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980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9805A
CN107949805A CN201680040756.6A CN201680040756A CN107949805A CN 107949805 A CN107949805 A CN 107949805A CN 201680040756 A CN201680040756 A CN 201680040756A CN 107949805 A CN107949805 A CN 107949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ode
crystal lay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07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9805B (zh
Inventor
郑文
郑文一
金朱镐
徐炳华
孙东贤
大塚达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49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9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7Cells with plural compartments or having plurality of liquid crystal microcells partitioned by walls, e.g. one microcell per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a change of the texture state of a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2Circuits comprising photodetect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feedba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8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based on selectiv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1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mi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2Function characteristic refl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执行信息显示功能和镜像功能的显示装置。提供了一种显示处于关闭状态的预定对象的显示装置。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胆甾型液晶显示设备的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分隔壁。还提供一种通过使用胆甾型液晶而改善可视性的透明显示装置。根据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和辅助面板,所述辅助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用于在显示面板的端部驱动时显示预定物体。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是一种显示图像信息的装置,近来正在开发性能优异的平板显示装置。
平板显示设备的代表性示例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和液晶显示器(LCD)。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显示装置可以分类为透射型显示装置和反射型显示装置。透射型显示装置的示例是TFT-LCD。TFT-LCD具有布置在下基板下方的背光源消耗大量功率的问题。
反射型LCD通过反射外部光而不使用背光源来显示图像信息。因此,反射型LCD具有与透射型LCD相比消耗少量功率的优点。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执行信息显示功能和镜像功能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在关闭状态下显示预定对象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胆甾型液晶显示(LCD)设备的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分隔壁。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胆甾型液晶而具有改善的可视性的透明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前面的辅助面板,并且配置为如果显示面板的驱动终止则显示预定对象。
此外,如果显示面板的驱动终止,则辅助面板可以反射光以显示预定对象。
此外,如果显示面板被驱动,则辅助面板可被转换成透明状态。
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其配置为如果显示面板被驱动,则将电压施加到辅助面板以将辅助面板转换成透明状态。
此外,如果显示面板的驱动终止,则控制器可以基于关于预定对象的信息来控制要施加到辅助面板的电压的供应,使得辅助面板显示预定对象。
此外,辅助面板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以及包括配置为向胆甾型液晶施加电压的电极的基板。
此外,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极中的辅助电极,并且具有的电导率高于电极的电导率。
此外,辅助电极可以沿电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至少一端,以缩小电极之间的空间。
此外,辅助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分隔壁。
此外,基板可以包括: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以及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且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其中胆甾型液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
此外,辅助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分隔壁,其沿朝向第二基板延伸的方向形成在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沿朝向第一基板延伸的方向形成在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中。
此外,分隔壁可以包括聚合物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反射层;以及设置在反射层的前面的液晶层,并配置为在用于透射外部光的透射模式、用于反射外部光以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和用于透射外部光并在预定区域反射到外部光的半透半反射模式之间转换。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其配置为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控制向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显示模式,并且控制向显示对象的区域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反射层和液晶层之间的转换层,并且配置为在不透明模式和透明模式之间转换。
转换层可以包括扭曲向列(TN)液晶。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和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二模式;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停止向转换层供应电压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明模式,并且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向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显示模式,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到转换层以将转换层转换成到不透明模式。
输入设备可以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进一步选择用于执行镜像功能且在预定区域显示对象的第三模式,并且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可以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控制向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供应电压,使得预定区域具有预定反射率,并且停止向转换层供应电压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射模式。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减小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的反射率,使得预定区域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液晶层的反射率。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可以停止向构成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的一部分像素供应电压,或者如果由传感器感测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向该部分像素供应电压,使得该部分像素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液晶层的反射率。
转换层可以包括垂直取向(VA)液晶。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和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二模式;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到转换层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明模式,并且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向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显示模式,并且停止向转换层施加电压以将转换层转换成不透明模式。
输入设备可以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进一步选择用于执行镜像功能且在预定区域显示对象的第三模式,并且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可以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调节向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供应电压,使得预定区域具有预定反射率,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到转换层,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明模式。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向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供应电压,使得预定区域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液晶层的反射率。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可以停止向构成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的一部分像素供应电压,并且如果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向该部分像素供应电压,使得该部分像素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液晶层的反射率。
反射层可以包括取决于是否施加电压而在反射模式和透明模式之间转换的器件。
液晶层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以及包括配置为向胆甾型液晶施加电压的电极的基板。
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极中的辅助电极,并具有的电导率高于电极的电导率。
辅助电极可以沿电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至少一端,以缩小电极之间的空间。
辅助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分隔壁。
基板可以包括: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基板;以及包括多个第二电极且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其中胆甾型液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
液晶层可以包括多个分隔壁,其沿着在多个第一电极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朝向第二基板延伸的方向和在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中朝向第一基板延伸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排列。
分隔壁可以包括聚合物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后面的液晶层,并且配置为在用于反射从透明显示面板产生的光的反射模式和用于透射从透明显示面板产生的光的透射模式之间转换。
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其配置为向液晶层施加预定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停止向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反射模式。
此外,透明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光源和设置在光源前面的透明显示器。
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和用于保持透明状态的第二模式;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停止驱动光源和透明显示器,并且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停止向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反射模式,并且驱动光源和透明显示器。
输入设备可以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进一步选择用于以透明状态显示信息的第三模式,并且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可以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驱动光源和透明显示器。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减小光源的亮度,使得光源的亮度低于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三模式的光源的亮度。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并且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降低液晶层的反射率,使得液晶层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液晶层的反射率。
输入设备可以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用于执行照明功能的第四模式,并且如果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可以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驱动光源,并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为感测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并且如果选择第四模式,并且由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可以降低光源的亮度,使得光源具有的亮度低于处于第四模式的光源的亮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其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并面向第一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胆甾型液晶;以及多个分隔壁,其沿着朝向第二基板延伸的方向形成在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沿着朝向第一基板延伸的方向形成在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中。
