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8480B - 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8480B
CN108008480B CN201711038525.4A CN201711038525A CN108008480B CN 108008480 B CN108008480 B CN 108008480B CN 201711038525 A CN201711038525 A CN 201711038525A CN 108008480 B CN108008480 B CN 108008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polarize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85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8480A (zh
Inventor
朴沅基
李垈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0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8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8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8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 G02B6/325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member, e.g. window, protective pl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3Optical lami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通过层叠具有不同强度的薄膜来吸收和分散外部冲击。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使用了薄膜而非厚的盖窗,使得可以实现偏振板的薄的厚度、轻的重量和低的成本。此外,制造工艺简化并且工艺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3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43572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适合于吸收外部冲击的偏振板和包括该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对信息显示器的兴趣增加以及对便携式信息媒体的需求增加,主要进行对替代作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阴极射线管(CRT)的轻型且薄的平板显示器(FPD)的研究和商业化。
具体地,在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装置(LCD)是使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来显示图像的装置。液晶显示器在分辨率、彩色显示和图像质量方面是优异的,从而其被活跃地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的监视器。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0和设置在液晶面板10的后表面上以向液晶面板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未示出)。
液晶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5、第二基板15和形成在第一基板5与第二基板15之间的液晶层30。
虽然没有详细示出,但是第一基板5是滤色器基板,其上形成有滤色器,而第二基板15是TFT基板,其上形成有诸如薄膜晶体管的驱动元件和像素电极。此外,驱动电路单元装配在第二基板15的一侧,以将信号施加至形成在第二基板15上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
偏振板1和偏振板11分别设置在液晶面板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在该情况下,第一偏振板1包括偏振器2和形成在偏振器2的两侧上的保护层3a和保护层3b,并且偏振板1通过粘合剂7附接在第一基板5上。
盖窗(cover window)20通过结合剂或气隙8附接到第一偏振板1上以吸收外部冲击。即,在现有技术中,从外部施加的冲击由盖窗20和气隙8吸收。
盖窗20具有高的强度以确保冲击吸收功能。然而,诸如厚玻璃或塑料的材料被用于盖窗,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重量和加工成本不期望地增加。
盖窗20的玻璃的厚度为大约300μm至500μm,并且需要化学和物理回火处理。此外,塑料的强度低于玻璃的强度,使得塑料的厚度需要为500μm或更大,并且需要单独的表面处理以增加硬度和耐刮擦性。
气隙8或结合剂的厚度为约100μm至200μm。
此外,为了使液晶面板10和盖窗20接合,需要复杂的接合工艺,例如树脂施加工艺、使用夹具的接合工艺、分散工艺、初级硬化工艺、洗涤工艺以及二次硬化工艺。因此,可能不仅导致工艺成本,而且导致由于工艺中的故障而引起的损失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适合于通过层叠薄膜来吸收外部冲击的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通过自身而非盖窗来实现冲击吸收功能的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在本公开内容的以下配置和权利要求中进行描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偏振板,其包括偏振器以及在偏振器上方的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偏振板附接到第一基板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中,第一膜位于最上层,而第二膜位于第一膜下方,并且第一膜的强度小于第二膜的强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在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中,使用了薄膜而非厚的盖窗,使得可以实现偏振板的薄的厚度、轻的重量和降低的成本,以及制造工艺简化并且工艺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以上及其他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透射通过液晶面板的光的特性的示例图;
图3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3所示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偏振板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外部冲击吸收机制的横截面图;
图6A和图6B是具体示出图5所示的冲击吸收机制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的冲击测试结果的示例的表。
