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263A -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263A
CN107888263A CN201610879234.7A CN201610879234A CN107888263A CN 107888263 A CN107888263 A CN 107888263A CN 201610879234 A CN201610879234 A CN 201610879234A CN 107888263 A CN107888263 A CN 107888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candidate
sending method
actu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92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照华
陈艺戬
李儒岳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792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2611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297A1/zh
Priority to EP17854747.7A priority patent/EP3522389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888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该传输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即便在密集住宅区、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下,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桌面、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传统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MHz~3GHz之间的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未来将会采用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比如28GHz、45GHz等等,这种高频信道具有自由传播损耗较大,容易被氧气吸收,受雨衰影响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高频通信系统的覆盖性能。但是,由于高频通信对应的载波频率具有更短的波长,所以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在高频通信场景中,通常采用极窄的波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如果发送端使用的发送波束和接收端使用的接收波束存在没有对齐的情况,会导致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降低,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严重时会导致网络无法工作。
针对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进一步地,在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进一步地,在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第一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一资源信息,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包括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队首的前Y个发送方式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的发送方式按照信道质量由强到弱进行排列。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通信节点约定的方式,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得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在X等于1且Y等于1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将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作为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发送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X种候选发送方式由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构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在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其中,第二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方式和/或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和/或第二资源信息,其中,第二资源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在发送第二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进一步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接收波束的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第一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一资源信息,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进一步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确定包括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队首的前Y个发送方式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的发送方式按照信道质量由强到弱进行排列。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根据与第二通信节点约定的方式,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得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等于1且Y等于1的情况下,将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作为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发送方式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方式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X种候选发送方式由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构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接收单元,用于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进一步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其中,第二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方式和/或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和/或第二资源信息,其中,第二资源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发送第二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进一步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接收波束的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进一步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用于存储第一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第一存储器;用于根据第一处理器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的第一传输装置;其中,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用于存储第二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第二存储器;用于根据第二处理器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的第二传输装置;其中,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由于从候选发送方式中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了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终端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上为例,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1(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3、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5。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
存储器103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步骤S202,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由于从候选发送方式中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了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率的技术效果。
上述的发送方式用于指示具体的发送模式,并可据此确定与之对应的发送资源。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RRC未建立状态指基站和终端间没有任何上下文信息,等同于RRCidle态(即空闲态);RRC未建立状态和RRC已建立状态可以为新一代通讯中(如5G通讯中)的状态,RRC未建立状态即相当于RRC idle态,RRC已建立状态包含两种,一种是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一种是终端处于RRC inactive态,两种状态的共同点是网络侧维护了终端RRC信息,不同点是RRC连接态需要终端和基站进行更多的信令交互。
可选地,在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第一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第一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一资源信息,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基站收到反馈信息后,考虑到之前的调度以及终端接收波束切换等所需的时间,需要等待Z个时间间隔。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包括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队首的前Y个发送方式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的发送方式按照信道质量由强到弱进行排列。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通信节点约定的方式,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得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在X等于1且Y等于1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将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作为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发送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可选地,发送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上述的能力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在一个时刻可以生成的接收方式个数(例如等于第二通信节点的射频通道数,或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后确认的,例如第一通信节点配置给第二通信节点其接收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接收波束个数、和/或接收波束特征),或一个时刻允许第一通信节点采用的发送方式个数。
可选地,X种候选发送方式由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构成。
具体地,X中后续发送方式是从终端反馈的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中抽取出来的,例如,终端反馈了候选方式集合组1,包含发送波束A、B、C,候选方式集合组2,包含发送波束D、E、F,基站可选择波束A和D形成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时场景详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场景1
基站发送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最好的X个波束(按照接收质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或根据特定准则确定的X个波束,例如反馈的X个波束之间的角度相关性要小于数值alpha,且接收质量大于数值beta。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选择前Y个波束,或随机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或按照与终端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波束,例如Y个波束中每个波束都可以被终端的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到,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在部分时间间隔选择的波束个数大于其它时间间隔上的波束个数,以提高对应时间间隔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概率,或根据终端之前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Y个波束,例如根据终端的TXRU个数,或射频通道数确定Y的大小及波束的选择方式。
