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0092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0092B
CN108090092B CN201611043001.XA CN201611043001A CN108090092B CN 108090092 B CN108090092 B CN 108090092B CN 201611043001 A CN201611043001 A CN 201611043001A CN 108090092 B CN108090092 B CN 108090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arget body
feature information
spatial feature
spa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30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0092A (zh
Inventor
丛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430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0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0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0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0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0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图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四种模式:二维矢量图、卫星地图、三维地图以及街景地图。其中,所述二维矢量图简单明了,可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图形文件体积较小,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均不会出现失真现象;而且,由于矢量数据具有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表达精度高,图形显示质量好等优点,所以有利于网络和检索分析等,但是,所述二维矢量图难以呈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所述卫星地图能够借助卫星拍摄的高清图像,向用户提供真实的地表地貌图像,具有更加逼真、直观更新快等优点。所述三维地图能够利用卫星或激光技术直接扫描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或利用实景拍摄构建三维模型,直观性、信息量和精确性较高。所述街景地图是以真实街景为基础构建而成,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度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街景地图获得如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
但是,现有四种模式的地图存在如下不足,第一,逼真程度有限;具体地,所述二维矢量图的逼真程度最低;所述三维地图逼真程度较高,但是只能以模型的形式展现场景,缺少浸入式体验;所述卫星地图逼真程度较三维地图高,但是视角较单一;而且,虽说街景地图是上述四种模式中逼真程度最高的,但是街景地图的视角和位置受制于拍摄机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
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并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的呈现视角与变化后的方位信息相匹配,和/或,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
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
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运动特征,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
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设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其中,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对应的空间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化至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包含有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对应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环境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以便于所述第二三维地图呈现出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能够表征目标体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述第五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体的移动特征,并基于移动特征将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划分为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
根据所述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各自对应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建立空间模型,以使所述空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静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表征有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建立时间模型,以使所述时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或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将所述时间模型和所述空间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地图模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标识信息;
基于标识信息对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进行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的呈现视角与变化后的方位信息相匹配,和/或,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运动特征,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设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其中,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对应的空间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化至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包含有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环境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以便于所述第二三维地图呈现出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能够表征目标体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述第五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体的移动特征,并基于移动特征将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划分为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根据所述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各自对应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建立空间模型,以使所述空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静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表征有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对应地,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至少基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建立时间模型,以使所述时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或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将所述时间模型和所述空间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地图模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标识信息对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进行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通过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以及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进而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而且,在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时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呈现视角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地图系统中的目的,创建了更加逼真的浸入式地图浏览模式,丰富了用户体验,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能够将机器视觉、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地图中,以创建更加逼真的浸入式地图浏览模式。而且,本实施例能够在传统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如增加季节、昼夜、天气、星象等更加真实的世界信息,以此来增强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能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互联网上的卫星图片、照片、视频信息等,来构建包含静止目标(如自然景观、建筑物等)和运动目标(如人物、动物、车辆、机器等)的地图模型,以此来丰富地图的多样性;而且,还能够以信息提供者来命名地标,如此,来增加信息采集的可参与性,实现降低信息采集成本的目的。
具体地,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步骤102: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表征静态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方式建立预设地图模型;具体地,获取能够表征目标体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和/或视频信息,例如互联网上的卫星图片、照片、视频信息等,这样,由于本实施例增加了目标数据的来源如来源于一切互联网中的图像和视频,所以解决了现有四种地图中需要依靠巨额的资金支持,才能完成繁重而复杂的地图信息采集工作的问题;所述第五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体的移动特征,如是否能够移动等相关属性,并基于移动特征将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划分为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进而根据所述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各自对应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建立空间模型,以使所述空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静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表征有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就是说,所述空间模型中能够表征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将所述空间模型作为预设地图模型即可。
进一步地,由于现有四种模式的地图在时间维度上始终只有一个点,没有季节昼夜交替变化的概念,所以,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为在传统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以增强用户体验,还可以建立时间模型;具体地,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这里,所述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可以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信息:时间、季节、昼夜、天气和星象,如此,便于将真实世界信息添加到地图中,来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进而,至少基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建立时间模型,以使所述时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如,不同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或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如,不同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最后,将所述时间模型和所述空间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地图模型,这样,为最终基于预设地图模型确定出的三维地图中包含有时间维度奠定了基础。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增加信息采集的可参与性,本实施例还能够以信息提供者来命名地标,进而实现降低信息采集成本的目的;具体地,获取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标识信息;基于标识信息对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进行标记。
