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5066B -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5066B
CN107965066B CN201711122044.1A CN201711122044A CN107965066B CN 107965066 B CN107965066 B CN 107965066B CN 201711122044 A CN201711122044 A CN 201711122044A CN 107965066 B CN107965066 B CN 107965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duced damage
ba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20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65066A (zh
Inventor
王春林
郑小龙
刘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1220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5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5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5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65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5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包括核心杆和外约束套管;所述核心杆的两端为连接段,连接段之间为耗能段,所述耗能段的横截面小于连接段的横截面,在耗能段表面打磨一段形成诱导损伤段,外约束套管上预留观测窗,其位置与诱导损伤段保持一致。本发明同时具有诱导损伤以及损伤可观测的特点,通过打磨切削耗能段形成诱导损伤段,使得诱导损伤段的累积损伤更严重,先于耗能段发生开裂、甚至断裂破坏,基于上述损伤定位,观测窗可直接观测损伤,同时,观测窗仅需要略大于诱导损伤段,避免了对于外约束套管过大削弱,保证了耗能杆的整体稳定性。本发明能够为耗能杆的震后损伤评估和更换提供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减小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耗能杆,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及其建筑物遭遇强烈地震时不仅会发生结构破坏,还会产生火灾等次生灾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灾害反应。据此研究者提出的消能减震的概念,旨在通过在结构中安装耗能装置,通过其吸收与耗散能量,有效地减小结构地震响应,从而避免结构主体部位的严重破坏。软钢阻尼器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消能减震构件,在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取得快速的推广应用,而我国对于软钢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耗能杆作为一种新型的软钢阻尼器,在小震作用下要求保持弹性,与结构协同工作,提供足够的整体侧向刚度,而在设防烈度或者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杆的核心部件进入屈服,且外约束部件对核心的变形进行有效地约束,抑制耗能杆的局部或整体失稳,实现耗能杆的拉压屈服耗能。因此,耗能杆既可以作为结构的普通支撑,又同时兼有耗能装置的作用,最终使得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或仅有较轻程度的破坏,是一种理想的消能减震装置。
虽然传统耗能杆具有受力以及抗震方面的优势,但是耗能杆本身的构造特点也给工程推广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1)灌浆密实难,耗能杆的外约束套管与核心杆的间隙较小,无法充分的密实灌浆,容易产生空隙、气泡等不良灌浆现象,严重影响了耗能杆的滞回性能;(2)耗能杆内核的损伤不可观测,虽然耗能杆性能优异,但是地震无法直观判断其是否需要更换,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性能浪费。(3)进一步,带观察窗的屈曲约束支撑,如专利申请文件(申请号:201310420362.1),为了观察内核钢芯一字钢板的变形和屈曲,在外围约束单元上设置了多个观察窗,观察窗的大小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确定,而且多个观察窗会削弱外围约束单元的多个截面,从而影响外围约束单元的整体稳定性能。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耗能杆在结构抗震领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耗能杆灌浆密实困难,耗能杆核心杆的损伤破坏位置不确定以及损伤破坏难以直接观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包括核心杆和外约束套管,所述核心杆的两端为连接段,连接段之间为耗能段,所述耗能段的横截面小于连接段的横截面,在耗能段表面打磨一段形成诱导损伤段,所述诱导损伤段的长度小于耗能段的1/2,
所述外约束套管开设有观测窗,当核心杆居中穿插在外约束套管中时,所述观测窗刚好对着诱导损伤段,连接段部分位于外约束套管外。
所述耗能段的横截面呈鼓形,一组相对面为平行的平整面,另一组相对面为对称向外弧形鼓起的圆弧面,所述观测窗对着鼓形的耗能段任一平整面。
所述外约束套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状,所述耗能段的圆弧面与外约束套管的内壁贴紧。
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者圆形,连接段的末端从外约束套管中伸出。
所述耗能段的截面为多边形、圆弧形或者多折线形。
所述外约束套管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或者圆形。
所述观测窗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弧线形,其沿核心杆轴线的长度尺寸大于诱导损伤段的长度。
所述耗能段和连接段选用Q235钢,连接段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为耗能段的横截面面积的1.4倍。