基站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
实施场景2
基站发送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含X个波束组,每组包含若干个波束,组与组之间的波束可以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从X个波束组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随机从X个波束组中选择Y个波束,或按照与终端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波束,例如Y个波束中每个波束都可以被终端的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到,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在部分时间间隔选择的波束个数大于其它时间间隔上的波束个数,以提高对应时间间隔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概率,或根据终端之前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Y个波束,例如根据终端的TXRU个数,或射频通道数确定Y的大小及波束的选择方式。
基站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
实施场景3
基站发送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最好的X个波束(按照接收质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或根据特定准则确定的X个波束,例如反馈的X个波束之间的角度相关性要小于数值alpha,且接收质量大于数值beta。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向终端发送接收成功确认信息。
基站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选择前Y个波束,或随机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或按照与终端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波束,例如Y个波束中每个波束都可以被终端的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到,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在部分时间间隔选择的波束个数大于其它时间间隔上的波束个数,以提高对应时间间隔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概率,或根据终端之前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Y个波束,例如根据终端的TXRU个数,或射频通道数确定Y的大小及波束的选择方式。
基站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
实施场景4
基站发送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含X个波束组,每组包含若干个波束,组与组之间的波束可以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向终端发送接收成功确认信息。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从X个波束组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随机从X个波束组中选择Y个波束,或按照与终端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波束,例如Y个波束中每个波束都可以被终端的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到,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在部分时间间隔选择的波束个数大于其它时间间隔上的波束个数,以提高对应时间间隔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概率,或根据终端之前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Y个波束,例如根据终端的TXRU个数,或射频通道数确定Y的大小及波束的选择方式。
基站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
实施场景5
基站发送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最好的X个波束(按照接收质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或根据特定准则确定的X个波束,例如反馈的X个波束之间的角度相关性要小于数值alpha,且接收质量大于数值beta。
基站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选择前Y个波束,或随机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或按照与终端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波束,例如Y个波束中每个波束都可以被终端的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到,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在部分时间间隔选择的波束个数大于其它时间间隔上的波束个数,以提高对应时间间隔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概率,或根据终端之前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Y个波束,例如根据终端的TXRU个数,或射频通道数确定Y的大小及波束的选择方式。
基站在Z个时间间隔后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其中,Z的取值是缺省配置的或基站与终端协商确认的,例如终端通过信令告知基站Z的取值,或基站通过信令告知终端Z的取值。
实施场景6
基站发送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含X个波束组,每组包含若干个波束,组与组之间的波束可以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从X个波束组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随机从X个波束组中选择Y个波束,或按照与终端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波束,例如Y个波束中每个波束都可以被终端的多个接收波束接收到,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或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时间间隔从X个波束中选择Y个波束,例如在部分时间间隔选择的波束个数大于其它时间间隔上的波束个数,以提高对应时间间隔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概率,或根据终端之前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Y个波束,例如根据终端的TXRU个数,或射频通道数确定Y的大小及波束的选择方式。
基站在Z个时间间隔后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其中,Z的取值是缺省配置的或基站与终端协商确认的,例如终端通过信令告知基站Z的取值,或基站通过信令告知终端Z的取值。
实施场景7
基站确定X个候选发送波束,X个候选发送波束来源于终端反馈信息,或者是基站最大支持的发送波束组,或者是基站根据实际需要从其最大支持的发送波束组中根据特定规则选取的,或者是基站根据终端的状态确定的,例如,当终端初始接入系统时,并没有通过显示方式(通过实际信令比特)给基站传输任何与下行发送波束测量有关的信息时,基站从其最大支持的发送波束组中选择波束用来给终端传输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部分PDCCH信息,当终端通过显示方式给基站反馈过与下行发送波束测量有关的信息时,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信息确定候选发送波束集合。
基站根据候选发送波束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波束集合,例如当终端在子帧n上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基站选择1个发送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在子帧n+5上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基站选择5个发送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体波束个数可通过基站与终端协商确认,另外,基站也可以根据PDCCH携带内容的类型确定实际发送波束集合,例如发送公共控制信息时使用的实际发送波束个数大于发送终端转悠控制信息时使用的实际发送波束个数。
基站在Z个时间间隔后使用Y个波束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终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用于给终端进行资源分配、发送功率调整等,其中,Z的取值是缺省配置的或基站与终端协商确认的,例如终端通过信令告知基站Z的取值,或基站通过信令告知终端Z的取值。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变化强度大引起的控制信道传输、接收方式变化的问题,有效改善了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率,提升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步骤S302,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由于从候选发送方式中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了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在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其中,第二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方式和/或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和/或第二资源信息,其中,第二资源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节点在发送第二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可选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接收波束的信息。
可选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场景详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场景1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并发送给基站,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最好的X个波束(按照接收质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或根据特定准则确定的X个波束,例如反馈的X个波束之间的角度相关性要小于数值alpha,且接收质量大于数值beta。
终端根据反馈信息和/或反馈信息使用的资源,确定接收波束集合,例如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的前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或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随机选择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或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按照与基站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
终端在发送反馈信息Z个时间间隔后根据接收波束集合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实施场景2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并发送给基站,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最好的X个波束(按照接收质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或根据特定准则确定的X个波束,例如反馈的X个波束之间的角度相关性要小于数值alpha,且接收质量大于数值beta。
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接收成功应答信息。
终端根据反馈信息和/或反馈信息使用的资源,确定接收波束集合,例如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的前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或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随机选择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或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按照与基站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
终端在发送反馈信息Z个时间间隔后根据接收波束集合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实施场景3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参考信号。
终端根据波束参考信号的接收情况(SNR,SINR等)确定反馈信息并发送给基站,反馈信息包含接收质量最好的X个波束(按照接收质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或根据特定准则确定的X个波束,例如反馈的X个波束之间的角度相关性要小于数值alpha,且接收质量大于数值beta。
终端根据反馈信息和自己的能力信息(已上报给基站),确定接收波束集合,例如终端只有一个射频通道时,接收波束集合中只包含一个接收波束,又例如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的前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或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随机选择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或终端根据反馈的X个波束对应的候选接收波束集合中按照与基站约定的规则选择Y个接收波束确定接收波束集合,其中Y的取值与终端的能力有关,例如终端的射频通道数越多,Y的取值越大。
