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8702A - 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8702A
CN107968702A CN201710976910.7A CN201710976910A CN107968702A CN 107968702 A CN107968702 A CN 107968702A CN 201710976910 A CN201710976910 A CN 201710976910A CN 107968702 A CN107968702 A CN 107968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interface unit
control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69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68702B (zh
Inventor
任国桥
徐宗奇
李建清
王瑞
孙国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69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8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8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702A/zh
Priority to EA201992405A priority patent/EA039790B1/ru
Priority to PCT/CN2018/086110 priority patent/WO201907603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68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Control By Computer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通信接口设备、执行设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其中,所述执行设备包括第一执行单元和第二执行单元,其中,第一通道与控制设备、通信接口设备连接;第二通道与控制设备、通信接口设备连接;第三通道与通信接口设备、第一执行单元连接;第四通道与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第五通道与通信接口设备、第二执行单元连接;以及第六通道与通信接口设备、第二执行单元连接。

Description

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保障通信数据可靠传输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实践中,为了提高控制系统或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可靠性,通常采用双系热备系统或双系热备机技术。在双系热备系统中,通信接口设备分为主机和备机,正常情况下主机处于工作状态,备机处于热备状态,当主机故障时,备机切换成主机进行工作。该方案要求主机、备机之间进行同步和实时通信,如果主机功能异常,而正常发送心跳帧,则备机无法获知当前的异常状况。同时,单机故障后若切换机制失灵,则会导致无主机工作,造成系统故障。因此实践中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够克服双系热备机的上述缺陷,还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控制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通信接口设备、执行设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其中,所述执行设备包括第一执行单元和第二执行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设备连接;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设备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连接;以及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连接。
由此可见,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在通信设备与执行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冗余,还可以在通信设备与控制设备之间实现通道冗余,从而摆脱了现有技术中双系热备机的限制,并且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应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组件或步骤。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总体配置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述的控制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实践中,所述控制系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调度集中控制(CTC)系统、无线闭塞中心(RBC)系统、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等。
此外,本发明的控制系统还可以以子系统的形式应用在上述各类系统中。例如,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是调度集中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例如,进路错办报警系统,其用于对列车进路进行检查,当出现进路误办或错办情形时进行报警。
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实例及其应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应用和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实例和具体应用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原理即可。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以调度集中系统作为所述控制系统的实例进行描述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1、通信接口设备2、执行设备3、第一通道A、第二通道B、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第五通道E和第六通道F,其中,执行设备3包括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其中,第一通道A与控制设备1、通信接口设备2连接;第二通道B与控制设备1、通信接口设备2连接;第三通道C与通信接口设备2、第一执行单元31连接;第四通道D与通信接口设备2、第一执行单元31连接;第五通道E与通信接口设备2、第二执行单元32连接;以及第六通道F与通信接口设备2、第二执行单元32连接。
具体而言,控制设备1能够运算并发出控制命令。如图1中所示,控制设备1能够运算并生成控制命令,并且通过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向通信接口设备2发送所生成的控制命令。控制设备1还能够接收数据并进行运算。如图1中所示,控制设备1能够通过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接收来自通信接口设备2的数据并进行运算。
控制设备1可以由诸如CPU、GPU这样的微型芯片或微型处理器来实现。控制设备1也可以由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组来实现。控制设备1还可以由诸如天河一号、IBM公司Z系列这样的大型机或巨型机来实现。随着云端计算的快速发展,控制设备1还可以由云计算机、云端处理器等来实现。
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控制设备1的实例,然而本发明的控制设备1并不限于上述各个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的发展来对控制设备1的实现方式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所载明的控制设备1的原理即可。
通信接口设备2能够接收并发送控制设备1所发出的控制命令。如图1中所示,通信接口设备2能够通过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接收来自控制设备1的控制命令,并且将该控制命令通过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第五通道E和第六通道F向执行设备3发送(即下达控制命令)。通信接口设备2还能够接收并发送数据。如图1中所示,通信接口设备2能够通过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第五通道E和第六通道F接收数据并且将该数据通过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向控制设备1发送(即上传数据)。
根据接口规范、工作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参数的不同,通信接口设备2的实现方式也不同。例如,通信接口设备2可以是IEEE1394接口、PCI-e接口、USB接口、CoaXPress接口、SPI接口、I2C接口等。
通信接口设备2可以是单个单一类型的接口,例如单个USB接口。通信接口设备2还可以是多个单一类型的接口,例如多个USB接口。通信接口设备2还可以是多种类型接口的组合,例如IEEE1394接口与USB接口的组合。
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通信接口设备2的若干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通信接口领域的已知技术以及该领域未来研发出的新技术来对本发明的通信接口设备2的实现方式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通信接口设备2的原理即可。
执行设备3能够接收控制命令并执行。如图1中所示,执行设备3能够通过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第五通道E和第六通道F接收控制命令并执行。执行设备3还能够生成并发送数据。如图1中所示,执行设备3能够生成数据,并通过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第五通道E和第六通道F向通信接口设备2发送该数据。
执行设备3可以是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例如,显示器、键盘、硬盘等。执行设备3还可以是列车的车载控制设备,例如车载速度控制设备、车载照明设备等。执行设备3还可以是轨旁设备,例如信号采集器、道岔控制器、信号灯控制器等。
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执行单元3的若干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执行单元3的是实现方式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原理即可。
执行设备3包括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能够完成相同的执行命令,并且生成相同的数据,并且向通信接口设备2和控制设备1发送数据。
