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3459B -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3459B
CN108063459B CN201711246365.2A CN201711246365A CN108063459B CN 108063459 B CN108063459 B CN 108063459B CN 201711246365 A CN201711246365 A CN 201711246365A CN 108063459 B CN108063459 B CN 108063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heat storage
unit
electric heat
deep p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463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63459A (zh
Inventor
葛维春
史松杰
罗桓桓
滕云
李家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12463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3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3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3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63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3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本发明在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在火电厂侧设置大容量电储热装置提高火电厂深度调峰能力。提高电厂出力降低幅度,有效提升了电厂深度调峰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电厂的数量。同时通过该方法设置电储热装置,促使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与供电有效分离,提高了热电联产电厂供电的灵活性,有效提高了供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调峰主要是指为满足系统日尖峰负荷的要求,对发电机组出力进行的调整的过程。当前,根据调峰程度的不同一般将调峰分为常规调峰和深度调峰。常规调峰主要指在用电高峰时,电网往往超负荷。此时需要投入在正常运行以外的发电机组以满足需求,用于调节用电的高峰,该部分机组称为调峰机组。深度调峰主要指当电网负荷峰谷差较大致使各发电厂降出力、造成发电机组超过基本调峰范围进行调峰的一种运行方式。
目前,常规调峰主要采用水电机组调峰、抽水蓄能机组调峰、专门调峰的火电机组调峰以及风电机组调峰。一般常规调峰时由于电网负荷峰谷差较小,同时常规调峰过程中手段多、对机组的要求较低、经验多等因素使得电网常规调峰容易实现。深度调峰主要是指利用火电机组在负荷范围超过该电厂锅炉最低稳燃负荷以下进行调峰。当前利用火电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一方面由于老旧发电厂内设备使用年限年限长使得稳定性差,通常不能作为深度调峰机组;另一方面由于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受供热负荷约束,机组出力调节范围有限很难进行深度调峰;对于能够参与深度调峰的机组,由于受到深度调峰过程中的除氧器压力较低、抽汽压力变低、炉膛燃烧热稳定性下降等条件的限制约束,使得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很难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对火电厂配置电储热装置,提高电厂出力降低幅度,有效提升了电厂深度调峰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电厂的数量。同时通过该方法设置电储热装置,促使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与供电有效分离,提高了热电联产电厂供电的灵活性,有效提高了供热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火电厂侧设置大容量电储热装置提高火电厂深度调峰能力。首先在发电机出口与主变间选择T型接线点,将电储热装置经高压开关柜与发电机出口连相连。当电厂进行深度调峰时,对于纯火电机组,一方面对发电机出力进行常规的深度调峰控制,另一方面利用电储热装置进行吸收电能,扩大火电厂出力降低的范围;对于热电联产机组,利用电储热装置实现火电机组热电解耦,深度调峰时一方面利用电储热装置作为负荷吸收发电机出力,另一方面利用电储热装置作为供热源降低发电机的出力,最终实现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对于具有一定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后,深度调峰时采取先储后机的顺序进行深度调峰。
此处所述电储热装置是指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进行存储的装置。进入装置的电能经电阻丝转化成热能并直接存储到固体储热材料内。所存储热量可以对周围进行进行供热或重新进行发电。装置电压最高可达10kV,负荷发电机出口电压水平,并可以根据发电机出口电压进行设计。电储热装置容量最大可达70MW。
所述T型接线是指在发电机出口铜排直接引出线连接至高压开关柜,发电机、变压器与开关柜呈T型。当发电机出口电压过高,则需要在电储热装置与T接点之间设置一变压器,将电压降到10kV及以下。所述开关柜主要作为控制电储热装置投入退出的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可远方对开关柜进行合闸分闸操作,配合电厂进行深度调峰工作。
所述对火电机组进行常规的深度调峰控制主要指电厂在未配置电储热装置时,利用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的控制过程。包括对磨煤机、除氧器、锅炉稳燃性等方面的最低控制。
所述热电解耦主要指通过电储热装置可以作为用电负荷也可以作为供热源特性,将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与发电两者相分离,即机组对外供热负荷大小不直接决定发电负荷的大小,反过来机组对外发电负荷的大小不直接决定供热负荷的大小。此时当热电联产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可以将电储热装置作为负荷,将发电负荷转移到电储热装置上;也可以利用电储热装置进行供热,代替热电机组供热负荷,从而大幅度降低热电厂出力。
