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8951B -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8951B
CN107918951B CN201610883909.5A CN201610883909A CN107918951B CN 107918951 B CN107918951 B CN 107918951B CN 201610883909 A CN201610883909 A CN 201610883909A CN 107918951 B CN107918951 B CN 107918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riangle
plane
value
triang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3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8951A (zh
Inventor
洪承煜
杨尚琴
陈浩
庞世明
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839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8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8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8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8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8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包括: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各点与水平面内各网格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一张空间三角网;计算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确定所有目标三角形;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并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将各等级中的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并计算各平面的仰角值;根据计算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设定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并将设定好的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填充到相应平面的全部目标三角形内;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贴入各平面相应的每个目标三角形内。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探领域中的数据质量监控与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勘探过程中如何选取合适的覆盖次数变得越来越重要。覆盖次数是指每个共深度点道集中的道数,可以提供多次叠加所需的共深度点道集。通过多次叠加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从而实现高精度勘探。因此,精确显示勘探区域覆盖次数的分布,能够很好的为多次叠加效果提供分析依据,进而取得良好勘探效果。
目前,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面元网格的方式显示勘探区域的覆盖次数分布。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地形特征,更不能精确的展现出起伏地形上的覆盖次数分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用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地形真实特征和起伏地形上覆盖次数的分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各点与水平面内各网格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一张空间三角网;
S20,计算所述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确定所有目标三角形;
S30,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并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
S40,将各等级中的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并计算各平面的仰角值;
S50,根据计算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设定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并将设定好的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填充到相应平面的全部目标三角形内;
S60,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贴入各平面相应的每个目标三角形内,以显示勘探区域覆盖次数的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10中,所述各网格点均匀分布在水平面内矩形中,并且沿矩形相临两边方向等步长排列;所述空间三角网为带起伏地形的三角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10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均匀分布在水平面内矩形中的所有相邻网格点连接起来,构成多个子矩形;
S10.2,将每个子矩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构成一张三角形不相交的平面网;
S10.3,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投影在所述平面网中每个三角形顶点处的各点空间位置,将所述平面网中各网格点转化为相应的空间点,构成一张空间三角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20中,通过下式计算所述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21
其中,Am为三角形m的面积,Xm1、Xm2、Xm3分别为三角形m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坐标值,Ym1、Ym2、Ym3分别为三角形m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坐标值,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空间三角网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20中,所述目标三角形为面积大于预设阈值的三角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30包括以下步骤:
S30.1,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
S30.2,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
S30.3,计算所有目标三角形中最大仰角值和最小仰角值的差值,并将最大仰角值与最小仰角值的差值分为多个等级;
S30.4,根据每个等级中仰角值的范围,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30.1中,通过下式计算所述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32
为目标三角形k的法线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33
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中的两边在空间所对应的向量,k的取值范围为1到K,K为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30.2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34
其中,Angk为目标三角形k的仰角值,nk1、nk2、nk3分别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35
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分量、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分量,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分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
S40.1,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
