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3945B -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3945B
CN107883945B CN201710940361.8A CN201710940361A CN107883945B CN 107883945 B CN107883945 B CN 107883945B CN 201710940361 A CN201710940361 A CN 201710940361A CN 107883945 B CN107883945 B CN 107883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tial light
light modulator
primary
diaphragm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0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3945A (zh
Inventor
郝云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7109403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3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3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3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3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3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 G01C21/02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astronomical means with the use of startrac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包括一次像光学系统等;恒星和太阳目标光线由外遮光罩进入一次像光学系统后,经过起偏器产生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一级空间光调制器,到达一次像光栏,成一次像,再继续经过二级空间光调制器到达二次像光学系统后,到达里奥光栏,由里奥光栏经过三级空间光调制器到达光电探测器,在光电探测器上成二次像;信息处理器采集并储存光电探测器输出的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器、光电探测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三级空间光调制器构成反馈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够克服太阳在星敏感器半视场角和太阳抑制角之间入射的结构散射杂光影响,还能够解决太阳光直接进入星敏感器视场角内的像面杂光抑制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敏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太阳免疫星敏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航天器的姿态测量经常使用星敏感器,这种敏感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恒星位置相对于惯性空间基本不动的规律,通过对一个天区的恒星光电成像获取星图,再星图进行处理和识别得到测量敏感器光轴在惯性空间指向,经过星敏感器在航天器安装坐标系与航天器姿态坐标系的转换即可得到航天器的三轴姿态。
现有技术中,星敏感器硬件包括遮光罩、光学系统(镜头)、电子学系统、电器和结构接口。电子学系统有包括光电探测器成像组件、信息处理单元、电源模块、内部外部电连接。在对于太阳的杂光抑制方面,现有技术中星敏感器只能在太阳处于太阳抑制角之外时才能正常工作,太阳进入太阳抑制角之内则会在星敏感器成像面产生强烈的太阳杂光,以至于使星敏感器不能正常工作。太阳抑制角的定义就是星敏感器在太阳干扰下能够工作的太阳入射光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光轴之间所成的最小的锐角。而有些航天任务,如轨道机动变轨和全天搜索卫星,需要星敏感器不怕太阳进入星敏感器,这时的太阳抑制角可能在星敏感器半视场角以内,要求星敏感器能够正常工作,即达到“太阳免疫”,对于现有技术的星敏感器则无能为力。现有技术的太阳抑制角都比半视场角大,当太阳光在太阳抑制角和半视场角之间的角度入射时,现有技术的星敏感器也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是这个入射角范围的太阳光将打到光学系统的结构筒壁和镜框等处,引起强烈的结构的散射,这些散射光也会到达像面,造成像面的成像模糊,使信噪比大大降低,干扰正常工作。一般星敏感器的太阳抑制角都在30°以上。而星敏感器的半视场角一般在10°以内,二者有20°左右的锥角范围,在这个范围太阳光是不能入射的,因此应采取技术手段缩小这个范围,现有技术的防止边缘散射的光吸收材料一般是消杂光黑漆,吸收系数在97%左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光吸收材料的吸收系数达到99%左右。
现有技术主要存在的不足如下:
(1)太阳抑制角是一个比半视场角大的数值,因此在太阳接近星敏感器光轴附近的很大锥角范围内星敏感器都不能正常工作,这就限制了星敏感器的应用范围,有些特殊的航天任务则不能完成。
(2)现有技术的星敏敏感器光学系统镜筒结构和镜框内面的光吸收材料为消光黑漆,其光吸收系数为97%左右,比较低,不能满足太阳免疫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散射光吸收要求。
发明内容
