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9111A -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9111A
CN107809111A CN201711067174.XA CN201711067174A CN107809111A CN 107809111 A CN107809111 A CN 107809111A CN 201711067174 A CN201711067174 A CN 201711067174A CN 107809111 A CN107809111 A CN 107809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grid system
power grid
energy
electric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7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9111B (zh
Inventor
李萌
蒋世用
张雪芬
冯重阳
刘建华
南树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10671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9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9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9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其中,该直流微电网结构包括:直流母线;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Ni,控制终端Ni用于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i=1,2,…,n。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微电网结构能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随着一次能源日益枯竭和环保压力日益增大,世界各国均面临着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在国家能源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各种可再生能源以大规模并网形式接入电网时,因其规模大、间歇性强、优质等特点,传统的电力设备、电网结构和运行及时等日益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减小各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同时为充分组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微电网应运而生。
微电网的组网方式有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交流微网比较成熟。直流微电网是以直流输电的形式,通过直流母线将微电源连接起来的可控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系统,直流微电网可以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相对于交流微网,直流微网具有电流变换环节少、变换效率高、控制灵活方便且便于分布式应用等优点,从而可大规模减少并网成本。
在典型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中,如图1所示,一般包含分布式能源板块、储能板块、直流负载板块和交流板块等部分,各个板块通过不同形式的变流器并入各级直流母线。其中,分布式能源板块包括光伏阵列和风电机组;储能板块包括蓄电池、超级电容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直流负载板块包括各种各样的直流负载;交流板块包括AC/DC变换器,作为并网接口。在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共直流母线耦合的方式,可以构建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
虽然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内部可主动实现能量的交换,维持系统的平衡,但无法进行能源的管理和交易。同时,由于不具备开放的直流母线接口,系统运行过程中盈余的能量,只能通过并网接口馈入电网,无法直接在系统间通过直流的方式流动。这样一来,势必存在较多的之间转换环节,导致能量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分布式能源利用率低。
进一步地,在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共直流母线耦合的方式,构建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存在如下问题: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启动过程中协调特性差,系统存在崩溃的风险;无法满足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间差异化需求,不具备智能匹配终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微电网结构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微电网结构能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包括:直流母线;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Ni,控制终端Ni用于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i=1,2,…,n。
可选地,控制终端Ni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j,并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区域Mj,其中,第一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区域Mj与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可选地,控制终端Ni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从直流母线或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获取能量。
可选地,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采用分布式架构。
可选地,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包括: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Qk,控制终端Qk用于控制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k=1,2,…,m。
可选地,控制终端Qk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从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l,并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系统Pl,其中,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系统Pl与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可选地,控制终端Qk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从直流母线或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获取能量。
可选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采用分布式架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终端Ni检测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电能,其中,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中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为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中的任意一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i=1,2,…,n;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
可选地,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控制终端Ni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j,其中,第一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区域Mj与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j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区域Mj。
可选地,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从直流母线或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获取能量。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控制终端Qk检测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电能,其中,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为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的任意一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k=1,2,…,m;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
可选地,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控制终端Qk从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l,其中,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系统Pl与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系统Pl。
可选地,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从直流母线或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获取能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终端Ni控制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微电网结构能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微网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的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直流微电网结构包括:直流母线20和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Ni,控制终端Ni用于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i=1,2,…,n。