图8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9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和包括偏振板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实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通过连同附图一起参考下面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会是清楚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仅用于使公开本公开内容完整,并且向具有本公开内容所属于的领域的一般技能的人员完全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类别,并且本公开内容将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了描述的清楚,可能夸大了层或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当元件或层设置在其他元件或层“上”时,可以将另一层或另一元件直接插入到其他元件上或其间。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紧接在……上”或“直接在……上”时,不会存在中间元件或层。
诸如“在……下方”、“在……下面”、“较低的”、“在……上方”或“较高的”之类的术语是空间相对术语,并且可以用于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部件与另一个元件或部件之间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应被理解为包括除了附图所示的方向以外的使用或操作的元件的不同方向。例如,当将附图中所示的元件翻转时,设置在另一元件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可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上和下的取向二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方式而不是限制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还包括复数形式。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和/或“包含”的含义不排除上述构成元件、步骤、操作和/或装置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其他构成元件、步骤、操作和/或装置的存在或添加。
作为显示装置的示例,液晶显示装置由两个相对的电极以及在相对的电极之间形成的液晶层驱动。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由通过向两个电极施加电压而产生的电场驱动。
液晶分子具有偏振特性和光学各向异性。偏振特性是指当液晶分子位于电场中时液晶分子中的电荷集中在液晶分子的两侧,以使得分子的排列方向根据电场而改变。此外,光学各向异性是指发射光的路径或偏振状态基于液晶分子的细长结构和上述分子排列方向、取决于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或偏振状态而变化。
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由一对透明绝缘基板形成的液晶面板,其中,电场产生电极由两个相对的面形成,液晶层作为必要部件在该一对透明绝缘基板之间。此外,通过改变电场产生电极之间的电场来人为地调整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并且可以使用此时变化的光的透射率来显示各种图像。
在该情况下,偏振板位于液晶面板的上方和下方。偏振板可以通过对两个偏振板的透射轴的布置来确定光的透射度并且通过透射具有与透射轴匹配的偏振分量的光来确定液晶的排列特征。
图2A和图2B是示出透射通过液晶面板的光的特性的示例图。
在该情况下,图2A和图2B示出了在作为示例的扭曲向列(TN)模式下液晶面板的驱动。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不管何种液晶模式均可适用,例如超TN模式(STN)、垂直对齐模式(VA)、平面转换模式(IPS)、边缘场开关模式(FFS)或光学补偿弯曲模式(OCB)。
参照附图,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主要包括液晶面板110和从液晶面板的后表面提供光的背光单元(未示出)。
液晶面板110包括彼此接合的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15,液晶层130在第一基板105与第二基板115之间,并且第一偏振板101和第二偏振板111分别附接到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15的外表面上。
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第一基板105的内部装配有用于实现彩色的滤色器和公共电极。此外,在第二基板115内部可以装配有多个像素以及薄膜晶体管,其中,在所述多个像素中形成有透明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开关控制传输至每个像素电极的液晶驱动电压。
此外,在扭曲向列(TN)模式下,插入在第一基板105与第二基板115之间的液晶层130在关电压状态下被对齐成从第一基板105到第二基板115以90度的取向角扭曲,并且同时保持分子的主轴方向平行于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15。在该情况下,第一偏振板101和第二偏振板111的偏振轴可以彼此正交。
由于液晶面板110本身不发光,因此向液晶面板1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可以位于液晶面板110的后表面上。
当在液晶面板110中电压为关状态时,如图2A所示,仅由第二偏振板111透射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的平行于偏振轴的线偏振光,其余被吸收。因此,光在通过液晶层130的同时以90度沿取向角旋转,使得光透射通过第一偏振板101以显示白色。
接下来,当电压为开状态时,如图2B所示,液晶面板110的液晶分子的主轴被布置成与第一偏振板101和第二偏振板111正交,使得液晶分子失去90度旋光能力。因此,透射通过第二偏振板111的线偏振光被第一偏振板101阻挡,从而显示黑色。
图3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示例。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3所示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偏振板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在该情况下,作为示例,图4示出了位于液晶面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偏振板。
参照附图,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10和设置在液晶面板110的后表面上以向液晶面板1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未示出)。
液晶面板110是其中实现实际图像的显示面板的示例,并且包括第一基板105、第二基板115和形成在第一基板105与第二基板115之间的液晶层130。
虽然没有具体示出,但是第一基板105是其上形成有滤色器的滤色器基板。第一基板105可以包括由多个子滤色器形成的滤色器、分割子滤色器并阻挡透过液晶层的光的黑矩阵以及向液晶层施加电压的透明公共电极。
此外,第二基板115是其中形成有诸如薄膜晶体管的驱动元件的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15可以包括被垂直和水平布置以限定多个像素区域的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形成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区域中的用作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形成在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
薄膜晶体管可以通过连接至栅极线的栅电极、连接至数据线的源电极和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的漏电极进行配置。此外,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有源层,该有源层通过提供给栅电极的栅极电压在源电极与漏电极之间形成导通通道。
