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1218A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1218A
CN107861218A CN201711129641.7A CN201711129641A CN107861218A CN 107861218 A CN107861218 A CN 107861218A CN 201711129641 A CN201711129641 A CN 201711129641A CN 107861218 A CN107861218 A CN 107861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side
thing side
represent
optical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96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1218B (zh
Inventor
林肖怡
李光云
覃祖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u 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Co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u 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u 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Co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u 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Co
Priority to CN2017111296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1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1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1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1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本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小型轻薄化的同时,使像差、像散等得到较为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清晰度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对移动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追求更加便捷、高效以及优质的移动体验,这就要求移动终端更加轻薄化、便携化。在此带动下,市场对小型轻薄化的摄像模组的需求急剧的增加,特别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的镜头应用上。
目前,主流的小型镜头多采用五片式的透镜结构,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规格移动终端盛行的时代,人们追求更高画质的成像质量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而现有的五片式透镜结构在屈折力分配、像差像散矫正、敏感度分配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满足更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采用六片式透镜结构,在满足小型轻薄化的同时,使像差、像散等得到较为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清晰度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摄像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并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T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Im gh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EPD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CT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各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AG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各相邻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SAG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52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1.5<(SAG61+SAG62)/CT6<4,其中,SAG6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R41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2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焦距,BFL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后焦。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SD表示光阑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T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的距离。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Yc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上的一反曲点到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上的一反曲点到光轴的垂直距离。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6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3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6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A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A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
可选地,满足以下条件:其中,CA51表示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一半,CA21表示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一半。
一种摄像设备,包括电子感光元件和以上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各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物方光线依次经过各透镜,成像到位于第六透镜像侧的成像面上。本光学成像镜头中,各透镜采用合理的面形结构以及屈折力搭配,其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特定形状,并采用非球面,使整个透镜组具有较佳的光线汇聚能力,并使像差、像散等得到合理的矫正。通过对作为关键镜片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厚度、透镜间空气间隔以及焦距的优化配置,在保证较佳的成像质量的前提下能较好地缩短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达到轻薄化。因此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小型轻薄化的同时,使像差、像散等得到较为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清晰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摄像设备,能够达到以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中第六透镜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五透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24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场曲图;
图26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并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T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物侧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成像到位于第六透镜像侧的成像面上。其中,各透镜采用合理的面形结构以及屈折力搭配,使整个透镜组具有较佳的光线汇聚能力。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采用特定形状,并采用非球面,使像差、色散等得到较为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镜头成像清晰度高。
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满足条件: 通过对作为关键镜片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厚度、透镜间空气间隔以及焦距的优化配置,在保证较佳的成像质量的前提下能较好地缩短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达到轻薄化。并且对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厚度及间隔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镜片的成型稳定,降低组装工艺的敏感度。
可见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小型轻薄化的同时,使像差、像散等得到较为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清晰度高,保证了成像质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Im gh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EPD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通过合理地调配像高与入瞳大小的关系,使透镜组获得充足的进光量,提升弱光条件下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CT表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各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AG表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各相邻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本镜头透镜组通过进一步调配各透镜的中心厚度及透镜之间的间隔,使之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SAG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52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这样通过控制透镜镜片有较好的形状及厚度,利于镜片成型以及矫正本光学系统的离轴像差。
进一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5<(SAG61+SAG62)/CT6<4,其中,SAG6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这样通过控制透镜镜片有较好的形状及厚度,利于镜片成型以及矫正本光学系统的离轴像差。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通过对第三透镜的面形进一步优化配置,使镜片具有较为合适的曲率,降低透镜组的敏感度。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其中,R41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2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通过对第四透镜的面形进一步优化配置,使镜片具有较为合适的曲率,降低透镜组的敏感度。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焦距,BFL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后焦。对镜头透镜组进行较好的屈折力分配,利于成像透镜组的小型化、轻薄化,以适宜搭载在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物侧的光阑,还满足以下条件:其中,SD表示所述光阑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T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的距离。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其中,Yc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上的一反曲点到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上的一反曲点到光轴的垂直距离。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6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通过合理分配镜头各透镜的焦距值,保证成像质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3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6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通过合理分配镜头各透镜的焦距值,保证成像质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A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A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通过对两透镜厚度及间隔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缩短透镜组的总长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CA51表示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一半,CA21表示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一半。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和第六透镜16;
