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4384A -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4384A
CN108004384A CN201810066631.1A CN201810066631A CN108004384A CN 108004384 A CN108004384 A CN 108004384A CN 201810066631 A CN201810066631 A CN 201810066631A CN 108004384 A CN108004384 A CN 108004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furnace body
wall
sidewall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66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晔
罗意
陈红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rand East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rand East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rand East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rand East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66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4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4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4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74Methods of treatment in inert gas, controlled atmosphere, vacuum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 C21D1/773Methods of treatment in inert gas, controlled atmosphere, vacuum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under reduced pressure or vacu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真空炉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内炉体内部形成容纳腔。内炉体设于外炉体内,内炉体与外炉体间形成隔热腔,外炉体上设有与隔热腔连通的介质输入口和介质输出口。内炉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第一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一圆弧壁,第二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二圆弧壁,第三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壁,第四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四圆弧壁。内炉体为矩形结构,提升了对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缩小了真空炉炉体的内部空间,缩短了排气、进气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炉炉体内部的容纳腔一般为圆形,由于其制造相对容易,抗压力能力强,因此应用较多。但由于盖墙体径向截面面积大,且为圆形,容纳腔内无用空间增大,空间利用率低,影响排气、进气所需时间,增加了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炉炉体,以改善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退火炉,以改善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炉炉体,包括:
内炉体,所述内炉体内部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
外炉体,所述内炉体设于所述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间形成隔热腔,所述外炉体上设有与所述隔热腔连通的介质输入口和介质输出口;
所述内炉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
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一圆弧壁,所述第二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二圆弧壁,所述第三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壁,所述第四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四圆弧壁。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炉体包括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所述第五侧壁、所述第六侧壁、所述第七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
所述第五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五圆弧壁,所述第六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六圆弧壁,所述第七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七圆弧壁,所述第八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八圆弧壁。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五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六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六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第七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七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八侧壁的内侧,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八侧壁同轴设置。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六侧壁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七侧壁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八侧壁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关于第一平面对称,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的半径是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到第一平面的最远距离的5-10倍;
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关于第二平面对称,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的半径是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到第二平面的最远距离的5-10倍。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一圆角壁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通过第二圆角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通过第三圆角壁连接,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四圆角壁连接。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炉炉体还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内炉体的一端和所述外炉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所述内炉体的另一端和所述外炉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二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炉口。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通过加强件连接;
