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5509A -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5509A
CN107835509A CN201710970494.XA CN201710970494A CN107835509A CN 107835509 A CN107835509 A CN 107835509A CN 201710970494 A CN201710970494 A CN 201710970494A CN 107835509 A CN107835509 A CN 107835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computer
network
intelligent tablet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pi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04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5509B (zh
Inventor
陆嘉杰
古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04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550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6747 priority patent/WO20190758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5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5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解决了通过PIN码进行设备互连的过程中,IP网段过大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连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交互智能平板的广泛应用,在将移动终端与交互智能平板进行互连的基础上,进行投屏或直播等应用需求在教育和会议场景下越来越普遍。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和交互智能平板的互连方式通常为移动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信息,实现互连。但是这种方式受限于移动终端与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或会议等场景中,若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无法在任意的位置进行互连。
而通过在移动终端中输入固定不变的PIN码的实现互连的方式解决了移动终端与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受限的问题,但是,通过固定的PIN码的互连方式要求手动将移动终端和交互智能平板统一至同一网络;当网络的IP网段过大时,可能导致无法连接成功;端口数较少,当端口全部被占用时,则连接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解决了通过PIN码进行设备互连的过程中,IP网段过大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应用于交互智能平板,所述装置包括:
网络标识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编码模块,用于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互连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交互智能平板和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包括:
网络标识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编码模块,用于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解决了通过PIN码进行设备互连的过程中,IP网段过大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一种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设备间需要互连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互连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交互智能平板中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参考图1,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具体的,交互智能平板获取自身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符唯一确定一个网络。可选的,网络标识符可以是当前接入网络的BSSID(Basic ServiceSet Identifier),其中,BSSID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无线网卡通过连接不同的BSSID并输入相应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密码就可以进入不同的网络。
S120、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其中,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可以取前5个字节,例如,取交互智能平板当前连接网络的BSSID的前5个字节。选用BSSID,可以解决部分移动终端无法搜索到5G网络的问题。网络发现服务的功能是允许本机查看其他网络中的计算机和设备,并允许其他网络中的计算机和设备可以查看本机。
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可选的,编码算法可以选用哈希算法。
S130、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移动终端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交互智能平板与该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解决了通过PIN码进行设备互连的过程中,IP网段过大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之后,还包括: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开启服务端连接入口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具体的,在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的网络标识符之后,要开启服务端连接入口和网络发现服务,其中,通过开启Socket服务端,等待TCP连接,可选的,服务端连接入口可以是Socket端口,Socket端口可随机生成。
开启网络发现服务,如NsdService、Bonjour等,网络开启网络发现服务的设备在局域网中能被搜索到。可选的,交互智能平板在开启网络发现服务后等待被发现,当被发现时,返回自身的服务端连接入口。
可选的,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唯一标识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其中,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以及连接端口存在唯一对应关系,也即,根据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可以确定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其中,连接端口是指交互智能平板当前连接所用的端口。
相应的,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包括: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通过解析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其中,在移动终端解析PIN码确定了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后,交互智能平板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通过建立好的连接可以实现交互智能平板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共享服务。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参考图2,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所述设定的加密算法为哈希加密算法。
可选的,网络发现服务除了包括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还可以包括网络位置的详细信息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发现状态等。利用哈希算法的单向特性和输出数据长度固定的特征生成消息或数据,可以将任意长度的输入经过变化后得到固定长度的输出。设定的加密算法使用哈希加密算法。
S220、应用哈希加密算法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数量的字节编码至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一设定位置。
通常情况下PIN码为六位,六位PIN码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为999999,其二进制为1111 0100 0010 0011 1111,共20bits,这里可以取111 1111 1111 1111 1111共19bits作为可编码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应用哈希加密算法,将网络标识符(如BSSID)的前5个字节编码成哈希值,将该哈希值编码进19bits中的后11位,哈希算法能保证BSSID与哈希值唯一对应,只要将哈希值保存成表,就可以实现可逆。在这个具体的例子中,第一设定位置为19bitsPIN码中的后11位的位置。
S230、应用所述哈希加密算法将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二设定位置。
具体的,应用编码网络标识符的同样的哈希算法将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至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二设定位置。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交互智能平板将网络服务的名称编码成哈希值,再把哈希值编码进19bitsPIN码中的前8位。其中,网络发现服务名称在生成时,采用系统实现加固定后缀的形式命名。将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至交互智能平板的第二设定位置,增大了PIN码的变化,用户不易察觉变化范围,使设备之间的互连更安全。在这个具体的例子中,PIN码中的第二设定位置为19bitsPIN码中的前8位。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之和为所述PIN码的数字总位数。
也即,网络标识符预设数量的字节和网络发明服务的名称编码成的哈希值位数恰好是PIN码的总位数。在上述具体的例子中,PIN码的总位数为19bits,第一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为11位,第二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为8位。
可选的,交互智能平板将编码后的PIN码由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显示六位PIN码,等待移动终端连接。
S240、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哈希加密算法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数量的字节编码至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一设定位置,应用所述哈希加密算法将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二设定位置,而第一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之和为所述PIN码的数字总位数。通过将网络标识符和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均编码至PIN码,增大了编码空间,进而解决了因编码空间不足导致的无法实现设备间互连的问题。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设备间需要互连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互连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与交互智能平板配合使用。参考图3,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移动终端获取PIN码的方式可以是用户手动将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输入至移动终端对应的连接页面。解析来自智能平板的PIN码来获取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S320、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其中,在确定了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后,移动终端从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中获取到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S330、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具体的,移动终端通过确定的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由于连接端口是在网络发现服务中获取的,不受限于编码空间,避免了端口冲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解决了通过PIN码进行设备互连的过程中,IP网段过大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而且,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移动终端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一致。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实现。参考图4,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0、移动终端通过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移动终端从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解析出BSSID的前5个字节的哈希值,移动终端搜索网络列表,为了方便描述,以下的WIFI列表表示网络列表,若移动终端搜索不到WIFI列表,则通过交互智能平板打开WIFI或重启WIFI。在移动终端成功搜索到WIFI列表后,根据WIFI信号强度过滤掉同名的WIFI,每组同名WIFI中只保留最强信号的WIFI(WIFI搜索列表中会存在一部分相同SSID的无线信号)。移动终端从PIN码中解析出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
