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39326A - 管柱 - Google Patents

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39326A
CN107939326A CN201610892501.4A CN201610892501A CN107939326A CN 107939326 A CN107939326 A CN 107939326A CN 201610892501 A CN201610892501 A CN 201610892501A CN 107939326 A CN107939326 A CN 107939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tube
main body
hanger
tubing string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25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39326B (zh
Inventor
刘明
阮臣良
侯跃全
冯丽莹
李富平
张辉
徐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925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39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39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9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39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9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3/00Apparatus for displacing, setting, locking, releasing, or removing tools, packers or the like in the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23/01Apparatus for displacing, setting, locking, releasing, or removing tools, packers or the like in the boreholes or wells for anchoring the tools or the lik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柱,其包括悬挂器,所述悬挂器包括:筒状的悬挂器主体,在所述悬挂器主体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悬挂器主体包括: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的外侧构造有向上倾斜的固定倾斜表面,以及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的外侧构造有向下倾斜的移动倾斜表面,所述移动倾斜表面与所述固定倾斜表面相对间隔开;以及卡瓦,所述卡瓦位于所述固定倾斜表面与所述移动倾斜表面之间,并构造成能在所述移动主体朝向所述固定倾斜表面移动时能沿所述固定倾斜表面和移动倾斜表面向外侧移动。这种管柱的悬挂器能方便地坐挂。

Description

管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完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柱。
背景技术
悬挂器是管柱中常用的工具,其通常用于坐挂在井壁上以进行定位。
现有技术中的悬挂器通常构造有卡瓦。在悬挂器坐挂时,卡瓦的一侧翘起并卡在井壁上,由此来实现坐挂定位。然而,这种一侧翘起的卡瓦很容易被井内的杂质卡住,并由此难以翘起或充分翘起,进而为悬挂器坐挂带来了很大困难,并对井下作业造成了很大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其中的悬挂器能方便地坐挂的管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柱,这种管柱的悬挂器能方便地坐挂。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柱,其包括悬挂器,所述悬挂器包括:筒状的悬挂器主体,在所述悬挂器主体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悬挂器主体包括: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的外侧构造有向上倾斜的固定倾斜表面,以及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的外侧构造有向下倾斜的移动倾斜表面,所述移动倾斜表面与所述固定倾斜表面相对间隔开;以及卡瓦,所述卡瓦位于所述固定倾斜表面与所述移动倾斜表面之间,并构造成能在所述移动主体朝向所述固定倾斜表面移动时能沿所述固定倾斜表面和移动倾斜表面向外侧移动。
