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057A -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057A
CN107919057A CN201710903708.1A CN201710903708A CN107919057A CN 107919057 A CN107919057 A CN 107919057A CN 201710903708 A CN201710903708 A CN 201710903708A CN 107919057 A CN107919057 A CN 107919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ortion
mould
fastening part
molding section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37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9057B (zh
Inventor
吴炫正
宾润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19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9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 G02B6/325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member, e.g. window, protective pl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9/00Blowing glass; Production of hollow glass articles
    • C03B9/30Details of blowing glass; 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moulds
    • C03B9/38Means for cooling, heating, or insulating glass-blowing machines or for cooling the glass moulded by the machine
    • C03B9/3816Means for general supply, distribution or control of the medium to the mould, e.g. sensors, circuits, distribution networks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显示装置的包括具有精确曲率的弯曲部的窗的成形装置,该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模制部;第二模具,包括面向第一模制部的第二模制部;以及引导部,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引导部包围第一模制部。第一模制部包括模制表面,该模制表面面向第二模制部并且包括弯曲部,并且引导部与限定模制表面的边中的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边和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二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基本上彼此相等,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的基础表面不同的高度处。

Description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6日提交的第10-2016-012915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显示装置的包括具有精确曲率的弯曲部的窗的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导航装置、数码相机、电子书、便携式游戏装置或各种终端的装置包括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LCD”)装置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
在这种移动装置中所使用的传统的显示装置中,透明盖窗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正面,以使得用户能够看到显示区域。
同时,随着具有弯曲部的便携式装置的发展,包括弯曲部的窗的必要性正在增加。
应当理解,本技术背景部分旨在提供对理解技术有用的背景,并且如本文中所公开的,技术背景部分可包括并不是由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文中所公开的主题的相应有效申请日之前已知或理解的那一部分的想法、概念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包括具有精确曲率的弯曲部的窗的成形装置。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模制部;第二模具,包括面向第一模制部的第二模制部;以及引导部,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引导部包围第一模制部。第一模制部包括模制表面,该模制表面面向第二模制部并且包括弯曲部,并且引导部与限定模制表面的边中的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边和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二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基本上彼此相等,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的基础表面不同的高度处。
引导部可与第一边接触,并且引导部可与第二边接触。
弯曲部可位于第一模制部的边缘处,并且弯曲部的端部可沿着第一边和第二边中更向上定位的边定位。
第一模具还可包括:第一基础部,包括供第一模制部定位的基础表面;以及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彼此相对并且位于第一基础部的基础表面上,以及第一紧固部与第二紧固部之间具有第一模制部。
第二模具还可包括:第二基础部,在该第二基础部处定位有第二模制部;以及第三紧固部和第四紧固部,彼此相对并且位于第二基础部的基础表面上,以及第三紧固部与第四紧固部之间具有第二模制部。
第一紧固部可位于第三紧固部与引导部之间,并且第二紧固部可位于引导部与第四紧固部之间。
第一紧固部和第一模制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与位于第一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基础表面之间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
第一紧固部和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可彼此平行,并且第一模制部和位于第一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可彼此平行。
第二紧固部和第一模制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与位于第二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基础表面之间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
第二紧固部和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可彼此平行,并且第一模制部和位于第二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可彼此平行。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还可包括:紧固凹槽,限定在第一基础部和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中;以及紧固突起,从第一基础部和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并插入到紧固凹槽中。
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石墨材料。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包括第一紧固部、第二紧固部和位于第一紧固部与第二紧固部之间的第一模制部,第一模制部包括位于至少一个边缘处的弯曲部;第二模具,包括面向第一模制部的第二模制部;以及引导部,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引导部包括:第一主引导部,位于第一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第一辅助引导部,从第一主引导部的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第一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距离大的宽度;第二辅助引导部,从第一主引导部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第一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距离大的宽度;第二主引导部,位于第二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第三辅助引导部,从第二主引导部的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第二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距离大的宽度;以及第四辅助引导部,从第二主引导部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第二紧固部与第一模制部之间的距离大的宽度。
第一模制部可包括模制表面,该模制表面面向第二模制部并且包括弯曲部,并且引导部与限定模制表面的边中的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边和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二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的基础表面不同的高度处。
第一边与第一主引导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边与第一辅助引导部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
第一边和第二边中更向上定位的一个边可与第一主引导部接触,并且第一边和第二边中更向下定位的一个边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接触。
弯曲部可位于第一模制部的边缘处,并且弯曲部的端部可沿着第一边和第二边中更向上定位的边定位。
包括第一主引导部、第一辅助引导部和第二辅助引导部的结构可具有I形形状。
包括第一主引导部、第一辅助引导部和第二辅助引导部的结构可具有“[”的形状或“]”的形状。
第一辅助引导部和第三辅助引导部可彼此连接。
以上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除了上述说明性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另外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通过参照附图及以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方面,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取得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部件被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使用窗成形装置形成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通过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形成窗的方法制造的窗的视图;
图12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取得的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部件被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取得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部件被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的第一基础部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的第一基础部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18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0是示出图18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图21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3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23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5是示出根据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26是示出图25的第一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通过下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变得清楚。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限定。因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构成元件、操作和技术,以防止本发明被模糊地解释。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附图中,某些元件或形状可以以放大的方式或以简化的方式示出,以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且存在于实际产品中的其它元件也可被省略。因此,附图旨在帮助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理解。