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辅助电极,并且具有的电导率高于电极的电导率。
此外,辅助电极可以沿着电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至少一端,以缩小电极之间的空间。
此外,分隔壁可以包括聚合物结构。
【有利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减小由显示装置的大屏幕引起的电压降。
此外,可以增加胆甾型液晶的电极之间的隔离效果,并且改善胆甾型液晶层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结构稳定性。
此外,可以同时提供作为显示装置的独特功能的信息显示功能和镜像功能。
此外,通过在驱动显示装置终止后显示各种对象,显示装置可以像图片一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和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示出了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电极的阵列。
图4示出了胆甾型液晶的结构。
图5至7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胆甾型液晶的不同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示例。
图11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
图12和13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被驱动的状态。
图14和15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不再被驱动的状态。
图16是示出了控制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18a至18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模式的视图。
图19a至19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模式的视图。
图20a至20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三模式的视图。
图21a到21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四模式的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23a至23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模式的视图。
图24a至24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模式的视图。
图25a至25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三模式的视图。
图26a至26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四模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示出的配置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因此要理解的是,可以替换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的各种修改示例在提交本申请时是可能的。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表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执行基本上相同的功能的元件或组件。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用于描述实施例,而不是用于限制和/或约束本公开。应该理解的是,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示物。要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及其变型和/或“包含”及其变型时,指定所述特征、附图、步骤、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附图、步骤、组件、构件或其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各组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类似地,第二组件可被称为第一组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此外,可以通过包括拇指的手指中的一个或可触摸输入单元(例如触控笔)来进行触摸输入。触摸输入可以包括由包括拇指的手指中的一个或可触摸输入单元进行的悬停。此外,触摸输入可以包括多点触摸输入以及单点触摸输入。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A、1B和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3示出了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电极的阵列。
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20、布置在第一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电极122、第二基板110、布置在第二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第二电极11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10之间的液晶层130。此外,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在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上设置用于排列液晶分子的取向膜。
所有的第一基板120、第一电极122、第二基板110和第二电极112可以是透明的,以便增加显示装置100的透射率。
更具体地,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10可以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来实现。例如,塑料可以是从包括硅、氧化硅、碳化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的组中选择的材料。如果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10采用透明塑料实现,则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10可以比玻璃基板更薄更轻,并且还具有柔性。此外,如果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10具有柔性,则可以实现各种设计。
此外,为了增加显示装置100的透射率,第一电极120和第二电极110可以是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可以是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铝掺杂氧化锌(ZAO)等。
显示装置100可以由无源矩阵方法或有源矩阵方法来驱动。
如果通过无源矩阵方法驱动显示装置100,则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可以在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10上以直平行线布置,并且第一基板120可以与第二基板110联接,使得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以直角交叉,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交叉的区域可以形成像素,并且通过向与期望像素对应的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施加电压,可以控制相应的像素。
如果通过有源矩阵方法驱动显示装置100,则可以在每个像素中设置诸如晶体管的开关器件。例如,包括用于驱动像素的晶体管的TFT面板(未示出)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第一基板120上。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电极(未示出)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10上以将电压连同晶体管的输出电压一起施加给液晶层130。公共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可以是ITO、IZO、ZAO等。
如果通过有源矩阵方法驱动显示装置100,则可以在每个像素中设置开关器件比如晶体管。由于晶体管可以快速调节像素的亮度,因此可以实现高响应速度和高分辨率图像。如果通过无源矩阵方法驱动显示装置100,则每个像素可能不需要包括开关器件,从而简化了制造过程并提高了显示装置100的透射率。此外,像素可以容易地被驱动和控制。
液晶层130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132(参见图5)。图4示出了胆甾型液晶132的结构,图5至7是示出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的胆甾型液晶132的不同状态的横截面图。
如图4所示,胆甾型液晶132可以具有其中分子以规则间隔扭曲的螺旋结构。规则间隔称为“间距”P。胆甾型液晶132可以具有根据螺旋结构的扭曲方向和间距P选择性地反射光的特性。
根据布拉格定律,反射波长带可以由间距P确定,并且发生最大反射的波长λ可被确定为λ=n·p,其中n是胆甾型液晶分子的平均折射率。
为了使胆甾型液晶132具有螺旋结构,可以添加手性掺杂剂,并且可以根据手性掺杂剂含量来调节间距P。如果手性掺杂剂含量高,则间距P可以减小以降低反射波长带。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手性性质以反射入射到胆甾型液晶132的外部光的可见光区域的特定波长,可以实现彩色或者增加入射光的透射率以使其透明。
胆甾型液晶132具有双稳定性,因为它们可以以两种稳定状态存在:即使在不施加电压时它们也反射光的平面状态;和它们散射光的焦锥状态。如果对胆甾型液晶132施加高电压,则胆甾型液晶132可以转变为能够透射光的垂直(homeotropic)状态。
平面状态是指胆甾型液晶132的螺旋轴与第一和第二基板120、110(例如第一基板120)大致垂直的状态,焦锥状态是指胆甾型液晶132的螺旋轴大致平行于第一基板120的状态。
如果在平面状态下对胆甾型液晶132施加低电压脉冲,则与第一基板120垂直的胆甾型液晶132的螺旋轴可被转换成平行于第一基板120,使得胆甾型液晶132变成焦锥状态。如果在焦锥状态下对胆甾型液晶132持续施加高电压,则螺旋结构可被解除扭曲成液晶分子的主轴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20、110的垂直状态。如果所施加的电压在垂直状态下逐渐减小,则垂直状态可以转换成焦锥状态,并且如果所施加的电压突然消失,则可以将垂直状态转换成平面状态。下面将参照图5至7更详细地描述液晶层130的状态。
图5示出了处于垂直状态的液晶的排列。在垂直状态下,液晶的螺旋结构可被解除扭曲,使得液晶分子在电场的方向上排列。当向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施加高电压以使得在第一电极122与第二电极112之间形成高电场时,可以出现垂直状态下的液晶分子的排列,并且具有透射光的特性。
图6示出了平面状态下的液晶的排列。平面状态是指胆甾型液晶132的螺旋轴与第一和第二基板120、110(例如第一基板120)大致垂直的状态。当在垂直状态下施加于液晶的高电场突然消失时,可以出现液晶层130的平面状态。当胆甾型液晶132处于平面状态时,胆甾型液晶132可以在入射光中反射特定波长的光。
此时,可以根据胆甾型液晶132的螺旋结构中的螺距来确定具体的波长。也就是说,由于可以通过调节螺距来确定光的反射波长,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胆甾型液晶132的螺距来调节要被反射的颜色。因此,可以在不使用单独的滤色器的情况下显示期望的颜色。
图7示出了焦锥状态下的液晶的排列。焦锥状态是指胆甾型液晶132的螺旋轴与第一基板120大致平行的状态。焦锥状态下的液晶的结构可以具有散射或漫反射光的特性。在焦锥状态下,如果在液晶层130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印刷物,则散射光可能被印刷物反射,从而印刷物颜色作为背景颜色出现。如果液晶层130的基板是透明基板而没有单独的印刷物,则入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130。
当在垂直状态下施加到液晶的高电压逐渐降低时,可以出现液晶层130的焦锥状态。此外,当在平面状态下向胆甾型液晶132施加低电压脉冲时,可以出现液晶层130的焦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到胆甾型液晶132的电压可以是10V到20V。如果继续向焦锥状态的胆甾型液晶132施加高电压,则螺旋结构可被解除扭曲成液晶分子沿电场的方向排列的垂直状态,其中施加到胆甾型液晶132的电压可以是30V到50V。此外,通过对处于焦锥状态的胆甾型液晶132施加高电压脉冲,胆甾型液晶132可被转换成平面状态。
为了实现不同的颜色,液晶层130可被划分成包括不同螺距的胆甾型液晶分子的多个子单元。
多个子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子单元130a、第二子单元130b和第三子单元130c。第一子单元130a、第二子单元130b和第三子单元130c的组可以形成单位像素。也就是说,液晶层130可以包括多个单位像素,并且多个单位像素可以二维地布置。第一子单元130a可以是具有对应于红光R的反射波长带的红色子像素单元,第二子单元130b可以是具有对应于绿光G的反射波长带的绿色子像素单元,且第三子单元130c可以是具有对应于蓝光B的反射波长带的蓝色子像素单元。此外,第一子单元130a、第二子单元130b和第三子单元130c可以是品红色子像素单元、黄色子像素单元和青色子像素单元。在图1A和1B中,示出了其中子单元130a、130b和130c被多个分隔壁131分隔的示例,然而,不同类型的子单元可以在由分隔壁131分隔的空间中混合。如上所述,液晶层130的多个子单元可以形成单层结构,或者如图2所示,可以形成多层结构。如图2所示,多层结构的第一子单元133a可以是具有对应于红光R的反射波长带的红色子像素单元,第二子单元133b可以是反射对应于绿光G的波长带的绿色子像素单元,且第三子单元133c可以是反射对应于蓝光B的波长带的蓝色子像素单元。在各个子单元133a、133b和133c的整个后表面,可以设置包括电极的基板134a、134b和134c。基板134a、134b和134c可以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来实现。例如,塑料可以是从包括硅、氧化硅、碳化硅、PET、PEN等的组中选择的材料。如果基板134a、134b和134c由透明塑料实现,则基板134a、134b和134c可以变得比玻璃基板更薄和更轻,并且还具有柔性。此外,如果基板134a、134b和134c具有柔性,则可以实现各种设计。此外,包括在基板134a、134b和134c中的电极可以是透明电极以增加显示装置100的透射率。透明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可以是ITO、IZO、ZAO等。
同时,随着显示装置100的基板的尺寸增加,电极的长度可能增加,并且电极之间的空间也可能增加。如果电极的长度增加,则电极的电阻可能增加,从而可能发生电压降。此外,由于没有电压基本上被施加到存在于与电极之间的空间对应的区域中的液晶,所以存在于该区域中的胆甾型液晶132可以变成平面状态。因此,存在于与电极之间的空间对应的区域中的胆甾型液晶132不能被转换成透明状态。该区域是所谓的死区。如果电极之间的空间增加,则死区也可能增加,使得显示装置100的转变为透明的效果可能恶化。为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中的多个辅助电极126以及形成在死区中的分隔壁131,以防止电压降和根据基板120、110的大面积增加死区,如图1A和1B所示。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辅助电极126和分隔壁131。
如上所述,随着基板的面积增加,形成在基板中的电极的长度也可能增加,从而电极的电阻增加。为此,由具有比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更高电导率的材料形成的辅助电极126可以设置在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中。如上所述,辅助电极126可以由具有比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更高电导率的材料形成,或者辅助电极126可以由与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相同的材料形成。如果辅助电极126由与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相同的材料形成,则辅助电极126可以以与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12不同的密度形成,以便增加电导率。辅助电极126可以由诸如Ag、Cu、石墨烯、碳纳米管(CNT)等的具有高导电率的材料形成,其线宽可以以μm为单位进行调节,并且可以根据电极加工条件透射光。
如图1A所示,辅助电极126可以沿电极122的宽度方向形成在一端。此外,如图1B所示,辅助电极126可以从电极122的前表面向电极1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弯曲成形形式。此外,辅助电极126可以形成在电极1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辅助电极126可以在电极12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具有图1A和1B中所示的横截面。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辅助电极126可被施加在电极122的前表面上,而不是形成在电极1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由于辅助电极126被形成为防止电极122的电压降,所以只要辅助电极126沿电极122的纵向方向延伸,辅助电极126就可形成在电极122的任何位置。然而,如图1A和1B所示,如果辅助电极126沿电极122的宽度方向形成在电极122的一端,则可以防止电极122的电压降,同时缩小电极122之间的空间。因此,优选地,辅助电极126形成在电极1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如图1A和1B所示。
