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2900A -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2900A
CN107912900A CN201711147784.0A CN201711147784A CN107912900A CN 107912900 A CN107912900 A CN 107912900A CN 201711147784 A CN201711147784 A CN 201711147784A CN 107912900 A CN107912900 A CN 107912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sewing
chair
tables
elast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77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欣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ua Qin Textile And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ua Qin Textile And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ua Qin Textile And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ua Qin Textile And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77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2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2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5/00Fittings for furni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13/08Table tops; Rims therefor
    • A47B13/086Table top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ng coating made of veneer, linoleum, paper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0Loose or removable furniture covers
    • A47C31/11Loose or removable furniture covers for ch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包括步骤S1:测量桌子或椅子的尺寸;步骤S2:裁剪面料片;步骤S3:将相邻两片需要缝合的面料片正面贴合,接缝处从背面采用之字缝合;步骤S4:将桌套或椅套四脚缝合处缝合成兜状;步骤S5:将桌套或椅套边沿叠合,并采用双针缝合包边,使其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其中,在缝合和包边过程中,将针距调节至13/3cm‑16/3cm,面线张力调节至4‑6。本发明通过调节合适的针距、面线张力,在接缝处通过采用之字缝合代替平车缝合,同时在桌椅套边沿采用双针之字包边处理,达到在无需嵌入弹性绳或织带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持弹性面料的弹性,提高了接缝处的强度,防止开线现象。

Description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护套缝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尘或美观,通常需要在桌椅上套设桌椅套,普通的桌椅套一般采用平车缝合法,如公布号为CN104999946A公布了一种可释放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套及椅套的缝制工艺,其披露的缝制工艺为:先采用普通车缝的方式将椅套靠背布、椅套座布以及椅套侧边布缝制成整体,然后将由椅套靠背布、椅套座布以及椅套侧边布缝制而成整体反面朝上,椅套后布的反面朝下,并将椅套后布置于由椅套靠背布、椅套座布以及椅套侧边布缝制而成的整体下面,边与边对齐进行缝合。这种普通车缝的方式适合用于物弹性桌椅套的缝制,但是,在婚庆典礼或会议等公共场合,通常采用的桌椅套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桌椅套,这类桌椅套采用弹性面料缝合而成,其对接缝处的弹性要求较高,普通的平车缝合法容易出现开线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在无需嵌入弹性绳的情况下,缝合后能够维持弹性面料的弹性,同时提高接缝处的强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量桌子或椅子的尺寸;
步骤S2:裁剪面料片;
步骤S3:将相邻两片需要缝合的面料片正面贴合,接缝处从背面采用之字缝合,形成桌套或椅套雏形;
步骤S4:将桌套或椅套四脚缝合处缝合成兜状;
步骤S5:将桌套或椅套边沿叠合,并采用双针缝合包边,使其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
其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缝合过程及步骤S5包边过程中,将针距调节至13/3cm -16/3cm,面线张力调节至4-6。
上述技术方案中,接缝处通过采用之字缝合代替平车缝合,同时在桌椅套边沿采用双针之字包边处理,并通过配合调节合适的针距及面线张力,达到在无需嵌入弹性绳或织带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持弹性面料的弹性,并使接缝处的强度达到最佳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包括测量桌子桌面尺寸、桌面高度及相邻桌脚间的距离,或测量桌子桌面尺寸、桌面高度及四个桌脚外围周长,或包括测量椅子椅面尺寸、椅背正反面高度及椅脚间的距离,或测量椅子椅面尺寸、椅背正反面高度及四个椅脚外围周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尺寸的桌椅缝制对应大小的桌椅套,使套设后更加服帖,不易崩裂或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将面料浸水后,在松弛的状态下自然风干收缩,静置24h-36h;
