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3766A -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3766A
CN107863766A CN201610840185.6A CN201610840185A CN107863766A CN 107863766 A CN107863766 A CN 107863766A CN 201610840185 A CN201610840185 A CN 201610840185A CN 107863766 A CN107863766 A CN 107863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iezo
current transformer
module
ne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01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立周
袁小波
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401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3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3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3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comprising means to limit the absorbed power or indicate damage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 H02J3/386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Abstract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在机侧和/或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机侧/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从网侧/机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流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代表。变流器(如双馈风电变流器、直驱风电变流器)作为风力发电技术中最重要的电气设备,应市场的要求以及在智慧能源及互联网能源大环境下,其研发正在逐步走向低维护、高可靠性和长寿命。
变流器工作的雷电环境严酷,电网长距离架空走线,塔筒顶部的叶片、机舱等引入雷电,这些都导致变流器易遭受雷电袭击。如图1所示,现有的变流器防雷方案,通常是在变流器的主功率端口(机侧主功率端口和网侧主功率端口)各安装一组防雷器,分别泄放来自电机侧、网侧的雷击能量,以保证风电场在恶劣的雷电环境下正常发电以及设备的安全。
但是,采用现有的防雷方案,残存在变流器雷击电压仍较高,难以满足系统的耐压要求;尤其是弱电的控制部分,容易被损坏或受到干扰故障停机。另外,当网侧遭遇大的雷击电流冲击时,网侧防雷器的泄放能力不足加之机侧防雷器动作,将导致雷电能量流经网侧整流模块、机侧逆变模块从机侧防雷器进行泄放;反之,当机侧遭遇大的雷击电流冲击时,雷电能量也可流经机侧逆变模块、网侧整流模块从网侧防雷器进行泄放(如图1中的A、B路径所示),这将导致变流器过流故障,甚至模块炸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用以解决现有的变流器防雷效果不佳,由于残存雷击电压、电流较高导致的容易发生故障停机甚至设备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包括机侧滤波模块、机侧逆变模块、网侧整流模块、网侧滤波模块,其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所述机侧逆变模块、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以及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依次电相连,所述机侧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与电机转子电相连,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电相连,或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以及电机定子电相连,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还包括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两级防雷器,其中:
第一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机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第二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与所述机侧逆变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机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且经所述第一级防雷器泄放后剩余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流器,包括上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包括机侧滤波模块、机侧逆变模块、网侧整流模块、网侧滤波模块,其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所述机侧逆变模块、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以及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依次电相连,所述机侧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与电机转子电相连,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电相连,或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以及电机定子电相连,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还包括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两级防雷器,其中:
第一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网侧变压器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之间,用于对由网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第二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与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之间,用于对由网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且经所述第一级防雷器泄放后剩余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变流器,包括上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在机侧和/或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机侧/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从网侧/机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雷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雷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例一中的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例二中的另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例三中的另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例四中的另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可应用于变流器,尤其是风电变流器,且对于双馈风电变流器和直驱风电变流器均可适用。具体地,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可包括机侧滤波模块201、机侧逆变模块202、网侧整流模块203、网侧滤波模块204,其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所述机侧逆变模块202、所述网侧整流模块203以及所述网侧滤波模块204依次电相连,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的输入端口与电机转子电相连,所述网侧滤波模块204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电相连,或所述网侧滤波模块204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以及电机定子电相连,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还包括防雷模块205,所述防雷模块205包括两级防雷器,其中:
第一级防雷器2051,安装于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之间,用于对由机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如图2中粗体箭头所示);