如上所述,如果基板上形成的电极之间的空间随着基板的面积增加而增加,则死区也可能增加,从而显示装置100的转变为透明的效果可能恶化。为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设置在与电极之间的空间对应的空间中的分隔壁131。分隔壁131可以是通过单体的光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
液晶层130可以包括单体和光引发剂以通过光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结构,从而形成分隔壁131。如果紫外(UV)光照射到电极之间的空间,则存在于UV光照射的空间中的单体可以通过光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如果形成聚合物,则在发生光聚合反应的空间中,单体浓度可能会降低,并且存在于聚合物形成的空间周围的单体浓度可能相对增加。因此,发生光聚合反应的空间周围的单体可能会扩散到发生光聚合反应的空间。通过该过程,可以在电极之间的空间中形成聚合物以形成如图1A和1B所示的分隔壁131。由于光可以透过作为聚合物结构的分隔壁131,所以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0的转变为透明的效果,并且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模式下还可以提高可视性。此外,由于分隔壁131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00的结构支撑,所以显示装置100可以确保结构稳定性。此外,由于分隔壁131存在于电极之间的间隔中,所以分隔壁131可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由此改善绝缘性能。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基于如上所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装置的各个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的控制框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的横截面图,图10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中的显示面板200的示例,图11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中的显示面板200的另一示例。
显示装置300可以是显示图像信息的装置,比如电视机或监视器。此外,显示装置300可以设置在移动通信终端中,比如移动电话、平板PC和膝上型计算机,以显示与各种功能有关的图像。此外,显示装置300可以设置在家用电器中,比如冰箱或空调,以显示与各种功能有关的图像信息。在下文中,电视机将被描述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的示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可包括:输入设备301,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于控制显示装置300的命令;控制器303,根据通过输入设备301接收到的命令输出用于控制显示装置300的控制信号;显示面板驱动器202和辅助面板驱动器203,以根据控制器303的控制来驱动显示面板200和辅助面板205,显示面板200用于通过使用内部光来显示图像信息,且辅助面板205用于通过使用外部光来显示图像信息。
输入设备301可以以显示装置300中的按钮等的形式提供。例如,输入设备301可以是远程控制器以远程地控制显示装置300。安装在显示装置300或远程控制器中的按钮可以是可接收触摸输入的硬键类型或软键类型。此外,输入设备301可以包括语音识别装置或者动作识别装置。此外,输入设备301可以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将控制命令、图像或文本发送到显示装置300的移动通信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用于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命令的无线通信可以是包括Zigbee、近场通信(NFC)、蓝牙、无线保真(Wi-Fi)和射频识别(RFID)在内的通信方法之一。
如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被调谐并且被驱动,则显示装置300可以驱动显示面板200以使得用户能够观看电视节目,并且如果显示装置300被关闭并且不再被驱动,则显示装置300可以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预定对象,使得显示装置300可以像图片一样使用。这里,预定对象可以是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文本。此外,预定对象可以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比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闪存。另外,如果控制器303接收到用于关闭显示装置300的信号,则控制器303可以将操作开始信号发送到存储器和辅助面板驱动器203,以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预定对象。关于操作的细节稍后将参照图12至16进行描述,下面首先将参照图9至11说明显示装置300和显示面板200的结构。
如图9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200前面的辅助面板205。此外,折射率补偿层20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和辅助面板205之间,以补偿显示面板200和辅助面板205之间的折射率。折射率补偿层201可以包括用于补偿折射率的光学介质材料。
这里,显示面板200可以是透射型显示面板。更具体地,显示面板200可以是使用单独的光源产生内部光并且使用产生的光来显示图像的LCD面板200a(参见图10)和使用自发射现象来显示图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200b(参见图11)中的一个。
LCD面板200a和OLED显示面板200b的结构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下文中将简要描述这些结构。
如图10所示,LCD面板200a可以包括液晶面板210和背光单元220。
例如,液晶面板21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密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并且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偏振板、设置在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偏振板、设置在第一基板和液晶层之间的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和液晶层之间的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彩色面板、设置在第一电极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一排列层以及设置在第二电极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二排列层。
液晶面板210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由玻璃或塑料形成,并且具有柔性。液晶面板210可以通过在两个薄基板之间的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状态下注入液晶、然后通过外部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以产生对比度,来显示图像。由于液晶面板210是与OLED不同的非发射型设备(光接收设备),所以液晶面板210可能需要单独的发光设备。为此,液晶面板210可能需要以面光源的形式的背光单元220,以保持整个屏幕均匀的亮度。
也就是说,背光单元220可以使用光源(LED)向液晶面板210发射光。背光单元220可被实施为多个光源布置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上以照射光的直下型和导光板设置在液晶面板的下表面上并且多个光源沿着导光板的至少一侧布置以照射光的边缘型中的一个。LCD面板200a可以调节从背光单元220发射的光的透射量以通过液晶面板210显示图像。在此,可以根据所施加的电压的强度来调节穿过液晶层的光的透射量。
根据驱动方法,LCD面板200a可以分类为分别向水平和垂直轴上的电极施加电压以驱动交叉点处的液晶的无源矩阵(PM)类型以及通过TFT独立地控制像素的有源矩阵(AM)类型。
在PM型的LCD面板200a中,如果电压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电极从而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则液晶面板210的液晶的布置角度可以被电场改变,并且透光率可以根据改变的布置角度而改变。PM类型的LCD面板200a可以使用该原理来显示图像。
AM型的LCD面板200a可以进一步包括TFT面板(未示出)。TFT面板可以与彩色面板隔开,并且包括多条栅极线、数据线和像素电极。AM型的LCD面板200a可以电连接到第一显示驱动器212。
第一显示驱动器212可以包括驱动X电极的第一驱动器212a和驱动Y电极的第二驱动器212b。X电极可以是源电极,Y电极可以是栅电极。第一驱动器212a和第二驱动器212b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驱动器202。
第一驱动器212a可以基于图像数据为每个数据线选择灰度电压,并且通过数据线将选择的灰度电压传输到液晶层。第二驱动器212b可以通过扫描线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开/关信号传输到作为开关器件的薄膜晶体管(TFT),以导通/截止TFT。也就是说,如果第一驱动器212a提供与每个颜色值对应的电压,则第二驱动器212b可以接收电压,并将电压施加到对应的像素。此外,每个TFT的源电极可以连接到数据线,TFT的栅电极可以连接到扫描线,并且TFT的漏电极可以连接到铟锡氧化物(ITO)的像素电极。当接收到来自扫描线的扫描信号时,TFT可以导通,以将从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提供给像素电极。
OLED显示面板200b可以使用这样的现象,其中当将电压施加到有机材料时,使用产生红绿蓝(RGB)的有机材料的特性,有机材料发光以实现全色。根据驱动方法,OLED显示面板200b可以被分类为PM型和AM型。
在PM型的OLED显示面板200b(也称为PM-OLED面板)中,阳极和阴极可以布置成行和列。扫描信号可以从行驱动电路提供给阴极,以从多行中选择一行。此外,数据信号可以从列驱动电路提供给阳极。
AM型的OLED显示面板200b(也称为AM-OLED面板)可以控制通过TFT的要被输入到各个像素的信号。在下文中,AM-OLED显示面板将被描述为OLED显示面板220b的示例。
如图11的(a)所示,OLED显示面板200b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35、与第一基板235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二基板231、设置在第一基板235和第二基板231之间的有机层233、设置在第一基板235和有机层233之间的TFT面板234、设置在第二基板231和有机层233之间的负电极层232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231的外表面上的偏振面板230。
第一基板235和第二基板231可以由玻璃或塑料形成,并且具有柔性。第一基板235和第二基板231可以从外部环境阻挡(即封装)有机层233,以防止有机层233敏感地响应湿气或氧气而劣化。
如图11的(b)所示,有机层233可以设置在作为布置在TFT面板234上的第一电极的阳极(正极)和作为设置在负极层232上的第二电极的阴极(负极)之间。有机层233可以是OLED,其中从第一电极注入的空穴与从第二电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重新结合以产生光。有机层233可以包括功能有机层,比如用于促进空穴注入的空穴注入层(HIL)、用于促进注入空穴移动的空穴传输层(HTL)、用于促进注入电子的发射材料层(EIL)、用于促进注入电子运动的电子传输层(ETL)以及电子注入层(EML)。HIL、HTL、EIL和ETL也被称为公共层。
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EML中组合以发光。EML可以由宿主和掺杂物形成,前者决定有机材料作为显示颜色的材料的寿命,后者决定颜色和效率。
更具体地,有机层233可以通过两种电极和有机材料之间的势垒发光。也就是说,如果对阳极和阴极施加直流电压,则阳极中产生的空穴(+)可以从作为第一电极的阳极移动到HTL,并且作为第二电极阴极中产生的电子(-)可以通过ETL移动到第一电极。此时,可以产生与由有机层233中的重新组合产生的能隙相对应的光。在有机层233中,如果对两种电极施加电压,则空穴可被注入并传输到第一电极中,并且电子可被注入并传输到第二电极中,使得可以通过与EML中的声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正极化子和负极化子,并且极化子可以重新组合以产生激子。当激子落入低能级时,激子可以发射能量,从而可以产生特定波长的光。光的颜色可以取决于构成有机层233的有机材料。
OLED显示面板200b的TFT面板234可以提供预定电流,使得有机层233可以发光。TFT面板234可以控制为每个像素输入的信号。也就是说,如果TFT面板234的TFT导通,则驱动电流可被施加到第一电极,使得空穴被注入到第一电极中并且电子被注入到第二电极中。
偏振面板230可以使得通过第二基板231输出的图像光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输出。
OLED显示面板200b可以电连接到显示面板驱动器202。显示面板驱动器202可以通过TFT面板的TFT的开/关驱动来使电流流到两种电极。
与上述的显示面板200不同,辅助面板205可以是反射型显示装置,并且包括胆甾型液晶,以使得能够在透射外部光的透射模式与反射外部光的显示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以显示预定对象。辅助面板205可以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2和13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中的显示面板200被驱动的状态,图14和15示出了包括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中的显示面板200不再被驱动的状态。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301接收到用于打开显示装置300的命令,则控制器303可以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使得用户可以观看电视,并且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透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显示面板200的驱动方法是AM型,则显示面板驱动器202可以将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施加到形成在显示面板200的TFT面板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从而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另外,辅助面板驱动器203可以向辅助面板205施加高电压,使得辅助面板205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透射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12和图13所示,如果显示装置300被打开以使得显示面板200被驱动,则辅助面板205可被转换成透射状态,使得从显示面板200产生的光可被透过辅助面板205。因此,用户可以观看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的图像。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301接收到用于关闭显示装置300的命令,则控制器303可以停止驱动显示面板200,并且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显示状态,使得预定对象可以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也就是说,如果控制器303接收到用于关闭显示装置300的信号,则控制器303可以将操作状态信号发送到存储器和辅助面板驱动器203,并且辅助面板驱动器203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303的命令来调节要被施加到辅助面板205的电压,使得显示对象的区域变成平面状态。
更具体地,如果辅助面板205的驱动方法是PM型,则可以基于要被显示的对象的信息来控制要被施加到辅助面板205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如果辅助面板205的驱动方法是AM型,则可以向形成在辅助面板205的TFT面板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提供基于栅极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相关数据信号等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由此在辅助面板205上显示对象。由于显示面板200在驱动终止时显示黑色,所以穿过辅助面板205的液晶层的光(即不属于反射波长带的光)可被吸收在显示面板200中,从而不再被反射到辅助面板205,由此增强了要在辅助面板205上显示的色彩的色域,并且提高了可视性。