S420、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移动终端搜索到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应用哈希算法编码成哈希值,将所述哈希值与将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编码成的哈希值进行比对。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移动终端将过滤后的WIFI列表的每个无线信号的BSSID的前5个字节编码成哈希值,在本实施例中,编码成哈希值的算法一致。依次比对移动终端解析出来的BSSID前5个字节的哈希值。由于同一网络的5G频段和2.4G频段的BSSID的前5个字节相同,取BSSID的前5个字节编码,保证了无论移动终端是否能搜索到5G频段的网络,都能找到相应的WIFI。移动终端开启网络发现服务功能,将搜索到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成哈希值,与从PIN码中解码出来的哈希值进行比对。
S430、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具体的,移动终端根据比对结果确定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在移动终端搜索到的网络和网络发现服务中,与PIN码中解析出来的哈希值一致的网络和网络发现服务,即为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S440、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S450、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所述移动终端搜索到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应用哈希算法编码成哈希值,将所述哈希值与将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编码成的哈希值进行比对,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实现了通过对PIN码的解码,确定移动终端要连接的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及网络发现服务,进而实现与交互智能平板的互连。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描述交互智能平板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互连过程。假设当前范围内存在三个无线信号,分别为HELLO、WELCOME、NICE,交互智能平板当前连接的网络为HELLO。交互智能平板获取了HELLO的BSSID,截取其前5个字节如AA:BB:CC:DD:EE,交互智能平板将BSSID的前5个字节用哈希算法编码成哈希值,如1023,将其放在19bitsPIN码的后11位。交互智能平板开启网络发现服务,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名称为GOOD与当前系统时间的组合,如GOOD+10141507,将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成哈希值如127,将其放在19bitsPIN码的前8位,此时得到的19bitsPIN码为011 1111 10111111 1111,转化成十进制得到261119。移动终端反向解析PIN码,得到交互智能平板连接的网络HELLO,实现自动切换至网络HELLO;得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为GOOD+10141507,通过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获取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端口,实现设备间互连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如下操作实现设备间互连:
1.六位PIN码方案:
(1)采用19位全编码网络名称,通过WIFI P2P服务获取IP和端口;
(2)前8位编码UDP监听端口替代网络发现服务,后11位编码BSSID前5字节;
(3)交互智能平板的前8位编码网络连接端口和IP地址排序编号,后11位编码BSSID前5个字节。移动终端采用arp协议获取同一网络下所连接的IP地址,给IP地址排序编号,根据编码找到交互智能平板的IP;
(4)19位全编码BSSID前五字节,在切换到同一网络后,利用组播通信获取交互智能平板的IP和端口
2、九位PIN码方案:共有29bits的编码空间
(1)采用固定少数端口的方式,前17位编码IP,后12位编码BSSID的前5字节;
(2)采用固定少数端口的方式,前17位编码IP的哈希值,后12位编码BSSID的前5字节(BSSID处于同一网络后,采用arp协议获取所连接的IP地址,再把IP编码成哈希值,此方式能一定程度解决IP网段过大的问题)。
3、采用蓝牙发现设备,获取网络信息,实现互连。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发明是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一般可以集成在交互智能平板中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该装置适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给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如图5所示,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网络标识符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编码模块520,用于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530,用于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所述设定的加密算法为哈希加密算法;
相应的,编码模块520具体用于:
应用哈希加密算法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数量的字节编码至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一设定位置;
应用所述哈希加密算法将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二设定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之和为所述PIN码的数字总位数。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服务开启模块,用于在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之后,开启服务端连接入口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进一步的,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唯一标识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相应的,第一连接建立模块530具体用于:
与通过解析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互连的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六
图6是本发明是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一般可以集成在移动终端中与交互智能平板配合使用,该装置适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给的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如图6所示,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610,用于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620,用于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630,用于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进一步的,信息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
通过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
将所述移动终端搜索到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应用哈希算法编码成哈希值,将所述哈希值与将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编码成的哈希值进行比对;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进一步的,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6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互连的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七
图7是本发明是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互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述,该系统具体包括:交互智能平板710和移动终端720,其中,
交互智能平板710包括:
网络标识符获取模块711,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编码模块712,用于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713,用于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移动终端720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721,用于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722,用于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723,用于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交互系统中的交互智能平板通过将当前连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编码成哈希值并编码至PIN码,而移动终端通过对该PIN码进行解析,确定交互智能平板连接的网络以及IP地址和连接端口,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连接的网络以及IP地址和连接端口实现交互智能平板和移动终端的互连。解决了通过PIN码进行设备互连的过程中,IP网段过大导致无法连接的问题,而且,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移动终端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一致。
实施例八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12的框图。图8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8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交互智能平板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
也即,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也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也即:
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实施例九
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所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交互智能平板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
也即,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也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设备间互连的方法,也即:
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所述设定的加密算法为哈希加密算法;
相应的,所述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包括:
应用哈希加密算法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数量的字节编码至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一设定位置;
