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9458A -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9458A
CN108089458A CN201711418951.0A CN201711418951A CN108089458A CN 108089458 A CN108089458 A CN 108089458A CN 201711418951 A CN201711418951 A CN 201711418951A CN 108089458 A CN108089458 A CN 108089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mponent
temperature
thermal
wire connection
protective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89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维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189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9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94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7/00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 G05B17/02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electr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rotection Of Generators A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的热过载保护领域,具体涉及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包括S1:构建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结构;S2: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式建立所述加热组件三位几何模型,然后对加热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材料物理参数确定、单元类型确定以及网格划分;S3: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产热分析;热元件发热为:P=I2R;热元件的生热率为:Q1=P/V;S4: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散热分析;对流散热系数公式:acon=3.25(T0‑TF)0.25;S5:确定温度场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及其载荷的施加;S6:计算正常工况下加热组件的稳态温度场;S7:改变仿真的起始温度条件,模拟加热组件处在不同环境温度。

Description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的热过载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过载,将导致其转速下降,电动机绕组中的电流会随之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电动机的温度上升,不仅会导致电动机发生故障,而且容易造成电动机的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热过载保护继电器是一种适用于电动机的低压过载保护继电器,其主要目的是将电动机和配电线路的温升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障其绝缘性能,增加其使用寿命。
传统的过载保护继电器有热过载保护继电器和电子式过载保护继电器两种,热过载保护继电器工作原理是将该种继电器与电动机串联,电路中电流流过具有不同膨胀系数的双金属片导致其发生机械工作,当动作达到一定程度就触动了脱扣装置,从而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但金属片作为该种继电器的检测元件与执行元件,经过反复的弹性形变容易造成老化,致使对温度的变化不灵敏,影响保护的准确性。
电子式过载保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互感器采集电路中的电流,将采集信号经过前期处理,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信号后输送给计算机,在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分析后,给执行机构输出执行信号,从而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基于电流幅值作为故障的判断依据的,此种方法只能对对称故障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仿真确定环境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工作特性的影响,进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能够实现对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的继电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结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外壳、接线端子和加热元件,所述金属材料的接线端子在外壳的两侧,所述加热元件在外壳内部分别与两侧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材料为镍铬合金;所述接线端子的材料为铜;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酚醛树脂。
S2: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式建立所述加热组件三位几何模型,然后对加热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材料物理参数确定、单元类型确定以及网格划分;镍铬合金的密度是8400Kg/m3、导热系数是60.3W/M2·℃、电阻率是8.5×10-7;铜的密度是8930Kg/m3、导热系数是401W/M2·℃、电阻率是1.75×10-7;酚醛树脂的导热系数是0.029W/M2·℃;空气的密度是1.205Kg/m3、导热系数0.0244-0.0336W/M2·℃;
S3: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产热分析;热元件发热为:P=I2R;热元件的生热率为:Q1=P/V;
S4: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散热分析;对流散热系数公式:
acon=3.25(T0-TF)0.25
S5:确定温度场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及其载荷的施加;施加载荷前应对模型进行如下假设:
S51:认为材料的属性为各向同性;
S52:仿真时环境温度固定不变;
S53:材料表面为对流散热,无强迫对流;
S6:计算正常工况下加热组件的稳态温度场。
S7:改变仿真的起始温度条件,模拟加热组件处在不同环境温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网格划分采用自由划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热元件的温度规律大致相同,区别只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热元件的最高温度逐渐证件;也可以看出,在相同环境温度的情况下,热元件动作时的最高温升相同,而在环境温度不同、过载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热元件的最高温升不变。因此,就本文设计的一种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而言,当检测到热元件的温升达到60.736℃时对电机实施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种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结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外壳、接线端子和加热元件,所述金属材料的接线端子在外壳的两侧,所述加热元件在外壳内部分别与两侧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材料为镍铬合金;所述接线端子的材料为铜;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酚醛树脂。
