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1889A -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1889A
CN107831889A CN201710942114.1A CN201710942114A CN107831889A CN 107831889 A CN107831889 A CN 107831889A CN 201710942114 A CN201710942114 A CN 201710942114A CN 107831889 A CN107831889 A CN 10783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predetermined character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21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昇彬
吴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youwe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youwe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youwe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youwe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421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1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1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配置预定特征信息;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终端,能够使得用户自定义求助用语和触发方式,且求助用语能够在不被轻易察觉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后台发出,而且用户可以自定义求助用语的触发方式(即建立关系映射表),能够在用户处于危险状态下,保证用户能够向外界发送求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安全体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其中,用户的安全体验是使用体验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而安全体验其中一部分又来源于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如何隐秘而快速的实现求助的信息发送;发明人检索到一篇现有技术,其申请号为CN201410488004.9,具体涉及一种报警方法和装置;其原理是采集环境中的中的音频特征,匹配是否存在关键词,并触发报警,主要应用在智能家电上能对危险情况进行分辨并执行报警操作,可用于病人看护、老人看护、儿童看护、防盗防窃等方面。然而,对比文件的设计局限于家电设备上,且并不能够实现隐秘的信息发送,比如用户在被限制人身自由或者聊天自由的情况下,或者被限制使用移动终端或者聊天被监控的情况下,不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向外界的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因此,需要使用一种隐秘的方式向外界发送求助信息而不被他人察觉,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能够用户预设的特征信息被触发的情况下,隐秘地向预设的指令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从而在用户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保证与外界的通信,及时将求助信息发送出去,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同时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能,和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安全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预定特征信息;
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
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置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获取预定特征信息;
为每个预定特征信息对应设置一个求助用语;
建立预定特征信息与求助用语的关系映射表;
保存所述关系映射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录入的关键词信息;其中,所述关键词信息包括:语音关键词和/或文本关键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由识别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而形成的频率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的滑动轨迹而形成的轨迹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的空间位移而形成的位移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面部表情而形成的表情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手势动作而形成的手势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
识别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的消息发送行为;
其中,所述消息发送行为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外部联系人发送消息;
获取发送消息的消息内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消息内容;
判断所述消息内容中是否存在所述关键词信息;
若存在关键词信息,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得到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敲击移动终端屏幕,则对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进行识别,得到频率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则对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形成的轨迹进行识别,得到轨迹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空间位移,则对用空间位移的方向、轨迹进行识别,得到位移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面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表情,则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得到面部表情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手势,则对用户的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得到手势识别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判断通过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得到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配置至少一个指定联系人;
设置每个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方法包括:
从所述映射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具有映射关系的求助用语;
获取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后台调用与所述联系方式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应用;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使用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之前,还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
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和/或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加入到求助信息之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后台程序是否被激活;
若未被激活,则获取用户录入的激活请求信息;
判断所述激活请求信息与预设的激活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激活所述后台程序;
其中,激活请求信息包括录入的:指纹特征信息、声音特征信息、人脸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手势特征信息、位移特征信息、加速度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上滑动的滑动轨迹特征信息、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之前,还包括:
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用户的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相匹配;
若相匹配,则执行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预定特征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配置模块配置的信息;
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获取信息,并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
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配置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预定特征信息;
为每个预定特征信息对应设置一个求助用语;
建立预定特征信息与求助用语的关系映射表;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关系映射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录入的关键词信息;其中,所述关键词信息包括:语音关键词和/或文本关键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由识别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而形成的频率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的滑动轨迹而形成的轨迹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的空间位移而形成的位移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面部表情而形成的表情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手势动作而形成的手势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识别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的消息发送行为;
其中,所述消息发送行为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外部联系人发送消息;
获取发送消息的消息内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消息内容;
判断所述消息内容中是否存在所述关键词信息;
若存在关键词信息,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得到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敲击移动终端屏幕,则对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进行识别,得到频率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则对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形成的轨迹进行识别,得到轨迹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空间位移,则对用空间位移的方向、轨迹进行识别,得到位移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面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表情,则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得到面部表情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手势,则对用户的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得到手势识别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通过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得到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
预配置至少一个指定联系人;
设置每个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保存配置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从所述映射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具有映射关系的求助用语;
获取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后台调用与所述联系方式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应用;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使用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之前,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
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和/或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加入到求助信息之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之前,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后台程序是否被激活;
若未被激活,则获取用户录入的激活请求信息;
判断所述激活请求信息与预设的激活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激活所述后台程序;
其中,激活请求信息包括录入的:指纹特征信息、声音特征信息、人脸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手势特征信息、位移特征信息、加速度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上滑动的滑动轨迹特征信息、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之前,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用户的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相匹配;
若相匹配,则执行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终端,能够使得用户自定义求助用语和触发方式,且求助用语能够在不被轻易察觉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后台发出,而且用户可以自定义求助用语的触发方式(即建立关系映射表),能够在用户处于危险状态下,保证用户能够向外界发送求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安全体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判断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判断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预配置指定联系人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810-配置模块;
