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4861A -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4861A
CN107994861A CN201711160334.5A CN201711160334A CN107994861A CN 107994861 A CN107994861 A CN 107994861A CN 201711160334 A CN201711160334 A CN 201711160334A CN 107994861 A CN107994861 A CN 107994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voltage
module
anode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603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镇煌
曾春保
黄凯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603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4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4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4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包括一端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调节模块;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现象,保证了光伏电池板有较高的性能,延长了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制造光伏电池板的成本和资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可以解决常规能源有限的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伏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单片光伏电池板的电压很小,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常常需要将多个光伏电池板串联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光伏组件来获得高电压。但是,光伏电池板正、负极对地均有较高的绝缘电阻,一般至少几十兆欧甚至上百兆欧,如图1中所示的虚拟电阻R+和R_。当光伏电池板串联后,电压会达到几百伏甚至上千伏,此时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大地呈现很高的负电压,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现象(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即PID效应。
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现象是光伏电池板在高电压的长期作用下引起光伏电池板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现象,高电压使得玻璃、封装材料之间存在漏电流,致使光伏电池板的载流子及耗尽层状态发生变化,电路中的接触电阻、封装材料受到电化学腐蚀,从而引起大量的电荷聚集在光伏电池板表面,光伏电池板的表面钝化、功率衰减等等,最终导致光伏电池板性能低于设计标准,影响光伏电池板的发电量及使用寿命,增加了制造光伏电池板的成本和资源。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使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保证光伏电池板有较高的性能,延长了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包括:
一端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调节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负极对地电压转换为中间电压,所述中间电压小于所述负极对地电压;
电压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中间电压,得到采样电压。
优选地,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和采集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采集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采集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阻调节模块包括N路并联的电阻调节子模块,其中,每路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每路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二端均接地;
每路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包括调节电阻和可控调节开关,其中,所述调节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调节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调节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控调节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可控调节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的过程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然后继续判断新的采样电压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如果是,继续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的过程具体为:
计算所述采样电压等于所述预设电压时的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阻值临界值;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至不大于所述阻值临界值的值。
优选地,所述可控调节开关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者场效应管MOS管或者三极管或者晶闸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该方法包括:
S11: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
S12:判断所述采样电压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3;
S13: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优选地,S13的过程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返回S11,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优选地,S13的过程具体为:
计算所述采样电压等于所述预设电压时的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阻值临界值;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至不大于所述阻值临界值的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现象的系统,包括一端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调节模块;检测模块用于对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判断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系统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从而减小了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等效电阻,使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现象,保证了光伏电池板有较高的性能,延长了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制造光伏电池板的成本和资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与上述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使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保证光伏电池板有较高的性能,延长了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一端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调节模块1;
检测模块2,用于对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
控制模块3,用于判断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的负极基本都是共通的,当没有反PID系统的时候,光伏组件的正、负极对地的虚拟电阻R+和R_基本相等,此时,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UX理论上等于光伏组件的正极到负极的电压UPV(最高1000V)的一半,即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可达UX=-500V,当增加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后,
式中,Rdz为电阻调节模块1的总阻值,R_为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虚拟电阻,R+为光伏组件的正极对地的虚拟电阻,Re为增加电阻调节模块1后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等效电阻,UX为增加电阻调节模块1后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UPV为光伏组件的正极到负极的电压,可以由上面的两个公式看出,增加本发明的系统后,R_与电阻调节模块1并联,使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等效电阻Re减小,而R+和UPV的值不变,因此,增加电阻调节模块1后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UX也随着减小。当Rdz无限接近0时,Re趋近于0,UX也无限接近0,从而达到消除PID效应的目的。
具体地,电阻调节模块1的两端分别连接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而且电阻调节模块1的阻值是可以变化的,检测模块2的作用是对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进行采集并将得到的采集电压反馈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收到检测模块2反馈的采集电压后,判断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采样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控制模块3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阻值减小,使再次采集到的采集电压减小,直至采集电压减小到不大于预设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非常大,为了保证安全性,采样电压可以为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减小后的电压。预设电压是预先在控制模块3上设置的满足反潜在电势诱导衰减要求的一个电压阈值,当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为该电压阈值时,基本可以消除PID效应。另外,理论上预设电压只需要设置一次,以后便可以直接使用,除非设置的电压值的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否则不需要重新设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现象的系统,包括一端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调节模块;检测模块用于对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控制模块用于判断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系统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从而减小了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等效电阻,使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压大大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现象,保证了光伏电池板有较高的性能,延长了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制造光伏电池板的成本和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检测模块2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将负极对地电压转换为中间电压,中间电压小于负极对地电压;
