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7778A -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7778A
CN107807778A CN201711085489.7A CN201711085489A CN107807778A CN 107807778 A CN107807778 A CN 107807778A CN 201711085489 A CN201711085489 A CN 201711085489A CN 107807778 A CN107807778 A CN 107807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gesture motion
display system
display device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54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54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7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7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7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系统包括主控芯片、信号处理模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其中,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设置于显示设备的外端面,用于在显示设备外部的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根据用户在电场中做出的手势动作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信号处理模块与接收电极相连,用于获取电场强度变化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主控芯片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手势动作信号,并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确定与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人机交互,同时也避免了对显示屏触摸留下划痕。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对各个显示设备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生活中经常使用如下两种控制方式实现用户与显示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
1、摄像头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的手势动作,可将捕捉到的信息反馈到显示设备的主控芯片,实现人机交互。2、红外感应技术、电容屏触摸技术和电阻屏触摸技术能实现用户对显示设备的近距离触摸操控,在操控过程中用户需与屏体保持较近的距离,或者需触摸到屏体才可完成人机交互。
上述两种对显示设备的操控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第一种控制方式,当利用摄像头识别技术对显示设备进行远距离操控时,摄像头可捕捉到其自身视角范围内所有可被识别的内容,因此该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进而导致误操作的情况发生,用户体验效果较差。对于第二种控制方式,当利用红外感应技术,电容屏或电阻屏触摸技术时,对显示设备进行操控的用户手势需要触摸到或与显示屏保持非常近的距离时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这种技术如果应用到屏幕较大的显示设备时,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在对显示屏触摸的过程中,容易留下触摸印记,难以清理,长时间不同程度的触摸屏幕还将导致出现屏幕划痕等磨损现象。
所以,通过上述两种控制方式完成用户与显示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可靠性较差,用户体验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识别显示屏前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手势动作,实现了在不接触显示设备的状态下对显示设备功能的控制,同时也避免了对显示设备的误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手势检测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主控芯片,所述手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其中,
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设置于显示设备的外端面,用于在所述显示设备外部的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根据用户在电场中做出的手势动作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相连,用于获取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
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手势动作信号,并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的电场,检测用户手势动作信息并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
信号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并将所述手势动作信号发送到显示系统的主控芯片;
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并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显示系统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手势检测设备。其中,显示设备包括主控芯片,手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通过在显示设备的外端面布设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可以在显示设备外部的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当用户在电场中做出手势动作时,电场强度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将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相连,可获取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可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显示设备的主控芯片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手势动作信号,并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通过确定与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可以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采用摄像头,通过显示屏前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可用于识别手势动作,解决了利用摄像头识别手势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导致的误操作。此外,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在进行手势动作时,无需接触到显示屏,通过在显示屏前设定范围内进行手势动作即可实现对显示设备功能的控制,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人机交互,同时也避免了对显示屏触摸留下印记或出现划痕等磨损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剖面结构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侧视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电极布设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不存在人手情况下无畸变的电场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人手靠近电场的情况下电场畸变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优选的显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a所示,该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设备110和手势检测设备120。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剖面结构图。如图1b所示,显示设备110包括主控芯片(图1b中未示出),手势检测设备120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图1b中未示出)、发射电极122和接收电极123。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侧视结构图。如图1c所示,发射电极122与接收电极123设置于显示设备的外端面,用于在显示设备外部的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根据用户在电场中做出的手势动作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
信号处理模块121,分别与发射电极122和接收电极123相连,用于获取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