第二级防雷器2052,安装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与所述机侧逆变模块202之间,用于对由机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且经所述第一级防雷器2051泄放后剩余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如图2中较细箭头所示)。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在机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机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从网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具体可为抑制器、所述机侧逆变模块202具体可为转子侧逆变器、所述网侧整流模块203具体可为网侧整流器、所述网侧滤波模块204具体可为LCL滤波器,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3(a)所示,其为所述防雷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301,第二压敏电阻302和第三压敏电阻303,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一端301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一端3021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一端3031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另一端3012,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另一端3022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另一端3032均为共地接线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可灵活选取,例如,在风电变流器的实际使用中,防雷器采用上述结构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可为1000伏特。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3(b)所示,其为所述防雷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301,第二压敏电阻302、第三压敏电阻303和气体放电管304,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一端301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一端3021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一端3031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另一端3012,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另一端3022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另一端3032均与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一端3041电相连;
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另一端3042为共地接线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以及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冲击放电电压可灵活选取,例如,在风电变流器的实际使用中,防雷器采用上述结构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可为750伏特,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冲击放电电压可为1500伏特。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和所述电机转子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或
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201和所述机侧逆变模块202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短路情况的发生,第一级防雷器2051通过熔丝与电机转子和机侧滤波模块201之间的连接铜排相连,同理,第二级防雷器2052通过熔丝与机侧滤波模块201和机侧逆变模块202之间的连接铜排相连。另外,电机转子和机侧滤波模块201之间的连接铜排,以及机侧滤波模块201和机侧逆变模块202之间的连接铜排上均具备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和C相电接口,用于防雷器的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以及C相电接线端接线,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流器,所述变流器可包括上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在机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机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从网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可应用于变流器,尤其是风电变流器,且对于双馈风电变流器和直驱风电变流器均可适用。具体地,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可包括机侧滤波模块401、机侧逆变模块402、网侧整流模块403、网侧滤波模块404,其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401、所述机侧逆变模块402、所述网侧整流模块403以及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依次电相连,所述机侧滤波模块401的输入端口与电机转子电相连,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电相连,或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以及电机定子电相连,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还包括防雷模块405,所述防雷模块405包括两级防雷器,其中:
第一级防雷器4051,安装于所述网侧变压器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之间,用于对由网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如图4中粗体箭头所示);
第二级防雷器4052,安装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与所述网侧整流模块403之间,用于对由网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且经所述第一级防雷器4051泄放后剩余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如图4中较细箭头所示)。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在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网侧整流模块和机侧逆变模块从机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401具体可为抑制器、所述机侧逆变模块402具体可为转子侧逆变器、所述网侧整流模块403具体可为网侧整流器、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具体可为LCL滤波器,其中,可利用LCL滤波器两端的电感线圈L1和L2、LCL滤波器与网侧整流器之间的连接铜排,以及网侧变压器与LCL滤波器之间的连接铜排实现两级防雷器之间的退耦,使得当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网侧遭受雷电能量冲击时,第一级防雷器4051优选动作进行能量泄放,不会造成第二级防雷器4502的过流损坏。
可选地,如图3(a)所示,其为所述防雷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301,第二压敏电阻302和第三压敏电阻303,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一端301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一端3021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一端3031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另一端3012,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另一端3022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另一端3032均为共地接线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可灵活选取,例如,在风电变流器的实际使用中,防雷器采用上述结构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可为1000伏特。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3(b)所示,其为所述防雷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301,第二压敏电阻302、第三压敏电阻303和气体放电管304,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一端301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一端3021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一端3031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的另一端3012,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的另一端3022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另一端3032均与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一端3041电相连;