本技术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不但能够克服太阳在星敏感器半视场角和太阳抑制角之间入射的结构散射杂光影响,还能够解决太阳光直接进入星敏感器视场角内的像面杂光抑制问题,使得星敏感器在太阳任意方位入射时都能够正常工作,达到太阳免疫的工作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包括支撑结构、一次像光学系统、起偏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一次像光栏、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二次像光学系统、里奥光栏、三级空间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与信息处理器之间的连接电缆、信息处理器、外遮光罩;恒星和太阳目标光线由外遮光罩进入一次像光学系统后,经过起偏器产生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一级空间光调制器,到达一次像光栏,成一次像,再继续经过二级空间光调制器到达二次像光学系统后,到达里奥光栏,由里奥光栏经过三级空间光调制器到达光电探测器,在光电探测器上成二次像;里奥光栏位于二次像光学系统后部实出瞳位置处;信息处理器采集并储存光电探测器输出的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器、光电探测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三级空间光调制器构成反馈控制系统,信息处理器根据太阳目标在光电探测器上的像位置计算出太阳目标光束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三级空间光调制器上的投射区域,由信息处理器控制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三级空间光调制器太阳光束投射区域内的像素为偏振光截止状态,控制其余太阳未投射区域的像素为偏振光通过状态;一次像光学系统、起偏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一次像光栏、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二次像光学系统、里奥光栏、三级空间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与信息处理器之连接电缆、信息处理器安装在支撑结构上。
所述一级空间光调制器位于起偏器和一次像光栏之间,一级空间光调制器入射面与一次像光栏之间的距离为2mm-10mm。
所述二级空间光调制器位于一次像光栏和二次像光学系统之间,二级空间光调制器的入射面与一次像光栏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
所述三级空间光调制器位于里奥光栏和光电探测器之间,三级空间光调制器的入射面与光电探测器感光面之间的距离为2mm-10mm。
一次像光栏或里奥光栏的光栏材料为石英或者钛合金,表面化学生长碳纳米管超黑材料,以消除视场外和孔径外杂光。
所述一次像光学系统包括第一校正透镜、主反射镜、第二校正透镜组;第一校正透镜的第二透射面的中心区域镀反射膜形成次反射镜面,恒星目标和太阳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校正透镜后,通过主反射镜的反射,反射至次反射镜面上,经过次反射镜面反射后,通过第二校正透镜组后出射至起偏器;第二校正透镜组位于主反射镜中心通孔处。
第二校正透镜组和主反射镜之间距离在前后20mm范围内。
第二校正透镜组包括N片透镜,N片透镜同光轴;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二次像光学系统包括N片透镜,N片透镜同光轴。
所述外遮光罩的太阳抑制角在35度范围内,采用多挡光板结构,内部涂敷无光黑漆,无光黑漆的光吸收系数不小于9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星敏感器在太阳抑制角内受到太阳干扰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级空间光调制器的杂散光抑制方案,这种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允许太阳进入星敏感器视场内,而是允许进入。通过2级或者2级以上的空间光调制器,安装在星敏感器光学系统中间像或者像面附近,空间光调制器的太阳斑抑制区域由成像光电探测器上的太阳光斑位置给出,二者形成反馈控制,由于采用n级空间光调制器,使得太阳光衰减系数为单个空间光调制器衰减系数的n次幂,而信号恒星的衰减系数为50%,从而可以解决抑制太阳强杂光光源和恒星成像兼得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强光吸收材料作为镜框和镜筒内壁涂层,主要运用碳纳米管的强光吸收特性,使得镜框和镜筒内壁太阳散射杂光量级大幅度减小,解决了从现有技术中太阳抑制角到半视场角之间太阳入射引起的散射光干扰问题,使得这一空间范围太阳入射后星敏感器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太阳免疫星敏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太阳免疫星敏感器的折反射型光学系统平面结构型式图;
图3为本发明太阳免疫星敏感器的反射型光学系统平面结构型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免疫敏感器,包括支撑结构1、一次像光学系统2、起偏器3、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一次像光栏5、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二次像光学系统7、里奥光栏8、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光电探测器10、光电探测器10与信息处理器12之间的连接电缆11、信息处理器12、整机安装法兰13、外遮光罩21;恒星和太阳目标光线由外遮光罩21进入一次像光学系统2,通过后,依次经过起偏器3和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到达一次像光栏5,成一次像,再继续经过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到达二次像光学系统7,通过后,到达里奥光栏8,由里奥光栏8经过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到达光电探测器10,在光电探测器10上成二次像。