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888A -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888A
CN107919888A CN201610881738.2A CN201610881738A CN107919888A CN 107919888 A CN107919888 A CN 107919888A CN 201610881738 A CN201610881738 A CN 201610881738A CN 107919888 A CN107919888 A CN 107919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ity
phase
shift network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17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景阳
闫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17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9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9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用以在保证共存系统的性能的同时,降低网络改造成本。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至少两个电调移相网络,其中,每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以及在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其中:针对每一电调移相网络,与该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分别被配置为与不同的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日新月异,目前4G系统正如火如荼,而5G系统也已进入人们的视野。现网中多系统共存越来越普遍,这给基站的天面空间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此,对多系统共天馈的方案越来越重视,希望藉此降低天面空间要求,节省投资。对于某些可以升级的系统,如从GSM900(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900,全球移动通讯系统900)升级至LTE-FDD(长期演进-频分多址),由于频段相同,基站设备RRU(Radio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的射频通道是可以复用的,这时原来的天线就可以支持两个系统,无需上站更换,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升级的难度。但是,这两个系统在覆盖规划上又存在不同:GSM900是异频组网,为了保障覆盖的连续性,站址密度非常高(密集城区可能站间距只有一两百米),重叠覆盖现象非常严重,但由于是异频组网,不会有干扰的问题;而LTE是同频组网,如果按照GSM900的站址规划和工参设置(工参主要指天线的倾角设置),则重叠覆盖会造成较严重的干扰,影响LTE的网络性能。
针对这一差异问题,目前有如下三种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LTE系统沿用GSM900的工参设置。鉴于GSM900目前还承载着主要的语音服务,优先级较高,工参配置需优先保证GSM900的覆盖。沿用GSM900的工参设置是最为简单的方式,不需要上站调整天馈。
解决方案二:GSM900系统和LTE系统取折中工参。该方案即兼顾GSM900和LTE的覆盖需求,选取一个折中的下倾角,即能一定程度上降低LTE的同频干扰,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GSM900的覆盖需求。
解决方案三:GSM900和LTE端口分开。如果GSM900和LTE的端口分开,则两个系统就彼此独立了,也就可以各自优化。通过多端口的独立电调天线就可以独立配置GSM900和LTE的下倾角。
但是,上述第一种解决方案中,1、LTE面临较严重的同频干扰,在小区边缘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上述第二种解决方案中,GSM900和LTE取折中工参,虽然兼顾了二者的需求,但各自性能都明显下降:工参调整后,GSM900覆盖收缩,有可能出现频繁切换甚至覆盖空洞;LTE仍存在同频干扰;而上述第三种解决方案中,GSM900和LTE端口分开,可以实现二者的各自优化,但缺点也很明显:不仅天线需要替换或新增一副,原来的GSM设备也需要替换,工程施工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设备替换和施工都需要较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用以在保证共存系统的性能的同时,降低网络改造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至少两个独立的电调移相网络,其中,每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以及在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其中:
针对每一电调移相网络,与该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分别被配置为与不同的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收发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信号收发系统中;
所述方法,包括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其中,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为: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配置为与该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的电调移相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中,将不同的通信系统的电调移相网络分开,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进行信号发送和接收,这样,可以按照不同通信系统的需求分别配置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以保证不同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性能,降低网络改造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共通道的两个通信系统的天线电调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共通道的两个通信系统的第一种天线电调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共通道的两个通信系统的第二种天线电调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共通道的两个通信系统的第三种天线电调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权值分配网络示意图;
图6a为现有技术中,未经调整的2个极化波束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经过权值分配网络后系统1形成的方向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经过权值分配网络后系统2形成的方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收发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保证共通道的不同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性能,降低网络改造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传统的共同道的两个通信系统中的双极化电调天线,两个极化阵列(±45°)采用同一个电调移相网络,因此,两个通信系统的电下倾角总是保持一致,如图1所示。图1中,S1和S2标识共同道的两个通信系统,RET为电调移相网络,R表示相应的射频通道为接收通道,即在相应的通道上只接收信号,T/R表示相应的射频通道为发送/接收通道,即在相应的通道上既发送信号也接收信号。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性能,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不同通信系统的电调移相网络分开,例如,对于共同道的两个通信系统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形成2个独立的电调移相网络,分别根据每一通信系统的最优电下倾角需求配置,以此保证不同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性能。
在介绍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21和至少两个独立的电调移相网络,其中,每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21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以及在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其中:
针对每一电调移相网络,与该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分别被配置为与不同的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极化天线阵列21包含极化方向不同的两组天线阵列。如图2所示的2端口天线中,其包含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21,两组天线阵列;图3和图4所示的4端口天线,其包含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21,4组天线阵列。
