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333A - 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88333A CN107888333A CN201710795343.5A CN201710795343A CN107888333A CN 107888333 A CN107888333 A CN 107888333A CN 201710795343 A CN201710795343 A CN 201710795343A CN 107888333 A CN107888333 A CN 1078883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ci format
- user equipment
- uplink data
- data channel
-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模式建立方法,其用于扩展传统上已经在四个子帧的单元中执行的发送时间间隔(TTI)捆绑以用于建立为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正常LTE/高级LTE用户设备(UE)的PUSCH覆盖增强,以及一种用于PDCCH/EPDCCH的盲解码方法。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9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127089和于2017年6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80594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如同在此完全阐述。
技术领域
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用于在LTE/高级LTE系统中经由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以用于提供流媒体(例如音频和视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站可以建立正常LTE/高级LTE用户设备(UE)能够执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的两种类型的发送模式。依赖于建立的发送模式,确定用于PUSCH发送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然后,UE通过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基于建立的DCI格式执行盲解码。
在LTE/高级LTE系统中,选择半永久性调度(SPS)机制以有效地支持对延迟敏感的诸如音频和视频的实时媒体。因此,为了接收SPS激活/停用相关的DCI,选择任何LTE/高级LTE UE以基于分配给PDCCH或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或UE特定搜索空间中的UE的半永久性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SC-RNTI)执行解码。
然而,在对扩展建立为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接收DCI的正常LTE/高级LTEUE的PUSCH覆盖的尝试中,既没有公开特定发送模式配置方法也没有公开特定盲解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模式建立方法,其用于扩展传统上已经在四个子帧的单元中执行的发送时间间隔(TTI)捆绑以用于建立为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正常LTE/高级LTE用户设备(UE)的PUSCH覆盖增强,以及一种用于PDCCH/EPDCCH的盲解码方法。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基站建立用于UE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配置用于建立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UE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以及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第一DCI格式。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建立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的发送模式;当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并且当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正常模式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二DCI格式;以及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第一DCI格式或第二DCI格式。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控制器,其建立用于UE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并且配置用于建立了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UE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以及发送器,其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第一DCI格式。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UE。该UE可以包括:控制器,其建立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当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并且当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正常模式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二DCI格式;以及接收器,其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第一DCI格式或第二DCI格式。
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通过建立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正常LTE/高级LTEUE的发送模式并且然后提供在建立的发送模式中执行盲解码的特定方法来改进正常LTE/高级LTEUE的PUSCH覆盖。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至图4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用于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中的示例性盲解码行为;
图5至图6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用于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中的另一示例性盲解码行为;
图7和图8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的操作;
图9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0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说明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特定实施例。在本文档中,应当参考附图,其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在本公开内容的以下描述中,并入本文中的已知功能和组件的详细描述将在可能由此致使本公开内容的主题不清楚的情况下被省略。
这里,机器类型通信(MTC)用户设备(UE)可以是指支持低成本(或低复杂度)策略的UE或支持覆盖增强的用户设备。此外,这里,MTC UE可以指代支持低成本(或低复杂度)策略和覆盖增强两者的UE。备选地,这里使用的MTC UE可以指定义为用于支持低成本(或低复杂度)策略和/或覆盖增强的特定类别的UE。