所述电储热装置吸收电能过程是指当电厂进行深度调峰,需要对电厂出力大幅度降低时,在发电机自身降出力的同时,将部分出力直接转移到电储热装置上,进而实现深度调峰。所述负荷转移指通过对高压开关柜进行控制合闸使电储热装置作为负荷投入运行。所述热电联产机组利用电储热作为供热源降低发电机的出力是指:通过调峰前对电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当进行深度调峰时,通过转移部分热电机组的供热负荷给电储热装置,使得热电机组出力变少。
所述先储后机是指在进行深度调峰时,运行人员对机组和电储热装置的控制操作顺序是:第一步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控制;第二步对机组运行进行控制。该控制顺序主要是为了避免先对机组进行控制后,机组处于运行稳定度最低的状态,此时如在发电机出口投入大负荷则会对机组的运行稳定度造成破坏。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电厂所属类型以及原有深度调峰能力大小。
步骤二:对于纯火电类型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
步骤三:深度调峰前对机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编制火电机组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
步骤四:对电储热装置状态进行检查。包括电储热装置当前存储热量、预计可消耗电能值、电储热装置开关状态以及电储热装置设备情况。
步骤五: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指令,电厂侧开始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六: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对电储热装置实施远方开合控制,将高压开关柜闭合,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储热装置投入过程中始终对锅炉回水进行加热。
步骤七:依照预先制定好的常规深度调峰操作流程,在电储热装置投入稳定运行后,开始对机组进行常规深度调峰操作,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减少机组磨煤机数量,控制进水量,保证机组稳定程度等常规操作步骤。
步骤八: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结束命令,退出机组深度调峰状态,恢复机组正常出力。
步骤九:将电储热装置高压开关柜断开,退出电储热装置,完成深度调峰过程。
步骤十:对于热电联产类型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直接通过T接方式引出一条支路与电储热装置相连。电储热装置前设置一高压开关柜,针对发电机出口与电储热装置工作电压不匹配的情况,则需要在高压开关柜与机组之间设置变压器。对于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可以作为供热源,存储热量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与供热管道相连接。可以实现电储热装置对热网供热。
步骤十一:判断原热电联产机组是否有深度调峰能力。
步骤十二:对于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前对机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编制热电联产机组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一般对于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期由于供热负荷情况,一般深度调峰能力非常低。假设常规深度调峰过程与火电机组相同,但对应辅机设备停运数量非常少。
步骤十三:对于不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则直接检查电储热装置状态。
步骤十四:对电储热装置状态进行检查。包括电储热装置当前存储热量、预计可消耗电能值、供热能力、电储热装置开关状态以及电储热装置设备情况。
步骤十五: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指令,电厂侧开始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十六: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对电储热装置实施远方开
合控制,将高压开关柜闭合,投入电储热装置。
步骤十七:判断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当电储热装置储存有较高热量,此时投入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L电储热
步骤十八:降低机组供热负荷△L=L电储热,机组供热负荷降低同时减少机组出力。
步骤十九:根据步骤十二判断情况,对于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根据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在电储热装置投入稳定运行后,开始对机组进行常规深度调峰操作,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减少机组磨煤机数量,控制进水量,保证机组稳定程度等常规操作步骤。
步骤二十: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结束命令,退出机组深度调峰状态。
步骤二十一:退出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供热负荷转至机组供热,恢复机组出力至正常状态。