S2: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式建立所述加热组件三位几何模型,然后对加热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材料物理参数确定、单元类型确定以及网格划分;镍铬合金的密度是8400Kg/m3、导热系数是60.3W/M2·℃、电阻率是8.5×10-7;铜的密度是8930Kg/m3、导热系数是401W/M2·℃、电阻率是1.75×10-7;酚醛树脂的导热系数是0.029W/M2·℃;空气的密度是1.205Kg/m3、导热系数0.0244-0.0336W/M2·℃;
所述步骤S2中,网格划分采用自由划分。
S3: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产热分析;热元件发热为:P=I2R;热元件的生热率为:Q1=P/V;
S4: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散热分析;对流散热系数公式:
acon=3.25(T0-TF)0.25
S5:确定温度场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及其载荷的施加;施加载荷前应对模型进行如下假设:
S51:认为材料的属性为各向同性;
S52:仿真时环境温度固定不变;
S53:材料表面为对流散热,无强迫对流;
S6:计算正常工况下加热组件的稳态温度场。
S7:改变仿真的起始温度条件,模拟加热组件处在不同环境温度;
设置初始温度为25℃时,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施加载荷,分别冷态起始状态下通入1.05倍和7.2倍额定电流,在热态起始状态下通入1.2倍和1.5倍额定电流,将生热率Q施加在加热元件上,并在该加热组件的外壳表面施加对流散热系数acon。最后,根据过载保护的能力设定计算时间的步长,进行计算。仿真计算结束后,从Ansys仿真结果中分别提取出加热元件表面的温度值以及温度场分布云图。
由于过载保护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环境温度是变化的,且继电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要求空气温度在-5℃-40℃之间。因此,需要改变其仿真的起始温度条件,以模拟其处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从而观察对应环境温度下的热元件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分别设置初始环境温度为-5℃、10℃和40℃的条件下,给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通入1.2倍和1.5倍额定电流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热元件的温度规律大致相同,区别只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热元件的最高温度逐渐证件;也可以看出,在相同环境温度的情况下,热元件动作时的最高温升相同,而在环境温度不同、过载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热元件的最高温升不变。因此,就本文设计的一种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而言,当检测到热元件的温升达到60.736℃时对电机实施过载保护。
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将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与电动机串联,即将加热组件的接线端子接入电动机,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使热元件发热,再结合电动机的过载特性通过上述仿真确定了该种继电器的允许温升,作为单片机的预设值,将热元件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检测与电动机串联的加热元件的温度,实时将检测值传送给控制回路的单片机,单片机将检测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检测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电路断开,为电动机提供过载保护。本实施例的继电器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单相保护,也可以通过叠加使用实现对电动机的三相保护。
本实施例基于三相过载保护继电器JR36-20单相结构的大小,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过载保护继电器的结构,其中热元件的长为30mm,宽为9mm,厚为2mm。根据JR36-20的工作特性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进行仿真,例如给该继电器通入1.2倍额定电流,热态过载的情况下,2小时内脱扣,从而可以确定电动机的过载特性,即1.2倍额定电流,在热过载的情况下,2小时内需要热过载保护装置动作。按照JR36-20工作特性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进行仿真,可以得到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温升的规律,将此规律编入单片机,在通过单片机实现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的过载保护的控制功能。
JR36-20的工作特性:1、通1.05倍额定电流冷态起始状态下小于等于2h不脱扣;2、通1.2倍额定电流热态起始状态下小于2h脱扣;3、通1.5倍额定电流热态起始状态下2min脱扣;4、通7.2倍额定电流冷态起始状态下大于2s小于10s脱扣。其中,冷态是指在实验前8小时内电动机没有带负载;热态是指通入1.05倍额定电流运行2h后的状态。
单片机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电路、显示电路、时钟电路、存储电路:
信号采集部分由温度传感器、桥式测量电路和差动放大器组成,分别测量继电器三相热元件和继电器壳体内部边缘温度,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以后,被传送到单片机中,并对其进行A/D转换、数字分析和判断。显示电路由显示模块和显示屏组成,其作用是显示电流值、温度值和故障状态等。电源电路把外部电源电源转换为5V和3.3V,以保证整个硬件系统正常工作。执行电路通过对继电器进行控制,以实现电机过载保护功能。存储电路用来存储数据。时钟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结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外壳、接线端子和加热元件,所述金属材料的接线端子在外壳的两侧,所述加热元件在外壳内部分别与两侧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材料为镍铬合金;所述接线端子的材料为铜;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酚醛树脂;
S2:基于ANSYS 有限元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式建立所述加热组件三位几何模型,然后对加热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材料物理参数确定、单元类型确定以及网格划分;镍铬合金的密度是8400Kg/m3、导热系数是60.3W/M2 ·℃、电阻率是8.5×10-7;铜的密度是8930Kg/m3、导热系数是401W/M2 ·℃、电阻率是1.75×10-7;酚醛树脂的导热系数是0.029W/M2 ·℃;空气的密度是1.205Kg/m3、导热系数0.0244-0.0336 W/M2 ·℃;