里奥光栏8位于二次像光学系统7后部实出瞳位置处;信息处理器12采集并储存光电探测器10输出的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器12、光电探测器10、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构成反馈控制系统,信息处理器12根据太阳目标在光电探测器10上的像位置计算出太阳目标光束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上的投射区域,由信息处理器12控制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太阳光束投射区域内的像素为偏振光截止状态,控制其余太阳未投射区域的像素为偏振光通过状态;一次像光学系统2、起偏器3、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一次像光栏5、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二次像光学系统7、里奥光栏8、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光电探测器10、光电探测器10与信息处理器12之连接电缆11、信息处理器12安装在支撑结构1上。支撑结构1通过整机安装法兰13与外部设备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的含义是太阳在星敏感器视场内外任意角度入射到星敏感器,星敏感器的消杂光设计方案都能够使得像面恒星成像仍然能够被提取出来,实现这个无太阳抑制角的技术途径如下:采用具有一定太阳抑制角σ的外遮光罩,设半视场角为ω,则在太阳抑制角σ以外入射的太阳杂光由外遮光罩可以解决;在太阳抑制角σ和半视场角ω之间入射的太阳杂光,采用超黑吸光涂层的一次像光栏、里奥光栏实出瞳光栏、超黑涂层镜片边缘和超黑涂层镜筒等散射表面加以解决,所述超黑涂层的吸光率应在98%以上。在ω以内入射的太阳光,将通过多级空间光调制器进行衰减,同时保持未被太阳光束覆盖的空间光调制器像素通光,达到信号通过,太阳抑制的目的。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的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的入射面,位于一次像光栏5的前面,与之距离为2mm-10mm以内,所述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的入射面,位于一次像光栏5的后面,与之距离为1mm-10mm以内,所述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的入射面,位于光电探测器10感光面前面,与之距离为2mm-10mm。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光学系统具有中间像和实出瞳,在二者位置处设置消杂光光栏,光栏材料为石英或者钛合金,表面生长碳纳米管超黑材料,以消除视场外和孔径外杂光。
一次像光学系统2包括第一校正透镜14、主反射镜15、第二校正透镜组16;第一校正透镜14的第二透射面的中心区域镀反射膜形成次反射镜面20,恒星目标和太阳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校正透镜14后,通过主反射镜15的反射,反射至次反射镜面20上,经过次反射镜面20反射后,通过第二校正透镜组16后出射至起偏器3;第二校正透镜组16位于主反射镜15中心通孔处。第二校正透镜组16和主反射镜15之间距离在前后20mm范围内。第二校正透镜组16包括多片透镜,多片透镜同光轴,相邻两透镜之间距离不大于6mm。
二次像光学系统7包括多片透镜,多片透镜同光轴,相邻两透镜之间距离不大于6mm。外遮光罩21的太阳抑制角在35度范围内,采用多挡光板结构,内部涂敷无光黑漆,无光黑漆的光吸收系数不小于97%。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前面安装一个起偏器3,产生线偏振光。当太阳成像光斑落到各级空间光调制器时,被太阳光斑覆盖的空间光调制器像素范围内的像素均调控为闭光状态,其余未被太阳成像光斑覆盖区域调控为通光状态。闭光区域范围根据太阳光斑在光电探测器10的成像位置实际确定。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太阳光斑成像和处理,以及空间光调制器的通光闭光控制均在信息处理器12中完成,由光电探测器10探测的太阳光斑位置和各级像面的光束结构换算成空间光调制器的通光和闭光区域,再由信息处理器12实现反馈控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对于进入视场的太阳,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在光电探测器10的光敏面上,由光学设计所确定结构参数和光路参数可以得到不同视场入射的太阳光在光电探测器10上的成像位置,以及得到所有空间光调制器上的光斑覆盖区域,以上确定过程都是在信息处理器12中进行的,根据计算处理出来的太阳光斑在所有空间光调制器上位置和覆盖区域,将光斑覆盖区域的空间光调制器像素控制为关闭状态,这样就可以使得太阳光斑通过空间光调制器的关闭状态衰减照度至光电探测器动态范围以内,达到消除太阳杂光影响的目的。以上计算太阳光斑在所有空间光调制器上的覆盖区域也可以采用实际测量试验得到,这需要太阳模拟器的帮助,并且需要知道模拟器的光进入星敏感器的视场角,按照视场角预先估算模拟器光束在所有空间光调制器上的覆盖区域,然后将这些覆盖区域的像素都设置为关闭状态,再看光电探测器10的成像中有没有饱和的像素,如果有饱和像素,则在此附近按照光路参数计算出所有空间光调制器上的光斑覆盖区域的扩大边界,然后再将扩大了边界的模拟器光斑覆盖区域的像素设置为关闭状态,反复试验,直到光电探测器10的所有像素的灰度都在动态范围以内就算调好。如此测试多个视场,确定多个视场的空间光调制器上光斑覆盖区域,然后运用插值的方法得到插值公式,利用插值公式确定某一视场太阳光斑的覆盖区域,进行通闭状态控制,实现太阳进入星敏感器视场后的太阳光斑的饱和抑制。
本发明的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的空间光调制器运用的级数可根据强光源的种类和强度大小决定,除了三种均用外,还可以是采用任意一种或者两种。
