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9325A -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网络拓朴系统及网络拓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网络拓朴系统及网络拓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9325A
CN107809325A CN201610813999.0A CN201610813999A CN107809325A CN 107809325 A CN107809325 A CN 107809325A CN 201610813999 A CN201610813999 A CN 201610813999A CN 107809325 A CN107809325 A CN 107809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hanger
port
terminal device
data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3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9325B (zh
Inventor
林宏达
林秉良
林义岚
张立田
陈光兆
许恒嘉
李任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Shen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Shen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Shen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139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9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9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9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Abstract

一种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每一交换器在接收到来自每一与其电连接的终端设备及交换器之装置资料时,传送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的连接资料至一根组件;及该主机根据来自该根组件的该等连接资料获得一拓朴扩展树。一种网络拓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每一交换器在接收到来自一终端设备的一请求封包时,仅经由一与一主机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及该交换器在接收到来自该主机端的一回覆封包时,仅经由一与该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三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网络拓朴系统及网络拓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拓朴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应用在丛集式储存架构中的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网络拓朴系统及网络拓朴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拓扑(topology),指构成网络的成员间特定的排列方式。分为两种,一为物理的,即真实的、实际的拓朴(physical topology),是指真正网络上的实际布线或各节点(node)分布情形;一为虚拟的,即逻辑的拓朴(Logical Topology),是形容网络上资料的流通。常见的拓朴有,总线拓扑(Bus Topology),又称总线网络(Bus Network)、星型拓扑(Star Topology)、环状拓朴(Ring Topology)等等。
参阅图1,习知应用在丛集式储存架构中的外围元件互连系统包括一主机1、一电连接该主机1的根组件(Root Complex)2、一电连接该根组件2且包括两个彼此电连接的交换器31、32如,外围元件互连交换器(PCIE switch)的交换器单元3,及多个分别电连接该交换器单元3的终端设备301、302,每一终端设备301、302电连接该交换器单元3之该等交换器31、32。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终端设备301、302皆包含一电连接该交换器31的第一连接埠(图未示)及一电连接该交换器32的第二连接埠(图未示),经由将该终端设备301/302与该等交换器31、32电连接可达成冗余(Redundant)功能。
现有的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该主机1系利用一深度优先搜寻算法(Depth-first search,简称DFS)获得一相关于该根组件2、该等终端设备301、302及该等交换器31、32的拓朴扩展树。
习知的拓朴方法,在每一交换器31/32接收到来自每一终端设备301、302之装置资料及来自每一交换器32/31之装置资料时,该交换器31/32传送与该交换器31/32相关的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2。由于该等交换器31、32彼此电连接,因此该连接资料不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31/32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301、302,还指示出与该交换器31/32电连接的该交换器32/31,因此,该主机1利用该深度优先搜寻算法来进行拓朴时,有可能会获得如图2所示的一拓朴扩展树。值得一提的是,该主机1利用该深度优先搜寻算法进行搜寻的一搜寻路径依序为:该根组件2,该交换器31,该终端设备301的第一连接埠,该交换器31,该终端设备302的第一连接埠,该交换器31,该交换器32,该终端设备301的第二连接埠,该交换器32,该终端设备302的第二连接埠,该交换器32,该交换器31,该根组件2。当该主机1传送资料至该终端设备301或该终端设备302时,该主机1会先将该资料传送至该根组件2,然后该根组件2会将该资料传送至该交换器31,接着该交换器31再将该资料直接传送至该终端设备301或该终端设备302,或者该主机1会先将该资料传送至该根组件2,然后该根组件2会将该资料传送至该交换器31,接着该交换器31再将该资料传送至至该交换器32,最后,该交换器32再将该资料传送至该终端设备301或该终端设备302。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该主机1在获得如图2所示的该拓朴扩展树)后,往后该根组件2在传送资料时即会根据该拓朴扩展树所指示出的路径来传送资料。当该主机1根据如图2所示的该拓朴扩展树所指示出的路径来传送该资料时,不论该终端设备301/302所接到的该资料是来自该交换器31或该交换器32,该资料皆须经由该交换器31才能被传送至该终端设备301/302。换言之,该根组件2并不会将该资料直接传送至该交换器32,再由该交换器32将该资料传送至该终端设备301或该终端设备302,若该交换器31发生异常时,将造成该资料无法传送至该终端设备301及该终端设备302,使得该交换器32形同虚设,而无法达成备援功能。
参阅图3,习知应用在丛集式储存架构中的网络拓朴系统包括一主机端1’、一电连接该主机端1’且包括两个彼此连接的交换器21’、22’如,网络交换器(Ethernet switch)的交换器单元2’,及多个分别连接该交换器单元2’的终端设备201’、202’,每一终端设备201’、202’连接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21’、22’。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终端设备201’、202’皆包含一第一连接埠(图未示)及一第二连接埠(图未示)。每一终端设备201’、202’系经由其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交换器21’的第三连接埠,并经由其第二连接埠连接该交换器22’的第三连接埠,由此可达成冗余(Redundant)功能。