S3: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产热分析;热元件发热为:P=I2R;热元件的生热率为:Q1=P/V;
式中:I为流过热元件的电流,单位为A;R为热元件的阻值,单位为Ω;P为发热体发出的功率,单位为W;V为热元件的单位,单位为m3;
S4:分别对接线端子、加热元件进行散热分析;对流散热系数公式:acon=3.25(T0-TF)0.25
To为发热体的温度;Tf为环境温度;
S5:确定温度场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及其载荷的施加;施加载荷前应对模型进行如下假设:
S51:认为材料的属性为各向同性;
S52:仿真时环境温度固定不变;
S53:材料表面为对流散热,无强迫对流;
S6:计算正常工况下加热组件的稳态温度场。
2.S7:改变仿真的起始温度条件,模拟加热组件处在不同环境温度;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温度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网格划分采用自由划分。
CN201711418951.0A 2017-12-23 2017-12-23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Withdrawn CN108089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8951.0A CN108089458A (zh) 2017-12-23 2017-12-23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8951.0A CN108089458A (zh) 2017-12-23 2017-12-23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9458A true CN108089458A (zh) 2018-05-29

Family

ID=6217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8951.0A Withdrawn CN108089458A (zh) 2017-12-23 2017-12-23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94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3923A (zh) * 2019-01-08 2019-05-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螺旋线行波管高频结构石墨热挤压工艺的仿真方法
CN110031506A (zh) * 2019-04-25 2019-07-19 北京交通大学 永磁电机气隙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CN110390172A (zh) * 2019-07-29 2019-10-29 西安工业大学 多场有限元仿真的密封电磁继电器温度场分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3923A (zh) * 2019-01-08 2019-05-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螺旋线行波管高频结构石墨热挤压工艺的仿真方法
CN110031506A (zh) * 2019-04-25 2019-07-19 北京交通大学 永磁电机气隙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CN110390172A (zh) * 2019-07-29 2019-10-29 西安工业大学 多场有限元仿真的密封电磁继电器温度场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9458A (zh) 研究环境温度对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温度影响仿真方法
CN107219016A (zh) 计算igbt模块瞬态结温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17061A (zh) 低压配电柜的温度场仿真设计方法
CN102778627B (zh) 电缆载流量确定方法和电缆载流量确定装置
CN103248012A (zh) 具有完全热记忆功能的交流电机热过载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6644163A (zh) 基于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的小型断路器内部温升测量方法
CN110543717A (zh) 一种gis设备温升特性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BR112021004438A2 (pt) método de monitoramento de um estado funcional de um medidor de eletricidade, portadora de dados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sinal da portadora de dados, medidor de eletricidade e sistema de medição de eletricidade
CN108038268B (zh) 一种廊管内gil运行温度评估方法
CN102620846A (zh) 电力线路稳态热容计算方法
CN107992706A (zh) 一种基于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的温度场仿真方法
CN112213638B (zh) 一种电机线圈的发热状态监测方法、相关设备和介质
CN105021302A (zh) 一种电缆导体温度确定方法
Cong et al. Research on undetected overheat fault of the GIS bus bar contacts based on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N107766627A (zh) 一种用于展示电缆导体在应急负荷电流下温升特性的方法
CN108022792A (zh) 一种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加热组件
CN107887887A (zh) 一种新型过载保护继电器控制系统
CN104634466B (zh) 半导体功率器件结温仿真电路
CN112271979B (zh) 基于温度测算的电机保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457805A (zh) 用于训练用于预测用于开关设备中发热元件温升的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Zhao et 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suppression method of PT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Shu et al. Research of therm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circuit breakers considering nonlinear electro-thermal-structural coupling
Cheng-hua et al. An accuracy assessment method of calculating cable conductor temperature through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ctual loading current
LIU et al. Research on detection of overheat fault in GIS equipment based on non-isothermal flow of SF6 gas
Wu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est of Temperature Field under Short-circuit Fau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