优选地,第一执行单元31是执行设备主机,并且第二执行单元32是执行设备并机。也就是说,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可以分别视为执行设备3中的主机和并机。二者实现了所述控制系统的数据冗余。即,通过设置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当其中一个执行单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执行单元仍然可以完成执行命令并生成数据,由此提高了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中任何一个通道可以由总线来实现。可以根据总线标准、I/O配置、传输的数据类型、通信接口设备的类型等来选择总线的实现方式。例如,所述总线可以是PCI总线、ISA总线、USB总线等。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由总线实现的若干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总线领域已知的现有技术或者未来发展出的新技术来对总线实现方式进行改进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的原理即可。
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中的任何一个通道可以由光纤来实现。可以根据光线标准、传输距离、通信接口设备的类型等来选择光纤的是实现方式。例如,所述光纤可以是多模光纤、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光纤等。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由光纤实现的若干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光纤领域已知的现有技术或者未来发展出的新技术来对光纤实现方式进行改进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的原理即可。
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中的任何一个通道可以由无线传输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说,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并不像上文总线和光纤那样通过硬件线路来实现,而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来输出的发送和接收。相应地,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中的各个通道在控制设备1和通信接口设备2均设有无线传输单元,以便完成控制设备1与通信接口设备2之间的控制命令和数据的传输。
例如,第一通道A在控制设备1处设有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并且在通信接口设备2处设有第二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单元通过密码或通信握手方式来实现匹配,以便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保密性。第一通道B在控制设备1处设有第三无线传输单元,并且在通信接口设备2处设有第四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三无线传输单元和所述第四无线传输单元通过密码或通信握手方式来实现匹配,以便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由总线、光纤、无线传输三种方式来实现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数据传输领域已知的现有技术或未来发展出的新技术来对本发明的各个通道的实现方式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原理即可。
图1示出了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与控制设备1和通信接口设备2的连接关系。图1示出了第三通道C至第六通道F与通信接口设备2和执行设备3的连接关系。
如图1中所示,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构成了双通道冗余。因此,当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数据和控制命令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1中所示,第三通道C与第四通道D构成了双通道冗余。因此,当第三通道C与第四通道D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数据和控制命令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1中所示,第五通道E与第六通道F构成了双通道冗余。因此,当第五通道E与第六通道F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数据和控制命令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优选地,控制设备1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其中,第一通道A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连接;并且,第二通道B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连接。
具体而言,该优选实施例与上文参照图1所描述的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设备1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另一方面是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A能够将来自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通信接口设备2,并且第二通道B能够将来自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通信接口设备2。第一通道A能够将来自通信接口设备2的数据分别提供给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并且第二通道B能够将来自通信接口设备2的数据分别提供给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
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能够处理相同的数据并且生成相同的命令。也就是说,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能够各自运算并各自生成相同的控制命令,并且将所生成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还能够各自接收数据并进行运算。因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将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二者的关系视为控制设备1中的主机和并机的关系。因此,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两者与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共同实现了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系统的数据冗余,从而提高了所述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通信接口设备2、执行设备3、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第五通道E以及第六通道F与上文参照图1所述的对应组件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的实现方式也与上文参照图1所描述的相似,此处也不再赘述。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1能够对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以及第二控制单元12能够对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
具体而言,第一控制单元11能够接收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其中,通常,作为主机的第一执行单元31和作为并机的第一执行单元32两者提供的数据是相同的,因此第一控制单元11能够首先判断第一执行单元31提供的数据与第二执行单元32提供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对两者中任意一者提供的数据进行运算。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第二控制单元12。在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各自进行运算之后,控制设备1能够对第一控制单元11的运算结果与第二控制单元12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的运算结果一致,则可以将二者中任意一者的运算结果作为最终的运算结果进行输出或操作。
下面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来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如图3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优选地,通信接口设备2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其中,第一通道A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连接;并且第二通道B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连接。
具体而言,该优选实施例与上文参照图1所描述的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通信接口设备2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另一方面是第一通道A至第第六通道F与其它组件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A能够将来自控制设备1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并且第二通道B能够将来自控制设备1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第一通道A能够将来自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控制设备1,并且第二通道B能够将来自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控制设备1。