当层、区域或板被称为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上”时,该层、区域或板可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上,或者其间可存在中间层、区域或板。相反,当层、区域或板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上”时,其间可不存在中间层、区域或板。另外,当层、区域或板被称为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下方”时,该层、区域或板可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下方,或者其间可存在中间层、区域或板。相反,当层、区域或板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层、区域或板“下方”时,其间可不存在中间层、区域或板。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可使用空间相对措辞“下方(below)”、“之下(beneath)”、“下部(lower)”、“上方(above)”、“上部(upper)”等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部件与另一元件或部件之间的关系。应理解,除了附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措辞旨在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在附图中所示的装置被翻转的情况下,位于另一装置“下方(below)”或“之下(beneath)”的装置可被放置在另一装置“上方(above)”。因此,说明性措辞“下方(below)”可包括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两者。装置还可在另一个方向上取向,并因此空间相对措辞可根据取向被不同地解释。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被称为“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者通过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间“电连接”至另一元件。还应理解,当措辞“包含(comprise)”、“包含有(comprising)”、“包括(include)”和/或“包括有(includ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示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集群的存在或添加。
应当理解,尽管“第一”、“第二”、“第三”等的措辞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措辞的限制。这些措辞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文中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或“第三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可被同样地称呼。
考虑到有关测量和与特定数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限制),本文所用的“约(about)”或“大约(approximately)”包括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所述值和均数。例如,“约”可意味着在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述值的±30%、20%、10%、5%之内。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除非在本说明书中明确地限定,否则诸如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25对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取得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并且图3是示出图2的部件被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1中所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10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模具100、引导部300和第二模具200。
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将模制对象(如待在下文中描述的窗)转换成预定形状。
第一模具100包括第一基础部110、第一模制部130、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第一模制部130、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位于第一基础部110处。
第一模制部130、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具有从第一基础部110的一个表面110a(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基础表面”)朝向第二模具200突出的形状。换言之,第一模制部130、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在与Z轴(在下文中称为“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的不同部分突出成具有预定高度。
包括在第一模具100中的第一基础部110、第一模制部130、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可一体地形成。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模制部130位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二紧固部152之间。第一模制部130具有第一模制表面133。
如图2中所示,第一模制表面133具有位于其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的弯曲部13b。换言之,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具有弯曲形状。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是具有凹陷形状的弯曲部13b。
第一模制表面133的除了相对的边缘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是平坦的。换言之,第一模制表面133具有位于其相对的边缘部分之间的平坦部13a。由此,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包括弯曲部13b和平坦部13a。
待被模制或加工的窗888(参见图8A)被放置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第一模制表面133与窗888接触。例如,第一模制表面133与窗888的前表面接触。窗888的前表面是指直接施加有来自用户的触摸的部分。窗888可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888。
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与上文中所描述的引导部300和待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一同将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牢固地固定到彼此。换言之,在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被联接的情况下,第一紧固部151、第二紧固部152、引导部300、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将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牢固地固定到彼此。
如图1中所示,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中的每个具有杆形状。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彼此平行。例如,如图1中所示,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在与Y轴(在下文中称为“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
如图3中所示,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紧固部151的高度h2大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模制部130的高度h1。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第一模制部130的高度h1是指第一模制部130的基本上最大的高度。换言之,第一模制部130的高度h1是指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到第一模制部130的弯曲部13b的端部的基本上最短的距离。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151的高度h2基本上等于第一紧固部151的厚度,并且第一模制部130的高度h1基本上等于第一模制部130的基本上最大的厚度。
相似地,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测量的第二紧固部152的高度高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测量的第一模制部130的高度h1(最大高度)。第二紧固部152的高度可基本上等于第一紧固部151的高度h2。
引导部300限制窗888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的位置。换言之,当窗888被放置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时,引导部300将窗888引导为位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正确位置中。另外,引导部300可防止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的窗888在模制工艺中移动。此外,引导部300还用于将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紧固到彼此。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例如,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待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二模具200的第二基础部210之间。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中所示,引导部300可具有包围第一模制部130的闭环形状或环形状。换言之,如图3中所示,在引导部300和第一模具100彼此联接的情况下,引导部300包围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部130。
如图3中所示,引导部30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并且引导部300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例如,如图1中所示,引导部300的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并且引导部300的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此外,引导部300的在与X轴(在下文中称为“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不位于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
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当如图3中所示彼此联接时,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引导部300的高度大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模制部130的高度h1(上述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最大高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的高度与引导部300的厚度基本上一致。
引导部300的高度可基本上等于第一紧固部151(或者第二紧固部152)的高度h2。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二模具200面向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包括第二基础部210、第二模制部230、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
