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293A - 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293A
CN107888293A CN201711190526.0A CN201711190526A CN107888293A CN 107888293 A CN107888293 A CN 107888293A CN 201711190526 A CN201711190526 A CN 201711190526A CN 107888293 A CN107888293 A CN 107888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diode
drive circuit
optical signal
electric switch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05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8293B (zh
Inventor
闫洪平
薛登山
赵其圣
李明
黄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905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8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8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发光芯片和驱动电路,所述发光芯片生长有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在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时,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第二激光二极管可以将导通时产生的热传递给第一激光二极管,以稳定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降低因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漂移所造成的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漂移。

Description

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作为光接入技术已经以多种形态得到了广泛地应用。PON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Mutiplexing,简称TDM)的PON或基于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WDM)的PON。其中,基于WDM的PON凭借其显著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WDM的PON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基于WDM的PON,通常包括:设置在中心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Unit)100,设置在终端的n个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200,以及连接在OLT100与ONU200之间的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300,OLT100中通常设置有n个光模块,OLT100中的光模块通过光纤连接到ODN300中OLT侧的AWG(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301的上行端口,用于发射下行光信号或接收上行光信号,OLT侧的AWG301的下行端口与ODN300中的OUN侧的AWG302的上行端口光路相通,ONU200中通常设置一个光模块,OUN200中的光模块通过光纤与ODN300中OUN侧的AWG302的下行端口相连,用于接收下行光信号或发射上行光信号。光模块通常与通信系统连接,用于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至通信系统进行处理,或者从通信系统接收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通过光纤传输。
光模块中的激光器通常工作在突发模式下,而激光器在突发模式下发射的上行光信号的波长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波长漂移,从而对相邻的上行光信号产生串扰,导致上行光信号紊乱。因此,亟需要提供一种光模块,以发射波长更为稳定的光信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以解决现有的光模块在突发模式下发射的光信号波长漂移较为严重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发光芯片和驱动电路,所述发光芯片生长有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设置发光芯片和驱动电路,且发光芯片生长有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而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这样,在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时,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而第二激光二极管与第一激光二极管生长在一块发光芯片上,此时,第二激光二极管可以将导通时产生的热传递给第一激光二极管,以稳定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降低因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漂移所造成的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漂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WDM的PON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流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流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OLT;
200:ONU;
300:ODN;
301:ODN中OLT侧的AWG;
302:ODN中ONU侧的AWG;
1:发光芯片;
11:第一激光二极管;
12:第二激光二极管;
2:驱动电路;
3:切换开关;
31:切换开关的第一端;
32:切换开关的第二端;
33:切换开关的第三端;
4:驱动芯片;
5:第一驱动电路;
6:第二驱动电路;
71:第一电开关;
711: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
712:第一电开关的第二端;
72:第一运算放大器;
73:第一MOS管;
8:第一电流源;
81:第二运算放大器;
82:第二MOS管;
83:第二电开关;
831: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
832:第二电开关的第二端;
833: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
84:第一电阻;
841:第一电阻的第一端;
842: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以解决现有的光模块在突发模式下发射的光信号波长漂移较为严重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OLT或ONU中,以解决现有的光模块在突发模式下发射的光信号波长漂移较为严重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可以包括:发光芯片1和驱动电路2,发光芯片1生长有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驱动电路2分别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连接;其中,
驱动电路2,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具体的,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为生长在一块发光芯片1上的两个激光二极管。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生成在一起,因此,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热耦合。此外,光信号传输信号Burst on和光信号停止信号Burst off是通信系统发送给光模块的。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将光信号传输信号和光信号停止信号统称为突发信号。具体的,突发信号为一方波信号,当该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该突发信号为光信号传输信号;当该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该突发信号为光信号停止信号。
进一步地,例如,在本申请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电路2可以采用具有正偏置电流端口和负偏置电流端口的激光器驱动芯片,此时,将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与正偏置电流端口连接,将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与负偏置电流端口连接,并将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正极均与恒压源连接,例如,与3.3V恒压源连接。该激光器驱动芯片,具体用于在接受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正偏置电流端口置于高电平、负偏置电流端口置于低电平,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正偏置电流端口置于低电平、负偏置电流端口置于高电平。这样,即可实现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设置发光芯片和驱动电路,且发光芯片生长有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这样,在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时,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而第二激光二极管与第一激光二极管生长在一块发光芯片上,此时,第二激光二极管可以将导通时产生的热传递给第一激光二极管,以稳定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降低因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漂移所造成的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漂移。
