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536B -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536B
CN107919536B CN201711115592.1A CN201711115592A CN107919536B CN 107919536 B CN107919536 B CN 107919536B CN 201711115592 A CN201711115592 A CN 201711115592A CN 107919536 B CN107919536 B CN 107919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antenna
layer circuit
feed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55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9536A (zh
Inventor
桂万如
季文涛
邓庆勇
陈士兵
黄金梅
韦聪
徐秀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Ruos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Ruos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Ruos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Ruos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155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9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9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阵列由三层上下排布的电路板构成:底层电路板为带金属地板的微带反射板,其上设有若干个发射和接收天线馈口;中间层电路板为微带形式的天线,其正反面均通过格状金属条带分割成若干个区域,正反面的格状金属条带由金属化通孔相互导通;上层电路板为纯介质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馈源阵列的通信天线。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馈源阵列结构简单紧凑,可方便的应用于单、双反射面的卫星通信天线中,实现天线系统对卫星的小角度、高速、高精度的电子波束扫描和跟踪。可在实现对卫星高精度跟踪对准的同时,降低对伺服系统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伺服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通信、星地动中通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背景技术
由金属反射面和馈源组成的天线,主要包括单反射面天线和双反射面天线两大类,这是基于光学原理导出的天线形式,广泛用于微波和波长更短的波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多种单反射面天线开始大量使用,到60年代出现了以卡塞格伦天线为代表的双反射面天线。它们已成为最常用的一类微波和毫米波高增益天线,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导航、电子对抗、遥测、射电天文和气象等技术领域。以卫星通信为例,由于增益高和结构简单,反射面天线是通信卫星地球站的主要天线形式;由于能制成可展开的折伞形结构,它又是宇宙飞船和卫星天线的基本形式。至今不但已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反射面形式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同时也出现了性能优良的多种馈源结构。
动中通是“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简称。星地“动中通”是为了满足用户通过卫星在动态移动中传输宽带视频信息的需求产生的新应用,使用固定轨道卫星的Ku频段进行移动通信传输宽带信息,是一种新兴业务应用。通过动中通系统,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的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等平台,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可满足各种军民用应急通信和移动条件下的多媒体通信的需要。
目前,“动中通”系统主要使用Ku波段与固定轨道卫星进行通信。根据国家2014年发布的《Ku频段静止中使用的车载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Ku频段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通用技术要求》等文件要求,Ku波段“动中通”系统需由应用分系统、电源分系统、信道分系统、天线及其控制系统等组成。天线系统需同时覆盖上行/下行频段,其中上行频段为13.75~14.5GHz,下行频段10.95~11.75GHz、12.25~12.75GHz,上行和下行频段的极化为两正交的线极化。为保证卫星与地面移动设备间流畅的通信,系统天线需实时指向通信卫星。为了避免天线发射时对邻近卫星的干扰,通常需要移动设备在运动中天线的跟踪误差小于0.1°,并且馈源也要进行旋转跟踪,接收和发射间的极化隔离度要大于30dB。此外,文件中对天线的发射功率、副瓣电平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单位推出了“动中通”相关的产品,如以色列RaySat公司推出的多组片天线、美国TracStar推出的IMVS450M产品、以色列Starling公司推出的Mijet系列产品以及国内中电集团54所研发的0.5m与1.2m车载环焦天线等。为满足天线对卫星的高精度实时跟踪对准的要求,上述“动中通”产品中均包含有自动跟踪系统。“动中通”自动跟踪系统是在初始静态情况下,由GPS、经纬仪、捷联惯导系统测量出航向角、载体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及相对水平面的初始角,然后根据其姿态及地理位置、卫星经度自动确定以水平面为基准的天线仰角,在保持仰角对水平面不变的前提下转动方位,并以信号极大值方式自动对准卫星。在载体运动过程中,测量出载体姿态的变化,通过数学平台的运算,变换为天线的误差角,通过伺服机构调整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保证载体在变化过程中天线对星在规定范围内,使卫星发射天线在载体运动中实时跟踪地球同步卫星。该系统跟踪方式有自跟踪和惯导跟踪两种。自跟踪是依靠卫星信标进行天线闭环伺服跟踪;惯导跟踪是利用陀螺惯导组合敏感载体的变化进行天线跟踪。这两种跟踪可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切换。当系统对星完毕转入自动跟踪后,以自跟踪方式工作;与此同时,惯导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并不断输出天线极化、方位和俯仰等数据。当由于遮挡或其它原因引起天线信标信号中断时,系统自动切换到惯导跟踪方式。
无论天线采用何种跟踪方式,高精度的伺服系统始终是传统“动中通”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通常情况下,高精度伺服系统需具有约0.1°的高跟踪精度,同时由于“动中通”天线具有较大的口径(目前满足入网要求的天线口径超过1米)及重量,从而造成了高精度伺服系统的较高成本。目前,应用于“动中通”的高精度伺服系统成本动辄数万、甚至超过十万,占整个“动中通”系统成本的一大部分,限制了“动中通”通信系统在民用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与主反射面配合,可以实现天线系统对卫星的小角度、高速、高精度的电子波束扫描和跟踪。采用这种技术,可以降低对伺服系统的精度和动态反应速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伺服系统的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包括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之间间隔固定;