步骤103: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
本实施例中,确定出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即为从目标用户的视角所观看到的三维地图,也可称为虚拟现实(VR)地图,显然,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为用户提供了浸入式体验,丰富了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能够根据目标用户的空间变化实时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具体地,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并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的呈现视角与变化后的方位信息相匹配,和/或,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这里,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指的是:所述目标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后,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的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也变化,且距离所述目标用户变化后的地理位置处于预设距离范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能够根据目标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方位变化而变化,使目标用户实现浸入式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既包括空间模型,又包括时间模型时,可以利用时间模型,在确定出第一三维地图中添加时间维度,以使呈现的三维地图中既包含有静态目标体,又包含有动态目标体,如此,来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具体地,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运动特征,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这里,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的移动过程是基于动态目标体的实际运动特征而确定出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预算规则,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动态目标体的移动过程,具体地,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设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四空间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其中,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对应的空间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化至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为解决现有四种模式的地图缺少交互性与娱乐性体验的问题,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还可以包含有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例如季节、昼夜、天气、星象等,进而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环境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以便于所述第二三维地图呈现出中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通过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以及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进而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而且,在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时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呈现视角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地图系统中的目的,创建了更加逼真的浸入式地图浏览模式,丰富了用户体验,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呈现的静态目标体是处于目标用户预设距离范围内的,而预设距离范围外的目标体不呈现,相当于仅呈现用户视野范围内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浸入式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
处理模块22,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1,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的呈现视角与变化后的方位信息相匹配,和/或,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运动特征,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设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其中,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对应的空间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化至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包含有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对应地,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环境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以便于所述第二三维地图呈现出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能够表征目标体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述第五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体的移动特征,并基于移动特征将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划分为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根据所述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各自对应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建立空间模型,以使所述空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静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表征有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对应地,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至少基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建立时间模型,以使所述时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或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将所述时间模型和所述空间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地图模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基于标识信息对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进行标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系统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二中,应该理解到,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划分及组合方式,如下述实施例三所示,通过下述实施例三所述的系统,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地虚拟现实地图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地图模型模块、场景渲染模块,以及虚拟现实交互模块四个模块。其中,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以下结合图3对各模块的主要功能进行一一阐述;具体地,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1,主要用于负责收集一切与地点相关的图像、视频信息,并构建数据库。包括现有的卫星地图数据、互联网上共享的带有拍摄时间、地点信息的图像及视频信息,并通过一定的预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定、目标分割和归类(例如归类为静态目标体或动态目标体等),形成带有时间、地理坐标、方位、目标类型(如动态、静态、室内、室外、动物、植物等等)等字段的数据库。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虚拟现实地图系统还可以开放投稿接口,以供有兴趣的个人提供各种地标的信息数据,并以信息提供者对地标进行别名命名的方式作为一种回报。
所述地图模型模块32,用于利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构建的数据库,生成包含有空间模型和时间模型的两个子模块的地图模型。
其中,所述空间模型包含有静态目标体模型和动态目标体模型;进一步地,所述静态目标体模型如建筑物、自然景观等,这些静态目标体的三维模型与地图的基准坐标保持相对静止,并存在固定的地理坐标及空间朝向;所述动态目标体模型如人物、动物、车辆等,没有固定的地理坐标及空间朝向,在场景渲染时,可根据随机给定的地理坐标,或者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等,在三维地图中呈现当前动态目标体与场景相契合的运动形态。
所述时间模型,本质上是基于光学原理,利用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来构建光强及色度分布、时间和地理坐标,以及方位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所述场景渲染模块33,用于接收来自虚拟现实交互模块的输入数据,主要包括目标用户的地理坐标、空间朝向、时间等信息,将地图模型模块中与当前地理坐标距离小于一定阈值的区域的所有静态目标体的模型取出,将动态目标体根据场景的特点随机赋予地理坐标及空间朝向,并结合时间、目标用户的空间朝向等,将所有目标用户附近的静态目标体,或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实时渲染成可供虚拟现实设备观看的场景。
所述虚拟现实交互模块34,一方面用于将场景渲染模块生成的虚拟场景投射到目标用户眼中,如借助现有的虚拟现实头盔等设备实现;另一方面用于将接收来自目标用户的空间朝向信息(可以通过地磁感应器、陀螺仪采集)、空间漫游指令(输入和调整地理坐标:上下左右前后)、时间漫游指令(输入和调整时间信息:年月日时)等信息,提供给场景渲染模块,生成更加逼真生动的浸入式实时场景,如通过类似普通电脑键盘上的按键操作,或者专用输入设备如手柄来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其中,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为所述目标用户的视角所观看到的三维地图;
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
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其中,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的时间下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所述运动特征用于表征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移动过程;
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运动特征,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并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的呈现视角与变化后的方位信息相匹配,和/或,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
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设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为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换后的空间特征信息;所述预设规则为用于设置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的规则;
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其中,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对应的空间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化至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环境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以便于所述第二三维地图呈现出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能够表征目标体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述第五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体的移动特征,并基于移动特征将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划分为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其中,所述移动特征包括能否移动的相关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各自对应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建立空间模型,以使所述空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静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表征有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建立时间模型,以使所述时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或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时间特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体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