所述连接段的外端带有螺纹。
诱导损伤段由相同截面的耗能段打磨切削而成,诱导损伤段的横截面略小于耗能段的横截面,所述诱导损伤段横截面面积比耗能段横截面面积小0.1%~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损伤破坏诱导: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诱导损伤段由相同截面的耗能段打磨切削而得,诱导损伤段截面面积比耗能段截面面积略小0.1%~5%。当耗能杆承受轴向荷载作用时,力沿耗能杆全长相等,不同的截面面积将导致不同的截面应力,通过合理的截面设计,可使得诱导损伤段的累积损伤更为严重,并且将最终破坏固定于诱导损伤段,形成具有损伤诱导,破坏定位功能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2. 损伤-破坏过程可观测。通过在外约束套管上开设观测窗,可以直接观诱导损伤段损伤的发展过程,结合现代监测技术,可以进一步追踪损伤过程中金属微裂纹及其扩展过程;观测窗的存在不仅使得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损伤过程可观测,也为设置于结构中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震后损伤、破坏的观测提供可能,通过耗能杆的损伤破坏观测结果,耗能杆件的震后更换将具有事实依据,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同时也具有了广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3. 诱导损伤段与观测窗位置对应集中。预留于外约束套管上的观测窗,其开设位置与诱导损伤段保持一致,使得观测窗的开设位置限定在诱导损伤段附近,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开窗对于外约束套管的削弱,保证了耗能杆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避免了专利申请文件(申请号:201310420362.1)中设置多个观察窗的不利影响。
4. 无灌浆、无焊接处理。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无灌浆料填充于外约束套管与核心杆的间隙之间,解决了耗能杆灌浆中灌浆料难密实和无粘结材料设置困难等问题对性能的影响;对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连接段进行机械切削,加工成带有螺纹的连接段,通过预埋套筒或螺母与结构进行简单的机械连接,提高施工效率,创造出可观的时间经济效益,并且机械连接的方式能够避免焊接对于耗能杆更换的不利影响。
5. 多种外约束套管、连接段以及耗能段截面形式选取。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具有多种形式的外约束套管截面以及多种形式的连接段截面,不同形式的外约束套管截面和连接段截面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组合,为实际工程中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使用提供了更多截面形式的选择,使得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可以根据连接部件的实际需求以及结构外观等要求,进行外约束套管截面以及连接段截面的选取;同时耗能段的截面可以是多边形、圆弧形或者多折线形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耗能杆的截面形式,进一步扩大了该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组装状态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2中的C-C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核心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D-D剖面图;
图8是图6中的E-E剖面图;
图9是图6中的F-F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约束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G-G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外约束套管与连接段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外约束套管与连接段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外约束套管与连接段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举例的耗能段剖面图,
其中:图15(a)表示耗能段的剖面为正六边形,
图15(b)表示耗能段的剖面为三角星形,
图15(c)表示耗能段的剖面为半圆形,
图15(d)表示耗能段的剖面为三角形,
图15(e)表示耗能段的剖面为正方形;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外约束套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核心杆,1-1—耗能段,1-2—连接段,1-3—诱导损伤段,2—外约束套管,2-1—观测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1所示: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包括核心杆1和外约束套管2,所述核心杆的两端为连接段,连接段之间为耗能段,所述耗能段的横截面小于连接段的横截面,在耗能段表面打磨一段形成诱导损伤段,所述诱导损伤段的长度小于耗能段的1/2,连接段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耗能段1-1的横截面面积,诱导损伤段1-3由相同截面的耗能段1-1打磨切削而成,使得诱导损伤段1-3的横截面略小于耗能段1-1的横截面,核心杆1穿过外约束套管2,核心杆1的长度大于外约束套管2,外约束套管2的长度大于耗能段1-1和诱导损伤段1-3的总长,使得连接段1-2部分位于外约束套管2内;外约束套管2上预留观测窗2-1,其位置与诱导损伤段1-3保持一致,可直接观测诱导损伤段1-3的表面变化。
外约束套管2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连接段1-2的截面为圆形,连接段1-2周边与外约束套管(2)的内壁贴紧;耗能段1-1的截面为鼓形;观测窗2-1的形状为矩形,其沿核心杆1轴向的长度大于诱导损伤段1-3的长度;