通过这种管柱,卡瓦能沿着固定倾斜表面和移动倾斜表面整体地向外侧移动,这种结构和运动过程较为稳定,使得悬挂器坐挂更加容易。另外,卡瓦能够被移动倾斜表面和固定倾斜表面保护住,由此能防止井内杂质对卡瓦的移动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悬挂器主体的外侧套设有卡瓦保护套,所述卡瓦保护套构造有供卡瓦伸出的开口,所述卡瓦在向外侧移动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伸出到所述卡瓦保护套之外。在卡瓦未伸出到卡瓦保护套之外的情况下,卡瓦保护套能保护卡瓦,防止其与井壁接触并被井壁划伤。同时,还能防止因卡瓦非预期地与井壁接触而导致的提前坐挂。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主体构造有朝向所述移动主体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移动主体内侧的结合部分,所述移动主体的内侧构造有防退卡脚,所述防退卡脚的前进表面向下,所述结合部分朝向所述移动主体的表面上构造有至少一个防退槽,所述防退卡脚能接合到所述防退槽内。通过这种结构能防止移动主体非预期地后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结合部分朝向所述移动主体的表面上构造有螺纹,所述螺纹形成所述防退槽。这样一来,在需要时,可通过转动移动主体而使移动主体远离固定主体。由此能使卡瓦回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瓦朝向外侧的表面构造有朝上倾斜的锚定齿以及朝下倾斜的锚定齿。这种卡瓦既能防止悬挂器向上移动,也能防止悬挂器向下移动,由此实现了准确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柱还包括:选择性设置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套设在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悬挂器可分离式相连,在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坐挂传压孔;以及坐挂液缸,所述坐挂液缸通过坐挂剪切销钉与所述中心管相连,并与所述中心管一起包围形成坐挂液压腔,所述坐挂液压腔与所述坐挂传压孔相连通,所述坐挂液缸与所述移动主体相抵,其中,在流体经坐挂传压孔进入到所述坐挂液压腔内时,能剪断所述坐挂剪切销钉,并推动所述坐挂液缸,由此推动所述移动主体朝向所述固定主体移动。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方便地控制移动主体朝向固定主体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心管与悬挂器之间还套设有丢手液缸,所述丢手液缸通过丢手剪切销钉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所述丢手液缸与所述中心管包围形成丢手液压腔,在中心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丢手传压孔,所述丢手传压孔与所述丢手液压腔相连通,在所述丢手液缸与所述悬挂器之间形成有具有向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管柱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上游主体端与所述中心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构件的下游卡爪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下游卡爪端的外侧表面与所述悬挂器螺纹连接,所述下游卡爪端的内侧表面与所述丢手液缸的外表面相接触,其中,在流体经所述丢手传压孔进入到所述丢手液压腔内时,能剪短所述丢手剪切销钉,并推动所述丢手液缸使其与所述下游卡爪端分离开。通过这种结构和方式,能够方便地控制悬挂器与中心管风离开,由此实现丢手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游卡爪端由弹性材料制成。这种结构有利于使丢手更加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柱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侧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上游端与所述中心管可转动式相连,所述支撑套的下游端与所述固定主体相抵。在机械丢手时,支撑套能下压传递压载荷至固定主体上,进而保证在旋转中心管时,连接构件随中心管旋转且其下游卡爪端旋转所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悬挂器的下游端处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部,在所述筛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孔隙,其中,在所述悬挂器坐挂后,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悬挂器分离开,所述中心管的下游端保持高于所述筛管的下游端,流体能流过所述中心管内的流道,经所述中心管的下游端进入到所述筛管内。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对筛管的孔隙进行清洗,防止其堵塞,由此有利于使地层中的气体更加快速地进入到筛管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球座,所述球座与所述中心管可分离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球座构造成在与所述中心管分离之后能在所述中心管内形成流通的通道。设置球座能够在中心管内进行憋压,从而有利于流体进入到丢手液压腔和坐挂液压腔内。另外,在憋压完成后,球座能与中心管分离,以在中心管内形成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球座通过销钉与中心管连接在一起。由此,能通过憋压使球座与中心管分离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管在与球座相连的下游处具有大于所述球座的外径的内径的扩张段,所述球座在与中心管分离后能进入到所述扩张段内。