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4031A -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94031A CN108094031A CN201810067404.0A CN201810067404A CN108094031A CN 108094031 A CN108094031 A CN 108094031A CN 201810067404 A CN201810067404 A CN 201810067404A CN 108094031 A CN108094031 A CN 1080940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eckea frutescen
- seedling
- seed
- cup
- baeck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集及处理、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营养杯选用、育苗基质配制、植苗上杯、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工序,通过采集成熟的岗松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实施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待种子萌发后移植于装有基质的无纺布营养杯,通过苗期管理得到合格的岗松苗木。本发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一般培育半年即可出圃造林,培育得到的岗松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造林时带原土团,不伤根,可大幅度提高岗松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桃金娘科岗松属的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为小乔木或灌木状,多分枝。主要分布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全株高达1.5米无毛。叶对生,无柄或有短柄,直立或斜展,线形,长0.5-1厘米,宽约1毫米,先端尖,中脉在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有透明腺点。花小,黄白色,单生叶腋,。蒴果长1-2毫米。种子扁平,有角。花期夏秋。
具有化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跌打瘀肿,肝硬化,热泻,热淋,小便不利,阴痒,脚气,湿疹,皮肤瘙痒,疥癣,水火烫伤,虫蛇咬伤。同时开展岗松的资源培育,可以充分挖掘山区资源潜力,在最适宜的区域生产最适宜的森林产品,是活跃山区经济、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是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对实现农民收入倍增意义重大。目前全国只有云南省双柏县进行了一些岗松的人工育苗及仿生栽培技术研究,据初步调研,广西岗松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我区岗松的研究尚为空白,因此有必要开展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研究。苗木培育是岗松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育苗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与常规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育苗具有节约用种量、出苗率高且整齐、缩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活率等优点。经过近二年的试验和比较,采用混合基质开展岗松容器育苗,苗木长势、质量都能够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对岗松的产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质配比合理,营养供给充足,肥效长,苗木不易损伤,有助于苗木快速生长的岗松容器苗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集及处理、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营养杯选用、育苗基质配制、植苗上杯、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工序,通过采集成熟的岗松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实施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待种子萌发后移植于装有基质的无纺布营养杯,通过苗期管理得到合格的岗松苗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采集及处理:每年8月至9月,当岗松果实成熟,颜色变色时进行采收,采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在苗床中铺上一层细红土,然后在细红土上在铺一层腐殖土,将去种子进行喷湿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平铺于腐殖土中,再盖上干净的腐殖土进行层积催芽,腐殖土与岗松种子的体积比为约为1.0万粒/㎡,播种后要覆60cm高塑料薄膜拱棚;
(3)营养杯选用:选用规格为5cm×7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作为营养杯;
(4)基质配制:基质配制:黄心土2~3份、珍珠岩2份、泥炭土3~2份、谷壳0.5~1份、微生物菌剂0.002~0.003份和保水剂0.6~1份,混合作为基质的原料,同时添加8%~12%质量百分比为16%的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装满营养杯;
(5)植苗上杯:将萌发的岗松种子从苗床中轻轻挖起移植到营养杯中;植苗前先将营养杯内的基质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质上插一个洞,放入芽苗,并将周围基质轻轻压实,淋透定根水;
(6)苗期管理:植苗上杯后注意淋水,保持基质湿润;同时用遮光度为80%~90%的遮阳网搭盖阴棚或小拱棚遮荫;待苗木生长高度达到6cm~8cm后,开始向苗木淋施复合肥根肥;