S40.2,根据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利用平面拟合式将各等级中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
S40.3,计算拟合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步骤S40.2中的平面拟合式为下式:
Zqw=αqXqwqYqwq
其中,Zqw、Xqw、Yqw分别为平面q中的目标三角形w三个顶点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平均值、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坐标平均值、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坐标平均值,αq、βq、γq为表示平面q的参数,q的取值范围为1到Q,Q为拟合出的平面的个数,w的取值范围为1到W,W为平面q中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空间三角网划分为不同平面,然后将各平面内目标三角形填充上相应的颜色和贴入相应的覆盖次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地形真实的起伏特征,快速精确的展现出起伏地形上的覆盖次数分布,为取得良好勘探效果奠定了基础。
2)本发明将三角形面积的大小作为挑选目标三角形的条件,避免了面积过小的三角形对计算各平面参数造成的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且运算速度非常快。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所示的构建空间三角网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示的构成三角形不相交的平面网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3所示的构成空间三角网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30所示的将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40所示的计算各平面仰角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详细地说明各个步骤及其原理。
步骤S10,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各点与水平面内各网格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一张空间三角网。
在该步骤中,各网格点均匀分布在水平面内矩形中,并且沿矩形相临两边方向等步长排列。空间三角网为带起伏地形的三角网。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构建空间三角网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10.1,将均匀分布在水平面内矩形中的所有相邻网格点连接起来,构成多个子矩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矩形中所有与gi,j相邻的网格点gi,j+1、gi,j-1、gi+1,j、gi-1,j连接起来,构成多个子矩形。其中,i表示网格点在矩形中所位于的行,j表示网格点在矩形中所位于的列,gi,j表示水平面内矩形中第i行第j列的网格点。
步骤S10.2,将每个子矩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构成一张三角形不相交的平面网。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地按照图3所示的示意图构成一张三角形不相交的平面网。将矩形中所有的网格点gi,j和gi+1,j+1连接起来,构成一张三角形不相交的平面网。其中,i表示网格点在矩形中所位于的行,j表示网格点在矩形中所位于的列,gi,j表示水平面内矩形中第i行第j列的网格点。
步骤S10.3,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投影在所述平面网中每个三角形顶点处的各点空间位置,将所述平面网中各网格点转化为相应的空间点,构成一张空间三角网。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地按照图4所示的示意图构成一张空间三角网。平面网中每个三角形顶点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在相应位置处投影的空间位置值,获得每个三角形顶点在垂直该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值(每个三角形顶点由三个坐标值表示),构成一张空间三角网,即形成一张带起伏地形的三角网。
步骤S20,计算所述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确定所有目标三角形。在该步骤中:
首先可以优选地采用下式计算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51
式中,Am为三角形m的面积,Xm1、Xm2、Xm3分别为三角形m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坐标值,Ym1、Ym2、Ym3分别为三角形m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坐标值,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空间三角网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
然后为了避免平面参数计算受三角形面积太小的影响,本发明优选地设定面积大于预设阈值的三角形才纳入后续处理,即目标三角形。将三角形面积大小作为挑选目标三角形的条件,其隐含的意义在于面积太小的三角形所计算出来的法线方向可能不精确。更进一步地说,三角形面积大小的考虑在于挑选足够好的法线向量作为平面参数计算依据。这样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且减少了计算时间。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不同勘探区域,设定的用来挑选目标三角形的面积预设阈值大小可以不一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该面积预设阈值。进一步地,本发明不局限于用三角形面积的大小来挑选目标三角形。
步骤S30,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并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30.1,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地通过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1
与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2
的向量积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3
ak1=Xk3-Xk1
ak2=Yk3-Yk1
ak3=Zk3-Zk1
bk1=Xk2-Xk1
bk2=Yk2-Yk1
bk3=Zk2-Zk1
式中,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4
为目标三角形k的法线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5
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中的两边在空间所对应的向量,ak1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6
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分量,ak2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7
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分量,ak3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8
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分量,bk1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9
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分量,bk2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10
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分量,bk3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611
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分量,Xk1、Xk2、Xk3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坐标值,Yk1、Yk2、Yk3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坐标值,Zk1、Zk2、Zk3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值,k的取值范围为1到K,K为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步骤S30.2,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