球座处于扩张段内的时候,能保持通道顺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扩张段的与中心管和球座相连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处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缩颈,所述缩颈的内径小于所述球座的外径以使得所述球座在与中心管分离后能进入到所述扩张段内并且其下游端部能被所述缩颈承接住,其中,在所述球座的下游端部处构造有贯穿所述球座的侧壁的导流槽。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确保形成顺畅的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柱包括选择性设置的打捞工具,所述打捞工具包括:杆状的打捞主体,在所述打捞主体的侧壁上构造有朝向上游向外倾斜的引导面,打捞筒,所述打捞筒套设在所述打捞主体的外侧并能沿所述打捞主体移动,在所述打捞筒的外表面上构造有朝向上游倾斜的卡爪,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打捞主体的外部并处于所述打捞筒的上游,所述弹性件朝向下游推动所述打捞筒以使所述打捞筒的下游端部与引导面相接触,其中,所述打捞主体能伸入到所述悬挂器主体的内腔中,所述卡爪与所述悬挂器的内表面相接触,在上提所述打捞主体时,所述卡爪勾住所述悬挂器的内表面。通过这种打捞工具能有效地卡主悬挂器,并将悬挂器提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打捞主体上横向延伸形成有压板,所述压板处于所述打捞筒的上游,其中,所述压板能与所述移动主体的上游端相互接触,在所述压板转动时,所述压板能带动所述移动主体转动。通过这种方式,作业人员能够方便地控制移动主体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板向下游延伸形成插脚,所述插脚能插入到所述移动主体的开口朝向上游的插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卡瓦能沿着固定倾斜表面和移动倾斜表面整体地向外侧移动,这种结构和运动过程较为稳定,使得悬挂器坐挂更加容易,并且能够实现悬挂器的双向锚定。另外,卡瓦能够被移动倾斜表面和固定倾斜表面保护住,由此能防止井内杂质对卡瓦的移动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管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管柱坐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管柱丢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管柱丢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打捞工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包含有打捞工具的管柱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6的管柱解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图6的管柱打捞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柱在下入井内的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文中,处于这一状态下的管柱以附图标记100来指示出。
如图1所示,管柱100包括悬挂器,悬挂器具有大体呈筒状的悬挂器主体,在其中形成有内腔。其中,悬挂器主体包括移动主体14以及固定主体23,移动主体14具有朝向固定主体23的移动倾斜表面,固定主体23具有朝向移动主体14的固定倾斜表面。在移动主体14位于固定主体23上游的情况下,移动倾斜表面向下并向外侧倾斜,固定倾斜表面向上并向外侧倾斜,以在其间形成大体呈V形的空间。悬挂器还包括位于该V形空间内的卡瓦20,卡瓦20的一侧与移动倾斜表面可移动式接合,另一侧与固定倾斜表面可移动式接合。移动主体14能朝向固定主体23移动。此时,移动倾斜表面与固定倾斜表面彼此相互靠近,V形空间减小,由此卡瓦20会被移动倾斜表面和固定倾斜表面挤压,并沿移动倾斜表面和固定倾斜表面向外侧移动。由此能够形成图2所示的卡瓦20凸出的结构。
优选地,在悬挂器主体的外侧套设有卡瓦保护套15。在初始状态下,卡瓦20处于卡瓦保护套15的内侧,从而卡瓦20不会接触到井壁。这一方面能避免悬挂器提前坐挂,另一方面能避免卡瓦被井壁磨损。另外,在卡瓦保护套15上构造有开口。卡瓦20在向外侧移动时,能够穿过该开口并伸出到卡瓦保护套15的外侧。此时,卡瓦20能有效地与井壁接触,并进行坐挂。
另外,如图1所示,固定主体23还可以构造有延伸到移动主体14的内侧的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朝向移动主体14的表面上构造有大体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防退槽,移动主体14朝向结合部分的表面上构造有防退卡脚19。防退卡脚19朝向固定主体23的前表面为倾斜的,背向固定主体23的后表面垂直于防退槽的壁。在移动主体14朝向固定主体23移动时,防退卡脚19能在前表面的引导下顺利地前进。而在移动主体14具有背向固定主体23移动的趋势时,防退卡脚19的后表面会卡在防退槽的壁上,由此能防止这种移动的发生。由此一来,移动主体14难以背向固定主体23移动,卡瓦20不会非预期地缩回。这使得悬挂器不会非预期地解挂,为管柱工作时的稳定性提供了很大保障。
这里应理解的是,防退卡脚19与移动主体14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与移动主体14相连的单独零件。在后一情况下,防退卡脚19可以是卡簧。
更加优选地,在结合部分朝向固定主体的表面上构造有螺纹,这些螺纹中的每一匝都能形成一个防退槽。由此,在移动主体14相对于固定主体23转动的情况下,卡瓦20能保持接合在防退槽内的状态沿着螺纹背向固定主体23移动。由此,能实现在不破坏管柱100的各个部件本身的结构的情况下,使悬挂器解挂。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需要,结合部分也可以是移动主体14朝向固定主体23延伸形成的。另外,防退槽也可以设置在移动主体14上,而防退卡脚19设置在结合部分上。
