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1647A -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1647A
CN108111647A CN201711390162.0A CN201711390162A CN108111647A CN 108111647 A CN108111647 A CN 108111647A CN 201711390162 A CN201711390162 A CN 201711390162A CN 108111647 A CN108111647 A CN 108111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pop
electronic device
pedest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0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1647B (zh
Inventor
王德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01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1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1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1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1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1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可滑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键、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键模组和弹出组件,设置于弹出组件内且可相对弹出组件弹出的可弹出物,按键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外力可经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使可弹出物弹出,按键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力可经过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按键复用方法。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不用卡针即可实现可弹出物的弹出,方便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的按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
为了满足结构紧凑体积小轻薄化等需要,目前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是不可拆卸,可弹出物(例如,SIM卡托)的取出通常需要通过卡针来取出。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是需要随身携带卡针才能操作,但是通常很少人会把卡针带在身上,需要取卡的时候就会有些麻烦,并且卡针取出可弹出物的方式需要在壳体上设置通孔,这样会导致灰尘或者水进入壳体内。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可滑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键、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键模组和弹出组件,设置于弹出组件内且可相对弹出组件弹出的可弹出物,按键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外力可经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使可弹出物弹出,按键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力可经过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按键复用方法,该按键复用方法包括:将按键滑动至壳体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按压按键以使外力经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将弹出组件内的可弹出物弹出;将按键滑动至壳体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按压按键以使外力经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可滑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键、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键模组和弹出组件,设置于弹出组件内且可相对弹出组件弹出的可弹出物,按键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外力可经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使可弹出物弹出,按键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力可经过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用卡针即可实现可弹出物的弹出,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凹槽底面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弹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弹性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A-A方向凹槽底面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按键的侧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按键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凹槽底面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11、按键12、弹出组件13、按键模组14、可弹出物15、按键弹簧16以及弹性限位部17。
电子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或者其他的电子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壳体11可以为电子装置的外壳。壳体11可以包括正面、背面、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
按键12可滑动设置于壳体11上。
可选地,按键12可以设置在壳体11的侧面。例如,按键12可以设置在壳体11的右侧面,按键12可以为电子装置的开机按键(也可以称为电源按键)。不难理解,按键12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1的上侧面或者其他侧面。按键12也可以为音量键,或者其他的物理按键。
壳体11的侧面可设置有凹槽a。按键12可以在凹槽a内滑动。
壳体11上开设有条形孔b,例如凹槽a的底面上开设有条形孔b。
按键12可以包括按键帽121和按键轴122。按键轴121与按键帽122连接,且按键轴121与按键帽122可以设置为一体。按键帽121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例如,从图1中右侧观看,按键帽121可以为椭圆形。按键轴12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按键帽12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直径大于按键轴12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直径。
按键轴121穿设于条形孔b中。按键轴121可沿条形孔b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按键12相对壳体11的滑动。
按键弹簧16套设在按键轴122上,按键弹簧16设置在凹槽a的底面和按键帽121之间。在按键12被按压时,按键弹簧16两端分别弹性支撑于凹槽a的底面和按键帽121之间。
弹出组件13设置于壳体12内。
按键模组14也设置于壳体12内。
可选地,按键模组14包括按键电路141、第一极板142以及第二极板143。第一极板142与按键电路141电连接,第二极板143接地,第一极板142和第二极板143间隔设置,第一极板142和第二极板143之间可以设置板间弹性件(图未示),按键12传递至按键模组14的外力作用于第一极板142时克服板间弹性件的伸张力使第一极板142和第二基板143彼此电连接,外力消除时板间弹性件的伸张力使第一极板142与第二基板143分离。
