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0399B -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0399B
CN108130399B CN201710111400.3A CN201710111400A CN108130399B CN 108130399 B CN108130399 B CN 108130399B CN 201710111400 A CN201710111400 A CN 201710111400A CN 108130399 B CN108130399 B CN 108130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ping
steel
electric furnace
molten steel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14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0399A (zh
Inventor
张立强
吴朝阳
凌海涛
彭世恒
王海川
付洋洋
黄志平
李志国
朱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to CN2017101114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30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30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0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0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0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52Manufacture of steel in electric furn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 Refinement Of Pig-Iron, Manufacture Of Cast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 Other Than In Revolving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电炉包括电炉本体和出钢保护管,电炉本体上设置有出钢口,出钢口上安装有出钢保护管,保护套管的套管入口端与连接部件相连,并构成贯通的出钢保护管,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的内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本发明的出钢方法,钢水由出钢口经连接部件流至保护套管,出钢保护管在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钢水流经保护套管时与保护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本发明建立相对密闭式钢水通道,钢水由出钢口流入出钢保护管中,限制了钢水表面的气体流动,减少了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提高了钢质量的同时减小了出钢过程中的钢水温降。

Description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是利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矿石和金属的电炉,因此又称电炉。电炉中的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时的能量很集中,弧区温度在3000℃以上。电炉在冶炼的过程中比其他炼钢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能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而且在冶炼的过程中电弧炉的炉温容易控制,适于冶炼优质合金钢。
钢水经电炉冶炼出钢后炉外精炼及连铸工艺对钢中氧、氮、氢及温度的控制非常严格。但是,在出钢过程中对钢水的保护几乎无能为力,电炉出钢过程中钢水直接和空气接触,从而导致大量的氮氢等有害气体进入钢水,恶化了钢的性能,为后续炉外精炼和连铸带来压力,并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
氮是一般钢种中的有害元素,在出钢过程,裸露的钢水与空气直接接触,从而增加了钢水中的氮含量,一般增加10-20ppm。因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湿度,也会造成钢水增氢,氢在钢中容易产生白点,使钢产生氢致裂纹;降低了产品质量。急需针对现有电炉的出钢工艺,开发出在出钢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的电炉,从而对钢水出钢过程中进行保护,避免钢水在出钢的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杂质。
对温度的影响非常大,这一过程大概持续4-6分钟,出钢过程中,钢水因热辐射、对流散热、脱氧合金化、钢包内衬吸热等引起钢水温度降低。为此,生产上采用合金加热、钢包烘烤及优化调度等,降低出钢过程中的温降。但是,对钢水与空气间产生的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未采取任何措施,造成钢水散热严重,从而引起钢水温降难以有效控制。
经检索发现,在连铸过程中,已采用保护管对钢水进行保护,如: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复合式钢水保护套管(专利号:ZL99229239.5,申请日:1999-08-20)、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用于钢水浇注时的防增氮保护管(专利申请号:ZL201520734792.5,申请日:2015-09-22)。但是这种保护管却难以在出钢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
此外,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防止转炉出钢过程中钢水增氮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588760.0,申请日:2010-12-15),采取在转炉出钢前和出钢过程中,控制吹氩时间和氩气流量,分两段或连续不间断地向钢包内吹入氩气,直至出钢结束。从而使钢包内的空气被吹入的氩气排出,防止出钢至钢包内的钢水与空气接触,使钢包内的钢水始终处于氩气保护状态,既防止钢水与空气接触造成的增氮,同时使钢水中极易吸附在气泡表面的[N]能够随着氩气泡的上浮排出而被去除。该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钢水增氮,但是却难以实现出钢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炉在出钢过程中难以对钢水进行保护,提供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其中提供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通过在出钢口上安装出钢保护管,可以在出钢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减小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进一步地,可以减少了钢水热损失,降低炼钢能耗;