所述第一透镜1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1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1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1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1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1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第六透镜16的像侧表面具有一个反曲点,可参考图2所示。第五透镜15的物侧表面具有一个反曲点,可参考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11物侧设置有光圈10。在第六透镜1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17,通过红外滤光片1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可选的滤光片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1-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4.28mm、Fno=2.27、HFOV=40.7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各表面。
表1-1
本光学成像镜头中各透镜采用非球面设计,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z表示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的光轴上顶点切面的相对距离,c表示曲率半径,r表示非球面上点与光轴的距离,k表示锥面系数,Ai表示第i阶非球面系数。
本实施例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1-2所示,A2-A20分别表示透镜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1-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畸变场曲线图测试波长为0.555μm,球差曲线图测试波长为0.470μm、0.555μm和0.650μm。在以下各实施例中测试曲线图中测试波长与本实施例相同。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
所述第一透镜2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2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2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2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2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2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21物侧设置有光圈20。在第六透镜2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27,通过红外滤光片2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可选的滤光片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2-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90mm、Fno=2.06、HFOV=41.4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2-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2-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2-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31、第二透镜32、第三透镜33、第四透镜34、第五透镜35和第六透镜36;
所述第一透镜3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3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3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3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3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3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31物侧设置有光圈30。在第六透镜3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37,通过红外滤光片3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3-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97mm、Fno=2.27、HFOV=40.7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3-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3-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3-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10和图11所示。
第四实施例
请参考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41、第二透镜42、第三透镜43、第四透镜44、第五透镜45和第六透镜46;
所述第一透镜4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4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4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4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4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4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41物侧设置有光圈40。在第六透镜4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47,通过红外滤光片4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4-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95mm、Fno=2.08、HFOV=40.9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4-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4-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4-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13和图14所示。
第五实施例
请参考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51、第二透镜52、第三透镜53、第四透镜54、第五透镜55和第六透镜56;
所述第一透镜5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5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5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5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5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5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51物侧设置有光圈50。在第六透镜5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57,通过红外滤光片5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5-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92mm、Fno=2.08、HFOV=41.1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5-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5-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5-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16和图17所示。
第六实施例
请参考图1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61、第二透镜62、第三透镜63、第四透镜64、第五透镜65和第六透镜66;
所述第一透镜6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6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6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6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6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6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61物侧设置有光圈60。在第六透镜6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67,通过红外滤光片6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6-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94mm、Fno=2.09、HFOV=41.2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6-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6-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6-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19和图20所示。
第七实施例
请参考图2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71、第二透镜72、第三透镜73、第四透镜74、第五透镜75和第六透镜76;
所述第一透镜7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7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7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7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7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7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71物侧设置有光圈70。在第六透镜7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77,通过红外滤光片7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7-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88mm、Fno=2.07、HFOV=41.5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7-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7-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7-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22和图23所示。
第八实施例
请参考图24,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81、第二透镜82、第三透镜83、第四透镜84、第五透镜85和第六透镜86;
所述第一透镜8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8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83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84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85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86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透镜81物侧设置有光圈80。在第六透镜86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87,通过红外滤光片87滤除进入光学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8-1所示,其焦距f、光圈值Fno、半视场角HFOV的数值分别为f=3.90mm、Fno=2.07、HFOV=41.3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
表8-1
本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8-2所示,其中,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A20分别表示各表面第2-20阶非球面系数。
表8-2
本实施例光学镜头经测试得到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25和图26所示。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各透镜采用合理的面形结构以及屈折力搭配,使整个透镜组具有较佳的光线汇聚能力,其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使用20阶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设计,使像差、像散等得到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清晰度高。同时本透镜组具有较优的薄厚比,较好的敏感度,提高制程良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的优点,保证了充足的进光量,能够有效提升感光度,保证较佳成像质量。另外,透镜采用塑胶材料,利用塑胶材料具有精密模压的特点,可实现批量生产,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光学元件的加工成本,进而使得光学系统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便于大范围推广。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电子感光元件和以上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本摄像设备采用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小型轻薄化的同时,使像差、像散等得到较为合理的矫正,成像画面失真小,清晰度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凹面,且物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且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
并满足以下条件:
2.5<(CT3+CT4)/AT34<11;
(|f3|+|f4|)/TTL>48;