按键电路141可以为开机电路或者音量控制电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按键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弹出物15设置于弹出组件13内。可弹出物15可在按键11的力的作用下相对弹出组件13弹出。具体原理请参阅下文的描述。
可选地,可弹出物15可以是卡体或者卡托卡体组件。卡托卡体组件包括卡托和卡体,且卡体承载在卡托上。卡体可以是SIM卡、TF卡或者SD卡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弹出物15还可以是摄像头模组。例如,按键12设置在壳体11的上侧面时,可弹出物15可以是摄像头模组。
按键12在滑动至第一位置S1时,外力可经按键12传递至弹出组件13使可弹出物15弹出。按键12在滑动至第二位置S2时,外力可经过按键12传递至按键模组14实现按键功能
弹性限位部17设置在壳体11上,且弹性限位部17设置在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之间。弹性限位部17用于对按键12在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之间的滑动产生阻力。
通过设置弹性限位部17,使得按键12在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之间的滑动需要至少克服弹性限位部17的阻力才能实现。例如,可以避免因为按键重力而导致的自然下滑,或者,可以避免按键12受到离心力而滑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弹性限位部17设置在条形孔b内缘。弹性限位部17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一个。弹性限位部17设置在条形孔b的长度方向的内缘。两个弹性限位部17分别设置在条形孔b相对的两个内缘。
可选地,弹性限位部17靠近条形孔b内侧的边缘为弧形。弹性限位部17从第一位置S1开始延伸至第二位置S2,且弹性限位部17从第一位置S1开始到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的中间位置突出条形孔b内缘的高度逐渐增大,弹性限位部17从第二位置S2开始到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的中间位置突出条形孔b内缘的高度也逐渐增大。
可选地,弹性限位部17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或者塑胶,或者其他弹性软材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限位部17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能对按键12在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之间的滑动产生阻力即可。
下面对弹出组件13的具体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请结合图1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弹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弹出组件13包括:基座131、转体132、弹性件133、推杆134以及固定机构135。
基座131与壳体11连接。例如基座131固定在壳体11的内壁。
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可滑动地连接。例如,可弹出物15和基座131其中一者上设置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滑轨,滑轨设置在滑槽中,以使可弹出物15可相对于基座31沿第一方向s滑动。例如,第一方向s为图3中的横向。
转体132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31和可弹出物15之间。
可选地,转体132包括第一段331、第二段332、位于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之间的第三段333。第三段333可转动地支撑于基座3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段333与基座31铰接。第三段333还可以直接支撑于基座31,而不必与基座31铰接。
弹性件133设置于可弹出物15和基座131之间。可选地,弹性件133提供的伸缩力方向沿第一方向s,也即,弹性件133产生的弹力使可弹出物15和基座131之间沿第一方向s彼此靠近和远离。例如,弹性件133为弹簧,弹簧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s设置。
可选地,弹性件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弹性件133可以关于可弹出物15的对称轴轴对称。弹性件133的数量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三个、四个等。两个弹性件133之间的位置可以为不对称。
固定机构135用于固定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例如,在处于非弹出状态时,固定机构135将可弹出物15和基座131相对固定,固定机构135的固定力大于或者等于弹性件133施加在可弹出物15的弹力,此时使可弹出物15无法自然弹出。
可选地,固定机构135可以包括固定于基座131上的弹性卡扣351。可弹出物15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311,在非伸出状态下,弹性卡扣351卡入卡槽311内。
可选地,弹性卡扣351可以位于可弹出物15的左侧或者右侧边,弹性卡扣3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弹性卡扣351分别位于可弹出物15的左右两侧。两个弹性卡扣351设置的位置可以关于可弹出物15的对称轴轴对称。
推杆134可滑动设置基座131内,推杆134的位置与按键12的按键轴122的位置对应。用户在按键12在第一位置S1按压按键12时,按键12的按键轴122推动推杆134,推杆134作用于转体132。
转体132在推杆134的作用下转动,进而使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之间的固定解除,弹性件133在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之间的固定解除后将可弹出物15相对于基座131弹出。
具体而言,推杆134的推力作用于转体132的第一段331时,转体132的第三段333和第二段332分别作用于可弹出物15和基座131并产生使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分离的力。例如,推杆134沿第一方向s且向左推动转体132时,转体132的第一段331向左转动,转体132的第二段332向右转动,产生使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分离的力,这个分离的力克服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之间通过固定机构135固定的力以将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之间的固定解除,弹性件133便可以将可弹出物15相对于基座131弹出。
在可弹出物15弹出之后,用户可以将可弹出物15取出,再取出后可以将可弹出物15插回基座131,然后通过按压可弹出物15使可弹出物15通过固定机构135与基座131重新固定,即由弹性卡扣351和卡槽311的配合使可弹出物15与基座131保持相对固定,保持该非弹出状态。
可选地,推杆134可以与转体132铰接,具体而言,推杆134与转体132的第一段331铰接。推杆134也可以不与转体132铰接,而只是在相互之间作用时抵接在转体132的第一段331。
固定机构35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45可以包括弹性卡榫451,弹性卡榫451可以设置在可弹出物15的左侧,弹性卡榫451可以连接在基座131上,可弹出物15在对应位置设置有榫接孔,在非弹出状态下,弹性卡榫451卡入榫接孔内。
应理解,弹性卡榫451也可以设置在可弹出物15上,对应的榫接孔可以设置基座131上。
图4中除固定机构45外的其他结构与前文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弹性件可以为其他结构。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弹性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0包括第一连杆组件71和第二连杆组件72。