其中提供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出钢的过程中钢水由出钢口流入出钢保护管中,出钢保护管在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减小空气中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进一步地,可以减少了钢水热损失,降低炼钢能耗。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包括电炉本体和出钢保护管,所述的电炉本体上设置有出钢口,所述的出钢口上安装有出钢保护管,该出钢保护管包括保护套管和连接部件,所述的连接部件用于与出钢口连接;所述的保护套管的套管入口端与连接部件相连,并构成贯通的出钢保护管,钢水由出钢口经连接部件流至保护套管,所述的保护套管的内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使钢水流经保护套管时与保护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电炉本体上设置有电炉出钢箱,电炉出钢箱的下部设置有出钢口,所述的出钢口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ε,ε为电炉出钢倾角,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同轴。
优选地,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为锥形管,且保护套管的套管入口端的内径小于套管出口端的内径,且套管入口端的内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
优选地,出钢保护管的连接部件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套装在出钢口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的保护套管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壳、隔热层和耐火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的出钢口上固连有定位部件,出钢保护管的连接部件与定位部件可拆卸连接,出钢保护管通过连接部件安装于定位部件上。
优选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圆筒和装配凸块,定位圆筒用于套装在出钢口的外部;所述的装配凸块设置于定位圆筒的底部。
优选地,连接部件的顶部设置有装配构件,所述的装配构件的构件内弧面与定位圆筒相配合;所述的装配构件设置有与装配凸块相配合的装配槽;旋转装配构件使装配槽与定位部件的装配凸块适配,将连接部件安装于定位部件上。
本发明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电炉在出钢前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下部,在出钢的过程中钢水由出钢口流入出钢保护管中,出钢保护管在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所述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的内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钢水流经保护套管时与保护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具体的步骤如下:
S1、电炉冶炼完成之前,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的下部,并使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同轴;
S2、钢水冶炼完成时将钢包运送至出钢位,再驱动倾动机构,电炉本体在偏心炉底的作用下发生倾斜;
S3、打开出钢口的托板开始出钢,钢水由出钢口流动至出钢保护管,在出钢保护管内钢水经连接部件的容纳腔流至保护套管内,且钢水与保护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继续驱动倾动机构使电炉本体的倾角达到出钢倾角ε,钢水持续的由出钢口流至出钢保护管中,保持电炉本体的倾角直至出钢完成。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电炉本体和出钢保护管,所述的电炉本体上设置有出钢口,所述的出钢口上安装有出钢保护管,保护套管的内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使钢水流经保护套管时与保护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保护套管的套管入口端与连接部件相连,钢水由出钢口经连接部件流至保护套管,可以对钢水出钢的过程中进行保护,减小空气中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
(2)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的内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使钢水流经保护套管时与保护套管的内壁之间有间隙,在出钢的过程中,钢水与保护套管内壁的空隙形成良好的保温空隙层,对钢水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小了钢水的热损失,而且避免了钢水对保护套管内壁的直接冲刷,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出钢口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ε,出钢保护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ε,出钢的过程中出钢保护管的保持竖直,钢水由出钢口流入出钢保护管后,钢水竖直的由出钢保护管流出,减小了钢水对保护套管内壁的冲刷,提高了使用寿命;
(4)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保护套管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壳、隔热层和耐火材料层,隔热层的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限制保护套管内钢水的热量向保护套管外部散热,减少了出钢过程中的温度损失,进而可以降低出钢温度,节约炼钢能耗;
(5)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外壳和隔热层之间设置有空隙层,空隙层改变了保护套管的传热条件,限制了保护套管内钢水向外部传热,减少了钢水出钢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降低炼钢能耗;
(6)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设置于连接底板的圆周边缘位置,出钢口填料在由出钢口管道中喷溅而出时,出钢口填料将喷射在连接底板的容纳凹槽中,减少了出钢口填料落入钢包罐中的质量,可以避免出钢口填料对钢水质量的影响,提高了钢液的冶炼质量;
(7)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连接部件的顶部设置有装配构件,装配构件设置有与装配凸块相配合的装配槽,旋转装配构件使装配槽与定位部件的装配凸块适配,可将连接部件套装在定位圆筒的外部,再旋转连接部件,使连接部件的装配槽与装配凸块交错分布,即将装配构件卡接在定位部件的装配凸块上,从而将连接部件安装于定位部件上;