第三通道C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一执行单元31连接。第四通道D分别与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和第一执行单元连接31。第五通道E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执行单元32连接。第六通道F分别与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和第二执行单元32连接。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与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共同实现了数据冗余。因此,在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控制命令的下达(从控制设备1至执行设备3)和数据的上传(从执行设备3至控制设备1),从而提高了所述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和执行设备3与上文参照图1所述的对应组件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的实现方式也与上文参照图1所描述的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能够对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设备1能够首先判断第一执行单元31提供的数据与第二执行单元32提供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对两者中任意一者提供的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作为最终的运算结果进行输出或操作。
下面参照图4对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再一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如图4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系统,优选地,控制设备1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其中,第一通道A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连接;并且,第二通道B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连接。通信接口设备2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其中,第一通道A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连接;并且第二通道B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连接。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与上文参照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一是通信接口设备2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二是第一通道A至第六通道F与其它组件的连接关系。
具体而言,优选地,第一通道A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1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并且能够将来自第二控制单元12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以及第二通道B能够将来自第一控制单元11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并且能够将来自第二控制单元12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由此可见,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构成了双通道冗余。因此,当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控制命令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此外,优选地,第一通道A能够将来自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的数据分别提供给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并且能够将来自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的数据分别提供给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以及第二通道B能够将来自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的数据分别提供给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并且能够将来自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的数据分别提供给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由此可见,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构成了双通道冗余。因此,当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控制命令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因此,当第一通道A和第二通道B中任意一方发生故障时,另一方可以继续保障数据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此外,优选地,第三通道C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一执行单元31连接;第四通道D分别与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和第一执行单元31连接;第五通道E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和第二执行单元32连接;并且第六通道F分别与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和第二执行单元32连接。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第一执行单元31、第二执行单元32、第三通道C至第六通道F共同实现了数据冗余。
优选地,第三通道C能够将来自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的控制命令提供给第一执行单元31;第四通道D能够将来自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的控制命令提供给第一执行单元31;第五通道E能够将来自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的控制命令提供给第二执行单元32;以及第六通道F能够将来自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的控制命令提供给所述第二执行单元32。
优选地,第三通道C能够将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的数据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第四通道D能够将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的数据提供给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第五通道E能够将来自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提供给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以及第六通道F能够将来自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提供给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
由此可见,当其中一个执行单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执行单元仍然可以完成执行命令并生成数据;当其中一个通信接口单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通信接口单元仍然可以完成数据的传输;当第三通道C和第四通道D二者中的任意一方出现故障时,另一方均可以实现第一执行单元31的数据上传(即从第一执行单元31向第一通信接口单元21传输数据);当第五通道E和第六通道F二者中的任意一方出现故障时,另一方均可以实现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上传(即从第二执行单元32向第二通信接口单元22传输数据),由此提高了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1能够对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以及第二控制单元12能够对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
具体而言,第一控制单元11能够接收来自第一执行单元31和第二执行单元32的数据,其中,通常,作为主机的第一执行单元31和作为并机的第一执行单元32两者提供的数据是相同的,因此第一控制单元11能够首先判断第一执行单元31提供的数据与第二执行单元32提供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对两者中任意一者提供的数据进行运算。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第二控制单元12。在第一控制单元11和第二控制单元12各自进行运算之后,控制设备1能够对第一控制单元11的运算结果与第二控制单元12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的运算结果一致,则可以将二者中任意一者的运算结果作为最终的运算结果进行输出或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意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通信接口设备、执行设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其中,所述执行设备包括第一执行单元和第二执行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接口设备连接;
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连接;以及
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通信接口设备、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并且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并且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命令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并且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并且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第四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第五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连接;并且
所述第六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的控制命令提供给所述第一执行单元;
所述第四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的控制命令提供给所述第一执行单元;
所述第五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的控制命令提供给所述第二执行单元;以及
所述第六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的控制命令提供给所述第二执行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的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
