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5969B -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5969B
CN107885969B CN201711174101.0A CN201711174101A CN107885969B CN 107885969 B CN107885969 B CN 107885969B CN 201711174101 A CN201711174101 A CN 201711174101A CN 107885969 B CN107885969 B CN 107885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herbal
hepatotoxicity
clinical
database
herbal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741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5969A (zh
Inventor
何新
刘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7111741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5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5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5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5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5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90Programming languages;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Database systems; Data ware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在现有药物代谢酶介导活性代谢产物(RM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活性代谢产物(RMs)证据库、中草药辨识证据库、中医肝毒性个体化报告证据库的多维度多层次网络拓扑证据库的思路模式;将基础生物标志物信息、个体化临床患者报告信息、中草药特征信息等与中药肝毒性辨识相关的证据体系整合,提取相关核心指标形成证据集库模式,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的科学假设,从证据汇集的角度制作与评价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各种联合证据,将基础证据引入临床工作,为科学评价中草药肝毒性提供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是人体生命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何种药物的分解与代谢都需要在肝功能的辅助下才可顺利开展。因此,肝脏作为代谢的重要器官所引发的疾病一直被世界医学所关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人体在用药过程中,由药物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导致的重要疾病。药物肝毒性损伤是指由给人体服用的各类处方、非处方药物(例如,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所诱发的肝脏损伤。
中草药肝毒性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是肝毒性损伤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由中草药、天然药物及相关制剂因素用以治疗疾病所引起的肝损伤。近年来,随着中草药及相关产品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中草药的相关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被全世界所关注。由于缺少体现中草药复杂性特点的HILI辨识规范和标准,造成HILI的诊断标准差异较大,加之在临床诊断中极少病历详实记载导致肝毒性损伤的中草药本身药物组成、剂量,导致HILI诊断偏倚。由于中草药复方的特殊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DILI辨识方法不适合应用于HILI辨识,因此专门针对HILI特点的辨识方法及标准还是一个未知领域,极大限制了中草药肝毒性研的科学性评价与辨识。
中草药临床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所面临的问题: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是当今医学领域困扰临床医生的科学难题,由于缺乏特异性指标,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定的辨识技术与方法可以确诊疑似药物肝毒性损害,目前临床医生只能依靠“排除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药物肝毒性诊断在临床上主要依据疾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发病的时间过程及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因素。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的仍以西医诊断标准及分型为依据。其中,1993年提出建立的因果关系评价法(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量表判断药物与药物肝毒性的关联性,是影响较大且广泛使用的药源性肝损害辨识方法和标准之一。然而,由于中药的肝毒性在说明书中不会标注(量表的加分内容),故采用该评分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不高,且由于多年来诊断标准改进不大,很多重要的干扰性因素如戊肝病毒感染等未纳入该诊断标准,严重影响了该方法的准确率。2010年在Hepatology杂志上的研宄表明,不同临床医生采用RUCAM评分辨识的一致率仅有19%。
