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9229B -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9229B
CN108089229B CN201711462678.1A CN201711462678A CN108089229B CN 108089229 B CN108089229 B CN 108089229B CN 201711462678 A CN201711462678 A CN 201711462678A CN 108089229 B CN108089229 B CN 108089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s
common
seismic
record
g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2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9229A (zh
Inventor
杨海申
赵薇薇
徐丽军
肖永新
冷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4626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9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9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9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9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38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ater-covered areas
    • G01V1/3817Positioning of seismic devices
    • G01V1/3835Positioning of seismic devices measuring position, e.g. by GPS or acousticall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Oceanograph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通过按照炮检距分段叠加的方式,消除动校正速度对叠加能量的影响,定量地判定不同方法得到的检波装置位置之间哪一个检波装置的位置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节点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海洋物探的方法包括OBN(海底地震节点定位方法)和OBC(海底地震缆线定位方法)等,OBN方法在勘探过程中将节点设备,包括,多分量检波器及信号记录系统置于海底,在海平面附近激发,接收来自深层的反射。OBC方法与OBN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将OBN方法用节点设备代替电缆。但无论是OBN方法还是OBC方法,电缆和节点设备由海面放至水底,沉放过程造成漂移,使检波点的坐标位置发生变化。
通过声纳定位或者初至波定位方法可以确定检波装置的准确位置,初至波定位方法又可以包括矢量叠加定位、扫描拟合定位等。如果检波装置坐标位置准确,炮检距就能够被准确的计算出来,线性动校正量就等于初至时间,校正后,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正好被拉到零的位置,即校正后初至波为一条过零点水平的直线。如果检波装置的位置是不准确的,炮检距就不准确,校正后,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就不能校正到零附近,会出现上下起伏。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检波装置的坐标位置进行定位可以得到不同的检波装置坐标位置,对不同坐标位置的检波装置所生成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动校正处理,观测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当检波装置坐标位置误差较大时,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图像出现上下起伏;不同位置检波装置的坐标位置的误差较小时,线性动校正后很难观测出哪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图像更接近一条水平直线,也就很难判定哪种方法确定的检波装置坐标位置更加精确,从而影响对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进一步校正。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定量的评价哪一种检波点定位方法得到的检波点坐标位置更加的准确。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地震道记录分组模块;用于对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叠加模块;用于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通过根据炮检距将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叠加计算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的方式,使得叠加能量只和检波点的位置有关,叠加能量越大,检波点的位置越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场景示例提供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检波装置位置定位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场景示例提供的线性动校正后得到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场景示例提供的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检波装置位置生成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经过线性动校正后的示意图以及其各自的叠加能量;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场景示例提供的根据坐标位置计算得到的两组24个叠加能量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段号相同的地震道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多个地震道记录叠加为一个叠加道记录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叠加道记录中包含多个样点的示意图;
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检波装置位置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运行所述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实现定量判定哪一种检波点定位方法得到的检波点坐标位置更加的准确的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1,所述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预测位置可以包括根据不同的检波装置定位方法预测获得的。预测检波装置位置方法可以包括,声纳定位方法、初至波定位方法等获得。初至波定位方法可以包括,矢量叠加定位、扫描拟合定位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检波装置定位方法可以预测获得多个不同的检波装置的预测位置,处于不同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可以与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不同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处于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可以与工区内的任一炮点生成一个地震道记录,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可以包括处于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与多个炮点生成的地震道记录的集合。
