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9336A -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9336A
CN107869336A CN201610846188.0A CN201610846188A CN107869336A CN 107869336 A CN107869336 A CN 107869336A CN 201610846188 A CN201610846188 A CN 201610846188A CN 107869336 A CN107869336 A CN 107869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dcs
thinner
handle
injection rate
su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61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丁涌
冯庆伟
万惠平
许德广
张学军
孙超
石明明
武文杰
郑新欣
高文华
崔译戈
乔真
李敏
董雨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Xianhe Oil Production Plan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Xianhe Oil Production Pla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Xianhe Oil Production Plant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461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93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9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93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4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6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and a liquid medium
    • E21B43/168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包括: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建立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开展多个周期HDCS吞吐,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通过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降低的原因,得出HDCS吞吐后期油藏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佳开采方式,并优化开采方式转变时机;对HDCS吞吐后期转变开采方式后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建立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该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实现组合方式优化、注入量优化、转化时机优化,达到应用化学辅助热采技术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Description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稠油开发日益引起石油界的重视,我国在超稠油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超临界注汽、SAGD、HDCS等技术在某些特殊超稠油油藏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已探明稠油储量中,有近1/3的储量未实现有效动用,这部分储量大多以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为主。该类油藏的开发难点主要是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油水关系复杂,导致常规开发注汽压力高,热损失大,蒸汽波及范围小,开发效益差。
目前HDCS(HDNS)等化学辅助热采技术开发投入成本高,特别是在目前低油价环境下,稠油提质提效与成本投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目前的化学辅助热采技术主要是参考同类油藏借鉴论证,借鉴前期试验效果对比论证,来优化配套HDCS、HDNS、HCS、HCNS,优化化学药剂用量,优化施工段塞。对于不同生产周期,不同采出程度、不同原油粘度、不同含水情况下,油溶性降粘剂、CO2、N2化学工艺的组合方式、用量、施工段塞和注汽量的匹配关系,目前还缺少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在效益上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超稠油流变特性研究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研究,实现“三个优化”:组合方式优化、注入量优化、转化时机优化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该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包括:步骤1,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建立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步骤2,开展多个周期HDCS吞吐,并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步骤3,通过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降低的原因,得出HDCS吞吐后期油藏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佳开采方式,并优化开采方式转变时机;步骤4,对HDCS吞吐后期转变开采方式后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研究,建立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通过典型区块油藏数值模拟开展HDCS技术研究,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HDCS各个周期的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优化,第一是从提高周期产油量的角度得到技术优化值,第二是从提高周期利润的角度得到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中,在优化降粘剂注入量时,在典型井组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降粘剂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CO2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降粘剂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中,在优化CO2注入量优化时,在降粘剂注入量优化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CO2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CO2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中,在优化蒸汽注入量优化时,在降粘剂和CO2注入量优化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蒸汽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二氧化碳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蒸汽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中,建立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时,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2中,针对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情况,在模拟典型区块建立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开展多个周期HDCS吞吐,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均为经济优化值;通过比较HDCS吞吐各周期产油量、近井地带温度、近井地带原油粘度、降粘作用距离和综合降粘指数这些参数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