基于此,如果双极化天线阵列内极化方向不同的两组天线阵列与同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则上文中“针对每一电调移相网络,与该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分别被配置为与不同的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中涉及的天线阵列可以为双极化天线阵列21;如果双极化天线阵列内极化方向不同的两组天线阵列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则上文中“针对每一电调移相网络,与该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分别被配置为与不同的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中涉及的天线阵列可以为双极化天线阵列21中的任一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
以下以两个通信系统共通道,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两个电调移相网络为例。如图2所示,其为共通道的两个通信系统的第一种天线电调方式示意图。双极化天线阵列21中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一天线阵列2111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221连接,双极化天线阵列21中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二天线阵列2112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222连接。
以通信系统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和长期演进LTE及其演进系统为例,第一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GSM系统需求匹配,第二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LTE及其演进系统需求匹配,其中,LTE系统包括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系统。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假设GSM系统的最优电下倾角为T1,为了降低同频干扰,FDD系统应在GSM系统的倾角设置下再增大倾角至T2,则极化方向不同的两个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可分别设置为T1、T2(为方便描述,定义相应的射频通道也称为T1(对应图2中的RET1),T2(对应图2中的RET2))。GSM属于单发双收系统,因此,可选择在T1上发送下行信号,这样下行性能没有任何变化;并在T1和T2上接收上行信号,T2接收的性能会有所损失。FDD系统属于2发2收系统,因此,FDD系统可以在T1和T2上发送下行信号和接收上行信号,但是,在T1上发送的下行信号由于倾角较小还会有一定的干扰风险;接收性能损失很小。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多天线系统中,以信号收发系统包含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为例,即信号收发系统包含4天线收发阵列。4天线系统中,例如,对于FDD系统可以为2发4收或者4发4收(即所有的射频通道可以收发共用,也可以用全部4个通道接收上行信号,但只用其中2个通道发送下行信号)。
具体实施时,4天线收发阵列可以看做是2个双极化天线的组合。这种情况下,可以只将其中1组双极化天线阵列的电调移相网络分成2个独立的电调移相网络,另外1组双极化天线阵列的电调移相网络保持不变。
基于此,信号收发系统可以包括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三个电调移相网络,其中,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三天线阵列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四天线阵列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
仍然以共同道的两个通信系统分别为GSM系统和FDD系统为例,如图3所示,GSM的最优电下倾角为T1,为了降低同频干扰,FDD系统应在GSM系统的电下倾角设置下再增大倾角至T2。设2个未被分开的双极化通道为T1对应图3中的RET1),分成的2个独立的电调网络通道分别为T2对应图2中的RET2),T3对应图2中的RET3),另外,T1包含的2个极化倾角均按T2设置。这样,GSM在T2上发送下行信号,在T2和T3上接收上行信号;FDD系统可以在T1上发送下行信号,在所有通道上接收上行信号。这样,GSM系统只有1个T3通道接收性能有损失,而FDD系统在接收上损失很小。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4天线的2个双极化分别按照2个系统的最优倾角配置,分别为T1,T2。GSM在T1上发送下行信号和接收上行信号,LTE在T2上发送下行信号,在T1和T2上接收上行信号。这种方式下,GSM不受影响,LTE在接收性能上所受影响比上述的实施方式大一些。这种实施方式的电调天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还可以包括权值分配网络,其中,权值分配网络分别与每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权值对通过所述电调移相网络发送至相应的天线阵列的信号进行调整。其中,权值分配网络设置于RRU(射频拉远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设备RRU侧增加一个权值分配网络23,如图5所示,权值分配网络的作用是在两个射频通道将信号发送至两个极化阵列之前,先进行功率的动态分配加权。经过分配网络之后,发送至每一个极化阵列的射频信号都包含了原两路射频信号,其差异在于权值(包括幅度和相位)的不同。这种差异带来的效果就是,最终天线方向图的下倾角可以在两路极化的下倾角之间任意调整。
设共通道的两个通信系统中其中1个系统在两个通道上发送的信号分别为S1和S2,另1个系统发送的信号分别为S3和S4,经过权值分配网络后,信号分别变为S1(a1+jb1),S2(a2+jb2),S3(a3+jb3),S4(a4+jb4),因此,根据实际需要配置an和bn的值即可使2个系统发送的波束下倾角满足各自通信系统的需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分别如图6a-图6c所示,图6a为未经调整的2个极化波束,有两个独立的电下倾角;图6b为经过权值分配网络后系统1形成的方向图,图6c为系统2形成的方向图,由此可知,由于2个系统的权值配置方式不同,最终形成的波束的实际电下倾角也产生了区别。
具体实施时,权值的配置和管理可以在BBU(基带处理单元)中完成,信号收发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7所示,包括基站天线71,RRU72和BBU73,其中,RRU72中设置有权值分配网络23,基站天线71与RRU72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RRU72与BBU73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两个通信系统共通道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时,两个以上的通信系统共通道的信号收发原理与两个通信系统共通道的信号收发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中,将传统的双极化电调天线的电调移相网络按极化分开,使得传统的2个极化按同一电下倾角调整变为可独立调整成不同的电下倾角,保证了不同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性能,另外,通过在RRU的双输出端增加一权值分配网络,使得每一个射频通道上的射频信号经过权值分配网络后可同时在两个通道上输出,由此,使用可极化独立电调的天线和权值分配网络调整波束指向,使得两个通道上输出的信号最终合成的波束指向可根据权值的不同而变化,达到不同系统间可以独立电调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将双极化电调天线的2个极化的电下倾角独立配置,通过增加权值分配网络,使得2个共模的系统的电下倾角可以独立配置,分别满足各自最优倾角需求,与使用传统RRU设备和双极化电调天线相比,避免了只参照单个系统最优倾角需求设置或折中倾角设置带来的性能损;而且,传统方案上若想实现2个系统的独立电调,只能将射频通道分开,分别使用不同的双极化电调天线(或包含2个双极化通道的独立电调天线),必然增加设备的复杂度和天面资源的浪费;而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信号收发系统通过不同极化的电下倾角独立配置和权值分配网络,避免了共模使用的2个系统无法独立优化的问题,不再因为需要独立优化而将2个系统的射频通道分开,降低了设备复杂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对天面资源的要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收发方法,由于上述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信号收发系统相似,因此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收发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信号收发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其中,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为: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配置为与该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的电调移相网络。