步骤S12: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炮检距可以是在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个炮点与所述检波点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炮检距将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的方式可以包括,根据炮检距的大小,将炮检距相同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根据预先设定分组条件,将炮检距满足分组条件的地震道记录从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挑选出来并分成若干组。可以预先设定一定的距离间隔,分成若干个距离段,将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所有炮点按照距离所述检波点的远近进行排列,将炮检距在一个距离段内的地震道记录划为一组,可以将地震道记录划分为若干组。具体地,设定分组条件为将炮检距相同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遍历所有与所述检波点生成地震道记录的炮点,获取这些炮点和所述检波点之间的距离,将炮检距相同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或者设定分组条件为40米为一段,将每一段范围内炮点与所述检波点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例如将炮检距为0~40米范围内的炮点与检波点生成的地震道记录,并分成一组,将炮检距为40~80米范围内的炮点与检波点生成的地震道记录,并分成一组,筛选出炮检距为80~120米范围内的炮点与检波点生成的地震道记录,并分成一组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组成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地震道记录按照炮检距进行分组,每个组中可以包括炮检距相同或者炮检距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炮点与检波点生成的地震道记录,每个组中有至少1个地震道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各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地震道记录的炮检距对各自道集记录中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
步骤S14: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加地震道记录可以包括,以地震波传播时间为单位,将在某一地震波传播时间下,同组的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相加,各地震波传播时间下同组的地震道记录的叠加的地震数据的集合可以为所述叠加地震道记录。每组地震道记录可以对应一个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具体地,例如,在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有一组地震道记录由5条炮检距相同的地震道记录组成,以地震波传播5ms为单位,将这5条地震道记录在各自对应的地震波传播5ms时检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相加,再相加10ms、15ms、20ms、25ms等地震波传播时间下这5个地震道记录的地震数据,形成的数据集合可以为这5条地震道记录的叠加地震道记录。
步骤S16: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幅可以为,在得到地震波波形后,在地震波波形中设定一个平衡位置,随着振动的发生,质点偏离该平衡位置的距离,地震波传播时间不同,地震波的振幅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加能量可以为,驱动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个地震波发生震动的能量的总和。各个炮点激发后,产生地震波,可以由所述检波点接收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数据生成地震道记录,产生一个地震波所需要的能量可以为一个地震道记录的能量,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个地震道记录的能量的总和可以为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的方式可以为:在所述叠加地震道记录中,所述叠加地震道记录在不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可以对应多个叠加地震道振幅,将多个叠加地震道振幅分别求平方,并相加,得到该叠加地震道记录的叠加振幅平方和。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其他组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叠加振幅平方和。将所有组的叠加振幅平方和相加,并除以叠加振幅的个数,再对得到的值求平方根得到所述叠加振幅的均方根值可以得到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
步骤S18: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比较使用不同检波点定位方法获得的检波装置位置对应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选择对应叠加能量大的检波装置位置为确定的检波装置位置。具体的,使用方法1获得检波装置位置1,根据检波装置位置1与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计算叠加能量。使用方法2,获得检波装置位置2,根据检波装置位置2与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计算叠加能量。比较检波装置位置1与检波装置位置2分别对应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检波装置位置1所对应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大于检波装置位置2所对应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选择检波装置位置1为确定的检波装置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地震道记录的炮检距对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分组,并计算同组地震道记录的相应叠加道记录,根据每组对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这样,叠加能量只与检波点的位置有关。因此,比较使用不同检波点定位方法叠加能量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检波装置位置的准确性,叠加能量越大,对应的检波装置位置就越准确,达到了定量评价检波装置位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提供一个场景示例,在海底设置24个多分量检波器,在海平面附近设置炮点进行激发,由海底的24个多分量检波器负责接收地震数据。多分量检波器及信号记录设备由海面沉放至海底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偏移。
在本场景示例中,分别使用矢量叠加定位方法(方法一)和扫描拟合定位方法(方法二)获得处于不同坐标位置的多分量检波器的位置。如图2所示,为使用矢量叠加定位方法和扫描拟合方法分别得到的24个多分量检波器的坐标位置,位置坐标差异在3m以内。请参阅图4,两种检波装置定位方法得到的多分量检波器位置与炮点生成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经过线性动校正后,很难辨别哪一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相对于0位置起伏更大,较难判断使用哪一种方法获得的检波点位置更准确。
在本场景示例中,选择线号为2741,点号为2313的多分量检波器,在使用矢量叠加定位方法(方法一)后,定位的xyz坐标位置为(-32464.9,580526.0,61.4),已知工区内各炮点的坐标位置,生成共检波点道集记录。
在本场景示例中,选择线性动校正速度为1560m/s,对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处理。如图3所示,为线性动校正后的检波点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为消除动校正速度对叠加能量的影响,采用按照炮检距分段叠加的方式计算叠加能量,这样,叠加能量只与检波点的位置有关,叠加能量越大检波点位置越准确。
在本场景示例中,根据已知的炮点坐标位置和通过矢量叠加方法得到的多分量检波器的坐标位置得到各炮点和多分量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在各个炮点中,最大炮检距为960m,选择炮距为40m,960÷40=24,因此将最大炮检距分为等距离的24个分段。