其中,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T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3<Imgh/EPD<4,其中,Imgh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EPD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1.8<∑CT/∑AG<3,其中,∑CT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各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AG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各相邻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0.7<(SAG51+SAG52)/CT5<2.2,其中,SAG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52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1.5<(SAG61+SAG62)/CT6<4,其中,SAG6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60<(R31+R32)/(R31-R32)<-10,其中,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2<(R41+R42)/(R41-R42)<20,其中,R41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2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3<f/BFL<8,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焦距,BFL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后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0.8<SD/TD<1.0,其中,SD表示光阑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T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0.1<Yc62-Yc51<0.5,其中,Yc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上的一反曲点到光轴的垂直距离,Yc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上的一反曲点到光轴的垂直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f34|≥|f36|>|f46|,其中,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6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0.8<(|f36|+|f46|)/|f34|<2,其中,f3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6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到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AT23/AT12>3,其中,A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A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1.5<CA51/CA21>2,其中,CA51表示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一半,CA21表示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一半。
15.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感光元件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
CN201711129641.7A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Active CN107861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9641.7A CN107861218B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9641.7A CN107861218B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1218A true CN107861218A (zh) 2018-03-30
CN107861218B CN107861218B (zh) 2023-08-15

Family

ID=6170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9641.7A Active CN107861218B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1218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785A (zh) * 2018-04-03 2018-07-20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微型摄像镜头
CN108345091A (zh) * 2018-04-17 2018-07-31 泰州市艾瑞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自动清洁的光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82892A (zh) * 2018-05-04 2019-08-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210738A1 (zh) * 2018-05-04 2019-11-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77731B (zh) * 2018-10-11 2019-11-2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二十六)
CN111045193A (zh) * 2019-12-30 2020-04-21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52065A (zh) * 2020-05-27 2020-08-1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027550A1 (zh) * 2019-08-12 2021-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US11156803B2 (en) 2018-09-26 2021-10-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09820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244445A (zh) * 2020-02-13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摄像头模块和成像设备
CN116203707A (zh) * 2023-01-28 2023-06-02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6p小安装孔镜头
US11921260B2 (en) 2018-10-11 2024-03-05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six lenses of +−+++−, +−+−+−, or ++−++−; or seven lenses of+−++−+−, or +−+++−− refractive powe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310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系统组
CN104423017A (zh) * 2013-08-23 2015-03-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结像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445995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CN104932084A (zh) * 2014-03-21 2015-09-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207396835U (zh) * 2017-11-15 2018-05-22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310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系统组
CN104423017A (zh) * 2013-08-23 2015-03-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结像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445995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CN104932084A (zh) * 2014-03-21 2015-09-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207396835U (zh) * 2017-11-15 2018-05-22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785A (zh) * 2018-04-03 2018-07-20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微型摄像镜头
CN108303785B (zh) * 2018-04-03 2024-02-20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微型摄像镜头
CN108345091A (zh) * 2018-04-17 2018-07-31 泰州市艾瑞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自动清洁的光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345091B (zh) * 2018-04-17 2019-01-22 泰州市艾瑞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自动清洁的光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82892A (zh) * 2018-05-04 2019-08-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210738A1 (zh) * 2018-05-04 2019-11-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082892B (zh) * 2018-05-04 2021-10-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1573402B2 (en) 2018-05-04 2023-02-07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US11156803B2 (en) 2018-09-26 2021-10-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77731B (zh) * 2018-10-11 2019-11-2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二十六)
US11921260B2 (en) 2018-10-11 2024-03-05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six lenses of +−+++−, +−+−+−, or ++−++−; or seven lenses of+−++−+−, or +−+++−− refractive powers
WO2021027550A1 (zh) * 2019-08-12 2021-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CN112394473A (zh) * 2019-08-12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EP4006610A4 (en) * 2019-08-12 2022-09-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US20220163764A1 (en) * 2019-08-12 2022-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CN111045193A (zh) * 2019-12-30 2020-04-21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5244445A (zh) * 2020-02-13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摄像头模块和成像设备
CN115244445B (zh) * 2020-02-13 2023-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摄像头模块和成像设备
CN111552065B (zh) * 2020-05-27 2022-03-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237779A1 (zh) * 2020-05-27 2021-12-02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52065A (zh) * 2020-05-27 2020-08-1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2109820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203707A (zh) * 2023-01-28 2023-06-02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6p小安装孔镜头
CN116203707B (zh) * 2023-01-28 2023-10-20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6p小安装孔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1218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1218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CN105372792B (zh)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4516093B (zh) 光学结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4635326B (zh) 取像光学镜片系统
CN202854391U (zh) 影像系统镜组
CN102967925B (zh) 拾像光学透镜组
CN105223677B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2841431B (zh) 拾像光学镜头组
CN202563150U (zh) 影像镜片组
CN104714291B (zh) 摄像光学镜片系统
CN104635324B (zh) 取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1876743B (zh) 摄影透镜组
CN109061838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06443986A (zh) 影像撷取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765130A (zh) 影像镜头
CN102854606A (zh) 光学影像拾取镜片组
CN106918892A (zh) 光学结像镜头
CN105607231A (zh)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CN107783259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02466854B (zh) 光学透镜系统
CN106547070B (zh) 影像撷取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290840A (zh) 光学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7396835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CN106199931A (zh) 成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765678A (zh) 一种摄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