在本说明书中,MTC UE可以指基于长期演变(LTE)执行MTC相关操作的新定义的3GPP版本13低成本(或低复杂度)UE类别/类型UE。备选地,与传统LTE覆盖或支持低功耗或新定义的版本13低成本(或低复杂度)UE类别/类型UE相比,MTC UE可以是指支持改进的覆盖的现有3GPP版本12或先前版本中定义的UE类别/类型UE。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为提供一系列通信媒体(例如音频和分组数据)。无线通信系统包括UE(UE)和基站(BS)或演变节点B(eNB)。如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UE”应当被解释为具有指示无线通信UE的综合性含义,不仅包括在宽带码分多址(WCDMA)、长期演变(LTE)、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中使用的UE,而且还包括在用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使用的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用户站(SS)、无线设备等中的全部。
基站或小区通常是指与UE通信的站,并且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术语来指代,例如节点B、演变节点B(eNB)、扇区、站点、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AP)、中继节点、远程射频头(RRH)、无线电单元(RU)、小小区等。
在下文中,基站或小区应当被解释为综合性术语,其指示由CDMA中的基站控制器(BSC)、WCDMA中的节点B、LTE中的eNB或扇区(或站点)等覆盖的部分区域或功能。此外,基站或小区综合性地指示各种覆盖区域,例如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以及中继节点、RRH、RU和小小区的通信范围。
如上所述的各种小区分别由基站控制,基站可以在两个意义上被解读。基站中的每个i)可以是提供与无线通信区域相关的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小小区的装置本身,或者ii)可以指示无线通信区域本身。在i)中,由同一实体控制的提供无线区域的整个装置,或与彼此交互从而以协调的方式形成无线区域的整个装置可以是指基站。依赖于无线区域的配置,eNB、RRH、天线、RU、低功率节点(LPN)、点、收发器点、发送点、接收点等形成基站的实施例。在ii)中,就用户或相邻基站而言,接收或发送信号的无线区域本身可以是指基站。
因此,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小小区、RRH、天线、RU、LPN、点、eNB、收发器点、发送点以及接收点统统是指基站。
这里,UE和基站综合性地是指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或技术概念的两种类型的发送/接收实体并且不受明确定义的术语或词语的限制。UE和基站综合性地被用作用于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或技术概念的两个(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发送/接收实体并且不受明确定义的术语或词语的限制。这里,术语“上行链路(UL)”是指从UE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接收,而术语“下行链路(DL)”是指从基站向UE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接收。
在应用到无线通信系统的多种接入技术中没有限制。诸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OFDM-FDMA、OFDM-TDMA和OFDM-CDMA的各种多种接入方式可以被使用。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适用于通过GSM、WCDMA和高速分组接入(HSPA)演变到LTE和高级LTE的异步无线通信以及演变到CDMA、CDMA-2000和超移动宽带(UMB)的同步无线通信中的资源的分配。本公开内容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或限制于无线通信的特定领域并且应被解释为涵盖本公开内容的概念适用的所有技术领域。
上行链路(UL)发送和下行链路(DL)发送可以采用在不同的时间分段执行发送的时分双工(TDD)或在不同频率执行发送的频分双工(FDD)。
此外,基于单个载波或一对载波,诸如LTE或高级LTE的系统通过形成UL和DL来形成标准。UL和DL通过诸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器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器信道(PHI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控制信道来发送控制信息。此外,UL和DL由诸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数据信道构成以发送数据。
此外,可以使用增强的或扩展的PDCCH(EPDCCH)来发送控制信息。
这里,小区可以指从发送点或发送/接收点发送的信号的覆盖、具有从发送点或发送/接收点发送的信号的覆盖的分量载波、或发送点或发送/接收点。
应用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其中两个或多发送/接收点以协调的方式发送信号的协调的多点发送/接收(CoMP)系统、协调的多天线发送系统或协调的多小区通信系统。CoMP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多发送/接收点和用户终端。
多发送/接收点可以是基站或宏小区(以下称为“eNB”)和经由光缆或光纤连接到eNB并且由电线控制的至少一个RRH。RRH具有高发送功率,或者在宏小区的区域内具有低发送功率。
在下文中,DL是指从每个多发送/接收点到UE的通信或用于这种通信的路径。UL是指从UE到多发送/接收点的通信或用于这种通信的路径。在DL中,发送器可以是多发送/接收点的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UE的部分。在UL中,发送器可以是UE的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多发送/接收点的部分。
在下文中,经由诸如PUCCH、PUSCH、PDCCH、EPDCCH或物理PDSCH的信道发送/接收信号可以被描述为“发送/接收PUCCH、PUSCH、PDCCH、EPDCCH或PDSCH”。
此外,在下文中,发送或接收PDCCH或者在PDCCH上发送或接收信号可以是指发送或接收EPDCCH或者在EPDCCH上发送或接收信号。
也就是说,下面描述的PDCCH指示PDCCH或EPDCCH,或者在包括PDCCH和EPDCCH两者的意义上使用。
为方便描述,可以将EPDCCH作为实施例应用到被描述为PDCCH的部分,并且PDCCH可以作为实施例应用到被描述为EPDCCH的部分。
同时,下文描述的较高层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发送包括RRC参数的RRC信息。
eNB对UE设备执行DL发送。eNB可以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其是用于单播发送的主要信道,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在其上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例如对于PDSCH的接收必需的调度以及用于在UL数据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的发送的调度批准信息。在下文中,每个信道上的信号的发送将被描述为对应信道的发送。
PUSCH发送模式
具体地,基站可以建立正常LTE/高级LTE用户设备(UE)能够执行PUSCH发送的两种类型的发送模式。依赖于建立的发送模式,确定用于PUSCH发送资源的分配的DCI格式。然后,UE基于通过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建立的DCI格式执行盲解码。
尽管带宽减少的低复杂度/覆盖增强(BL/CE)UE被选择为以单个发送模式被支持,但是依赖于对应的UE的CE模式,确定用于每个PUSCH发送资源的分配的DCI格式。因此,基于通过Type0公共搜索空间或UE特定搜索空间建立的DCI格式,使各自的盲解码被执行。
VoLTE
