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1896B -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1896B
CN107851896B CN201680012628.0A CN201680012628A CN107851896B CN 107851896 B CN107851896 B CN 107851896B CN 201680012628 A CN201680012628 A CN 201680012628A CN 107851896 B CN107851896 B CN 107851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irectional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irection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2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1896A (zh
Inventor
大口修平
德田正盛
武部裕幸
内藤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51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1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1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1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4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Abstract

在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且针对每个无线电路部而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使自身站内干扰的避免容易化。无线通信装置(10)包括: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21、22);针对每个无线电路部(21、22)而多个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以及针对每个指向性天线(3)而设置,旋转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部(5)。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的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终端站/中继站两用的长距离宽带移动无线通信装置。该终端站/中继站两用的长距离宽带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两个收发部及两个指向性天线,在起到中继站作用的情况下,将两个指向性天线的一个朝向终端站进行指向控制,同时将另一个朝向地面站进行指向控制,使得同时与这两个相向站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32739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1月31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人锐意开发了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并能够与多个基站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特别是,研究了一种针对每个无线电路部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例如通过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进行通信的技术。
但是,根据发明人的独立见解,在每个无线电路部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的情况下,会像现有技术这样,只是将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指向通信目标的基站,是难以获得良好的通信质量的。这是因为,如图9所示,当存在多组指向同一方向的多个指向性天线群的情况下,难以避免自身站内干扰,存在接收灵敏度恶化的可能。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且每个无线电路部连接有多个指向性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使自身站内干扰的避免容易化的技术。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每个所述无线电路部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以及设于每个所述指向性天线,旋转所述指向性天线以变化所述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朝向的旋转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且每个无线电路部连接有多个指向性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使自身站内干扰的避免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天线单元的详细构造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指向性调整的变化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变形例中的连接部的构造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指向性调整的变化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自身站内干扰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変形例中的天线群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标注同样的标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第一无线电路部(无线电路部)21、第二无线电路部(无线电路部)22、控制部25、壳体30及多个指向性天线3。
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指向性天线3中,一部分与第一无线电路部21连接(天线群1),其余的与第二无线电路部22连接(天线群2)。与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数量只要是多个即可,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通过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与第一无线电路部21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天线群1)来构成第一无线设备11。通过第二无线电路部22及与第二无线电路部22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天线群2)来构成第二无线设备12。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被构成为进一步包含无线设备。即,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构成与第一无线设备11及第二无线设备12不同的1个以上的无线设备的无线电路部;及与该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多个指向性天线3。
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为具有用于经由指向性天线3来收发无线信号的高频电路的电路部,例如,可包括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匹配电路、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等。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被构成为能够同时工作。换言之,第一无线设备11及第二无线设备12被构成为能够同时工作。