在本场景示例中,第一道炮检距为810m,计算炮检距段号,810÷40=20,第一道地震道记录的段号为20,从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筛选出段号为20的其他地震道,段号为20的地震道的序号分别为第41、45、63、107、120、145、169、171道。
在本场景示例中,以初至时间为中心,取初至时间前100ms和初至时间后100ms,将段号为20的8道地震道记录在相同旅行时间下的地震波振幅直接相加,得到一个叠加的地震道数据。对于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的其他道,按照同样的方法叠加地震道记录数据,每段可以叠加得到一个叠加的地震道数据,共得到24个叠加的地震道数据。
在本场景示例中,取得到的24个叠加的地震道数据中的一个,计算叠加振幅的平方,并计算将该叠加的地震道数据所有叠加振幅的平方之和,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其他23个叠加的地震道所有叠加振幅的平方之和,并将这24个平方和再求和再除以叠加振幅的个数得到叠加能量,叠加能量E=22.48。
在本场景示例中,使用扫描拟合定位方法(方法二)得到线号为2741,点号为2313的多分量检波器的坐标位置。与使用矢量叠加定位获得的坐标位置相差3m,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其叠加能量为E=22.52。
在本场景示例中,如图5所示,为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24个多分量检波器的坐标位置,根据坐标位置计算得到的两组24个叠加能量,除个别坐标位置外,使用扫描拟合定位方法(方法二)对应的叠加能量都高于使用矢量叠加方法(方法一)对应的叠加能量。因此确定使用扫描拟合定位方法(方法二)获得的检波装置位置为确定的检波装置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生成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后对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校正可以是将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不同炮检距的反射时间校正到零炮检距反射时间的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检波点的位置是准确的,那么炮检距就可以较准确的被计算出来,动校正量就等于初至时间,动校正后,可以将不同炮检距的反射时间校正到零炮检距反射时间,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在图像上表示为一条直线。假如接收点位置是不准确的,炮检距就是不准确的,校正后,不能将不同炮检距的反射时间校正到零炮检距反射时间,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在图像上会出现上下起伏。检波装置位置误差越大,动校正后地震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在图像上上下摆动幅度越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使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检波装置位置对应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动校正,比较动校正后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图像上下摆动的幅度初步判断哪一个检波装置位置更加准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包括:获取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最大炮检距;将所述最大炮检距分成若干段,将炮检距处于相同段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炮检距可以为,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由若干地震道记录组成,在这些地震道记录中有一个或多个炮点距离所述检波点最远,该最远距离即为最大炮检距。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最大炮检距的方式可以为,遍历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所有地震道记录,得到与所述检波点距离最远的炮点与所述检波点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最大炮检距分成若干段可以为,根据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炮点分布情况或者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将所述最大炮检距分成等距离或者非等距离的若干段。具体地,在一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最大炮检距为2000m,设定段长为100m,可以将该最大炮检距分为等距离的20段。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炮检距处于相同段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可以所述最大炮检距分成若干段,遍历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所有地震道记录,将炮点位置落入同一段的地震道记录筛选出来并分成一组。具体地,工区内共6个炮点,炮检距分别为100m、150m、300m、410m、500m、720m,最大炮检距为720m,设定段长为360m,将最大炮检距分成两段,即0到360m为一段,360m到720m为一段,则将炮检距为100m、150m、300m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分成一组,将炮检距为410m、500m、720m的分成另一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的最大炮检距分成若干段,筛选出炮点处于相同段的地震道记录并分成一组,可以更加方便的为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分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包括:获取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最大炮检距;将最大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分段数;将各地震道的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各地震道的段号;将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炮距可以是在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炮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在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炮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若炮距不同则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来选择指定的炮距参与计算。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段数可以是将所述最大炮检距按照炮距分成若干分段,分段的个数即为分段数。具体地,在实际工程中,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的最大炮检距为1000m,该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炮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均为40m,可以将最大炮检距分成25个分段,分段数即为25个。分段数可以根据公式M=Xmax÷D计算得出;其中,M为分段数,Xmax为所述道集记录中的最大炮检距,D为炮距。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段号可以是将分段按照距离长短进行编号,每段对应1个编号,每段对应的编号即为该段的段号。将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的数值与每段对应的编号对应得到每炮所在段的段号。具体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炮距相同,均为40m,最大炮检距为1000m,将最大炮检距分成等距离的25段。在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有1炮的炮检距为80m,则该炮的段号为2;有1炮的炮检距为120m,则该炮的段号为3.