其中底层电路板(18)为带金属地板的微带反射板,其上开设有若干个发射天线馈口和接收天线馈口;
中间层电路板(17)为微带形式的天线结构,其正反面均是通过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分割成若干个区域,正反面的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由金属化通孔相互导通;
上层电路板(16)为一块起增强定向性作用的纯介质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层电路板(18)底侧附导体。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层电路板(18)上延径向设有4个馈电孔(5),径向的4个馈电孔(5)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2个馈电孔(5),总共设置8个馈电孔(5),其中四个为发射天线馈口,四个为接收天线馈口。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SSMA接口(24)焊接在底层电路板(18)上,上下端均伸出底层电路板(18),其中中间层电路板上的接收天线(9)以及发射天线(13)的两臂分别与SSMA接口(24)的内芯以及外壁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空心铜台(6)通过馈电孔焊接在底层电路板(18)的上端,空心铜台(6)套在SSMA接口(24)的内芯外。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上具有开口。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中间层电路板(17)每个区域的正面设置有分别作为接收天线(9)的金属偶极子、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每个区域的背面设置有作为发射天线(13)的金属偶极子,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与接收天线(9)连接,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与发射天线(13)连接,正反面对应区域的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成900角交叉设置。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将同一位置处的两偶极子结构即同一位置处位于电路板正反面的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中间层电路板(17)每个区域上设置有印刷金属圆盘(12)。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上层电路板(16)和中间层电路板(17)之间设有若干个尼龙螺柱(20),若干个尼龙螺柱(20)的中间轴孔分别对准上层电路板(16)上的固定孔(15)和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中间层电路板(17)和底层电路板(18)之间设有若干个尼龙螺柱(21),若干个尼龙螺柱(21)的中间轴孔分别对准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和底层电路板(18)上的固定孔(4),若干个尼龙螺丝(19)从上层电路板(16)上部向下穿过上层电路板(16)上的固定孔(15)后旋进尼龙螺柱(20)里,若干个尼龙螺丝23从底层电路板(18)的底部向上,依次穿过底层电路板(18)上的固定孔(4)、若干个尼龙螺柱(21)、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后旋进尼龙螺柱(20)里,从而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中间层电路板(17)与底层电路板(18)的间距为0.1λ~0.3λ,λ为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自由空间波长,上层电路板(16)与中间层电路板(17)的间距为0.3λ~0.7λ。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卫星通信天线,包括金属反射面和馈源阵列,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中心放置在天线的焦点处。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卫星通信天线是单反射面天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卫星通信天线是双反射面天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卫星通信天线是卡塞格伦天线。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所设计的天线馈源阵列可方便的应用于单反射式或双反射面的卫星通信天线中,实现小角度、高速、高精度波束跟踪和扫描,以降低对机械伺服系统的精度和动态速度的要求,从而降低天线系统的成本,推动“动中通”系统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
2、采用印刷金属交叉偶极子结构以及“法布里-帕罗”天线的原理实现可应用于“动中通”天线的馈源。相比于传统的波导口、波导喇叭等馈源结构,该馈源结构简单紧凑,因而可在较小的面积内实现多个单元以及收/发通道,从而利于实现动中通天线所要求的更高精度的波束指向控制;
3、采用的对消技术可在天线结构端实现同一位置处收/发通道之间30dB的隔离度,减轻了后端器件的压力;
4、该馈源采用微带印刷电路板结构,工艺成熟、加工简单、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卡塞格伦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底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中间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上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仿真和测试回波损耗结果图,其中:(a)仿真;(b)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实测。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12.5GHz的仿真及实测阵列接收定向性图,其中:(a)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仿真结果;(b)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实测结果。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14.1GHz的仿真及实测阵列发射定向性图,其中:(a)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仿真结果;(b)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实测结果。