现有的网络拓朴方法,每一终端设备201’、202’在传送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可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之至少一者来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主机端1’。举例来说,当该终端设备201’欲由其第一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该终端设备201’可经由其第一连接埠先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接着,该交换器21’再将该请求封包直接传送至该主机端1’,或者,该终端设备201’经由其第一连接埠先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接着,该交换器21’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最后,该交换器22’再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主机端1’。当该终端设备201’欲经由其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该终端设备201’可经由其第二连接埠先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接着,该交换器22’再将该请求封包直接传送至该主机端1’,或者,该终端设备201’经由其第二连接埠先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接着,该交换器22’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最后,该交换器21’再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主机端1’。该终端设备202’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的传送方式相似于该终端设备201’的传送方式,故不在此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终端设备201’可经由该交换器21’、该交换器22’,或者该等交换器21’、22’(亦即,由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二连接埠先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再由该交换器22’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以由该交换器21’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主机端1’,或者由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一连接埠先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再由该交换器21’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以由该交换器22’将该请求封包传送至该主机端1’)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
然而,一旦该终端设备201’曾由其第一连接埠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往后由其第一连接埠传送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此外,一旦该终端设备201’曾由其第二连接埠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往后由其第二连接埠传送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若该交换器21’发生异常时,将造成该终端设备201’不论是经由其第一连接埠或是经由其第二连接埠来传送封包,该封包皆无法传送至该主机端1’,使得该交换器22’形同虚设,而无法达成备援功能。此外,该终端设备202’亦同,一旦该终端设备202’曾由其第一连接埠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往后由其第一连接埠传送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此外,一旦该终端设备202’曾由其第二连接埠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往后由其第二连接埠传送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若该交换器21’发生异常时,将造成该终端设备201’的封包无法传送至该主机端1’,使得该交换器22’形同虚设,而无法达成备援功能。
类似地,当该主机端1’在传送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回覆封包时,该主机端1’可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之至少一者来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每一终端设备201’、202’。举例来说,当该主机端1’欲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一连接埠时,该主机端1’可先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接着,该交换器21’再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一连接埠,或者,该主机端1’先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接着,该交换器22’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最后,该交换器21’再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一连接埠。当该主机端1’欲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二连接埠时,该主机端1’可先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接着,该交换器22’再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二连接埠,或者,该主机端1’先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1’,接着,该交换器21’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交换器22’,最后,该交换器22’再将该回覆封包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二连接埠。该主机端1’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2’的传送方式相似于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1’的传送方式,故不在此赘述。
然而,一旦该主机端1’曾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一连接埠时,往后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此外,一旦该主机端1’曾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二连接埠时,往后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若该交换器21’发生异常时,将造成封包无法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1’的第一连接埠及第二连接埠,使得该交换器22’形同虚设,而无法达成备援功能。此外,该终端设备202’亦同,一旦该主机端1’曾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2’的第一连接埠时,往后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此外,一旦该主机端1’曾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202’的第二连接埠时,往后的封包皆会经由该等交换器21’、22’来传送。若该交换器21’发生异常时,将造成封包无法传送至该终端设备202’的第一连接埠及第二连接埠,使得该交换器22’形同虚设,而无法达成备援功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获得一具有冗余备援功能之拓朴扩展树的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