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均与作为基带部的控制部25连接,控制部25能够同时控制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中的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工作的频率并不特别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可以在互不相同的频带下工作,也可以在相近的频率下工作,还可以在同一频带下工作(但是,工作的信道可以不同。)。
另外,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可以同步工作,也可以不同步地工作。例如,在使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均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同步,控制使得彼此的收发定时不重叠,来降低自身站内干扰。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能够独立以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工作。换言之,控制部25可以控制使得对于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分别以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工作。
壳体30容纳第一无线电路部21、第二无线电路部22及控制部25。壳体30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树脂等电介质制造,也可以由金属制成局部或整体。
图2中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外观的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与壳体30的外部连接着的L字型天线单元1a、1b、1c、2a、2b及2c。天线单元1a、1b、1c、2a、2b及2c设于每个指向性天线3,从与壳体30连接那侧起,包括连接部6、旋转部5、以及将指向性天线3固定于其内部的柱状部4。另外,天线单元1a,1b及1c属于天线群1,集成与第一无线电路部21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另外,天线单元2a,2b及2c属于天线群2,集成与第二无线电路部22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这样,在一实施方式中,集成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着的指向性天线3的天线单元排列于壳体30的相同面。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属于天线群1的天线单元与属于天线群2的天线单元排列于壳体30的相互背对的面。
图2中,如黑线的箭头所示,旋转部5使指向性天线3旋转。更具体而言,旋转部5针对每个指向性天线3而设置,使该指向性天线3旋转。这样,通过各指向性天线3独立地旋转,能够个别地变更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旋转部5可以以手动旋转,也可以具有马达等驱动部而自动旋转。另外,旋转量无限制,例如,可以360°旋转,也可以在±90°的范围内旋转。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成各指向性天线3独立地旋转,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变更指向性的朝向,从而可以结合设置位置,条件等容易地分配合适的指向性。
另外,由旋转部5引起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只要是使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放射图案)的朝向变化的旋转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这是因为,如果能够个别地改变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就能够至少降低自身站内干扰。另外,由旋转部5引起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优选的是,例如,使从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波束(主瓣)方向,旁瓣方向,及零点方向中选择的一个以上的方向朝向的旋转。
(天线单元)
接下来,对各天线单元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是说明天线单元的详细的构造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a)表示天线单元的外观,(b)表示天线单元的内部。
柱状部4是由树脂等电介质构成的天线罩,在其内部,经由固定部4a固定指向性天线3。柱状部4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可以是圆柱状或椭圆柱状,也可以是多棱柱状。另外,柱状部4的侧面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设有任意的凹凸,例如,沿轴向或周向延伸的槽或者凸棱、螺旋状的槽或凸棱。另外,柱状部4的侧面可以向顶端(连接部6的相反侧)呈顶端细或顶端粗。
但是,通过将从柱状部4的顶端侧观察到的柱状部4的形状设置为圆形,能够不改变天线单元的形状,仅改变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以印刷等方式在柱状部4的表面标记,来确认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
另外,容纳指向性天线3的容纳部不限于柱状,可以代替柱状部4而使用其他形状的容纳部。即便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从顶端侧观察到的形状设置为圆形,也能够不改变天线单元的形状,仅改变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作为那样的形状,不限定于此,可举出球状等旋转体(平面图形在中心旋转中心轴而产生的立体)的形状。
在一实施方式中,指向性天线3为贴片天线,包括贴片天线元件3a以及接地面3b。并且,通过与第一无线电路部21或第二无线电路部22电或高频连接的同轴电缆7供电,作为放射元件工作。另外,同轴电缆7包括与贴片天线元件3a连接的信号线7a、与接地面3b连接的接地线7b,经由连接部6的端子6a,与连接着例如第一无线电路部21或第二无线电路部22的壳体30侧的端子相连接。
另外,在图3中,虽然作为指向性天线3的一个示例记载了贴片天线,但是只要是具有指向性的天线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组合偶极子天线及反射板而成的指向性天线等。另外,作为对指向性天线3供电的供电线而示出了同轴电缆7,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任意供电线,例如,基板上形成的微带线等。另外,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各指向性天线3没有必要相同,也可以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构成、指向性。
旋转部5是使柱状部4绕其中心轴4b旋转的机械元件,例如,可具有两张板轴支的构造。通过旋转部5,柱状部4连同固定于其内部的指向性天线3旋转,由此,使得指向性天线3旋转,从而使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变化。
另外,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方向并不限定于此,优选的是相对于柱状部4的中心轴4b而不平行。特别是,在图3中,如白底箭头所示,相对于平行于中心轴4b的直线而言,在60°以上120°以下的范围的角度内相交,更优选的是以75°以上105°以下的范围的角度相交,特别优选的是以90°的角度相交。因此,图3中,能够随着如黑线的箭头所示的柱状部4的旋转,适当地改变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