第二模制部230、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位于第二基础部210处。第二模制部230、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具有从第二基础部210的一个表面210a(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基础表面”)朝向第一模具100突出成具有预定高度的形状。换言之,第二模制部230、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在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从第二基础表面210a的不同部分突出成具有预定高度。
包括在第二模具200中的第二基础部210、第二模制部230、第三紧固部251和第四紧固部252可一体地形成。
第二模制部230可由上文描述的引导部300包围。例如,如图3中所示,当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和引导部300彼此联接时,引导部300包围第一模制部130和第二模制部230。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二模制部230位于第三紧固部251与第四紧固部252之间。第二模制部230具有第二模制表面233。
如图2中所示,第二模制表面233具有位于其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的弯曲部23b。换言之,第二模制表面233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具有弯曲形状。第二模制表面233的弯曲部23b是具有凸起形状的弯曲部23b。
第二模制表面233的除了相对的边缘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是平坦的。换言之,第二模制表面233具有位于其相对的边缘部分之间的平坦部23a。由此,第二模制表面233包括弯曲部23b和平坦部23a。
第二模制表面233面向第一模制表面133。第二模制表面233的弯曲部23b分别定位成面向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并且第二模制表面233的平坦部23a定位成面向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平坦部13a。
第二模制表面233与窗888接触。例如,第二模制表面233与窗888的后表面接触。窗888的后表面与其前表面相对。
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和引导部30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石墨材料或由石墨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和引导部300中的每个可包括石墨。
图4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同时,图4的区域A是示出从图4的点P1在X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并且图4的区域B是示出从图4的点P2在Y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
如图4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四边形形状。第一模制表面133可由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第四边S4和四个弯曲边R限定。
从平面图查看,彼此相邻的两个直线形状的边由弯曲边R连接。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具有直线形状,并且每个弯曲边R具有圆形状。在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弯曲边的情况下,相邻的边直接连接。
同时,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示出的两条虚线表示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与平坦部13a之间的界面。
弯曲部13b位于第一模制部130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b的端部沿着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定位。也就是说,第一紧固部151和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一边S1,并且第二紧固部152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二边S2。换言之,第一边S1对应于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并且第二边S2对应于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
第一边S1与第二边S2彼此面对。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平行于第一紧固部151(或者第二紧固部152)。当引导部300和第一模具100彼此联接时,引导部300的一部分面向第一边S1。另外,引导部300的另一部分面向第二边S2。
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两个相邻的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不同的高度处。例如,如图4的区域A和区域B中所示,相对于第一基础表面110a,第一边S1定位得比第三边S3高。换言之,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边S1的高度h1大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三边S3的高度h3。此外,第一边S1定位得比与其相邻的第四边S4高。相似地,第二边S2定位得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
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例如,第一边S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三边S3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3。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边S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四边S4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4。
此外,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例如,第一边S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3以及第四边S4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4基本上全部相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15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紧固部152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
图5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同时,图5的区域A是示出从图5的点P1在X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并且图5的区域B是示出从图5的点P2在Y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
如上文参照图4描述的,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和距离d3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和第三边S3中的每个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三边S3可与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三边S3的另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此外,如上文参照图4所述,第一边S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3以及第四边S4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d4中的每个可彼此相等,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2、距离d3和距离d4可各自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所有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二边S2可与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二边S2的另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三边S3的另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引导部300的面向第四边S4的另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此外,引导部300也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各个弯曲边R直接接触。
由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的弯曲部13b位于第一模制部130的边缘处,所以不存在侧壁。因此,研磨工具可充分地到达弯曲部13b的端部(上述第一边S1或第二边S2),以使得弯曲部13b可具有正常的曲率。
因此,使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制造的窗888可具有精确的曲率。此外,可减小位于窗888的边缘部分处的压制痕迹的宽度。
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使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形成窗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11是示出通过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形成窗的方法制造的窗888的视图。本文中,图6B、图7B、图8B、图9B和图10B是分别沿图6A、图7A、图8A、图9A和图10A的线I-I'取得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引导部300放置在第一模具100上方。引导部300在箭头方向上朝向第一模具100下降以联接到第一模具100。例如,引导部300联接到第一模具100,以包围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部13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B中所示,引导部300的一部分插入到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间隙55a(或者凹槽)中,并且引导部300的另一部分插入到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二模制部230之间的间隙55b(或者凹槽)中。
联接到第一模具100的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上。引导部300可与第一基础表面110a接触。图7A和图7B示出了彼此联接的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的示例。
随后,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窗888位于第一模制部130上。窗888可包括透明玻璃材料。如图7A中所示,窗888具有键孔888a和扬声器孔888b。虽未示出,但是显示装置的按钮由键孔888a暴露,并且显示装置的扬声器定位成与扬声器孔888b对应。
窗888在箭头方向上下降并放置在第一模制部13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上。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窗888的每个边缘定位成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每个弯曲部13b对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8B中所示,窗888的相对的边缘部分分别与弯曲部13b的端部接触,并且窗888的除了其边缘部分以外的部分不与第一模制部13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接触。换言之,在窗888的中央部与平坦部13a之间存在间隙90。
随后,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第二模具200位于其上定位有窗888的第一模具100上。第二模具200沿箭头方向朝向第一模具100下降。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8B中所示,引导部300的一部分和第一模具100的第一紧固部151插入到第二模具200的第三紧固部251与第二模制部230之间的间隙55c(或者凹槽)中,并且引导部300的另一部分和第一模具100的第二紧固部152插入到第二模具200的第四紧固部252与第二模制部230之间的间隙55d(或者凹槽)中。图9A和图9B示出了彼此联接的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的示例。