步骤二十二:退出电储热装置,恢复机组对外供电负荷。深度调峰结束。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火电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对火电厂配置电储热装置,提高了电厂出力降低幅度,有效提升了电厂深度调峰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电厂的数量。同时由于电储热装置的设置促使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与供电有效分离,提高了热电联产电厂供电的灵活性。具有结构简单、控制过程方便,对火电机组相关设备要求低,调控过程中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600MW纯火电机组配置50MW电储热装置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储热装置配合下的火电厂进行深度调峰的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200MW热电联产机组位置50MW电储热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电联产电厂进行深度调峰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上述各个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电厂所属类型以及原有深度调峰能力大小。具体包括确定电厂为纯火电机组还是热电联产机组。对于纯火电机组确定机组是否可以进行深度调峰,确定其深度调峰能力的大小;对于热电联产机组,一般热电联产机组主要运行在供暖期,确定热电联产机组是否可以参与深度调峰,以及保证供暖负荷下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大小。
步骤二:对于纯火电类型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直接通过T接方式引出一条支路与电储热装置相连。电储热装置前设置一高压开关柜,针对发电机出口与电储热装置工作电压不匹配的情况,则需要在高压开关柜与机组之间设置变压器。对于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则可以通过换热器对锅炉回水进行加热,减少煤耗量。
步骤三:深度调峰前对机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编制火电机组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
步骤四:对电储热装置状态进行检查。包括电储热装置当前存储热量、预计可消耗电能值、电储热装置开关状态以及电储热装置设备情况。
步骤五: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指令,电厂侧开始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六: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对电储热装置实施远方开合控制,将高压开关柜闭合,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储热装置投入过程中始终对锅炉回水进行加热。
步骤七:依照预先制定好的常规深度调峰操作流程,在电储热装置投入稳定运行后,开始对机组进行常规深度调峰操作,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减少机组磨煤机数量,控制进水量,保证机组稳定程度等常规操作步骤。
步骤八: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结束命令,退出机组深度调峰状态,恢复机组正常出力。
步骤九:将电储热装置高压开关柜断开,退出电储热装置,完成深度调峰过程。
步骤十:对于热电联产类型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直接通过T接方式引出一条支路与电储热装置相连。电储热装置前设置一高压开关柜,针对发电机出口与电储热装置工作电压不匹配的情况,则需要在高压开关柜与机组之间设置变压器。对于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可以作为供热源,存储热量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与供热管道相连接。可以实现电储热装置对热网供热。
步骤十一:判断原热电联产机组是否有深度调峰能力。
步骤十二:对于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前对机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编制热电联产机组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一般对于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期由于供热负荷情况,一般深度调峰能力非常低。假设常规深度调峰过程与火电机组相同,但对应辅机设备停运数量非常少。
步骤十三:对于不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则直接检查电储热装置状态。
步骤十四:对电储热装置状态进行检查。包括电储热装置当前存储热量、预计可消耗电能值、供热能力、电储热装置开关状态以及电储热装置设备情况。
步骤十五: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指令,电厂侧开始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十六: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对电储热装置实施远方开合控制,将高压开关柜闭合,投入电储热装置。
步骤十七:判断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当电储热装置储存有较高热量,此时投入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L电储热
步骤十八:降低机组供热负荷△L=L电储热,机组供热负荷降低同时减少机组出力。
步骤十九:根据步骤十二判断情况,对于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根据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在电储热装置投入稳定运行后,开始对机组进行常规深度调峰操作,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减少机组磨煤机数量,控制进水量,保证机组稳定程度等常规操作步骤。
步骤二十: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结束命令,退出机组深度调峰状态。
步骤二十一:退出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供热负荷转至机组供热,恢复机组出力至正常状态。
步骤二十二:退出电储热装置,恢复机组对外供电负荷。深度调峰结束。