在步骤3中,通过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降低的原因,得出HDCS吞吐后期油藏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佳开采方式,包括HDNS、HCNS、HNS;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比较HDCS吞吐和HDCS吞吐不同周期后再转变开采方式的产油量变化,优化开采方式转变时机。
在步骤4中,在建立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时,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本发明中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涉及一种超稠油油藏HDC(N)S吞吐开采后期转变开采方式的开采方法,首先通过对典型区块油藏数值模拟优化了HDCS吞吐各个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给出了各周期D、C、S注入量优化图版。针对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HDCS吞吐若干周期后转变开采方式以改善开发效果,并对开采方式转变后的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典型超稠油油藏开发各阶段相应开采方式的注入参数优化图版。在超稠油流变特性研究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研究,实现“三个优化”:组合方式优化、注入量优化、转化时机优化;组合方式优化主要是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注汽压力、吞吐效果等;注入量优化指开展HDCS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不同开发阶段降粘剂、CO2、N2和蒸汽最优注入量;转化时机优化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HDC(N)S吞吐开采后期转变开采方式的技术可行性、转化条件和转化时机,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稠油开发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第1周期产油量与降粘剂用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第1周期利润与降粘剂用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第1周期产油量与二氧化碳用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HDCS第1周期利润与二氧化碳用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第1周期产油与蒸汽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第1周期利润与蒸汽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吞吐周期降粘剂周期注入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吞吐周期CO2周期注入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吞吐周期蒸汽周期注入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周期产油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周期近井地带温度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周期近井地带原油粘度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周期降粘作用距离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周期综合降粘指数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DCS周期近井地带压力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优化HDCS转HNS时机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优化转HNS后近井地带压力变化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广9区块HNS后氮气用量优化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HDCS吞吐不同因素注入量优化。
首先通过典型区块油藏数值模拟开展HDCS技术研究,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HDCS各个周期的D、C、S注入量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优化,第一是从提高周期产油量的角度得到技术优化值,第二是从提高周期利润的角度得到经济优化值。
(1)降粘剂注入量优化。在典型井组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降粘剂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CO2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降粘剂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2)CO2注入量优化。在降粘剂注入量优化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CO2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CO2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3)蒸汽注入量优化。在降粘剂和CO2注入量优化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蒸汽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二氧化碳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蒸汽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02,基于步骤101优化的多个HDCS吞吐周期D、C、S注入量,建立D、C、S注入量优化图版,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03,针对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情况,在模拟典型区块建立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开展多个周期HDCS吞吐,D、C、S注入量均为经济优化值。
在步骤104,通过比较HDCS吞吐各周期产油量、近井地带温度、近井地带原油粘度、降粘作用距离和综合降粘指数等参数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
在步骤105,通过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降低的原因,得出HDCS吞吐后期油藏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佳开采方式,HDNS、HCNS、HNS等。
在步骤106,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比较HDCS吞吐和HDCS吞吐不同周期后再转变开采方式的产油量变化,优化开采方式转变时机。