下面给出几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用以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驱动电路2包括切换开关3,切换开关3的第一端31与恒压源连接,切换开关3的第二端32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连接,切换开关3的第三端33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正极连接,其中,
切换开关3,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上述恒压源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连接,以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上述恒压源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连接,以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具体的,参见图3,恒压源可以为3.3V的恒压源。此外,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可以通过一电阻与3.3V恒压源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2还包括驱动芯片4。例如,在图3所示示例中,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负极均与驱动芯片4连接。此时,驱动芯片4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及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均输出低电平。进一步地,切换开关3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上述恒压源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连接,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上述恒压源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连接。这样,即可实现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与驱动芯片4连接,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负极接地。此时,驱动芯片4,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输出低电平。进一步地,切换开关3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恒压源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连接,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上述恒压源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连接。这样,即可实现在接收到光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实施例三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驱动电路2包括第一驱动电路5和第二驱动电路6,第一驱动电路5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连接,第二驱动电路6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连接,其中,
第一驱动电路5,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
第二驱动电路6,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具体的,第一驱动电路5可以采用现有的激光器驱动芯片。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与3.3V恒压源连接,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与第一驱动电路5连接。此时,第一驱动电路5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连接的端口置于低电平,这样,第一激光二极管11两端存在电压差,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发射工作波长的电信号。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路5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连接的端口置于高电平,例如,使与第一激光二极管连接的端口置于3.3V,此时,第一激光二极管11两端不存在电压差,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电路6可以采用现有的激光器驱动芯片,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电路结构,下面将给出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第二驱动电路6的电路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第二驱动电路6包括第一电开关71,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正极分别与恒压源连接,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与第一驱动电路5连接,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负极与第一电开关71连接;其中,
第一电开关71,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闭合,以使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具体的,参见图5,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正极可以通过一电阻与恒压源连接。该恒压源可以为3.3V恒压源。此外,第一驱动电路5可以采用现有的激光器驱动芯片,此时,只需要将该驱动芯片的一偏置电流端口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相连即可。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具体工作原理。具体的,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光模块,第一驱动电路5在接收到通信系统发送的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相连的端口置于低电平,此时,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路5在接收到通信系统发送的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相连的端口置于高电平,此时,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同时,第一电开关71在接收到该光信号停止信号时闭合,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进一步地,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后,将产生的热传递给第一激光二极管11。这样,即可稳定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温度,避免因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温度漂移造成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漂移。
实施例五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第二驱动电路6还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72和第一MOS管73,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入端与光模块的MCU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出端与第一MOS管73的栅极连接,第一MOS管73的漏极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负极连接,第一MOS管73的源极与第一电开关71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6,第一电开关71的第二端712可以通过一电阻接地。此外,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该第一运算放大器72可以是放大倍数固定的运算放大器,也可以是放大倍数可调的运算放大器,当第一运算放大器72为放大倍数可调的运算放大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放大倍数,例如,为最大程度的降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温度漂移,将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放大倍数调节为1。