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请参阅图6,箭头所指的道为段号相同的地震道,遍历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各炮点与检波点之间的炮检距,将每一地震道的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每一炮点所在位置的段号,将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筛选出来并分成一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最大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分段数,再用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各炮的段号,并筛选出段号相同的炮与检波点所生成的地震道记录,由于炮距是已知的,选用炮距进行分段可以更加方便的对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分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包括:计算在各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的叠加振幅;根据所述叠加振幅生成各段号的叠加道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地震波传播时间可以包括,当震源在炮点进行激发后,质点产生振动,并随着一定的轨迹运动,检波点监测质点运动的时间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具体地,使用可控震源在炮点进行激发,激发后地震波产生到地震波消失的时间都可以是地震波的传播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可以包括,震源在各个炮点进行激发,在震源激发后经历相同的时间,每个地震波传播时间都可以在地震道记录上对应一个地震道数据。具体地,一共有5个震源先后在5个不同的炮点进行激发,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可以是各震源在各自炮点激发后5ms、10ms、15ms、20ms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在各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的叠加振幅可以包括,将不同段号地震道记录以段号进行分组,请参阅图7,可以将组内各地震道记录在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对应的振幅值相加。具体地,有3个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这3个段号的地震道记录取3ms、6ms、9ms、12ms、15ms等地震波传播时间所对应的地震道数据,将3ms对应的3个振幅值相加、6ms对应的3个振幅值相加、9ms对应的3个振幅值相加、12ms对应的3个振幅值相加、15ms对应的3个振幅值相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叠加振幅生成各段号的叠加道记录可以包括,各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叠加的相同段号的地震道记录对应的振幅值的集合。每个段号可以对应一个叠加道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加道记录包含多个样点;其中,所述样点用于表示地震波传播时间;所述叠加道记录由多个样点值组成,所述样点值用于表示在所述样点所表示的地震波传播时间下,段号相同的地震道的叠加振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样点可以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请参阅图8,每个样点所表示地震波传播时间可以对应一个振幅值。所述叠加道记录的一个样点所对应的样点值可以为在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段号相同的各地震道记录对应的振幅值的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样点可以随机选取,也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而指定选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样点取以所述地震道记录的初至时间为中心,一定时间长度内的样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初至时间可以是检波点开始接收到地震波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初至时间为中心,一定时间长度内可以为,在地震道记录中,选取一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而确定,以检波点开始接收到地震波的时间为中心,取检波点开始接收到地震波的时间前后相等的时间段,该前后相等的时间段相加即为选取的时间长度。具体地,选取的时间长度为400ms,在个地震道记录中,以初至时间为0点,取初至时间前200ms和后200ms的地震道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取以初至时间为中心,一定时间长度内的样点,一方面,减少了参与计算的样本数量,方便计算。另一方面,保证有效的地震数据参与计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包括:计算所述样点值的平方和;计算所有段号的叠加道记录各样点值的平方和之和;计算所有叠加道记录的样点总个数;将所述平方和之和除以样点总个数得到一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计算其他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各自对应的所述叠加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样点值的平方和,可以为,相同段内各地震道数据叠加后得到叠加道记录,所述叠加道记录可以包含多个样点。获取叠加道记录各样点对应的振幅值,将各样点对应振幅值分别求平方,并将各样点的振幅值的平方求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所有段号的叠加道记录各样点的振幅的平方和之和,可以为,将最大炮检距分成若干段,各段内都有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各段都可以叠加成一个相应的叠加道记录,叠加道记录包含多个与地震道记录相对应的样点。计算叠加道记录在各个样点的振幅的平方,并将各个样点的振幅的平方求和,再将每个叠加道记录的各个样点的振幅的平方和求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所有叠加道样点的总个数,可以为,所述叠加道记录可以包含多个样点,在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可以有多个叠加道记录,每个叠加道记录可以包含多个样点。每个叠加道记录包含的样点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每个叠加道记录包含的样点个数相同,则将一个叠加道记录包含的样点个数乘以叠加道记录的个数即得到叠加道样点总个数。如果各叠加道记录包含的样点个数不同,则可以将每个叠加道记录的样点个数相加得到所有叠加道样点的总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平方和之和除以样点总个数,可以为,每个叠加道记录都由若干样点的样点值组成,将各个叠加道记录的样点个数相加得到总的样点个数,将所述平方和之和除以该总的样点个数即为将所述平方和除以叠加振幅的总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所述平方和之和除以样点总个数的平方根可以得到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叠加能量根据公式:
Figure GDA0002234171440000111
计算得出,其中E为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m为段号,M为分段数,j为样点号,L为叠加道数据的样点个数,Amj为段号为m的地震道叠加道数据在第j个样点的振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每个道集记录进行如上运算,可以得到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所对应的叠加能量。