在步骤107,基于上述研究,对HDCS吞吐后期转变开采方式后各周期D、C、N、S注入量进行优化研究,分别得到各周期D、C、N、S注入量优化图版,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乐安油田广9井区地理位置处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颜徐乡,北临王家岗油田,西为博兴油田,南靠鲁西隆起,东接广饶凸起,目的层系馆陶组。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博兴洼陷的东斜坡,乐安油田南区南部。广9井区馆陶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砂质砾岩夹薄层砾状砂岩、含砾砂岩的粗碎屑岩储层。馆陶组储层岩石不均匀,分选极差,胶结成分泥质,岩性胶结疏松-松散。砾岩成分为碳酸盐岩,砾石本身不含油,砾石最大为110×120mm,一般砾石直径10-50mm,砾间由小于5mm的砾石、砂质及少量泥质充填。
选取广9区块基本油藏参数建立概念模型,如表1所示。模型油藏埋深为840m,有效厚度为10m,孔隙度为33%,渗透率为5000×10-3μm2,初始含油饱和度为0.70,油藏温度为50℃,原始地层压力为8.4MPa。概念模型包含一口吞吐水平井,长度为200m。
表1 广9区块概念模型基础参数表
在概念模型上首先开展了HDCS技术研究,蒸汽注入温度为350℃,蒸汽干度为0.5,注入方式为依次向地层注入降粘剂段塞、二氧化碳段塞,然后进行蒸汽吞吐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
1、广9区块HDCS吞吐各周期不同因素注入量优化(以第一周期为例)
(1)降粘剂注入量优化。在典型井组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降粘剂注入量分别为3、5、8、10、15t时HDCS开发效果,其中CO2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均为100t和2000t,模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降粘剂注入量对HDCS开发效果影响表(第1周期)
通过对表2中的降粘剂注入量对周期产油量作图,得到周期产油量随降粘剂注入量变化图,见图1所示,周期产油量随着降粘剂的增大而增大,当降粘剂注入量超过10t后,产油量增加幅度缓慢,因此从提高周期产油的角度,推荐降粘剂注入量为10t。但降粘剂注入量越大,投入成本越高,通过对表2中的降粘剂注入量对总利润作图,得到总利润随降粘剂注入量变化图,见图2所示,总利润先是随着降粘剂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大,然后逐渐降低,当降粘剂注入量为8t时,总利润最高,因此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推荐降粘剂注入量为8t。
(2)CO2注入量优化。在典型井组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二氧化碳注入量分别为50、80、100、120、150t时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均为10t和2000t,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二氧化碳注入量对HDCS开发效果影响表(第1周期)
通过对中CO2注入量对周期产油量作图,得到周期产油量随CO2注入量变化图,见图3所示,周期产油量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大而增大,当注入量超过150t后,产油量增加幅度缓慢,因此从提高周期产油的角度,推荐二氧化碳注入量为150t。但二氧化碳注入量越大,投入成本越高,通过对表3中CO2注入量对总利润作图,得到总利润随CO2注入量变化图,见图4所示,总利润先是随着二氧化碳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大,然后逐渐降低,当二氧化碳注入量为120t时,总利润最高,因此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推荐降粘剂注入量为120t。
(3)蒸汽注入量优化。在典型井组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蒸汽注入量分别为1500、1800、2000、2200、2500t时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二氧化碳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均为10t和150t,模拟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蒸汽注入量对HDCS开发效果影响表(第1周期)
通过对表4中蒸汽注入量对周期产油量作图,得到周期产油量随蒸汽注入量变化图,见图5所示,周期产油量随着蒸汽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注入量超过2200t后,产油量增加幅度缓慢,因此从提高周期产油的角度,推荐蒸汽注入量为2200t。但蒸汽注入量越大,投入成本越高,通过对表4中蒸汽注入量对总利润作图,得到总利润随蒸汽注入量变化图,见图6所示,总利润先是随着蒸汽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大,然后逐渐降低,当蒸汽注入量为2000t时,总利润最高,因此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推荐蒸汽注入量为2000t。
(5)基于上述研究,整理得到HDCS第一周期的D、C、S注入量从两个角度进行优化的方案,如表5所示。
表5 HDCS第1周期不同因素注入量优化值表
因素 技术优化注入量,t 经济优化注入量,t
降粘剂 10 8
二氧化碳 150 120
蒸汽 2200 2000
(6)参照HDCS第一周期D、C、S注入量优化方案,优化了12个HDCS吞吐周期DCS注入量,建立了表6所示的DCS注入量优化图版,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表6 DCS注入量优化图版表
通过对表6中DCS优化注入量分别作图,得到HDCS吞吐不同周期D、C、S注入量变化图,见图7-图9所示,可以看出降粘剂和CO2的注入量均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降低,从增油的角度出发,HDCS吞吐6周期时,不推荐注降粘剂,转入HCS开发;吞吐8周期时,不推荐注CO2,转蒸汽吞吐开发;从提高生产利润出发,HDCS吞吐4周期时,不推荐注入降粘剂,转入HCS开发,吞吐7周期时,不推荐注入CO2,转入蒸汽吞吐开发。
2、广9区块HDCS吞吐后期转变开采方式技术研究
(1)针对广9区块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情况,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12个周期HDCS吞吐模拟,DCS注入量均为经济优化值。
(2)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HDCS吞吐各周期产油量作图,得到各周期产油量变化图,见图10所示,可以看出HDCS前8个吞吐周期产油量较高,但是吞吐8周期后产量递减较快。
(3)通过对HDCS吞吐各周期近井地带温度和近井地带原油粘度作图,得到各周期近井地带温度和原油粘度变化图,见图11、图12所示,可以看出近井地带温度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近井地带的原油粘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大而明显降低。
(4)通过对HDCS吞吐各周期降粘作用距离和综合降粘指数作图,得到各周期降粘作用距离和综合降粘指数变化图,见图13、图14所示。
(5)通过对HDCS吞吐各周期近井地带压力作图,得到各周期近井地带压力变化图,见图15所示,可以看出吞吐后期近井地带压力逐渐降低。
(6)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主要有:
①由于HDCS吞吐后期原油粘度已经很低,因此DCS的降粘效果不明显,虽然降粘作用距离(图13)随着吞吐周期逐渐增大,但是综合降粘指数(图14)却逐渐减小。综合上面的分析,HDCS吞吐后期近井地带的原油粘度已经很低,HDCS吞吐后期降粘效果不明显,从而造成了产油量的迅速下降,也就是说降低原油粘度已经不是制约该区块开发的核心问题。
②从近井地带压力变化(图15),可以看出HDCS吞吐后期地层压力较低,压力越低,回采能量越少,从而造成产油量下降较快,因此补充地层能量成为HDCS吞吐后期制约该区块开发的关键。HNS技术中的氮气可以起到补充地层能量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HDCS吞吐后期转HNS技术。