于是,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由一外围元件互连系统来实施,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包括一主机、一电连接该主机的根组件、至少一电连接该根组件且包括多个彼此电连接的交换器的交换器单元,及多个分别电连接该至少一交换器单元之一的终端设备,每一终端设备电连接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该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终端设备之装置资料及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交换器之装置资料时,每一交换器传送与该交换器相关的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其中,该连接资料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而不指示出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
(B)当该根组件接收到来自每一交换器的该连接资料时,该根组件将该等连接资料传送至该主机;及
(C)该主机根据该等连接资料,利用一深度优先搜寻算法,获得一相关于该根组件、该等终端设备及该等交换器的拓朴扩展树。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冗余备援功能的网络拓朴系统。
于是,本发明网络拓朴系统包含一主机端、至少一连接该主机端的交换器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该至少一交换器单元之一的终端设备。
每一交换器单元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交换器。每一交换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埠、一第二连接埠及二第三连接埠,且该交换器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主机端,并经由该第二连接埠连接该等交换器之另一者。
每一终端设备分别与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的第三连接埠连接。
其中,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连接之终端设备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并且在该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该主机端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回覆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冗余备援功能的网络拓朴方法。
于是,本发明网络拓朴方法,由一网络拓朴系统来实施,该网络拓朴系统包含一主机端、至少一连接该主机端且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交换器的交换器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该至少一交换器单元之一的的终端设备,每一交换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埠、一第二连接埠及二第三连接埠,且该交换器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主机端,并经由该第二连接埠连接该等交换器之另一者,每一终端设备分别与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的第三连接埠连接,该网络拓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电连接之终端设备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及
(B)在该交换器接收到来自该主机端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回覆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之功效在于:由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的每一交换器传送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而不指示出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的该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以使得该主机根据该等连接资料,利用该深度优先搜寻算法,获得一具有冗余备援功能的拓朴扩展树。此外,在该网络拓朴系统的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电连接之终端设备的请求封包时,该网络拓朴系统的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且在该网络拓朴系统的该交换器接收到来自该主机端的回覆封包时,该网络拓朴系统的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终端设备,以使得往后封包的传送路径仅经由所对应之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的其中一者,由此,当该交换器单元中的其中一交换器发生异常时,还可由该交换器单元中的其他交换器来传送封包,以达成备援功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现有的一外围元件互连系统;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经由现有的一拓朴方法所获得的一拓朴扩展树;
图3是一方块图,说明现有的一网络拓朴系统;
图4是一方块图,说明实施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之实施例的一外围元件互连系统;
图5是一方块图,说明实施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之实施例的另一外围元件互连系统;
图6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之实施例;
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经由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所获得的一拓朴扩展树;
图8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网络拓朴系统之一实施例;
图9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网络拓朴系统之另一实施例;及