(8)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连接部件的装配构件的下部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用于控制装配凸块的下移限度,限制了气体在钢水表面发生对流,抑制了气体在保护套管中剧烈流动,进而限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向钢水中扩散,有效减少了钢水热损失,减小了出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水温降;
(9)本发明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出钢保护管建立相对密闭式钢水通道,钢水由出钢口流入出钢保护管中,有效地限制了钢水表面的气体流动,限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向钢水中扩散,大大减少了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提高了钢的质量;且有效减少了钢水热损失,减小了出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水温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出钢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出钢保护管保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容纳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定位部件和连接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出钢保护管连接部件装配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出钢保护管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出钢保护管连接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9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9出钢时的倾斜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保护套管;101、耐火材料层;102、隔热层;103、空隙层;104、外壳;110、套管入口端;120、套管出口端;
200、连接部件;210、容纳腔;220、连接底板;221、容纳凹槽;222、凹槽倾斜面;230、装配构件;231、装配槽;232、构件内弧面;240、限位板;
300、定位部件;310、定位圆筒;320、装配凸块;321、凸块外弧面;
400、电炉本体;410、电炉出钢箱;411、出钢口;420、偏心炉底;430、倾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发明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发明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下文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和示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其中本发明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包括电炉本体400和出钢保护管,电炉本体400包括电炉出钢箱410、偏心炉底420和倾动机构430,所述的电炉出钢箱410上设置有出钢口411,出钢口411上安装有出钢保护管(如图8所示),所述的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411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出钢的过程中驱动倾动机构430,电炉本体400在偏心炉底420的作用下进行倾斜,并同时带动电炉出钢箱410进行倾斜,使得钢水由电炉本体400流至电炉出钢箱410中,并由电炉出钢箱410的出钢口411流出。
出钢保护管包括保护套管100和连接部件200,所述的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使钢水流经保护套管100时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有间隙;连接部件200用于与出钢口411连接,且连接部件200内开设有容纳腔210,该容纳腔210用于套装在出钢口411的外部。而且,所述的容纳腔210为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的内径大于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
本实施例的保护套管100的套管入口端110与连接部件200相连,并构成贯通的出钢保护管,将连接部件200套装在出钢口411外部时,保护套管100与出钢口411保持同轴,即保护套管100的轴心与出钢口411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打开出钢口411后,钢水在重力作用下,钢水由出钢口411经连接部件200流至保护套管100,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使钢水流经保护套管100时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有间隙,使得钢水不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接触,或者钢水不完全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了钢水对保护套管100内壁的冲刷,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惯性思维的引导下,现有技术人员往往定向思维的认为,在出钢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保护,即使关注了对出钢过程中的保护,也难以想象到采用出钢保护管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进行保护,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出钢过程中的出钢保护管打破了现有技术的技术偏见,具有显著的进步。退一步说,即使有技术人员关注了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保护,那么为了提高出钢过程中的保护效果,防止钢水与空气接触,现有的技术人员往往是将保护套管100与出钢口411设置为等径的,从而避免保护套管100中的钢水与保护套管100内壁之间产生空隙,因为有空隙必然会使钢水与空气接触,为了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现有技术的技术人员必然将保护套管100与出钢口411设置为等径;但是,这样设计却大大降低了保护套管100的使用寿命,不仅达不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了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使钢水流经保护套管100时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有间隙,在出钢的过程中,避免了钢水对保护套管100内壁的直接冲刷,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与此同时,钢水与保护套管100内壁的空隙形成良好的保温空隙,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小了钢水的热损失。