请参阅图9,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地震道记录分组模块;用于对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叠加模块;用于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模块;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有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申请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检波装置位置确定装置,其各个模块实现的具体功能,可以与本说明书中的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相对照解释,可以实现本说明书提供的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得实施方式并达到方法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缓存(Cache)、硬盘(HardDisk Drive,HDD)或者存储卡(Memory Card)。
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参见其它实施方式对照解释。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采用按照炮检距分段叠加的方式,来消除动校正速度对叠加能量的影响,这样叠加能量只与检波点的位置有关,这样叠加能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反应检波装置位置的准确性,叠加能量越大,检波装置位置越准确。从而定量地判定不同方法得到的检波装置位置之间哪一个检波点的位置更加准确。
上面对本说明书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描述以描述的目的提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其不旨在是穷举的、或者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单个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说明书的各种替代和变化对于上述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已经具体讨论了一些另选的实施方式,但是其它实施方式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相对容易得出。本说明书旨在包括在此已经讨论过的本发明的所有替代、修改、和变化,以及落在上述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业务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分布式系统的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说明书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

Claims (12)

1.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
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
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
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
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生成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后分别对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进行动校正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包括:
获取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最大炮检距;
将所述最大炮检距分成若干段,将炮检距处于相同段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包括:
获取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最大炮检距;
将最大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分段数;
将各地震道的炮检距除以炮距得到各地震道的段号;
将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分成一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数根据公式M=Xmax÷D计算得出;其中,M为分段数,Xmax为所述道集记录中的最大炮检距,D为炮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包括:
计算在各相同地震波传播时间下段号相同的地震道记录的叠加振幅;
根据所述叠加振幅生成各段号的叠加道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道记录包含多个样点;其中,所述样点用于表示地震波传播时间;所述叠加道记录由多个样点值组成,所述样点值用于表示在所述样点所表示的地震波传播时间下,段号相同的地震道的叠加振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点取以所述地震道记录的初至时间为中心,一定时间长度内的样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包括:
计算所述样点值的平方和;
计算所有段号的叠加道记录各样点值的平方和之和;
计算所有叠加道记录的样点总个数;
将所述平方和之和除以样点总个数得到一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
计算其他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各自对应的所述叠加能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能量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234171430000021
计算得出,其中E为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的叠加能量,m为段号,M为分段数,j为样点号,L为叠加道记录的样点个数,Amj为段号为m的地震道叠加道数据在第j个样点的振幅。
11.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共检波点道集记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
地震道记录分组模块;用于对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
叠加模块;用于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
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
根据处于多个预测位置的检波装置和工区内的炮点生成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其中,所述共检波点道集记录中包括至少一个地震道记录;
每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根据炮检距对其各自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分组;
对分组后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每组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
根据所述相应的叠加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计算所述多个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叠加能量;
将叠加能量最大的共检波点道集记录对应的预测位置确定为实际检波装置位置。
CN201711462678.1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089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2678.1A CN108089229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2678.1A CN108089229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9229A CN108089229A (zh) 2018-05-29
CN108089229B true CN108089229B (zh) 2020-02-14

Family