步骤S22:将步骤S21后的面料裁剪成面料片,包括桌面片及侧面片或包括椅面片、椅背前片、椅背后面及侧面片,其中面料片的裁剪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比例为1: 1.2-1:1.5。
上述技术方案上,在裁剪面料前首先进行预缩处理,并且在预缩处理后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静置,防止在缝制的过程中出现拧曲现象;同时,采用合理的比例进行面料片的裁剪,在保证不出现缝合部开裂的前提下维持最佳弹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中,保持内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8cm-1.2cm之间,外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1cm-0.7cm之间。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使缝合处留有足够的距离,防止面料在针孔处破损,以提高缝合处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包括:
S51:将桌套或椅套边沿留出需要包边宽度的3倍宽度;
S52:将桌套或椅套边沿按照包边宽度进行“Z”字形折叠;
S53:缝合,且保持正面线迹距离相邻包边边沿的距离为0.2cm-0.5cm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Z”字形折叠形成包边,提高表面处面料的厚度,从而提高包边处的弹性;同时采用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的双针缝合包边方式,以维持面料原有的弹性;另外,合理的包边距提高了包边的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及步骤S4中采用9号针进行缝合,所述步骤S5中采用4/90号双针进行包边。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特定型号的缝纫针配合调节合适的针距及面线张力,进一步提高提高接缝处的弹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及步骤S5中,将面料喷湿或在针板上涂上一层干肥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缝合处因面料与送布牙之间的摩擦过大而出现褶皱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及步骤S5中,底线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面线采用碳纤维缝纫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缝合处的强度及弹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及步骤S5中,压脚压力调节至9-11个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缝合处的强度,防止出现开线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步骤S6:在桌套的桌脚处内侧或椅套的椅脚处内侧安装锁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椅套的服帖度,使椅套套设于椅子外后不易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选用特定的缝纫针及调节合适的针距、面线张力及压脚压力,在接缝处通过采用之字缝合代替平车缝合,同时在桌椅套边沿采用双针之字包边处理,达到在无需嵌入弹性绳或织带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持弹性面料的弹性,同时提高了接缝处的强度,防止开线现象。
二、通过在缝合的过程中,将面料喷湿或在针板上涂上一层干肥皂,以缝合处出现褶皱现象。
三、通过将底线和面线采用两种不同的缝纫线,底线采用具有较佳弹性的尼龙弹力锁边线,面线采用高强度的碳纤维缝纫线,提高了缝合处的强度及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披露了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弹性桌套的缝制方法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并以为长方形桌子缝制桌套为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量桌子的尺寸;包括测量桌子桌面长度a及宽度b,同时测量桌面高度h及相邻桌脚间的距离m(对应桌面长度方向)和n(对应桌面宽度方向)。
步骤S2:裁剪面料片;
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进行面料片的裁剪,具体包括:
步骤S21:将面料投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后在松弛的状态下自然风干,使其自然收缩,然后静置24h;
步骤S22:将步骤S21预缩处理后的面料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裁剪出面料片,裁剪的面料片包括桌面片及四片侧面片,其中面料片的裁剪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比例为1: 1.2,即桌面片的尺寸为(a/1.2)*(b/1.2)的长方形,而侧面片为两种尺寸的梯形面料片,其尺寸分别为:上底:a/1.2、下底:m/1.2,斜边长:h/1.2,及上底:b/1.2、下底:n/1.2,斜边长:h/1.2。
步骤S3:选用9号针,并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作为底线,碳纤维缝纫线作为面线,将桌面片与四片侧面片缝合,在缝合前,调节针距至13/3cm、调节面线张力至4,以及压脚压力调节至9个点;
具体缝合过程为:将桌面片a/1.2长度的两边分别与上底长度为a/1.2的侧面片缝合;将桌面片b/1.2长度的两边分别与上底长度为b/1.2的侧面片缝合;然后将相邻侧面片的斜边进行缝合。其缝合方式为:将两片需要缝合的面料片正面贴合,从背面采用之字缝合,以形成完整的桌套雏形。
步骤S4:然后将相邻侧面片底部处缝合成兜状,以包裹桌脚底部,防止桌脚划伤底板;具体为:将相邻两片侧面片的底边相交处相互缝合一定长度,其缝合长度控制在5cm-10cm,而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缝合5cm为例加以说明。