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随着第二模具200的第二模制部230按压第一模制部130上的窗888,窗888的除了窗888的相对端部以外的部分被压向第一模制表面133。因此,弯曲部120(参见图11)形成在窗888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这种压制处理期间,还可向窗888施加热。
如图9B中所示,窗888位于第一模制表面133与第二模制表面233之间。窗888的前表面与第一模制表面133接触,并且窗888的后表面与第二模制表面233接触。窗888的相对的边缘中的每个位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与第二模制表面233的弯曲部23b之间。窗888的除了相对的边缘部分以外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平坦部13a与第二模制表面233的平坦部23a之间。
随后,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第二模具200在箭头方向上上升,并且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分离。然后,窗888从第一模具100卸载。如图11中所示,从第一模具100卸载的窗888具有位于每个相对的边缘部分处的弯曲部120。
图12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取得的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并且图13是示出图12的部件被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当彼此面对的第一紧固部151的表面和第一模制部130的表面分别被定义为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时,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在上述描述中,第一基础表面110a是指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部分。换言之,本描述中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是指第一基础表面110a的位于第一表面41与第二表面42之间并连接到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的部分。
例如,如图12中所示,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41之间的角度θ1可大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换言之,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41之间的角度θ1可为钝角。此外,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42之间的角度θ2可大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换言之,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42之间的角度θ2可为钝角。
相似地,当彼此面对的第二紧固部152的表面和第一模制部130的表面分别被定义为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时,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在上述描述中,第一基础表面110a是指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部分。换言之,本描述中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是指第一基础表面110a的位于第三表面43与第四表面44之间并连接到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的部分。
例如,如图12中所示,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三表面43之间的角度θ3可大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换言之,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三表面43之间的角度θ3可为钝角。此外,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四表面44之间的角度θ4可大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换言之,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四表面44之间的角度θ4可为钝角。
如图12中所示,当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中的每个与第一基础表面110a形成钝角时,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的表面分别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角度。因此,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与引导部300的面向它们的表面分别彼此平行。例如,当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一表面41的表面定义为第五表面45,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二表面42的表面定义为第六表面46,引导部300的面向第三表面43的表面定义为第七表面47,并且引导部300的面向第四表面44的表面定义为第八表面48时,第五表面45平行于第一表面41,第六表面46平行于第二表面42,第七表面47平行于第三表面43,并且第八表面48平行于第四表面44。
在如上所述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包括倾斜表面的情况下,可更容易地执行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对齐。也就是说,尽管引导部300未与第一模具100精确对齐,但是由上述倾斜表面引导的引导部300可正确地联接到第一模具100。
图14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取得的另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并且图15是示出图14的部件被彼此联接的状态的视图。
参照图14和图15,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41之间的角度θ1可大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换言之,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41之间的角度θ1可为钝角。此外,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42之间的角度θ2可为约90度。
此外,参照图14和图15,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三表面43之间的角度θ3可大于约90度且小于约180度。换言之,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三表面43之间的角度θ3可为钝角。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四表面44之间的角度θ4可为约90度。
由此,在如上所述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包括倾斜表面的情况下,可更容易地执行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对齐。也就是说,尽管引导部300未与第一模具100精确对齐,但是由上述倾斜表面引导的引导部300可真确地联接到第一模具100。
虽未示出,但是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41之间的角度θ1可为约90度,并且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二表面42之间的角度θ2可为钝角。此外,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三表面43之间的角度θ3可为约90度,并且第一基础表面110a与第四表面44之间的角度θ4可为钝角。
同时,在图2中,第一紧固部151和第一模制部13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每个与位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之间的角度各自为90度。此外,在图2中,第二紧固部152和第一模制部13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每个与位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之间的角度各自为90度。
图16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视图。
如图16中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可包括位于第一基础部110和引导部30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紧固凹槽70、以及从第一基础部110和引导部30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突出的待插入到紧固凹槽70中的紧固突起80。例如,如图16中所示,上述紧固凹槽70可限定于包括在第一模具100中的第一基础部11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中,并且插入到紧固凹槽70中的紧固突起80可位于引导部300的表面中的面向第一基础表面110a的一个表面上。
紧固凹槽70和紧固突起80可进一步帮助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另外,如图16中所示,由于紧固凹槽70和紧固突起80仅位于第一基础表面110a和引导部300的一侧上,所以引导部300的具有对称形状的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的位置可准确且快速地确定,以使得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操作可容易地执行。
虽未示出,但是第一模具100可包括紧固突起80来替代紧固凹槽70,并且引导部300可具有紧固凹槽70来替代紧固突起80。
图17是示出图1的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如图17中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包括位于第一基础部110和引导部30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紧固凹槽71和第一紧固突起81、以及位于第一基础部110和引导部30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紧固突起82和第二紧固凹槽72。例如,如图17中所示,第一紧固凹槽71和第一紧固突起81可位于包括在第一模具100中的第一基础部11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上,并且插入到第一紧固凹槽71的第二紧固突起82以及供第一紧固突起81插入的第二紧固凹槽72可位于引导部300的表面中的面向第一基础表面110a的一个表面上。
紧固凹槽71和72和紧固突起81和82可进一步帮助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另外,如图17中所示,由于紧固凹槽71和72以及紧固突起81和82成对地位于第一基础表面110a和引导部300上,所以引导部300的具有对称形状的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的位置可准确且快速地确定,以使得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操作可容易地执行。
图18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1000的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19是示出图18的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同时,图19的区域A是示出从图19的点P1在X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并且图19的区域B是示出从图19的点P2在Y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
如图18和图19中所示,根据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包括第一模具100、引导部300和第二模具200。
由于图18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与上述的图1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基本上相同,所以图18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的描述将参照图1及其相关的描述。然而,如图18和图19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不存在上述的弯曲边R的简单的四边形形状。
图18的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例如,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第二模具200的第二基础部210之间。
如图18中所示,引导部300包括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第二主引导部302、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