本发明的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可运用红外谱段、可见光谱段完成设计。对于红外谱段的设计,恒星星表采用红外星表,光学系统采用红外光学系统,探测器采用制冷或者非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需要制冷的探测器应配备制冷器,所有各级的空间光调制器均采用与设计光谱段相当的类型,对于远红外谱段的星敏感器设计,实出瞳加制冷。对于可见光谱段的设计,恒星星表采用可见光星表,光学系统采用可见光光学系统,所有各级的空间光调制器均采用与设计光谱段相当的类型,探测器采用制冷或者非制冷可见光光电探测器,需要制冷的探测器应配备制冷器。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太阳免疫敏感器,包括支撑结构1、一次像光学系统2、起偏器3、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一次像光栏5、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二次像光学系统7、里奥光栏8、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光电探测器10、光电探测器10与信息处理器12之连接电缆11、信息处理器12、整机安装法兰13、外遮光罩21;一次像光学系统2包括第一校正透镜14、主反射镜15、第二校正透镜组16;第一校正透镜14的第二透射面的中心区域镀反射膜形成次反射镜面20,恒星目标和太阳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校正透镜14后,通过主反射镜15的反射,反射至次反射镜面20上,经过次反射镜面20反射后,通过第二校正透镜组16后出射至起偏器3;第二校正透镜组16位于主反射镜15中心通孔处。
恒星和太阳目标光线经由外遮光罩21进入一次像光学系统2之第一校正透镜14,通过后,到达主反射镜15,由主反射镜15到达次反射镜面20,再由反射镜面20到达一次像光学系统2之第二校正透镜组16,依次经过起偏器3和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到达一次像光栏5,成一次像,再继续经过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到达二次成像系统7,依次经过二次成像光学系统7之第一透镜17、二次成像光学系统7之第二透镜18、二次成像光学系统7之第三透镜19,到达里奥光栏8,由里奥光栏8经过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到达光电探测器10,在光电探测器上成二次像。里奥光栏8位于二次像光学系统7后部实出瞳位置处;信息处理器12采集并储存光电探测器10输出的数字图像;一次像光学系统2、起偏器3、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一次像光栏5、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二次像光学系统7、里奥光栏8、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光电探测器10、光电探测器10与信息处理器12之连接电缆11、信息处理器12安装在支撑结构1上。
本实施例中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采用具有一定太阳抑制角30°的外遮光罩,设半视场角为5°,则在30°以外入射的太阳杂光由外遮光罩可以解决;在30°和5°之间入射的太阳杂光,采用超黑吸光涂层的一次像光栏、里奥光栏实出瞳光栏、超黑涂层镜片边缘和超黑涂层镜筒等散射表面加以解决,所述超黑涂层的吸光率应在98%以上。在边缘视场5°以内入射的太阳光,将通过多级空间光调制器进行衰减,同时保持未被太阳光束覆盖的空间光调制器像素通光,达到信号通过,太阳抑制的目的。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的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的入射面,位于一次像光栏5的前面,与之距离为2mm,所述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的入射面,位于一次像光栏5的后面,与之距离为1mm以内,所述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的入射面,位于光电探测器10感光面前面,与之距离为1mm。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光学系统具有中间像和实出瞳,在二者位置处设置消杂光光栏,光栏材料为石英或者钛合金,表面生长碳纳米管超黑材料,以消除视场外和孔径外杂光。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前面安装一个起偏器3,产生线偏振光。当太阳成像光斑落到各级空间光调制器的时,被太阳光斑覆盖的空间光调制器像素范围内的像素均调控为闭光状态,其余未覆盖区域调控为通光状态。所述闭光区域范围根据太阳光斑在光电探测器10的成像位置实际标定。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太阳光斑成像和处理,以及空间光调制器的通光闭光控制均在信息处理器12中完成,由光电探测器探测的太阳光斑位置和各级像面的光束结构换算成空间光调制器的通光和闭光区域,再由信息处理器12实现反馈控制,如前所述。
如图3所示,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探测光谱段范围是450nm-900nm,因此使得可探测的恒星光谱型范围扩大到近紫外和近红外,使得探测灵敏度增加。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反射镜材料采用近零膨胀系数的材SiC,连接和固定反射镜的结构材料也采用近零膨胀系数的材料铝基SiC,这样整个光学系统的材料热特性相匹配,且对于温度场变化的稳定能力非常高,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比刚度。
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一次像光学系统2的第二校正镜组16位于主反射镜15中心孔附近,距离中心孔±100mm范围内。
一次像光学系统2和二次像光学系统7是整个同轴光学系统的前后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一体设计和校正像差,一同装调,整体得到成像质量。整个同轴光学系统的性能参数如下:
焦距:-282.87mm
全视场角:3.16°
相对孔径:1/2.48
光谱段:8μm-14μm
中心波长:11μm
渐晕:无
整个同轴系统光学设计数据如下:
Figure GDA0002160775180000101