图10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网络拓朴方法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4,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之实施例,由一外围元件互连系统100来实施。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100系应用于丛集式储存架构中,并包括一主机4、一电连接该主机4的根组件5、一电连接该根组件5且包括多个彼此电连接之交换器61、62如,外围元件互连交换器(PCIE switch)的交换器单元6,及多个分别电连接该交换器单元6的终端设备601、602,每一终端设备601、602电连接该交换器单元6之该等交换器61、62。每一交换器61/62预先储存与其电连接之交换器62/61的参考装置资料,该参考装置资料包含与该交换器61/62电连接之每一交换器62/61的一预设装置识别码及一预设制造商识别码(亦即,该交换器61预先储存与其电连接之交换器62的参考装置资料,该交换器61所储存的参考装置资料包含交换器62的该预设装置识别码及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该交换器62预先储存与其电连接之交换器61的参考装置资料,该交换器62所储存的参考装置资料包含交换器61的该预设装置识别码及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终端设备601、602皆包含一电连接该交换器61的第一连接埠(图未示)及一电连接该交换器62的第二连接埠(图未示),由将该终端设备601/602与该等交换器61、62电连接可达成冗余(Redundant)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交换器单元6之数目为一,且该交换器单元6所包含之交换器61、62的数目为二。然而,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该交换器单元6之数目亦可为二以上,且每一交换器单元6所包含之交换器的数目亦可为三以上(图未示)。就每一交换器单元6的连接关系而言,该交换器单元6电连接在该根组件5及一相邻前级的交换器单元6的其中一者。举例来说,第一个交换器单元6电连接至该根组件5;对于其他的每一个交换器单元6,该交换器单元6电连接至一相邻前级的交换器单元6(见图5)。此外,该等终端设备601、602的数目为二,然而,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该等终端设备之数目亦可为三以上(图未示)。
参阅图4与图6,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之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
在步骤901中,该主机4传送一相关于该等交换器61、62与该等终端设备601、602之连接资料的第一资料请求至该根组件5。
在步骤902中,当该根组件5接收到该第一资料请求时,该根组件5传送一相关于该等交换器61、62与该等终端设备601、602之连接资料的第二资料请求至每一交换器61、62。
在步骤903中,当每一交换器61/62接收到该第二资料请求时,该交换器61/62传送一相关于与该交换器61/62电连接的终端设备601、602及交换器62/61之装置资料的第三资料请求至每一与该交换器61/62电连接的终端设备601、602及交换器62/61。
在步骤904中,当每一终端设备601/602接收到该第三资料请求时,该终端设备601/602传送相关该终端设备601/602本身的该装置资料至与其电连接的该等交换器61、62。每一终端设备601、602之该装置资料包含一预设装置识别码及一预设制造商识别码。
在步骤905中,当每一交换器62/61接收到该第三资料请求时,该交换器62/61传送相关该交换器62/61本身的该装置资料至与其电连接的交换器61/62。每一交换器61、62之该装置资料包含该预设装置识别码及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
在步骤906中,当该交换器61/62接收到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61/62电连接的终端设备601、602之装置资料及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61/62自身电连接的交换器62/61之装置资料时,该交换器61/62将符合该参考装置资料之每一交换器62/61的装置资料的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修改为一无效识别码。
在步骤907中,该交换器61/62传送包含每一终端设备601、602的该装置资料及每一交换器62/61之修改后的该装置资料的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5,其中,该连接资料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61/62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601、602,而不指示出与该交换器61/62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62/61。
举例来说,该交换器61传送至该根组件5的连接资料包含该终端设备601的该装置资料、该终端设备602的该装置资料,及该交换器62之修改后的该装置资料。该交换器62传送至该根组件5的连接资料包含该终端设备601的该装置资料、该终端设备602的该装置资料,及该交换器61之修改后的该装置资料。在本实施例中,该交换器61为由将符合该参考装置资料之交换器62的装置资料的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修改为该无效识别码,该交换器62为由将符合该参考装置资料之交换器61的装置资料的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修改为该无效识别码,以使得该连接信息不指示出与该交换器61/62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62/61。然而,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该交换器61/62亦可由仅传送包含不符合该参考装置资料之该等终端设备601、602的装置资料的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5,以使得该连接信息不包含与该交换器61/62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62/61的装置资料。
在步骤908中,当该根组件5接收到来自每一交换器61、62的该连接资料时,该根组件5将该等连接资料传送至该主机4。
在步骤909中,该主机4根据该等连接资料,利用一深度优先搜寻算法(Depth-First Search,简称DFS),获得一相关于该根组件5、该等终端设备601、602及该等交换器61、62的拓朴扩展树(见图7)。值得一提的是,该主机4利用该深度优先搜寻算法进行搜寻的一搜寻路径依序为:该根组件5,该交换器61,该终端设备601的第一连接埠,该交换器61,该终端设备602的第一连接埠,该交换器61,该根组件5,该交换器62,该终端设备601的第二连接埠,该交换器62,该终端设备602的第二连接埠,该交换器62,该根组件5。
由于该连接资料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61/62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601、602,而不指示出与该交换器61/62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62/61,因此,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100经由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会获得如图7所示的一拓朴扩展树。当该主机4传送资料至该终端设备601或该终端设备602时,该主机4会先将该资料传送至该根组件5,然后该根组件5会直接将该资料传送至该交换器61或该交换器62,最后,该交换器61或该交换器62再将该资料直接传送至该终端设备601或该终端设备602。由此,传送至该终端设备601或该终端设备602的资料可直接经由该交换器61或该交换器62来传送,而不须先经由该交换器61传送至该交换器62后,再经由该交换器62来传送。因而,可避免在该交换器61发生异常时,导致资料亦无法经由该交换器62直接传送至该终端设备601、602之窘境。
参阅图8,本发明网络拓朴系统101系应用于丛集式储存架构中,并包括一主机端7、一连接该主机端7且包括多个彼此连接之交换器81、82如,网络交换器(Ethernetswitch)的交换器单元8,及多个连接该交换器单元8的终端设备801、802。