在LTE/高级LTE系统中,半永久性调度(SPS)机制被定义为有效地支持对延迟敏感的实时媒体(例如音频和视频)。因此,为了接收SPS激活/停用相关的DCI,任何LTE/高级LTEUE被如下定义:正常LTE/高级LTE UE被定义为基于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或UE特定搜索空间中为对应的UE分配的半永久性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S C-RNTI)来执行解码。另一方面,BL/CE UE被定义为基于在M-PDCCH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仅CEmodeA)或UE特定搜索空间中为对应UE分配的SPS C-RNTI来执行解码。
具有同步HARQ的TTI捆绑
在LTE/高级LTE系统中,作为用于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法,定义了同步非自适应HARQ操作。
因此,在频分双工(FDD)的情况下(或者在UE中建立了载波聚合(CA)的情况下,PCell为FDD时),选择任何正常LTE/LTE高级UE以在来自已经执行了PUSCH发送的UL子帧的四(4)个子帧之后经由从DL子帧发送的物理混合ARQ指示器信道(PHICH)接收用于对应的U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否定确认(HARQ-ACK/NACK)。当经由对应的PHICH接收到NACK时,在来自NACK的接收的四个子帧之后使用与UL子帧中的初始PUSCH发送中相同的无线资源来执行PUSCH重发送。
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或者当在UE中建立CA的情况下,PCell为FDD时),同步非自适应HARQ操作方法与在FDD中的相同。相反,在对应的TDD的UL/DL配置中,选择初始PUSCH发送和相关联的PHICH接收时序关系以及PHICH NACK和相关联的重传时序关系。
在覆盖受限的UE的情况下,定义发送时间间隔(TTI)捆绑,其中单个HARQ实体被配置为多个TTI以改进否则将成为覆盖瓶颈的PUSCH的性能,其中其TTI_BUNDLE_SIZE被定义为4。这里,单个UL传输块(TB)通过四个UL子帧被发送。配置四个HARQ实体,其中的每个执行同步非自适应HARQ操作。
因此,基于最后的PUSCH发送(即对应的捆绑的第四个子帧),在对应的子帧之后的第四个DL子帧中发送经由PHICH相对于捆绑的PUSCH发送的ACK/NACK反馈。当发送NACK时,在来自对应的子帧的第九DL子帧中和之后执行PUSCH捆绑的重发送。
相反,版本12已经定义了一种通过考虑SPC来减少PUSCH捆绑中的延迟的操作方法,其中当对应的PUSCH捆绑被建立时通过排除一个HARQ实体来生成三个HARQ进程。在这种情况下,PHICH NACK和相关联的重发送之间的时序间隙被减少到五个子帧。
在版本12中,作为针对BL/CE UE的覆盖增强方法,对PUSCH应用重复。依赖于由CE模式和RRC信令建立的PUSCH发送的最大重复次数以及在DCI上发送的建立的重复次数,确定对应的PUSCH的重复次数。在版本13BL/CE UE的情况下,选择用于PUSCH的异步自适应HARQ操作。在这方面,DCI格式6-0A和DCI格式6-0B,即针对对应的版本13BL/CE UE新定义的UL授权DCI格式分别包括用于HARQ进程号的分配的信息区域。
通过提取附录[1]的TS 36.213规范,将附加与正常LTE/LTE-A UE和版本13BL/CEUE相关的特定UE过程。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USCH发送模式建立方法,其用于扩展传统上已经在四个子帧的单元中执行的发送时间间隔(TTI)捆绑以用于建立为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接收DCI的正常LTE/高级LTE UE(UE)的PUSCH覆盖增强,以及一种用于PDCCH/EPDCCH的盲解码方法。
方案1.新发送模式配置
除了用于经由PDCCH或EPDCCH接收DCI的正常LTE/高级LTE UE的PUSCH覆盖增强的现有PUSCH发送模式1和2之外,可以定义新PUSCH发送模式。
例如,可以定义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新PUSCH发送模式,发送模式(TM)0。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制于对应的新发送模式。
可以由基站通过UE特定RRC信令为每个UE建立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新PUSCH发送模式,TM 0,像现有的TM 1和TM 2。因此,除DCI格式0或DCI格式4,即用于PUSCH资源的分配的现有UL授权DCI格式之外,可以定义用于TM 0的新DCI格式N。
因此,当为任何LTE/高级LTE UE建立TM 0时,用于UL授权接收的以下盲解码行为可以被定义为对应的UE。
图1至图4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用于覆盖增强的UL数据信道(或PUSCH)收发数据的方法中的示例性盲解码行为。
作为针对对应TM 0的盲解码行为的第一实施例,在基于C-RNTI的盲解码行为中,以与如图1的表1中表示的模式1的盲解码行为中相同的方式,对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执行基于DCI格式0的盲解码。此外,如图2的表1A中表示的,可以选择对PDCCH或E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执行基于DCI格式0的盲解码行为。
相反,针对基于SPS C-RNTI的盲解码行为仅可以选择如图3的表2和图4的表2A表示的基于新DCI格式N的盲解码行为。
也就是说,当发送模式被建立为用于覆盖增强的TM 0时,以与模式1的盲解码行为中相同的方式执行基于C-RNTI的盲解码行为,而根据基于新DCI格式N的盲解码行为执行基于SPS C-RNTI的盲解码行为。
图5和图6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用于覆盖增强的UL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中的另一示例性盲解码行为。
作为针对对应的TM 0的盲解码行为的另一实施例,可以选择基于C-RNTI的盲解码行为使得通过如图5的表3和图6的表3A中表示的PDCCH或E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来执行基于DCI格式N的盲解码。
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基于SPS C-RNTI的盲解码行为,可以选择基于如图3的表2和图4的表2A中表示的新DCI格式N的盲解码行为。
作为针对对应的TM 0的盲解码行为的又一实施例,可以定义两个上述的盲解码行为,使得仅对DCI格式N执行而不是对PDCCH或E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中的DCI格式0、后退DCI格式执行盲解码。
也就是说,其发送模式被建立为新TM 0的UE可以仅监视针对在PDCCH或E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中被建立为TM的UE的DCI格式N,而不监视DCI格式0。
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被定义为使得基于C-RNTI的盲解码遵循现有TM1的盲解码行为,仅对SPS C-RNTI的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执行基于DCI格式0的盲解码,并且对PDCCH或E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执行基于DCI格式N的盲解码。
备选地,像SPS,可以定义C-RNTI的盲解码行为使得对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执行基于DCI格式0的盲解码并且对PDCCH或E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执行基于DCI格式N的盲解码。
此外,上述DCI格式N可以是针对版本13BL/CE UE定义的DCI格式6-0A或可针对在版本14中讨论下的FeMTC定义的新DCI格式。(可定义的新DCI格式可以是例如DCI格式7-0A,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此外,上述DCI格式N可以是基于对应的DCI格式6-0A或DCI格式7-0A修改的DCI格式6-0A的修改的版本或DCI格式7-0A的修改的版本。
例如,尽管对应的DCI格式N被配置为具有与DCI格式6-0A或DCI格式7-0A相同的信息区域,但是根据建立的PUSCH重复次数的PUSCH发送的重复次数可以被定义为不同于针对版本13的BL/CE UE或版本14的FeMTC UE定义的PUSCH发送的重复次数。
备选地,基于DCI格式0,可以通过额外地定义用于HARQ进程号的分配的信息区域或用于建立重复次数的信息区域来以修改的DCI格式0的形式定义对应的DCI格式N。
然而,上述配置DCI格式N的方法仅仅是实施例,并且无论配置对应的DCI格式N的方法如何,应用基于TM 0的上述盲解码行为的所有情况能够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方案2.可变的TTI捆绑尺寸配置