优选地,如图2所示,卡瓦20朝向外侧的表面上同时构造有向上倾斜的锚定齿和向下倾斜的锚定齿。向上倾斜的锚定齿用于防止卡瓦20向上移动,向下倾斜的锚定齿用于防止卡瓦20向下移动。如图中所示,向上倾斜的锚定齿可以位于向下倾斜的锚定齿的下游处。
另外,为了能够方便地推动移动主体14,管柱100还可以包括:中心管,在中心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该侧壁的坐挂传压孔;以及坐挂液缸5,坐挂液缸5套设在中心管外、通过坐挂剪切销钉4与中心管相连,并与中心管包围形成坐挂液压腔16,坐挂液压腔16与坐挂传压孔相连通。中心管可如图1所示的那样包括由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接头1、芯轴12以及内套30。应理解的是,在内套30的下方仍然可以连接更多的管体。其中,坐挂传压孔可以开设在上接头1的侧壁上。在中心管内、例如在芯轴12的下端部处通过销钉28连接有球座29。
在需要坐挂时,向中心管内投球,球在球座29处密封以在中心管内进行憋压。此时,中心管内的流体经坐挂传压孔进入到坐挂液压腔16内。坐挂剪切销钉4在压力作用下被剪断,坐挂液缸5被推动。坐挂液缸5则会推动移动主体14朝向固定主体23移动。这里应理解的是,坐挂液缸5可以直接与移动主体14接触并推动移动主体14,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坐挂液缸5与移动主体14之间设置传压套6或类似的结构。在后一情况下,坐挂液缸5推动传压套6,传压套6再推动移动主体14,也就是说,坐挂液缸5是间接推动移动主体14的。
此外,在悬挂器坐挂后,还需要对管柱100进行丢手作业,以使悬挂器与中心管分离开。用于实现丢手作业的结构具体如下。
在中心管、优选地在芯轴12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该侧壁的丢手传压孔。在中心管与悬挂器主体(固定主体23)之间套设有通过丢手剪切销钉17与芯轴12连接的丢手液缸24,丢手液钢24与中心管包围形成丢手液压腔21,丢手液压腔21与丢手传压孔相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丢手液缸24与悬挂器主体(固定主体23)之间间隔开形成开口向上的容纳腔。管柱100还包括连接构件13,连接构件13的上游主体端与中心管相连,连接构件13的下游卡爪端伸入到该容纳腔内,并且其外表面与悬挂器主体的内表面螺纹连接,内表面与丢手液缸24的外表面相接触。在图2所示的未进行丢手的状态下,下游卡爪端是卡在该容纳腔内的。
在如图3所示的过程中,中心管内的球座保持憋压,井内流体经丢手传压孔进入到丢手液压腔21内。在井内憋压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丢手剪切销钉17被剪断,丢手液缸24被推动向下游移动直到丢手液缸24的外表面不再与下游卡爪端的内表面相接触为止。具体地,可在丢手液缸24的下游处设置套设在中心管外侧的液缸锁紧套26,液缸锁紧套26与中心管之间承载有卡簧25。在丢手液缸24乡下移动时,液缸锁紧套26和卡簧25随其一同向下移动,直到卡簧25与中心管侧壁上的位于卡簧25向下移动的路径上的凹槽接合为止。此时,能确保液缸锁紧套26和丢手液缸24被卡住,而不会与中心管相互脱离。
如图3所示,在丢手液缸24的外表面与下游卡爪端的内表面分开之后,在下游卡爪端的内侧会形成自由空间。下游卡爪端优选为具有弹性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提中心管,能够使下游卡爪端随之向上游移动。此时,下游卡爪端将会与悬挂器主体分离开。由此实现了丢手过程。
另外,也可以通过旋转中心管而使下游卡爪端相对于悬挂器主体转动。由于下游卡爪端与悬挂器主体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所以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将下游卡爪端从悬挂器主体上拧下来。为了确保悬挂器主体不会随下游卡爪端一起转动,还可以在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支撑套11,支撑套11的上游端与中心管可转动式相连,而下游端能够与悬挂器的固定主体抵接。在转动中心管时,支撑套11保持固定并向固定主体提供下压载荷,以便于连接构件能够较为轻松地相对于固定主体旋转。应理解的是,在这种丢手情况下,下游卡爪端也可以是非弹性的。
具体地,如图3所示,支撑套11的上游端与中心管之间设置有轴承。该轴承包括分别于中心管和支撑套11固定在一起的两个隔离圈7、处于两个隔离圈7之间的钢珠9以及承载该钢珠9的隔离圈座8。
上述管柱100还可包括筛管(未示出),筛管可以连接在悬挂器的下游处。如图4所示,固定主体23的下游端连接有下接头27,可在下接头27的下游端处连接筛管。筛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该侧壁的孔隙。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管柱100可用于收集煤层气。通过上文中的卡瓦20的朝向两个方向的锚定齿可以使管柱100、尤其是其中的筛管准确定位并悬挂于上层套管中。由此,可以确保筛管处于煤层中,煤层中的煤层气可以通过孔隙进入到筛管内。
在中心管与悬挂器分离开之后,可以进一步向中心管内憋压直到销钉28被切断,球座29与中心管分离开。中心管的与球座29连接的部分下游构造有扩张段,扩张段内的内径大于球座29的外径,由此能够在中心管内形成通道以供流体流过。此外,在球座的下端部处可以构造有贯穿该下端部的导流槽,一旦球座落到中心管内的缩颈上(例如扩张段的下端或者扩张段内设置有缩颈),那么导流槽能确保球座不会与缩颈密封接触,由此能进一步确保通道的顺畅。
上提中心管,使其下端部高于套设在其外部的筛管的下端部。此时,向中心管内注入流体,流体将会沿着通道一直流到中心管的下端部处,并由该下端部离开中心管进入到筛管内,从而能够对筛管进行冲洗,尤其是可以将堵塞筛管的孔隙的杂质等冲洗掉以确保孔隙畅通。通过这种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筛管收集煤层气的效率。