如图19中所示,第一主引导部301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第一主引导部301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
第一辅助引导部311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一个端部延伸。例如,第一辅助引导部311可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所述一个端部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9中所示,第一辅助引导部311可具有比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7大的宽度w1。换言之,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的宽度w1可大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7。
第二辅助引导部312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另一个端部延伸。例如,第二辅助引导部312可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引导部312可具有比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7大的宽度。换言之,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宽度可大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7。
如图19中所示,第二主引导部302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第二主引导部302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第二主引导部302可具有与上述的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以及与上述的第一主引导部301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第三辅助引导部313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一个端部延伸。例如,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可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所述一个端部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9中所示,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可具有比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8大的宽度w2。换言之,第三辅助引导部313的宽度w2可大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8。
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另一个端部延伸。例如,第四辅助引导部314可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辅助引导部314可具有比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8大的宽度。换言之,第四辅助引导部314的宽度可大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8。
包括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一辅助引导部311和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结构可具有如图19中所示的I形形状。此外,包括第二主引导部302、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的结构可具有如图19中所示的I形形状。
如图19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四边形形状。第一模制表面133可由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限定。
同时,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示出的两条虚线表示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与平坦部13a之间的界面。
弯曲部13b位于第一模制部130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b的端部沿着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定位。也就是说,第一紧固部151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一边S1,并且第二紧固部152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二边S2。换言之,第一边S1对应于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并且第二边S2对应于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
第一边S1与第二边S2彼此面对。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平行于第一紧固部151(或者第二紧固部152)。当引导部300和第一模具100彼此联接时,第一主引导部301面向第一边S1。此外,第二主引导部302面向第二边S2。
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两个相邻的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不同的高度处。例如,如图19的区域B中所示,相对于第一基础表面110a,第一边S1定位得比第三边S3高。换言之,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边S1的高度h1大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三边S3的高度h3。此外,第一边S1定位得比与其相邻的第四边S4高。相似地,第二边S2定位得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
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例如,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三边S3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之间的距离d3。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之间的距离d4。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三边S3与第三辅助引导部313之间的距离d5。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四边S4与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之间的距离d6。
此外,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例如,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之间的距离d3、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之间的距离d4、第三边S3与第三辅助引导部313之间的距离d5以及第四边S4与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之间的距离d6均是基本上相同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15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紧固部152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
如上文参照图19描述的,引导部300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具有不同高度的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3和距离d4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此外,如上文参照图19描述的,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之间的距离d3、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之间的距离d4、第三边S3与第三辅助引导部313之间的距离d5以及第四边S4与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之间的距离d6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其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2、距离d3、距离d4、距离d5和距离d6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所有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二边S2可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面向第二边S2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三辅助引导部313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以及第四辅助引导部314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19的第一模制表面133还可包括图4中所示的弯曲边R。
图20是示出图18的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0中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包括位于第一基础部110和引导部30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紧固凹槽71、第二紧固凹槽72、第一紧固突起81和第二紧固突起82,以及位于第一基础部110和引导部300的面对的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三紧固凹槽73、第四紧固凹槽74、第三紧固突起83和第四紧固突起84。例如,如图20中所示,第一紧固凹槽71、第二紧固凹槽72、第一紧固突起81和第二紧固突起82可位于包括在第一模具100中的第一基础部11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上。此外,插入到第一紧固凹槽71中的第三紧固突起83、插入到第二紧固凹槽72中的第四紧固突起84、供第一紧固突起81插入的第三紧固凹槽73和供第二紧固突起82插入的第四紧固凹槽74可位于引导部300的表面中的面向第一基础表面110a的一个表面上。作为具体示例,第三紧固突起83和第四紧固突起84可分别位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和第二辅助引导部312处,并且第三紧固凹槽73和第四紧固凹槽74可分别限定在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中。
紧固凹槽71、72、73和74以及紧固突起81、82、83和84可进一步帮助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此外,如图20中所示,由于第一主引导部301和第二主引导部302中的一个仅具有紧固凹槽73和74,并且另一个仅包括紧固突起83和84,所以易于将第一主引导部301与第二主引导部302彼此区分开。
虽未示出,但是第三紧固突起83和第四紧固突起84可具有不同的尺寸。相似地,第三紧固凹槽73和第四紧固凹槽74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100的第一紧固突起81、第二紧固突起82、第一紧固凹槽71和第二紧固凹槽72也可根据第三紧固突起83、第四紧固突起84、第三紧固凹槽73和第四紧固凹槽74中的相应一个的尺寸来在尺寸方面进行修改。
在第三紧固突起83和第四紧固突起84具有不同尺寸的情况下,可准确且快速地确定具有对称的I形形状的结构301、311和312的上侧和下侧的位置。相似地,在第三紧固凹槽73和第四紧固凹槽74具有不同尺寸的情况下,可准确且快速地确定具有对称的I形形状的结构302、313和314的上侧和下侧的位置。
图21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1000的另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2是示出图21的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同时,图22的区域A是示出从图22的点P1在X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并且图22的区域B是示出从图22的点P2在Y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
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根据另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包括第一模具100、引导部300和第二模具200。
由于图21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与上述的图1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基本上相同,所以图21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的描述将参照图1及其相关的描述。然而,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不存在上述的弯曲边R的简单的四边形形状。