作为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另一种方法,基站可以被定义为通过UE特定或小区特定RRC信令来半静态地建立被定义为4的TTI_BUNDLE_SIZE。在这种情况下,当没有依赖于对应的TTI_BUNDLE_SIZE的额外建立的新建立的值时,建立为执行TTI绑定的UE基于默认值(=4)来执行TTI捆绑。当有新建立的值时,UE基于新建立的值执行TTI捆绑。
图7和图8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UL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的操作。
图7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用于覆盖增强的UL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中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
参考图7,在S700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建立用于LTE/高级LTE UE的PUSCH覆盖增强的新发送模式。
用于LTE/高级LTE UE的PUSCH覆盖增强的新发送模式可以被定义成与现有的PUSCH发送模式1和2分开地建立的发送模式。尽管新发送模式可以是例如发送模式0,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基站可以通过执行UE特定的RRC信令为每个UE建立新PUSCH发送模式,TM 0,像现有的TM 1和TM 2。
在S710中,基站配置用于其发送模式被建立为TM 0(即新PUSCH发送模式)的UE的PUSCH资源的分配的第一DCI格式。
第一DCI格式是用于其发送模式被建立为TM 0的UE的PUSCH资源的分配的DCI格式。第一DCI格式可以是与现有DCI格式分开地定义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N)。备选地,第一DCI格式可以是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C),其中,基于现有的DCI格式,额外地定义用于HARQ进程号的分配的信息区域或用于建立重复次数的信息区域。
在S720中,基站将用于其发送模式被建立为TM 0以用于覆盖增强的UE的PUSCH资源的分配的第一DCI格式发送到UE,从而允许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UE基于TM 0执行盲解码。
图8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经由用于覆盖增强的UL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中的UE的示例性操作。
参考图8,在S800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UE建立用于PUSCH发送的发送模式。
UE的PUSCH发送模式可以由基站通过UE特定RRC信令来建立。
UE的PUSCH发送模式可以是用于正常LTE/高级LTE UE的发送模式(例如正常模式,例如TM 1或2)或者可以是用于覆盖增强的LTE/高级LTE UE的发送模式(例如增强模式,例如TM 0)。
当UE的发送模式被建立为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TM 0时,在S820中,UE经由DL控制信道对第一DCI格式执行监视。
第一DCI格式是用于其发送模式被建立为TM 0的UE的PUSCH资源的分配的DCI格式。第一DCI格式可以是与现有DCI格式分开地定义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N)。备选地,第一DCI格式可以是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C),其中,基于现有的DCI格式,额外地定义用于HARQ进程号的分配的信息区域或用于建立重复次数的信息区域。
当UE的发送模式被建立为正常发送模式时,在S830中,UE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第二DCI格式执行监视。
具体地,当UE的发送模式被建立为针对PUSCH覆盖增强定义的TM 0时,在UE特定搜索空间中,UE仅针对第一DCI格式(例如DCI格式N或DCI格式0C)执行盲解码,而不对第二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其为后退DCI格式)执行盲解码。
因此,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为正常LTE/高级LTEUE定义新发送模式并且提供其发送模式被建立用于覆盖增强的UE的特定盲解码行为来改进UE的PUSCH覆盖。
图9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900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9,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900包括控制器910、发送器920和接收器930。
根据如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制器910控制用于建立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新PUSCH发送模式并且执行盲解码行为所需的基站900的总体操作。
发送器920和接收器930用于向UE发送实现上述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的信号、消息和数据并从UE接收实现上述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的信号、消息和数据。
图10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UE 1000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0,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UE 1000包括接收器1010、控制器1020和发送器1030。
接收器1010经由对应的信道从基站接收DCI、数据和消息。
根据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制器1020控制用于建立用于PUSCH覆盖增强的新PUSCH发送模式并且执行盲解码所需的UE1000的总体操作。
发送器1030经由对应的信道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数据和消息。
省略了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标准内容或标准文档以简化说明书的描述并且应理解为并入本文。因此,添加到说明书中或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标准内容或标准文档的部分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已经呈现了前述描述和附图以便说明本公开内容的某些原理。本公开内容涉及的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组合、拆分、替换或改变元件而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原理。本文公开的前述实施例应当被解释为仅仅为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本公开内容的原理和范围的限制。应当理解,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其所有等同物都落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基站建立用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
配置用于建立了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以及