保护套管100为锥形管,且保护套管100的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小于套管出口端120的内径(如图1所示),且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为1.5倍的出钢口411的直径;套管出口端120的内径为3.0倍的出钢口411的直径。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小于套管出口端120的内径有效地限制了空气对流,防止空气在保护套管100中剧烈流动,出钢保护管建立相对密闭式钢水通道,有效地限制了钢水表面的气体流动,从而限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向钢水中扩散,大大减少了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而且空气对流较小的情况下,仅仅是保护套管100内的空气并不会对钢水质量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炼钢在出钢过程由于钢水暴露在空气中,钢水因热辐射、对流散热使得钢水出钢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温度降,以电炉为例,电炉出钢的过程中钢水温降甚至达到50-80℃。本实施例中保护套管100的设计限制了空气在钢水表面的对流传热,减小了钢水在保护套管100的温度降。钢水在由出钢口411流出后,由于钢水自身压力的减小,使得钢水在流至钢包罐中时会发生扩散,即流至钢包罐中时钢水的直径大于出钢口411处钢流的直径,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小于套管出口端120的内径还可以同时保持钢水在流动至底部时仍然与保护套管100内壁保持空隙,从而即提高保护套管100的使用寿命,又形成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空隙保温层,因此具有显著的进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保护套管100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壳104、隔热层102和耐火材料层101(如图2所示);所述的外壳104为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钢结构制成,所述的隔热层102由隔热材料制成,其中隔热材料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或硅酸盐,或者上述的组合;隔热层102的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限制保护套管100内钢水的热量向保护套管100外部散热,减少了出钢过程中的温度损失,进而可以降低出钢温度,节约炼钢能耗。所述的耐火材料层101设置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耐火材料层101有耐火材料制成,可以有效抵御钢水的冲刷和侵蚀。所述的隔热层102设置于外壳104和耐火材料层101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外壳104和隔热层102之间还设置有空隙层103(如图2所示),即外壳104和隔热层102之间设置有空隙,并构成空隙层103,该空隙层103可以为真空条件,也可以将是充满任意气体的空隙层103,本实施例的空隙层103中充有空气。外壳104和隔热层102之间的空隙层103改变了保护套管100的传热条件,从而限制了保护套管100内钢水向外部传热,减少了钢水出钢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件200通过底部的连接底板220与套管入口端110相连,连接底板220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套管入口端110对应设置,连接部件200的容纳腔210通过上述通孔与保护套管100贯通,使得钢水可由出钢口411经容纳腔210流至保护套管100中,并对钢水实现保护作用。连接底板220上设置有容纳凹槽221,该容纳凹槽221设置于连接底板220的圆周边缘位置(如图3所示)。
电炉在出钢之前,为防止钢液直接流动至托板上侵蚀托板,通常在托板上部的出钢口411管内部填充填料,这些填料介于托板与钢水之间,但是在从出钢口411的管道上抽出托板,打开出钢口411后在钢水重力作用下,钢水会将填料由出钢口411挤压喷溅而出,喷溅而出的填料最终落入钢包罐中,而后熔化在高温钢水中。但是,由于填料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熔入高温钢水的填料将导致有害元素进入钢水中,恶化了钢的性能,为后续炉外精炼带来压力;因此,针对电炉的的炼钢过程,设计了电炉炼钢出钢用的出钢保护管,其连接底板220上设置有容纳凹槽221,该容纳凹槽221设置于连接底板220的圆周边缘位置,填料在由出钢口411管道中喷溅而出时,其喷射状态为放射状,填料将喷射在连接底板220的容纳凹槽221中,使得部分填料不会落入钢包罐中,减小了填料对钢水质量的影响,提高了钢液的冶炼质量,降低了冶炼成本,具有显著的进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容纳凹槽221的内侧面为凹槽倾斜面222,该凹槽倾斜面222的倾斜角度为45°,凹槽倾斜面222使得在填料在沿着放射状喷射而出时,填料更易落入容纳凹槽221中,进一步的减少了填料落入钢包中,进而提高了钢液的冶炼质量,降低了冶炼成本。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出钢口411上固连有定位部件300,出钢保护管的连接部件200与定位部件300可拆卸连接,出钢保护管通过连接部件200安装于定位部件300上(如图9所示),该定位部件300为中空的套管状(如图4和图6所示),定位部件300可套装在出钢口411的外部,并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的固连方式安装在出钢口411的底部;所述的连接部件200与定位部件300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或者卡接。
本实施例的卡接具体的结构为:定位部件300包括定位圆筒310和装配凸块320,定位圆筒310用于套装在出钢口411的外部,定位圆筒310为中空的套管状;所述的装配凸块320设置于定位圆筒310的底部(如图6所示)。
连接部件200的顶部设置有装配构件230,装配构件230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圆弧面为构件内弧面232,所述的装配构件230的构件内弧面232与定位圆筒310相配合,装配构件230可以套装在定位圆筒310的外部;且装配构件230设置有与装配凸块320相配合的装配槽231(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装配构件230使装配槽231与定位部件300的装配凸块320适配,可将连接部件200套装在定位圆筒310的外部,再旋转连接部件200,使连接部件200的装配槽231与装配凸块320交错分布,即将装配构件230卡接在定位部件300的装配凸块320上,从而将连接部件200安装于定位部件300上。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如果保护套管100损坏,可及时更换新的出钢保护管。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件200的装配构件230的下部设置有限位板240(如图7所示),限位板240中心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介于出钢口411的内径与外径之间,即出钢口411的内径<通孔的内径<出钢口411的外径,从而使得限位板240可以限制出钢口411的下移极限,又能保证正常出钢。
