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推动装置、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电缸装置、设置于所述电缸装置左侧上下两侧的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的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夹持装置,本发明能够全面的包覆患者的肢体,包覆面积大,降低了施加在肢体上的压强,防止对患者的肢体造成损坏;其次,可以自动的将患者的肢体稳固的夹持住,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可以显著的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在夹持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起到支撑作用,夹持的稳固牢靠,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推动装置、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电缸装置、设置于所述电缸装置左侧上下两侧的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的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端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二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左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弯曲杆,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块、位于所述推动块左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左侧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方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第一弯曲板、位于所述推动块右侧的第一连接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的第一拉线、顶靠在所述推动块上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第二支架,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下两侧的竖板、设置于所述竖板上的第四滚轮、位于所述支撑板左侧的第二弯曲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三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板上的第四定位杆、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杆上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杆下方的第三弹簧,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的光滑板、位于所述推动杆下方的第四弹簧,所述定位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设置于所述定位架端部的第四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杆上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定位架左侧的第五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杆上的第六弹簧,所述移动装置设有两个,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移动杆上的光滑块、第二拉线、设置于所述移动杆上的推动架、设置于所述推动架两端的支撑轮,所述夹持装置设有两个,所述夹持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三弯曲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曲板上的垫块、第五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五定位杆上的第六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六固定杆上的第七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曲板上的第八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能够全面的包覆患者的肢体,包覆面积大,降低了施加在肢体上的压强,防止对患者的肢体造成损坏;其次,可以自动的将患者的肢体稳固的夹持住,操作简单,使用便利,可以显著的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在夹持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起到支撑作用,夹持的稳固牢靠,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并且本发明可以独立使用,起到对肢体固定夹持的左右,保证肢体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底板;11-第一竖杆;12-第一滚轮;13-第一定位杆;14-第二竖杆;15-第一固定杆;16-第二滚轮;17-弯曲杆;2-推动装置;21-推动块;22-第一弹簧;23-第二定位杆;24-第二固定杆;25-第三固定杆;26-第一支架;27-第一弯曲板;28-第一连接环;29-第一拉线;20-第二支架;201-第三滚轮;3-支架装置;31-支撑板;32-竖板;321-第一通孔;33-第四滚轮;34-第二弯曲板;35-第三定位杆;36-第四定位杆;37-第二弹簧;38-第三弹簧;4- 电缸装置;41-电缸;42-推动杆;43-移动板;431-第二通孔;44-光滑板;45-第四弹簧;5- 定位装置;51-定位架;511-第三通孔;52-第四固定杆;53-第五弹簧;54-第五固定杆;55- 第六弹簧;6-夹持装置;61-第五定位杆;62-第六固定杆;63-第七弹簧;64-第三弯曲板; 65-垫块;66-第八弹簧;7-移动装置;71-移动杆;711-第四通孔;72-第二拉线;73-光滑块;75-推动架;76-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推动装置2、支架装置3、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3上的电缸装置4、设置于所述电缸装置4左侧上下两侧的定位装置5、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5上的移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7上的夹持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竖杆11、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11上端的第一滚轮12、位于所述第一竖杆11左侧的第一定位杆13、位于所述第一竖杆11右侧的第二竖杆14、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14上的第一固定杆15、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5左端的第二滚轮1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5下方的弯曲杆17。所述第一竖杆11 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1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杆1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1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1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1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1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5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16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 16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所述弯曲杆1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杆14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1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2包括推动块21、位于所述推动块21左侧的第一弹簧22、位于所述第一弹簧22下方的第二定位杆2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23左侧的第二固定杆2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24上方的第三固定杆25、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25上方的第一支架2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6上端的第一弯曲板27、位于所述推动块21右侧的第一连接环28、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环28上的第一拉线29、顶靠在所述推动块21上的第三滚轮201、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201上的第二支架20。所述推动块21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推动块21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底板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块21的左表面呈竖直平面,所述推动块21的右表面呈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弹簧22的右端与所述推动块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23的右端与所述推动块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23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底板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杆23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13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杆2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杆2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杆 2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2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27 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连接环28呈弯曲状,所述第一连接环28的两端与所述推动块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29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29穿过所述第一凹槽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12及第二滚轮16上。所述第三滚轮201顶靠在所述推动块21 上,且可以在所述推动块21上滚动,所述第三滚轮201顶靠在所述推动块21的斜面上。所述第二支架20呈弯折状,所述第二支架20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201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架20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201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3包括支撑板31、位于所述支撑板31上下两侧的竖板32、设置于所述竖板32上的第四滚轮33、位于所述支撑板31左侧的第二弯曲板34、位于所述支撑板31上方的第三定位杆35、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板34上的第四定位杆36、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杆36上方的第二弹簧37、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杆36下方的第三弹簧38。所述支撑板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竖杆1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31固定连接。所述竖板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31上下两侧,所述竖板3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竖板3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1固定连接,所述竖板3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通孔321呈方形。所述第四滚轮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3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四滚轮33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321内且与所述竖板3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滚轮33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321内旋转。所述第二弯曲板34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板34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27的右侧。