在本实施例中,该交换器单元8之数目为一,且该交换器单8元所包含之交换器81、82的数目为二。然而,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该交换器单元8之数目亦可为二以上,且每一交换器单元8所包含之交换器的数目亦可为三以上(图未示)。就每一交换器单元8的连接关系而言,该交换器单元8连接在该主机端7及一相邻前级的交换器单元8的其中一者。举例来说,第一个交换器单元8连接至该主机端7;对于其他的每一个交换器单元8,该交换器单元8连接至一相邻前级的交换器单元8(见图9)。此外,该等终端设备801、802的数目为二,然而,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该等终端设备之数目亦可为三以上(图未示)。
每一交换器81、82包括一第一连接埠、一第二连接埠,及两第三连接埠(图未示),且每一交换器81、82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主机端7,并经由该第二连接埠连接该等交换器81、82之另一者,且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连接该等终端设备801、802。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终端设备801、802皆包含一第一连接埠(图未示)及一第二连接埠(图未示)。每一终端设备801、802系经由其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交换器81的第三连接埠,并经由其第二连接埠连接该交换器82的第三连接埠,由此可达成冗余(Redundant)功能。
在每一交换器81/82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连接之终端设备801、802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81/82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7,并且在该交换器81/82接收到来自与该主机端7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回覆封包时,该交换器81/82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801、802。该请求封包包含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发现(DHCP Discover)封包及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请求(DHCP Request)封包之至少一者,该回覆封包包含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提供(DHCP Offer)封包及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回覆(DHCP ACK)封包之至少一者。在本实施例中,该交换器81系根据一封包的标头(header)判定该封包是否为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当该交换器81根据该请求封包的标头(header)判定出该请求封包为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81在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7时,即不会经由该第二连接埠来传送,例如,该交换器81为由将该请求封包的目的连接埠设为该第一连接埠而不设为该第二连接埠,以避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7。该交换器82亦是根据该封包的标头(header)判定该封包是否为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且亦是由将该请求封包的目的连接埠设为该第一连接埠而不设为该第二连接埠,以避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来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7。
此外,在每一交换器81、82接收到一相关于该等终端设备801、802之其中一者的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ARP Request)封包时,该交换器81/82仅经由其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至该终端设备801/802。
参阅图8与图10,本发明网络拓朴方法之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
在步骤91中,每一终端设备801、802传送该请求封包至与其本身电连接之交换器81、82。其中,每一终端设备801、802由其第一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交换器81,并由其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交换器82。
在步骤92中,在每一交换器81/82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电连接之终端设备801、802的该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81/82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7。由此,往后当该等终端设备801、802欲由其第一连接埠传送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该等终端设备801、802由其第一连接埠传送至该主机端7的封包皆会经由该交换器81来直接传送至该主机端7,而不须先经由该交换器81传送至该交换器82后,再由该交换器82传送至该主机端7。当该等终端设备801、802欲经由其第二连接埠传送封包至该主机端1’时,该等终端设备801、802经由其第二连接埠传送至该主机端7的封包皆会经由该交换器82来直接传送至该主机端7,而不须先经由该交换器82传送至该交换器81后,再由该交换器81传送至该主机端7。
在步骤93中,在该主机端7接收到来自该交换器81/82的该请求封包时,该主机端7传送该回覆封包至该交换器81/82。
在步骤94中,在该交换器81/82接收到来自该主机端7的该回覆封包时,该交换器81/82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801、802。由此,往后当该主机端7欲传送封包至该终端设备801的第一连接埠或该终端设备802的第一连接埠时,该主机端7传送至该终端设备801的第一连接埠或该终端设备802的第一连接埠的封包皆会经由该交换器81来直接传送,而不须先经由该交换器82传送至该交换器81后,再由该交换器81传送至该终端设备801的第一连接埠或该终端设备802的第一连接埠。当该主机端7欲传送封包至该终端设备801的第二连接埠或该终端设备802的第二连接埠时,该主机端7传送至该终端设备801的第二连接埠或该终端设备802的第二连接埠的封包皆会经由该交换器82来直接传送,而不须先经由该交换器81传送至该交换器82后,再由该交换器82传送至该终端设备801的第二连接埠或该终端设备802的第二连接埠。