液晶面板110包括装配在后表面上以提供光的背光单元。这是因为液晶装置不包括自发光元件,因此需要单独的光源。
例如,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和热冷荧光灯(HCFL)的荧光灯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发光二极管(LED)可以用作光源。
偏振板101和偏振板111可以设置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液晶面板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通过附接至第二基板115的第二偏振板111被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在通过液晶层130时被改变,然后光通过附接至第一基板105的第一偏振板101被发射到外部。在该情况下,透射通过第一偏振板101的光的透射率根据通过液晶层130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而被调整,以使得可以实现图像。
附接至液晶面板110的上表面的第一偏振板101包括偏振器102、形成在偏振器102下方的保护层103、形成在偏振器102上方的第一至第三膜104、105和106。
第一偏振板101是通常的偏振元件,其仅透射具有沿360度的所有方向的振动面的自然光中的具有沿预定方向的振动面的光并且吸收剩余的光,以获得偏振光。
通常,使用利用具有光吸收特性的偏振器102将垂直于入射面的偏振分量和平行于入射面的偏振分量分开的元件,并且可以通过偏振器102获得线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为此,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且对其进行处理以使其具有膜形状,从而获得均匀的偏振特性和高偏振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用碘处理的聚乙烯醇(PVA)膜作为偏振器102。此外,三乙酸纤维素(TAC)膜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可以用作作为用于保护PVA膜的内部基材的保护层103,其中,三乙酸纤维素膜不仅具有尺寸和修改的稳定性以及耐磨性,而且具有优异的透明度、紫外线可吸收性和耐用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是丙烯醛基的示例。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配置的第一偏振板101可以通过粘合剂107附接至第一基板105。
在该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101中,代替现有技术的盖窗,在偏振器102上方层叠具有不同强度的第一至第三膜104、105和106,以吸收和分散外部冲击。
第一至第三膜104、105和106可以形成为是薄的以便与第一偏振板101集成,作为第一偏振板101的外部基材。
如上所述,代替厚的盖窗,使用第一至第三薄膜104、105和106,以使得可以实现第一偏振板101的薄的厚度、轻的重量和降低的成本。
此外,当将偏振板101附接至液晶面板110时,同时附接第一至第三膜104、105和106。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盖窗粘合工艺相比,制造工艺简化并且工艺成本降低。即,在现有技术中,在将偏振板附接至液晶面板之后,另外执行盖窗接合处理。与此相反,根据本公开内容,在制造偏振板时,通过卷对卷工艺将膜彼此接合,以使得偏振板可以简单地附接至液晶面板。
为此,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偏振板101中,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105层叠在偏振器102上方。在该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101中,作为示例,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105层叠在偏振器102上方仅一次,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在该情况下,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层叠在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105上方以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并且可以在第二膜105与偏振器102之间插入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106。
作为最上层的第一膜104吸收(衰减)外部冲击以将冲击传递到下部,并且在第一膜下方的第二膜105分散和吸收衰减的外部冲击。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的外部冲击吸收机制。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外部冲击吸收机制的横截面图。
图6A和图6B是具体示出图5所示的冲击吸收机制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5和图6A,施加至第一偏振板101的外部冲击可以被作为最上层的第一膜104吸收以传递到下部。
在该情况下,第一膜104可以由低强度膜、优选为低强度且高硬度的膜来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由于第一偏振板101的最上层由低强度膜配置,所以外部冲击被衰减以传递到下部。在该情况下,如果最上层由高强度膜配置,则冲击不被吸收(或衰减),从而高强度膜可能被损坏(破碎或断裂)。
施加至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的外部冲击在第一膜104的预定区域(相对较窄的区域)中被吸收(衰减),并且衰减的冲击被传递到下部。
作为低强度膜,可以使用TAC、丙烯醛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环烯烃聚合物(COP)。第一膜104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至500MPa,优选地,100±10MPa。此外,第一膜104的厚度可以为50至150μm,优选地,100±10μm。
如上所述,第一膜104是具有高硬度、耐刮擦性和耐结垢性的表面涂层,并且用作支撑层。此外,当施加冲击时,第一膜104用作衬垫,并且由设置在其下方的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105支撑以抑制对具有高的硬度的表面处理层的直接损坏。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B,由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减小的外部冲击被布置在第一膜104下方的第二膜105分散和吸收。
在该情况下,第二膜105可以由高强度膜、优选为高强度且低硬度的膜来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由于具有高强度的第二膜105位于具有低强度的第一膜104的下方,所以可以分散和吸收由第一膜104衰减的外部冲击。在该情况下,吸收后剩余的冲击被广泛分散和扩散,以抑制对下层的损坏。
作为高强度膜,可以使用高强度聚合物材料,比如聚酰亚胺(PI)或回火酰基或聚碳酸酯(PC)。第二膜105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00至50000MPa,优选地,10000±1000MPa。此外,第二膜105的厚度可以为50至150μm,优选地,100±10μm。
在该情况下,具有高强度的第二膜105是用于分散和吸收冲击的主要层,并且广泛地分散和扩散在吸收之后剩余的冲击以抑制对下层的损坏。当第二膜105由像海绵一样的低强度膜而不是高强度膜来配置时,剩余的冲击不会被分散,从而使得下层可能被损坏。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101可以通过在偏振器102上方层叠具有低强度的第一膜104和具有高强度的第二膜105来吸收外部冲击。
