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9459A - 负氧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负氧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9459A
CN107819459A CN201711355721.4A CN201711355721A CN107819459A CN 107819459 A CN107819459 A CN 107819459A CN 201711355721 A CN201711355721 A CN 201711355721A CN 107819459 A CN107819459 A CN 107819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nection
oxygen ion
negative oxygen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55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3557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94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9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94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296Time-programme switches providing a choice of time-intervals for executing more than one switching action and automatically terminating their operation after the programme is complet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定时模块、振荡模块、升压驱动模块以及高压放电模块;定时模块包括报时集成电路IC1、晶振XT、开关K1、K2、1.5V电源U1、三极管VT1、电容C1、C2、C7、C8、C9、电阻R1、R2、R3以及时基集成电路IC2;振荡模块包括电阻R4、R5、时基集成电路IC3、电容C3、C4;升压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6、电容C5、C6、功率驱动管VT2、整流二极管D1以及电压器T;高压放电模块包括高压硅堆VD1、电阻R7以及高压放电发生器M。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响应快、运行稳定,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具有定时开关功能,既能维持室内负氧离子有效浓度,又能防止因发生器长时间连续运行制造过量负氧离子损害人体健康。

Description

负氧离子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空气改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适量的负氧离子具有杀菌、净化空气、改善心脑血管、调整自律神经、增强免疫力等诸多益处。室内空气中的自然负氧离子极少,长期在室内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容易感到身心疲惫、头昏脑胀,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利用高压电晕适当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提神醒脑、解除疲劳,有效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电路结构复杂、能耗大、制造和维护成本高,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制造和使用成本更低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就成了值得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定时模块、振荡模块、升压驱动模块以及高压放电模块;所述定时模块包括报时集成电路IC1、晶振XT、开关K1、开关K2、1.5V直流电源U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1、倒相放大三极管VT1、电阻R2、电阻R3、时基集成电路IC2、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振荡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时基集成电路IC3、电容C3以及电容C4;所述升压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6、电容C5、功率驱动三极管VT2、电容C6、整流二极管D1以及脉冲升压电压器T;所述高压放电模块包括高压硅堆整流二极管VD1、电阻R7以及高压放电发生器M;IC1的S引脚连接K2的一端,IC1的D引脚连接K1的一端,IC1的OSC0引脚和IC1的OSC1引脚之间串联XT,IC1的V+引脚连接U1正极,IC1的VEE引脚连接C7的一端,IC1的VSS引脚接地,IC1的A0引脚同时连接C8的一端和R1的一端;K2的另一端、K1的另一端以及C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U1的正极;U1的负极以及C8的另一端同时接地,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VT1的基极以及C9的一端;V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R2的一端和IC2的第2引脚,VT1的发射极接地,C9的另一端接地;R2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IC2的第6引脚和第7引脚同时连接R3的一端,IC2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同时连接+12V电压,IC2的第3引脚连接IC3的第4引脚,IC2的第5引脚串联C2后接地,IC2的第1引脚接地;R3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IC3的第8引脚连接+12V电压,,IC3的第3引脚同时连接R6的一端和C5的一端,IC3的第5引脚串联C4后接地,,IC3的第1引脚接地,,IC3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同时连接R5的一端,,IC3的第7引脚同时连接R5的另一端和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R6的另一端和C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VT2的基极;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12V电压和C6的一端,VT2的发射极接地;C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D1的正极和T的L1侧的一端;D1的负极接地,T的L1侧的另一端接地,T的L2侧的一端连接VD1的负极,T的L2侧的另一端连接R7的一端;VD1的正极连接M的一个极板,M的另一个极板连接R7的另一端。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