进一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入端与光模块的MCU连接,MCU用于给第一运算放大器72提供输入电压。具体的,MCU可根据反馈数据(例如,反馈数据可以包括偏置电流或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确定提供给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入电压的具体值,以控制流过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电流。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可根据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光信号时流过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电流来确定提供给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入电压的具体值,以控制流过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电流,进而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在截止过程中到导通过程的温度差降低到0。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时,流过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电流为i1。同时,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时,第二激光二极管12不导通。此时,为了降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温度漂移,可以令i12*r1*6.25=i22*r2*118.75(其中,i2为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时,流过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电流;r1为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内阻;r2为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内阻;6.25us为在一突发信号循环期内,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的时间;118.75us为在一突发信号循环期内,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截止的时间)。这样,通过i1,即可以计算得到i2,进而可以根据i2及第一运算放大器72当前的放大倍数确定MCU提供给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入电压的具体值(例如,确定出MCU提供给第一运算放大器72的输入电压的具体值为aV)。这样,当MCU给第一运算放大器72提供aV的输入电压时,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时,流过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电流即为i2。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通过将第二驱动电路设置为一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MOS管和第一电开关的电路,这样,可通过MCU控制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时,流过第二激光二极管的电流,以控制第二激光二极管的发热量,进而将第一激光二极管在截止过程中到导通过程的温度差降低到0,以降低因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漂移造成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温度漂移。
实施例六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第二驱动电路6包括第一电流源8,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与恒压源连接,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与第一驱动电路5连接;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正极与第一电流源8连接,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负极接地;其中,
第一电流源8,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向第二激光二极管12输出电流,以使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
具体的,参见图7,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正极可以通过一电阻与恒压源连接,该恒压源可以为3.3V恒压源。此外,第一驱动电路5可以采用现有的激光器驱动芯片,此时,只需要将该驱动芯片的一偏置电流端口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负极相连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光模块中的控制器来控制第一电流源8输出的电流的大小,该控制器具体可以是原集成在光模块中的MCU,此外,该控制器还可以是FPGA或CPU等。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可根据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光信号时流过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电流来调节第一电流源8输出的电流大小,以调节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时的发热量,进而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在截止过程中到导通过程的温度差降低到0。关于根据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时流过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电流来调节第一电流源8输出的电流的具体实现原理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流源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第一电流源8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81、第二MOS管82和第二电开关83,第二运算放大器81的输入端与光模块的MCU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81的输出端与第二MOS管8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82的源极与恒压源连接,第二MOS管82的漏极与第二电开关83的第一端831连接,第二电开关83的第二端832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正极连接,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负极接地;其中,
第二电开关83,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第二MOS管82与第二激光二极管12连接,以使第一电流源8向第二激光二极管12输出电流。
具体的,第二运算放大器8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该第二运算放大器81可以是放大倍数固定的运算放大器,也可以是放大倍数可调的运算放大器,当第二运算放大器81为放大倍数可调的运算放大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第二运算放大器81的放大倍数,例如,为控制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时第二激光二极管12的发热量,将第二运算放大器81的放大倍数调节为2。进一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81的输入端与光模块的MCU连接,MCU用于给第二运算放大器81提供输入电压。具体的,MCU可根据反馈数据(例如,反馈数据可以是偏置电流或第一激光二极管11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确定提供给第一运算放大器81的输入电压的具体值,以使第一电流源8输出需要的电流,进而使第一激光二极管11在截止过程中到导通过程的温度差降低到0,以降低因第一激光二极管11的温度漂移导致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漂移。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开关83为单刀单掷电开关;第二电开关83,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闭合,以使第一电流源8向第二激光二极管12输出电流。
进一步地,参见图9,在本申请另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开关83为切换开关,第一电流源8还包括第一电阻84,第二电开关83的第三端833与第一电阻84的第一端841连接,第一电阻84的第二端842接地;
第二电开关84,用于在接收到上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第二MOS管82与第一电阻84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将第二电开关83设置为切换开关。这样,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第二电开关83的第一端831与第三端833连接,此时,第二激光二极管12不导通、第一电阻84导通,进一步地,当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第二电开关83的第一端831与第二端32连接,此时,第二激光二极管12导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虽然在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时,第一电阻84导通,但是,第一电阻84与第一激光二极管11不热耦合。因此,第一电阻84虽然在第一激光二极管11导通时产生了热量,但是,也不会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激光二极管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通过将第一电流源设置为一包含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MOS管和第二电开关的电路,这样,可通过控制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或放大倍数来控制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时,流过第二激光二极管的电流,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漂移,降低因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漂移导致其发射的光信号的波长漂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芯片和驱动电路,所述发光芯片生长有第一激光二极管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恒压源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中,