所述第三定位杆3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定位杆3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杆3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杆36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支撑板31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四定位杆36贯穿所述第三定位杆35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四定位杆36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弹簧37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3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7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8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3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8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7与所述第三弹簧38处于压缩状态,使其向左侧推动所述第二弯曲板34,所述第二弹簧37及第三弹簧38的弹力足够大。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4包括电缸41、位于所述电缸41左侧的推动杆42、位于所述推动杆42左侧的移动板43、设置于所述移动板43上的光滑板44、位于所述推动杆42下方的第四弹簧45。所述电缸4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4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电缸41与所述支撑板3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42呈水平状,所述推动杆42的右端与所述电缸4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4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42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42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板4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4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板43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431,所述第二通孔431呈方形,所述第一拉线29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4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光滑板44呈长方体,所述光滑板44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431内且与所述移动板43固定连接,所述光滑板44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板31贯穿所述光滑板4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光滑板44及移动板43可以在所述支撑板31上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四弹簧45的右端与所述电缸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5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板43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定位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31的上下两侧,位于上下两侧的定位装置5相对镜像,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定位架51、设置于所述定位架51端部的第四固定杆52、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杆52上的第五弹簧53、位于所述定位架51左侧的第五固定杆54、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杆54上的第六弹簧55。所述定位架51呈弯折状,所述定位架51的一端与所述竖板3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5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5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511,所述第三通孔511呈圆形。所述第四固定杆5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弹簧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架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5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54呈长方体,所述第五固定杆54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架5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55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杆5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装置7设有两个且上下镜像设置,所述移动装置7包括移动杆71、设置于所述移动杆71上的光滑块73、第二拉线72、设置于所述移动杆71上的推动架75、设置于所述推动架75两端的支撑轮76。所述移动杆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71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竖板32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杆7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711,所述第四通孔711呈方形,所述第五弹簧53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杆7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55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杆7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移动杆7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光滑块73呈长方体,所述光滑块73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711内且与所述移动杆71 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73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架51 贯穿所述光滑块7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光滑块73及移动杆71可以在所述定位架51上移动。所述第二拉线72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2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板4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7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21且顶靠在所述第四滚轮33上,所述第二拉线72穿过所述第三通孔511。所述推动架75呈凹字形,所述推动架75 与所述移动杆7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架75的两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支撑轮76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推动架75的两端,所述支撑轮76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架75 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支撑轮76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架20的上端与位于下方的推动架75固定连接,从而对位于下方的推动架75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装置6设有两个且上下镜像设置,所述夹持装置6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7上,所述夹持装置6包括第三弯曲板64、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曲板64上的垫块65、第五定位杆61、设置于所述第五定位杆61上的第六固定杆62、设置于所述第六固定杆62上的第七弹簧63、设置于所述第三弯曲板64上的第八弹簧66。所述第六固定杆6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定位杆61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定位杆61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固定杆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定位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曲板6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定位杆61贯穿所述移动杆7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五定位杆61贯穿所述推动架75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五定位杆61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七弹簧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定位杆6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七弹簧63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固定杆62 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3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杆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弯曲板64呈弯曲状,所述第三弯曲板6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三弯曲板64处于所述第一弯曲板27及第二弯曲板34之间。所述垫块65呈弯曲状,所述垫块65与所述第三弯曲板 64固定连接,所述垫块65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所述垫块65采用柔软材料制成,以便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增加患者的舒适性。所述第八弹簧66设有两个,所述第八弹簧6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曲板64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66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架75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使用时,首先患者将需要固定的肢体放置在上下第三弯曲板64之间。然后打开电缸41的开关,所述推动杆42向右移动,所述移动板43及光滑板44向右移动,此时第二拉线72及第一拉线29同时被拉动,所述第二拉线72被拉动时,其向中间拉动移动杆71,使得上下放置的移动杆71相互靠近,并且光滑块 73及移动杆71在定位架51上稳定的移动,所述第五弹簧53被拉伸,所述第六弹簧55被压缩,所述移动杆71带动上下放置的推动架75相互靠近,所述推动架75推动上下放置的第三弯曲板64相互靠近,所述第七弹簧63被拉伸,直至垫块65顶靠在患者的肢体上,以便将患者的肢体夹住,此时上下放置的移动杆71继续相互靠近,使得推动架75继续相互靠近,所述支撑轮76在第三弯曲板64上滚动,使得第三弯曲板64弯曲变形,以便第三弯曲板64的左右两端更加靠近患者的肢体,使得第三弯曲板64包覆在患者肢体上的面积增大,减少压靠在肢体上的压强。同时第一拉线29被拉紧时,所述第一拉线29向右拉动所述推动块21,使得所述推动块21向右移动,所述第三滚轮201在推动块21上滚动,所述第三滚轮201向上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支架20使得位于下方的推动架75向上移动,从而对位于下方的推动架75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推动架75的稳定性,所述推动块21向右移动时,所述第二定位杆23、第二固定杆24、第三固定杆25、第一支架26及第一弯曲板27向右移动,所述第一弯曲板27顶靠在第三弯曲板64的左侧,由于第一弯曲板27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27向右移动时会使得上下放置的第三弯曲板64的左端相互靠近,以便促进第三弯曲板64的左端能够顶靠在患者的肢体上,以便将患者的肢体全部包覆住,减少压靠在肢体上的压强,减小患者的不适感,并且由于第二弹簧37及第三弹簧38处于压缩状态,其向左侧推动第二弯曲板34,所述第二弯曲板34向左推动第三弯曲板64的右端,有利于第三弯曲板64的右端顶靠在患者的肢体上,保证上下设置的第三弯曲板64能够将患者肢体全部包覆住,受力面积增大,减少压靠在肢体上的压强,从而可以在保证固定稳定的同时不会对患者肢体造成伤害,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使用便利,人工劳动强度小,成本低,适合推广应用。至此,本发明用于骨科治疗的夹持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