其中,附图标记为:1.副反射面,2.馈源阵列,3.主反射面,4.底层电路板固定孔,5.馈电孔,6.空心铜柱,7.中间层电路板固定孔,8.发射天线馈电焊盘,9.接收天线,10.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1.介质板开窗,12.印刷金属圆盘,13.发射天线,14.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5.上层电路板固定孔,16.上层电路板,17.中间层电路板,18.底层电路板,19.尼龙螺丝,20.尼龙螺柱,21.尼龙螺柱,22.腰孔垫片,23.尼龙螺丝,24.SSMA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实施例中,本发明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应用于图1所示的卡塞格伦天线,卡塞格伦天线应用于动中通中,该卡塞格伦天线包括副反射面1、馈源阵列2,和主反射面3。馈源阵列2固定于卡塞格伦天线的主反射面3上,且馈源阵列2的中心放置在卡塞格伦式天线的焦点处。
参阅图2与图3,所述馈源阵列2采用基于微带印刷电路板(PCB)的“法布里-帕罗”天线的形式,包括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之间通过螺丝锁固。三层电路板均为在介电常数为3的介质覆铜板上制作的,其中底层电路板18为带金属地板的微带反射板,中间层电路板17为微带形式的天线结构,上层电路板16为一块起增强定向性作用的纯介质板。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的厚度分别为3mm、0.5mm及1.5mm,直径相同,均为54mm。三层电路板通过四个位置相同的且旋转对称的固定孔相互连接,对角位置的固定孔孔距为49mm,孔径2mm。
请同时参阅图4,所述底层电路板18底侧附导体,如铜,并且其上开设有4个固定孔4,且延径向设有4个馈电孔5,径向的4个馈电孔5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2个馈电孔5,总共设置8个馈电孔5,其中四个为发射天线馈口,四个为接收天线馈口。SSMA接口24通过馈电孔焊接在底层电路板18上,上下端均伸出底层电路板18,空心铜台6通过馈电孔焊接在底层电路板18的上端,且罩在SSMA接口24的内芯上。当馈源阵列2固定于卡塞格伦天线的主反射面3上时,馈源阵列2与主反射面3之间具有腰孔垫片22,具体的,腰孔垫片2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腰孔垫片22通过其中一个通孔螺丝锁固在底层电路板18上。
请同时参阅图5,是中间层电路板17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c)是侧视剖面图。所述中间层电路板17上开设有4个固定孔7,并且中间层电路板17的正反面均分为4个区域,正面的每个区域的结构均相同,具体参数略有差别,反面的每个区域的结构也均相同,具体参数也略有差别。为便于加工组装,正反面的每个区域均开设1个介质板开窗11。为隔绝表面波对方向图的影响,中间层电路板17的正反面均是通过带有一定开口结构172的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分割成4个区域,正反面的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由金属化通孔(图未示)相互导通。这里,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上引入开口是为了避免形成封闭的谐振腔,以免恶化天线的匹配特性。通过对金属化通孔结构的设置,并且在电路板中使用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分割区域,并且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的设置隔离了介质中的表面波,从而降低阵列单元间的互耦。
每个区域的正面设置有分别作为接收天线9的金属偶极子、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每个区域的背面设置有作为发射天线13的金属偶极子。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与接收天线9连接,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与发射天线13连接,正反面对应区域的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成900角交叉设置,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分别工作于收/发(下行/上行)频段,交叉设置的金属偶极子结构可对应实现收/发所要求的两正交线极化,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的臂长可调。为焊接方便,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设置在一侧。为进一步减小馈电结构对收/发间隔离所带来的影响,在设计中将同一位置处的两偶极子结构即同一位置处位于电路板正反面的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同时还设置有改善收发通道隔离度的印刷金属圆盘12。金属圆盘12的直径约为0.05λ~0.2λ,位于金属条带14所隔成的矩形单元的顶角附近,金属圆盘12的中心距围成对应顶角的两个边的距离均约为0.15λ~0.35λ。λ为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自由空间波长。通过调节该细导线的长度、粗细等参数以及金属圆盘12的大小和位置可利用合适的对消手段来实现收/发之间的高隔离。
请同时参阅图2以及图5,结构中的接收天线9以及发射天线13均通过SSMA接口24实现底部同轴馈电。其中接收天线9以及发射天线13的两臂分别与SSMA接口24的内芯以及外壁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这里采用细导线的原因在于减小馈电结构对收/发间隔离的影响。
请同时参阅图6,上层电路板16上开设有4个固定孔15,上层电路板16为覆铜板全部刻蚀掉的纯介质板,是构成“法布里-帕罗”的上层结构。
作为优选的连接方式,上层电路板16和中间层电路板17之间设有4个尼龙螺柱20,4个尼龙螺柱20的中间轴孔分别对准上层电路板16上的固定孔15和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中间层电路板17和底层电路板18之间设有4个尼龙螺柱21,4个尼龙螺柱21的中间轴孔分别对准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和底层电路板18上的固定孔4。4个尼龙螺丝19从上层电路板16上部向下穿过上层电路板16上的固定孔15后旋进尼龙螺柱20里,4个尼龙螺丝23从底层电路板18的底部向上,依次穿过底层电路板18上的固定孔4、4个尼龙螺柱21、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后旋进尼龙螺柱20里,从而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固定在一起。
在该馈源结构中,介质基板的间距对结构的工作带宽以及辐射增益有直接的影响。其中,中间层电路板17与底层电路板18的合适间距约为0.1λ~0.3λ,λ为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自由空间波长。当两者的间距过小时,馈源结构的增益较高,但是整体工作带宽过窄;当两者的间距过大时,馈源结构的增益过低、带宽较窄,并且馈源物理结构将较大。另外,上层电路板16与中间层电路板17的合适间距约为0.3λ~0.7λ。当两者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时,均会使得馈源结构的增益过低,工作带宽较窄。在该馈源阵列结构中,通过调节尼龙螺栓20、21的高度可对应的调节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间的间距,由此可方便的调节结构的辐射增益以适应与不同反射面尺寸以及焦距的需求。