在该情况下,为了额外地吸收冲击,可以在第二膜105与偏振器102之间插入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106。
第三膜106是低强度膜,并且可以与第一膜104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和厚度。
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106额外吸收(消除)冲击并且还用作偏振器102的保护基材。
如上所述,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需要层叠在第一偏振板101的最上层。基本上,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和在第一膜104下方的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105需要层叠至少一次。因此,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1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105可以根据所要求的抗冲击特性的水平而交替层叠至少两次。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的冲击测试结果的示例的表。
在该情况下,作为示例,图7示出了将22g和130g的球从10、30、60和100cm的高度丢下时的冲击测试结果。
在该情况下,在比较例1中,例示了将TAC层叠为偏振器上的外部基材的普通偏振板,在比较例2中,例示了将高强度的聚酰亚胺膜层叠在比较例1的偏振板上方的偏振板。
在实验例中,例示了将具有高的强度的聚酰亚胺膜和具有低的强度的TAC膜层叠在比较例1的偏振板上方的偏振板。
在该情况下,使用粘合剂将液晶面板附接至偏振板的下部,并且使用TAC作为内部基材。用于测试的液体面板、粘合剂、TAC和PVA的厚度分别为约600μm、13μm、20μm和12μm。此外,作为比较例1、比较例2和实验例的外部基材的TAC的厚度为约25μm,比较例2的高强度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约60μm。此外,实验例的高强度聚酰亚胺膜和低强度的TAC膜的厚度为约50μm和60μm。
参照图7,在普通偏振板的比较例1中,当从上部丢下22g的球时,在所有五次测试中,在10cm和30cm的高度中产生亮点缺陷。
此外,在60cm的高度中,在五次测试期间,四次测试中产生亮点缺陷,并且一次测试中产生“破碎”(液晶面板)。在100cm高度的所有三次测试期间,液晶面板均破碎。
当从上部丢下130g的球时,在10cm的高度中液晶面板破碎。
接下来,在层叠了高强度聚酰亚胺膜的比较例2中,当从上部丢下22g的球时,在五次测试期间,在10cm的高度中,四次测试中未产生亮点缺陷,但在30厘米的高度中,所有五次测试中均产生亮点缺陷。
此外,在60cm的高度中,在五次测试期间,两次测试中产生亮点缺陷,并且在三次测试中产生“破碎”(表面层的断裂)。在100cm高度中,在所有五次测试中,液晶面板均断裂。
当从上部丢下130g的球时,在20cm的高度中,液晶面板断裂。
接下来,在层叠了具有高的强度的聚酰亚胺膜和具有低的强度的TAC膜的实验例中,当从上部丢下22g的球时,在10cm、30cm、60cm和100cm的高度中,所有五次测试中均未产生亮点缺陷和“破碎”。
此外,当从上部丢下130g的球时,液晶面板直到80cm均不破碎。
如上所述,通过在偏振器上方层叠具有不同强度的薄膜来吸收外部冲击。在该情况下,在最上层层叠具有低的强度的膜,并在其下方层叠高强度的膜。
为了完全吸收外部冲击,本公开内容可以应用于具有低的强度的膜和具有高的强度的膜交替层叠多次的情况,这将通过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8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示例。然而,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
除了具有低的强度的膜和具有高的强度的膜交替层叠多次之外,根据图8所示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由与根据上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配置来进行配置。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210和设置在液晶面板210的后表面上以向液晶面板2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未示出)。
在液晶面板210中,实现了实际的图像。液晶面板210包括第一基板205、第二基板215和形成在第一基板205与第二基板215之间的液晶层230。
偏振板201和偏振板211可以设置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液晶面板2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通过附接至第二基板215的第二偏振板211而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在穿过液晶层230的同时改变,然后光通过附接至第一基板205的第一偏振板201被发射到外部。在该情况下,透射通过第一偏振板201的光的透射率根据通过液晶层230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被调整,以使得可以实现图像。
附接至液晶面板210的上表面的第一偏振板201包括偏振器202、作为形成在偏振器202下方的内部基材的保护层203、第三膜206以及形成在偏振器202上方的多个第一膜204和多个第二膜205。
第一偏振板201可以通过粘合剂207附接至第一基板205。
在该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201中,代替相关技术的盖窗,具有不同强度的第一膜204和第二膜205层叠在偏振器202上方,以吸收和分散外部冲击。即,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2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205可以根据所要求的抗冲击特性的水平交替层叠至少两次。
第一至第三膜204、205和206可以形成为是薄的以便与第一偏振板201集成,作为第一偏振板201的外部基材。
如上所述,代替厚的盖窗,使用第一至第三薄膜204、205和206,使得可以实现第一偏振板201的薄的厚度、轻的重量和降低的成本。
此外,当偏振板201附接至液晶面板210时,同时附接第一至第三膜204、205和206。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盖窗粘合工艺相比,制造工艺简化并且工艺成本降低。
为此,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201中,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2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205在偏振器202上方交替层叠多次。
在该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将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204层叠在最上层,并且将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205层叠在第一膜204下方,并且可以多次执行交替层叠。此外,可以在作为最下层的第二膜205与偏振器202之间插入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206。
作为最上层的第一膜204吸收(衰减)外部冲击以向下传递冲击,并且在第一膜下方的第二膜205分散和吸收衰减的外部冲击。这样的外部冲击吸收机制应用于在下方以相同方式多次层叠的第一膜204和第二膜205,以完全吸收冲击。
如上所述,第一膜204可以由低强度膜、优选为低强度且高硬度的膜来配置。