出钢口411与限位板240中心的通孔相配合。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出,钢水经限位板240中心的流入保护套管100;该限位板240用于控制装配凸块320的下移限度,避免在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件300装入连接部件200的深度过深,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避免了连接部件200与定位部件300碰撞损坏。
与此同时,在钢水出钢的过程中,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动至保护套管100,由于钢水与保护套管100和连接部件200内的容纳腔210之间具有间隙,钢水表面会带动空气体流动,并使得气体在钢水表面发生对流。该限位板240在限位的同时对连接部件200内的容纳腔210空间进行分割,将容纳腔210空间分割为2个独立的空间,限制了气体在钢水表面发生对流,抑制了气体在保护套管100中剧烈流动,进而限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向钢水中扩散;与此同时,还限制了空气在钢水表面的对流传热,减小了钢水在保护套管100的温度降,降低了出钢过程中的温降。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凸块外弧面321的外径与容纳腔210的内径相同(如图6所示),凸块外弧面321可以配合卡装于容纳腔210内部,避免定位部件300和连接部件200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滑动,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也提高了出钢口411轴线与保护套管100轴线的对中程度。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电炉本体400上设置有电炉出钢箱410,电炉出钢箱410的下部设置有出钢口411,所述的出钢口41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ε,ε为电炉出钢倾角,ε为正常出钢过程中的出钢角度,ε的范围为10-15°,本实施例优选12°,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411后,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411同轴,即出钢保护管的轴线与出钢口41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411后,出钢保护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ε(如图10所示)。
在出钢的过程中,出钢的过程中驱动倾动机构430,电炉本体400在偏心炉底420的作用下进行倾斜,并同时带动电炉出钢箱410进行倾斜,使得钢水由电炉本体400流至电炉出钢箱410中,当电炉本体400的倾角达到ε=12°时,此时出钢保护管的保持竖直(如图11所示),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入出钢保护管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竖直的由出钢保护管流出。且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411同轴,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钢水竖直流经出钢保护管时,钢水不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接触,或者钢水不完全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了钢水对保护套管100内壁的冲刷,提高了使用寿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电炉在出钢前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411下部,在出钢的过程中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入出钢保护管中,出钢保护管在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钢水流经保护套管100时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钢水不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接触,或者钢水不完全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接触,减小了钢水对保护套管100内壁的冲刷,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出钢保护管建立相对密闭式钢水通道,有效地限制了钢水表面的气体流动,从而限制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向钢水中扩散,大大减少了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提高了钢的质量。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具体的步骤如下:
S1、电炉冶炼完成之前,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411的下部,并使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411同轴;
S2、钢水冶炼完成时将钢包运送至出钢位,再驱动倾动机构430,电炉本体400在偏心炉底420的作用下发生倾斜;
S3、当倾斜角度达到1/2-2/3ε时,本实施例为8°,打开出钢口411的托板开始出钢,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动至出钢保护管,在出钢保护管内钢水经连接部件200的容纳腔210流至保护套管100内,且钢水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继续驱动倾动机构430使电炉本体400的倾角达到出钢倾角ε,ε为10-15°,本实施例为12°,钢水持续的由出钢口411流至出钢保护管中,保持电炉本体400的倾角直至出钢完成;当钢水出钢96%时,炉体以3°/s回倾至水平位置,以避免或减少炉渣从出钢口411流进钢包,进而实现无渣出钢。
本发明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出钢的过程中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入出钢保护管中,出钢保护管在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减小空气中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出钢过程中的温度损失,降低了炼钢的能耗。
现有技术中电炉出钢时,电炉本体400倾角达到3-5°时即打开出钢口411托板进行出钢,本实施例出钢倾斜角达到8°时再移出托板开始出钢,从而在出钢口411的顶部形成较大的钢水静压力,并使得刚对对出钢口411内部的填料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可以在出钢初期出钢口411内部的填料会产生较大喷射角喷射在容纳凹槽221,减小了出钢口411填料对钢水质量的影响,而且出钢倾斜角达到8°时再移出托板开始出钢,可以减少出钢过程中钢水对出钢保护管的侵蚀程度。