终端在发送反馈信息Z个时间间隔后根据接收波束集合接收基站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需要说明,本申请中的提到的发送方式,至少包含以下之一:发送波束,发送端口,发送资源,参考信号序列,发送预编码矩阵(模拟,数字,混合方式)。
需要说明,本申请中提到的接收方式,至少包含以下之一:接收波束,接收端口,接收资源,参考信号序列,接收预编码矩阵(模拟,数字,混合方式),接收机算法。
需要说明,本申请中提到的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可以包含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使用的全部接收方式(例如标准默认这种方式),或由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的可以使用的接收方式构成。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变化强度大引起的控制信道传输、接收方式变化的问题,有效改善了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率,提升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41和第一发送单元42。
第一确定单元41,用于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第一发送单元42,用于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一确定单元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第一发送单元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由于从候选发送方式中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了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第一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一资源信息,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第一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确定包括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队首的前Y个发送方式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的发送方式按照信道质量由强到弱进行排列。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根据与第二通信节点约定的方式,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得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等于1且Y等于1的情况下,将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作为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发送方式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可选地,发送方式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X种候选发送方式由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构成。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变化强度大引起的控制信道传输、接收方式变化的问题,有效改善了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率,提升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四确定单元51和接收单元52。
第四确定单元51,用于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接收单元52,用于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四确定单元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接收单元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由于从候选发送方式中选择了更为合理的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概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了接收端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成功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可选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其中,第二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方式和/或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和/或第二资源信息,其中,第二资源信息包括第二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发送第二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可选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接收波束的信息。
可选地,接收方式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变化强度大引起的控制信道传输、接收方式变化的问题,有效改善了控制信道的解码成功率,提升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用于存储第一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第一存储器;用于根据第一处理器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的第一传输装置;其中,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用于存储第二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第二存储器;用于根据第二处理器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的第二传输装置;其中,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可选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S2,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3,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S4,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2)

1.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一资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
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队首的前Y个发送方式的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的发送方式按照信道质量由强到弱进行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
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约定的方式,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得到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
在X等于1且Y等于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作为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和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种所述候选发送方式由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构成。
19.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方式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9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和/或第二资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发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式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接收波束的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获取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32.根据权利要求19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34.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38.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之前,根据与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与候选发送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一资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第一通信节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确定包括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队首的前Y个发送方式的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44.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的发送方式按照信道质量由强到弱进行排列。
4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大于1且Y小于X的情况下,根据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约定的方式,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得到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X等于1且Y等于1的情况下,将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作为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4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4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包括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和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5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5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X种所述候选发送方式由G组候选方式集合组构成。
52.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连接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空闲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显示方式反馈与发送方式测量相关的结果。
56.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未建立状态;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处于RRC已建立状态。
57.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为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方式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候选接收方式有关的反馈信息。
58.根据权利要求52或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与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有关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和/或第二资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所使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确认信息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后,至少等待Z个时间间隔后执行根据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其中,Z的取值由缺省配置或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确认。
62.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式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接收波束的信息。
6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息。
