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9228A -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9228A
CN108089228A CN201711400122.XA CN201711400122A CN108089228A CN 108089228 A CN108089228 A CN 108089228A CN 201711400122 A CN201711400122 A CN 201711400122A CN 108089228 A CN108089228 A CN 108089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ation
elastic parameter
elastic
target area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0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9228B (zh
Inventor
李劲松
杨昊
于豪
徐光成
晏信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001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9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9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9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9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9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对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基于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地层模型转换为地层弹性参数模型;计算出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获取相应的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对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基于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数据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数据基础。随着地震勘探数据解释技术的发展,基于叠前地震数据反演得到地下岩石弹性参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等)与将勘探开发的目标油气藏特性(如孔隙度,含烃饱和度等)结合作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为后续的地震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现有技术中在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过程中为了将岩石弹性参数与勘探开发的目标-油气藏特性(如孔隙度,含烃饱和度等)结合起来常常需要先建立岩石物理模板。岩石物理模板是对油气储集地层岩石特性(岩性、孔隙度、含烃饱和度等)进行有效解释的重要手段。建立岩石物理模板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油气储集地层的重要地质参数(岩性、矿物组分、埋深、成岩作用、压力和温度等),选择适用的岩石本构方程,计算储集地层在不含任何流体情况下的孔隙度-体积模量趋势关系,并利用测井数据或岩石样本的实验室测量数据验证该趋势关系的有效性。第二步,将孔隙度-体积模量趋势关系带入Gassmann加斯曼方程中,计算出水和烃类不同饱和情况下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并基于这三个基本岩石弹性参数,得到大量其它岩石弹性参数。第三步,对得到的岩石弹性参数进行交汇分析,基于交汇分析的结果选取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弹性参数(即弹性参数的变化过程中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的变化最明显的两个弹性参数。)作为岩石物理模板的坐标,在该坐标系内建立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的变化趋势线,得到岩石物理模板。在建立岩石物理模板后,可以将由叠前地震反演得到的相应弹性参数投影到该岩石物理模板上,利用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的变化趋势线对地震反演数据代表的岩性、孔隙度、含烃饱和度等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到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从而帮助寻找和确定最终的钻井目标。
但上述现有的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的方法中,所依赖的岩石物理模板的建立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岩石本构方程,岩石本构方程在计算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岩石介质内部岩石颗粒、颗粒间的接触关系及颗粒间孔隙空间等微观信息。因此,得到的仅仅是岩石尺度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且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中,人工地震波波长一般在150米左右,分辨能力一般在20米左右,导致实际的地震尺度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与岩石尺度(一般采用的岩石仅仅只有几厘米)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异。因此,岩石物理模板不能直接用于地震数据反演得到的弹性数据的解释,需要进行尺度转换。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尺度转换方法,因此,往往造成基于岩石物理模板得到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无法正确解释地震弹性参数。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可以准确的获取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解决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的地震尺度与岩石尺度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为后续的地震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
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
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基准地层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
地层模型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地层转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
敏感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解释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本申请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使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中既包括了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还包括了实际测量得到的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后续利用该地层弹性参数模型确定出的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来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可以解决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的地震尺度与岩石尺度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的获取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为后续的地震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区的岩石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10: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区域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情况不同,相应的,地层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可以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出与空间发育信息相对应的基准地层模型。
具体的,所述空间发育信息可以包括能够反映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的数据。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的数量意义对应,一种空间发育信息,即空间发育情况对应一个基准地层模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表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准地层模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信息表,从表1中可见,可以按照界、系、统、组将地层一次进行地层的构建。
表1
S120: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基准地层模型之后,对于每一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地层参数可以包括地层厚度、地层孔隙度和地层含烃饱和度。相应的,当地层参数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个地层参数的预设变化步长可以预设设置的不同的变化步长,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目标区的实际地层情况,设置地层参数的变化范围。
具体的,所述地层模型的数量可以结合地层参数的数量以及地层参数的变化数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结合表2中所示,假设地层厚度的数值范围为0-60m,变化步长为5m,相应的,可以有12种地层厚度(这里由于地层厚度不可以为0,所以,可以从地层厚度为5m开始进行步长变化);地层孔隙度数值范围2%-10%,变化步长为1%,相应的,可以有9种地层孔隙度;地层含烃饱和度数值范围0%-100%,变化步长为10%,相应的,可以有11种地层含烃饱和度。由上述地层参数的变化情况可见,地层参数总变化数可以为12*9*11=1188,相应的,米易基准地层模型可以对应1188个地层模型。
表2
S130: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地层模型,可以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地层模型转换为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区的岩石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可以包括:
S131: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
具体的,这里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即实际测量得到的弹性参数,
S133: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所述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包括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具体的,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参数确定出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利用所述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计算目标区岩性的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
利用加斯曼方程计算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
基于所述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和所述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区的岩性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地质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岩性、矿物组分、埋深、成岩作用、压力和温度等。
S135:将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上下覆地层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按照对应的含烃饱和度和孔隙度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的岩性参数,形成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具体的,在将地层模型转换为地层弹性参数模型的过程中,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上下覆地层的弹性参数可以直接采用实际测量得到的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而地层模型中储集层的岩性参数可以采用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进而可以得到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这里仅仅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中采用了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上下覆地层的弹性参数直接采用实际测量得到的目标区的弹性参数,保证了后续得到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的地震尺度与岩石尺度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
S140: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具体的,在野外实际地震数据采集时的最大入射角范围即为计算正演道集时的最大入射角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将每一个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以及在最大入射角范围内的每一个入射角值,带入策普里兹方程,可以计算得到与相应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之后,可以直接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S150: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得地震正演角道集之后,可以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具体的可以包括:
提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中的AVO属性参数,所述AVO属性参数包括AVO截距、AVO梯度;
利用AVO反演计算得到弹性参数所对应的反演弹性参数。
其中,提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中的AVO属性参数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对地震正演角道集的地震反射振幅和入射角正弦平方值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应的拟合曲线数据,拟合曲线数据所对应的截距即AVO截距和拟合曲线数据所对应的梯度即AVO梯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AVO属性参数不仅限于上述的AVO截距和AVO梯度,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由AVO截距和AVO梯度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得到的其它参数,例如;AVO截距和AVO梯度的和,AVO截距和AVO梯度的商等等。
其中,利用AVO反演计算得到弹性参数所对应的反演弹性参数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测井数据得到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结合策普里兹方程计算出一个角道集;将该角道集与地震正演角道集进行对比,计算两个角道集间的差异;如果该差异大于给定的误差水平(该误差水平一般预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则根据角道集间的差异修改基于测井数据得到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的数值,再结合策普里兹方程计算出一个新的角道集;上述过程迭代进行,直至计算出的角道集与地震正演角道集的差异低于给定的误差水平;将迭代结束时所对应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作为利用AVO反演计算得到的弹性参数所对应的反演弹性参数。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AVO反演弹性参数可以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AVO反演弹性参数不仅限于上述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由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计算出的其它弹性参数,例如杨氏模量、泊松比等等。
S160: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160之后,可以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S170: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出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之后,可以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可以包括:
S171:将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分别作为纵坐标和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具体的,这里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中哪个为横坐标,哪个为纵坐标不作限定。
S173:将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相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数据点投影到所述坐标系中。
S175:按照所述数据点的趋势在所述坐标系中拟合出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趋势数据,得到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中,横坐标为AVO截距,无量纲;纵坐标为AVO梯度,无量纲。P表示孔隙度,P后面的数值为孔隙度值,如P6表示孔隙度为6%;S表示含烃饱和度,S后面的数值为含烃饱和度数值变化范围,如S0-100表示含烃饱和度为0%到100%。这里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为AVO梯度和AVO截距。图4中可以清楚的表示不同AVO梯度和AVO截距所对应的含烃饱和度和孔隙度,进而可以清楚解释油气储集地层岩石特性。
由以上本申请一种检波点定位方法的实施例可见,本申请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使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中既包括了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还包括了实际测量得到的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后续利用该地层弹性参数模型确定出的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来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可以解决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的地震尺度与岩石尺度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的获取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为后续的地震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装置,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500可以包括:
基准地层模型确定模块510,可以用于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
地层模型获取模块520,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地层转换模块53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540,可以用于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550,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
敏感分析处理模块560,可以用于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解释数据确定模块57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层转换模块530可以包括:
第一弹性参数获取单元,可以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
第二弹性参数获取单元,可以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所述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包括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地层弹性参数模型确定模块,可以用于将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上下覆地层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按照对应的含烃饱和度和孔隙度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的岩性参数,形成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参数获取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参数确定出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利用所述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计算目标区岩性的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利用加斯曼方程计算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