3、广9区块HDCS转HNS技术研究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HDCS吞吐和HDCS吞吐不同周期(4、6、8、10)后再转HNS(氮气60000m3,蒸汽1900t)的产油量变化。由图16可以看出HDCS吞吐8周期后转4个周期HNS总产油量最高,因此优化转HNS时机为HDCS吞吐8周期。
从图17近井地带压力变化曲线可以看出,HDCS转HNS后,近井地带压力逐渐增大,说明HNS起到了补充地层能量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开发效果。
基于上述研究,对HDCS转HNS后各周期N2注入量进行优化研究,分别得到各周期N2注入量的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填写成表7。
表7 NS注入量优化图版表
通过对表7中N、S注入量优化图版作图,得到HNS吞吐不同周期N2注入量变化图,见图18所示,随着HNS吞吐轮次的增加,氮气注入量逐渐增大,这是由于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地层能量逐渐衰竭,需要增大氮气注入量补充能量;蒸汽的注入量基本保持不变。
针对超稠油开发的难度和HDC(N)S技术面临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开展典型超稠油区块化学辅助热采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优化D、C、N、S在不同开发阶段的段塞组合方式、注入量,给出D、C、N的最优段塞注入量和蒸汽注入量,在此基础上制作适用于矿场应用的D、C、N、S最优组合方式和注入量的图版,从而达到HDC(N)S技术的优化配置,为提高化学辅助热采技术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Claims (9)

1.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包括:
步骤1,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建立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
步骤2,开展多个周期HDCS吞吐,并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
步骤3,通过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降低的原因,得出HDCS吞吐后期油藏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佳开采方式,并优化开采方式转变时机;
步骤4,对HDCS吞吐后期转变开采方式后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建立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典型区块油藏数值模拟开展HDCS技术研究,对HDCS吞吐不同周期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进行优化,HDCS各个周期的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优化,第一是从提高周期产油量的角度得到技术优化值,第二是从提高周期利润的角度得到经济优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优化降粘剂注入量时,在典型井组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降粘剂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CO2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降粘剂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优化CO2注入量优化时,在降粘剂注入量优化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CO2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蒸汽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CO2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优化蒸汽注入量优化时,在降粘剂和CO2注入量优化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不同蒸汽注入量下的HDCS开发效果,其中降粘剂和二氧化碳的注入量保持不变,分别得到蒸汽注入量技术优化值和经济优化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建立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时,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针对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情况,在模拟典型区块建立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开展多个周期HDCS吞吐,降粘剂、CO2和蒸汽注入量均为经济优化值;通过比较HDCS吞吐各周期产油量、近井地带温度、近井地带原油粘度、降粘作用距离和综合降粘指数这些参数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低的原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分析HDCS吞吐后期产油量降低的原因,得出HDCS吞吐后期油藏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佳开采方式,包括HDNS、HCNS、HNS;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比较HDCS吞吐和HDCS吞吐不同周期后再转变开采方式的产油量变化,优化开采方式转变时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在建立各周期降粘剂、CO2、N2和蒸汽注入量优化图版时,包括从增油角度出发的技术优化值和从利润角度出发的经济优化值。
CN201610846188.0A 2016-09-23 2016-09-23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Pending CN1078693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6188.0A CN107869336A (zh) 2016-09-23 2016-09-23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6188.0A CN107869336A (zh) 2016-09-23 2016-09-23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9336A true CN107869336A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5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6188.0A Pending CN107869336A (zh) 2016-09-23 2016-09-23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93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1084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普通稠油水溶性降粘剂驱数值模拟的方法
CN114961693A (zh) * 2022-04-18 2022-08-30 常州大学 一种确定稠油蒸汽-co2吞吐组合的实验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3618A (en) * 1991-09-12 1993-03-16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valent ion tolerant steam-foaming surfactant composition for use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perations
CN101255788A (zh) * 2008-04-15 2008-09-03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发中心 热化学辅助强化蒸汽驱油方法
CN104847321A (zh) * 2014-02-18 2015-08-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深层稠油的水平井热化学采油方法