连接部6是将天线单元与壳体30连接的部件,在天线单元中,柱状部4经由旋转部5与连接部6连结。在连接部6中的与壳体30连接这侧设有端子6a。优选的是,整个连接部6以整体成型。
另外,连接部6的形状不限定于L字型。通过调整连接部6的弯曲,能够改变相对于壳体30的柱状部4的安装角度,从而改变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调整范围。各连接部6的形状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通过选择各连接部6的形状,可以实现以希望的调整范围来调整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
此外,如图5所示,连接部6具有机械性地可动的铰链构造(可动部)6b,相对于壳体30的柱状部4或指向性天线3的安装角度可以是可动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可以进一步扩大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调整范围,以多个轴实现更自由的调整。
这样,无线通信装置100所具有的各天线单元没有必要是相同的,也可以各自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全部的指向性天线3独立地旋转,由此,能够个别地调整连接至同一无线电路部(第一无线电路部21或第二无线电路部22)的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的朝向。这里,主瓣(main lobe)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幅度(角度),通过个别地调整连接至同一无线电路部的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的朝向,不会显著降低基站方向的增益,且可以针对其他天线朝向零点。即,能够使连接至第一无线电路部21的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的方向大体朝向作为其通信对象的基站方向,并且使连接至第二无线电路部22的指向性天线3方向朝向零点(波束不朝向的方向)。同样地,能够使连接至第二无线电路部22的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的方向大体朝向作为其通信对象的基站方向,并且使连接至第一无线电路部21的指向性天线3方向朝向零点。下面,举出一个示例详细对其进行说明。
图9是说明自身站内干扰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的(a)是表示单一的指向性天线3的放射图案8的示例的图。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指向性天线3具有放射图案8,放射图案8具有波束(主瓣)方向A、零点方向B及旁瓣方向C。在图9的(b)中,表示了将属于天线群1的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全部朝向作为第一无线电路部21的通信对象的基站方向D1,将属于天线群2的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主瓣),全部朝向作为第二无线电路部22的通信对象的基站方向D2的情况下的自身站内干扰的状态。如图9的(b)所示,当在各天线群(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天线群)中排布具有同一指向性的多个指向性天线3时,一侧天线群中所属的指向性天线3的放射图案8的旁瓣方向朝向另一侧的天线群中所属的指向性天线3,结果产生自身站内干扰(同一装置内的干扰)(E1~E4)。
这里,从与不同的无线通信电路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输入的功率(例如,图9的(b)的E1中的、从右下的指向性天线3向左上的指向性天线3输入的功率),全部视为无用的功率(噪声)。为了进行高质量的通信,重要的是,希望的信号从噪声基底中以何种程度的高功率接收。因此,当噪声基底提高时,为了实现同等质量的通信(吞吐量等),需要以更高电平接收(希望的)信号。因此,当发生干扰时,会产生通信距离变短等问题,通信质量恶化。
这样,在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且每个无线电路部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不独立地调整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而仅通过朝向基站方向,是难以将全部的指向性天线之间的指向性配置为零点方向的。特别是,为了进行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的通信,在将多个指向性天线朝向同一方向(基站方向)的情况下,干扰将变大,存在接收灵敏度恶化明显的可能。例如,在以3×3MIMO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发送及接收的天线由于各为3根,因此,与1对1的通信相比,会有3×3(=9)倍的噪声进入接收电路,从而影响增大。
针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所示,只要构成为可独立地分别调整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就可以如图9的(C)所示,将一侧的天线群中所属的指向性天线3的放射图案8的零点方向,朝向另一侧的天线群中所属的指向性天线3,从而可容易地避免自身站内干扰。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将与各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大体朝向通信对象,并且在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方向上朝向零点,从而大幅削减自身站内干扰。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避免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的自身站内干扰,能够确保自身站内干扰较小的良好通信质量的无线通信装置。
此处,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无线电路部(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在临近的频率下工作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同一频带下工作的情况下,当以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工作时,由自身站内干扰的影响所产生的通信质量的下降明显,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使自身站内干扰的避免容易化,因此能够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另外,即便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无线电路部未在临近的频率下工作的情况下,由于高次谐波、噪声等,也会产生由自身站内干扰的影响所引起的通信质量的下降,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抑制这样的通信质量的下降。
此外,如图2所示,即使在针对与第二无线电路部22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天线群2),与第一无线电路部21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天线群1)隔着壳体30配置在相反侧的情况下,如图9的(C)所示,也能够顺利地避免自身站内干扰。
另外,天线群彼此之间的配置关系不限定于配置在壳体30的相反侧的侧面。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配置在壳体30的相邻的侧面。根据图10的配置,由于能够使天线群1(天线单元1a,1b及1c)与天线群2(天线单元2a,2b及2c)的朝向相差90°,因此,能够使彼此的偏振波不同,从而降低自身站内干扰。另外,壳体30的形状也不限定于矩形,可以为圆形,可以为三角形等其他多边形,也可以为非轴对称的形状。