图21的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例如,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第二模具200的第二基础部210之间。
如图21中所示,引导部300可包括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第二主引导部302、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
因为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第二主引导部302、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与上述的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第二主引导部302、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基本上相同,所以图21和图22的引导部300的描述将参照图19和图20以及其相关的描述。
然而,图22中包括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一辅助引导部311和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结构(在下文中称为“第一结构”)可基本上具有“[”的形状。此外,在图22中,图22中包括第二主引导部302、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和第四辅助引导部314的结构(在下文中称为“第二结构”)可具有与第一结构的形状对称的形状。例如,假设在Y轴方向(或与第一紧固部15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穿过第一模制部130的中心,则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可形成相对于假想线的对称形状。例如,在第一结构具有“[”的形状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第二结构基本上可具有“]”的形状。
如图22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四边形形状。第一模制表面133可由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限定。
同时,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示出的两条虚线表示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与平坦部13a之间的界面。
弯曲部13b位于第一模制部130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b的端部沿着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定位。也就是说,第一紧固部151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一边S1,并且第二紧固部152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二边S2。换言之,第一边S1对应于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并且第二边S2对应于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
第一边S1与第二边S2彼此面对。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平行于第一紧固部151(或者第二紧固部152)。当引导部300和第一模具100彼此联接时,第一主引导部301面向第一边S1。此外,第二主引导部302面向第二边S2。
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两个相邻的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不同的高度处。例如,如图22的区域B中所示,相对于第一基础表面110a,第一边S1定位得比第三边S3高。换言之,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边S1的高度h1大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三边S3的高度h3。此外,第一边S1定位得比与其相邻的第四边S4高。相似地,第二边S2定位得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
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这将参照图19及其相关的描述。
此外,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这将参照图19及其相关的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15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紧固部152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这将参照图19及其相关的描述。
如上文参照图22描述的,引导部300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具有不同高度的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3和距离d4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此外,如上文参照图22描述的,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之间的距离d3、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之间的距离d4、第三边S3与第三辅助引导部313之间的距离d5以及第四边S4与第四辅助引导部314之间的距离d6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其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2、距离d3、距离d4、距离d5和距离d6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二边S2可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面向第二边S2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11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三辅助引导部313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12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以及第四辅助引导部314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22的第一模制表面133还可包括图4中所示的弯曲边R。
虽未示出,但图21和图22的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还可包括上文描述的至少一个紧固凹槽和至少一个紧固突起。
图23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1000的又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4是示出图23的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同时,图24的区域A是示出从图24的点P1在X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并且图24的区域B是示出从图24的点P2在Y轴方向上查看的第一模制部130的投影图。
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根据又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包括第一模具100、引导部300和第二模具200。
由于图23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与上述的图1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基本上相同,所以图23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的描述将参照图1及其相关的描述。然而,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不存在上述的弯曲边R的简单的四边形形状。
图23的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例如,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第二模具200的第二基础部210之间。
如图24中所示,引导部300可包括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二主引导部302、连接引导部310、第一辅助引导部321和第二辅助引导部322。
如图24中所示,第一主引导部301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第一主引导部301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
如图24中所示,第二主引导部302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第二主引导部302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第二主引导部302可具有与上述的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和与上述的第一主引导部301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连接引导部310将第一主引导部301的一个端部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一个端部连接。连接引导部310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
第一辅助引导部321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另一个端部延伸。例如,第一辅助引导部321可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在Y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4中所示,第一辅助引导部321可具有比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7大的宽度w1。换言之,第一辅助引导部321的宽度w1可大于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7。
第二辅助引导部322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另一个端部延伸。例如,第二辅助引导部322可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在Y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4中所示,第二辅助引导部322可具有比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8大的宽度w2。换言之,第二辅助引导部322的宽度w2可大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一模制部130之间的距离d8。
包括第一主引导部301、第二主引导部302、连接引导部310、第一辅助引导部321和第二辅助引导部322的引导部300可具有如图24中所示的U形形状。
如图24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四边形形状。第一模制表面133可由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限定。
同时,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示出的两条虚线表示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与平坦部13a之间的界面。
弯曲部13b位于第一模制部130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b的端部沿着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定位。也就是说,第一紧固部151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一边S1,并且第二紧固部152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二边S2。换言之,第一边S1对应于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并且第二边S2对应于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
第一边S1与第二边S2彼此面对。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平行于第一紧固部151(或者第二紧固部152)。当引导部300和第一模具100彼此联接时,第一主引导部301面向第一边S1。此外,第二主引导部302面向第二边S2。此外,连接引导部310面向第三边S3。