为了确保管柱100可以顺利下入到井中,还可以在中心管上套设扶正器2,扶正器2通过螺钉3与中心管相连。扶正器2的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加赘述。
另外,通过上提中心管也能将中心管取出井内,而将悬挂器以及筛管留在井中。为了在收集煤层气后,将筛管回收。管柱还可以包扩打捞工具。在本文中,将设置有打捞工具的管柱以附图标记200标示出。
下面将参照图5对打捞工具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管柱200所包括的打捞工具包含大体呈杆状的打捞主体35,打捞主体35的下端部优选地构造成锥顶朝下的锥形,以减小打捞工具下入井中的阻力。另外,在打捞主体35的外侧还套设有打捞筒36,打捞筒36的外表面上构造有朝向上游倾斜的卡爪。在打捞主体的侧表面上构造有斜向上方倾斜的引导面39。在打捞筒的上游设置有弹性件37,弹性件37向下推动打捞筒36,使打捞筒36的下端保持抵接在引导面39上。在不受到外力影响的作用下,打捞筒36保持套设在打捞主体35的外侧不动。
在打捞工具下入到井中后,其打捞主体35和打捞筒36可以插入到悬挂器主体内的内腔中,并且打捞主体36的卡爪会与悬挂器主体(固定主体23)的内壁相接触。由此,上提打捞主体35时,与悬挂器主体的内壁相接触的卡爪将会勾住悬挂器主体的内壁,这会阻碍卡爪随着打捞主体35一起移动。此时,打捞主体35会相对于打捞筒36向上移动,并使得打捞筒36沿着引导面39朝向外侧变形(见图8),并由此导致卡爪与悬挂器主体的内壁接合得更加紧密。此时,通过上提打捞工具,即可同时上提悬挂器了。
然而,对于卡爪20具有朝向上游的锚定齿的情况来说,坐挂后的悬挂器难以被轻松地提出井内。为此,如图5所示,打捞工具还可以包括压板33。压板33沿横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垂直于杆状的打捞主体35的轴线延伸)并且不能相对于打捞主体35转动。在打捞主体35和打捞筒36伸入到内腔中的时候,压板33能抵在悬挂器主体的上游端处。如图6所示,压板33实际上是抵在移动主体14的端面上的。通过压板33向移动主体14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同时转动打捞主体35,由此能转动压板33并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移动主体14。由于固定主体23的结合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形成防退槽的螺纹,所以转动移动主体14的时候,移动主体14的内表面上的防退卡脚19能沿着螺纹移动,由此能够使移动主体14背向固定主体23移动。这样一来,移动主体14与固定主体23之间形成的V形空间将会变大,卡瓦20能随之缩回并且不再与井壁接触。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悬挂器的解挂。
在悬挂器解挂之后,再上提打捞主体35,即可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使卡爪勾住悬挂器主体的内壁,从而将整个悬挂器连带着与其连接的筛管等其他结构一起提出井内了。
优选地,压板33朝向下方延伸形成有插脚38。在移动主体14的上端处形成有与插脚38相对应的、开口朝上的插槽18。在将打捞主体35和打捞筒36插入到内腔中之后,插脚38能插入到插槽18内。即使在刚刚伸入时,插脚38不能直接与插槽18对准,通过转动打捞主体35也能使插脚38与插槽18对准,并将插脚38插入到插槽18内。此时,压板33可以与移动主体14的上端面相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应当理解的是,即使不接触,通过转动打捞主体35,能够带动移动主体14转动并背向固定主体23移动。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方便了打捞作业的进行,并且不需施加太多的压力,从而能避免卡瓦20以及管柱200中的其他结构受损。
通过上述管柱,其悬挂器能够方便而有效地坐挂在井壁上。另外,上述管柱也能实现方便、稳定而有效的丢手和打捞。此外,上述管柱可用于获取煤层气,并且能通过冲洗筛管而提高煤层气的获取效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管柱,其包括悬挂器,所述悬挂器包括:
筒状的悬挂器主体,在所述悬挂器主体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悬挂器主体包括:
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的外侧构造有向上倾斜的固定倾斜表面,以及
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的外侧构造有向下倾斜的移动倾斜表面,所述移动倾斜表面与所述固定倾斜表面相对间隔开;以及
卡瓦,所述卡瓦位于所述固定倾斜表面与所述移动倾斜表面之间,并构造成能在所述移动主体朝向所述固定倾斜表面移动时能沿所述固定倾斜表面和移动倾斜表面向外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挂器主体的外侧套设有卡瓦保护套,所述卡瓦保护套构造有供卡瓦伸出的开口,所述卡瓦在向外侧移动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伸出到所述卡瓦保护套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构造有朝向所述移动主体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移动主体内侧的结合部分,
所述移动主体的内侧构造有防退卡脚,所述防退卡脚的前进表面向下,