电压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中间电压,得到采样电压。
具体地,检测模块2包括转换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转换模块可以将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转换为一个方便检测的中间电压,然后由电压检测模块检测该中间电压,并将该中间电压作为采样电压,最后根据采样电压与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的关系得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电压是一个方便测量的电压,且中间电压与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针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来说,中间电压小于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但这并不是限定必须这样做,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考虑。还需要说明的是,电压检测模块可以为霍尔电压传感器,也可以为电压互感器,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压检测器,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2通过转换模块将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转换为方便测量的中间电压,避免了检测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高电压时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解决了检测高电压的技术难题,使得检测模块2简单又安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和采集开关,其中:
第一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光伏组件的负极及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采集端连接,第一检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及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采集端连接,第二检测电阻的第二端与采集开关的第一端连接,采集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和采集开关时,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以及采集开关三者串联连接,同时,电压检测模块与第一检测电阻并联,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检测模块2采集中间电压的过程为:采集开关闭合后,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就会连接到光伏组件的负极和地线之间,并处于导通状态,然后电压检测模块采集第一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反馈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根据第一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计算得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后,进行判断等控制过程。
进一步地,假设第一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R2,则控制模块3是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UX
然后控制模块3判断UX与预设电压U0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减小电阻调节模块1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与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应该不在同一个数量级,这样才能方便转换模块将高电压转换成好测量的中间电压,但并不是限定必须这样做,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考虑。另外,转换模块的结构可以为上述结构,方便控制模块3的计算,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2通过转换模块将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转换为方便测量的中间电压,避免了检测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高电压时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使得检测模块2简单又安全,同时,由于转换模块包括两个检测电阻和一个采集开关,且三者串联,可以将高电压线性地转换成低电压,方便控制模块3计算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提高了控制模块3的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电阻调节模块1包括N路并联的电阻调节子模块,其中,每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一端均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每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二端均接地;
每路电阻调节子模块包括调节电阻和可控调节开关,其中,调节电阻的第一端作为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一端,调节电阻的第二端与可控调节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可控调节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可控调节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具体地,控制模块3可以控制可控调节开关闭合或者断开,如图3所示,当控制模块3控制任意一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可控调节开关闭合后,该路的调节电阻被接通,并与虚拟电阻R_(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的电阻)并联,这样,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等效电阻减小,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也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电阻的阻值理论上越小越好,当调节电阻的阻值很小时,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等效电阻也会很小,这样能更快地满足预设电压的要求,但这并不是限定必须这样,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考虑。
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3可以为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也可以为其他,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电阻调节模块1的构成简单,成本低,且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组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的过程具体为:
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然后继续判断新的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继续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控制模块3判断得到检测模块2第一次反馈的采样电压Ut大于预设电压U0时,控制模块3控制第一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可控调节开关闭合,第一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调节电阻接入电路,假设第一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调节电阻的阻值为Rdz1,此时电阻调节模块1的总电阻Rdz为Rdz1,根据下面的公式:
可知,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等效电阻Re减小,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UX减小,然后检测模块2采集得到新的采集电压并反馈给控制模块3,再由控制模块3判断新的采集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U0,如果新的采集电压大于预设电压U0,则控制模块3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第二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可控调节开关继续闭合,此时电阻调节模块1的总电阻Rdz
其中,Rdz2为第二路电阻调节子模块的调节电阻的阻值,可以看出,第二路电阻调节子模块接入后,相当于控制模块3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总电阻Rdz减小,再由下式可知,
当Rdz减小时,Re减小,UX继续减小,因此,通过重复执行采集新的采样电压及后续的过程可以使UX满足反PID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方式外,还有其他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的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通过控制模块3控制可控调节开关的闭合实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大大减小,直至满足反PID的要求,依次闭合可控调节开关的过程可以防止系统中的电流突然增大,且控制模块3的控制过程简单,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的过程具体为:
计算采样电压等于预设电压时的电阻调节模块1的阻值临界值;
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至不大于阻值临界值的值。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控制模块3判断得到检测模块2第一次反馈的采样电压Ut大于预设电压U0时,控制模块3根据电阻调节模块1的调节电阻与虚拟电阻R_的并联关系,计算得到采样电压等于预设电压U0时的电阻调节模块1的阻值临界值,计算过程如下:
假设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达到预设电压U0,则根据
可以计算得到此时光伏组件的负极与地之间的最大等效电阻Re-max,然后根据电阻调节模块1与虚拟电阻R_的关系,
可以计算得到此时电阻调节模块1的最大阻值Rdz-max,即阻值临界值,然后控制模块3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直接减小到不大于阻值临界值的值,就可以满足反PID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方式外,还有其他控制电阻调节模块1的电阻减小的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通过控制模块3控制可控调节开关的闭合实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大大减小,直至满足反PID的要求,延长了光伏电池板的使用寿命。控制模块3的控制过程较简单,仅需一次计算就可实现目的,且整个控制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控调节开关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者场效应管MOS管或者三极管或者晶闸管。