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另一端3042为共地接线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以及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冲击放电电压可灵活选取,例如,在风电变流器的实际使用中,防雷器采用上述结构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301,所述第二压敏电阻302和所述第三压敏电阻303的最大限制电压可为750伏特,所述气体放电管304的冲击放电电压可为1500伏特。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网侧变压器和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或
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404和所述网侧整流模块403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短路情况的发生,第一级防雷器4051通过熔丝与网侧变压器和网侧滤波模块404之间的连接铜排相连,同理,第二级防雷器4052通过熔丝与网侧滤波模块404和网侧整流模块403之间的连接铜排相连。另外,网侧变压器和网侧滤波模块404之间的连接铜排,以及网侧滤波模块404和网侧整流模块403之间的连接铜排上均具备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和C相电接口,用于防雷器的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以及C相电接线端接线,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流器,所述变流器可包括上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在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网侧整流模块和机侧逆变模块从机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下面将以双馈风电变流器或直驱风电变流器为例,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作详细说明:
实例一:
假设双馈风电变流器安装在塔筒底部,且该双馈风电变流器距离网侧变压器和电机的距离均超过10m,为在遭遇雷击时将变流器系统的残压降至最低,可在机侧和网侧均设置防雷模块,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如图5所示:若有雷电能量由机侧流入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则雷电能量经过机侧第一级防雷器以及机侧第二级防雷器两次泄放,雷电残压被降至最低,且不会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由网侧的防雷器进行泄放,避免了残余雷击电流过大导致模块炸机的情况发生;当有雷电能量由网侧流入变流器主回路系统时,雷电能量泄放方法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二:
假设双馈风电变流器与网侧变压器均安装在塔筒底部,由于网侧变压器中也具备防雷设备,因此,可仅在机侧设置防雷模块,在网侧依据现有技术设置一级防雷器或不设置防雷器,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如图6所示:若有雷电能量由机侧流入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则雷电能量经过机侧第一级防雷器以及机侧第二级防雷器两次泄放,雷电残压被降至最低,且不会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由网侧的防雷器进行泄放,避免了残余雷击电流过大导致模块炸机的情况发生。
实例三:
假设双馈风电变流器安装在塔筒顶部且靠近电机,由于电机中也具备防雷设备,因此,可仅在网侧设置防雷模块,在机侧依据现有技术设置一级防雷器或不设置防雷器,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如图7所示:若有雷电能量由网侧流入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则雷电能量经过网侧第一级防雷器以及网侧第二级防雷器两次泄放,雷电残压被降至最低,且不会残余雷击电流流经网侧整流模块和机侧逆变模块由机侧的防雷器进行泄放,避免了残余雷击电流过大导致模块炸机的情况发生。
实例四:
假设直驱风电变流器安装在塔筒底部,且该直驱风电变流器距离网侧变压器和电机的距离均超过10m,为在遭遇雷击时将变流器系统的残压降至最低,可在机侧和网侧均设置防雷模块,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结构如图8所示:若有雷电能量由机侧流入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则雷电能量经过机侧第一级防雷器以及机侧第二级防雷器两次泄放,雷电残压被降至最低,且不会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由网侧的防雷器进行泄放,避免了残余雷击电流过大导致模块炸机的情况发生;当有雷电能量由网侧流入变流器主回路系统,雷电能量泄放方法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在机侧和/或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对雷电能量进行充分泄放,减小雷击残压,从而可减少变流器故障停机和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机侧/网侧设置两级防雷器,可防止雷电能量较大时,残余雷击电流流经机侧逆变模块和网侧整流模块从网侧/机侧进行泄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在极恶劣环境中的安全性能。
此外,附图和说明书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包括机侧滤波模块、机侧逆变模块、网侧整流模块、网侧滤波模块,其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所述机侧逆变模块、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以及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依次电相连,所述机侧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与电机转子电相连,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电相连,或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以及电机定子电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还包括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两级防雷器,其中:
第一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机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第二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与所述机侧逆变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机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且经所述第一级防雷器泄放后剩余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均为共地接线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一端电相连;
所述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为共地接线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和所述电机转子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或
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机侧滤波模块和所述机侧逆变模块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
5.一种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
6.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包括机侧滤波模块、机侧逆变模块、网侧整流模块、网侧滤波模块,其中,所述机侧滤波模块、所述机侧逆变模块、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以及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依次电相连,所述机侧滤波模块的输入端口与电机转子电相连,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电相连,或所述网侧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网侧变压器以及电机定子电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还包括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两级防雷器,其中:
第一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网侧变压器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之间,用于对由网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第二级防雷器,安装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与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之间,用于对由网侧流入所述变流器主回路系统、且经所述第一级防雷器泄放后剩余的雷电能量进行泄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均为共地接线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器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其中: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分别为A相电接线端、B相电接线端、C相电接线端;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一端电相连;