ID=62180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2678.1A Active CN108089229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9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799A (zh) * 2018-06-28 2018-12-28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起伏海水表面的电缆深度定位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2180435A (zh) * 2019-07-04 2021-01-05 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 辅船拖带的震源的位置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2764092B (zh) * 2019-10-21 2023-1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检波点位置定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3658A (en) * 2004-04-30 2005-11-02 Pgs Americas Inc Method for correcting seismic data for receiver movement during data acquisition
CN101852867A (zh) * 2009-04-03 2010-10-0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矢量合成检波点二次定位方法
CN101930080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曲面拟合海底电缆二次定位方法
CN103210322A (zh) * 2011-01-31 2013-07-17 雪佛龙美国公司 从多个炮检距叠加和/或角度叠加提取地质信息
CN103299214A (zh) * 2011-01-31 2013-09-11 雪佛龙美国公司 利用体积图像之间的自洽和差异以及解释空间性/体积性背景
CN105137484A (zh) * 2015-08-28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估算地震数据道集能量值的中心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9239B2 (en) * 2014-11-25 2019-08-13 Fairfiel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node 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3658A (en) * 2004-04-30 2005-11-02 Pgs Americas Inc Method for correcting seismic data for receiver movement during data acquisition
CN101852867A (zh) * 2009-04-03 2010-10-06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矢量合成检波点二次定位方法
CN101930080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曲面拟合海底电缆二次定位方法
CN103210322A (zh) * 2011-01-31 2013-07-17 雪佛龙美国公司 从多个炮检距叠加和/或角度叠加提取地质信息
CN103299214A (zh) * 2011-01-31 2013-09-11 雪佛龙美国公司 利用体积图像之间的自洽和差异以及解释空间性/体积性背景
CN105137484A (zh) * 2015-08-28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估算地震数据道集能量值的中心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BC勘探中扫描拟合二次定位方法;肖永新 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0630;第47卷(第3期);第366-370页 *
马达海洋区块分段压制多次波方法;夏常亮 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31;第37卷(第6期);第64-7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9229A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8325B2 (en) Method to estimate 4D seismic acquisition repeatability specifications from high-resolution near-water-bottom seismic images
CN110133715B (zh) 一种基于初至时差和波形叠加的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
DK2663880T3 (en) Shot scheduling limits for seismic capture with simultaneous source firing.
CN108089229B (zh)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U261665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
US11733417B2 (en) Quality control and preconditioning of seismic data
NO339050B1 (no) Fremgangsmåte for prosessering av seismikkdata
US8639442B2 (en) Identifying invalid seismic data
US8164978B2 (en) Interbed multiple prediction
RU2339056C2 (ru) Обобщенное трехмерное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е кратных волн от поверхности
US8078406B2 (en)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in common group-center gathers
EP2743735A2 (en) A 4D Repeatability Indicator Based on Shot Illumination For Seismic Acquisition
US9658354B2 (en) Seismic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correlation-based stacking
US2013015887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microseismic events using array of receivers
Schaff et al. Lg‐wave cross correlation and epicentral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in and near China
Adinolfi et al. A functional tool to explore the reliability of micro-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for seismotectonic purposes
CN104570091B (zh) 一种获得初至波射线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037965A1 (en) Receiver orientation in an electromagnetic survey
CN110967751B (zh) 基于地面浅井监测的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965705A (zh) 地震单炮记录地质层位的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901461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hydrocarbons in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based on seismic data
CN113466943B (zh) 变偏移距vsp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10824555A (zh) 地震能量均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Yoneshima et al. Migration‐Based Local Event‐Location Workflow for Ocean‐Bottom Seismometer (OBS) Records in Subduction Zones: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a Large Number of Events
CN112462428B (zh) 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