耗能段1-1和连接段1-2选用Q235钢制得,连接段1-2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为耗能段1-1的1.4倍。当耗能段和连接段为Q235钢材时,其在屈服后会伴有超强现象,即承载力进一步提高,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归为钢材的应变硬化,根据本申请发明人对前期进行的多种钢材(Q235、Q345、Q390)循环加载实验,结合已有文献成果,确定钢材的应变硬化系数约为1.4,因此选定连接段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为耗能段的1.4倍,该值保证了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在荷载作用下连接段基本保持弹性。
连接段1-2的外端带有螺纹,可通过螺母与其他结构连接。对连接段进行机械切削,加工成带有螺纹的连接段,能够通过预埋套筒或螺母与结构进行简单的机械连接,提高施工效率,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机械连接的方式能够避免焊接对于耗能杆可更换的影响。
诱导损伤段1-3横截面面积比耗能段1-2横截面面积小0.1%~5%。
本发明,连接段横截面面积大于耗能段横截面面积,目的是在耗能段和诱导损伤段进入塑性后,连接段仍保持弹性。如果没有诱导损伤段,则耗能杆最后断裂位置可能出现在耗能段的任意位置。通过控制打磨切削耗能段的程度来形成诱导损伤段,在低周疲劳荷载作用下使得诱导损伤段的累积损伤比耗能杆更为严重,最终核心杆的断裂位于诱导损伤段。
观测窗的位置与诱导损伤段保持一致,可直接观测诱导损伤段的表面变化。
预留观测窗的位置与诱导损伤段相配合,仅需在诱导损伤段的位置开设观测窗。反之,如果没有诱导损伤段,则需要在耗能段的全长开窗,才能观察到耗能段的损伤,但是会显著削弱外约束套管的刚度。因此,最小限度地预留观测窗,保证了耗能杆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通过诱导损伤段进行断裂定位并通过观测窗来直接观测,进一步结合现代监测技术,可以追踪损伤过程中金属微裂纹及其扩展过程,体现了耗能杆损伤破坏过程可观测的理念。该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构型能够为结构震后耗能构件提供损伤状态评估,进一步为耗能杆震后更换提供依据,具有广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约束套管2的截面为圆形,连接段1-2的截面为多边形,连接段1-2的周边与外约束套管2的内壁贴近;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约束套管2的截面为多边形,连接段1-2的截面为圆形,连接段1-2的周边与外约束套管2的内壁相切;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约束套管2的截面为多边形,连接段1-2的截面为多边形,连接段1-2的周边与外约束套管2的内壁平行;
实施例5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耗能段1-1的截面为多种不同形式。
实施例6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观测窗2-1的形状为圆弧形。
由上述多种实施例可见,本发明可采用多种不同形状横截面的外约束套管以及多种不同形状横截面的连接段,不同形状横截面的外约束套管和不同形状横截面的连接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组合,为本发明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本发明可以根据连接部件的实际需求以及结构外观等要求,进行外约束套管和连接段的选取;图15提供了多种可能的耗能段截面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耗能杆的截面形式,进一步扩大了该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的使用范围。
根据外约束套管开洞的加工需求,可以选择矩形或者圆弧线形的观测窗,并且考虑到耗能段在变形过程中会保留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使得耗能杆长度略有增加,由此要求观测窗长度要大于诱导损伤段长度。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包括核心杆(1)和外约束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杆(1)的两端为连接段(1-2),连接段(1-2)之间为耗能段(1-1),所述耗能段(1-1)的横截面小于连接段(1-2)的横截面,在耗能段(1-1)表面打磨削弱一段形成诱导损伤段(1-3),所述诱导损伤段(1-3)的长度小于耗能段(1-1)的1/2,所述外约束套管(2)开设有观测窗(2-1),当核心杆(1)居中穿插在外约束套管(2)中时,所述观测窗(2-1)刚好对着诱导损伤段(1-3),连接段(1-2)部分位于外约束套管(2)外;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无灌浆料填充于外约束套管(2)与核心杆(1)的间隙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段(1-1)的横截面呈鼓形,一组相对面为平行的平整面,另一组相对面为对称向外弧形鼓起的圆弧面,所述观测窗(2-1)对着鼓形的耗能段(1-1)任一平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约束套管(2)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状,所述耗能段(1-1)的圆弧面与外约束套管(2)的内壁贴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者圆形,连接段(1-2)的末端从外约束套管(2)中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段(1-1)的截面为多边形、圆弧形或者多折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约束套管(2)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或者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窗(2-1)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弧线形,其沿核心杆(1)轴线的长度尺寸大于诱导损伤段(1-3)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段(1-1)和连接段(1-2)选用Q235钢,连接段(1-2)的横截面面积至少为耗能段(1-1)的横截面面积的1.4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的外端设有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损伤段(1-3)横截面面积比耗能段(1-1)横截面面积小0.1%~5%。