6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65.根据权利要求52或6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单元,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66.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能力信息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6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第一存储器;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的第一传输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候选发送方式集合确定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其中,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包含X种发送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包含Y种发送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给第二通信节点。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所述候选发送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发送方式集合。
7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第二存储器;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的第二传输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候选接收方式集合确定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其中,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包含X种接收方式,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包含Y种接收方式,Y为大于等于1且不大于X的整数;根据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
72.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工作状态从所述候选接收方式集合中确定所述实际接收方式集合。
CN201610879234.7A 2016-09-30 2016-09-30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Pending CN1078882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234.7A CN107888263A (zh) 2016-09-30 2016-09-30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PCT/CN2017/102611 WO2018059297A1 (zh) 2016-09-30 2017-09-21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EP17854747.7A EP3522389B1 (en) 2016-09-30 2017-09-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234.7A CN107888263A (zh) 2016-09-30 2016-09-30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263A true CN107888263A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63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9234.7A Pending CN107888263A (zh) 2016-09-30 2016-09-30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22389B1 (zh)
CN (1) CN107888263A (zh)
WO (1) WO20180592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0943A (zh) * 2019-01-16 2019-04-1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适应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1935836A (zh) * 2020-08-13 2020-11-1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联网中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
CN113001541A (zh) * 2021-02-20 2021-06-22 深圳市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543B (zh) * 2019-03-29 2022-12-0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联网中低控制开销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492A (zh) * 2004-06-14 2007-07-18 西门子公司 信号传输时分配传输容量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设备
US20130072243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688474A (zh) * 2013-09-27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620551A (zh) * 2012-04-30 2015-05-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大量天线的无线系统中的控制信道波束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60311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确定初始波束索引集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80648A1 (en) * 2013-11-27 2015-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receiving and sending a report compri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5117651A1 (en) * 2014-02-06 2015-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m-forming selection
WO2016013608A1 (ja) * 2014-07-25 2016-0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送信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WO2016095984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obility signal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s
GB201613902D0 (en) * 2016-08-12 2016-09-28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4478B2 (en) * 2011-12-16 2019-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in millimeter wave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US9954590B2 (en) * 2014-05-23 2018-04-24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network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7211451B (zh) * 2014-11-26 2022-08-26 Idac控股公司 高频无线系统中的初始接入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492A (zh) * 2004-06-14 2007-07-18 西门子公司 信号传输时分配传输容量的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设备
US20130072243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20551A (zh) * 2012-04-30 2015-05-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大量天线的无线系统中的控制信道波束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3688474A (zh) * 2013-09-27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660311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确定初始波束索引集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80648A1 (en) * 2013-11-27 2015-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receiving and sending a report compri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5117651A1 (en) * 2014-02-06 2015-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m-forming selection
WO2016013608A1 (ja) * 2014-07-25 2016-0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送信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WO2016095984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obility signal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s
GB201613902D0 (en) * 2016-08-12 2016-09-28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0943A (zh) * 2019-01-16 2019-04-1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适应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09660943B (zh) * 2019-01-16 2020-10-1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适应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1935836A (zh) * 2020-08-13 2020-11-1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联网中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
CN113001541A (zh) * 2021-02-20 2021-06-22 深圳市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2389A1 (en) 2019-08-07
EP3522389A4 (en) 2020-05-13
WO2018059297A1 (zh) 2018-04-05
EP3522389B1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n et a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multiple-antenna relaying networks
CN107888263A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0113425A (zh) 一种基于rdma网卡纠删码卸载的负载均衡系统及均衡方法
CN108306712A (zh) 一种基于协作的业务传输方法
CN108023629A (zh) 波束确定方法、下行传输解调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632814A (zh) 一种终端设备网络配置方法与系统
CN10736063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00556B (zh) 一种高可靠的业务传输方法
CN107770826A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Yue et al. Secrecy-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 auction approach
CN103298118A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8702298A (zh) 用于动态调适数据速率的方法
CN109873687B (zh)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信噪比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754475A (zh) 确定协同多点传输的协作集的方法、装置
CN108270528B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
CN106658730A (zh) 一种低控制开销的传输方法
US9813205B2 (en) Uplink CoMP set select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CN108370302A (zh)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wlan)内提供资源信令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2293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EP3567950B1 (en) Resource pool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612159A (zh) 基于业务类型指示的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10034911B (zh) 一种物联网中快速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048810B (zh)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发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294574A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21261B (zh) 用于使得在电信网络中能够合法侦听的方法、用户装置和基站收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