早期发现临床患者的中药肝毒性症状并及时调整和针对性干预治疗,是减少或避免药物毒性发生的关键步骤。然而,当前中草药肝毒性的辨识方法有相当大的局限性:(1)中草药肝毒性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且被基础疾病所掩盖,临床症状表现与生化检查往往缺乏特异性指标,由于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肝穿活检创伤大时常难以实施。(2)临床上广泛存在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使得中药肝毒性的确认和深入研究变得极其复杂,从而给患者造成中草药导致肝毒性的假象,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失。(3)中草药成分复杂,目前缺乏较可靠的肝毒性损伤的机制机理的研究数据、可信的中药肝毒性临床研究数据资料及相关制毒中草药信息,给临床精准诊疗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特点,中药肝毒性的临床确诊更加困难,故如何能解决中药肝毒性早期辨识方法的研宄更具有迫切性。因此,探索建立更加早期、更加敏感且低创伤的中药肝毒性辨识新方法及有创新性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弥补肝穿活检和临床生化检査的局限性,从而及时提供医生提供药物预警信息及合理用药建议,尽可能减少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发生,提高患者就医水平和生存质量,是当前迫切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的科学假设,进一步从证据汇集的角度制作与评价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各种联合证据,从而将基础证据引入临床工作,为科学评价中草药肝毒性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学参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以中医四诊信息为理论基础结合肝毒性患者的特征形成结构,在四诊辩证信息中包含肝毒性相对应辩证信息,保证所筛选条目的全面性,同时采取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方法丰富文献筛选的内容,分别建立肝毒性基础文献研究数据库和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
S2:活性官能团数据库搭建与分类:包括基于基础研究、细胞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的RMs研究证据库;
S3:建立与RMs酶反应后含毒性的中草药毒性数据库:将活性官能团、RMs、中草药品种相互链接,以多维多层次网络的模式构成中草药肝毒性共享数据库;
S4:建立中草药临床肝毒性病历报告数据库:搜集临床研究中肝毒性患者的病例报告,将病例报告纳入临床病例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病例报告进行后续入排筛选;
S5:RMs对临床肝毒性辨识的预警及中医肝毒性个体化诊断客观证据评价。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文献研究:查询以RMs、活性官能团、中草药肝毒性、中草药肝损伤、HILI、DILI、生物指标、CYP50、代谢酶、药物肝毒性诊断、中草药肝毒性诊断为中英文主题词,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 Database,Embase数据库;
S1.2:数据库搭建:将检索的相关文献分别纳入已建立的文献数据库中,根据文献类别建立索引,便于研究者对肝毒性文献进行追踪。
优选的,所步骤S2具体包括:
S2.1:通过对常见因素的构效关系总结,可以快速帮助改良药物以及设计新药和临床合理用药,数据库的方法被用来寻找文献报道中的活性官能团,对其分类,天然产物和化学药物的MBI抑制剂被总结,基于结构可大致分为:炔、呋喃和噻吩、环氧化物、二氯乙烯和氯、胺、苯并二茂(亚甲基dioxyphenyl)、异硫氰酸盐、硫代酰胺、酯、共轭结构和末端烯烃;
S2.2:RMS的结构信息以及相关的研究统计数据库,包括基础研究、细胞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在基础研究中,涉及动物种类、体重、动物数量、性别比例和年龄,追踪一系列生化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以及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所述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包括肝脏重量变化、肝指数变化、细胞肿胀、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和组织学切片,在细胞研究中,选择细胞类型、转移代数、细胞活力(%)、生化指标(ALT、AST、LDH、ROS)、膜电位变化和细胞生长状态作为关键指标;在临床上,生命体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史、服药史(药物),临床推荐剂量、剂量、用药周期、联合用药)、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肝功能、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这三个部分被记录。
优选的,所述化合物信息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的CYP酶的抑制和抑制能力;包括KI,kinact和分配比例,这三个参数的失活反应的定量描述,其值与化合物作为抑制剂的抑制能力有关,描述动力学参数Ki和kinact失活过程是:KI是半数失活剂浓度,kinact代表最大的失活速率常数,分配系数代表CYP能够在完全灭活前的催化次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S3.1:采用201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收录了包括中药材及炮制饮片2165品种,其中标有毒性药品的有83种(可致命的剧毒药材10种,一般含毒药材42种,含小毒药材31种),但药典中提及的毒性几乎指的是急性毒性,缺乏中草药慢性致病毒性的研究与结果;
S3.2:以步骤S2中活性官能团为主要线索,将文献报道中符合酶反应后含毒性的中草药纳入数据库中(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将活性官能团、RMs、中草药品种相互链接,以多维多层次网络的模式构成中草药肝毒性共享数据库,不同活性官能团与中草药相关联形成若干RMs生物靶点群,当所产生的靶点效应被放大即可能导致毒性效应;借鉴网络毒理学的的标准,从点(活性官能团)-线(途径)-面(中草药品种)多个水平说明中草药毒性链的构成及其因果关系,所构建的中草药数据库可以通过各网络拓扑结构映射数据分析的方法宏观的分析中草药毒性的产生;
S3.3:数据库纳入各种已经证实在临床或文献中提及的由RMs引起的中草药名称及相关证据,为后续毒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证据使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S4研究分为以下步骤:
S4.1:根据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的DILI临床指南为依据,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 005-2016)制定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为标准,设立中草药临床病例报告数据库;
S4.2:搜集临床研究中肝毒性患者的病例报告,将病例报告纳入临床病例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病例报告进行后续入排筛选;