在本实施例中,法线向量表示法在分析上不易看出其特性。进一步地,为了利于法线向量的分析,可以优选地将法线向量转换成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表示。法线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Angk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1
式中,Angk为目标三角形k的仰角值,nk1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2
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分量,nk2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3
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分量,nk3为向量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4
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分量,k的取值范围为1到K,K为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步骤S30.3,计算所有目标三角形中最大仰角值和最小仰角值的差值,并将最大仰角值与最小仰角值的差值分为多个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获得仰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其差值。优选地可以把此差值分成1000个等份,即分为1000个等级。
步骤S30.4,根据每个等级中仰角值的范围,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等份中仰角值的范围,统计出各等份中的目标三角形,即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为1000个等级。
步骤S40,将各等级中的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并计算各平面的仰角值。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各平面仰角值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40.1,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5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6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77
式中,Xk1、Xk2、Xk3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坐标值,Yk1、Yk2、Yk3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坐标值,Zk1、Zk2、Zk3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值,Xk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坐标平均值,Yk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坐标平均值,Zk为目标三角形k三个顶点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平均值,(Xk,Yk,Zk)为目标三角形k的中心坐标,k的取值范围为1到K,K为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步骤S40.2,根据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利用平面拟合式将各等级中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将各等级中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即拟合1000个不同的平面。根据各平面内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中心坐标,可以优选地通过平面拟合式拟合出各等级的平面方程。属于同一平面内的目标三角形都应该满足下式的平面拟合式:
Zqw=αqXqwqYqwq
式中,(Xqw,Yqw,Zqw)为平面q中的目标三角形w的中心坐标,αq、βq、γq为表示平面q的参数,q的取值范围为1到1000,w的取值范围为1到W,W为平面q中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进一步地,以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Lq=BqSq
Figure BDA0001127600530000081
式中,Lq为由平面q中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平均值组成的列矩阵,Bq为由平面q中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坐标平均值、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坐标平均值和数值1组成的矩阵,Sq为由表示平面q的参数组成的列矩阵,(Xqw,Yqw,Zqw)为平面q中的目标三角形w的中心坐标,αq、βq、γq为表示平面q的参数,q的取值范围为1到1000,w的取值范围为1到W,W为平面q中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其中,利用线性代数知识可以计算出表示平面q的参数αq、βq、γq,从而得到平面q。
步骤S40.3,计算拟合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在该步骤中:
首先根据算出的1000个平面,计算1000个平面的法线向量。
然后根据仰角计算式和各平面的法线向量,计算各平面的仰角值,获得1000个平面的仰角值。
步骤S50,根据计算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设定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并将设定好的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填充到相应平面的全部目标三角形内。
在本实施例中,统计出1000个平面中的仰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其差值。进一步地,可以优选地根据仰角差值,设定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并且将设定好的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填充到1000个平面中相应平面的全部目标三角形内。
步骤S60,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贴入各平面相应的每个目标三角形内,以显示勘探区域覆盖次数的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可以以不同于上述的逻辑顺序执行上面所描述的步骤(例如,步骤S60可以在步骤S50之前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规范内,对本发明的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各点与水平面内各网格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一张空间三角网;
S20,计算所述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确定所有目标三角形;
S30,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并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
S40,将各等级中的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并计算各平面的仰角值;
S50,根据计算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设定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并将设定好的各平面的填充颜色填充到相应平面的全部目标三角形内;
S60,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覆盖次数的平均值贴入各平面相应的每个目标三角形内,以显示勘探区域覆盖次数的分布;
其中,步骤S30包括以下步骤:
S30.1,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
S30.2,根据计算出的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
S30.3,计算所有目标三角形中最大仰角值和最小仰角值的差值,并将最大仰角值与最小仰角值的差值分为多个等级;
S30.4,根据每个等级中仰角值的范围,将所有目标三角形划分等级;
其中,步骤S30.1中通过下式计算所述每个目标三角形的法线向量:
Figure FDA000288580135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2885801350000012
为目标三角形k的法线向量,
Figure FDA0002885801350000013