可选地,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采用分布式架构。
本实施例的优选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如图3所示,该结构由n个不同的直流微电网区域(即上述的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组成,区域与区域之间采用分布式架构,每个区域均可以按照区域级别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运作,每个区域具备一个智能终端(即上述的控制终端Ni,图3中未示出),智能终端可以单独控制对应区域的能量管理,也可以通过开放的直流母线控制对应区域与其他n-1个区域进行智能匹配并参与n个区域的能源管理和交易。根据n个区域在地理上的跨度的大小,可以实现地区级、国家级、大洲级甚至全球级别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终端Ni控制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微电网结构能源利用率低技术问题,达到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控制终端Ni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j,并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区域Mj,其中,第一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区域Mj与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区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区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区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时,可以按照就近原则,与其他n-1个区域进行智能匹配,确定满足就近原则的区域,并完成两个区域之间的能量交易,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可选地,控制终端Ni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从直流母线或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获取能量。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区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区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区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直接从直流母线获取能量,或者也可以与其他n-1个区域进行智能匹配,从其他n-1个区域获取能量,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匹配,组合利用分布式能源,达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当检测到对应区域出现能量不足时,智能终端优先控制对应区域内部进行能量交换,例如,当区域1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控制区域内部的变流器进行能量交换,保证区域能量平衡。
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包括: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Qk,控制终端Qk用于控制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k=1,2,…,m。
可选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采用分布式架构。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每个区域内包含n个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即上述的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每个区域内的系统均采用分布式架构,且每个系统具备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可以单独控制对应系统的能量管理,也可以控制对应系统与其他n-1个系统进行智能匹配并参与n个系统的能源管理和交易。由于区域级别的直流微网系统与系统级别的直流微网系统实现方式一样,因此,系统级的智能终端可以按照区域级的智能终端进行设计,完成整个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
可选地,控制终端Qk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从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l,并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系统Pl,其中,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系统Pl与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系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系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系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时,可以按照就近原则,与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n-1个系统进行智能匹配,确定满足就近原则的系统,并完成两个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易,当同一个区域内不存在满足就近原则的系统时,可以通过区域级的智能终端,确定满足就近原则的区域,并完成系统与区域之间的能量交易,从而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可选地,控制终端Qk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从直流母线或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获取能量。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系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系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系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直接从直流母线获取能量,或者也可以与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n-1个系统进行智能匹配,从其他n-1个系统获取能量,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n-1个系统无法满足该系统的能量时,可以通过区域级的智能终端,从其他n-1个区域获取能量,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匹配,组合利用分布式能源,达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同样的,当检测到对应系统出现能量不足时,系统级的智能终端优先控制对应系统内部进行能量交换,例如,当系统1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控制系统内部的变流器进行能量交换,保证系统能量平衡。
可选地,如图1所示,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包括:分布式能源板块、储能板块、交流板块和直流负载板块。分布式能源板块、储能板块、交流板块和直流负载板块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
可选地,如图1所示,分布式能源板块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光伏阵列和风电机组,储能板块至少包括如下之一:蓄电池、超级电容和电动汽车充电桩,交流板块包括:第二AC/DC变流器,直流负载板块包括:直流负载。光伏阵列通过第一DC/DC变流器与共享接口连接,风电机组通过第一AC/DC变流器与共享接口连接;蓄电池通过第二DC/DC变流器与共享接口连接,超级电容通过第三DC/DC变流器与共享接口连接,电动汽车充电桩通过第四DC/DC变流器与共享接口连接;第二AC/DC变流器一端与共享接口连接,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网;直流负载通过第五DC/DC变流器与共享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系统与现有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结构相同,如图1所示,包含分布式能源板块、储能板块、储能板块和交流板块,各板块通过直流母线进行能量交换。其中,分布式能源板块包括光伏阵列和风电机组;储能板块包括蓄电池、超级电容、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等;直流负载板块包括各种各样的直流负载;交流板块包括AC/DC变换器。但是,与现有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结构不同的点在于,本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系统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并通过系统级的智能终端进行能量交换。
本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结构是在现有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架构基础上,构建的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由n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包含n个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系统与系统间,区域与区域间,均通过开放的直流母线参与能量交换。并且,在典型的直流微网系统上增加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负责智能匹配分布式系统、能源管理和交易。一方面完善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启动策略和协调策略,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匹配,组合利用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各单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采取就近原则交易能源,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现不同级别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形式拓扑,同样可以取得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控制终端Ni检测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电能,其中,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中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为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中的任意一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i=1,2,…,n;