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三加强板连接。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均穿过所述外炉体与所述内炉体连接。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退火炉,包括第一炉盖、第二炉盖和上述的真空炉炉体,所述第一炉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内炉体的一端开口,第二炉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内炉体的另一端的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炉炉体,其内炉体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为矩形结构,则容纳腔呈矩形,提升了对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容纳腔呈矩形,缩小了真空炉炉体的内部空间,缩短了排气、进气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能源消耗。此外,由于第一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一圆弧壁,第二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二圆弧壁,第三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壁,第四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四圆弧壁,使得在提升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保证了内炉体处于真空状态时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具有很好的抗压力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退火炉,包括上述的真空炉炉体,具有上述真空炉炉体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真空炉炉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真空炉炉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外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真空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真空炉炉体;10-内炉体;11-容纳腔;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第四侧壁;16-第一平面;17-第二平面;18-第一圆角壁;19-第二圆角壁;20-第三圆角壁;21-第四圆角壁;30-外炉体;31-第五侧壁;32-第六侧壁;321-介质输出口;33-第七侧壁;34-第八侧壁;341-介质输入口;35-第五圆角壁;36-第六圆角壁;37-第七圆角壁;38-第八圆角壁;40-第一法兰;41-第一炉口;50-第二法兰;51-第二炉口;60-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62-第三连接件;63-第四连接件;70-加强件;71-第一加强板;72-第二加强板;73-第三加强板;74-第一介质导通口;75-第二介质导通口;81-抽气口;82-注气口;200-真空退火炉;210-第一炉盖;220-第二炉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炉炉体100,包括内炉体10、外炉体30、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内炉体10设于外炉体30的外侧,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分别与内炉体10的两端连接,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分别与外炉体30的两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真空炉炉体100为退火真空炉的炉体。
如图3所示,内炉体10内部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1。内炉体10包括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壁、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壁、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第一侧壁12和第三侧壁14分别位于内炉体1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二侧壁13壁和第四侧壁15分别位于内炉体10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其中,第一侧壁12向外弯曲形成第一圆弧壁,即第一侧壁12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二侧壁13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二圆弧壁,即第二侧壁13壁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三侧壁14向外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壁,即第三侧壁14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四侧壁15向外弯曲形成第四圆弧壁,即第四侧壁15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一侧壁12的内壁的半径与第三侧壁14的内壁的半径相等,第一侧壁12与第三侧壁14关于第一平面16对称,第一侧壁12的内壁的半径是第一侧壁12的内壁到第一平面16的最远距离的5-10倍。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的半径与第四侧壁15的内壁的半径相等,第二侧壁13壁与第四侧壁15关于第二平面17对称,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的半径是所述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到第二平面17的距离的5-10倍。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的内壁的半径与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的半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壁通过第一圆角壁18连接,第一侧壁12通过第一圆角壁18圆滑过渡到第二侧壁13壁,第一圆角壁18为圆弧形,第一圆角壁18的内壁的半径远小于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的半径。第二侧壁13壁与第三侧壁14通过第二圆角壁19连接,第二侧壁13壁通过第二圆角壁19圆滑过渡到第三侧壁14,第二圆角为圆弧形,第二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与第一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相等。第三侧壁14与第四侧壁15通过第三圆角壁20连接,第三侧壁14通过第三圆角壁20圆滑过渡到第四侧壁15,第三圆角为圆弧形,第三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与第一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相等。第四侧壁15与第一侧壁12通过第四圆角壁21连接,第四侧壁15通过第四圆角壁21圆滑过渡到第一侧壁12,第四圆角为圆弧形,第四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与第一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相等。内炉体10中四个圆角壁的设置,一方面可方便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可增强相邻的两个侧壁连接处的强度。
如图4所示,外炉体30包括第五侧壁31、第六侧壁32、第七侧壁33和第八侧壁34,第五侧壁31、第六侧壁32、第七侧壁33和第八侧壁34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第五侧壁31和第七侧壁33分别位于外炉体3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六侧壁32和第八侧壁34分别位于外炉体30高度方向上的两侧。第六侧壁32位于外炉体30的顶侧,第八侧壁34位于外炉体30的底侧,第六侧壁32上设有介质输出口321,第八侧壁34上设有介质输入口341。其中,第五侧壁31向外弯曲形成第五圆弧壁,即第五侧壁31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六侧壁32向外弯曲形成第六圆弧壁,即第六侧壁32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七侧壁33向外弯曲形成第七圆弧壁,即第七侧壁33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第八侧壁34向外弯曲形成第八圆弧壁,即第八侧壁34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
第五侧壁31与第六侧壁32通过第五圆角壁35连接,第五侧壁31通过第五圆角壁35圆滑过渡到第六侧壁32,第五圆角壁35为圆弧形,第五圆角壁35的内壁的半径远小于第五侧壁31和第六侧壁32的内壁的半径。第六侧壁32与第七侧壁33通过第六圆角壁36连接,第六侧壁32通过第六圆角壁36圆滑过渡到第七侧壁33,第六圆角为圆弧形,第六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与第五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相等。第七侧壁33与第八侧壁34通过第七圆角壁37连接,第七侧壁33通过第七圆角壁37圆滑过渡到第八侧壁34,第七圆角为圆弧形,第七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与第五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相等。第八侧壁34与第五侧壁31通过第八圆角壁38连接,第八侧壁34通过第八圆角壁38圆滑过渡到第五侧壁31,第八圆角为圆弧形,第八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与第五圆角的内侧壁的半径相等。外炉体30中四个圆角壁的设置,一方面可方便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可增强相邻的两个侧壁连接处的强度。