S4.3:中草药临床肝毒性病例报告数据库所纳入的病例报告均需符合统一的标准,其内容应包括:ILHL的临床分型,ILHL的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查,临床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查,临床诊断,药物治疗,肝损伤结局指标;不同于临床病例,数据库所纳入的临床报告更多的关注于与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诊疗。
优选的,所述步骤S5研究分为以下步骤:
S5.1:提取RMs数据库中基础研究与细胞研究中RMs生物标志物证据;
S5.2:将RMs生物标志物与中草药数据库进行比对与关联,得到通过RMs可产生有毒物质的中草药药物;
S5.3:提取临床病例报告库中已存在并疑似相符合服用相同中草药的肝毒性病例报告证据,再采用RUCAM评分、中西药联合用排查、中草药品种质量签定中的内容进行中草药肝毒性辨识后,使用RMs方法预测患者在服用的药物中是否含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若发现疑似辨识结果后,将RMs生物标志库与中草药数据库联合分析,发现可能导致肝毒性的疑似药物,将疑似药物与个体化病例报告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发现患者在临床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与肝毒性证据相对应的最终诊断结果;
S5.4:将中医个体化诊断结果纳入临床肝毒性个体化辨识证据库,以备后续临床研究证据的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在现有药物代谢酶介导活性代谢产物(RM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下一步如何通过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活性代谢产物(RMs)证据库、中草药辨识证据库、中医肝毒性个体化报告证据库的多维度多层次网络拓扑证据库的思路模式;将基础生物标志物信息、个体化临床患者报告信息、中草药特征信息等与中药肝毒性辨识相关的证据体系整合,提取相关核心指标形成证据集库模式结构,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的科学假设,进一步从证据汇集的角度制作与评价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各种联合证据,从而将基础证据引入临床工作,为科学评价中草药肝毒性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学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RMs的多维度中草药肝毒性证据库;
图2为本发明中医个体化肝毒性病例报告证据库;
图3为本发明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辨识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以中医四诊信息为理论基础结合肝毒性患者的特征形成结构,在四诊辩证信息中包含肝毒性相对应辩证信息,保证所筛选条目的全面性,同时采取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方法丰富文献筛选的内容,分别建立肝毒性基础文献研究数据库和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具体为:
(1)文献研究:查询以“RMs”、“活性官能团”、“中草药肝毒性”、“中草药肝损伤”、“HILI”、“DILI”、“生物指标”、“CYP50”、“代谢酶”、“药物肝毒性诊断”、“中草药肝毒性诊断”等中英文主题词,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 Database,Embase数据库;
(2)数据库搭建:将检索的相关文献分别纳入已建立的文献数据库中,根据文献类别建立索引,便于研究者对肝毒性文献进行追踪;
第二步:活性官能团数据库搭建与分类:包括基于基础研究、细胞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的RMs研究证据库;具体为:
(1)对CYP450的不可逆抑制是导致临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最常见原因,通过对常见因素的构效关系总结,可以快速帮助人们改良药物以及设计新药和临床合理用药;因此,数据库的方法被用来寻找文献报道中的活性官能团,对其分类,此外,天然产物和化学药物的MBI抑制剂被总结,基于结构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炔、呋喃和噻吩、环氧化物、二氯乙烯和氯,胺,苯并二茂(亚甲基dioxyphenyl),异硫氰酸盐、硫代酰胺,酯,共轭结构和末端烯烃;
(2)关于化合物信息,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的CYP酶的抑制和抑制能力;包括KI,kinact和分配比例,这三个参数的失活反应的定量描述,它们的值与化合物作为抑制剂的抑制能力有关;描述的动力学参数Ki和kinact失活过程是:KI是半数失活剂浓度;kinact代表最大的失活速率常数;此外,分配系数代表CYP能够在完全灭活前的催化次数;它是消耗减1抑制剂分子的数量,在为了实现总失活,RMS的结构信息以及相关的研究统计数据库,包括基础研究,细胞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在基础研究中,涉及动物种类、体重、动物数量、性别比例和年龄,追踪一系列生化指标,包括ALT、AST和总胆红素,另外,还考虑了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包括肝脏重量变化、肝指数变化、细胞肿胀、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和组织学切片,在细胞研究中,选择细胞类型、转移代数、细胞活力(%)、生化指标(ALT、AST、LDH、ROS)、膜电位变化和细胞生长状态作为关键指标,在临床上,生命体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史、服药史(药物),临床推荐剂量、剂量、用药周期、联合用药)、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肝功能、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这三个部分被记录;
第三步:建立与RMs酶反应后含毒性的中草药毒性数据库:将活性官能团、RMs、中草药品种相互链接,以多维多层次网络的模式构成中草药肝毒性共享数据库;具体为:
(1)采用201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收录了包括中药材及炮制饮片2165品种,其中标有毒性药品的有83种(可致命的剧毒药材10种,一般含毒药材42种,含小毒药材31种),但药典中提及的毒性几乎指的是急性毒性,缺乏中草药慢性致病毒性的研究与结果;
(2)根据步骤二的标准以活性官能团为主要线索,将文献报道中符合酶反应后含毒性的中草药纳入数据库中(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将活性官能团、RMs、中草药品种相互链接,以多维多层次网络的模式构成中草药肝毒性共享数据库,不同活性官能团与中草药相关联形成若干RMs生物靶点群,当所产生的靶点效应被放大即可能导致毒性效应,借鉴网络毒理学的的标准,从点(活性官能团)-线(途径)-面(中草药品种)多个水平说明中草药毒性链的构成及其因果关系,所构建的中草药数据库可以通过各网络拓扑结构映射数据分析等方法宏观的分析中草药毒性的产生;