第一连接组件71包括首尾弹性铰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711,第二连杆72组件包括首尾弹性铰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721,其中每一第一连杆711与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杆721交叉设置,且彼此弹性铰接。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1中A-A方向凹槽底面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按键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另一种限制按键12在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之间自由滑动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例相比,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之间不设置弹性限位件1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上且可从壳体11至少部分弹出的第一限位卡合件81和第二限位卡合件82,第一限位卡合件81设置在第一位置S1,第二限位卡合件82设置在第二位置S2,按键12上设置有卡合槽83。
按键12滑动至第一位置S1时卡合槽83与第一限位卡合件81配合,第一限位卡合件81卡入卡合槽83,使按键12需要受到预定大小的力才能从第一位置S1离开。按键12滑动至第二位置S2时与第二限位卡合件82配合,第二限位卡合件82卡入卡合槽83,使按键12需要受到预定大小的力才能从第二位置S2离开。
具体而言,卡合槽83可以设置在按键12的按键轴122上。卡合槽83可以为条形。卡合槽83的长度方向与按键轴122的轴向平行,以使按键12在第一位置S1或者第二位置S2时仍然能够沿按键轴122的轴向移动,不会影响按键12的正常按压。
在第一位置S1处,凹槽a底面可以设有第一盲孔c1,第一限位卡合件81设置在第一盲孔c1内,第一盲孔c1的底面和第一限位卡合件81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卡合弹簧91。第一盲孔c1设有台阶,以使第一限位卡合件81不会从第一盲孔c1完全弹出。
可选地,第一限位卡合件81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第一盲孔c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盲孔c1分别设置在第一位置S1且位于条形孔b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在第二位置S2处,凹槽a底面可以设有第二盲孔c2,第二限位卡合件82设置在第二盲孔c2内,第二盲孔c2的底面和第二限位卡合件82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卡合弹簧92。第二盲孔c2设有台阶,以使第二限位卡合件82不会从第二盲孔c2完全弹出。
可选地,第二限位卡合件82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第二盲孔c2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盲孔c2分别设置在第二位置S2且位于条形孔b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第一限位卡合件81可以为球形或者椭球形,以使得在按键12在从第一位置S1滑离时,第一限位卡合件81可与按键轴122发生斜面碰撞将第一限位卡合件81压入第一盲孔c1内,从而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可以滑离。
第二限位卡合件82也可以为球形或者椭球形。原理与第一限位卡合件8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按键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复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按键滑动至壳体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按压按键以使外力经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将弹出组件内的可弹出物弹出。
在步骤101中,例如,将按键12滑动至壳体11的第一位置S1,在第一位置S1按压按键12以使外力经按键12传递至弹出组件13将弹出组件13内的可弹出物15弹出。
步骤102:将按键滑动至壳体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按压按键以使外力经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
在步骤102中,例如,将按键12滑动至壳体11的第二位置S2,在第二位置S2按压按键12以使外力经按键12传递至按键模组14实现按键功能。
其中,步骤101和步骤102执行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可滑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键、设置于壳体内的按键模组和弹出组件,设置于弹出组件内且可相对弹出组件弹出的可弹出物,按键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外力可经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使可弹出物弹出,按键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力可经过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用卡针即可实现可弹出物的弹出,方便用户操作,且电子装置的壳体上不必设置外露的通孔,避免灰尘进入电子装置,也不必设置另外的按键,利用电子装置的固有按键即可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按键模组和弹出组件,设置于所述弹出组件内且可相对所述弹出组件弹出的可弹出物,所述按键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外力可经所述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使所述可弹出物弹出,所述按键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力可经过所述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弹出物为摄像头模组、卡体或者卡托卡体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功能为开机键功能或者音量键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弹性限位部,所述弹性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且用于对所述按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滑动产生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条形孔,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帽和与所述按键帽连接的按键轴,所述按键轴穿设于所述条形孔中且可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弹性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条形孔内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可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弹出的第一限位卡合件和第二限位卡合件,所述第一限位卡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卡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按键上设置有卡合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组件包括基座、转体、弹性件、推杆以及固定机构,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可弹出物与所述基座可滑动地连接,所述转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可弹出物之间,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可弹出物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可弹出物与所述基座,所述推杆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推杆用于将作用于按键的外力传递至所述转体,所述转体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以将所述可弹出物与所述基座之间的固定解除,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可弹出物与所述基座之间的固定解除后将所述可弹出物相对于所述基座弹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基座,所述外力作用于所述第一段时,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作用于所述可弹出物和所述基座并产生使所述可弹出物与所述基座分离的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可弹出物或者所述基座上的弹性卡扣。