此外,特别是,通过柱状部4绕其中心轴4b旋转,使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变化,由此,能够在不改变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外观(设计)的状态下,使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朝向变化,在此基础上,即使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多个指向性天线3,当调整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时,也能够避免指向性天线3彼此之间在物理上的干扰,从而顺利地调整至希望的指向性。
(指向性调整的变化)
图4是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的指向性调整的变化的立体图。图4中,白底箭头示出各天线单元具有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在一个局面中,如图4的(a)~(c)所示,能够将具有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天线单元作为一组(即,天线单元1a,1b及1c的组,以及天线单元2a,2b及2c的组)来调整朝向。在该情况下,可以单独使用各指向性天线3,可以在以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的无线通信下使用,也可以在波束成形方式下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另外,在其他的局面中,如图4的(d)的天线群2所示,也可以通过以在各自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的方式调整各指向性天线3,从而确保更广泛的区域。此外,可以将分别包含在天线群1及2中的3根中的2根指向性天线3使用于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下的无线通信。在该情况下,余下的1根指向性天线3可以分集使用,也可以不使用。另外,无论何种情况,如上所述,优选的是通过个别地调整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从而避免自身站内干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设置方法不特别限定,优选的是,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设置时,调整各指向性天线3的朝向,以使得无线通信中的吞吐量最大,或区域最大,作为示例举出以下的设置方法1及设置方法2。下述设置方法1及设置方法2可以仅使用任一个,也可以组合使用。无论何种设置方法,均包含以下步骤:在设置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环境下,在独立地改变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时的、对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通信质量进行推测或测定的评价步骤;参照评价步骤中推测或测定的无线通信质量,分别地设定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各指向性天线3的设置时的旋转角度的设定步骤;以及设置无线通信装置100,以使得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成为设定步骤中所设定的设置时的旋转角度的设置步骤。
(设置方法1)
图11的(a)是说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设置方法的一个示例(设置方法1)的流程图。设置方法1是对设置好的到达现场前所预先设置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朝向)进行计算的方法。
首先,将表示设置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场所的环境(例如,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的信息(设置环境信息)输入模拟工具(步骤S1)。例如,在模拟工具中,在地面地图上配置墙壁、门等遮挡物(可含材质选择)。作为模拟工具,例如能够方便地使用AIRMagnet(http://www.toyo.co.jp/airmagnet/d_airmagnet_pn.html)等公知的关于电波传输的模拟工具。
接下来,通过模拟,计算出最合适的的天线的朝向。例如,在模拟工具中,在配置了遮挡物的地面地图上,进一步配置指向性天线3的波束图案,一边改变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朝向),一边通过计算来推测无线通信中的吞吐量、RSCP(Received Signal CodePower,接收信号码功率)、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覆盖区域这些无线通信质量(步骤S2,评价步骤)。并且,以无线通信质量的计算値成为最大的方式改变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朝向),并设定合适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设置时的旋转角度)(步骤S3,设定步骤)。此时,通过个别地改变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并分别设定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根据上述的理由,能够抑制自身站内干扰,能够设定无线通信质量高的、更合适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
特别是,作为无线通信品质,通过计算RSCP或RSSI这样的与使用的信道的频率的信号的电平相对应的数值,由此,除载波信号以外,不管噪声电平为何种程度也能计算,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自身站内干扰。另外,在模拟中,不仅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关于变更调制方式时的吞吐量及区域等也可以计算。
并且,以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成为步骤S3中设定的値的方式来调整,从而设置无线通信装置100(步骤S4,设置步骤)。在本设置方法中,根据模拟工具本身的完成度以及实际环境与模拟环境能够何种程度地相同,精度会产生变化。
(设置方法2)
图11的(b)是说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设置方法的另一示例(设置方法2)的流程图。设置方法2是在设置的现场对设置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的方法。
首先,在实际设置的现场,临时设置无线通信装置100(步骤S11),旋转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朝向),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显示或输出RSSI或RSCP等无线通信质量的信息(步骤S12,评价步骤)。然后,分别设定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使得吞吐量等变为最大(步骤S13,设定步骤)。此时,与设置方法1同样地,独立改变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分别设定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由此,基于上述的理由,能够抑制自身站内干扰,设定无线通信质量高的、更合适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并且,以使各指向性天线3的旋转角度成为步骤S13中设定的値的方式来调整,正式设置无线通信装置100(步骤S4,设置步骤)。