具体地,可控调节开关通过控制模块3的控制改变开关的状态,可控调节开关种类较多,例如常见的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三极管等,选用这些器件作为可控调节开关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方便系统的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可控调节开关外,可控调节开关还可以是继电器或接触器或智能空开等,只要能实现所需功能即可,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任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对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
步骤S12:判断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3,否则结束;
步骤S13: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3的过程具体为:
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返回步骤S11,直至采样电压不大于预设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13的过程具体为:
计算采样电压等于预设电压时的电阻调节模块的阻值临界值;
控制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至不大于阻值临界值的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与上述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介绍请参照上述系统实施例,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与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调节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采样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负极对地电压转换为中间电压,所述中间电压小于所述负极对地电压;
电压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中间电压,得到采样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阻、第二检测电阻和采集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一采集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第二采集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调节模块包括N路并联的电阻调节子模块,其中,每路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每路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二端均接地;
每路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包括调节电阻和可控调节开关,其中,所述调节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阻调节子模块的第一端,所述调节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调节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控调节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可控调节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的过程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然后继续判断新的采样电压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如果是,继续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的过程具体为:
计算所述采样电压等于所述预设电压时的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阻值临界值;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至不大于所述阻值临界值的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调节开关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者场效应管MOS管或者三极管或者晶闸管。
8.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1: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对地电压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压;
S12:判断所述采样电压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3;
S13: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3的过程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返回S11,直至所述采样电压不大于所述预设电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3的过程具体为:
计算所述采样电压等于所述预设电压时的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阻值临界值;
控制所述电阻调节模块的电阻减小至不大于所述阻值临界值的值。
CN201711160334.5A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7994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0334.5A CN107994861A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0334.5A CN107994861A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4861A true CN107994861A (zh) 2018-05-04

Family

ID=6203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60334.5A Pending CN107994861A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48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808A (zh) * 2018-12-21 2019-04-16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电势诱导衰减的补偿电路、方法、功率模块及光伏系统
WO2022012540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共模电流控制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502A (zh) * 2014-05-09 2014-07-2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抗潜在电势诱导衰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和逆变器
CN204948018U (zh) * 2015-08-31 2016-01-06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并联系统预防电池板pid效应的电路
CN105762854A (zh) * 2014-12-16 2016-07-13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CN106505944A (zh) * 2016-10-21 2017-03-15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光伏板pid效应的虚拟接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502A (zh) * 2014-05-09 2014-07-2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抗潜在电势诱导衰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和逆变器
CN105762854A (zh) * 2014-12-16 2016-07-13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
CN204948018U (zh) * 2015-08-31 2016-01-06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并联系统预防电池板pid效应的电路
CN106505944A (zh) * 2016-10-21 2017-03-15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光伏板pid效应的虚拟接地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808A (zh) * 2018-12-21 2019-04-16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电势诱导衰减的补偿电路、方法、功率模块及光伏系统
WO2022012540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共模电流控制器
CN113965161A (zh) * 2020-07-16 2022-01-21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共模电流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22665U (zh) 转换器装置
CN103973217B (zh) 一种抑制电池板pid效应的装置
WO2021253876A1 (zh) 光伏快速关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和系统
CN104101801B (zh) 光伏太阳能一站式并网检测系统
CN107086539B (zh) 过流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方法
CN201689153U (zh) 一种功率模块测试装置
KR20180031815A (ko) 광전 변환 소자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7370119B (zh) 基于电容储能的固态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21239A (zh) 用于控制hvdc输电系统中的电力传输的装置
CN109412117A (zh) 一种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CN201063536Y (zh) 一种具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电源转换器
CN104795985B (zh) 一种防pid效应的光伏系统
CN107994861A (zh) 一种解决潜在电势诱导衰减的系统及方法
CN105406488B (zh) 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无功调节的过电压抑制方法
CN112688288A (zh) 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子模块过电压控制保护方法
CN20886256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防雷保护装置
CN202602363U (zh) 一种太阳能与ct结合的供电装置
CN103840765B (zh) 一种光伏汇流装置
CN101119088A (zh) 一种全可控能量回馈系统
CN208112250U (zh) 功率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
CN209267278U (zh) 一种雷电发电装置
CN209592984U (zh) 过压抑制装置、风电变流器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8933455A (zh) 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过压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4808093A (zh) 基于定阻抗负荷模拟的防孤岛保护测试电路及方法
CN201726135U (zh) 有源滤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000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Kehua Hengsheng Co., Ltd.

Applicant after: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Address before: 361000 torch garden,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men, Fujian 457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Zhangzhou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