所述结合部分朝向所述移动主体的表面上构造有至少一个防退槽,所述防退卡脚能接合到所述防退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合部分朝向所述移动主体的表面上构造有螺纹,所述螺纹形成所述防退槽。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瓦朝向外侧的表面构造有朝上倾斜的锚定齿以及朝下倾斜的锚定齿。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还包括:
选择性设置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套设在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悬挂器可分离式相连,在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坐挂传压孔;以及
坐挂液缸,所述坐挂液缸通过坐挂剪切销钉与所述中心管相连,并与所述中心管一起包围形成坐挂液压腔,所述坐挂液压腔与所述坐挂传压孔相连通,所述坐挂液缸与所述移动主体相抵,
其中,在流体经坐挂传压孔进入到所述坐挂液压腔内时,能剪断所述坐挂剪切销钉,并推动所述坐挂液缸,由此推动所述移动主体朝向所述固定主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管与悬挂器之间还套设有丢手液缸,所述丢手液缸通过丢手剪切销钉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所述丢手液缸与所述中心管包围形成丢手液压腔,
在中心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丢手传压孔,所述丢手传压孔与所述丢手液压腔相连通,
在所述丢手液缸与所述悬挂器之间形成有具有向上开口的容纳腔,
所述管柱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上游主体端与所述中心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构件的下游卡爪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下游卡爪端的外侧表面与所述悬挂器螺纹连接,所述下游卡爪端的内侧表面与所述丢手液缸的外表面相接触,
其中,在流体经所述丢手传压孔进入到所述丢手液压腔内时,能剪短所述丢手剪切销钉,并推动所述丢手液缸使其与所述下游卡爪端分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卡爪端由弹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侧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上游端与所述中心管可转动式相连,所述支撑套的下游端能与所述固定主体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6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挂器的下游端处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部,在所述筛管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孔隙,
其中,在所述悬挂器坐挂后,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悬挂器分离开,所述中心管的下游端保持高于所述筛管的下游端,流体能流过所述中心管内的流道,经所述中心管的下游端进入到所述筛管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球座,所述球座与所述中心管可分离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球座构造成在与所述中心管分离之后能在所述中心管内形成流通的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通过销钉与中心管连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在与球座相连的下游处具有大于所述球座的外径的内径的扩张段,所述球座在与中心管分离后能进入到所述扩张段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扩张段的与中心管和球座相连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处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缩颈,所述缩颈的内径小于所述球座的外径以使得所述球座在与中心管分离后能进入到所述扩张段内并且其下游端部能被所述缩颈承接住,
其中,在所述球座的下游端部处构造有贯穿所述球座的侧壁的导流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包括选择性设置的打捞工具,所述打捞工具包括:
杆状的打捞主体,在所述打捞主体的侧壁上构造有朝向上游向外倾斜的引导面,
打捞筒,所述打捞筒套设在所述打捞主体的外侧并能沿所述打捞主体移动,在所述打捞筒的外表面上构造有朝向上游倾斜的卡爪,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打捞主体的外部并处于所述打捞筒的上游,所述弹性件朝向下游推动所述打捞筒以使所述打捞筒的下游端部与引导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打捞主体能伸入到所述悬挂器主体的内腔中,所述卡爪与所述悬挂器的内表面相接触,在上提所述打捞主体时,所述卡爪勾住所述悬挂器的内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打捞主体上横向延伸形成有压板,所述压板处于所述打捞筒的上游,
其中,所述压板能与所述移动主体的上游端相互接触,在所述压板转动时,所述压板能带动所述移动主体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捞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向下游延伸形成插脚,所述插脚能插入到所述移动主体的开口朝向上游的插槽内。