所述气体放电管的另一端为共地接线端。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网侧变压器和所述网侧滤波模块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或
所述A相电接线端、所述B相电接线端、所述C相电接线端分别通过熔丝与所述网侧滤波模块和所述网侧整流模块之间的连接铜排的A相电接口、B相电接口、C相电接口相连。
10.一种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包括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变流器主回路系统。
CN201610840185.6A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Pending CN107863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0185.6A CN107863766A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0185.6A CN107863766A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3766A true CN107863766A (zh) 2018-03-30

Family

ID=6169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0185.6A Pending CN107863766A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376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9204Y (zh) * 2007-03-13 2008-02-27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防雷防过压电路
CN101465541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防雷保护系统
CN101931240A (zh) * 2010-08-26 2010-12-29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pwm矢量控制双馈风电变流器
CN201781290U (zh) * 2010-07-28 2011-03-30 南京高传机电自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大功率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组合控制柜
CN10290191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双馈式感应发电系统及其有源撬棍电路的自我测试方法
CN102957311A (zh) * 2012-11-14 2013-03-06 四川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兆瓦级风电变流器抗电磁干扰系统
US8451573B1 (en) * 2012-02-24 2013-05-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CN203039364U (zh) * 2012-12-31 2013-07-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风力发电感应发电机电涌保护器
CN103388796A (zh) * 2013-08-15 2013-11-13 山东驰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灯用风光互补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9204Y (zh) * 2007-03-13 2008-02-27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防雷防过压电路
CN101465541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防雷保护系统
CN201781290U (zh) * 2010-07-28 2011-03-30 南京高传机电自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大功率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组合控制柜
CN101931240A (zh) * 2010-08-26 2010-12-29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pwm矢量控制双馈风电变流器
CN10290191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双馈式感应发电系统及其有源撬棍电路的自我测试方法
US8451573B1 (en) * 2012-02-24 2013-05-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CN102957311A (zh) * 2012-11-14 2013-03-06 四川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兆瓦级风电变流器抗电磁干扰系统
CN203039364U (zh) * 2012-12-31 2013-07-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风力发电感应发电机电涌保护器
CN103388796A (zh) * 2013-08-15 2013-11-13 山东驰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灯用风光互补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容兴等: "风力发电机过电压研究",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7298B (zh) Mmc-hvdc系统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
CN107947173B (zh) 一种串联补偿器及控制方法
EP2644885A2 (en) Double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grid fault ridethrough
Okedu Enhancing DFIG wind turbine during three‐phase fault using parallel interleaved converters and dynamic resistor
CN103872667B (zh) 一种防合并单元异常大数的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03348131A (zh) 操作风力涡轮机的方法及与其适应的系统
CN105048488A (zh) 一种柔性直流网络直流短路故障穿越方法
CN110212505A (zh) 基于超导限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限流电抗选取方法
CN106575936A (zh) 用于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风功率系统的过电压保护自触发电路
CN109659917B (zh) 一种基于暂态电压的多端柔性直流线路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4767188A (zh) 直流双极短路故障下风电直流微网的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02646991A (zh) 用于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开关和动态电阻
CN103441530A (zh) 风力发电机组高低电压穿越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CN104811025B (zh) 具有多重保护的辅助变流器
CN105826889A (zh) 一种输电线路带电分段直流融冰方法
CN110401225A (zh) 考虑变流器功率约束后双馈风机的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Justo et al.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enhancement for wind turbines equipped with DFIG under symmetrical grid faults
CN1633000A (zh) 容错复判型负序方向闭锁的发电机纵向零压匝间保护
Sztykiel Overview of power converter designs feasible for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less wind turbine
CN107863766A (zh) 一种变流器主回路系统及变流器
Ruffing et al. Dynamic internal overcurrent control for undetected DC faults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CN107732899B (zh) 交直流混联电网中交流通道输电能力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CN203445627U (zh) 风力发电机组高低电压穿越装置及其系统
CN202550586U (zh) 用于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开关和动态电阻
CN109994989A (zh) 一种基于直流断路器的柔性直流电网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