本发明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生产中将本装置安装于电炉与钢包之间,建立密闭式钢水通道,采用物理方法有效隔绝了钢水与空气接触,大大减少了钢水对氮氢等有害气体的吸附量,而且有效减少了钢水热损失,减小了出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水温降。提高了钢水的质量,并通过减小出钢过程温降,可以进一步降低出钢温度,大大节约了电炉生产成本。当然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炼钢炉,用于其出钢过程中的钢水保护。
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应仅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果存在任何这样的修改和变型,那么它们都将落入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背景技术旨在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意义,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或本申请和本发明的应用领域。
更具体地,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面的详细描述可认识到的经过修改、省略、(例如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组合、适应性改变和/或替换的任何和全部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限定可根据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语言而进行广泛的解释,且不限于在前述详细描述中或在实施该申请期间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应被认为是非排他性的。例如,在本发明中,术语“优选地”不是排他性的,这里它的意思是“优选地,但是并不限于”。在任何方法或过程权利要求中列举的任何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并且不限于权利要求中提出的顺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上文给出的说明和示例来确定。

Claims (7)

1.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炉本体(400)和出钢保护管,所述的电炉本体(400)上设置有出钢口(411),所述的出钢口(411)上安装有出钢保护管,该出钢保护管包括保护套管(100)和连接部件(200),所述的连接部件(200)用于与出钢口(411)连接;所述的保护套管(100)的套管入口端(110)与连接部件(200)相连,并构成贯通的出钢保护管,钢水由出钢口(411)经连接部件(200)流至保护套管(100),所述的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钢水流经保护套管(100)时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100)为锥形管,且保护套管(100)的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小于套管出口端(120)的内径,且套管入口端(11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
出钢保护管的连接部件(200)内开设有容纳腔(210),容纳腔(210)用于套装在出钢口(411)的外部;所述的保护套管(100)的管壁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壳(104)、隔热层(102)和耐火材料层(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其特征在于:电炉本体(400)上设置有电炉出钢箱(410),电炉出钢箱(410)的下部设置有出钢口(411),所述的出钢口(41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ε,ε为电炉出钢倾角,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411)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钢口(411)上固连有定位部件(300),出钢保护管的连接部件(200)与定位部件(300)可拆卸连接,出钢保护管通过连接部件(200)安装于定位部件(3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件(300)包括定位圆筒(310)和装配凸块(320),定位圆筒(310)用于套装在出钢口(411)的外部;所述的装配凸块(320)设置于定位圆筒(310)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200)的顶部设置有装配构件(230),所述的装配构件(230)的构件内弧面(232)与定位圆筒(310)相配合;所述的装配构件(230)设置有与装配凸块(320)相配合的装配槽(231);旋转装配构件(230)使装配槽(231)与定位部件(300)的装配凸块(320)适配,将连接部件(200)安装于定位部件(300)上。
6.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保护出钢的电炉,电炉在出钢前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411)下部,在出钢的过程中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入出钢保护管中,出钢保护管在出钢的过程中对钢水进行保护,该出钢保护管包括保护套管(100)和连接部件(200),所述的连接部件(200)用于与出钢口(411)连接;所述的保护套管(100)的套管入口端(110)与连接部件(200)相连,并构成贯通的出钢保护管,所述出钢保护管的保护套管(100)的内径大于出钢口(411)的直径,钢水流经保护套管(100)时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步骤如下:
S1、电炉冶炼完成之前,将出钢保护管安装于出钢口(411)的下部,并使出钢保护管与出钢口(411)同轴;
S2、钢水冶炼完成时将钢包运送至出钢位,再驱动倾动机构(430),电炉本体(400)在偏心炉底(420)的作用下发生倾斜;
S3、打开出钢口(411)的托板开始出钢,钢水由出钢口(411)流动至出钢保护管,在出钢保护管内钢水经连接部件(200)的容纳腔(210)流至保护套管(100)内,且钢水与保护套管(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继续驱动倾动机构(430)使电炉本体(400)的倾角达到出钢倾角ε,钢水持续的由出钢口(411)流至出钢保护管中,保持电炉本体(400)的倾角直至出钢完成。
CN201710111400.3A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Active CN108130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1400.3A CN108130399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1400.3A CN108130399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0399A CN108130399A (zh) 2018-06-08
CN108130399B true CN108130399B (zh) 2023-10-20

Family

ID=62388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1400.3A Active CN108130399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039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5520A (ja) * 1991-09-03 1993-03-19 Topy Ind Ltd 製鋼用アーク炉およびその出鋼方法