在预定对象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之后,由于胆甾型液晶的特性,辅助面板205可以保持该状态,尽管没有额外地施加电压。在电压被控制以将所显示的对象改变为另一对象从而显示另一对象之后,辅助面板205可以保持该状态,尽管没有额外地施加电压。
也就是说,如图14和15所示,如果显示装置300被关闭以使得显示面板200的驱动终止,则辅助面板205可以变成显示状态,使得用户可以观看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的对象。也就是说,当显示装置300处于关闭状态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可以像图片一样使用。也就是说,可以预先存储要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的对象,并且当关闭显示装置300时,可以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预先存储的对象,由此提供如墙上图片一样的室内装饰。可以将要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的多个对象存储在显示装置300中,并且可以以规则的时间间隔自动顺序地显示多个对象。
图16是示出控制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6,如果在操作600中,显示装置300被打开以使得显示面板200被驱动,则在操作610中,控制器303可以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透射状态。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301接收到用于打开显示装置300的命令,则控制器303可以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使得用户可以观看电视,并且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透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显示面板200的驱动方法是AM型,则显示面板驱动器202可以将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施加到形成在显示面板的TFT面板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从而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另外,辅助面板驱动器203可以向辅助面板205施加高电压,使得辅助面板205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从而将辅助面板205变为透射状态。也就是说,如图12和13所示,如果显示装置300被打开以使得显示面板200被驱动,则辅助面板205可以变成为透射状态,使得在显示面板200中产生的光可以透过辅助面板205。因此,用户可以观看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的图像。
如果在操作620中,显示装置300关闭以使得显示面板200的驱动终止,则在操作630中,控制器303可以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显示状态以显示预定对象。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301接收到用于关闭显示装置300的命令,则控制器303可以停止驱动显示面板200,并且将辅助面板205转换成显示状态,使得预定对象可以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也就是说,辅助面板驱动器203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303的命令停止施加电压,使得显示对象的区域变成平面状态。
更具体地,如果辅助面板205的驱动方法是PM型,则可以基于要被显示的对象的信息来控制要被施加到辅助面板205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如果辅助面板205的驱动方法是AM型,则可以向形成在辅助面板205的TFT面板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提供基于栅极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相关数据信号等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由此在辅助面板205上显示对象。由于显示面板200在驱动终止时显示黑色,所以穿过辅助面板205的液晶层的光(即不属于反射波长带的光)可被吸收在显示面板200中,从而不再被反射到辅助面板205,由此增强了要被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的色彩的色域,并且提高了可视性。
在预定对象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之后,由于胆甾型液晶的特性,辅助面板205可以保持该状态,尽管没有额外地施加电压。在电压被控制以将显示对象改变为另一对象从而显示另一对象之后,辅助面板205可以保持该状态,尽管没有额外地施加电压。
也就是说,如图14和15所示,如果显示装置200被关闭以使得显示面板200的驱动终止,则辅助面板205可以变成显示状态,使得用户可以观看显示在辅助面板205上的对象。也就是说,当显示装置300处于关闭状态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可以像图片一样使用。也就是说,可以预先将要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的对象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当关闭显示装置300时,可以通过辅助面板205显示预先存储的对象,由此提供如墙上图片一样的室内装饰。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框图,图18A至18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模式的视图,图19A至19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模式的视图,图20A至20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三模式的视图,且图21A至21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四模式的视图。
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可以包括:输入设备401,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于控制显示装置400的命令;传感器402,感测显示装置400周围的环境亮度;控制器403,基于通过输入设备401接收到的命令和由传感器402感测的结果输出用于控制显示装置400的控制信号;液晶层驱动器405和转换层驱动器407,根据控制器403的控制来分别驱动液晶层406和转换层409,转换层409用于使得能够在透明模式和不透明模式之间转换,且液晶层406通过使用外部光来显示图像信息。
输入设备401可以以显示装置400中的按钮等的形式提供。例如,输入设备401可以是远程控制器以远程地控制显示装置400。安装在显示装置400或远程控制器中的按钮可以是可接收触摸输入的硬键类型或软键类型。此外,输入设备401可以包括语音识别装置或者动作识别装置。此外,输入设备401可以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将控制命令、图像或文本发送到显示装置400的移动通信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用于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命令的无线通信可以是包括Zigbee、NFC、蓝牙、Wi-Fi和RFID的通信方法之一。
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可以提供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二模式、用于在执行镜像功能的同时显示信息的第三模式以及透明状态的第四模式。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输入设备401可以包括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第一至第四模式中的一个的按钮。可以提供多个按钮以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或者可以提供单个按钮以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此外,可以提供用于进入设定用户界面(UI)以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按钮。此外,除了按钮之外,用于选择或转换模式或者用于进入设定UI的输入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输入设备401通过各种输入方法来提供。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可以包括诸如反射镜的反射层410来反射光。反射层410可以由总是反射光的材料或者可以在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反射光的反射状态之间转换的材料形成。
转换层409可以设置在反射层410的前面,并且可以配置为在透射光的透明模式和吸收光的不透明模式之间转换。在不透明模式下,转换层409可以显示黑色以吸收入射到转换层409的光。转换层409可以包括扭曲向列(TN)液晶和垂直取向(VA)液晶中的任何一种,并且包括含有用于向液晶施加电压的电极的基板。更具体地,基板可以由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形成。例如,塑料可以是从包括硅、氧化硅、碳化硅、PET、PEN等的组中选择的一种。如果基板由透明塑料制成,则该基板可以比玻璃基板更薄更轻,并且还具有柔性。此外,为了增加显示装置400的透射率,电极可以是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可以是ITO、IZO、ZAO等。
当没有电压施加到TN液晶时,液晶分子的主轴可以平行于基板排列,从而变成透射外部入射光的透明模式,并且当最大电压施加到TN液晶时,液晶分子的主轴可以垂直于基板排列,从而变成吸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不透明模式。如果没有电压施加到TN液晶,则TN液晶可以变成透明模式,以便将入射光透射到反射层410,并且如果电压施加到TN液晶,则TN液晶可能变成不透明模式,以阻挡入射光透射到反射层410。
当没有电压施加到VA液晶时,与TN液晶不同,液晶分子的主轴可垂直于基板排列,从而变成吸收外部入射光的不透明模式,并且当最大电压施加到VA液晶时,液晶分子的主轴可以平行于基板排列,从而变成透射外部入射光的透明模式。当电压施加到VA液晶时,VA液晶可以变成透明模式以将入射光透射到反射层410,并且如果没有电压施加到VA液晶,则VA液晶可以变成不透明模式,以阻挡入射光透射到反射层410。
液晶层406可以是反射型显示装置,并且包括胆甾型液晶,以能够在透射外部光的透射模式和反射外部光的显示模式之间转换以显示预定对象。液晶层406可以设置在转换层409的前面。液晶层406可以与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第一至第三模式可以通过液晶层406的透射模式和显示模式以及转换层409的透明模式和不透明模式的组合来实现。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显示装置400的第一至第三模式。
如图18A所示,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一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显示对象ob。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显示模式,使得可以在液晶层406上显示对象ob。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液晶层406的电压,使得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显示对象ob的区域变成平面状态。更具体地,如果液晶层406的驱动方法是PM型,则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要被显示的对象ob的信息来调节要被施加到液晶层406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如果液晶层406的驱动方法是AM型,则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栅极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和相关数据信号等分别将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施加到形成在显示面板200的TFT面板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由此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对象ob。
此外,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使得转换层409变成不透明模式,如图18B所示。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
如果转换层409变成不透明模式以显示黑色,则透过液晶层406的光(即不属于反射波长带的光)可被吸收在转换层409中,从而不再反射到液晶层406,从而提高要被显示在液晶层406上的色彩的色域,并提高可视性。
图18C是示出当选择第一模式时控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8C,如果在操作700中,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一模式,则在操作71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显示模式,使得可以在液晶层406上显示对象ob。
如图18A所示,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一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显示对象ob。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显示模式,使得可以在液晶层406上显示对象ob。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调节要被施加到液晶层406的电压,使得显示对象ob的区域变成平面状态。
此外,在操作72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转换层409转换成不透明模式。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使得转换层409可以变成不透明模式,如图18B所示。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
如图18D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进入设定UI,用于转换显示装置400的模式。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的显示装置4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18D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分别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406转换成显示模式,将转换层409转换成不透明模式,以及将反射层410转换成反射状态,以便将显示装置400设定成可以显示对象的第一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4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4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18D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4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4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一模式的信息。由于转换层409在第一模式下处于不透明模式,所以尽管反射层410被设定为透明状态而不是反射状态,但仍可以实现第一模式。如图18D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显示模式、不透明模式、反射状态),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的图像。
同时,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二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如镜子那样示出位于显示装置400前面的对象的图像,如图19A所示。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406可以透射光。液晶驱动器405可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
此外,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以便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图19B所示。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