另外,在步骤S12中,可以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设置显示部,以使其在表示部上显示吞吐量的信息,无线通信装置100也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的信息通信(传输)单元,将吞吐量等信息传送至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外的显示装置。作为有线单元的示例,可举出LAN电缆、USB等。另外,作为无线单元的示例,可举出WIFI(注册商标)、Z-Wave、WI-SUN、ZigBee(注册商标)等。在无线单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无线设备11、第二无线设备12或任意的指向性天线3,也可以具有其他构成。作为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外的显示装置不特别限定,可使用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另外,在步骤S12中,当超出作为目标的吞吐量等的阈值时,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装置100或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外的出力装置输出声音来通知的构成。
〔实施方式二〕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二中,连接部6为直线状,天线单元1a、1b、1c、2a、2b,2c具有直(直线)型的形状。通过如上述地变更连接部6的形状,能够使相对于壳体30的柱状部4的安装角度与实施方式1不同,从而使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调整范围不同。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的指向性调整的变化的立体图。图7中,白底箭头示出各天线单元具有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将具有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天线单元作为一组来调整朝向,可以将各指向性天线3单独、或全部、或者一部分使用于MIMO方式、发射分集方式或波束成形方式下的无线通信(图7的(a)~(e)),调整各指向性天线3以使其在各自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由此确保广泛区域(图7的(f))。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优选个别地调整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来避免自身站内干扰。
〔实施方式三〕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三),对用于进一步变更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可调整范围的技术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三中,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直线状的天线单元,以及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过的L字型的天线单元这两者。换言之,在与壳体30连接的连接部6中,可以包含使相对于壳体30的柱状部4的安装角度互不相同的多个种类的连接部6。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外观的示例的立体图。如图8的(a)所示,具有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天线单元可以具有同一形状,如图8的(b)所示,具有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天线单元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通过上述构成,能够将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可调整范围设为希望的范围。特别是,在将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设置得较零散而确保广泛区域的情况下起到效果。另外,通过使直型天线单元与L字型天线单元组合,能够使各指向性天线3的偏振波正交,从而进一步抑制自身站内干扰。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一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与每个该无线电路部多个连接的指向性天线(3);以及设于每个该指向性天线,旋转所述指向性天线,以使变化所述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朝向的旋转部(5)。
根据上述构成,在具有能够同时工作的多个无线电路部,切针对每个无线电路部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能够独立地分别调整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因此容易避免自身站内干扰。
在本发明的方式二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上述方式1中上述多个无线电路部可以以同一频带工作。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式3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上述方式一或二中各无线电路部可以在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下工作。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自身站内干扰的影响所引起的通信质量的下降明显,但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容易避免自身站内干扰,从而抑制通信质量的下降。
在本发明的方式四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在上述方式一~三中进一步包括设于每个上述指向性天线、调整对该指向性天线的相对于无线通信装置的壳体的安装角度的可动部(铰链构造6b)。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扩大指向性天线3的指向性的调整范围,能够实现更自由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方式五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在上述方式一~四中进一步包括,针对每个上述指向性天线而设置,将该指向性天线固定在其内部的柱状部(4),上述旋转部可通过使该柱状部绕该柱状部的中心轴旋转,使上述指向性天线旋转。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不改变无线通信装置的外观(设计)就使各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朝向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即使在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多个指向性天线,在各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调整之时,也能够避免指向性天线彼此之间在物理上干扰,从而顺利地调整为希望的指向性。
在本发明的方式六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可以在上述方式五中上述指向性天线的主瓣方向相对于与上述柱状部的中心轴平行的直线,以60°以上120°以下的角度相交。
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柱状部的旋转,能够适当地改变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朝向。