如图2所述为600MW纯火电机组配置50MW电储热装置结构图。由结构图可知,电储热装置设置在发电机出口与主变之间,通过T型连接引出支路给电储热装置,由于发电机出口电压与电储热装置电压存在较大电压差,所以在电储热装置与T接点之间设置一台变压器。同时,为方便控制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处设置一高压开关柜,运行人员通过对开关分合实现电储热装置的投退。电储热装置实时信息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给运行人员,同时运行人员可以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控制,主要包括电储热装置的释热速度与大小。发电机及其辅助设备的状态及控制也可以通过运行人员远方实现。
通过电储热装置对于火电厂的深度调峰能力的提升是在机组通过常规控制进行调峰的基础上增加火电厂的深度调峰能力。如原机组不具有深度调峰能力,则通过电储热装置的配置使得机组具有深度调峰的能力。
如图3为电储热装置配合下的火电厂进行深度调峰的控制流程图。机组进行深度调峰主要步骤包括:
步骤一:对机组及其辅助设备进行深度调峰前的正常检查,同时对深度调峰时火电机组的磨煤机投入数量、炉膛燃烧稳定情况、除氧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情况满足机组深度调峰的需要。
步骤二:对电储热装置的状态进行确认,主要包括储热装置当前实时热量,额定功率下可以加热时间,开关柜的工作状态。确保电储热装置可以投入运行并具有足够容量配合机组进行深度调峰。
步骤三:当电厂运行人员接到调度下达深度调峰命令后,对机组和电储热装置的控制操作顺序是:第一步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控制;第二步对机组运行进行控制。该控制顺序主要是为了避免先对机组进行控制后,机组处于运行稳定度最低的状态,此时如在发电机出口投入大负荷则会对机组的运行稳定度造成破坏。
步骤四:首先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操作,运行人员通过远方控制命令将电储热装置的开关柜依次合上,同时观察电网机组稳定情况。
步骤五:电储热装置投入完成观察机组与电网稳定无异常后开始对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操作,此时按照常规的机组控制过程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对于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允许留有一定裕度,以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程度。
步骤六:深度调峰结束时,首先对机组进行退出深度调峰状态,当机组运行稳定后再将电储热装置退出运行。当在深度调峰未结束时储热装置存储热量达到上限值,此时首先对机组进行控制,降低其深度调峰能力,保证机组在储热退出过程中稳定运行。
该机组在未配置电储热装置前具有深度调峰能力,根据试验数据可知该机组深度调峰时最低负荷可以达到200MW(额定功率的33%),平均负荷可以达到240MW(额定功率的40%)。通过对火电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后,由于电储热装置具有耗电特性,在机组深度调峰时将电储热装置投入,有效提高了机组对外深度调峰能力。通过配置电储热装置,该机组深度调峰时最低对外负荷可以降低到145MW(额定功率的24%),平均负荷可以达到195MW(额定功率的32.5%),有效提高了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Figure BDA0001490796560000121
如图4所示为200MW热电联产机组位置50MW电储热装置结构图。由结构图可知,由于该机组为热电机组,机组具有供热负荷。电储热装置设置在发电机出口与主变之间,通过T型连接引出支路给电储热装置,由于发电机出口电压与电储热装置电压存在较大电压差,所以在电储热装置与T接点之间设置一台变压器。同时,为方便控制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处设置一高压开关柜,运行人员通过对开关分合实现电储热装置的投退。由于电储热装置具有储热释热特性,可以用于供热,所以电储热装置又引出供热负荷,该供热负荷与原机组供热负荷并列,同时接入供热网。电储热装置实时信息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给运行人员,运行人员可以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控制,主要包括电储热装置的释热速度与大小,同时运行还对机组供热首站的供热速度及供热大小进行控制。
如图5所示为热电联产电厂进行深度调峰的控制流程图。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的主要步骤包括:
步骤一:对热电联产机组的磨煤机投入数量、炉膛燃烧稳定情况、除氧器情况以及机组的供热负荷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情况满足机组深度调峰的需要。
步骤二:对电储热装置的状态进行确认,主要包括储热装置当前实时热量,额定功率下可以加热时间,开关柜的工作状态。确保电储热装置可以投入运行并具有足够容量配合机组进行深度调峰。
步骤三:分析电储热装置储热量。对于热电联产机组的深度调峰过程,由于机组对外提供供热负荷,所以根据电储热热量存储情况讲热电联产机组的深度调峰过程分成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深度调峰前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较低,不能进行供热,此时深度调峰过程中出力减少量只包括储热装置吸收的出力和机组通过降低的出力;第二种是深度调峰前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较高,可以进行供热,此时电储热装置在吸收机组出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外供热进一步降低机组的出力。
步骤四:当电厂运行人员接到调度下达深度调峰命令后,运行人员对机组和电储热装置的控制操作顺序是:第一步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控制;第二步对机组运行进行控制。该控制顺序主要是为了避免先对机组进行控制后,机组处于运行稳定度最低的状态,此时如在发电机出口投入大负荷则会对机组的运行稳定度造成破坏。
步骤五: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低情形。深度调峰过程中首先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操作,运行人员通过远方控制命令将电储热装置的开关柜依次合上,同时观察电网机组稳定情况。