第三数据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和所述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区的岩性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550可以包括:
属性参数提取单元,可以用于提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中的AVO属性参数,所述AVO属性参数包括AVO截距、AVO梯度;
反演单元,可以用于利用AVO反演计算得到弹性参数所对应的反演弹性参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解释数据确定模块570可以包括:
坐标系建立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分别作为纵坐标和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数据投影单元,可以用于将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相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数据点投影到所述坐标系中;
解释数据获取单元,可以用于按照所述数据点的趋势在所述坐标系中拟合出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趋势数据,得到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参数包括:
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地层密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层参数包括:
地层厚度、地层孔隙度和地层含烃饱和度。
由以上本申请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或装置的实施例可见,本申请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使地层弹性参数模型中既包括了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还包括了实际测量得到的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后续利用该地层弹性参数模型确定出的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来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可以解决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的地震尺度与岩石尺度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的获取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为后续的地震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4)

1.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
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
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所述目标区的岩石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
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所述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包括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将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上下覆地层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按照对应的含烃饱和度和孔隙度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的岩性参数,形成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参数确定出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利用所述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计算目标区岩性的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
利用加斯曼方程计算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
基于所述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和所述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区的岩性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包括:
提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中的AVO属性参数,所述AVO属性参数包括AVO截距、AVO梯度;
利用AVO反演计算得到弹性参数所对应的反演弹性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包括:
将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分别作为纵坐标和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将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相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数据点投影到所述坐标系中;
按照所述数据点的趋势在所述坐标系中拟合出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趋势数据,得到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参数包括:
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地层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参数包括:
地层厚度、地层孔隙度和地层含烃饱和度。
8.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基准地层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区的油气储集层的空间发育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
地层模型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基准地层模型中储集地层的地层参数分别按照预设变化步长进行储集地层设置,得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
地层转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和获取的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转换为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策普里兹方程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
敏感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进行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敏感分析处理,基于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出所述AVO属性参数和反演弹性参数中对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
解释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确定出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转换模块包括:
第一弹性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
第二弹性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所述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包括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地层弹性参数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区的弹性参数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上下覆地层的弹性参数,将所述目标区的岩性所对应的弹性参数按照对应的含烃饱和度和孔隙度分别作为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模型中储集层的岩性参数,形成第二预设数量的地层弹性参数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参数确定出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利用所述相匹配的岩石本构方程计算目标区岩性的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利用加斯曼方程计算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
第三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孔隙度与体积模量关系数据和所述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体积模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区的岩性多种含烃饱和度和多种含烃饱和度所对应的弹性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属性参数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地震正演角道集中的AVO属性参数,所述AVO属性参数包括AVO截距、AVO梯度;
反演单元,用于利用AVO反演计算得到弹性参数所对应的反演弹性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释数据确定模块包括:
坐标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分别作为纵坐标和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数据投影单元,用于将与所述最为敏感的两个参数相对应的地震正演角道集所对应的数据点投影到所述坐标系中;
解释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数据点的趋势在所述坐标系中拟合出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变化趋势数据,得到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参数包括:
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地层密度。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参数包括:
地层厚度、地层孔隙度和地层含烃饱和度。
CN201711400122.XA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089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0122.XA CN108089228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0122.XA CN108089228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9228A true CN108089228A (zh) 2018-05-29
CN108089228B CN108089228B (zh) 2019-12-10

Family

ID=6217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0122.XA Active CN108089228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92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4650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声波变密度测井中地层波能量的孔隙度校正方法
CN113640873A (zh) * 2021-08-18 2021-11-12 核工业二0八大队 砂岩型铀矿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6834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Chanh Cao Minh Method for estimating formation hydrocarbon saturation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asurements
CN102830423A (zh) * 2012-08-30 2012-1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流体检测方法和储层流体检测装置
CN103257361A (zh) * 2013-05-24 2013-08-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Zoeppritz方程近似式的油气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4297785A (zh) * 2014-09-29 2015-0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相约束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4459777A (zh) * 2014-12-03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流体体积模量avo反演的流体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97490A (zh) * 2015-01-28 2015-05-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多波AVO储层弹性参数反演方法
CN105301644A (zh) * 2015-11-18 2016-02-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多参数梯度向量和海色矩阵的油气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338765A (zh) * 2015-07-06 2017-0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复合弹性参数油气识别因子的方法及系统
CN106707345A (zh) * 2016-12-13 2017-05-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弹性参数岩性识别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6834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Chanh Cao Minh Method for estimating formation hydrocarbon saturation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asurements
CN102830423A (zh) * 2012-08-30 2012-1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流体检测方法和储层流体检测装置
CN103257361A (zh) * 2013-05-24 2013-08-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Zoeppritz方程近似式的油气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4297785A (zh) * 2014-09-29 2015-0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相约束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4459777A (zh) * 2014-12-03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流体体积模量avo反演的流体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97490A (zh) * 2015-01-28 2015-05-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多波AVO储层弹性参数反演方法
CN106338765A (zh) * 2015-07-06 2017-0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复合弹性参数油气识别因子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01644A (zh) * 2015-11-18 2016-02-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多参数梯度向量和海色矩阵的油气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707345A (zh) * 2016-12-13 2017-05-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弹性参数岩性识别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K CHAPMAN,ET AL.: "The influence of fluid-sensitive dispersion and attenuation on AVO analysis", 《GEOPHYS. J. INT.》 *
印兴耀,等: "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4650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声波变密度测井中地层波能量的孔隙度校正方法
CN113640873A (zh) * 2021-08-18 2021-11-12 核工业二0八大队 砂岩型铀矿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40873B (zh) * 2021-08-18 2024-04-12 核工业二0八大队 砂岩型铀矿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9228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5896B (zh) 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及装置
Vernik et al. Modeling elastic properties of siliciclastic rocks
Furre et al. CO2-induced seismic time shifts at Sleipner
Røste et al. Estimation of layer thickness and velocity changes using 4D prestack seismic data
EP274514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uncertainty estimation
CN105510993A (zh)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4134002A (zh) 一种基于数字地质露头的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及装置
US20150212224A1 (en) Singularity spectrum analysis of microseismic data
EP4028800A1 (en) An integrated geomechanics model for predicting hydrocarbon and migration pathways
Kang et al. Sequential approach to joint flow‐seismic inversion for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d media
Pevzner et al. Feasibility of time-lapse seismic methodology for monitoring the inj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CO2 into a saline formation, CO2CRC Otway Project
CN105093297B (zh) 一种微地震定位精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9839670A (zh) 一种热液型铀矿床基底界面反演方法
CN111381292B (zh) 一种预测砂岩含烃储层的测井解释方法与装置
CN104199088B (zh) 一种提取入射角道集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89228A (zh) 一种确定地层岩石特性的解释数据方法和装置
CN104316961A (zh) 获取风化层的地质参数的方法
Purcell et al. Integrating velocity measurements in a reservoir rock sample from the SACROC unit with an AVO proxy for subsurface supercritical CO 2
Benisch et al. A combined seismic and geoelectrical monitoring approach for CO 2 storage using a synthetic field site
CN103197348A (zh) 利用各层内部样品进行加权编制测井交会图的方法
CN110119587B (zh) 一种地层分层方法及装置
GB2523460A (en) Singularity spectrum analysis of microseismic data
Velásquez et al. Depth-conversion techniques and challenges in complex sub-Andean provinces
CN112305594B (zh) 非均质储层的油气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Asfahani Inverse slope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vertical electrical soundings in sedimentary phosphatic environments in the Al-Sharquieh mine, Sy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