作为低强度薄膜,可以使用TAC、丙烯醛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环烯烃聚合物(COP)。第一膜204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至500MPa,优选地,100±10MPa。此外,第一膜204的厚度可以为50至150μm,优选地,100±10μm。
第二膜205可以由高强度膜、优选为高强度且低硬度的膜来配置。
作为高强度膜,可以使用高强度聚合物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I)或回火酰基或聚碳酸酯(PC)。第二膜205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00至50000MPa,优选地,10000±1000MPa。此外,第二膜205的厚度可以为50至150μm,优选地,100±10μm。
在该情况下,为了额外地吸收冲击,可以在作为最下层的第二膜205与偏振器202之间插入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206。
第三膜206是低强度膜,并且可以与第一膜204具有基本相同的材料和厚度。
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206额外吸收(消除)冲击并且还用作偏振器202的保护基材。
根据本公开内容,为了有效地吸收冲击,可以在第一膜至第三膜之间插入结合剂或粘合剂,这将通过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9是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示例。然而,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
除了在第一膜至第三膜之间插入结合剂或粘合剂之外,根据图9所示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与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基本相同的配置来进行配置。
参照图9,根据本公开内容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310和设置在液晶面板310的后表面以向液晶面板3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未示出)。
在液晶面板310中,实现了实际的图像。液晶面板310包括第一基板305、第二基板315和形成在第一基板305与第二基板315之间的液晶层330。
偏振板301和偏振板311可以设置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液晶面板3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附接到液晶面板310的上表面的第一偏振板301包括偏振器302,作为形成在偏振器302下方的内部基材的保护层303、形成在偏振器302上方的多个第一至第三膜304、305和306。
第一偏振板301可以通过粘合剂307附接至第一基板305。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301中,基本上类似于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3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交替层叠在偏振器302上方。在该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301中,作为示例,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304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在偏振器302上方层叠仅一次,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在该情况下,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304层叠在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上以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并且可以在第二膜305与偏振器302之间插入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306。
作为最上层的第一膜304吸收(衰减)外部冲击以向下传递冲击,并且在第一膜下方的第二膜305分散和吸收衰减的外部冲击。
如上所述,第一膜304可以由低强度膜、优选为低强度且高硬度的膜来配置。
作为低强度膜,可以使用TAC、丙烯醛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环烯烃聚合物(COP)。第一膜304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至500MPa,优选地,100±10MPa。此外,第一膜304的厚度可以为50至150μm,优选地,100±10μm。
第二膜305可以由高强度膜、优选地为高强度且低硬度的膜进行配置。
作为高强度膜,可以使用高强度聚合物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I)或回火酰基或聚碳酸酯(PC)。第二膜305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00至50000MPa,优选地,10000±1000MPa。此外,第二膜305的厚度可以为50至150μm,优选地,100±10μm。
在该情况下,为了额外吸收冲击,可以在第二膜305与偏振器302之间插入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306。
第三膜306是低强度膜,并且可以与第一膜304具有基本相同的材料和厚度。
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薄膜306额外吸收(消除)冲击并且还用作偏振器302的保护基材。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偏振板301中,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在第一至第三膜304、305和306之间插入结合剂309或第一粘合剂308a和第二粘合剂308b。
在该情况下,结合剂309的厚度为约5至25μm并且结合剂具有非常低的刚度,使得其用作吸收冲击的衬垫层。然而,由于冲击分散不足,结合剂不利于抑制对下层的损坏。
因此,在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与下面的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306之间插入结合剂309,以在通过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分散的冲击被扩散到下层时用作减小冲击的绝对量的衬垫层。
此外,第一粘合剂308a和第二粘合剂308b的厚度为约1至3μm,并且第一粘合剂308a和第二粘合剂308b具有高的刚度和高的硬度,使得有利于分散冲击但是在断裂方面不利。
因此,第一粘合剂308a插入在作为最上层的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304与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之间,并且有利于展示具有高的硬度的第一膜304的硬度特性。此外,第一粘合剂308a有利于提高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305的强度,并且抑制由于冲击而引起的直接损坏。
第二粘合剂308b可以插入在下面的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三膜306与偏振器302之间,并且有利于控制偏振器302的拉伸应力表达。然而,当存在对下层的损坏的担心时,可以用结合剂代替第二粘合剂。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偏振板包括偏振器以及在偏振器上方的具有低的强度的第一膜和具有高的强度的第二膜,其中,第一膜位于最上层,而第二膜位于第一膜下方,并且第一膜与第二膜相比具有较低的强度。