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所述第一DCI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用户设备特定的较高层信令建立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DCI格式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用户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监视用于建立了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DCI格式,并且不监视用于建立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正常模式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DCI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二DCI格式添加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来配置所述第一DCI格式。
6.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的发送模式;
当所述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并且当所述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正常模式时,监视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二DCI格式;以及
经由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DCI格式或所述第二DCI格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用户设备特定的较高层信令建立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DCI格式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了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监视所述第一DCI格式而不监视第二DCI格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二DCI格式添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来配置所述第一DCI格式。
11.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基站,包括:
控制器,其建立用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并且配置用于建立了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以及
发送器,其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所述第一DCI格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由用户设备特定的较高层信令建立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DCI格式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建立了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监视所述第一DCI格式并且不监视用于建立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正常模式的用户设备的第二DCI格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二DCI格式添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来配置所述第一DCI格式。
16.一种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收发数据的用户设备,包括:
控制器,其建立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发送的发送模式,当所述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增强模式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并且当所述发送模式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正常模式时,监视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接收第二DCI格式;以及
接收器,其经由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DCI格式或所述第二DCI格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由用户设备特定的较高层信令建立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DCI格式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建立了所述上行数据信道增强模式的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用户设备特定的搜索空间监视所述第一DCI格式而不监视所述第二DCI格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二DCI格式添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重复次数来配置所述第一DCI格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27089 | 2016-09-30 | ||
KR20160127089 | 2016-09-30 | ||
KR10-2017-0080594 | 2017-06-26 | ||
KR1020170080594A KR102085195B1 (ko) | 2016-09-30 | 2017-06-26 | 커버리지 확장을 위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88333A true CN107888333A (zh) | 2018-04-06 |
CN107888333B CN107888333B (zh) | 2020-12-08 |
Family
ID=6175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95343.5A Active CN107888333B (zh) | 2016-09-30 | 2017-09-06 | 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81560B2 (zh) |
CN (1) | CN10788833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0029A1 (en) * | 2018-08-10 | 2020-02-13 |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 Enhancements of Automatic Repet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84606B1 (ko) * | 2016-11-01 | 2019-05-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가변 사이즈의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973013B2 (en) * | 2017-11-15 | 2021-04-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US20190158205A1 (en) * | 2017-11-17 | 2019-05-23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CN114128202B (zh) * | 2019-07-26 | 2024-10-0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7953A (zh) * | 2010-06-13 | 2010-10-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场景下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4040930A (zh) * | 2011-12-30 | 2014-09-10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覆盖延伸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704884A (zh) * | 2012-10-05 | 2015-06-1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增强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覆盖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767595A (zh) * | 2014-01-07 | 2015-07-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和基站 |