(7)苗木出圃:苗木出圃前进行炼苗,出圃前1d淋透水,选择苗高大于20cm,地径大于0.2cm,根系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岗松苗木出圃造林。
以上步骤(1)中所述岗松果实成熟颜色为由黑褐色。
以上步骤(2)中所述的浸种消毒是用体积浓度0.5%多菌灵进行喷湿消毒。
以上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杯按每畦宽1m、长10m~12m的规格紧密摆放于圃地内;所述的圃地是选择在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
以上步骤(4)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根瘤菌,微生物菌剂原料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根瘤菌=1∶1.2。
以上步骤(5)所述的萌发的岗松种子为幼苗生长高度至2cm~3cm。
以上步骤(5)中所述的植苗上杯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营养杯内的基质进行消毒。
以上步骤(6)中所述的复合肥是质量浓度为0.3%~0.8%的含NPK的复合肥溶液,每月淋施1次。
以上步骤(7)中所述的炼苗是逐步降低遮阳网的遮光度,逐渐减少水和肥的供给,以提高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抗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岗松容器育苗方法中的育苗基质依据岗松生根难、根系须根较少及苗期生长慢等特性配制而成的,不但提高了土壤层的疏松程度,便于多个根系同时生长,根系充分的吸收大量营养,大大提高岗松苗木的成活率,且苗木出土容易,移栽成活率高。
2、本发明所用的营养杯的材料为可降解的无纺布,造林时可免去剥除营养杯,省时省力。
3、本发明培育的岗松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造林时带原土团,不伤根,可大幅度提高岗松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4、本发明缩短了岗松育苗周期,一般培育半年即可出圃,每年5~6月植苗上杯,赶上次年春天雨季造林,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2015年8月上旬,当岗松种子颜色变为黑褐色时进行岗松种子采集;采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在苗床中铺上一层细红土,然后在细红土上在铺一层腐殖土,用体积浓度0.5%多菌灵对种子进行喷湿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平铺于腐殖土中,再盖上干净的腐殖土进行层积催芽,腐殖土与岗松种子的体积比为约为1.0万粒/㎡,播种后要覆60cm高塑料薄膜拱棚。选用规格为5cm×7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作为营养杯。用黄心土2份、充分腐熟的椰糠2份、草炭土3份、椰糠2份、沼渣0.5份、微生物菌剂0.002份和保水剂0.6份混合作为基质的原料,其中微生物菌剂原料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根瘤菌=1∶1.2,同时添加8%质量百分比为16%的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装满营养杯。营养杯按每畦宽1m、长10m的规格紧密摆放于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圃地内。
将萌发的岗松种子从苗床中轻轻挖起,移植于装有基质的无纺布营养杯中。植苗上杯前 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营养杯内的基质进行消毒,植苗前先将营养杯内的基质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质上插一个小洞,放入芽苗,并将周围基质轻轻压实,淋透定根水。植苗上杯后经常淋水,保持基质湿润;同时用遮光度为80%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待苗木生长高度达到6cm~8cm后,开始向苗木淋施质量浓度为0.3%的含NPK的复合肥溶液根肥,每月淋施1次。经苗期管理,待苗木长至高20cm,地径0.20cm时即可出圃,苗木出圃前逐步降低遮阳网的遮光度,逐渐减少水和肥的供给,以提高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抗性。出圃前1d淋透水,选择苗木根系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岗松苗木出圃造林。出圃率达到92.6%。
实施例2:
2016年8月中旬,当岗松种子颜色变为黑褐色时进行岗松种子采集;采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在苗床中铺上一层细红土,然后在细红土上在铺一层腐殖土,用体积浓度0.5%多菌灵对种子进行喷湿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平铺于腐殖土中,再盖上干净的腐殖土进行层积催芽,腐殖土与岗松种子的体积比为约为1.0万粒/㎡,播种后要覆60cm高塑料薄膜拱棚。选用规格为5cm×7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作为营养杯。用黄心土2.5份、充分腐熟的椰糠2份、草炭土3份、椰糠3份、沼渣0.8份、微生物菌剂0.003份和保水剂0.8份。混合作为基质的原料,其中微生物菌剂原料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根瘤菌=1∶1.2,同时添加10%的质量百分比为16%的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制成基质后装满营养杯。营养杯按每畦宽 1m、长10m的规格紧密摆放于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圃地内。
将萌发的岗松种子从苗床中轻轻挖起,移植于装有基质的无纺布营养杯中。植苗上杯前 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营养杯内的基质进行消毒,植苗前先将营养杯内的基质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质上插一个小洞,放入芽苗,并将周围基质轻轻压实,淋透定根水。植苗上杯后经常淋水,保持基质湿润;同时用遮光度为85%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待苗木生长高度达到6cm~8cm后,开始向苗木淋施质量浓度为0.5%的含NPK的复合肥溶液根肥,每月淋施1次。经苗期管理,待苗木长至高20cm,地径0.20cm时即可出圃,苗木出圃前逐步降低遮阳网的遮光度,逐渐减少水和肥的供给,以提高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抗性。出圃前1d淋透水,选择苗木根系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岗松苗木出圃造林。出圃率达到91.8%。