在本发明的方式七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上述方式五或六中,具有容纳上述多个无线电路部的壳体(30),通过上述指向性天线、固定该指向性天线的上述柱状部、旋转该柱状部的上述旋转部,来构成天线单元(1a、1b、1c、2a、2b,2c),该天线单元进一步具有将该天线单元与上述壳体连接的连接部(6),在该天线单元中,上述柱状部可以经由上述旋转部与该连接部相连结。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适当地实现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特别是,通过选择与壳体连接的天线单元的连接部的形状,能够将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调整范围设置为希望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方式八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上述方式七中,在与上述壳体连接的上述连接部中包含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柱状部的安装角度互不相同的多个种类的连接部。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将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调整范围设置为希望的范围。特别是,能够在将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设置得零散而确保广泛区域的情况下起到效果。
在本发明的方式九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上述方式七或八中,在上述多个无线电路部中包含第一无线电路部(21)及第二无线电路部(22),针对与第二无线电路部连接的上述指向性天线,与第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上述指向性天线可以与其隔着上述壳体配置在相反侧。
根据上述的构成,如图9所示,虽可能产生自身站内干扰,但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避免那样的自身站内干扰。
在本发明的方式十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设置方法是上述方式一~九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设置方法,其包括:在设置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环境下,在独立地改变与同一上述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各指向性天线的旋转角度时的、对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质量进行测定或推测的评价步骤;参照在该评价步骤中测定或推测的该无线通信质量,分别对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各指向性天线的设置时的旋转角度进行设定的设定步骤;以及,设置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使得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各指向性天线的旋转角度成为在该设定步骤设定的该设置时的旋转角度的设置步骤。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设置无线通信装置的环境下,根据独立地改变与同一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各指向性天线的旋转角度时的、对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质量进行测定或推测得到的结果,分别设定无线通信装置的各指向性天线的设置时的旋转角度,由此抑制自身站内干扰,从而能够在无线通信质量高的状态下设置无线通信装置。
符号说明
1、2:天线群
1a、1b、1c、2a、2b,2c:天线单元
3:指向性天线
4:柱状部
5:旋转部
6:连接部
6b:铰链构造(可动部)
7:同轴电缆
8:放射图案(A:波束方向,B:零点方向,C:旁瓣方向)
21:第一无线电路部
22:第二无线电路部
30:壳体
100: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4)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无线电路部,其能够同时工作;
指向性天线,每个所述无线电路部连接多个指向性天线;以及
旋转部,其设于每个所述指向性天线,并旋转所述指向性天线,以变化所述指向性天线的指向性的朝向,
属于与同一所述无线电路部连接的天线群的所述指向性天线的放射图案的零点方向,朝向属于与其他同一所述无线电路部连接的所述天线群的所述指向性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电路部在同一频带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无线电路部能够以MIMO方式或发射分集方式进行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动部,
所述可动部设于每个所述指向性天线,并调整对所述指向性天线的、相对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壳体的安装角度。
CN201680012628.0A 2015-07-28 2016-06-08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Active CN107851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8967 2015-07-28
JP2015148967 2015-07-28
PCT/JP2016/067133 WO2017018070A1 (ja) 2015-07-28 2016-06-08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設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1896A CN107851896A (zh) 2018-03-27
CN107851896B true CN107851896B (zh) 2020-11-10

Family

ID=5788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628.0A Active CN107851896B (zh) 2015-07-28 2016-06-08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93426B2 (zh)
CN (1) CN107851896B (zh)
WO (1) WO20170180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6490B2 (ja) * 2017-05-09 2019-08-2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子機、無線子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69347B2 (ja) * 2017-12-15 2021-1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方法
JP6881276B2 (ja) * 2017-12-15 2021-06-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方法
US11588505B2 (en) 2020-01-21 2023-02-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ntenna selection
WO2022269842A1 (ja) * 2021-06-23 2022-12-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3376A (ja) * 2007-04-11 2008-10-30 Willcom Inc アンテナ稼動式usbデータ通信端末
CN101828306A (zh) * 2007-10-17 2010-09-08 摩托罗拉公司 通信装置的天线系统和用于控制天线方向图的方法
CN103250361A (zh) * 2010-12-08 2013-08-14 汤姆逊许可公司 接收或发送/接收mimo信号的设备