另外,为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出现褶皱现象,在上述步骤S3和步骤S4前,在缝制前将面料喷湿或在针板上涂上一层干肥皂;为了保持缝合处的连接强度,在上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保持内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8cm,外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1cm。
步骤S5:将缝纫针替换为4/90号双针缝合包边,依旧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作为底线,碳纤维缝纫线作为面线,保持针距、面线张力及压脚压力不变,然后将桌套边沿叠合进行包边缝制,使其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
具体缝合过程为:
S51:将桌套边沿留出需要包边宽度的3倍宽度;
S52:将桌套边沿按照包边宽度进行“Z”字形折叠;
S53:缝合,且在缝合过程中保持正面线迹距离相邻包边边沿的距离为0.2cm。
步骤S6:在桌套的桌脚处内侧安装锁扣,即在相邻两片侧面片的底边相应位置上分别缝上一对插扣。通过插口的固定,使桌套套设于桌子外后不易脱落。
实施例2:
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仍然以弹性桌套的缝制方法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并以为长方形桌子缝制桌套为例。
其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S1中,仅需测量桌子桌面长度a、宽度b,及四个桌脚外围一圈的周长s。
步骤S2:裁剪面料片;包括实施例1中的步骤S1,以及不同的步骤S22:将步骤S21预缩处理后的面料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裁剪出面料片,裁剪的面料片包括桌面片及一片侧面片,其中面料片的裁剪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比例为1: 1.5,即桌面片的尺寸为(a/1.5)*(b/1.5)的长方形,侧面片为梯形面料片,其尺寸为:上底:(a/1.5+ b/1.5)*2、下底:s/1.5,斜边长:h/1.5。
步骤S3的具体缝合过程为:将侧面片上底面的一角与桌面片一角对齐,然后将侧面片的上底边缝合于桌面片外周。
本发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其缝合步骤更好简单,提高了缝合效率。
实施例3:
本发明披露了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弹性椅套的缝制方法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并以为椅面正方形的椅子缝制桌套为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量椅子的尺寸;包括测量椅子椅面边长a’、椅背正面高度h1、反面高度h2及椅脚间的L。
步骤S2:裁剪面料片;
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进行面料片的裁剪,具体包括:
步骤S21:将面料投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后在松弛的状态下自然风干,使其自然收缩,然后静置36h;
步骤S22:将步骤S21预缩处理后的面料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裁剪出面料片,裁剪的面料片包括椅面片、椅背正面片、椅背反面片及三片侧面片,其中面料片的裁剪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比例为1: 1.3,即椅面片的尺寸为a’/1.3的正方形, 椅背正面片为尺寸为(a’/1.3)* (h1/1.3)的矩形,椅背反面片为尺寸为(a’/1.3)* (h2/1.3)的矩形,而侧面片为三片梯形面料片,其尺寸分别为:上底:a/1.3、下底:L/1.3,斜边长:(h2- h1)/1.3。
步骤S3:选用9号针,并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作为底线,碳纤维缝纫线作为面线,将椅面片、椅背正面片、椅背反面片及三片侧面片缝合,在缝合前,调节针距至16/3cm、调节面线张力至6,以及压脚压力调节至11个点;
具体缝合过程为:将椅面片的其中三边分别与侧面片的上底缝合;椅面片的另一边与椅背正面片边长为a’/1.3的一边缝合;椅背正面片另一边长为a’/1.3的一边与椅背反面片相同尺寸的一边缝合,同时将椅背正面片尺寸为h1/1.3的两侧边分别缝合至椅背反面片两侧边上;然后将相邻侧面片的斜边缝合于一起,并将与椅背反面片相邻的侧面片的斜边缝合于椅背反面片侧边上。其缝合方式为:将两片需要缝合的面料片正面贴合,从背面采用之字缝合,以形成完整的椅套雏形。
步骤S4:然后将相邻侧面片底部处,以及椅背反面片底部处与相邻侧面片底部处缝合成兜状,以包裹椅脚底部,防止椅脚划伤底板;具体为:将相邻两片侧面片的底边相交处,以及椅背反面片与相邻侧面片底部相交处相互缝合一定长度,其缝合长度控制在5cm-10cm,而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缝合10cm为例加以说明。
另外,为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出现褶皱现象,在上述步骤S3和步骤S4前,在缝制前将面料喷湿或在针板上涂上一层干肥皂;为了保持缝合处的连接强度,在上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保持内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2cm,外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7cm。
步骤S5:将缝纫针替换为4/90号双针缝合包边,依旧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作为底线,碳纤维缝纫线作为面线,保持针距、面线张力及压脚压力不变,然后将椅套边沿叠合进行包边缝制,使其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
具体缝合过程为:
S51:将椅套边沿留出需要包边宽度的3倍宽度;
S52:将椅套边沿按照包边宽度进行“Z”字形折叠;
S53:缝合,且在缝合过程中保持正面线迹距离相邻包边边沿的距离为0.5cm。
步骤S6:在椅套的椅脚处内侧安装锁扣,即在相邻两片侧面片的底边相应位置上分别缝上一对插扣。通过插口的固定,使椅套套设于椅子外后不易脱落。
实施例4:
本发明披露了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弹性椅套的缝制方法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并以为椅面正方形的椅子缝制桌套为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量椅子的尺寸;包括测量椅子椅面边长a’、椅背正面高度h1、反面高度h2及四个椅脚外围周长S’。
步骤S2:裁剪面料片;
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进行面料片的裁剪,具体包括:
步骤S21:将面料投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后在松弛的状态下自然风干,使其自然收缩,然后静置30h;
步骤S22:将步骤S21预缩处理后的面料根据步骤S1测量的尺寸裁剪出面料片,裁剪的面料片包括椅面片、椅背正面片、椅背反面片及一片侧面片,其中面料片的裁剪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比例为1: 1.4,即椅面片的尺寸为a’/1.4的正方形, 椅背正面片为尺寸为(a’/1.4)* (h1/1.4)的矩形,椅背反面片为尺寸为(a’/1.4)* (h2/1.4)的矩形,侧面片为梯形面料片,其尺寸为:上底:(3* a’)/1.4、下底:(3S’/4)/1.4,斜边长:(h2- h1)/1.4。
步骤S3:选用9号针,并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作为底线,碳纤维缝纫线作为面线,将椅面片、椅背正面片、椅背反面片及侧面片缝合,在缝合前,调节针距至15/3cm、调节面线张力至5,以及压脚压力调节至10个点;
具体缝合过程为:将侧面片底面其中一顶角与椅面片的其中一顶角重合,以将侧面片缝合于椅面片连续的三边上;椅面片的另一边与椅背正面片边长为a’/1.4的一边缝合;椅背正面片另一边长为a’/1.4的一边与椅背反面片相同尺寸的一边缝合,同时将椅背正面片尺寸为h1/1.4的两侧边分别缝合至椅背反面片两侧边上;然后将与椅背反面片相邻的侧面片的斜边缝合于椅背反面片侧边上。其缝合方式为:将两片需要缝合的面料片正面贴合,从背面采用之字缝合,以形成完整的椅套雏形。
步骤S4:然后将相邻侧面片底部处,以及椅背反面片底部处与相邻侧面片底部处缝合成兜状,以包裹椅脚底部,防止椅脚划伤底板;具体为:将相邻两片侧面片的底边相交处,以及椅背反面片与相邻侧面片底部相交处相互缝合一定长度,其缝合长度控制在5cm-10cm,而在本发明此实施方式中,以缝合7cm为例加以说明。
另外,为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出现褶皱现象,在上述步骤S3和步骤S4前,在缝制前将面料喷湿或在针板上涂上一层干肥皂;为了保持缝合处的连接强度,在上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保持内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3cm,外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4cm。
步骤S5:将缝纫针替换为4/90号双针缝合包边,依旧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作为底线,碳纤维缝纫线作为面线,保持针距、面线张力及压脚压力不变,然后将椅套边沿叠合进行包边缝制,使其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
具体缝合过程为:
S51:将椅套边沿留出需要包边宽度的3倍宽度;
S52:将椅套边沿按照包边宽度进行“Z”字形折叠;
S53:缝合,且在缝合过程中保持正面线迹距离相邻包边边沿的距离为0.3cm。
步骤S6:在椅套的椅脚处内侧安装锁扣,即在相邻两片侧面片的底边相应位置上分别缝上一对插扣。通过插口的固定,使椅套套设于椅子外后不易脱落。
表一示出了上述四种实施方式分别对接缝强度及弹性回复率的的影响:

Claims (10)

1.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量桌子或椅子的尺寸;
步骤S2:裁剪面料片;
步骤S3:将相邻两片需要缝合的面料片正面贴合,接缝处从背面采用之字缝合,形成桌套或椅套雏形;
步骤S4:将桌套或椅套四脚缝合处缝合成兜状;
步骤S5:将桌套或椅套边沿叠合,并采用双针缝合包边,使其正面为平行线迹,反面为之字线迹;
其中,所述步骤S3、步骤S4缝合过程及步骤S5包边过程中,将针距调节至13/3cm -16/3cm,面线张力调节至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测量桌子桌面尺寸、桌面高度及相邻桌脚间的距离,或测量桌子桌面尺寸、桌面高度及四个桌脚外围周长,或包括测量椅子椅面尺寸、椅背正反面高度及椅脚间的距离,或测量椅子椅面尺寸、椅背正反面高度及四个椅脚外围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将面料浸水后,在松弛的状态下自然风干收缩,静置24h-36h;
步骤S22:将步骤S21后的面料裁剪成面料片,包括桌面片及侧面片或包括椅面片、椅背前片、椅背后面及侧面片,其中面料片的裁剪尺寸与实际测量尺寸比例为1: 1.2-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步骤S4中,保持内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8cm-1.2cm之间,外侧缝合线到轮廓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1cm-0.7c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S51:将桌套或椅套边沿留出需要包边宽度的3倍宽度;
S52:将桌套或椅套边沿按照包边宽度进行“Z”字形折叠;
S53:缝合,且保持正面线迹距离相邻包边边沿的距离为0.2cm-0.5c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及步骤S4中采用9号针进行缝合,所述步骤S5中采用4/90号双针进行包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步骤S4及步骤S5中,将面料喷湿或在针板上涂上一层干肥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步骤S4及步骤S5中,底线采用尼龙弹力锁边线,面线采用碳纤维缝纫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步骤S4及步骤S5中,压脚压力调节至9-11个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在桌套的桌脚处内侧或椅套的椅脚处内侧安装锁扣。