所述IC1优选为KS5195报时集成电路。
所述IC2和IC3均优选为555时基集成电路。
所述T优选为行输出变压器。
所述VT1优选为9014倒相放大三极管。
所述VT2优选为耐压不低于150V的2SC1447功率驱动三极管。
所述VD1优选为反向击穿电压不低于15千伏的2DL高压硅堆整流二极管。
所述D1优选为JN4004整流二极管。
所述R7的阻值优选为2兆欧~4兆欧。
所述R1、R2、R3、R4、R5、R6、C1、C2、C3、C4、C5、C6、C7、C8以及C9的值分别优选为7.5千欧、20千欧、1.5兆欧、1.8千欧、10千欧、47欧、330微法、0.01微法、3300法、0.01微法、100法、0.22微法、0.1微法、100法以及0.1微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响应快、运行稳定,制造和使用成本低;
2、具有定时开关功能,既能维持室内负氧离子有效浓度,又能防止因发生器长时间连续运行制造过量负氧离子损害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负氧离子发生器一种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定时模块、振荡模块、升压驱动模块以及高压放电模块;所述定时模块包括报时集成电路IC1、晶振XT、开关K1、开关K2、1.5V直流电源U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1、倒相放大三极管VT1、电阻R2、电阻R3、时基集成电路IC2、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振荡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时基集成电路IC3、电容C3以及电容C4;所述升压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6、电容C5、功率驱动三极管VT2、电容C6、整流二极管D1以及脉冲升压电压器T;所述高压放电模块包括高压硅堆整流二极管VD1、电阻R7以及高压放电发生器M;IC1的S引脚连接K2的一端,IC1的D引脚连接K1的一端,IC1的OSC0引脚和IC1的OSC1引脚之间串联XT,IC1的V+引脚连接U1正极,IC1的VEE引脚连接C7的一端,IC1的VSS引脚接地,IC1的A0引脚同时连接C8的一端和R1的一端;K2的另一端、K1的另一端以及C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U1的正极;U1的负极以及C8的另一端同时接地,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VT1的基极以及C9的一端;V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R2的一端和IC2的第2引脚,VT1的发射极接地,C9的另一端接地;R2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IC2的第6引脚和第7引脚同时连接R3的一端,IC2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同时连接+12V电压,IC2的第3引脚连接IC3的第4引脚,IC2的第5引脚串联C2后接地,IC2的第1引脚接地;R3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IC3的第8引脚连接+12V电压,,IC3的第3引脚同时连接R6的一端和C5的一端,IC3的第5引脚串联C4后接地,,IC3的第1引脚接地,,IC3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同时连接R5的一端,,IC3的第7引脚同时连接R5的另一端和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R6的另一端和C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VT2的基极;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12V电压和C6的一端,VT2的发射极接地;C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D1的正极和T的L1侧的一端;D1的负极接地,T的L1侧的另一端接地,T的L2侧的一端连接VD1的负极,T的L2侧的另一端连接R7的一端;VD1的正极连接M的一个极板,M的另一个极板连接R7的另一端。
所述IC1可以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KS5195报时集成电路,可以将其报时间隔设置为一小时。所述IC2和IC3均可以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555时基集成电路。所述T可以从现有技术中的行输出变压器中选用,例如电视机用的行输出变压器。所述VT1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9014倒相放大三极管。所述VT2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耐压不低于150V的2SC1447功率驱动三极管。所述VD1可以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反向击穿电压不低于15千伏的2DL高压硅堆整流二极管。所述D1可以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JN4004整流二极管。所述R7的阻值可以优选为2兆欧~4兆欧。所述R1、R2、R3、R4、R5、R6、C1、C2、C3、C4、C5、C6、C7、C8以及C9的值分别可以优选为7.5千欧、20千欧、1.5兆欧、1.8千欧、10千欧、47欧、330微法、0.01微法、3300法、0.01微法、100法、0.22微法、0.1微法、100法以及0.1微法。
平时,IC2的第2引脚因呈高电平而处于复位状态,IC3的第4引脚因呈低电平也处于复位状态;IC1的A0引脚每小时输出一次高电平脉冲,该高电平脉冲将VT1导通,使IC2的第2引脚转为低电平,从而将IC2触发;被触发后的IC2的第3引脚向IC3的第4引脚输出高电平,从而触发IC3发出振荡脉冲;该振荡脉冲经VT2放大功率后驱动其负载T,T的L2端感应升压至约为10千伏,由VD1反向整流得约为6千伏直流高压;该直流高压使M的两个电极板发生电晕放电,使两电极板之间以及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产生负氧离子。
KS5195报时集成电路每小时报时一次,高压放电发生器M每小时接通产生负氧离子一次,每次接通的时间t取决于R3和C1的大小:t=1.1*R3*C1。本实施例中,t=1.1*1.5*330=5445秒,约为9分钟,即每小时内本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电离产生负氧离子的时长为9分钟,当然,可以通过调整R3和C1的大小,来调节电离时长。

Claims (10)