CN104769774A (zh) * 2012-04-04 2015-07-08 Hrl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宽带电抗减少的天线阵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7321B1 (ko) * 2005-12-13 2008-02-28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이동통신 기지국용 가변 빔 제어 안테나
US9024819B2 (en) * 2006-03-31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ntennas having good isolation disposed in a limited space
TWM302134U (en) * 2006-05-30 2006-12-01 Quanta Microsystems Inc Antenna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078835A (ja) * 2006-09-20 2008-04-0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防爆無線アンテナ
JP5376664B2 (ja) * 2009-12-24 2013-12-25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468536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角度调整方法及系统
WO2012086472A1 (ja) * 2010-12-20 2012-06-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ITTO20110301A1 (it) * 2011-04-01 2012-10-02 Telecom Italia Spa Antenna a doppia polarizzazione e a fascio commutato per dispositivi di radiocomunicazione
US9472852B2 (en) * 2012-05-31 2016-10-18 Taogla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Integrated MIMO antenna system
JP5759427B2 (ja) * 2012-07-24 2015-08-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023664B2 (ja) * 2013-06-10 2016-11-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送受信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送受信方法
TWI572088B (zh) * 2013-09-14 2017-02-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60625U (zh) * 2014-03-14 2014-08-06 郑莹 带倾角调节装置的路由器天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3376A (ja) * 2007-04-11 2008-10-30 Willcom Inc アンテナ稼動式usbデータ通信端末
CN101828306A (zh) * 2007-10-17 2010-09-08 摩托罗拉公司 通信装置的天线系统和用于控制天线方向图的方法
CN103250361A (zh) * 2010-12-08 2013-08-14 汤姆逊许可公司 接收或发送/接收mimo信号的设备
CN104769774A (zh) * 2012-04-04 2015-07-08 Hrl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宽带电抗减少的天线阵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1896A (zh) 2018-03-27
JPWO2017018070A1 (ja) 2017-11-30
WO2017018070A1 (ja) 2017-02-02
JP6393426B2 (ja) 2018-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1896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CA2802332C (en) Controlling a beamforming antenna using reconfigurable parasitic elements
JP6981475B2 (ja) アンテナ、アンテナの構成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6471383B (zh) 用于测试与车辆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3104539B1 (en) Measuring system and measur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devices under test with antenna-arrays
KR100743446B1 (ko)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장치, 무선 디바이스, 및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장치를 동작시키는 방법
US7385563B2 (en) Multiple antenna array with high isolation
US931879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s based on fading conditions
KR20180116231A (ko) 차량으로의 무선 통신 테스트 방법 및 장치
TWI434457B (zh) 全方向寬頻天線
KR101784706B1 (ko) 차량용 8-밴드 샤크 안테나
CN115459812A (zh) 至少在接收时支持空间分集性的装置
Diez et al. A highly efficient Car2Car-multiband rooftop automotive antenna
EP2587586B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9923278B2 (en) Diversity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WLAN, and WLAN communication unit having such a diversity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device having such a WLAN communication unit
US10971803B2 (en)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system for macro-macro cell deployment with concurrent band operation
TWI593166B (zh) 無線網路裝置
KR101622201B1 (ko) 인빌딩 통합 중계기용 cpw 급전 광대역 패치 안테나
US10749556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wireless apparatus
KR102206670B1 (k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주파수 적응형 격리도 제공 방법
JP468950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KR102215657B1 (ko) 멀티 밴드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안테나 어셈블리
EP3641052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39182A (zh) 一种天线及基站
JPH10502784A (ja) 移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固定無線送信/受信装置間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