所述第四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的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
所述第五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的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以及
所述第六通道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的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能够对来自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和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能够对来自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和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的数据进行冗余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第一执行单元是执行设备主机,并且第二执行单元是执行设备并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第二通信接口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单元连接。
CN201710976910.7A 2017-10-19 2017-10-19 控制系统 Active CN107968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6910.7A CN107968702B (zh) 2017-10-19 2017-10-19 控制系统
EA201992405A EA039790B1 (ru) 2017-10-19 2018-05-09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PCT/CN2018/086110 WO2019076034A1 (zh) 2017-10-19 2018-05-09 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6910.7A CN107968702B (zh) 2017-10-19 2017-10-19 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702A true CN107968702A (zh) 2018-04-27
CN107968702B CN107968702B (zh) 2020-10-23

Family

ID=6199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6910.7A Active CN107968702B (zh) 2017-10-19 2017-10-19 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8702B (zh)
EA (1) EA039790B1 (zh)
WO (1) WO20190760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6034A1 (zh) * 2017-10-19 2019-04-25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5093B (zh) * 2019-05-31 2023-03-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主备交叉复用的星载数据接口管理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5374Y (zh) * 2007-11-16 2008-08-0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一种计算机网络的轨道电路
CN201193041Y (zh) * 2008-08-14 2009-02-11 铁道部运输局 基于tcn网络的牵引控制系统
CN202944335U (zh) * 2012-12-11 2013-05-22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电传动内燃动车组列车及重联列车
US20130159761A1 (en) * 2011-12-14 2013-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rallel Data Communications Mechanism Having Reduced Power Continuously Calibrated Lines
CN104683201A (zh) * 2015-02-05 2015-06-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FlexRay总线通信四余度方法
CN106485806A (zh) * 2016-09-27 2017-03-0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综合信息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076B (zh) * 2010-05-26 2011-11-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具有协同热备份功能的双模冗余容错高可靠控制系统
CN202049376U (zh) * 2011-03-25 2011-11-23 舟山市定海区巨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通用船舶监测报警系统
CN102710023B (zh) * 2012-06-13 2016-01-20 东方电气集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风光储微网系统的监控系统
CN107968702B (zh) * 2017-10-19 2020-10-2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5374Y (zh) * 2007-11-16 2008-08-0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一种计算机网络的轨道电路
CN201193041Y (zh) * 2008-08-14 2009-02-11 铁道部运输局 基于tcn网络的牵引控制系统
US20130159761A1 (en) * 2011-12-14 2013-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rallel Data Communications Mechanism Having Reduced Power Continuously Calibrated Lines
CN202944335U (zh) * 2012-12-11 2013-05-22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电传动内燃动车组列车及重联列车
CN104683201A (zh) * 2015-02-05 2015-06-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FlexRay总线通信四余度方法
CN106485806A (zh) * 2016-09-27 2017-03-0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综合信息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黄水等: "基于多功能车辆总线的网络系统冗余设计",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
赵明等: "发射车冗余热备份CAN 总线网络实现方法研究", 《现代防御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6034A1 (zh) * 2017-10-19 2019-04-25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控制系统
EA039790B1 (ru) * 2017-10-19 2022-03-14 Чрск Рисерч Энд Дизайн Инститьют Груп Ко., Лтд.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039790B1 (ru) 2022-03-14
WO2019076034A1 (zh) 2019-04-25
CN107968702B (zh) 2020-10-23
EA201992405A1 (ru)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7122B (zh) 自动驾驶过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车辆、云端和驾驶舱
CN110361979B (zh) 一种铁路信号领域的安全计算机平台
CN105103061B (zh) 控制和数据传输设备、处理装置和具有分散冗余的用于冗余的过程控制的方法
CN107031684A (zh) 一种双机安全冗余型lkj主机系统及方法
CN110442073B (zh) 一种多余度飞机管理计算机mio板通道故障逻辑判断方法
CN107968702A (zh) 控制系统
CN103441878B (zh) Vcf网络中pe设备的归属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794086B (zh) 一种串行通信的安全系统和安全的串行通信方法
CN106525030A (zh) 一种导航系统双余度控制及显示的方法
CN108983695A (zh) 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主从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7979486A (zh) 控制系统
JP4961247B2 (ja) フェールセーフ制御方式
CN114205263B (zh) 用于Ether CAT网络的通信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JP689714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
CN107942645A (zh) 控制系统
CN107994977A (zh) 控制系统
CN104992125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CN1289345C (zh) 控制安全苛刻的铁路运行过程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9219105A (zh) 路由切换方法以及路由切换系统
CN106796666A (zh) 机器人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3085882A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740199B2 (en) Controlling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and fault tolerant apparatus
CN108062460B (zh) 一种嵌入式软件进程权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6318571B (zh) 一种无线闭塞中心主机、通信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介质
US202300838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block stick circu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