分别为目标三角形k中的两边在空间所对应的向量,k的取值范围为1到K,K为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其中,步骤S30.2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的仰角值:
Figure FDA0002885801350000014
其中,Angk为目标三角形k的仰角值,nk1、nk2、nk3分别为向量
Figure FDA0002885801350000021
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分量、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分量,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各网格点均匀分布在水平面内矩形中,并且沿矩形相临两边方向等步长排列;所述空间三角网为带起伏地形的三角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均匀分布在水平面内矩形中的所有相邻网格点连接起来,构成多个子矩形;
S10.2,将每个子矩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构成一张三角形不相交的平面网;
S10.3,根据三维矢量地形图中投影在所述平面网中每个三角形顶点处的各点空间位置,将所述平面网中各网格点转化为相应的空间点,构成一张空间三角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通过下式计算所述空间三角网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其中,Am为三角
Figure FDA0002885801350000022
形m的面积,Xm1、Xm2、Xm3分别为三角形m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东方向坐标值,Ym1、Ym2、Ym3分别为三角形m三个顶点在水平面正北方向坐标值,m的取值范围为1到M,M为空间三角网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所述目标三角形为面积大于预设阈值的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包括以下步骤:
S40.1,计算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
S40.2,根据每个目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量的平均值,利用平面拟合式将各等级中全部目标三角形拟合为一个平面;
S40.3,计算拟合出的各平面的仰角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2中的平面拟合式为下式:
Zqw=αqXqwqYqwq
其中,Zqw、Xqw、Yqw分别为平面q中的目标三角形w三个顶点在垂直水平面方向的坐标平均值、在水平面正东方向的坐标平均值、在水平面正北方向的坐标平均值,αq、βq、γq为表示平面q的参数,q的取值范围为1到Q,Q为拟合出的平面的个数,w的取值范围为1到W,W为平面q中所有目标三角形的个数。
CN201610883909.5A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Active CN107918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3909.5A CN107918951B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3909.5A CN107918951B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8951A CN107918951A (zh) 2018-04-17
CN107918951B true CN107918951B (zh) 2021-08-24

Family

ID=61892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3909.5A Active CN107918951B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895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9003A (zh) * 2003-01-14 2006-02-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地形的重新构建
CN102982566A (zh) * 2012-06-19 2013-03-20 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最小曲率法插值的含断层的等值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03136393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区域覆盖率计算方法
CN105137479A (zh) * 2015-08-0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9006B1 (ko) * 2013-11-08 2015-03-05 재단법인 한국형수치예보모델개발사업단 보존적 물리량을 위도-경도 좌표계로부터 회전된 육면체구 좌표계로 변환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하드웨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9003A (zh) * 2003-01-14 2006-02-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地形的重新构建
CN103136393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区域覆盖率计算方法
CN102982566A (zh) * 2012-06-19 2013-03-20 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最小曲率法插值的含断层的等值线图自动生成方法
CN105137479A (zh) * 2015-08-0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网格计算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李伟东 等;《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1231;第23卷;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8951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3747B (zh) 采用参照物高度的监控摄像机外部参数标定方法
CN110285792A (zh) 一种无人机倾斜摄影精细格网土方计量方法
JP6238183B2 (ja) モデリング装置、3次元モデル生成装置、モデリング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1105496A (zh) 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高精dem构建方法
CN111161394B (zh) 一种三维建筑模型的放置方法和装置
CN103927788A (zh) 基于城市竖向规划的建筑地物分层dem模型制作方法
CN106469249A (zh) 一种卫星对地覆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8375985A (zh) 一种土地三维规划设计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104751479A (zh) 基于tin数据的建筑物提取方法和装置
US20080270031A1 (en) Geospatial modeling system providing data thinning of geospatial data point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9146990B (zh) 一种建筑轮廓的计算方法
CN110864674A (zh) 面向大场景倾斜摄影数据的土石方测量方法
JP4185698B2 (ja) メッシュ生成方法
CN108733711A (zh)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配电线路空间距离获取方法
CN114283070B (zh) 融合无人机影像与激光点云的地形断面制作方法
CN112002012B (zh) 城市区域的可视性分析方法
CN106067160B (zh) 大屏幕融合投影方法
CN107918951B (zh) 一种用于反映地形特征的覆盖次数分布图的构建方法
KR101425425B1 (ko) 레이더 관측자료 격자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159079A1 (ja) 地形情報処理装置、地形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959177A (zh) 一种基于平面傅立叶轮廓分析的三维颗粒构形方法
CN117171855A (zh) 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丘陵区流场模型建模方法
CN108986216B (zh) 激光雷达控制软件3d绘图方法
CN109859323B (zh) 一种基于三角网模型林分空间格局加权的方法
CN115546443B (zh) 一种球面六边形格网的局部等距性优化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