将所述时间模型和所述空间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地图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标识信息;
基于标识信息对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进行标记。
7.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从预设地图模型中选提取出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静态目标体,并获取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第二空间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静态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第二空间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建立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一三维地图,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对应的呈现视角,并以确定出的呈现视角呈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其中,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为所述目标用户的视角所观看到的三维地图;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动态目标体的运动特征;其中,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的时间下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所述运动特征用于表征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移动过程;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运动特征,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方位信息变化特征和/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调整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的呈现视角与变化后的方位信息相匹配,和/或,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呈现的静态目标体与变化后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到针对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时间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从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空间特征信息表征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且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动态目标体;获取所述动态目标体在所述第一时间特征信息所对应时刻下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设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为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换后的空间特征信息;所述预设规则为用于设置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的规则;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目标体的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和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将所述动态目标体添加到所述第一三维地图中,得到表征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静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以及所述目标用户与所述动态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的第二三维地图,其中,在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所述动态目标体对应的空间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三空间特征信息变化至所述第四空间特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环境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三维地图中,以便于所述第二三维地图呈现出的环境信息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能够表征目标体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述第五空间特征信息表征所述目标体对应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体的移动特征,并基于移动特征将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划分为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其中,所述移动特征包括能否移动的相关属性信息;根据所述静态目标体和动态目标体各自对应的第五空间特征信息建立空间模型,以使所述空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静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表征有动态目标体的地理位置和方位信息、以及静态目标体与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对应地,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包含的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至少基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第二时间特征信息建立时间模型,以使所述时间模型至少能够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与静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或表征有不同时间特征信息下的动态目标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时间特征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体所处环境对应的环境信息;
将所述时间模型和所述空间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地图模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图像和/或视频信息所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标识信息对所述预设地图模型中图像和/或视频信息对应的目标体进行标记。
CN201611043001.XA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08090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3001.XA CN108090092B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3001.XA CN108090092B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0092A CN108090092A (zh) 2018-05-29
CN108090092B true CN108090092B (zh) 2021-11-19

Family

ID=6217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3001.XA Active CN108090092B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00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0819B (zh) * 2022-11-28 2023-11-24 北京中环高科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测量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423A (zh) * 2014-10-14 2015-02-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8488B2 (en) * 2010-02-12 2016-11-08 Apple Inc. Augmented reality maps
JP6330471B2 (ja) * 2014-05-16 2018-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測位装置
CN105389375B (zh) * 2015-11-18 2018-10-02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可视域的图像索引设置方法、系统及检索方法
CN105550203B (zh) * 2015-12-03 2019-05-24 金花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定位搜寻的物品租借系统及方法
CN105700547B (zh) * 2016-01-16 2018-07-2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导航飞艇的空中立体视频街景系统及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423A (zh) * 2014-10-14 2015-02-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0092A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6310B (zh) 虚拟街景地图生成方法、装置和客户端设备
US20240112430A1 (en) Techniques for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partial motion in virtual or augmented reality scenes
US20190088030A1 (en) Rendering virtual objects based on location data and image data
Noh et al. A review on augmented reality for virtual heritage system
CN109865289B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实景环境娱乐系统及其方法
CN106683195B (zh) 一种基于室内定位的ar场景渲染方法
JP2006053694A (ja) 空間シミュレータ、空間シミュレート方法、空間シミュレート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12954292B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数字博物馆导览系统和方法
TWI797715B (zh) 用於使用從透視校正影像中所提取之特徵的特徵匹配之電腦實施方法、電腦系統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
US20180239514A1 (en) Interactive 3d map with vibrant street view
Attila et al. Beyond reality: The possibilities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
Wessels et al. Design and creation of a 3D virtual tour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of Petra, Jordan
Liarokapis et al.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s for geovisualisation
Albrecht et al. Assessing façade visibility in 3D city models for city marketing
Verykokou et al. 3D visualization via augmented reality: The case of the middle stoa in the ancient agora of athens
US11836965B2 (en) Determining visual overlap of images by using box embeddings
Plesa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realistic 3D maps for naviga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JP2022507502A (ja) 拡張現実(ar)のインプリント方法とシステム
CN10809009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7419713A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导览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40167B (zh) 基于街景地图的目标物地理位置的二维量测算方法
Wüest et al. Geospatial Augmented Reality for the interactive exploitation of large-scale walkable orthoimage maps in museums
Zhang et al. Enhancing rock painting tour experience with outdoor augmented reality
CN111652981A (zh) 一种太空舱特效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ao A VR/AR-based display system for arts and crafts muse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