(3)数据库可以纳入各种已经证实在临床或文献中提及的由RMs引起的中草药名称及相关证据,为后续毒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证据使用;
第四步:建立中草药临床肝毒性病历报告数据库:搜集临床研究中肝毒性患者的病例报告,将病例报告纳入临床病例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病例报告进行后续入排筛选;具体为:
(1)根据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的DILI临床指南为依据,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 005-2016)制定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为标准,设立中草药临床病例报告数据库;
(2)搜集临床研究中肝毒性患者的病例报告,将病例报告纳入临床病例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病例报告进行后续入排筛选;
(3)中草药临床肝毒性病例报告数据库所纳入的病例报告均需符合统一的标准,其内容应包括:ILHL的临床分型;ILHL的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查;临床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查;临床诊断;药物治疗;肝损伤结局指标,不同于临床病例,数据库所纳入的临床报告更多的关注于与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诊疗;例如,在临床症状的采集上,需要更多描述肝损伤特异性症状;在病史的采集上,患者的既往史(主要为临床上认为会引起肝损伤的相关病史)及用药史需要格外关注;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除关注患者原发病引起的检查结果异常,应格外关注患者转氨酶变化及其与肝毒性中草药应用是否匹配;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上,肝胆及血管的相关检查结果更需要被关注;在诊断上,以肝损伤的分型分级为主要诊断,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需紧随其后;除以上几点,对于经治疗已愈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其治疗方案应进行详尽描述,以供参考,使用者将参考以上指南,现有临床病历书写格式及相关病历报道制作符合数据库纳入标准的病历格式,方便临床研究者记录并提交相关病历报告;
第五步:RMs对临床肝毒性辨识的预警及中医肝毒性个体化诊断客观证据评价;具体为:
(1)提取RMs数据库中基础研究与细胞研究中RMs生物标志物证据;
(2)将RMs生物标志物与中草药数据库进行比对与关联,得到通过RMs可产生有毒物质的中草药药物;
(3)提取临床病例报告库中已存在并疑似相符合服用相同中草药的肝毒性病例报告证据,在采用RUCAM评分、中西药联合用排查、中草药品种质量签定等内容进行中草药肝毒性辨识后,使用RMs方法预测患者在服用的药物中是否含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若发现疑似辨识结果后,将RMs生物标志库与中草药数据库联合分析,发现可能导致肝毒性的疑似药物,将疑似药物与个体化病例报告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发现患者在临床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与肝毒性证据相对应的最终诊断结果;
(4)将中医个体化诊断结果纳入临床肝毒性个体化辨识证据库,以备后续临床研究证据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在现有药物代谢酶介导活性代谢产物(RM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下一步如何通过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活性代谢产物(RMs)证据库、中草药辨识证据库、中医肝毒性个体化报告证据库的多维度多层次网络拓扑证据库的思路模式;将基础生物标志物信息、个体化临床患者报告信息、中草药特征信息等与中药肝毒性辨识相关的证据体系整合,提取相关核心指标形成证据集库模式结构,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的科学假设,进一步从证据汇集的角度制作与评价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各种联合证据,从而将基础证据引入临床工作,为科学评价中草药肝毒性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学参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以中医四诊信息为理论基础结合肝毒性患者的特征形成结构,在四诊辩证信息中包含肝毒性相对应辩证信息,保证所筛选条目的全面性,同时采取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方法丰富文献筛选的内容,分别建立肝毒性基础文献研究数据库和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
S2:活性官能团数据库搭建与分类:包括基于基础研究、细胞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的RMs研究证据库;
S3:建立与RMs酶反应后含毒性的中草药毒性数据库:将活性官能团、RMs、中草药品种相互链接,以多维多层次网络的模式构成中草药肝毒性共享数据库;
S4:建立中草药临床肝毒性病历报告数据库:搜集临床研究中肝毒性患者的病例报告,将病例报告纳入临床病例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病例报告进行后续入排筛选;
S5:RMs对临床肝毒性辨识的预警及中医肝毒性个体化诊断客观证据评价;
所步骤S2具体包括:
S2.1:通过对常见因素的构效关系总结,可以快速帮助改良药物以及设计新药和临床合理用药,数据库的方法被用来寻找文献报道中的活性官能团,对其分类,天然产物和化学药物的MBI抑制剂被总结,基于结构可大致分为:炔、呋喃和噻吩、环氧化物、二氯乙烯和氯、胺、苯并二茂(亚甲基dioxyphenyl)、异硫氰酸盐、硫代酰胺、酯、共轭结构和末端烯烃;
S2.2:RMS的结构信息以及相关的研究统计数据库,包括基础研究、细胞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在基础研究中,涉及动物种类、体重、动物数量、性别比例和年龄,追踪一系列生化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以及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所述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包括肝脏重量变化、肝指数变化、细胞肿胀、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和组织学切片,在细胞研究中,选择细胞类型、转移代数、细胞活力(%)、生化指标(ALT、AST、LDH、ROS)、膜电位变化和细胞生长状态作为关键指标;在临床上,生命体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史、服药史(药物),临床推荐剂量、剂量、用药周期、联合用药)、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肝功能、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这三个部分被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文献研究:查询以RMs、活性官能团、中草药肝毒性、中草药肝损伤、HILI、DILI、生物指标、CYP50、代谢酶、药物肝毒性诊断、中草药肝毒性诊断为中英文主题词,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 Database,Embase数据库;