CN104847317A (zh) * 2014-02-13 2015-08-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超深层低渗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5952425A (zh) * 2016-07-11 2016-09-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化学剂辅助co2吞吐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3618A (en) * 1991-09-12 1993-03-16 Chevr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valent ion tolerant steam-foaming surfactant composition for use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perations
CN101255788A (zh) * 2008-04-15 2008-09-03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发中心 热化学辅助强化蒸汽驱油方法
CN104847317A (zh) * 2014-02-13 2015-08-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超深层低渗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04847321A (zh) * 2014-02-18 2015-08-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深层稠油的水平井热化学采油方法
CN105952425A (zh) * 2016-07-11 2016-09-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化学剂辅助co2吞吐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春智等: "HDCS吞吐转蒸汽驱物理模拟研究", 《特种油气藏》 *
郭龙: "特超稠油油藏复合驱替机理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1084A (zh) * 2019-09-04 2020-0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普通稠油水溶性降粘剂驱数值模拟的方法
CN114961693A (zh) * 2022-04-18 2022-08-30 常州大学 一种确定稠油蒸汽-co2吞吐组合的实验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ffman Comparison of various gases for enhanced recovery from shale oil reservoirs
Shoaib et al. CO2 flooding the Elm Coulee field
CN100999992B (zh) 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方法
CN108460203A (zh) 页岩油藏循环注气油井产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Grinestaff et al. Waterflood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west fault block area of Prudhoe Bay, Alaska, using streamline simulation and traditional waterflood analysis
Williams-Kovacs et al. Using stochastic simulation to quantify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shale gas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CN107869336A (zh) 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方法
Levanov et al. Concept bas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ajor complex field in Eastern Siberia using flow simulation
Sennhauser et al. A practical numerical model to optimize the productivity of multistag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cardium tight oil resource
Dahl et al. An evaluation of completion effectiveness in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wells and the assessment of refracturing scenarios
Volz et al. Field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of Siberian giant oil field under uncertainties
Wang et al. A sector model for IOR/EOR process evaluation
Zang et 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O2 Pre-Pad Energized Fracturing for Horizontal Wells in Shale Oil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Ordos Basin
CN111878074A (zh) 一种页岩油藏开发方案的优选方法
Guo et al. Optimization on Well Energy Supplement and Cluster Spacing Based Upon Fracture Controlling Fracturing Technology & Reservoir Simulation-An Ordos Basin Case Study
CN111101930A (zh) 一种气藏开发模式下单井开采提产潜力评价方法
Chetri et al. Integrated Reservoir Management Approach Beats the Impact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jectivity Challenges, and Delayed Water Flood in Upper Burgan Reservoir in North Kuwait—A Case History
Ariza et al. Water Alternating Steam Process WASP Simulation Study in a Colombian Heavy Oil
Bobb et al.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mbination of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and Cyclic CO2 Stimulation for Heavy Oil Recovery in Trinidad and Tobago
Downey et al. Advanced, Superior Shale Oil EOR Methods for the DJ Basin
Xueqing et al. Successful Co-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CN113496301B (zh) 油气田资产评价方法及装置
Chaerul Shobar et al. Full Scale Waterflood Project in Tanjung Field: From Reservoir Studies to Execution
Marongiu-Porcu et al. On the economic optimization of the fracturing of coal seam reservoirs
Lu et al. How Over 60% Recovery Achievable in a Multi-Layer,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