第一膜和第二膜可以在偏振器上方交替层叠多次。
偏振板还可以包括插入在第二膜与偏振器之间的第三膜,并且第三膜与第二膜相比可以具有较低的强度。
第一膜可以吸收(衰减)外部冲击以将衰减的冲击传递到下部,并且第二膜可以分散和吸收由第一膜衰减的外部冲击。
第一膜可以由低强度且高硬度的膜进行配置。
第一膜可以由三乙酸纤维素(TAC)、丙烯醛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环烯烃聚合物(COP)中的任意一者进行配置。
第一膜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至500MPa,优选地,100±10MPa。
第二膜可以由聚酰亚胺(PI)、回火酰基和聚碳酸酯(PC)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配置。
第二膜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可以为1000至50000MPa,优选地,10000±1000MPa。
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还可以包括:插入在第二膜与第三膜之间的粘合剂。
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还可以包括:插入在第一膜与第二膜之间的第一结合剂。
本公开内容的偏振板还可以包括:插入在第三膜和偏振器之间的第二结合剂。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偏振板附接在第一基板上。
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插入在偏振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另外的粘合剂。
虽然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许多细节,但是细节不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而是应解释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由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来确定,而是需要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确定。

Claims (14)

1.一种偏振板,包括:
偏振器;
在所述偏振器上方的第一膜和第二膜,其中,所述第一膜具有低强度,所述第二膜具有高强度;以及
第三膜,所述第三膜插入在所述第二膜与所述偏振器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膜相比具有较低的强度,
其中,所述第一膜位于最上层,以及所述第二膜位于所述第一膜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膜具有10MPa至500MPa的拉伸或弯曲弹性模量,
其中,所述第二膜具有1000MPa至50000MPa的拉伸/弯曲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在所述偏振器上方交替层叠多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膜衰减外部冲击以将衰减的外部冲击传递至下部,并且所述第二膜分散和吸收由所述第一膜衰减的外部冲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膜与所述第二膜相比具有较高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膜由三乙酸纤维素TAC、丙烯醛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环烯烃聚合物COP中的任意一个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膜具有100±10MPa的拉伸或弯曲弹性模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膜由聚酰亚胺PI、回火酰基和聚碳酸酯PC中的任意一个进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膜具有10000±1000MPa的拉伸或弯曲弹性模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还包括:
粘合剂,所述粘合剂插入在所述第二膜与所述第三膜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还包括:
第一结合剂,所述第一结合剂插入在所述第一膜与所述第二膜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还包括:
第二结合剂,所述第二结合剂插入在所述第三膜与所述偏振器之间。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中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附接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另外的粘合剂,所述另外的粘合剂插入在所述偏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CN201711038525.4A 2016-10-31 2017-10-30 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008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43572A KR20180047473A (ko) 2016-10-31 2016-10-31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KR10-2016-0143572 2016-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8480A CN108008480A (zh) 2018-05-08
CN108008480B true CN108008480B (zh) 2020-11-06

Family

ID=6202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8525.4A Active CN108008480B (zh) 2016-10-31 2017-10-30 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3126B2 (zh)
KR (1) KR20180047473A (zh)
CN (1) CN108008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65947A (ko) * 2020-11-13 2022-05-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5298A (zh) * 2003-10-28 2006-12-0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制作光学膜的方法
CN102639315A (zh) * 2009-11-02 2012-08-15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用于叠层镜片的三层粘合剂体系及其施加方法
CN103221874A (zh) * 2010-11-10 2013-07-24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
KR101579710B1 (ko) * 2015-11-12 2015-12-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5505A (en) * 2002-02-19 2003-11-01 Nitto Denko Corp Stacked phase shift sheet, stacked polarizing plat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CN101003624B (zh) 2002-10-31 2011-06-08 东丽株式会社 脂环式或芳族聚酰胺、聚酰胺膜、使用所述聚酰胺或聚酰胺膜的光学部件以及聚酰胺的共聚物