1.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时模块、振荡模块、升压驱动模块以及高压放电模块;所述定时模块包括报时集成电路IC1、晶振XT、开关K1、开关K2、1.5V直流电源U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1、倒相放大三极管VT1、电阻R2、电阻R3、时基集成电路IC2、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振荡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时基集成电路IC3、电容C3以及电容C4;所述升压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6、电容C5、功率驱动三极管VT2、电容C6、整流二极管D1以及脉冲升压电压器T;所述高压放电模块包括高压硅堆整流二极管VD1、电阻R7以及高压放电发生器M;IC1的S引脚连接K2的一端,IC1的D引脚连接K1的一端,IC1的OSC0引脚和IC1的OSC1引脚之间串联XT,IC1的V+引脚连接U1正极,IC1的VEE引脚连接C7的一端,IC1的VSS引脚接地,IC1的A0引脚同时连接C8的一端和R1的一端;K2的另一端、K1的另一端以及C7的另一端同时连接U1的正极;U1的负极以及C8的另一端同时接地,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VT1的基极以及C9的一端;V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R2的一端和IC2的第2引脚,VT1的发射极接地,C9的另一端接地;R2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IC2的第6引脚和第7引脚同时连接R3的一端,IC2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同时连接+12V电压,IC2的第3引脚连接IC3的第4引脚,IC2的第5引脚串联C2后接地,IC2的第1引脚接地;R3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IC3的第8引脚连接+12V电压,,IC3的第3引脚同时连接R6的一端和C5的一端,IC3的第5引脚串联C4后接地,,IC3的第1引脚接地,,IC3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同时连接R5的一端,,IC3的第7引脚同时连接R5的另一端和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R6的另一端和C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VT2的基极;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12V电压和C6的一端,VT2的发射极接地;C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D1的正极和T的L1侧的一端;D1的负极接地,T的L1侧的另一端接地,T的L2侧的一端连接VD1的负极,T的L2侧的另一端连接R7的一端;VD1的正极连接M的一个极板,M的另一个极板连接R7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C1为KS5195报时集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C2和IC3均为555时基集成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为行输出变压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T1为9014倒相放大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T2为耐压不低于150V的2SC1447功率驱动三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D1为反向击穿电压不低于15千伏的2DL高压硅堆整流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1为JN4004整流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7的阻值为2兆欧~4兆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R3、R4、R5、R6、C1、C2、C3、C4、C5、C6、C7、C8以及C9的值分别为7.5千欧、20千欧、1.5兆欧、1.8千欧、10千欧、47欧、330微法、0.01微法、3300法、0.01微法、100法、0.22微法、0.1微法、100法以及0.1微法。
CN201711355721.4A 2017-12-16 2017-12-16 负氧离子发生器 Withdrawn CN1078194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5721.4A CN107819459A (zh) 2017-12-16 2017-12-16 负氧离子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5721.4A CN107819459A (zh) 2017-12-16 2017-12-16 负氧离子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9459A true CN107819459A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0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55721.4A Withdrawn CN107819459A (zh) 2017-12-16 2017-12-16 负氧离子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94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9103A (zh) * 2018-04-16 2018-09-25 许夫夫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9103A (zh) * 2018-04-16 2018-09-25 许夫夫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5330U (zh) 一种高压静电脉冲电源
CN205303948U (zh) 空气净化器高压离子发生装置
CN107819459A (zh) 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07664960U (zh) 负氧离子发生器
CN101371931A (zh) 负离子发生器
CN206415226U (zh) 自备风能空气净化器
CN106733188B (zh) 自备风能空气净化方法及空气净化器
CN202005943U (zh) 仅用一节电池的电子催眠器
CN201783094U (zh) 输出可调节的正负不对称正弦波的还原离子治疗仪
CN101604964B (zh) 一种用于臭氧发生器的变频触发电路
CN210228648U (zh) 一种美容仪
CN106297694B (zh) 一种tft-lcd液晶屏显示延时控制方法
CN106787136A (zh) 用于为mcu供电的供电电路
CN102580245A (zh) 重复脉冲型神经磁刺激发射源
CN102091377A (zh) 仅用一节电池的电子催眠器
CN203773822U (zh) 教具用雷电形成演示装置
CN203842178U (zh) 多功能低频保健按摩仪电路
CN206150741U (zh) 一种超微水离子电吹风机
CN102430183A (zh) 低电压电子催眠器
CN213822772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负离子发生器
CN202387084U (zh) 低电压电子催眠器
CN203457055U (zh) 一种压电陶瓷变压器驱动电路
CN2680270Y (zh) 一种可充电的便携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9361651U (zh) 一种可输出多种复合波形的高压电位治疗仪
CN202223603U (zh) 电子保鲜杀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