820-存储模块;
830-后台程序执行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申请的概念。
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显然,本申请的附图和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是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例如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上网本、掌上电脑PDA)、移动电话、电子书阅读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音频/视频播放器(MP3/MP4)、摄像机、虚拟现实设备(VR)和可穿戴设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附件类型(例如手表、戒指、手环、眼镜、或头戴式装置(HMD))、集成类型(例如电子服装)、装饰类型(例如皮肤垫、纹身或内置电子装置)等,或几种的组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灵活的,不限于上述设备,或者可以是上述各种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本申请中,术语“用户”可以指示使用电子设备的人或使用电子设备的设备(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设备)。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或步骤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且各个附图中,对同一步骤的标记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即附图中所示100),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配置预定特征信息;
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02: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
步骤S103: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执行步骤S104: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否则,返回步骤S10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后台程序执行,而不显示在前端页面,能够保证求助信息发送的隐秘性。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隐藏或删除发送记录,能够使得求助信息完全在隐秘的条件下发送出去,保证发送后无法使用户之外的其他人得知发送过求助信息。
请参照图2(即附图中所示200),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配置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配置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预定特征信息;
步骤S202:为每个预定特征信息对应设置一个求助用语;所述求助用语诸如:“我需要帮助”、“我有危险”等等。
步骤S203:建立预定特征信息与求助用语的关系映射表;
步骤S204:保存所述关系映射表。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例,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录入的关键词信息;其中,所述关键词信息包括:语音关键词和/或文本关键词。诸如关键词信息为“我想回家”,那么可以将与其对应的求助用语设置为“我需要帮助”等等。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例,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由识别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而形成的频率特征信息;比如连续敲击屏幕两下或者更多,可以将其对应的求助用语设置为“我有危险”等;
和/或,
由识别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的滑动轨迹而形成的轨迹特征信息;
和/或,
由识别用户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的空间位移而形成的位移特征信息;
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面部表情而形成的表情特征信息;
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手势动作而形成的手势特征信息。与以上各个特征对应的求助用语可以灵活设置,只要终端识别出各个特征信息被触发,即可根据关系映射表得出与各个特征信息对应的求助用语,从而实现报警。
请参照图3(即附图中所示300),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3所示,所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
步骤S301:识别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的消息发送行为;
其中,所述消息发送行为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外部联系人发送消息;
步骤S302:获取发送消息的消息内容。
请参照图4(即附图中所示400),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判断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4所示,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1:读取所述消息内容;
步骤S402:判断所述消息内容中是否存在所述关键词信息;
若存在关键词信息,则执行步骤S403: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步骤S404: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否则,执行步骤S405: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不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例,所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得到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敲击移动终端屏幕,则对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进行识别,得到频率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则对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形成的轨迹进行识别,得到轨迹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空间位移,则对用空间位移的方向、轨迹进行识别,得到位移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面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表情,则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得到面部表情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手势,则对用户的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得到手势识别信息。
请参照图5(即附图中所示500),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判断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例,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S501: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得到识别信息
步骤S502:判断通过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得到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则执行步骤S503: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步骤S504: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否则,执行步骤S505: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不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请参照图6(即附图中所示600),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预配置指定联系人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1:预配置至少一个指定联系人;
步骤S602:设置每个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请参照图7(即附图中所示700),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S701:从所述映射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具有映射关系的求助用语;
步骤S702:获取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步骤S703:后台调用与所述联系方式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应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联系方式为QQ号,这调用QQ应用;如果联系方式为微信号,则调用微信应用;如果联系方式为电话号码,则调用短信应用。此处仅仅是示意性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
步骤S704: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使用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之前,还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
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和/或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加入到求助信息之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后台程序是否被激活;
若未被激活,则获取用户录入的激活请求信息;
判断所述激活请求信息与预设的激活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激活所述后台程序;
其中,激活请求信息包括录入的:指纹特征信息、声音特征信息、人脸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手势特征信息、位移特征信息、加速度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上滑动的滑动轨迹特征信息、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之前,还包括:
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用户的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相匹配;
若相匹配,则执行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请参照图8(即附图中所示800),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配置模块810,用于配置预定特征信息;
存储模块820,用于存储配置模块810配置的信息;
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820获取信息,并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
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配置模块810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预定特征信息;
为每个预定特征信息对应设置一个求助用语;
建立预定特征信息与求助用语的关系映射表;
所述存储模块820,用于保存所述关系映射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录入的关键词信息;其中,所述关键词信息包括:语音关键词和/或文本关键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由识别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而形成的频率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的滑动轨迹而形成的轨迹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的空间位移而形成的位移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面部表情而形成的表情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手势动作而形成的手势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识别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的消息发送行为;
其中,所述消息发送行为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外部联系人发送消息;
获取发送消息的消息内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消息内容;
判断所述消息内容中是否存在所述关键词信息;
若存在关键词信息,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得到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敲击移动终端屏幕,则对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进行识别,得到频率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则对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形成的轨迹进行识别,得到轨迹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空间位移,则对用空间位移的方向、轨迹进行识别,得到位移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面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表情,则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得到面部表情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手势,则对用户的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得到手势识别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通过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得到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配置模块810,还用于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
预配置至少一个指定联系人;
设置每个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所述存储模块820,用于保存配置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时,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从所述映射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具有映射关系的求助用语;