如图1所示,内炉体10设于外炉体30的内部。第一侧壁12与第五侧壁31相对应,第一侧壁12位于第五侧壁31的内侧,第一侧壁12与第五侧壁31同轴设置。第一侧壁12与第五侧壁31通过第一连接件60连接,第一连接件60为多个,第一连接件60为圆柱形,第一连接件60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2焊接,第一连接件60的另一端与第五侧壁31焊接。第一连接件60在第一侧壁12与第五侧壁31之间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增强第一侧壁12与第五侧壁31的抗弯曲能力。第二侧壁13壁与第六侧壁32相对应,第二侧壁13壁位于第六侧壁32内侧,第二侧壁13壁与第六侧壁32同轴设置。第二侧壁13壁与第六侧壁32通过第二连接件61连接,第二连接件61为多个,第二连接件61为援助形,第二连接件61的一端与第二侧壁13壁焊接,第二连接件61的另一端与第六侧壁32焊接。第二连接件61在第二侧壁13壁与第六侧壁32件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增强第二侧壁13壁与第六侧壁32之间抗弯曲能力。第三侧壁14与第七侧壁33相对应,第三侧壁14位于第七侧壁33的内侧,第三侧壁14与第七侧壁33同轴设置。第三侧壁14与第七侧壁33通过第三连接件62连接,第三连接件62为多个,第三连接件62为圆柱形,第三连接件62的一端与第三侧壁14焊接,第三连接件62的另一端与第七侧壁33焊接。第三连接件62在第三侧壁14与第七侧壁33之间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增强第三侧壁14与第七侧壁33的抗弯曲能力。第四侧壁15与第八侧壁34相对应,第四侧壁15位于第八侧壁34的内侧,第四侧壁15与第八侧壁34同轴设置。第四侧壁15与第八侧壁34通过第四连接件63连接,第四连接件63为多个,第四连接件63为圆柱形,第四连接件63的一端与第四侧壁15焊接,第四连接件63的另一端与第八侧壁34焊接。第四连接件63在第四侧壁15与第八侧壁34之间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增强第四侧壁15与第八侧壁34的抗弯曲能力。
如图2所示,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均为板状结构。内炉体10长度方向上开口的一端与第一法兰40焊接固定,第一法兰40上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炉口41;内炉体10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50焊接固定,第二法兰50上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二炉口51。外炉体30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法兰40焊接固定;外炉体30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50焊接固定。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均可起到加固内炉体10和外炉体30的作用,保证真空炉炉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内炉体10与外炉体30通过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连接后,内炉体10与外炉体30之间形成隔热腔,外炉体30上的介质输入口341与介质输出口321均与隔热腔连通。在实际使用时,可向介质输入口341注入冷却介质,比如冷却液,冷却液最终将充介质输出口321流出,从而带走内炉体10上的热量,避免在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外炉体30的温度过高。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第一法兰40、第二法兰50与内炉体10和外炉体30连接后的牢固性,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间设有加强件70,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通过加强件70连接。加强件70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外炉体30的顶部和底部,以下对设置在外炉体30顶部的加强件70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加强件70包括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第一加强板71的一端与第一法兰40焊接固定,第一加强板71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50焊接固定;第二加强板72的一端与第一法兰40焊接固定,第二加强板72的另一端与第二法兰50焊接固定。第一加强板71平行第二加强板72。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均位于外炉体30的顶部,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均穿过外炉体30与内炉体10的第二侧壁13壁焊接固定。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既可对第一法兰40和第二法兰50起到加固作用。同时,由于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与内炉体10焊接固定,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还可起到加固内炉体10和外炉体30的作用。此外,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上设有第一介质导通口74,从而避免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与内炉体10连接后对隔热腔中的冷却介质造成阻隔。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之间设有第三加强板73,第三加强板73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板71焊接固定,第三加强板73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强板72焊接固定,第三加强板73穿过外炉体30与内炉体10的第二侧壁13壁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三加强板73为三个。第三极强板上设有第二介质导通口75,从而避免第三加强板73与内炉体10连接后对隔热腔中的冷却介质造成阻隔。第三加强板73可对第一加强板71和第二加强板72起到加固作用,使第二法兰50、第一法兰40与内炉体10和外炉体30连接更加牢固。由于第三加强板73与内炉体10焊接固定,第三加强板73还可起到加固内炉体10和外炉体30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真空炉炉体100上还设有内炉体10的内部连通的抽气口81和注气口82。通过抽气口81可对内炉体10内部进行抽气,以上其处于真空状态;通过注气口82可向内炉体10内部注入稀有气体,从而使工件经过加热后能够快速冷却。
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炉炉体100,其内炉体10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壁、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为矩形结构,则容纳腔11呈矩形,提升了对容纳腔11的空间利用率。容纳腔11呈矩形,缩小了真空炉炉体100的内部空间,缩短了排气、进气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能源消耗。此外,由于第一侧壁12向外弯曲形成第一圆弧壁,第二侧壁13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二圆弧壁,第三侧壁14向外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壁,第四侧壁15向外弯曲形成第四圆弧壁,使得在提升容纳腔11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保证了内炉体10处于真空状态时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壁、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具有很好的抗压力能力。同样,外炉体30也具有很好的抗压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与第三侧壁14关于第一平面16对称,第一侧壁12的内壁的半径是第一侧壁12的内壁到第一平面16的最远距离的5-10倍;第二侧壁13壁与第四侧壁15关于第二平面17对称,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的半径是第二侧壁13壁的内壁到第二平面17的最远距离的5-10倍。这种结构在提升内炉体10的容纳腔11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保证内炉体10在真空情况下仍然具有很好的抗压力能力。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退火炉200,包括第一炉盖210、第二炉盖22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真空炉炉体100。
第一炉盖210与第一法兰40通过铰链连接,第一炉盖210相对第一法兰40转动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炉口41;第二炉盖220与第二法兰50通过铰链连接,第二炉盖220相对第二法兰50转动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炉口5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炉体,所述内炉体内部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
外炉体,所述内炉体设于所述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间形成隔热腔,所述外炉体上设有与所述隔热腔连通的介质输入口和介质输出口;
所述内炉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
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一圆弧壁,所述第二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二圆弧壁,所述第三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三圆弧壁,所述第四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四圆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体包括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所述第五侧壁、所述第六侧壁、所述第七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首尾依次连接并围成矩形结构;