如果液晶层406变成透射模式并且转换层409变成透明模式,则入射到显示装置400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406和转换层409,被反射层410反射,然后透过转换层409和液晶层406,然后发射到外部。因此,显示装置400可以用作镜子,如图19A所示。
图19C是示出当选择第二模式时控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9C,如果在操作740中,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二模式,则在操作75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电压施加到液晶层406,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二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如镜子那样示出位于显示装置400前面的对象的图像,如图19A所示。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406可以透射光。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
此外,在操作76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以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图19B所示。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如果液晶层406变成透射模式,并且转换层409变成透明模式,则入射到显示装置400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406和转换层409,被反射层410反射,然后透过转换层409和液晶层406,然后发射到外部。因此,显示装置400可以用作镜子,如图19A所示。
如图19D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进入设定UI,用于转换显示装置400的模式。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的显示装置4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19D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分别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406转换成显示模式,将转换层409转换成不透明模式,以及将反射层410转换成反射状态,以便将显示装置400设定成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二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4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4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19D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4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4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一模式的信息。如图19D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透射模式、透明模式、反射状态),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的图像。
如图20A所示,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三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在用作镜子的同时显示对象ob。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406可以透射光,并且将显示对象ob的区域转换成透射模式。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液晶层406的电压,使得显示对象ob的区域变成平面状态。
换句话说,如图20B的(b)所示,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变成垂直状态以被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调节要被施加到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电压,使得该区域变为平面状态以进入显示模式D。为了强调执行镜像功能,通过将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降低到低于处于第一模式下的液晶层406的反射率,可以以最小的可视性显示对象ob。也就是说,通过调节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可以增强镜像功能或显示功能。
另外,可以在能够识别对象ob的形状并且能够确保对象ob的可视性的水平上选择要被转换成显示模式的像素并且仅将选择的像素转换成显示模式,而不将属于显示对象的区域的所有像素转换成显示模式。此外,通过调节选择的像素的反射率,可以进一步增强镜像功能。
此外,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以便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图20B的(a)所示。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
如果显示液晶层406的对象ob的区域处于显示模式,剩余区域处于透射模式,并且转换层409处于透明模式,则在入射到显示装置400的光中的入射到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光可以反射,以在液晶层406上显示对象ob。剩余的入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406和转换层409,被反射层410反射,然后再次透过转换层409和液晶层406,并且因此被发射到外部。因此,显示装置400可以在用作镜子的同时显示对象ob,如图20A所示。
同时,在第三模式中,如果显示装置400的周围明亮,则也可以明亮地显示对象ob。如果显示装置400的周围由于荧光灯或太阳光而非常明亮,则对象ob也可能被非常明亮地显示,使得用户可能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尽管对象ob显示得不太明亮,但是可视性可被充分保证,所以可以降低对象ob的亮度以节省功率。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402,以感测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
如果由传感器4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403可以降低显示液晶层406的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由此调节对象ob的亮度。显示装置400可以预先根据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的变化来存储关于对象ob的亮度的变化、液晶层406的反射率的变化或者要被施加到液晶层406的电压的变化的信息,并且基于存储的信息调节液晶层406的亮度。
图20C是示出当选择第三模式时控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0C,如果在操作770中,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三模式,则在操作78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在液晶层406中显示对象ob的区域转换成显示模式,并将剩余区域转换成透射模式。
如图20A所示,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三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在用作镜子的同时显示对象ob。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406可以透射光,并且将显示对象ob的区域转换成显示模式。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显示对象的区域的电压,使得该区域变成平面状态。
换句话说,如图20B的(b)所示,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变成垂直状态以被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调节要被施加到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电压,使得该区域变成平面状态以进入显示模式。为了强调镜面功能的执行,通过将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降低到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液晶层406的反射率,可以以最小的可视性显示对象ob。也就是说,通过调节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可以增强镜像功能或显示功能。另外,可以在能够识别对象ob的形状并且能够确保对象ob的可视性的水平上选择要被转换成显示模式的像素并且仅将选择的像素转换成显示模式,而不将属于显示对象的区域的所有像素转换成显示模式。
此外,在操作79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以便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图20B的(a)所示。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
此外,如果在操作800中,由显示装置400的传感器4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在操作810中,控制器403可以降低显示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
如果在第三模式中显示装置400的周围是明亮的,则也可以明亮地显示对象ob。如果显示装置400的周围由于荧光灯或太阳光而非常明亮,则对象ob也可能被非常明亮地显示,从而用户可能会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尽管对象ob被显示得不太明亮,但是可视性可以得到充分保证,所以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对象ob的亮度。如果由传感器4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403可以降低显示液晶层406的对象ob的区域的反射率,由此调节对象ob的亮度。显示装置400可以预先根据显示装置400的环境亮度的变化来存储关于对象ob的亮度的变化、液晶层406的反射率的变化或者要被施加到液晶层406的电压的变化的信息,并且基于存储的信息调节液晶层406的亮度。
如图20D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进入设定UI用于转换显示装置400的模式。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的显示装置4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20D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分别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406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以及将反射层410转换成反射状态,以便将显示装置400设定成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三模式。液晶层406的半透半反射模式意味着这样的情况:显示对象ob的液晶层406的区域处于显示模式,并且剩余区域处于透射光的透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4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4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20D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4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4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三模式的信息。如图20D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透射模式、透明模式、反射状态),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的图像。
如图21A所示,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四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变成透明状态。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406可以透射光。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
此外,如果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使得转换层409可以进入透明模式,如图21B所示。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施加电压。
此外,如果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反射层410转换成透明状态。
如果液晶层406变成透射模式,转换层409变成透明模式,并且反射层410变成透明状态,则入射到显示装置400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因此,显示装置400可以变成透明状态,如图21A所示。
图21C是示出当选择第四模式时控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1C,在操作820中,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四模式,则在操作83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电压施加到液晶层406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
如图21A所示,如果通过输入设备401选择第四模式,则显示装置400可以变成透明状态。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406可以透射光。液晶层驱动器405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403的命令向液晶层406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406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
此外,在操作84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如图21B所示,如果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403可以调节要被施加到转换层409的电压,使得转换层409可以变成透明模式409。如上所述,如果转换层409包括TN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不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并且如果转换层409包括VA液晶,则转换层驱动器407可以在控制器403的控制下向转换层409施加电压。
此外,在操作850中,控制器403可以将反射层410转换成透明状态。如上所述,反射层410可以由可在透明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转换的材料形成,例如当施加电压时。
如果液晶层406变成透射模式,转换层409变成透明模式,并且反射层410变成透明状态,则入射到显示装置400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40、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因此,显示装置400可以变成透明状态,如图21A所示。
如图21D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进入设定UI用于转换显示装置400的模式。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的显示装置4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21D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分别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406转换成透射模式,将转换层409转换成透明模式,以及将反射层410转换成透明状态,以便将显示装置400设定成透明状态的第四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4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4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4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4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21D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4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4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四模式的信息。如图21D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透射模式、透明模式、反射状态),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406、转换层409和反射层410的状态的图像。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框图,图23A至23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模式的视图,图24A至图24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模式的视图,图25A至25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三模式的视图,图26A至26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四模式的视图。