步骤S404,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
可选地,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采用分布式架构。
本实施例的优选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如图3所示,该结构由n个不同的直流微电网区域(即上述的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组成,区域与区域之间采用分布式架构,每个区域均可以按照区域级别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运作,每个区域具备一个智能终端(即上述的控制终端Ni,图3中未示出),智能终端可以单独控制对应区域的能量管理,也可以通过开放的直流母线控制对应区域与其他n-1个区域进行智能匹配并参与n个区域的能源管理和交易。根据n个区域在地理上的跨度的大小,可以实现地区级、国家级、大洲级甚至全球级别的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终端Ni控制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微电网结构能源利用率低技术问题,达到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步骤S404,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控制终端Ni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j,其中,第一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区域Mj与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j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区域Mj。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区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区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区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时,可以按照就近原则,与其他n-1个区域进行智能匹配,确定满足就近原则的区域,并完成两个区域之间的能量交易,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可选地,步骤S404,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从直流母线或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获取能量。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区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区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区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直接从直流母线获取能量,或者也可以与其他n-1个区域进行智能匹配,从其他n-1个区域获取能量,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匹配,组合利用分布式能源,达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当检测到对应区域出现能量不足时,智能终端优先控制对应区域内部进行能量交换,例如,当区域1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控制区域内部的变流器进行能量交换,保证区域能量平衡。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控制终端Qk检测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电能,其中,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为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的任意一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k=1,2,…,m;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
可选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采用分布式架构。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每个区域内包含n个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即上述的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每个区域内的系统均采用分布式架构,且每个系统具备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可以单独控制对应系统的能量管理,也可以控制对应系统与其他n-1个系统进行智能匹配并参与n个系统的能源管理和交易。由于区域级别的直流微网系统与系统级别的直流微网系统实现方式一样,因此,系统级的智能终端可以按照区域级的智能终端进行设计,完成整个多维分布式直流微网系统。
可选地,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控制终端Qk从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l,其中,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直流微电网系统Pl与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直流微电网系统Pl。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系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系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系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时,可以按照就近原则,与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n-1个系统进行智能匹配,确定满足就近原则的系统,并完成两个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易,当同一个区域内不存在满足就近原则的系统时,可以通过区域级的智能终端,确定满足就近原则的区域,并完成系统与区域之间的能量交易,从而减小之间传输和转换环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可选地,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终端Qk控制直流微电网系统Pk从直流母线或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获取能量。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中,系统级的智能终端单独控制对应系统的能量管理,当检测到对应系统(即上述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直接从直流母线获取能量,或者也可以与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n-1个系统进行智能匹配,从其他n-1个系统获取能量,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n-1个系统无法满足该系统的能量时,可以通过区域级的智能终端,从其他n-1个区域获取能量,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匹配,组合利用分布式能源,达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同样的,当检测到对应系统出现能量不足时,系统级的智能终端优先控制对应系统内部进行能量交换,例如,当系统1出现能量不足时,可以控制系统内部的变流器进行能量交换,保证系统能量平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流母线;
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通过共享接口接入所述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Ni,控制终端Ni用于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i=1,2,…,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Ni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j,并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j,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j与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Ni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从所述直流母线或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获取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采用分布式架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i包括:
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通过所述共享接口接入所述直流母线,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设置有一个控制终端Qk,所述控制终端Qk用于控制所述每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其中,k=1,2,…,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Qk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l,并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l,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l与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Qk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从所述直流母线或所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获取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采用分布式架构。