此外,通过调节金属偶极子的臂长,可调节结构的工作频率。由于结构工作与较高频率,结构中的介质基板需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该馈源结构中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厚度以及间距等参数对结构的整体工作频段、工作带宽、增益以及单元间互耦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际设计中需着重进行综合设计以及优化调整。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仿真和测试回波损耗结果图,其中:(a)仿真(其中端口1、端口3、端口5、端口7为接收端口,端口2、端口4、端口6、端口8为发射端口);(b)接收与发射端口实测。由图7可见,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回波分别在12.25GHz~12.75GHz和13.75GHz~14.5GHz范围内小于-10dB,达到了良好匹配。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12.5GHz的仿真及实测阵列接收定向性图,其中:(a)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仿真结果;(b)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实测结果。由图8可见,工作于12.5GHz时,天线在天顶方向的增益为15dB,副瓣比主瓣低10dB(仿真)/18dB(实测)。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14.1GHz的仿真及实测阵列发射定向性图,其中:(a)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仿真结果;(b)方位面0°与方位面90°内实测结果。由图9可见,工作于14.1GHz时,天线在天顶方向的增益为15dB,副瓣比主瓣低11dB(仿真)/10dB(实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之间间隔固定;
其中底层电路板(18)为带金属地板的微带反射板,其上开设有若干个发射天线馈口和接收天线馈口;
中间层电路板(17)为微带形式的天线结构,其正反面均是通过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分割成若干个区域,正反面的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由金属化通孔相互导通;
中间层电路板(17)每个区域的正面设置有分别作为接收天线(9)的金属偶极子、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每个区域的背面设置有作为发射天线(13)的金属偶极子,接收天线馈电焊盘(10)与接收天线(9)连接,发射天线馈电焊盘(8)与发射天线(13)连接,正反面对应区域的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成90°角交叉设置;
上层电路板(16)为一块纯介质板;
底层电路板(18)底侧附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电路板(18)上沿径向设有4个馈电孔(5),径向的4个馈电孔(5)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2个馈电孔(5),总共设置8个馈电孔(5),其中四个为发射天线馈口,四个为接收天线馈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SSMA接口(24)焊接在底层电路板(18)上,上下端均伸出底层电路板(18),其中中间层电路板上的接收天线(9)以及发射天线(13)的两臂分别与SSMA接口(24)的内芯以及外壁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空心铜台(6)通过馈电孔(5)焊接在底层电路板(18)的上端,空心铜台(6)套在SSMA接口(24)的内芯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格状金属条带电路(14)上具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将同一位置处的两偶极子结构即同一位置处位于电路板正反面的接收天线(9)和发射天线(13)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电路板(17)每个区域上设置有印刷金属圆盘(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上层电路板(16)和中间层电路板(17)之间设有若干个尼龙螺柱(20),若干个尼龙螺柱(20)的中间轴孔分别对准上层电路板(16)上的固定孔(15)和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中间层电路板(17)和底层电路板(18)之间设有若干个尼龙螺柱(21),若干个尼龙螺柱(21)的中间轴孔分别对准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和底层电路板(18)上的固定孔(4),若干个尼龙螺丝(19)从上层电路板(16)上部向下穿过上层电路板(16)上的固定孔(15)后旋进尼龙螺柱(20)里,若干个尼龙螺丝(23)从底层电路板(18)的底部向上,依次穿过底层电路板(18)上的固定孔(4)、若干个尼龙螺柱(21)、中间层电路板(17)上的固定孔(7)后旋进尼龙螺柱(20)里,从而上层电路板(16)、中间层电路板(17)以及底层电路板(18)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电路板(17)与底层电路板(18)的间距为0.1λ~0.3λ,上层电路板(16)与中间层电路板(17)的间距为0.3λ~0.7λ,λ为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自由空间波长。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卫星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反射面和馈源阵列,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的中心放置在天线的焦点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卫星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通信天线是单反射面天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卫星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通信天线是双反射面天线。
CN201711115592.1A 2017-11-13 2017-11-13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Active CN107919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5592.1A CN107919536B (zh) 2017-11-13 2017-11-13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5592.1A CN107919536B (zh) 2017-11-13 2017-11-13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536A CN107919536A (zh) 2018-04-17
CN107919536B true CN107919536B (zh) 2020-02-18

Family