CN201610892501.4A 2016-10-13 2016-10-13 管柱 Active CN107939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2501.4A CN107939326B (zh) 2016-10-13 2016-10-13 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2501.4A CN107939326B (zh) 2016-10-13 2016-10-13 管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9326A true CN107939326A (zh) 2018-04-20
CN107939326B CN107939326B (zh) 2020-07-03

Family

ID=6192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2501.4A Active CN107939326B (zh) 2016-10-13 2016-10-13 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3932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1461Y (zh) * 1992-12-19 1993-09-01 延长油矿管局青化砭油矿 可退式油管捞矛
CN201908602U (zh) * 2011-01-14 2011-07-27 李石垒 引管可退式捞矛
CN102587852A (zh) * 2012-03-18 2012-07-18 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尾管悬挂器及坐封工具
CN203626671U (zh) * 2013-12-10 2014-06-04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内推式悬挂器
US20150308206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CNPC US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 completion to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1461Y (zh) * 1992-12-19 1993-09-01 延长油矿管局青化砭油矿 可退式油管捞矛
CN201908602U (zh) * 2011-01-14 2011-07-27 李石垒 引管可退式捞矛
CN102587852A (zh) * 2012-03-18 2012-07-18 荆州市赛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尾管悬挂器及坐封工具
CN203626671U (zh) * 2013-12-10 2014-06-04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内推式悬挂器
US20150308206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CNPC US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 completion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9326B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64920U (zh) 稠油水平井分段完井工艺技术管柱
CN104797773B (zh) 改进的衬管悬挂器系统
CN104948145B (zh) 一种油田水平井管内砾石充填施工方法
NO20130596L (no) Toveis, innvendig-trykk-innesperrende pakningselementsystem
CN103277060A (zh) 机械—液压双作用丢手旋转尾管悬挂器
US8443903B2 (en) Pump down swage expansion method
NO334091B1 (no) Ekspanderbart rør med forbedret beskyttelse av innvendig polert gliderør samt fremgangsmåte for plassering av samme
CN109899006A (zh) 一种新型套管尾管金属弹性变形悬空装置
CN107939326A (zh) 管柱
CN113153204B (zh) 油井钻采设备的整体式套管头
CN203296727U (zh) 一种机械—液压双作用丢手旋转尾管悬挂器
CN104508234A (zh) 尾管悬挂顶部封隔器
RU12243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полимерного рукава в устье скважин
RU57796U1 (ru) Скважинный ловитель
CN202117618U (zh) 耐高温高压裸眼悬挂封隔器
US20150300118A1 (en) Junk catching device
CN204716194U (zh) 一种桥塞及其丢手机构
CN204782812U (zh) 储气库注采管柱
CN109356542A (zh) 一种机械式卡瓦油管锚
CN110359875A (zh) 延伸气举装置及方法
CN107100577A (zh) 管式泵固定凡尔球打捞筒
CN210422556U (zh) 一种多次座封扩张式压裂封隔器
CN208203190U (zh) 基于衬筒的取心保型装置
CN207229062U (zh) 一种新型膨胀式桥塞
CN201679516U (zh) 深井多功能救生打捞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