步骤六:电储热装置投入完成观察机组与电网稳定无异常后开始对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操作,此时按照常规的机组控制过程进行操作,对机组进行降出力,达到机组允许最低值时停止降出力。操作过程中,对于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允许留有一定裕度,以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程度。
步骤七:深度调峰结束时,首先对机组进行退出深度调峰状态,当机组运行稳定后再将电储热装置退出运行。
由于受机组供热负荷限制,由于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时最低对外负荷仅能降低到150MW(额定功率的75%),平均负荷只能达到160MW(额定功率的80%)。通过对热电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后,通过将电储热装置作为电能负荷,有效减少机组对外发电负荷。该机组深度调峰时最低对外负荷可以降低到100MW(额定功率的50%),平均负荷可以达到110MW(额定功率的55%)。
步骤八: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高情形。深度调峰过程中首先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操作,运行人员通过远方控制命令将电储热装置的开关柜依次合上,同时观察电网机组稳定情况。
步骤九:投入电储热装置的供热负荷,同时降低机组供热负荷出力。
步骤十:当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投入完成后,此时按照常规的机组控制过程进行操作,对机组进行降出力,达到机组允许最低值时停止降出力。操作过程中同样对于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允许留有一定裕度,以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程度。
步骤十一:深度调峰结束时,首先对热电机组进行退出深度调峰状态,当机组运行稳定后再将电储热装置退出运行。最后逐步将电储热装置的供热负荷转由机组进行供热。
通过对热电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后,当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可以对外进行供热情况下,通过投入电储热装置,降低机组发电负荷大小。同时通过电储热装置对外进行供热,进一步降低机组的整体发电负荷大小。该机组深度调峰时最低对外负荷可以降低到80MW(额定功率的40%),平均负荷可以达到90MW(额定功率的45%)。
Figure BDA0001490796560000151
通过对配置电储热装置前后的热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进行比较可知,配置电储热装置可以有效提升热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
以上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基本思路在于上述基本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各种变形的模型、公式、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发电机出口与主变间选择T型接线点,将电储热装置经高压开关柜与发电机出口连相连;当电厂进行深度调峰时,对于纯火电机组,一方面对发电机出力进行常规的深度调峰控制,另一方面利用电储热装置进行吸收电能,扩大火电厂出力降低的范围;对于热电联产机组,利用电储热装置实现火电机组热电解耦,深度调峰时一方面利用电储热装置作为负荷吸收发电机出力,另一方面利用电储热装置作为供热源降低发电机的出力,进行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对于具有一定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深度调峰时采取先储后机的顺序进行深度调峰;
所述电储热装置是指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进行存储的装置,进入装置的电能经电阻丝转化成热能并直接存储到固体储热材料内;所存储热量对周围进行供热或重新进行发电;所述T型接线是指在发电机出口铜排直接引出线连接至高压开关柜,发电机、变压器与开关柜呈T型;所述开关柜作为控制电储热装置投入退出的装置,电厂运行人员远方对开关柜进行合闸分闸操作,配合电厂进行深度调峰工作;对火电机组进行常规的深度调峰控制指电厂在未配置电储热装置时,利用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的控制过程;所述热电解耦指通过电储热装置作为用电负荷也可作为供热源特性,将热电联产机组供热与发电两者相分离,即机组对外供热负荷大小不直接决定发电负荷的大小,反过来机组对外发电负荷的大小不直接决定供热负荷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热电联产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将电储热装置作为负荷,将发电负荷转移到电储热装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热电联产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利用电储热装置进行供热,代替热电机组供热负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储热装置吸收电能过程指当电厂进行深度调峰,对电厂出力大幅度降低,在发电机自身降出力时,将部分出力直接转移到电储热装置上,实现深度调峰;所述负荷转移指通过对高压开关柜进行控制合闸使电储热装置作为负荷投入运行;所述热电联产机组利用电储热作为供热源降低发电机的出力是指:通过调峰前对电储热装置进行储热,当进行深度调峰时,通过转移部分热电机组的供热负荷给电储热装置,使得热电机组出力变少;所述先储后机是指在进行深度调峰时,运行人员对机组和电储热装置的控制操作顺序是:第一步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控制;第二步对机组运行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述的利用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时的控制过程包括对磨煤机、除氧器、锅炉稳燃性方面的最低控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电厂所属类型以及原有深度调峰能力大小:具体包括确定电厂为纯火电机组还是热电联产机组,对于纯火电机组确定机组是否可以进行深度调峰,确定其深度调峰能力的大小;对于热电联产机组,确定热电联产机组是否可以参与深度调峰,保证供暖负荷下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大小;