CN201711147784.0A 2017-11-17 2017-11-17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Pending CN107912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7784.0A CN107912900A (zh) 2017-11-17 2017-11-17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7784.0A CN107912900A (zh) 2017-11-17 2017-11-17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2900A true CN107912900A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9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7784.0A Pending CN107912900A (zh) 2017-11-17 2017-11-17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290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908A (zh) * 2018-11-20 2019-04-02 深圳市云创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CN110255487A (zh) * 2019-07-24 2019-09-20 佛山市均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带拉链双边包边加工组件
CN110801126A (zh) * 2019-10-12 2020-02-18 江苏斯得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耐磨弹性座椅套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7A (zh) * 1991-07-09 1993-01-27 张钧铧 无缝痕迹的制衣方法
CN2388878Y (zh) * 1999-08-25 2000-07-26 赖柱 拼接垫
CN201516007U (zh) * 2009-03-31 2010-06-30 唐光侨 环保清洁抹布
CN104939574A (zh) * 2015-06-06 2015-09-30 吴志明 座椅套
CN205410613U (zh) * 2016-02-01 2016-08-03 宁波太平鸟巢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夏凉被
CN106333411A (zh) * 2016-09-09 2017-01-18 珠海无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拼缝缝合的拼接针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7A (zh) * 1991-07-09 1993-01-27 张钧铧 无缝痕迹的制衣方法
CN2388878Y (zh) * 1999-08-25 2000-07-26 赖柱 拼接垫
CN201516007U (zh) * 2009-03-31 2010-06-30 唐光侨 环保清洁抹布
CN104939574A (zh) * 2015-06-06 2015-09-30 吴志明 座椅套
CN205410613U (zh) * 2016-02-01 2016-08-03 宁波太平鸟巢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夏凉被
CN106333411A (zh) * 2016-09-09 2017-01-18 珠海无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拼缝缝合的拼接针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908A (zh) * 2018-11-20 2019-04-02 深圳市云创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CN110255487A (zh) * 2019-07-24 2019-09-20 佛山市均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带拉链双边包边加工组件
CN110801126A (zh) * 2019-10-12 2020-02-18 江苏斯得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耐磨弹性座椅套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2900A (zh) 弹性桌椅套的缝制方法
CN103842215B (zh) 侧帘式安全气囊以及用于制造侧帘式安全气囊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52486B (zh) 床垫顶垫、用于制作床垫顶垫的气垫台以及相关方法
GB2522857A (en) Hammock
CN204120285U (zh) 一种带滤片的立体口罩
CN109097918A (zh) 一种仿四针六线双车缝叠加缝纫方法
CN106263909B (zh) 珠粒保健垫及采用该珠粒保健垫制作的枕头及其制作方法
CN204132980U (zh) 一种可水洗的蚕丝被
US20070214544A1 (en) Tube Shaped Hat
CN203729050U (zh) 服装绗线模板
CN208250599U (zh) 一种用于自动缝合压线机的翻边机构
CN206836347U (zh) 一种绗缝款男夹克前片拼块的组合式缝制模板夹具
CN109072521A (zh) 组装用于座椅或用于填充家具的装饰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装饰件
CN207567450U (zh) 一种自动床垫围边机
CN208379159U (zh) 工字褶收褶工具
TW200418642A (en) Patchwork fabric article and method
CN202311536U (zh) 隐藏式鞋带排孔结构
CN222888641U (zh) 无填充凹陷和表面绗缝线的填充面料
CN203354182U (zh) 一种绗缝被
CN209508565U (zh) 一种可更换模具的多领域加工拷边机
CN201398762Y (zh) 可变头颈曲线枕头
CN218372746U (zh) 一种订织带模板
CN209024757U (zh) 内贴定位缝制模板
CN209260327U (zh) 一种拷边机
CN206836346U (zh) 一种裤子用侧插袋袋身的组合式缝制模板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