获取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后台调用与所述联系方式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应用;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使用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之前,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或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
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和/或周围环境信息、和/或用户人像信息加入到求助信息之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之前,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后台程序是否被激活;
若未被激活,则获取用户录入的激活请求信息;
判断所述激活请求信息与预设的激活信息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激活所述后台程序;
其中,激活请求信息包括录入的:指纹特征信息、声音特征信息、人脸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静脉特征信息、手势特征信息、位移特征信息、加速度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上滑动的滑动轨迹特征信息、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之前,所述后台程序执行模块830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用户的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相匹配;
若相匹配,则执行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本申请旨在保护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终端,能够使得用户自定义求助用语和触发方式,且求助用语能够在不被轻易察觉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后台发出,而且用户可以自定义求助用语的触发方式(即建立关系映射表),能够在用户处于危险状态下,保证用户能够向外界发送求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安全体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步骤S步骤SMemory,RAM)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预定特征信息;
使用后台程序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
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获取预定特征信息;
为每个预定特征信息对应设置一个求助用语;
建立预定特征信息与求助用语的关系映射表;
保存所述关系映射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用户录入的关键词信息;其中,所述关键词信息包括:语音关键词和/或文本关键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包括:
由识别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而形成的频率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的滑动轨迹而形成的轨迹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的空间位移而形成的位移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面部表情而形成的表情特征信息;和/或,
由识别用户录入的手势动作而形成的手势特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
识别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的消息发送行为;
其中,所述消息发送行为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外部联系人发送消息;
获取发送消息的消息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消息内容;
判断所述消息内容中是否存在所述关键词信息;
若存在关键词信息,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得到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敲击移动终端屏幕,则对用户敲击移动终端屏幕的频率进行识别,得到频率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则对用户在屏幕移动终端上滑动形成的轨迹进行识别,得到轨迹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带动移动终端进行空间位移,则对用空间位移的方向、轨迹进行识别,得到位移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面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表情,则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得到面部表情识别信息;
若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为:对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做手势,则对用户的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得到手势识别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
判断通过检测用户的操作行为得到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则判定所述识别结果中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并执行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置预定特征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配置至少一个指定联系人;
设置每个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其中,所述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的方法包括:
从所述映射关系表中获取与所述预定特征信息具有映射关系的求助用语;
获取指定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后台调用与所述联系方式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应用;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应用,使用所述联系方式,将所述求助用语作为求助信息发送至指定联系人。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预定特征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配置模块配置的信息;
后台程序执行模块,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获取信息,并在后台执行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识别,获取识别结果;
判断所述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预定特征信息;
若存在预定特征信息,则向指定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
CN201710942114.1A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7831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2114.1A CN107831889A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2114.1A CN107831889A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1889A true CN107831889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2114.1A Pending CN107831889A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18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537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79811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交互系统、终端、汽车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632A (zh) * 2012-12-30 2014-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发送救助短信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219644A (zh) * 2014-08-25 2014-12-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紧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50222A (zh) * 2015-04-15 2015-08-19 郑德豪 一种指令识别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5744064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通信求助方法、自动通信求助装置和终端
CN106375967A (zh) * 2015-07-21 2017-02-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短信通知方法及终端
CN107071185A (zh) * 2017-05-03 2017-08-18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智能终端应急报警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632A (zh) * 2012-12-30 2014-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发送救助短信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219644A (zh) * 2014-08-25 2014-12-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紧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50222A (zh) * 2015-04-15 2015-08-19 郑德豪 一种指令识别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6375967A (zh) * 2015-07-21 2017-02-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短信通知方法及终端
CN105744064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通信求助方法、自动通信求助装置和终端
CN107071185A (zh) * 2017-05-03 2017-08-18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智能终端应急报警方法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1537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79811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交互系统、终端、汽车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e et al. Current and future mobile and wearable device use by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Lee et al. Multi-sensor authentication to improve smartphone security
Wang et al. EarTouch: facilitating smartphone use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in mobile and public scenarios
Trojahn et al. Toward mobile authentication with keystroke dynamics on mobile phones and tablets
Neal et al. Survey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for mobile device security
CN107924288A (zh) 电子设备及其使用语音识别来执行功能的方法
WO2016205121A1 (en) Screen-analysis based device security
US202203350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Intrinsic Memory to Users
CN10530261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815509B (zh) 一种多媒体文件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Ibrahim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obile touch screen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N106681717A (zh) 一种终端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03011A (zh) 进入操作系统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95294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31889A (zh)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06200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unlocking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7645600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终端、穿戴设备及系统
Gopal et al. Hidden reality: caution, your hand gesture inputs in the immersive virtual world are visible to all!
CN106534154B (zh) 一种信息加密方法、装置及终端
Rahman et al. Seeing beyond visibility: A four way fusion of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efficient usable security on mobile devices
CN108958585A (zh) 一种聊天界面的信息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61536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响应方法
CN105701383B (zh)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装置及终端
CA2870362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arching for analog notations and annotations
CN108304135A (zh) 一种虚拟辅助按键的调整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