值得一提的是,该交换器81/82不仅在接收到来自该主机端7的该回覆封包时,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801、802。当该交换器81/82在接收到一相关于该等终端设备801、802之其中一者的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81/82亦仅经由其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至该终端设备801或该终端设备802。由此,往后传送至该等终端设备801、802的封包可只经由该交换器81或只经由该交换器82来直接传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可仅利用该交换器61或该交换器62来传送资料至该等终端设备601、602以避免在该交换器61/62发生异常时,导致资料亦无法经由另一交换器62/61传送至该等终端设备601、602,此外,本发明网络拓朴方法经由每一交换器81、82在传送该请求封包、该回覆封包及该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时,皆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以使得往后传送至该等终端设备801、802的封包可只经由该交换器81或只经由该交换器82来传送,以避免在该交换器81/82发生异常时,导致资料亦无法经由另一交换器82/81传送至该等终端设备801、802,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经由一外围元件互连系统来实施,其特征在于,该外围元件互连系统包括一主机、一电连接该主机的根组件、至少一电连接该根组件且包括多个彼此电连接的交换器的交换器单元,及多个分别电连接该至少一交换器单元之一的终端设备,每一终端设备电连接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该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电连接的终端设备之装置资料及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交换器之装置资料时,每一交换器传送与该交换器相关的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其中,该连接资料仅指示出与该交换器电连接的该等终端设备,而不指示出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任一交换器;
(B)当该根组件接收到来自每一交换器的该连接资料时,该根组件将该等连接资料传送至该主机;及
(C)该主机根据该等连接资料,利用一深度优先搜寻算法,获得一相关于该根组件、该等终端设备及该等交换器的拓朴扩展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每一终端设备之该装置资料包含一预设装置识别码及一预设制造商识别码,每一交换器之该装置资料包含一预设装置识别码及一预设制造商识别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交换器预先储存与其电连接之交换器的参考装置资料,该参考装置资料包含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之每一交换器的该预设装置识别码及该预设制造商识别码,其中,步骤(A)包含以下子步骤:
(A-1)当该交换器接收到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电连接的终端设备之装置资料及来自每一与该交换器自身电连接的交换器之装置资料时,该交换器将符合该参考装置资料之每一交换器的装置资料的预设制造商识别码修改为一无效识别码;及
(A-2)该交换器传送包含每一终端设备的该装置资料及每一交换器之修改后的该装置资料的连接资料至该根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还包含以下步骤:
(D)该主机传送一第一资料请求至该根组件;
(E)当该根组件接收到该第一资料请求时,该根组件传送一第二资料请求至每一交换器;
(F)当每一交换器接收到该第二资料请求时,该交换器传送一第三资料请求至每一与该交换器电连接的终端设备及交换器;
(G)当每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三资料请求时,该终端设备传送相关该终端设备本身的该装置资料至与其电连接的该交换器;及
(H)当每一交换器接收到该第三资料请求时,该交换器传送相关该交换器本身的该装置资料至与其电连接的交换器。
5.一种网络拓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机端;
至少一交换器单元,连接该主机端,每一交换器单元包括
多个彼此连接的交换器,每一交换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埠、一第二连接埠及两第三连接埠,且该交换器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主机端,并经由该第二连接埠连接该等交换器之另一者;及
多个分别连接该至少一交换器单元之一的终端设备,每一终端设备分别与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的第三连接埠连接;
其中,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连接之终端设备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并且在该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该主机端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回覆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拓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请求封包包含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发现封包及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请求封包之至少一者,该回覆封包包含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提供封包及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回覆封包之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拓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一相关于该等终端设备之其中一者的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其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至该终端设备。
8.一种网络拓朴方法,经由一网络拓朴系统来实施,其特征在于,该网络拓朴系统包含一主机端、至少一连接该主机端且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交换器的交换器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该至少一交换器单元之一的终端设备,每一交换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埠、一第二连接埠及两第三连接埠,且该交换器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连接该主机端,并经由该第二连接埠连接该等交换器之另一者,每一终端设备分别与该交换器单元之该等交换器的第三连接埠连接,该网络拓朴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每一交换器接收到来自与其本身电连接之终端设备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第一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请求封包至该主机端;及
(B)在该交换器接收到来自该主机端的一相关于动态主机配置协定的回覆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该等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回覆封包至传送该请求封包的终端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拓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该请求封包包含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发现封包及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请求封包之至少一者,在步骤(B)中,该回覆封包包含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提供封包及一动态主机配置协定回覆封包之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拓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步骤(C),在该交换器接收到一相关于该等终端设备之其中一者的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时,该交换器仅经由其第三连接埠,而不经由该第二连接埠传送该位址解析协定转址请求封包至该终端设备。