S1.2:数据库搭建:将检索的相关文献分别纳入已建立的文献数据库中,根据文献类别建立索引,便于研究者对肝毒性文献进行追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信息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的CYP酶的抑制和抑制能力;包括KI,kinact和分配比例,这三个参数的失活反应的定量描述,其值与化合物作为抑制剂的抑制能力有关,描述动力学参数Ki和kinact失活过程是:KI是半数失活剂浓度,kinact代表最大的失活速率常数,分配系数代表CYP能够在完全灭活前的催化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S3.1:采用201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收录了包括中药材及炮制饮片2165品种,其中标有毒性药品的有83种(可致命的剧毒药材10种,一般含毒药材42种,含小毒药材31种),但药典中提及的毒性几乎指的是急性毒性,缺乏中草药慢性致病毒性的研究与结果;
S3.2:以步骤S2中活性官能团为主要线索,将文献报道中符合酶反应后含毒性的中草药纳入数据库中(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将活性官能团、RMs、中草药品种相互链接,以多维多层次网络的模式构成中草药肝毒性共享数据库,不同活性官能团与中草药相关联形成若干RMs生物靶点群,当所产生的靶点效应被放大即可能导致毒性效应;借鉴网络毒理学的的标准,从点(活性官能团)-线(途径)-面(中草药品种)多个水平说明中草药毒性链的构成及其因果关系,所构建的中草药数据库可以通过各网络拓扑结构映射数据分析的方法宏观的分析中草药毒性的产生;
S3.3:数据库纳入各种已经证实在临床或文献中提及的由RMs引起的中草药名称及相关证据,为后续毒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证据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研究分为以下步骤:
S4.1:根据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的DILI临床指南为依据,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005-2016)制定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为标准,设立中草药临床病例报告数据库;
S4.2:搜集临床研究中肝毒性患者的病例报告,将病例报告纳入临床病例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病例报告进行后续入排筛选;
S4.3:中草药临床肝毒性病例报告数据库所纳入的病例报告均需符合统一的标准,其内容应包括:ILHL的临床分型,ILHL的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查,临床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查,临床诊断,药物治疗,肝损伤结局指标;不同于临床病例,数据库所纳入的临床报告更多的关注于与中草药肝毒性相关的诊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研究分为以下步骤:
S5.1:提取RMs数据库中基础研究与细胞研究中RMs生物标志物证据;
S5.2:将RMs生物标志物与中草药数据库进行比对与关联,得到通过RMs可产生有毒物质的中草药药物;
S5.3:提取临床病例报告库中已存在并疑似相符合服用相同中草药的肝毒性病例报告证据,再采用RUCAM评分、中西药联合用排查、中草药品种质量签定中的内容进行中草药肝毒性辨识后,使用RMs方法预测患者在服用的药物中是否含有肝毒性的中草药,若发现疑似辨识结果后,将RMs生物标志库与中草药数据库联合分析,发现可能导致肝毒性的疑似药物,将疑似药物与个体化病例报告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发现患者在临床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与肝毒性证据相对应的最终诊断结果;
S5.4:将中医个体化诊断结果纳入临床肝毒性个体化辨识证据库,以备后续临床研究证据的使用。
CN201711174101.0A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Active CN107885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4101.0A CN107885969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4101.0A CN107885969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5969A CN107885969A (zh) 2018-04-06
CN107885969B true CN107885969B (zh) 2021-05-25

Family

ID=6177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74101.0A Active CN107885969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596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673A (zh) * 2013-01-26 2013-04-17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毒性定性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N103065058A (zh) * 2013-01-26 2013-04-24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统药物毒性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52069A (zh) * 2013-07-03 2013-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一种用于何首乌及其中药制剂肝毒性评价的生物毒性效价检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673A (zh) * 2013-01-26 2013-04-17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毒性定性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N103065058A (zh) * 2013-01-26 