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两个相邻的边位于距离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不同的高度处。例如,如图24的区域B中所示,相对于第一基础表面110a,第一边S1定位得比第三边S3高。换言之,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一边S1的高度h1大于从第一基础表面110a在Z轴方向上测量的第三边S3的高度h3。此外,第一边S1定位得比与其相邻的第四边S4高。相似地,第二边S2定位得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可位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
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例如,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三边S3与连接引导部310之间的距离d3。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四边S4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21之间的距离d4。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可基本上等于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22之间的距离d5。
此外,引导部300与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例如,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连接引导部310之间的距离d3、第四边S4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21之间的距离d4以及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22之间的距离d5均是基本上相同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151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紧固部152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紧固部15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等于第二紧固部15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
如上文参照图24描述的,引导部300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具有不同高度的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3、距离d4和距离d5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每个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连接引导部310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21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辅助引导部322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此外,如上文参照图24描述的,第一边S1与第一主引导部301之间的距离d1、第二边S2与第二主引导部302之间的距离d2、第三边S3与连接引导部310之间的距离d3、第四边S4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21之间的距离d4以及第四边S4与第二辅助引导部322之间的距离d5可基本上彼此相等,其中距离可各自为0。也就是说,距离d1、距离d2、距离d3、距离d4和距离d5中的每个可为0。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0可与第一模制表面133的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中的所有接触。例如,第一边S1可与第一主引导部301的面向第一边S1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二边S2可与第二主引导部302的面向第二边S2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第三边S3可与连接引导部310的面向第三边S3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第四边S4可与第一辅助引导部321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以及第二辅助引导部322的面向第四边S4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
同时,在图21和图22的第一辅助引导部311和第三辅助引导部313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图21和图22的引导部300可具有与图23和图24的引导部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24的第一模制表面133还可包括图4中所示的弯曲边R。
虽未示出,但图23和图24的第一模具100和引导部300还可包括上述的至少一个紧固凹槽和至少一个紧固突起。
图25是示出用于显示装置的窗成形装置的再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6是示出图25的第一模具100与引导部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根据再一可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1000包括第一模具100、引导部300和第二模具200。
由于图25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与上述的图1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基本上相同,所以图25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的描述将参照图1及其相关的描述。然而,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不存在上述的弯曲边R的简单的四边形形状。
然而,图25的第一模具100还可包括第一辅助紧固部111a、第二辅助紧固部111b、第三辅助紧固部111c和第四辅助紧固部111d。
第一辅助紧固部111a、第二辅助紧固部111b、第三辅助紧固部111c第四辅助紧固部111d具有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表面110a朝向第二模具200突出预定高度的形状。
第一辅助紧固部111a定位成与第一紧固部151的一个端部相邻,第二辅助紧固部111b定位成与第一紧固部151的另一个端部相邻,第三辅助紧固部111c定位成与第二紧固部152的一个端部相邻,并且第四辅助紧固部111d定位成与第二紧固部152的另一个端部相邻。
图25的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之间。例如,引导部300位于第一模具100的第一基础部110与第二模具200的第二基础部210之间。
如图25中所示,引导部300可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主引导部301和第二主引导部302。
如图26中所示,第一主引导部301位于由第一模具100的第一紧固部151、第一辅助紧固部111a、第二辅助紧固部111b和第一模制部130围绕来限定的区域中。第一主引导部301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
如图26中所示,第二主引导部302位于由第一模具100的第二紧固部152、第三辅助紧固部111c、第四辅助紧固部111d和第一模制部130围绕来限定的区域中。第二主引导部302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形状。
如图26中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第一模制表面133可具有四边形形状。第一模制表面133可由第一边S1、第二边S2、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限定。
同时,在第一模制表面133上示出的两条虚线表示第一模制表面133的弯曲部13b与平坦部13a之间的界面。
弯曲部13b位于第一模制部130的相对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个处,并且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b的端部沿着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定位。也就是说,第一紧固部151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一边S1,并且第二紧固部152与平坦部13a之间的弯曲部13b(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弯曲部”)包括作为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的第二边S2。换言之,第一边S1对应于第一弯曲部13b的端部,并且第二边S2对应于第二弯曲部13b的端部。
第一边S1与第二边S2彼此面对。第一边S1和第二边S2平行于第一紧固部151(或者第二紧固部152)。当引导部300和第一模具100彼此联接时,第一主引导部301面向第一边S1。此外,第二主引导部302面向第二边S2。
如上所述,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可提供以下效果。
首先,因为弯曲部位于模具的边缘部分处,所以模具的弯曲部可具有精确的曲率。因此,通过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成形装置产生的窗可具有精确的曲率。此外,可减小位于窗的边缘部分处的压制痕迹的宽度。
其次,因为模具和引导部具有倾斜表面,所以可以更容易地实现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对齐。
第三,因为紧固凹槽和紧固突起设置在模具与引导部之间,所以可容易地进行模具与引导部之间的联接操作。
通过以上内容将明确,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文中已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背离本教导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文中所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并不旨在限制本教导的真实范围和精神。上述和其它实施方式的各种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混合和匹配,以产生与本发明一致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Claims (20)

1.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包括:
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模制部;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模制部的第二模制部;以及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所述引导部包围所述第一模制部,
其中,所述第一模制部包括模制表面,所述模制表面面向所述第二模制部并且包括弯曲部,以及
所述引导部与限定所述模制表面的边中的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边和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二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其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位于距离所述第一模具的基础表面不同的高度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一边接触,并且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二边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模制部的边缘处,并且所述弯曲部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更向上定位的边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具还包括:
第一基础部,所述第一基础部包括供所述第一模制部定位的所述基础表面;以及
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和所述第二紧固部彼此相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基础部的所述基础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模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模具还包括:
第二基础部,在所述第二基础部处定位有所述第二模制部;以及
第三紧固部和第四紧固部,所述第三紧固部和所述第四紧固部彼此相对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基础部的基础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三紧固部与所述第四紧固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二模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位于所述第三紧固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紧固部位于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四紧固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和所述第一模制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与位于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所述基础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和所述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彼此平行,以及