步骤二:对于纯火电类型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直接通过T接方式引出一条支路与电储热装置相连,电储热装置前设置一高压开关柜,针对发电机出口与电储热装置工作电压不匹配的情况,在高压开关柜与机组之间设置变压器,对于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通过换热器对锅炉回水进行加热,减少煤耗量;
步骤三:深度调峰前对机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检查,编制火电机组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
步骤四:对电储热装置状态检查:包括电储热装置当前存储热量、预计可消耗电能值、电储热装置开关状态以及电储热装置设备情况;
步骤五: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指令,电厂侧开始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六: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对电储热装置实施远方开合控制,将高压开关柜闭合,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储热装置投入过程中始终对锅炉回水进行加热;
步骤七:在电储热装置投入稳定运行后,对机组进行常规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八: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结束命令,退出机组深度调峰状态,恢复机组正常出力;
步骤九:将电储热装置高压开关柜断开,退出电储热装置,完成深度调峰过程;
步骤十:对于热电联产类型机组配置电储热装置,在发电机出口通过T接方式引出一条支路与电储热装置相连,电储热装置前设置一高压开关柜,针对发电机出口与电储热装置工作电压不匹配的情况,在高压开关柜与机组之间设置变压器;对于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作为供热源,存储热量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与供热管道相连接;
步骤十一:判断原热电联产机组是否有深度调峰能力;
步骤十二:对于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前对机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编制热电联产机组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
步骤十三:对于不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直接检查电储热装置状态;
步骤十四:对电储热装置状态进行检查:包括电储热装置当前存储热量、预计可消耗电能值、供热能力、电储热装置开关状态以及电储热装置设备情况;
步骤十五: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指令,电厂侧开始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十六:投入电储热装置,电厂运行人员对电储热装置实施远方开合控制,将高压开关柜闭合,投入电储热装置;
步骤十七:判断电储热装置存储热量,当电储热装置储存有较高热量,投入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L电储热;
步骤十八:降低机组供热负荷△L机=L电储热,机组供热负荷降低,减少机组出力;
步骤十九:根据步骤十二判断情况,对于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根据常规深度调峰的操作流程,在电储热装置投入稳定运行后,开始对机组进行常规深度调峰操作;
步骤二十:按调度下达深度调峰结束命令,退出机组深度调峰状态;
步骤二十一:退出电储热装置供热负荷,供热负荷转至机组供热,恢复机组出力至正常状态;
步骤二十二:退出电储热装置,恢复机组对外供电负荷,深度调峰结束。
CN201711246365.2A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063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46365.2A CN108063459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46365.2A CN108063459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3459A CN108063459A (zh) 2018-05-22
CN108063459B true CN108063459B (zh) 2021-05-11

Family

ID=6213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46365.2A Active CN108063459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3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7802B (zh) * 2019-06-06 2023-07-25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竞价辅助服务市场的自动发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162530B (zh) * 2020-01-14 2023-09-19 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出口接入调峰设施的电力接入系统
CN114336617B (zh) * 2022-01-12 2024-02-02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能供热厂的供电系统
CN114513018B (zh) * 2022-04-19 2022-07-0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输出功率灵活性调节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8209A1 (en) * 2009-12-04 2011-06-23 Williams Kevin R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peak-shaving of drilling rig power usage