所述第五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五圆弧壁,所述第六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六圆弧壁,所述第七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七圆弧壁,所述第八侧壁向外弯曲形成第八圆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五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六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六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第七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七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八侧壁的内侧,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八侧壁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五侧壁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六侧壁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七侧壁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八侧壁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关于第一平面对称,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的半径是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到第一平面的最远距离的5-10倍;
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关于第二平面对称,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的半径是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到第二平面的最远距离的5-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一圆角壁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通过第二圆角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通过第三圆角壁连接,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四圆角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炉炉体还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内炉体的一端和所述外炉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所述内炉体的另一端和所述外炉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二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炉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通过加强件连接;
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三加强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均穿过所述外炉体与所述内炉体连接。
10.一种真空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炉盖、第二炉盖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真空炉炉体,所述第一炉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内炉体的一端开口,第二炉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内炉体的另一端的开口。
CN201810066631.1A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Pending CN108004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6631.1A CN108004384A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6631.1A CN108004384A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4384A true CN108004384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6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6631.1A Pending CN108004384A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438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9872A (en) * 1976-06-25 1977-03-01 Alco Standard Corporation Energy-conserving, fast-cooling heat treating furnace
WO1989012111A1 (en) * 1988-06-10 1989-12-14 Ulrich Wingens Heat-treatment process for metallic workpieces
CN203546093U (zh) * 2013-11-28 2014-04-16 浙江长兴正达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的炉内胆
CN204874630U (zh) * 2015-07-13 2015-12-16 郑州中航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粉体材料的高温真空装置
CN207918919U (zh) * 2018-01-23 2018-09-28 江苏石川岛丰东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9872A (en) * 1976-06-25 1977-03-01 Alco Standard Corporation Energy-conserving, fast-cooling heat treating furnace
WO1989012111A1 (en) * 1988-06-10 1989-12-14 Ulrich Wingens Heat-treatment process for metallic workpieces
CN203546093U (zh) * 2013-11-28 2014-04-16 浙江长兴正达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的炉内胆
CN204874630U (zh) * 2015-07-13 2015-12-16 郑州中航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粉体材料的高温真空装置
CN207918919U (zh) * 2018-01-23 2018-09-28 江苏石川岛丰东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18919U (zh)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CN108004384A (zh) 一种真空炉炉体及真空退火炉
US20220007472A1 (en)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with reflection protection
CN207330722U (zh) 窑炉池壁冷却装置及玻璃生产窑炉
CN100595594C (zh) 大功率微波水负载
CN107895879A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散热方法
CN107990712A (zh) 一种微波冶金炉中的微波防护方法
CN108963393A (zh) 水气双冷高功率微波馈入窗
CN211954947U (zh) 一种高温高压消解仪的冷却块结构
EP3145826A1 (en) Phase-change accommodating rigid fluid container with manipulating assisting recesses
CN208684859U (zh) 一种循环气原料裂解炉衬管
CN204558225U (zh) 一种超导干式变压器
CN206918548U (zh) 阀门的保温结构及空调系统
CN208279499U (zh) 一种退火窑的塞孔结构
CN208485092U (zh) 蓄能保温箱
CN208279496U (zh) 一种退火窑侧墙塞孔与塞子结构
CN105944640B (zh) 一种微波冶炼反应装置
CN208489572U (zh) 一种高安全性防爆控制箱
CN206654735U (zh) 一种48对棒还原炉用喷嘴
CN220793804U (zh) 一种立式窑炉快速冷却系统
CN211713185U (zh) 一种铜丝镀锡加工装置
CN210654210U (zh) 一种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罐体
CN108409118B (zh) 一种低热传导的退火窑侧墙塞孔与塞子结构
CN21888732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07157927U (zh) 冷藏箱的冷气导流结构及冷藏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