实施例3:
2016年8月下旬,当岗松种子颜色变为黑褐色时进行岗松种子采集;采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在苗床中铺上一层细红土,然后在细红土上在铺一层腐殖土,用体积浓度0.5%多菌灵对种子进行喷湿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平铺于腐殖土中,再盖上干净的腐殖土进行层积催芽,腐殖土与岗松种子的体积比为约为1.0万粒/㎡,播种后要覆60cm高塑料薄膜拱棚。选用规格为5cm×7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作为营养杯。用黄心土3份、充分腐熟的椰糠2份、草炭土2份、椰糠3份、沼渣1份、微生物菌剂0.003份和保水剂1份混合作为基质的原料,其中微生物菌剂原料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根瘤菌=1∶1.2,同时添加12%质量百分比为16%的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装满营养杯。营养杯按每畦宽1m、长10m的规格紧密摆放于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圃地内。
将岗松幼苗从苗床中轻轻挖起,移植于装有基质的无纺布营养杯中。植苗上杯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营养杯内的基质进行消毒,植苗前先将营养杯内的基质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质上插一个小洞,放入芽苗,并将周围基质轻轻压实,淋透定根水。植苗上杯后经常淋水,保持基质湿润;同时用遮光度为90%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待苗木生长高度达到6cm~8cm后,开始向苗木淋施质量浓度为0.8%的含NPK的复合肥溶液根肥,每月淋施1次。经苗期管理,待苗木长至高20cm,地径0.20cm时即可出圃,苗木出圃前逐步降低遮阳网的遮光度,逐渐减少水和肥的供给,以提高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抗性。出圃前1d淋透水,选择苗木根系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岗松苗木出圃造林。出圃率达到90.6%。
Claims (9)
1.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采集及处理、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营养杯选用、育苗基质配制、植苗上杯、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工序,通过采集成熟的岗松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实施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待种子萌发后移植于装有基质的无纺布营养杯,通过苗期管理得到合格的岗松苗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采集及处理:每年8月至9月,当岗松果实成熟,颜色变色时进行采收,采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细红土及腐殖土苗床催芽: 在苗床中铺上一层细红土,然后在细红土上在铺一层腐殖土,将去种子进行喷湿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平铺于腐殖土中,再盖上干净的腐殖土进行层积催芽,腐殖土与岗松种子的体积比为约为1.0万粒/㎡,播种后要覆60cm高塑料薄膜拱棚;
(3)营养杯选用:选用规格为5cm×7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作为营养杯;
(4)基质配制:黄心土2~3份、珍珠岩2份、泥炭土3~2份、谷壳0.5~1份、微生物菌剂0.002~0.003份和保水剂0.6~1份,混合作为基质的原料,同时添加8%~12%质量百分比为16%的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装满营养杯;
(5)植苗上杯:将萌发的岗松种子从苗床中轻轻挖起移植到营养杯中;植苗前先将营养杯内的基质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质上插一个洞,放入芽苗,并将周围基质轻轻压实,淋透定根水;
(6)苗期管理:植苗上杯后注意淋水,保持基质湿润;同时用遮光度为80%~90%的遮阳网搭盖阴棚或小拱棚遮荫;待苗木生长高度达到6cm~8 cm后,开始向苗木淋施复合肥根肥;
(7)苗木出圃:苗木出圃前进行炼苗,出圃前1 d淋透水,选择苗高大于20cm,地径大于0.2cm,根系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岗松苗木出圃造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岗松果实成熟颜色为由黑褐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
浸种消毒是用体积浓度0.5%多菌灵进行喷湿消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杯按每畦宽1m、长10m~12m的规格紧密摆放于圃地内;所述的圃地是选择在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根瘤菌,微生物菌剂原料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根瘤菌=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萌发的岗松种子为幼苗生长高度至2cm~3 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植苗上杯前1d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营养杯内的基质进行消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复合肥是质量浓度为0.3%~0.8%的含NPK的复合肥溶液,每月淋施1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岗松容器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的炼苗是逐步降低遮阳网的遮光度,逐渐减少水和肥的供给,以提高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抗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7404.0A CN108094031A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7404.0A CN108094031A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94031A true CN108094031A (zh) | 2018-06-01 |