2013-04-24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统药物毒性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52069A (zh) * 2013-07-03 2013-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一种用于何首乌及其中药制剂肝毒性评价的生物毒性效价检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 CYPs 酶活性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物肝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翟毅然,王丽莉,陈俊秀,何新;《药物评价研究》;20150815;第38卷(第4期);第368-37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5969A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vs symptomatic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Wuhan, China
Mao et al.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Wuhan, China
Fletcher et al.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adult cancer survivors across the cancer continuum: a scoping review
Leung et al. Lower risk of tuberculosis in obesity
Muntner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ooled Cohort risk equations
Rogers et al. Compliance with ethical standards in the reporting of donor sources and ethics review in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 involving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 a scoping review
Han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hypertension self-care profile: a practical tool to measure hypertension self-care
Hamon et al. Linguistic approach for identification of medication nam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in clinical narratives
CN106485403A (zh) 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医院评价系统及评价方法
Lu et al. Association of lifestyle factors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use with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
Janak et al. Comparis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deaths: a systematic review
Widlansky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total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men with a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nnenburg et al. Leveraging MEDLINE indexing for pharmacovigilance–Inherent limitation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Kourouni et al. Critical illness secondary to synthetic cannabinoid ingestion
Wang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with ICD coding technology guided by embedd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in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oong et al. A structural 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modific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kken et al. ISO reference terminology models for nursing: applicability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of nursing narratives
Lavelle et al. The information value of clinical data
CN107885969B (zh) 一种基于证据库的中草药肝毒性评价与辨识方法
Mazzatenta et al. Unmasking the ‘Asymptomatic’COVID-19: A Nose Question
Geraci et al.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 among survivors of admission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r diabetes mellitus
Yue et al. Annotation scheme and specification for named entities and relations on Chinese medical knowledge graph
EP2339488A1 (en) A system for analysis and report of drug interactions
Zhang Big Data for Healthcare in China: a Review of the State-of-art
Dang et al. Sequence-based measure for assessing drug-side effect causal relation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e Xin

Inventor after: Liu Zhi

Inventor before: He X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