较佳的,所述信号收发系统还包括权值分配网络;以及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在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之前,还包括:根据预先配置的权值对每一射频通道上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调整;或者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在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之后,还包括:根据预先配置的权值对每一射频通道上接收的上行信号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两个电调移相网络,所述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一天线阵列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二天线阵列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一通信系统需求匹配,所述第二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二通信系统需求匹配;以及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对于第一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一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以及通过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一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二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
对于第二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一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二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或者接收上行信号。
在另外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三个电调移相网络,其中,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三天线阵列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四天线阵列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其中,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第三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二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第四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GSM系统需求匹配;以及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对于第一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五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以及利用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五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三射频通道,和/或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四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
对于第二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三射频通道和/或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四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利用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五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三射频通道,和/或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四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通信系统可以但不限于为GSM系统,第二通信系统可以但不限于为LTE及其演进系统。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至少两个独立的电调移相网络,其中,每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以及在至少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列分别与不同的电调移相网络连接;其中:
针对每一电调移相网络,与该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分别被配置为与不同的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值分配网络,其中:
所述权值分配网络分别与每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权值对通过所述电调移相网络发送至相应的天线阵列的信号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两个电调移相网络,所述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一天线阵列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二天线阵列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三个电调移相网络,其中:
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三天线阵列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四天线阵列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权值分配网络设置于射频拉远单元RRU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权值为通过基带处理单元BBU进行配置的。
7.一种信号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中;以及
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其中,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为:连接的天线阵列的电下倾角配置为与该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的电下倾角的电调移相网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系统还包括权值分配网络;以及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在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之前,还包括:根据预先配置的权值对每一射频通道上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调整;或者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在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之后,还包括:根据预先配置的权值对每一射频通道上接收的上行信号进行调整。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两个电调移相网络,所述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一天线阵列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二天线阵列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一通信系统需求匹配,所述第二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二通信系统需求匹配;以及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对于第一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一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以及通过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一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二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