CN1092154A (zh) * 1992-12-24 1994-09-14 曼-古特霍夫农舒特股份公司 直流电弧炉的倾动装置和出净炉中钢水的方法
RU2065796C1 (ru) * 1992-07-02 1996-08-27 Оскольский электро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комбинат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труи металла при разливке
CN101457275A (zh) * 2009-01-08 2009-06-17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控制转炉工艺生产铝脱氧钢氮含量的方法
JP2010138446A (ja) * 2008-12-11 2010-06-24 Nisshin Steel Co Ltd 含Cr溶鋼の吸窒防止方法
JP201119442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Jfe Steel Corp 高清浄度鋼の製造方法
CN202621864U (zh) * 2012-05-22 2012-12-26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连铸大包保护套管
CN104831017A (zh) * 2015-06-01 2015-08-12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出钢过程钢水增氮装置及控制方法
DE102015113241A1 (de) * 2015-08-11 2017-02-16 Rhm Rohstoff-Handels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zum Einbringen von Zuschlagstoffen in Metallschmelzen
CN206486558U (zh) * 2017-02-28 2017-09-12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5520A (ja) * 1991-09-03 1993-03-19 Topy Ind Ltd 製鋼用アーク炉およびその出鋼方法
RU2065796C1 (ru) * 1992-07-02 1996-08-27 Оскольский электро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комбинат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труи металла при разливке
CN1092154A (zh) * 1992-12-24 1994-09-14 曼-古特霍夫农舒特股份公司 直流电弧炉的倾动装置和出净炉中钢水的方法
JP2010138446A (ja) * 2008-12-11 2010-06-24 Nisshin Steel Co Ltd 含Cr溶鋼の吸窒防止方法
CN101457275A (zh) * 2009-01-08 2009-06-17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控制转炉工艺生产铝脱氧钢氮含量的方法
JP201119442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Jfe Steel Corp 高清浄度鋼の製造方法
CN202621864U (zh) * 2012-05-22 2012-12-26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连铸大包保护套管
CN104831017A (zh) * 2015-06-01 2015-08-12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出钢过程钢水增氮装置及控制方法
DE102015113241A1 (de) * 2015-08-11 2017-02-16 Rhm Rohstoff-Handelsgesellschaft Mbh Verfahren zum Einbringen von Zuschlagstoffen in Metallschmelzen
CN206486558U (zh) * 2017-02-28 2017-09-12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0399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4604B2 (en)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a water-cooling system into a burner panel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8520714B2 (en) Burner/injector panel apparatus
JP5230693B2 (ja) ガス吹き込みノズル
CN108115120B (zh) 一种用于钢水出钢过程中的保护管
CN108130399B (zh)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及电炉保护出钢的方法
JPH11223464A (ja) 電気炉
CN108127110B (zh)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钢水转运装置及可保护出钢的电炉炼钢系统
CN206486558U (zh)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电炉
CN108127090B (zh) 一种保护出钢过程中的钢水合金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炉炼钢系统
CN108285947B (zh) 一种保护出钢过程中的钢水合金化方法
JP2006283065A (ja) ガス吹き込み羽口
CN102676737A (zh) 安装燃烧器和/或喷射器面板装置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处理金属的方法
JPH07292403A (ja) 高炉の出銑口煉瓦構造
JP3846177B2 (ja) シャフト炉の送風羽口
RU218027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дувки металла газами в ковше и защитный клапан для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RU270691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нной продувки металла газом в ковше
JPH1047861A (ja) 電気炉
KR101368431B1 (ko) 용융로용 풍구
JP5781385B2 (ja) 脱ガス装置の浸漬管
CN206474671U (zh) 一种可保护出钢的钢水转运装置及可保护出钢的电炉炼钢系统
JPS6311613A (ja) 電気炉の底吹き用羽口構造
CN103045807B (zh) 真空循环脱气插入管
SK286449B6 (sk) Zariadenie na zamedzenie spoločného prúdenia trosky pri odpichu kovovej taveniny
JP2877026B2 (ja) 精錬用底吹き羽口の保護方法
JPH05331521A (ja) 製鋼用精錬炉の出鋼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