CN201711122044.1A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Active CN107965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044.1A CN107965066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044.1A CN107965066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5066A CN107965066A (zh) 2018-04-27
CN107965066B true CN107965066B (zh) 2019-07-30

Family

ID=6200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2044.1A Active CN107965066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50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7681B (zh) * 2022-01-21 2022-08-19 四川大学 一种无灌浆棒材耗能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7863A (ja) * 2000-11-29 2002-06-11 Univ Kanagawa 座屈拘束ブレ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69923A (zh) * 2013-09-13 2013-12-2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无焊接、带观察窗的屈曲约束支撑
CN204081120U (zh) * 2013-08-05 2015-01-07 东南大学 多管格构式屈曲约束支撑
CN204570981U (zh) * 2015-03-01 2015-08-19 北京工业大学 粘滞耗能式防屈曲支撑
CN106677585A (zh) * 2016-11-15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变长度凤梨型诱导单元的套管屈曲诱导支撑
CN106836927A (zh) * 2017-01-25 2017-06-13 东南大学 圆棒耗能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7863A (ja) * 2000-11-29 2002-06-11 Univ Kanagawa 座屈拘束ブレ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081120U (zh) * 2013-08-05 2015-01-07 东南大学 多管格构式屈曲约束支撑
CN103469923A (zh) * 2013-09-13 2013-12-2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无焊接、带观察窗的屈曲约束支撑
CN204570981U (zh) * 2015-03-01 2015-08-19 北京工业大学 粘滞耗能式防屈曲支撑
CN106677585A (zh) * 2016-11-15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变长度凤梨型诱导单元的套管屈曲诱导支撑
CN106836927A (zh) * 2017-01-25 2017-06-13 东南大学 圆棒耗能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5066A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88245U (zh) 一种加有软钢阻尼器的自复位梁柱节点
CN105926794B (zh) 采用等应力线优化的装配式软钢阻尼器
CN105672493A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腹板摩擦自复位钢框架节点
CN106499077A (zh) 带限位锁定功能的金属橡胶阻尼器和防屈曲支撑组合耗能装置
CN105239674B (zh)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环簧组的自复位钢结构梁柱抗震节点
CN107842124B (zh)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竹节耗能杆
CN105484152A (zh) 一种附加软钢阻尼器的桥墩与承台连接方式
CN107965066B (zh)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耗能杆
CN106760854A (zh) 垂直式竹节形圆棒耗能杆
CN106836927B (zh) 圆棒耗能杆
CN112392163A (zh) 一种多级自恢复型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CN103290994B (zh) 一种跨中异形截面纤维混凝土梁
CN108930346B (zh) 一种含屈曲约束形状记忆合金棒材的自复位摇摆墙及建筑
CN209260954U (zh) 一种震后可修复的星形梁端阻尼器
CN103899104B (zh) 体外预应力核安全壳
CN102409809A (zh) 底部带软钢套管内嵌高韧性材料的钢管混凝土柱及作法
CN106760855A (zh) 竹节形圆棒耗能杆
CN108385850A (zh) 一种大变形减震消能器设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60213A (zh) 一种在失效部位设置芯柱和可更换部件的钢筋混凝土柱
CN206458146U (zh) 圆棒耗能杆
CN207453259U (zh) 一种用于剪力墙结构墙肢之间的连梁构造
CN110528779A (zh) 一种耐撞性优良的外包不锈钢中空夹层圆钢管混凝土柱
CN214497937U (zh) 一种自恢复型消能支撑
CN110206178B (zh) 自复位耗能支撑装置
CN209384427U (zh) 基于记忆合金的自复位防屈曲耗能支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