对于第二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一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一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二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二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或者接收上行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两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三个电调移相网络,其中,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其中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三天线阵列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第二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内另一组极化方向相同的第四天线阵列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其中,第一组双极化天线阵列和第三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二通信系统需求匹配;第四天线阵列的下倾角与第一通信系统需求匹配;以及
针对不同的通信系统,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并至少利用与该通信系统匹配的电调移相网络之间的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具体包括:
对于第一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五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以及利用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五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三射频通道,和/或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四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
对于第二通信系统,利用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三射频通道和/或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四射频通道发送下行信号;利用与第五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五射频通道,和/或与第三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三射频通道,和/或与第四电调移相网络连接的第四射频通道接收上行信号。
CN201610881738.2A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7919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1738.2A CN107919888A (zh)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1738.2A CN107919888A (zh)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888A true CN107919888A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9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1738.2A Pending CN107919888A (zh)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98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842A (zh) * 2018-10-13 2019-02-12 郭今戈 NB-IoT与GSM独立天馈的组网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3013A (zh) * 2011-05-13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基站系统和调整天线设备的方法
CN102460828A (zh) * 2009-06-08 2012-05-16 电力波技术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具有自适应预失真的多元件幅度和相位补偿天线阵列
CN103840261A (zh) * 2014-03-07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调整天线波束的方法
CN104573772A (zh) * 2015-02-02 2015-04-29 周立明 射频识别定位与追踪设备及方式
CN10466123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cdma evdo 和cdma 1x 分离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828A (zh) * 2009-06-08 2012-05-16 电力波技术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具有自适应预失真的多元件幅度和相位补偿天线阵列
CN102273013A (zh) * 2011-05-13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基站系统和调整天线设备的方法
CN10466123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cdma evdo 和cdma 1x 分离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40261A (zh) * 2014-03-07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调整天线波束的方法
CN104573772A (zh) * 2015-02-02 2015-04-29 周立明 射频识别定位与追踪设备及方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842A (zh) * 2018-10-13 2019-02-12 郭今戈 NB-IoT与GSM独立天馈的组网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39960B1 (e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 comprising a re-configuration network
JP5247815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Koppenborg et al. 3D beamforming trials with an active antenna array
US1020523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 with re-configurable antenna devices
EP2827449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system
CN102378205B (zh) 微小区创建方法及基站
EP321902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07078399B (zh) 多扇区mimo有源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5322987A (zh) 无线网络装置与无线网络控制方法
CN103765940B (zh) 扇区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6252901A (zh) 宽频三波束阵列天线
CN106716714A (zh) 体育场天线
SG182518A1 (e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 comprising a transformation matrix
CN106159465A (zh) 宽频五波束阵列天线
CN104320169A (zh) 多用户3d-mimo系统中三维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EP3472942B1 (en) Flexible analog architecture for sectorization
CN107919888A (zh)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和方法
CN102595432B (zh)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上、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11088520U (zh) 立体多波束天线和网络接入系统
US20170033470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8155932A (zh)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及基站
CN103997750B (zh)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5429682A (zh) 有源天线工作模式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和方法
JP7349568B2 (ja) クワッド偏波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アレイを用いてビームの空間-偏波分離を具現するアンテナ装置
US1199097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larization adaptation to reduce propagation loss for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