应用所述哈希加密算法将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中的第二设定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对应的PIN码的数字位数之和为所述PIN码的数字总位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互智能平板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之后,还包括: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开启服务端连接入口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唯一标识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相应的,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与通过解析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5.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移动终端搜索到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应用哈希算法编码成哈希值,将所述哈希值与将所述PIN码对应的网络名称以及网络发现服务名称编码成的哈希值进行比对;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名称确定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8.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应用于交互智能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标识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编码模块,用于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9.一种设备间互连的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10.一种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智能平板和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包括:
网络标识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编码模块,用于应用设定的加密算法分别将所述网络标识符中预设的字节与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编码至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基于所述PIN码获取到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服务端连接入口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解析来自交互智能平板的PIN码获取交互智能平板接入的网络以及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
地址和端口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网络发现服务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IP地址和连接端口;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络、IP地址和连接端口与所述交互智能平板建立连接。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710970494.XA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835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0494.XA CN107835509B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17/116747 WO2019075896A1 (zh) 2017-10-18 2017-12-17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0494.XA CN107835509B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509A true CN107835509A (zh) 2018-03-23
CN107835509B CN107835509B (zh) 2020-09-22

Family

ID=6164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0494.XA Active CN107835509B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5509B (zh)
WO (1) WO20190758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326A (zh) * 2019-09-24 2020-02-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互连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510467A (zh) * 2019-01-30 2020-08-07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投屏码生成方法、设备连接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4866251A (zh) * 2022-04-25 2022-08-0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互联安全认证系统、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8233A1 (en) * 2004-01-07 2005-09-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network settings of thin client devices using portable storage media
CN104902532A (zh) * 2014-03-06 2015-09-09 张永杰 一种自动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76048A (zh) * 2014-08-27 2016-03-0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显示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35294A (zh) * 2016-10-20 2017-03-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46736A (zh) * 2017-05-19 2017-08-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传屏设备的连接方法、无线传屏设备及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2028A (zh) * 2016-09-13 2017-02-1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792698A (zh) * 2017-02-20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56609A (zh) * 2017-02-28 2017-06-16 苏州福瑞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8233A1 (en) * 2004-01-07 2005-09-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network settings of thin client devices using portable storage media
CN104902532A (zh) * 2014-03-06 2015-09-09 张永杰 一种自动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76048A (zh) * 2014-08-27 2016-03-0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显示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35294A (zh) * 2016-10-20 2017-03-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46736A (zh) * 2017-05-19 2017-08-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传屏设备的连接方法、无线传屏设备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467A (zh) * 2019-01-30 2020-08-07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投屏码生成方法、设备连接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510467B (zh) * 2019-01-30 2022-12-06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投屏码生成方法、设备连接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753326A (zh) * 2019-09-24 2020-02-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互连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753326B (zh) * 2019-09-24 2023-02-1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互连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866251A (zh) * 2022-04-25 2022-08-0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互联安全认证系统、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14866251B (zh) * 2022-04-25 2023-07-0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互联安全认证系统、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509B (zh) 2020-09-22
WO2019075896A1 (zh)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9783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475577B (zh) 一种获得特征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2007027434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lacing media stream in a communication process of a terminal
CN111405042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219361C (zh) 用于红外接口的蓝牙适配器及相关的通信方法
US2014031042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identifying networke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 p2p connection
WO2012118105A1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02484779A (zh) 经由网络在设备之间共享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79742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835509A (zh) 一种设备间互连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1190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wireless devices
WO2019134706A1 (zh) 汽车诊断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诊断连接设备
CN111432158B (zh) 媒体节点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4710513B (zh) 一种网络数据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040498B (zh) 同屏方法及终端
CN105517111A (zh) 一种设备连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69003A (zh) 一种无线接入认证方法
CN108881247A (zh) 报文转换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96777B2 (en) Video call media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CN104378372A (zh) 用于在网络中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8156586A (zh) 手机号码获取方法和系统、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10519543B (zh) 一种可视电话拨打方法及装置
CN101715183B (zh) 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391702A (zh) 音/视频通信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平台
CN104754400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封套信息共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