US7465414B2 (en) * 2002-11-14 2008-12-16 Transitions Optical, Inc. Photochromic article
JP4814000B2 (ja) * 2006-07-26 2011-11-0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貼合用粘着剤、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055698A (ko) 2006-12-13 2008-06-19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고경도 하드코팅 광학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표시장치
JP2012093985A (ja) * 2010-10-27 2012-05-17 Nitto Denko Corp タッチ入力機能を有する表示パネル装置と該表示パネル装置のための光学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6136093B2 (ja) * 2011-05-31 2017-05-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26103A (zh) * 2012-12-19 2014-07-01 Chih-Chung Lin 偏光板結構
US20160073543A1 (en) * 2013-04-03 2016-03-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Zoneable power regulation
CN105164081B (zh) * 2013-05-24 2019-07-26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强化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JP2015113348A (ja) * 2013-12-06 2015-06-2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
CN106030479B (zh) * 2014-02-21 2019-04-19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子板
JP6077619B2 (ja) * 2014-09-30 2017-02-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KR102567394B1 (ko) * 2014-09-30 2023-08-17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보호 편광 필름,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연속 제조 방법
CN105425449B (zh) * 2016-01-12 2019-03-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5700239A (zh) * 2016-04-22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554290B1 (ko) * 2016-05-23 2023-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5298A (zh) * 2003-10-28 2006-12-0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制作光学膜的方法
CN102639315A (zh) * 2009-11-02 2012-08-15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用于叠层镜片的三层粘合剂体系及其施加方法
CN103221874A (zh) * 2010-11-10 2013-07-24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
KR101579710B1 (ko) * 2015-11-12 2015-12-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3126B2 (en) 2019-07-16
US20180120486A1 (en) 2018-05-03
KR20180047473A (ko) 2018-05-10
CN108008480A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8768B2 (en)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2980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wide-viewing angle
KR101493082B1 (ko) 표시장치
KR102046152B1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739496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6058877A (ja) 表示装置
CN1837933A (zh) 液晶显示器
US981081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included therein
US9915759B2 (en)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CN11119030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08550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8008480B (zh) 偏振板和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JP5828204B2 (ja) 塗料、位相差素子、表示装置、位相差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084394B1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5599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00165248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64696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9002549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20070472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7004577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614478B1 (ko) 커버 글라스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58934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13237B1 (ko) 광학 필름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KR102163901B1 (ko) 반사형 편광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455895B2 (en) Polarizing liquid crystal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ight guide plate integrated with polarizing liquid crystal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