CN103226734A (zh) * 2013-03-26 2013-07-3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风电接纳成本的等效再调度确定方法
CN105406508A (zh) * 2015-12-14 2016-03-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火电双层调峰方法
CN106849188A (zh) * 2017-01-23 2017-06-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7166484A (zh) * 2017-04-20 2017-09-15 赫普热力发展有限公司 热电解耦调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8209A1 (en) * 2009-12-04 2011-06-23 Williams Kevin R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peak-shaving of drilling rig power usage
CN103226734A (zh) * 2013-03-26 2013-07-3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风电接纳成本的等效再调度确定方法
CN105406508A (zh) * 2015-12-14 2016-03-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火电双层调峰方法
CN106849188A (zh) * 2017-01-23 2017-06-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7166484A (zh) * 2017-04-20 2017-09-15 赫普热力发展有限公司 热电解耦调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Thermal-Electric Decoupling Approach to Reduce the Wind Power Tripping Rate;Shuang Rong, Xiaoming Mou;《2013 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131125;全文 *
东北供热机组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分析及热电解耦措施;裴哲义;《电网技术》;20170630;第41卷(第6期);全文 *
包含大容量储热的电–热联合系统;徐飞;《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015;第34卷(第29期);全文 *
抑制风电并网影响的储能系统调峰控制策略设计;李军徽;《中国电力》;20140731;第47卷(第7期);全文 *
配置储热后热电机组调峰能力分析;吕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610;第38卷(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3459A (zh)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3459B (zh) 一种提高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控制方法
CN108510131B (zh) 一种综合能源微网优化规划方法、微网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13249736B (zh) 一种综合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解氢热联产系统及方法
CN107516905B (zh) 一种多元耦合储能系统
WO2017107246A1 (zh) 一种含介质储能的智能微电网发电功率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KR20100061453A (ko) 하이브리드 전력의 생성 및 사용을 관리하는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167763A (zh) 分为就地层、中间层和能量管理层的分布式能量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07631288A (zh) 一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和回热节能的方法
CN107062355A (zh) 电蓄热锅炉辅助火电厂供热机组深度调峰系统
CN204615404U (zh) 自动功率因数调节的乏风瓦斯/光伏发电系统
CN111852595A (zh) 一种高效火电厂深度调峰系统及方法
JP2005151746A (ja) 熱電併給型系統制御方法及び熱電併給型系統制御装置
CN113324276B (zh) 基于熔融盐储热的调频调峰安全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12313A (zh) 一种含储能调频及紧急补水功能的流化床锅炉发电系统
CN111206970B (zh) 一种火电厂利用射汽抽汽器的调峰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7872941U (zh) 一种火电换热加电加热熔融盐储能系统
CN214660493U (zh) 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的拖挂式油田动力电站
CN203967757U (zh) 一种应用于孤网运行电厂的负荷调节系统
CN208735727U (zh) 基于固体储热的主动调峰系统及电力系统
CN110148955A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1162530B (zh) 一种发电机出口接入调峰设施的电力接入系统
CN110374694B (zh) 一种高背压供热机组安全控制方法
CN107465209B (zh) 基于能源路由器的配电网系统及方法
CN204992613U (zh) 满足功率因数考核的瓦斯发电热电联供系统
CN109672222A (zh) 基于双机回热系统带功率平衡发电机的并网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