9.一种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终端Ni检测对应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电能,其中,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中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为多个直流微电网区域Mn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i=1,2,…,n;
所述控制终端Ni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终端Ni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区域Mj,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j与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所述控制终端Ni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j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j。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Ni控制直流微电网区域Mi与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终端Ni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区域Mi从所述直流母线或所述其他n-1个直流微电网区域获取能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终端Qk检测对应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电能,其中,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为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通过共享接口接入直流母线,k=1,2,…,m;
所述控制终端Qk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Qk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终端Qk从所述多个直流微电网系统Pm中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Pl,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l与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
所述控制终端Qk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将过剩的能量传输给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l。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Qk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与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终端Qk控制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Pk从所述直流母线或所述其他m-1个直流微电网系统获取能量。
1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9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
16.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9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微电网结构的控制方法。
CN201711067174.XA 2017-11-01 2017-11-01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Active CN107809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7174.XA CN107809111B (zh) 2017-11-01 2017-11-01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7174.XA CN107809111B (zh) 2017-11-01 2017-11-01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111A true CN107809111A (zh) 2018-03-16
CN107809111B CN107809111B (zh) 2023-07-14

Family

ID=61583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7174.XA Active CN107809111B (zh) 2017-11-01 2017-11-01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91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407A (zh) * 2019-12-13 2020-02-21 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1520A (ja) * 2009-11-06 2011-05-19 Mazda Motor Corp マイクログリッドにおける電力需給制御システム
CN103683272A (zh) * 2013-11-30 2014-03-26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能量平衡控制方法
CN104092303A (zh) * 2014-07-03 2014-10-08 内蒙古大学 风光分布式发电独立微网能量管理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207326A (zh) * 2015-09-22 2015-12-30 青岛派克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充电模式共直流母线的新型结构
CN105515027A (zh) * 2015-08-06 2016-04-20 樊朝晖 一种负荷曲线可配置的储能微网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1520A (ja) * 2009-11-06 2011-05-19 Mazda Motor Corp マイクログリッドにおける電力需給制御システム
CN103683272A (zh) * 2013-11-30 2014-03-26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能量平衡控制方法
CN104092303A (zh) * 2014-07-03 2014-10-08 内蒙古大学 风光分布式发电独立微网能量管理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515027A (zh) * 2015-08-06 2016-04-20 樊朝晖 一种负荷曲线可配置的储能微网控制方法
CN105207326A (zh) * 2015-09-22 2015-12-30 青岛派克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充电模式共直流母线的新型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407A (zh) * 2019-12-13 2020-02-21 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111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4393B (zh) 一种基于电能路由技术的区域能源互联配电网系统
US105599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grid control with sub-cyclic local response capability
CN104617577B (zh) 一种主动配电网全分布式自律经济调度方法
CN104917173B (zh) 适应配电网大容量负荷转移的配电网优化方法
CN102693129B (zh) Iec61850到61970的模型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4578132B (zh) 一种交直流微电网的电力集能器系统
CN108493998B (zh) 考虑需求响应与n-1预想故障的鲁棒输电网规划方法
CN106953369A (zh) 一种用于混合多馈入直流系统柔性直流逆变站的控制方法
CN108550930A (zh) 基于退役动力电池包的桥接管理器、桥接系统及桥接方法
CN108281982A (zh) 电量传输电路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6786771A (zh) 一种能源互联网用能源路由器及能源处理方法
CN109242217A (zh) 一种电-气能源多目标分布式交易协同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7994601A (zh) 一种交直流互联电网关键线路辨识方法
CN110417052A (zh)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串并混联组网结构、控制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CN107332290B (zh) 一种基于直流线路的区域负荷转供方法
CN108092315A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消纳的交流微网组网系统
CN108281987A (zh) 一种应用于海岛微电网的能源路由器
CN107809111A (zh) 直流微电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5960746A (zh) 形成和操作多终端电力系统的方法
CN109088441A (zh) 电力电子变压器并机最优负载功率分配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6356907A (zh) 一种家庭供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230009B (zh) 一种户用储能产品的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809340A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点的快速计算方法
CN105183013B (zh) 多蒸汽管网系统及多蒸汽管网系统的蒸汽平衡方法
CN207410031U (zh) 直流微电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