光电探测器10的型号选择为380X380阵列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像素尺寸为30微米,它的驱动和采集电路按照现有成熟技术。所采用的信息处理器采用DSPTMS320C6455,带有4M急速存储空间,带有512M高速内存空间,主频率最高达1.2GHz,独立的64bit的EMIF总线接口。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一次像光学系统(2)、起偏器(3)、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一次像光栏(5)、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二次像光学系统(7)、里奥光栏(8)、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光电探测器(10)、光电探测器(10)与信息处理器(12)之间的连接电缆(11)、信息处理器(12)、外遮光罩(21);恒星和太阳目标光线由外遮光罩(21)进入一次像光学系统(2)后,经过起偏器(3)产生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经过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到达一次像光栏(5),成一次像,再继续经过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到达二次像光学系统(7)后,到达里奥光栏(8),由里奥光栏(8)经过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到达光电探测器(10),在光电探测器(10)上成二次像;里奥光栏(8)位于二次像光学系统(7)后部实出瞳位置处;信息处理器(12)采集并储存光电探测器(10)输出的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器(12)、光电探测器(10)、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构成反馈控制系统,信息处理器(12)根据太阳目标在光电探测器(10)上的像位置计算出太阳目标光束在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上的投射区域,由信息处理器(12)控制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太阳光束投射区域内的像素为偏振光截止状态,控制其余太阳未投射区域的像素为偏振光通过状态;一次像光学系统(2)、起偏器(3)、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一次像光栏(5)、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二次像光学系统(7)、里奥光栏(8)、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光电探测器(10)、光电探测器(10)与信息处理器(12)之连接电缆(11)、信息处理器(12)安装在支撑结构(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位于起偏器(3)和一次像光栏(5)之间,一级空间光调制器(4)入射面与一次像光栏(5)之间的距离为2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位于一次像光栏(5)和二次像光学系统(7)之间,二级空间光调制器(6)的入射面与一次像光栏(5)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位于里奥光栏(8)和光电探测器(10)之间,三级空间光调制器(9)的入射面与光电探测器(10)感光面之间的距离为2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一次像光栏(5)或里奥光栏(8)的光栏材料为石英或者钛合金,表面化学生长碳纳米管超黑材料,以消除视场外和孔径外杂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像光学系统(2)包括第一校正透镜(14)、主反射镜(15)、第二校正透镜组(16);第一校正透镜(14)的第二透射面的中心区域镀反射膜形成次反射镜面(20),恒星目标和太阳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校正透镜(14)后,通过主反射镜(15)的反射,反射至次反射镜面(20)上,经过次反射镜面(20)反射后,通过第二校正透镜组(16)后出射至起偏器(3);第二校正透镜组(16)位于主反射镜(15)中心通孔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校正透镜组(16)和主反射镜(15)之间距离在±20mm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校正透镜组(16)包括N片透镜,N片透镜同光轴;其中,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像光学系统(7)包括N片透镜,N片透镜同光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遮光罩(21)的太阳抑制角在35度范围内,采用多挡光板结构,内部涂敷无光黑漆,无光黑漆的光吸收系数不小于97%。
CN201710940361.8A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Active CN107883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0361.8A CN107883945B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0361.8A CN107883945B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3945A CN107883945A (zh) 2018-04-06
CN107883945B true CN107883945B (zh) 2020-03-24

Family

ID=6178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0361.8A Active CN107883945B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39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3416B1 (fr) * 2018-06-28 2020-05-29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Dispositif d'imagerie infrarouge