Family
ID=62220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67404.0A Pending CN108094031A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9403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0408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 一种高原冷凉地区利用长苞冷杉进行地被绿化的方法 |
CN111887125A (zh) * | 2020-04-29 | 2020-11-06 | 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887126A (zh) * | 2020-04-29 | 2020-11-06 | 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44328A (zh) * | 2020-12-14 | 2021-03-26 | 河南省予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绿化植株用育苗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1980A (zh) * | 2014-07-03 | 2014-10-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多穗柯容器育苗方法 |
-
2018
- 2018-01-24 CN CN201810067404.0A patent/CN1080940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1980A (zh) * | 2014-07-03 | 2014-10-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多穗柯容器育苗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唐行: "野牡丹 桃金娘 岗松及车轮梅繁殖栽培技术", 《林业科技》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0408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 一种高原冷凉地区利用长苞冷杉进行地被绿化的方法 |
CN111887125A (zh) * | 2020-04-29 | 2020-11-06 | 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887126A (zh) * | 2020-04-29 | 2020-11-06 | 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44328A (zh) * | 2020-12-14 | 2021-03-26 | 河南省予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绿化植株用育苗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56746B (zh) | 有机果蔬基质栽培技术 | |
CN102428805B (zh) | 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3283450B (zh) | 一种金花茶芽苗砧嫁接的繁殖方法 | |
CN105594431B (zh) | 一种旱原冬小麦自然加代繁育方法 | |
CN102577803B (zh) | 一种利用桑树剪梢废枝快速繁育良种桑苗的方法 | |
CN106613705B (zh) | 一种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 | |
CN105494005A (zh) | 一种茶油树植苗造林的丰产栽培方法 | |
CN103798019A (zh) | 一种西瓜的种植方法 | |
CN101036446A (zh) | 石榴快速繁殖方法 | |
CN103168581A (zh) | 一种红豆杉无性繁殖快速生根的方法 | |
CN102919033B (zh) | 麻核桃嫩枝扦插生根的方法 | |
CN103704100A (zh) | 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 | |
CN108094031A (zh) | 一种岗松容器育苗方法 | |
CN105230312A (zh) | 一种当归的种植方法 | |
CN101536644A (zh) | 文冠果根段扦插及播根快速无性繁殖方法 | |
CN105028111A (zh) | 一种油茶与桑叶的间种方法 | |
CN103460941A (zh) | 一种半年生高脂马尾松实生营养袋苗的培育方法 | |
CN105766310A (zh) |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营养袋育苗方法 | |
CN110506600A (zh) | 利用甘蔗健康种苗无效分蘖育苗的方法 | |
CN108184604A (zh) | 一种鳞尾木育苗基质及其配制方法 | |
CN101697703B (zh) | 一种与根菌共生的芽砧嫁接培育板栗苗木的方法 | |
CN106069488A (zh) | 一种油茶芽接育苗造林方法 | |
CN103694039B (zh) | 一种川鄂连蕊茶良种的轻型栽培基质及其容器育苗方法 | |
CN105409531A (zh) | 一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藕池种藕方法 | |
CN107996169A (zh) | 一种核桃容器育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