CN201610813999.0A 2016-09-09 2016-09-09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扑方法、网络拓扑系统及网络拓扑方法 Active CN107809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3999.0A CN107809325B (zh) 2016-09-09 2016-09-09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扑方法、网络拓扑系统及网络拓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3999.0A CN107809325B (zh) 2016-09-09 2016-09-09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扑方法、网络拓扑系统及网络拓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325A true CN107809325A (zh) 2018-03-16
CN107809325B CN107809325B (zh) 2021-03-26

Family

ID=6156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3999.0A Active CN107809325B (zh) 2016-09-09 2016-09-09 外围元件互连的拓扑方法、网络拓扑系统及网络拓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93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4089A1 (en) * 2008-05-16 2011-03-17 Youichi Hidaka Pci express switch, pci express system, and network control method
CN102486759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为多道pci高速io互连提供线缆冗余和故障转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23824A (zh) * 2012-12-11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周边组件接口快速通道PCIe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917700A (zh) * 2015-05-25 2015-09-16 北京卓越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单元和交换单元双冗余的交换机
TWI611678B (zh) * 2016-07-13 2018-01-1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週邊元件互連的拓樸方法、網路拓樸系統及網路拓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4089A1 (en) * 2008-05-16 2011-03-17 Youichi Hidaka Pci express switch, pci express system, and network control method
CN102486759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为多道pci高速io互连提供线缆冗余和故障转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23824A (zh) * 2012-12-11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周边组件接口快速通道PCIe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917700A (zh) * 2015-05-25 2015-09-16 北京卓越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单元和交换单元双冗余的交换机
TWI611678B (zh) * 2016-07-13 2018-01-1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週邊元件互連的拓樸方法、網路拓樸系統及網路拓樸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325B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4711B (zh) 一种在边缘设备上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CN105450489B (zh) 输出优先实现最短报文的HEBus高效现场总线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1160850B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US6438128B1 (en) Alternate use of data packet fields to convey information
CN103944826B (zh) Spbm网络中的表项聚合方法及设备
CN103166874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3166858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9196455A1 (zh) 空调通讯系统、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3581164A (zh) 用于在可冗余操作的工业通信网络中进行消息传输的方法和用于可冗余操作的工业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
CN112532756B (zh) 接口扩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39075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457391B (zh) 用于EPON+EoC有线双向接入网的设备统一管理方法
CN110011941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4798350A (zh) 跨多个架构交换机的虚拟链路聚合
CN103841019A (zh) 多归接入最短路径桥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03550A (zh) 一种网络隔离方法及装置
CN104717117A (zh) 在虚拟端口通道(vPC)上的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
KR20160096526A (ko) 네트워크의 진단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38017B (zh) 基于路由功能的Modbus和BACnet Ethernet协议转化装置及转化方法
CN206470580U (zh) 安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系统
CN101645895A (zh) 一种实现隧道安全的方法和设备
US11349686B2 (en) Network arrangement and addressing of network components for a charging park
CN105933235A (zh) 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200107A (zh)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657377B (zh) 一种wia-pa/全互联制造网络信息服务适配器及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