走向变化大区数据(方位走向变化大于90°)。三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监测对象的行为特征,从而将监测对象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当需输出某类监测对象的行为特征时,可选择属性表、栅格图片数据、矢量数据等不同形式的数据输出方式。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的硬件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以一个处理器为例,该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
处理器、存储器、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处理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系统。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系统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信号输入。输出系统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以下操作:
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本申请通过在喀什公安系统进行了应用示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个人终端系统,建立个人和整个城市视频监控和安全预警的连接,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运用面向对象的地学建模方法,能够建立一个对不同国家的各种地址变化形式、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址表达均适用的参考地址概念模型,从而摆脱目前商用地址地理编码系统对地址格式的限制,为人员信息地址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本申请能够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符合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应用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通过地图矢量化或测量采集方式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具体包括:
步骤d1:利用经纬度拾取工具,对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定位区码;
步骤d2:加载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维分析工具对所述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方位走向分析,并根据方位走向分析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走向码;
步骤d3:按照所述定位区码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序号码;
步骤d4:根据所述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为每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分类码;
在所述步骤d4中,所述根据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具体为:将方位走向变化为0-45°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小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45-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中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大于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大区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包括点空间单元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和线空间单元数据,所述点空间单元数据用于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点状数据,所述线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线状数据,所述面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面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具体为:对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义空间单元数据的组织结构,形成有组织结构的空间信息数据,根据所述空间信息数据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形成空间单元数据库。
4.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道路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数据编码模块:用于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所述数据编码模块包括:
定位区码编码单元:用于利用经纬度拾取工具,对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定位区码;
走向码编码单元:用于加载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维分析工具对所述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方位走向分析,并根据方位走向分析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走向码;
序号码编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定位区码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每个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序号码;
分类码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分别为每个等级的空间单元数据加入一个分类码;
所述分类码编码单元根据定位区码和走向码将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三个等级具体为:将方位走向变化为0-45°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小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45-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中区数据,将方位走向变化为大于90°的空间单元数据划分为走向变化大区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包括点空间单元数据、面空间单元数据和线空间单元数据,所述点空间单元数据用于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点状数据,所述线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线状数据,所述面空间单元数据表示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面状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的空间单元数据进行几何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义空间单元数据的组织结构,形成有组织结构的空间信息数据,根据所述空间信息数据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形成空间单元数据库。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1 至 3 任一项所述的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的以下操作:
步骤a:采集图像或视频区域内的空间单元数据;
步骤b:根据所述空间单元数据建立空间单元数据库;
步骤c:提取所述空间单元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并通过拓扑分析工具建立所述道路数据的拓扑关系,形成道路交叉口数据;
步骤d:根据空间单元数据库和道路交叉口数据分别对所有空间单元数据加入定位区码、走向码、序号码和分类码,完成所有空间单元数据的编码。
CN201711383645.8A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132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3645.8A CN108132992B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3645.8A CN108132992B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2992A CN108132992A (zh) 2018-06-08
CN108132992B true CN108132992B (zh) 2021-09-21

Family

ID=6239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3645.8A Active CN108132992B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299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2214A (zh) * 2016-12-30 2017-05-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
CN106991906A (zh) * 2016-01-21 2017-07-28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停车场地图采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2957B2 (en) * 2002-01-18 2006-08-15 Boundary Solutions Incorporated Computerized national online parcel-level map data porta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1906A (zh) * 2016-01-21 2017-07-28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停车场地图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06682214A (zh) * 2016-12-30 2017-05-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ArcGIS+Geodatabase基础空间数据库设计;穆荣等;《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0630;第20卷(第3期);第112-1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2992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5000B (zh) 一种基于地理实体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
CN107092680B (zh) 一种基于地理网格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方法
US9600607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utomatic, non-parametric, non-iterative three dimensional geographic modeling
CN108446293A (zh) 一种基于城市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城市画像的方法
CN111324679B (zh) 地址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774861B (zh) 一种自然资源多源异构数据汇聚融合服务系统
CN107092623B (zh) 一种兴趣点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6470216A (zh) 一种基于信息共享、交互的内容管理系统
CN106777302B (zh) 空间地理坐标的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47764A (zh) 一种生态空间数据整合方法
Qin et al. Noisesense: A crowd sensing system for urban noise mapping service
CN103425770A (zh) 事件多维度信息显示装置和方法
CN112861972A (zh) 一种展业区域的选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4676368A (zh) 基于标识码的地理实体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190982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共享单车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661744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形数据库更新方法及系统
WO2021232278A1 (zh) 地图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22272A (zh) 一种基于城市信息单元的多源时空数据透明融合方法
CN109684425A (zh) 保单用户地址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5375868A (zh) 地图显示和遥感地图显示方法、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384020A (zh) 一种融合多维语义信息的数字孪生变电站空间布局方法
CN117079148B (zh) 城市功能区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525642A (zh) 逆地理编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82980A (zh) 地图兴趣点的挖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32992B (zh) 一种人员信息基础地址编码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