CN110108273B (zh) * 2019-04-28 2020-11-10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星敏感器的星上自动干扰保护方法
CN110133677B (zh) * 2019-06-26 2020-12-04 吉林大学 一种一体化导航敏感器
CN110906926B (zh) * 2019-12-02 2023-04-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近地空间全天时高精度swir恒星敏感系统及方法
CN111650757B (zh) * 2020-06-23 2022-04-0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采用偏振滤光的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067020B (zh) * 2020-09-17 2022-09-20 西安中科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视场、高分辨率的星模拟器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4113A (ja) * 1987-06-04 1988-12-12 Nec Corp スタ−センサ
CN101209753B (zh) * 2006-12-25 2011-06-15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星敏感器系统成像结构
CN102116926B (zh) * 2009-12-31 2013-05-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恒星敏感器成像结构
CN103743397B (zh) * 2013-12-18 2019-07-1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内消杂光星敏感器
CN104236545B (zh) * 2013-12-18 2019-08-0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遮光罩星敏感器
CN108535838B (zh) * 2018-03-19 2020-06-26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联合消杂光的微纳化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3945A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3945B (zh) 一种无太阳抑制角星敏感器
Kildea et al. The Whipple Observatory 10 m gamma-ray telescope, 1997–2006
Fukagawa et al. Subaru Near-Infrared Imaging of Herbig Ae Stars
CN111060289B (zh) 一种高灵敏度日冕仪杂光检测装置
CN102928075B (zh) 地气杂散光对低轨空间相机的杂散光照度分析方法
CN113048975B (zh) 一种亚孔径阵列干涉星敏感器
US11408765B2 (en) Optical detector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3852078A (zh) 空间光学姿态敏感器杂散光保护角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Arqueros et al. A novel procedure for the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lar concentrators
CN107677264B (zh) 一种反射式星敏感器
Ishibashi et al. Performance of hayabusa2 dcam3-d camera for short-range imaging of sci and ejecta curtain generated from the artificial impact crater formed on asteroid 162137 ryugu (1999 ju 3 ju_3)
Nir et al. The Weizmann fast astronomical survey telescope (W-FAST): system overview
CN107576390A (zh) 一种极微弱多波段红外辐照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ITBO20100361A1 (it) Sistema opto-elettronico per misure radiometriche.
Tosaki et al. Variation of molecular cloud properties across the spiral arm in M 51
Mignani et al. Search for the Optical Counterpart of the Nearby Pulsar PSR J0108–1431
CN108345095A (zh) 一种宽幅低杂光全天时星跟踪器光学结构
Lorenzini et al. Optical design of the lightning imager for MTG
CN100587389C (zh) 一种可同时用于高分辨力成像和光度测量的光电望远镜
RU10063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лида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CN113189663B (zh)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电离层探测装置
Patterson et al. Analysis of scattered light for VISTA
CN104198038B (zh) 内置光源的亮度检测方法
Gregorini et al. Early-type galaxies with dust lanes-Observations of a northern sample
RU2777463C1 (ru) Оптико-электр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ордина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