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可以是透明显示装置500,以使得用户能够在看到位于显示装置500后面的对象的同时看到显示装置500上显示的各种信息。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500可以用于各种领域,比如陈列橱、智能窗或用于广告的电子显示器。
显示装置500可以包括:输入设备501,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于控制显示装置500的命令;传感器502,感测显示装置500周围的环境亮度;控制器503,基于通过输入设备501输入的命令和由传感器502感测的结果,输出用于控制显示装置500的控制信号;透明显示驱动器504,根据控制器503的控制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光源驱动器505,根据控制器503的控制驱动光源508;液晶层驱动器506,根据控制器503的控制驱动液晶层510;透明显示面板509,包括在透明状态下显示图像信息的透明显示器507和产生光的光源508;以及液晶层510,能够在透明模式和反射之间转换模式。
输入设备501可以以显示装置500中的按钮等的形式提供。例如,输入设备501可以是远程控制器以远程地控制显示装置500。安装在显示装置500或远程控制器中的按钮可以是可接收触摸输入的硬键类型或软键类型。此外,输入设备501可以包括语音识别装置或者动作识别装置。此外,输入设备501可以包括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将控制命令、图像或文本发送到显示装置500的移动通信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用于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命令的无线通信可以是包括Zigbee、NFC、Wi-Fi和RFID的通信方法之一。
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可以提供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用于保持透明状态的第二模式、用于以透明状态显示信息的第三模式以及用于执行照明功能的第四模式。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输入设备501可以包括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第一至第四模式之一的按钮。可以提供多个按钮以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或者可以提供单个按钮以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此外,可以提供用于进入设定UI以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按钮。此外,除了按钮之外,用于选择或转换模式或者用于进入设定UI的输入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输入设备501通过各种输入方法来提供。
透明显示面板509可以包括含有透明LCD的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透明LCD可以包括填充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基板可以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来实现。例如,塑料可以是从包括硅、氧化硅、碳化硅、PET、PEN等的组中选择的一种。如果基板由透明塑料实现,则基板可以比玻璃基板更薄更轻,并且还具有柔性。
透明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透明导电材料的示例可以是ITO、IZO、ZAO等。
光源508可以实现为设置在透明LCD后面的透明背光单元,以将光照射到透明LCD。例如,光源508可以是透明的OLED。
可选地,光源508可以用设置在透明LCD后面的透明导光板和设置在透明导光板的至少一个边缘中的多个光源508来实现。光源508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或发光二极管(LED)阵列。
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9后面的液晶层510可以是反射型显示装置。液晶层510可以包括胆甾型液晶,并且可以在透射外部光的透射模式和反射外部光的反射模式之间转换。液晶层510可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第一至第四模式可以通过驱动光源508、驱动透明显示器507以及组合液晶层510的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来实现。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至第四模式。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并且将液晶层510转换成反射模式。透明显示驱动器504和光源驱动器505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器503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要被施加到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电压,使得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并且光源508可以发光。
液晶层510可以以反射模式反射全部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液晶驱动器506可快速去除施加到液晶层510的电压,使得具有对应于红光的反射波长带的第一子单元、具有对应于绿光的反射波长带的第二子单元和具有对应于蓝光的反射波长带的第三子单元都变成平面状态。
当液晶层510处于反射模式时,液晶层150可以用作由光源508产生并且在正面方向上向后传输的反射光的快门,如图23A所示。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在显示装置500上显示的图像可以具有高可视性。也就是说,当可视性比透明状态更重要时,可以选择第一模式。
同时,如果在第一模式中显示装置500的周围明亮,则通过降低光源508的亮度,尽管图像被显示得不太明亮,但仍可以充分确保可视性。因此,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对象ob的亮度。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502,以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
如果由传感器5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从而调节要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选地,控制器503可以降低液晶层510的反射率,以减少从液晶层510沿正面方向反射的光量,从而调节图像的亮度。也就是说,通过根据显示装置500周围的环境亮度调节光源508的亮度或液晶层510的反射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获得省电的效果。显示装置500可以根据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的变化存储关于图像的亮度变化、光源508的亮度变化或液晶层510的反射率的变化或要被施加到液晶层510的电压的变化的信息,并且基于存储的信息调节光源508的亮度或液晶层510的反射率。
图23B是示出当选择第一模式时控制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3B,在操作900中,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一模式,则在操作901中,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反射模式,并且在操作902中,驱动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反射模式,并且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透明显示驱动器504和光源驱动器505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器503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要被施加到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电压,使得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并且光源508可以发光。液晶层510可以以反射模式反射全部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液晶驱动器506可快速去除施加到液晶层510的电压,使得具有对应于红光的反射波长带的第一子单元、具有对应于绿光的反射波长带的第二子单元和具有对应于蓝光的反射波长带的第三子单元都变成平面状态。
当液晶层510处于反射模式时,液晶层150可以用作由光源508产生并且在正面方向上向后传输的反射光的快门,如图23A所示。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在显示装置500上显示的图像可以具有高可视性。
如果在操作903中,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在操作904中,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或降低液晶层510的反射率。
如果在第一模式中显示装置500的周围明亮,则通过降低光源508的亮度,尽管图像被显示得不太明亮,但仍可以充分确保可视性。因此,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如果由传感器5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从而调节要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选地,控制器503可以降低液晶层510的反射率,以减少从液晶层510沿正面方向反射的光量,从而调节图像的亮度。也就是说,通过根据显示装置500周围的环境亮度调节光源508的亮度或液晶层510的反射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获得省电的效果。
如图23C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进入用于转换显示装置500的模式的设定UI。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或驱动控制的显示装置5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23C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510转换成反射模式,并且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以将显示装置500设定为可以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5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5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23C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5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5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一模式的信息。如图23C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510、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反射模式、ON、ON),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510、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状态的图像。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二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并且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510可以透射光。液晶驱动器506可基于来自控制器503的命令向液晶层510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510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由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在第二模式下变为透明状态,所以光可以透过显示装置500,如图24A所示。
图24B是示出当选择第二模式时控制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4B,如果在操作910中,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二模式,则在操作911中,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在操作912中,停止驱动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二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并且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510可以透射光。液晶驱动器506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503的命令向液晶层510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510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由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在第二模式下变为透明状态,所以光可以透过显示装置500,如图24A所示。
如图24C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进入设定UI用于转换显示装置500的模式。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或驱动控制的显示装置5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24C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以将显示装置400设定为透明状态的第二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5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5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24C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5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5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二模式的信息。如图24C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510、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透射模式、OFF、OFF),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510、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状态的图像。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并且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510可以透射光。透明显示驱动器504和光源驱动器505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器503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要被施加到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电压,使得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并且光源508可以发光。