ID=6189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5592.1A Active CN107919536B (zh) 2017-11-13 2017-11-13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95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139679A3 (de) * 1977-04-13 1980-01-16 Joerg Priese Speisesystem fuer orthogonales,horizontales richtantennenfeld
US5818397A (en) * 1993-09-10 1998-10-06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horizontal beamwidth antenna having binary feed network with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
CN103367878A (zh) * 2013-06-13 2013-10-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双通信天线
CN204118242U (zh) * 2014-07-14 2015-01-2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WO2015166296A1 (en) * 2014-04-30 2015-11-05 Agence Spatiale Europeenne Wideband reflectarray antenna for dual polarization applications
CN106505316A (zh) * 2016-12-30 2017-03-15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平面天线阵列
CN106848598A (zh) * 2017-01-17 2017-06-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编码超表面的低散射高增益法布里‑珀罗谐振腔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8098A (ko) * 2012-02-27 2013-09-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고 이득 광대역 안테나 장치
CN105449376B (zh) * 2015-12-07 2017-03-29 清华大学 可变波束倾角的平面阵列天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139679A3 (de) * 1977-04-13 1980-01-16 Joerg Priese Speisesystem fuer orthogonales,horizontales richtantennenfeld
US5818397A (en) * 1993-09-10 1998-10-06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horizontal beamwidth antenna having binary feed network with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
CN103367878A (zh) * 2013-06-13 2013-10-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双通信天线
WO2015166296A1 (en) * 2014-04-30 2015-11-05 Agence Spatiale Europeenne Wideband reflectarray antenna for dual polarization applications
CN204118242U (zh) * 2014-07-14 2015-01-21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06505316A (zh) * 2016-12-30 2017-03-15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平面天线阵列
CN106848598A (zh) * 2017-01-17 2017-06-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编码超表面的低散射高增益法布里‑珀罗谐振腔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536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7775B2 (en) Lens antenna system
US5041840A (en) Multiple frequency antenna feed
EP3288113B1 (en) Steerable antenna assembly utilizing a dielectric lens
EP2392051B1 (en) Communications radar system
US20020075194A1 (en) Mechanically steerable array antenna
CN104092485B (zh) 分布式动中通轻质赋形天线
US6366244B1 (en) Planar dual band microstrip or slotted waveguide array antenna for all weather applications
CN107968267B (zh) 多波束端射天线
CN111987435A (zh) 一种低剖面双极化天线、阵列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2610926A (zh) 用于高空平台通信系统的介质透镜天线
CN107959113B (zh) 一种双线极化天线
CN207664223U (zh) 一种双线极化天线
CN109193154B (zh) 一种毫米波圆极化多波束平板圆柱介质透镜天线
CN107978840B (zh) 一种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组件
CN114256614A (zh)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通信系统的超宽带平面天线阵列
CN207587954U (zh) 一种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组件
CN107919536B (zh) 用于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及卫星通信天线
US11594823B2 (en) Discrete antenna module with via wall structure
US20230208049A1 (en) Dual-frequency and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575216B2 (en)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with a fixed feed antenna
Gachev et al. On-the-move antenna systems for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Krauss et al. Low-profile tracking antenna for Ka-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Jankovic et al. Active multibeam antennas based on Rotman lens arrays
CN110889220B (zh) 一种新型的ads-b、tcas共用天线的方法
US20240136729A1 (en) Array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