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所述恒压源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恒压源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工作波长的光信号;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截止;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开关,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恒压源连接,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其中,
所述第一电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闭合,以使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一MOS管,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光模块的MCU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恒压源连接,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其中,
所述第一电流源,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输出电流,以使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源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MOS管和第二电开关,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光模块的MCU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恒压源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其中,
所述第二电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使所述第二MOS管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流源向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输出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开关为切换开关,所述第一电流源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传输信号时,使所述第二MOS管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开关为单刀单掷电开关;所述第二电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停止信号时闭合,以使所述第一电流源向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输出电流。
CN201711190526.0A 2017-11-24 2017-11-24 光模块 Active CN107888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0526.0A CN107888293B (zh) 2017-11-24 2017-11-24 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0526.0A CN107888293B (zh) 2017-11-24 2017-11-24 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293A true CN107888293A (zh) 2018-04-06
CN107888293B CN107888293B (zh) 2020-05-12

Family

ID=6177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0526.0A Active CN107888293B (zh) 2017-11-24 2017-11-24 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82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5331A (zh) * 2020-03-18 2021-10-1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4866150A (zh) * 2021-02-05 2022-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收发组件、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2050A (zh) * 2014-09-29 2014-12-24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驱动电路和光模块
US20150063812A1 (en) * 2013-08-27 2015-03-05 Calix, Inc. Compensator for wavelength drift due to variable laser injection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in a directly modulated burst mode laser
CN104539370A (zh) * 2014-12-22 2015-04-2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及光模块
CN106330328A (zh) * 2015-07-10 2017-01-1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其光信号输出控制方法
CN106716751A (zh) * 2014-10-08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突发模式激光器波长漂移的热补偿
CN107024744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及波长监控方法
CN107154823A (zh) * 2016-03-02 2017-09-1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3812A1 (en) * 2013-08-27 2015-03-05 Calix, Inc. Compensator for wavelength drift due to variable laser injection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in a directly modulated burst mode laser
CN104242050A (zh) * 2014-09-29 2014-12-24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驱动电路和光模块
CN106716751A (zh) * 2014-10-08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突发模式激光器波长漂移的热补偿
CN104539370A (zh) * 2014-12-22 2015-04-2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及光模块
CN106330328A (zh) * 2015-07-10 2017-01-1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其光信号输出控制方法
CN107024744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及波长监控方法
CN107154823A (zh) * 2016-03-02 2017-09-1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5331A (zh) * 2020-03-18 2021-10-1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4866150A (zh) * 2021-02-05 2022-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收发组件、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293B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9370B (zh) 一种onu光模块
CN106330328B (zh) 光模块及其光信号输出控制方法
CN205812013U (zh) 一种多通道宽温RoF光发射模块
CN107888293A (zh) 光模块
CN104932122A (zh) 光学元件的控制方法
US632739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 thermally activated optical switch using constant total power
US10461882B2 (en) Optical network unit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in burst mode
CN105162524A (zh) 无源光网络及其光网络单元光模块
US20170093116A1 (en) Optical module
KR102427537B1 (ko) Twdm onu 파장 제어 방법, 그 시스템 및 셧오프 깊이 제어 회로
CN108966054B (zh) 一种onu上行工作波长自动配置方法、onu及系统
CN106125212B (zh) 光模块
CN107861199A (zh) 一种光模块
CN108604933A (zh) 一种波长漂移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3530521A (ja) 光増幅器
CN111755944A (zh) 一种激光器电路、激光器控制方法和光网络单元
CN106253989B (zh) 光模块以及光信号输出控制方法
CN207382318U (zh) 一种毫米波光纤步进延时组件
CN203522750U (zh) 光网络单元光模块
CN107942449B (zh) 一种光模块
CN104506240B (zh) 一种光模块
CN104242050A (zh) 一种激光器驱动电路和光模块
JP2007201540A (ja) 光信号送信装置
CN102752676A (zh) 无源光网络及其光网络单元光模块
CN203387514U (zh) 可调节发射波长的光网络单元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