CN104811283A (zh) * | 2014-01-23 | 2015-07-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20150237604A1 (en) * | 2012-09-29 | 2015-08-20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05519224A (zh) * | 2013-09-13 | 2016-04-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信道设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48469A1 (en) * | 2015-03-13 | 2016-09-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725497B2 (ja) * | 2015-04-09 | 2020-07-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7014510A1 (ko) * | 2015-07-17 | 2017-01-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2017
- 2017-09-06 CN CN201710795343.5A patent/CN10788833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7 US US15/716,568 patent/US1058156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7953A (zh) * | 2010-06-13 | 2010-10-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场景下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4040930A (zh) * | 2011-12-30 | 2014-09-10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覆盖延伸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50237604A1 (en) * | 2012-09-29 | 2015-08-20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04704884A (zh) * | 2012-10-05 | 2015-06-1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增强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覆盖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519224A (zh) * | 2013-09-13 | 2016-04-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覆盖增强的上行链路信道设计 |
CN104767595A (zh) * | 2014-01-07 | 2015-07-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和基站 |
CN104811283A (zh) * | 2014-01-23 | 2015-07-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LG ELECTRONICS: "R1-156844 Details on DCI design for MT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 |
SAMSUNG: "R1-156748 DCI Formats", 《3GPP TSG RAN WG1 #83》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0029A1 (en) * | 2018-08-10 | 2020-02-13 |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 Enhancements of Automatic Repet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81560B2 (en) | 2020-03-03 |
CN107888333B (zh) | 2020-12-08 |
US20180097584A1 (en) | 2018-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10990B1 (ko) | 업링크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716709B2 (en) | User terminal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s | |
US12028850B2 (en) | Method for terminal for carrying out up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 |
US10433296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4137460B (zh) | 用于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EP3179821B1 (en) | User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0115090A (zh) | 通信系统 | |
KR20210013351A (ko) | 업링크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888333A (zh) | 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20160330737A1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4823396A (zh) | 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 |
EP3177090A1 (en) |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852395A (zh) | 用于宽带lte单个ofdm符号上行链路传输的设备、网络和方法 | |
KR101715088B1 (ko) | 피드백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 |
US10320547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3931126A (zh) |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383746A (zh) | 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
JP6425890B2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0266452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JP6412961B2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20220046726A1 (en) | Beam-specific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
CN106134280A (zh) |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613427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447201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 |
WO2013069759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