液晶驱动器506可基于来自控制器503的命令向液晶层510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510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
在第三模式中,与第一模式不同,由于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所以由光源508产生并向后传输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510,如图25A所示。因此,以第三模式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能低于以第一模式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且因此,以第三模式显示的图像可能具有比在第一模式中显示的图像更低的可视性。也就是说,当透明度比信息的可视性更重要时,可以选择第三模式。
同时,如果在第三模式中显示装置500的周围明亮,则通过降低光源508的亮度,尽管图像被显示得不太明亮,但仍可以充分确保可视性。因此,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对象ob的亮度。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502,以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
如果由传感器5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从而调节要显示的图像的亮度。
图25B是示出当选择第三模式时控制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5B,在操作920中,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三模式,则在操作921中,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在操作922中,驱动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三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并且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510可以透射光。透明显示驱动器540和光源驱动器505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器503的控制命令来控制要被施加到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电压,使得可以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并且光源可以发光。液晶层驱动器506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503的命令向液晶层510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510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在第三模式中,与第一模式不同,由于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所以由光源508产生并向后传输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510。因此,以第三模式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可能低于以第一模式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且因此,以第三模式显示的图像的可视性可能具有比以第一模式显示的图像更低的可视性。也就是说,当透明度比信息的可视性更重要时,可以选择第三模式。
如果在操作923中,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在操作924中,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
如果在第三模式中显示装置500的周围明亮,则通过降低光源508的亮度,尽管图像被显示得不太明亮,但仍可以充分确保可视性。因此,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如果由传感器5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从而调节要显示的图像的亮度。
如图25C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进入用于转换显示装置500的模式的设定UI。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或驱动控制的显示装置5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以将显示装置500设定为以比在第一模式中更高的显示装置500的透明度显示信息的第三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5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5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25C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5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5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一模式的信息。如图25C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510、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透射模式、ON、ON),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510、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状态的图像。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并且驱动光源508。此外,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体晶体层510可以透射光。光源驱动器505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器503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施加到光源508的电压,使得光源508可以发光。
液晶层驱动器506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503的命令向液晶层510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510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
与第三模式不同,由于在第四模式下不驱动透明显示器507,所以显示装置500可以既不显示图像也不显示信息。此外,由于液晶层510被转换成透射模式,所以由光源508产生并向前传输的光可以透过透明显示器507,并且向后传输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510,如图26A所示。因此,在第四模式中,显示装置500可以用作照明。
同时,如果在第四模式中显示装置500的周围明亮,则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502,以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如果由传感器5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由此调节用作照明的显示装置500的亮度。
图26B是示出当选择第四模式时控制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26B,如果在操作930中,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四模式,则在操作931中,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在操作932中,停止驱动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
如果通过输入设备501选择第四模式,则控制器503可以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507并且驱动光源508。此外,控制器503可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使得液晶层510可以透射光。光源驱动器505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器503的控制命令来控制施加到光源508的电压,使得光源508可以发光。液晶层驱动器506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器503的命令向液晶层510施加高电压,使得液晶层510的胆甾型液晶变成垂直状态,以将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与第三模式不同,由于在第四模式下不驱动透明显示器507,所以显示装置500可以既不显示图像也不显示信息。此外,由于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所以由光源508产生并向前传输的光可以透过透明显示器507,并且向后传输的光可以透过液晶层510。因此,在第四模式中,显示装置500可以用作照明。
如果在操作933中,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在操作934中,控制器503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
同时,如果在第四模式中显示装置500的周围明亮,则考虑到节电,可以降低光源508的亮度。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的传感器502,以感测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如果由传感器502感测到的显示装置500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控制器503可降低光源508的亮度,以调节用作照明的显示装置500的亮度。
如图26C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进入用于转换显示装置500的模式的设定UI。设定UI可以包括表示要进行模式转换或驱动控制的显示装置500的组件的第一区域140和表示组件的模式的第二区域141,如图26C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将在设定UI上显示的液晶层510转换成透射模式,驱动光源508,并且停止驱动透明显示器507,以将显示装置500设定为显示装置500用作照明的第四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501(例如远程控制器或智能电话)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或者用户可以触摸显示装置500来设定在设定UI上显示的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
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改变,则设定UI可以显示与改变的模式相对应的显示装置500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区域140上显示的构成显示装置500的各个组件的模式被设定为如图26C所示,则设定UI可以在表示第二区域141的显示装置500的状态的部分上显示指示显示装置500的模式已经改变为第四模式的信息。如图26C所示,显示在设定UI上的液晶层510、光源508和透明显示器507的状态可以显示为文本(反射模式、ON、ON),或者显示为用户能够直观地识别液晶层510、透明显示器507和光源508的状态的图像。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反射层;和
液晶层,其设置在所述反射层的前面,并配置为在用于透射外部光的透射模式、用于反射外部光以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和用于在预定区域透射外部光和反射外部光的半透半反射模式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配置为向所述液晶层施加预定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控制向所述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显示模式,并且控制向显示对象的区域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转换层,其设置在所述反射层和液晶层之间,并且配置为在不透明模式和透明模式之间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转换层包括扭曲向列(TN)液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输入设备,其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和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二模式;以及
控制器,其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所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停止向所述转换层供应电压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明模式,并且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向所述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显示模式,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所述转换层,以将转换层转换成不透明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设备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进一步选择用于执行镜像功能并且在预定区域显示对象的第三模式,并且
其中,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液晶层施加预定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控制向显示对象的所述预定区域供应电压,使得所述预定区域具有预定反射率,并且停止向所述转换层供应电压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射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配置为感测所述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
其中,如果由所述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所述控制器将显示对象的所述预定区域的反射率减小到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所述液晶层的反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配置为感测所述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
其中,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所述控制器停止向构成显示对象的所述预定区域的一部分像素供应电压,或者如果由所述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所述控制器向该部分像素供应电压,使得该部分像素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所述液晶层的反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转换层包括垂直取向(VA)液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输入设备,其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用于显示信息的第一模式和用于执行镜像功能的第二模式;以及
控制器,其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二模式,则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所述液晶层以将液晶层转换成透射模式,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所述转换层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明模式,并且配置为如果选择第一模式,则控制向所述液晶层供应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显示模式,并且停止向所述转换层施加电压以将转换层转换成不透明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设备配置为使得用户能够进一步选择用于执行镜像功能并且在预定区域显示对象的第三模式,并且
其中,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液晶层施加预定电压以将液晶层转换成半透半反射模式,调节向显示对象的预定区域供应电压,使得该区域具有预定反射率,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到所述转换层以将转换层转换成透明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配置为感测所述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
