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9019A -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9019A
CN107949019A CN201711002311.1A CN201711002311A CN107949019A CN 107949019 A CN107949019 A CN 107949019A CN 201711002311 A CN201711002311 A CN 201711002311A CN 107949019 A CN107949019 A CN 107949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wireless access
load information
wirel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23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9019B (zh
Inventor
程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023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9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9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9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服务器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接收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本申请所述方法,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连接负载较低的无线接入点,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降低了用户无法接入网络的概率。另外,由于所述无线接入点为无线设备所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所进行的负载均衡是针对所述无线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最后,简化了无线局域网架构,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线接入点可以是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AP、终端设备热点等。无线接入点的承载能力有限,当某个区域无线接入终端较多时,经常会出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现有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方法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此问题:无线接入点由无线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集中管理配置,通过无线接入控制器对各个无线接入点的负载进行均衡。
由于上述方法需要额外增加无线接入控制器进行负载均衡,使无线局域网架构复杂,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用于简化无线局域网架构,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接收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向无线接入点查询得到;或服务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在无线设备上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供用户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包括: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同时对所有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进行评估,选择负载最低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还包括:
在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的无线接入点中,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向无线设备返回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用于供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负载信息查询请求以获得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或,服务器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的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
向无线设备返回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供无线设备与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服务器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负载信息查询请求以获得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或,服务器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的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任一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上述的方法。
由所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根据负载情况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实现了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降低了用户无法接入网络的概率。另外,由于所述无线接入点为无线设备所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所进行的负载均衡是针对所述无线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最后,简化了无线局域网架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在无线设备实现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向服务器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接收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步骤S13、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图1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无线设备安装的客户端。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
服务器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是实体服务器。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
所述无线接入点可以是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AP、终端设备热点等。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802.11n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无线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以接入WiFi网络的无线接入点为例进行描述。
在步骤S11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当无线设备获取无线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后,向服务器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无线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所述SSID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无线接入点将其SSID信息封装在数据包中的非加密部分,并通过广播方式进行广播。无线设备的WiFi模块扫描无线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无线设备的客户端,由客户端建立扫描列表。
进一步地,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 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将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作为无线接入点的BSSID信息。
优选地,所述标识信息为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和BSSID信息。
无线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请求从服务器获取所述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
优选地,所述无线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负载信息获取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的发送。
在步骤S12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无线设备的客户端获取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并存储在无线设备上。
所述负载信息可以是无线接入点负载率,可以根据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进行计算,即使用公式: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100%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进行计算,即使用公式:负载率=(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100%进行计算;也可以对根据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的负载率与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进行计算得到的负载率设置不同权重,加权求和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无线接入点负载率的计算可以由无线接入点执行,也可以由服务器执行,甚至可以由无线设备执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考虑到不同无线接入点的负载能力的不同,单纯考虑负载率不能有效反映无线接入点能够进一步连接无线设备的能力;所述负载信息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点的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和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或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和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
优选地,无线设备预先已经获取了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和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向无线接入点查询得到。服务器根据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扫描列表,向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发出查询请求,获取无线接入点根据查询请求返回的负载信息。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无线接入点定期向服务器上报(如每5分钟上报一次、每十五分钟上报一次、每半小时上报一次等)负载信息。服务器将所述负载信息根据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当服务器接收到无线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从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若服务器中存在无线节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其标识信息,则可以在服务器中查询得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在步骤S13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在此,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可以是将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呈现给无线设备对应的用户,进而,用户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
优选地,无线设备的客户端获取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在客户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可以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负载信息,方便用户直观的判断无线接入点的负载情况,例如,以绿色表示无线接入点负载率较低,以红色表示无线接入点负载率较高;从而方便用户进一步选择无线接入点接入。优选地,可以根据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由低到高对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从而方便用户进一步选择无线接入点接入。
优选地,无线设备的客户端获取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与无线设备的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无线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可以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负载信息,方便用户直观的判断无线接入点的负载情况,例如,以绿色表示无线接入点负载率较低,以红色表示无线接入点负载率较高;从而方便用户进一步选择无线接入点接入。
优选地,由于无线接入点的分布位置不同,其信号质量也不同。负载率较低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质量不一定也是较高的。为了保证信号连接质量,在无线设备上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的同时,可以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质量。可以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信号质量,方便用户直观的判断无线接入点的信号质量。用户可以在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例如80dbm,的无线接入点中,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优选地,用户在客户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或者,在无线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例如,通过点击建立连接按钮,建立无线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在步骤S13的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所述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自动选择负载率最低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这种方式不需要用户进行人工操作,提高了建立无线连接的效率。