所述第一模制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所述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彼此平行。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和所述第一模制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与位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所述基础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和所述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彼此平行,以及
所述第一模制部和位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所述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彼此平行。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还包括:
紧固凹槽,所述紧固凹槽限定在所述第一基础部和所述引导部的面对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中;以及
紧固突起,所述紧固突起从所述第一基础部和所述引导部的所述面对的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并插入到所述紧固凹槽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和所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石墨材料。
13.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包括:
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紧固部、第二紧固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之间的第一模制部,所述第一模制部包括位于至少一个边缘处的弯曲部;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模制部的第二模制部;以及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
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主引导部,所述第一主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
第一辅助引导部,所述第一辅助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主引导部的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距离大的宽度;
第二辅助引导部,所述第二辅助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主引导部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所述距离大的宽度;
第二主引导部,所述第二主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
第三辅助引导部,所述第三辅助引导部从所述第二主引导部的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距离大的宽度;以及
第四辅助引导部,所述第四辅助引导部从所述第二主引导部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模制部之间的所述距离大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制部包括模制表面,所述模制表面面向所述第二模制部并且包括所述弯曲部,以及
所述引导部与限定所述模制表面的边中的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一边和具有直线形状的第二边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其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位于距离所述第一模具的基础表面不同的高度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主引导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辅助引导部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更向上定位的一个边与所述第一主引导部接触;以及
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更向下定位的一个边与所述第一辅助引导部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模制部的边缘处,以及
所述弯曲部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中更向上定位的边定位。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引导部、所述第一辅助引导部和所述第二辅助引导部的结构具有I形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引导部、所述第一辅助引导部和所述第二辅助引导部的结构具有“[”的形状或“]”的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助引导部和所述第三辅助引导部彼此连接。
CN201710903708.1A 2016-10-06 2017-09-29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 Active CN107919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29155A KR20180038610A (ko) 2016-10-06 2016-10-06 표시 장치용 윈도우 성형 장치
KR10-2016-0129155 2016-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057A true CN107919057A (zh) 2018-04-17
CN107919057B CN107919057B (zh) 2022-01-25

Family

ID=6189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3708.1A Active CN107919057B (zh) 2016-10-06 2017-09-29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80038610A (zh)
CN (1) CN107919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2740B1 (ko) * 2018-11-28 2023-1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리판 성형 장치
USD981385S1 (en) 2020-11-12 2023-03-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ver window for display device
USD980833S1 (en) 2020-11-12 2023-03-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ver window for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2154A1 (en) * 2003-12-09 2005-09-29 Hoy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optical part
KR20060006864A (ko) * 2006-01-10 2006-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타일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070692U (zh) * 2011-03-25 2011-12-14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冲压模具托料装置
CN103539338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窗口成型装置及应用此的窗口成型方法
CN103730061A (zh) * 2012-10-16 2014-04-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透明保护窗口、柔性显示装置及制造透明保护窗口的方法
CN205110542U (zh) * 2015-11-09 2016-03-30 无锡贝克威尔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土司盒的卷圆模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2154A1 (en) * 2003-12-09 2005-09-29 Hoy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optical part
KR20060006864A (ko) * 2006-01-10 2006-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타일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070692U (zh) * 2011-03-25 2011-12-14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冲压模具托料装置
CN103539338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窗口成型装置及应用此的窗口成型方法
CN103730061A (zh) * 2012-10-16 2014-04-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透明保护窗口、柔性显示装置及制造透明保护窗口的方法
CN205110542U (zh) * 2015-11-09 2016-03-30 无锡贝克威尔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土司盒的卷圆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057B (zh) 2022-01-25
KR20180038610A (ko)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9057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窗的成形装置
TWI520668B (zh) 手持裝置外殼
US20210055471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72850B (zh) 背光模組
TW201506498A (zh) 彎曲顯示裝置
TW526364B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terminal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EP4012692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02540B (zh) 显示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模块的前框、背框与胶框
TW201023645A (en) Display module
EP295013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8417606A (zh) 基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装置
TW201245791A (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CN101464584B (zh) 面板重工装置
EP3896755A1 (en) Sealing apparatus and sealing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KR20080089897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06757087U (zh) 面状照明装置
US8405962B2 (en)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display module
CN206988843U (zh) 面状照明装置和基板
TW200921190A (en) Backlight module frame with optical film positioning function
US20090255455A1 (en) Testing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position of decorative pieces
TW201316768A (zh) 顯示器
CN110240392A (zh) 玻璃弯曲模具、包括其的玻璃弯曲装置和弯曲玻璃的方法
CN104736917B (zh) 用于阀本体的支架
CN206460236U (zh) 显示设备
WO2019218860A1 (zh) 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