其中,如果由所述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所述控制器向显示对象的所述预定区域供应电压,使得该区域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所述液晶层的反射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配置为感测所述显示装置周围的环境亮度,
其中,如果选择第三模式,则所述控制器停止向构成显示对象的所述预定区域的一部分像素供应电压,或者如果由所述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所述控制器向该部分像素供应电压,使得该部分像素具有的反射率低于处于第一模式的所述液晶层的反射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取决于是否施加电压而在反射模式和透明模式之间转换的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层包括:
胆甾型液晶;和
基板,其包括配置为向所述胆甾型液晶施加电压的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板还包括辅助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电极中并且具有的电导率高于所述电极的电导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沿所述电极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至少一端,以缩小所述电极之间的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极之间的空间中的分隔壁。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板包括:
第一基板,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
第二基板,其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并且面向所述第一基板,
其中,所述胆甾型液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层包括分隔壁,其沿着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空间朝向所述第二基板延伸的方向和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朝向所述第一基板延伸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排列。
CN201680040756.6A 2015-06-12 2016-03-16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949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83286A KR102367774B1 (ko) 2015-06-12 2015-06-12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5-0083286 2015-06-12
PCT/KR2016/002627 WO2016200025A1 (ko) 2015-06-12 2016-03-16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9805A true CN107949805A (zh) 2018-04-20
CN107949805B CN107949805B (zh) 2021-05-18

Family

ID=5750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756.6A Active CN107949805B (zh) 2015-06-12 2016-03-1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8079B2 (zh)
EP (1) EP3299880B1 (zh)
KR (1) KR102367774B1 (zh)
CN (1) CN107949805B (zh)
WO (1) WO201620002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49A (zh) * 2018-07-25 2018-10-12 浙江富申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混合类型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600525A (zh) * 2019-09-2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3075809A (zh) * 2021-03-23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1575B2 (ja) * 2016-03-30 2021-08-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パネル
KR102027540B1 (ko) * 2016-08-19 2019-10-01 한국과학기술원 블라인드 패널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8180290A (ja) * 2017-04-13 2018-11-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90066968A (ko) * 2017-12-06 2019-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10761343B2 (en) 2018-02-05 2020-09-0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Floating image display system
US10657854B2 (en) 2018-02-13 2020-05-1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Electrical charger for a spinning device
US11074838B2 (en) 2018-06-07 2021-07-27 Disney Enterprises, Inc. Image 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spinning display
US10542236B2 (en) * 2018-06-18 2020-01-2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Image display system with visual filter
KR102622741B1 (ko) 2018-09-17 2024-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048099B2 (en) 2018-11-20 2021-06-2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generating a floating image of a remote venue
US10764564B2 (en) 2018-12-18 2020-09-0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User tracking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system
US11164489B2 (en) 2019-07-19 2021-11-02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otational blur-free image generation
KR20210014813A (ko) 2019-07-30 2021-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11106053B2 (en) 2019-08-05 2021-08-3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Image generation using a spinning display and blur screen
CN110458131A (zh) * 2019-08-17 2019-11-15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感测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0969666B1 (en) 2019-08-21 2021-04-06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displaying an image free of motion-blur using spinning projectors
US11048108B2 (en) 2019-09-17 2021-06-2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ulti-perspective display of an image using illumination switching
EP4328664A1 (de) 2022-08-25 2024-02-28 Jan Heimbur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ptionalen wiedergabe eines spiegelbildes oder einer bildlichen darstel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1800A (ko) * 2006-12-07 2008-06-11 엘지마이크론 주식회사 면광원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086676A (ja) * 2008-11-20 2009-04-23 Seiko Epson Corp 情報表示装置
US20090231526A1 (en) * 2006-09-29 2009-09-17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element, and electronic paper having the element
KR20110014904A (ko) * 2009-08-06 2011-02-14 한국과학기술원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20274886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063048A1 (en) * 2000-11-21 2013-03-14 Dennis Lee Matthies Electrode structure which supports self alignment of liquid deposition of materi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32340A (ko) 2009-09-22 2011-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TWM396973U (en) * 2010-07-29 2011-01-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Transflective display device
KR102354883B1 (ko) 2013-11-18 2022-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201531777A (zh) * 2014-02-07 2015-08-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透明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3048A1 (en) * 2000-11-21 2013-03-14 Dennis Lee Matthies Electrode structure which supports self alignment of liquid deposition of materials
US20090231526A1 (en) * 2006-09-29 2009-09-17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element, and electronic paper having the element
KR20080051800A (ko) * 2006-12-07 2008-06-11 엘지마이크론 주식회사 면광원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086676A (ja) * 2008-11-20 2009-04-23 Seiko Epson Corp 情報表示装置
KR20110014904A (ko) * 2009-08-06 2011-02-14 한국과학기술원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20274886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49A (zh) * 2018-07-25 2018-10-12 浙江富申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混合类型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600525A (zh) * 2019-09-2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0600525B (zh) * 2019-09-29 2022-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US11716874B2 (en) 2019-09-29 2023-08-01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wit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ayer and color switchable structur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13075809A (zh) * 2021-03-23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67774B1 (ko) 2022-02-28
US10558079B2 (en) 2020-02-11
EP3299880B1 (en) 2019-10-16
CN107949805B (zh) 2021-05-18
WO2016200025A1 (ko) 2016-12-15
US20180224678A1 (en) 2018-08-09
EP3299880A1 (en) 2018-03-28
KR20160146263A (ko) 2016-12-21
EP3299880A4 (en)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9805A (zh) 显示装置
CN104077966B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564470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2707487B (zh) 透明显示装置及具有透明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825171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1266765B (zh) 色序背光式液晶显示器及相关方法
CN103941449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45697A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6292051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5572987A (zh) 液晶显示器以及用于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图象的驱动方法
CN104217670A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184734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07138389A1 (en) Sample -and-hold display with impulse backlight
CN105242447A (zh) 透明显示器
CN109215587A (zh) 一种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07652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245006A1 (en) Micro led display device
TW201824221A (zh) 顯示裝置
US917751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where each pixel can emit light of any EIA color index
CN10578926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9171509B2 (en) Single backlight source where the backlight emits pure colored light in a sequential manner where the sequence is red, blue and green
CN105051589A (zh) 用于电子显示器中的多状态快门组合件
WO2022222180A1 (zh) 显示面板及感光显示装置
CN220232174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系统
CN203232657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