10.一种电子装置的按键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复用方法包括:
将按键滑动至壳体的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按压所述按键以使外力经所述按键传递至弹出组件将所述弹出组件内的可弹出物弹出;
将按键滑动至壳体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按压所述按键以使外力经所述按键传递至按键模组实现按键功能。
CN201711390162.0A 2017-12-18 2017-12-18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Active CN108111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0162.0A CN108111647B (zh) 2017-12-18 2017-12-18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0162.0A CN108111647B (zh) 2017-12-18 2017-12-18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1647A true CN108111647A (zh) 2018-06-01
CN108111647B CN108111647B (zh) 2021-01-26

Family

ID=6221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0162.0A Active CN108111647B (zh) 2017-12-18 2017-12-18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16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225A (zh) * 2018-08-23 2018-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867293A (zh) * 2020-07-31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99565A (zh) * 2020-10-26 2022-05-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Sim卡托的弹出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4848B1 (en) * 1999-04-14 2001-03-20 Motorola, Inc. Data entry apparatus having a limited number of character keys and method
US20070054711A1 (en) * 2005-09-05 2007-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ey button assembly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04767854A (zh) * 2015-04-24 2015-07-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CN105141815A (zh) * 2015-09-02 2015-12-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摄像头自动弹出装置和终端
CN105827751A (zh) * 2015-08-28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卡托推出机构的移动终端
CN107425867A (zh) * 2017-03-31 2017-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4848B1 (en) * 1999-04-14 2001-03-20 Motorola, Inc. Data entry apparatus having a limited number of character keys and method
US20070054711A1 (en) * 2005-09-05 2007-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ey button assembly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04767854A (zh) * 2015-04-24 2015-07-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CN105827751A (zh) * 2015-08-28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卡托推出机构的移动终端
CN105141815A (zh) * 2015-09-02 2015-12-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摄像头自动弹出装置和终端
CN107425867A (zh) * 2017-03-31 2017-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225A (zh) * 2018-08-23 2018-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867293A (zh) * 2020-07-31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99565A (zh) * 2020-10-26 2022-05-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Sim卡托的弹出结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1647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1647A (zh)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复用方法
ES2921994T3 (es)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on antena de bastidor metálico
CN107343073B (zh) 一种防摔、防撞的系统
JP3145040U (ja) ハンドヘルドデバイスの携行装置
KR20170072250A (ko) 가요성 힌지 구조물을 갖는 모바일 컴퓨팅 디바이스
CN102710823B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0049159B (zh) 一种扩大柔性屏幕设备的屏幕使用面积的装置
CN105933473B (zh) 智能手机用游戏控制器兼用手机壳
CN202334624U (zh) 具有指环的手机保护套
US9609098B2 (en) Button-type connecto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790803A (zh) 屏幕可卷曲的手机
CN106233222B (zh) 用于容纳物体的铰接屏幕盖
CN113841105A (zh) 用于与便携式计算设备一起使用的具有可充电电源、网络连接和存储器的可互换外壳面板
CN108170346A (zh) 电子装置、游戏界面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40159403A1 (en) Grip structure of portable terminal
CN104157214B (zh) 配戴式挠曲显示装置
TWI463090B (zh) 移動式產品承載裝置
CN211791660U (zh) 一种折叠屏手机壳
CN113559494B (zh) 虚拟道具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01451817U (zh) 笔记本电脑的柔性保护套
CN103792839B (zh) 显示装置
CN1047312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044525U (zh) 一种分离式卡扣键盘
CN209881853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可折叠支撑垫
KR200468009Y1 (ko) 휴대폰용 손목지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