优选地,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同时对所有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进行评估,选择负载最低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优选地,由于无线接入点的分布位置不同,其信号质量也不同。负载率较低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质量不一定也是较高的。所述无线设备可以在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例如80dbm,的无线接入点中,基于所述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服务器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在此,可以是将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呈现给无线设备对应的用户,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连接负载较低的无线接入点,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降低了用户无法接入网络的概率。另外,由于所述无线接入点为无线设备所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所进行的负载均衡是针对所述无线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最后,简化了无线局域网架构,降低了成本。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在服务器实现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步骤S22、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步骤S23、向无线设备返回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用于供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图2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
其中,服务器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是实体服务器。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
所述无线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
所述无线接入点可以是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AP、终端设备热点等。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802.11n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无线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以接入WiFi网络的无线接入点为例进行描述。
在步骤S21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服务器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请求从服务器获取所述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
其中,所述扫描列表为无线设备的WiFi模块扫描无线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无线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所述SSID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无线接入点将其SSID信息封装在数据包中的非加密部分,并通过广播方式进行广播。无线设备的WiFi模块扫描无线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无线设备的客户端,由客户端建立扫描列表。
进一步地,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 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将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作为无线接入点的BSSID信息。
优选地,所述标识信息为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和BSSID信息。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网络、4G网络等,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
在步骤S22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服务器根据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负载信息查询请求获得。服务器根据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扫描列表,向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发出查询请求,获取无线接入点根据查询请求返回的负载信息。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的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无线接入点定期向服务器上报(如每5分钟上报一次、每十五分钟上报一次、每半小时上报一次等)负载信息。服务器将所述负载信息根据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存储到负载信息数据库中。当服务器接收到无线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在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若负载信息数据库中中存在无线节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其标识信息,则可以查询得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所述负载信息可以是无线接入点负载率,可以以根据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进行计算,即使用公式: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100%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进行计算,即使用公式:负载率=(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100%进行计算;也可以对根据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的负载率与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进行计算得到的负载率设置不同权重,加权求和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无线接入点负载率的计算可以由无线接入点执行,也可以由服务器执行,甚至可以由无线设备执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考虑到不同无线接入点的负载能力的不同,单纯考虑负载率不能有效反映无线接入点能够进一步连接无线设备的能力;所述负载信息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点的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和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或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和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
优选地,无线设备预先已经获取了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和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
在步骤S23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服务器向无线设备返回查询得到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用于供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可以是将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呈现给无线设备对应的用户,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向无线设备返回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供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连接负载较低的无线接入点,实现了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降低了用户无法接入网络的概率。另外,由于所述无线接入点为无线设备所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所进行的负载均衡可以针对所述无线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进行,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最后,简化了无线局域网架构,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在服务器实现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步骤S32、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
步骤S33、向无线设备返回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供无线设备与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图3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
其中,服务器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是实体服务器。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
所述无线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
所述无线接入点可以是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的AP、终端设备热点等。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802.11n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无线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以接入WiFi网络的无线接入点为例进行描述。
在步骤S31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服务器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请求从服务器获取所述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
其中,所述扫描列表为无线设备的WiFi模块扫描无线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无线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所述SSID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无线接入点将其SSID信息封装在数据包中的非加密部分,并通过广播方式进行广播。无线设备的WiFi模块扫描无线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并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无线设备的客户端,由客户端建立扫描列表。
进一步地,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 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将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作为无线接入点的BSSID信息。
优选地,所述标识信息为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和BSSID信息。
优选地,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质量;优选地,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为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例如80dbm,的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网络、4G网络等,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获取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
在步骤S32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服务器根据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负载信息查询请求获得。服务器根据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扫描列表,向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发出查询请求,获取无线接入点根据查询请求返回的负载信息。
优选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的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无线接入点定期向服务器上报(如每5分钟上报一次、每十五分钟上报一次、每半小时上报一次等)负载信息。服务器将所述负载信息根据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存储到负载信息数据库中。当服务器接收到无线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在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若负载信息数据库中中存在无线节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其标识信息,则可以查询得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所述负载信息可以是无线接入点负载率,可以以根据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进行计算,即使用公式: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100%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进行计算,即使用公式:负载率=(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100%进行计算;也可以对根据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的负载率与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进行计算得到的负载率设置不同权重,加权求和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无线接入点负载率的计算可以由无线接入点执行,也可以由服务器执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考虑到不同无线接入点的负载能力的不同,单纯考虑负载率不能有效反映无线接入点能够进一步连接无线设备的能力;所述负载信息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点的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和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或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和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优选地,服务器预先已经获取了无线接入点可接入的最大终端数量和无线接入点的最大数据流量。
服务器基于所述负载信息自动选择负载率最低的无线接入点,这种方式不需要用户进行人工操作,提高了建立无线连接的效率。
优选地,服务器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同时对扫描列表中的无线接入点进行评估,选择负载最低的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由于无线接入点的分布位置不同,其信号质量也不同。负载率较低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质量不一定也是较高的。所述服务器可以根据无线设备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信号质量,在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例如80dbm,的无线接入点中,基于所述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
优选地,由于所述无线设备发送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中包括的无线接入点为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例如80dbm,的无线接入点,服务器在所述无线接入点中,基于所述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
在步骤S33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
服务器向无线设备返回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供无线设备与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供无线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连接负载较低的无线接入点,实现了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降低了用户无法接入网络的概率。另外,由于所述无线接入点为无线设备所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所进行的负载均衡针对所述无线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进行,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最后,简化了无线局域网架构,降低了成本。
图4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的框图。图4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016,系统存储器0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028和处理单元016)的总线018。
总线0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0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0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032。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0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4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018相连。存储器0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042的程序/实用工具0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0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0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0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0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024等)通信,在本发明中,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与外部雷达设备进行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022进行。并且,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0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4所示,网络适配器020通过总线018与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系统/服务器0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0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0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设置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即该计算机存储介质被编码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流程和/或装置操作。
随着时间、技术的发展,介质含义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程序的传播途径不再受限于有形介质,还可以直接从网络下载等。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接收服务器基于负载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为服务器向无线接入点查询得到;或服务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在无线设备上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供用户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自动选择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包括:
无线设备基于所获取的负载信息,同时对所有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进行评估,选择负载最低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还包括:
在信号质量高于预设阈值的无线接入点中,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9.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向无线设备返回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用于供无线设备基于所述负载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服务器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负载信息查询请求以获得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或,服务器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的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13.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无线设备发送的无线接入点的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其中,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
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基于所述负载信息选择无线接入点;
向无线设备返回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供无线设备与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信息获取请求包括:根据无线设备扫描到的无线接入点的标识信息建立的扫描列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负载率、已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当前数据流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查询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包括:服务器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负载信息查询请求以获得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或,服务器在从无线接入点定期接收得到的负载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负载信息。
1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02311.1A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Active CN107949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2311.1A CN107949019B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2311.1A CN107949019B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9019A true CN107949019A (zh) 2018-04-20
CN107949019B CN107949019B (zh) 2021-09-21

Family

ID=61936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2311.1A Active CN107949019B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90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633A (zh) * 2018-05-29 2018-11-23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312405A (zh) * 2019-07-25 2021-02-02 袁帝文 无线信号补强和无线网络负载分担、跟随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2399484A (zh) * 2020-11-13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385A (zh) * 2004-04-27 2005-01-26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负载均衡方法
US20100274890A1 (en) * 2009-04-28 2010-10-28 Patel Alpesh 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t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virtual environment for server load balancing
CN102802202A (zh) * 2012-07-25 2012-11-28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终端站点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30132532A1 (en) * 2011-11-15 2013-05-23 Nicira, Inc. Load balancing and 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middleboxes
CN103313306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57717A (zh) * 2014-08-22 2016-0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调节ac间负载均衡的方法、接入点及接入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385A (zh) * 2004-04-27 2005-01-26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负载均衡方法
US20100274890A1 (en) * 2009-04-28 2010-10-28 Patel Alpesh 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t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virtual environment for server load balancing
US20130132532A1 (en) * 2011-11-15 2013-05-23 Nicira, Inc. Load balancing and 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middleboxes
CN103313306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02202A (zh) * 2012-07-25 2012-11-28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终端站点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357717A (zh) * 2014-08-22 2016-0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调节ac间负载均衡的方法、接入点及接入控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633A (zh) * 2018-05-29 2018-11-23 连尚(新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312405A (zh) * 2019-07-25 2021-02-02 袁帝文 无线信号补强和无线网络负载分担、跟随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2399484A (zh) * 2020-11-13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99484B (zh) * 2020-11-13 2023-09-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9019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2328B2 (en) Managing a 5G network using extension information
CN108093461A (zh) 一种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
CN101217785B (zh) 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和客户端设备
CN107835524A (zh) 一种获取和提供无线接入点的热点故事信息的方法
US20180054791A1 (en) Techniques for device registr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in a cellular as a service environment
CN103916987A (zh) 用于提供集成的装置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7949019A (zh)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10113250A (zh) 一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分享无线接入点的方法
US1038313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887756B2 (en) Group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login authentication user and switch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CN103200300A (zh) 终端及资源分享方法
CN106658665A (zh)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3250442A (zh) 获得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05900A (zh) 一种中心单元切换的方法以及业务处理装置
CN104010355A (zh) 在便携式终端中提供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05940614A (zh) 用于提供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07969003A (zh) 一种无线接入认证方法
CN107396316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2761822B (zh)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578567A (zh) 一种网络扫描方法及终端
CN109587720A (zh) 一种在无线设备端提示无线接入点信息的方法
CN103402253B (zh) 基于指纹匹配的无线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474706B (zh) Wtp接入方法、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60187A (zh) 一种流量共享方法
CN110460955A (zh) Poi定位方法与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