主控芯片111,与信号处理模块121相连,用于获取手势动作信号,并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确定与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示例性的,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电极布设示意图。如图2a所示,发射电极122,为透明的网状结构,布设于显示屏的外表面。这样设置是为了增加显示屏的透明度,从而增加透光率,避免影响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示例性的,如图2a所示,接收电极123的个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显示屏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的边框位置,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以及所有接收电极之间相互绝缘。在显示屏边框的四个方向上均布设接收电极是为了使得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形成的电场范围足够大,当用户在显示屏前预设范围内的任何位置有手势动作的变化时均可以被电场所检测,提升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不存在人手情况下无畸变的电场示意图。如图2b所示,发射极和接收极可以被看做等效的电容,电场线从发射极到接收极形成回路。
示例性的,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人手靠近电场的情况下电场畸变示意图。如图2c所示,当将手部放置在由发射极和接收极形成的电场空间内时,由于人体本身的导电性,可将手部看做是零电位点,因此,发射极和接收极的电场线都将由人体转接至地面。此时,电场强度将发生改变,接收电极接收到的电压信号相对于电场中不存在用户手部的情况(图2b所示出)将发生改变。因此,可根据电场强度的变化数据判断手部在电场中的所处位置。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优选为电视机,也可以为一些具有显示功能的其他显示设备,如电脑或广告显示屏等。通过在显示屏与待检测的手势动作之间相隔预设距离(例如10厘米)内进行手势动作,可以控制显示设备的一些特定功能。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手势动作主要包括一些简单且易于识别的手势,例如手势平移、画圈以及触碰等。显示设备的功能可以为但并不限于如下功能:音量或画面亮度的调节以及频道或歌曲的切换。
进一步的,可通过细化手势动作,为同一手势动作设置不同的预设控制指令,进而实现手势对显示设备更多功能的控制。例如,可对同一手势动作不同的运动方向进行区分,使得不同方向的手势动作对应显示设备的不同功能。例如可以将画圈动作细化为顺时针画圈和逆时针画圈两种,顺时针画圈手势动作对应控制显示设备弹出菜单显示栏的功能,逆时针画圈手势动作对应控制显示设备关闭菜单显示栏的功能。
可选的,可预先设定控制显示设备功能的预设控制指令与经过验证的手势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识别出手势动作后,可将识别出的手势动作转换为对应的控制指令并执行该指令。例如,若手势左右移动与电视频道切换相对应,当识别出手势动作为从左向右移动时,则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为将电视节目切换到下一个频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手势检测设备。其中,显示设备包括主控芯片,手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通过在显示设备的外端面布设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可以在显示设备外部的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当用户在电场中做出手势动作时,电场强度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将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相连,可获取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可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显示设备的主控芯片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手势动作信号,并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通过确定与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可以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采用摄像头采集手势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导致误操作的问题。此外,用户在进行手势动作时,无需接触到显示屏,通过在显示屏前设定范围内进行手势动作即可实现对显示设备功能的控制,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人机交互,同时也避免了对显示屏触摸留下印记或划痕等磨损现象。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优选的显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主控芯片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进行了细化,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显示系统具体包括:显示设备和手势检测设备,显示设备包括主控芯片211,手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处理模块221、发射电极222和接收电极223。其中,接收电极223包括在显示设备上、下、左和右四个边框位置布设的电极1、电极2、电极3和电极4,发射电极222为在显示屏的屏幕最外一层布设的网状电极5。
其中,信号处理模块221包括信号处理芯片2210、信号处理芯片2210的发射引脚与发射电极222相连,用于为发射电极提供电压信号。
优选的,信号处理芯片可向发射电极提供一种在设定频率下周期性变化的电压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接收电极由于与发射电极可被看作是等效电容,因此接收电极也将感应到发射极发射出的周期性变化的电信号,此时,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电场。进一步的,周期性变化的电信号也可在电场中起到抗干扰的作用。
示例性的,信号处理芯片2210的接收引脚的个数与接收电极223的个数相对应,用于获取接收电极反馈的电压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可在信号处理芯片与接电极之间连接信号调节器和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通过信号调节器可采集并放大不同接收电极反馈的多路电压信号。通过ADC可将放大的多路电压信号转换成多路数字信号,并将该多路数字信号反馈到信号处理芯片。这样,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信号处理芯片以及主控芯片所处理的电压信号均为芯片可识别的数字信号。示例性的,信号调节器以及ADC也可集成到信号处理芯片中内部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以及模数转换处理。
示例性的,在设定时间段内,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将不同接收电极反馈的电压信号发送到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将多路电压信号相结合,通过识别不同电极反馈的电压信号的变化幅度可确定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下面对上述手势识别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信号处理芯片具体用于:在设定时间段内获取不同接收电极反馈的多路电压信号;计算多路电压信号中的每一路电压信号相对于预设基准电压信号的变化值;将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发送到主控芯片,供主控芯片识别。
其中,预设基准电压信号为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的电场中不存在人手时,接收电极反馈到信号处理芯片中的电压信号。由于手部在电场中位置的改变,将导致电场强度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使得接收电极反馈的电压信号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信号处理芯片可通过计算每一路电压信号与预设基准电压信号的差值,可得到不同接收电极对应的电压变化值。在设定时间段内,信号处理芯片将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发送到主控芯片后,主控芯片可根据电压信号的变化值对电场中手部位置及运动轨迹进行识别。
示例性的,为了简化运算,信号处理芯片可采用信号编码的方式对多路数字信号依次进行编码,以作区分。例如,本实施例中接收电极的个数为4个,则信号处理芯片可以接收到4路电压信号。信号处理芯片可将接收到的4路信号依次编码为信号1、信号2、信号3和信号4。
示例性的,由于手势动作具有方向性,因此,为了便于主控芯片识别手势动作的方向,信号处理芯片在对电压信号进行编码前,可先对接收电极进行编码,电压信号的编码序号与接收电极的编码序号相同。例如,图3所示的电极1对应信号1、电极2对应信号2、电极3对应信号3以及电极4对应信号4。示例性的,由于接收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变,因此,主控芯片可根据接收电极的位置,同时结合获取到的电压信号(可包含对应的编码)的变化值确定手势动作的方向。
示例性的,主控芯片可具体用于:在设定时间段内获取与各个接收电极相对应的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根据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以及各个接收电极在显示屏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确定与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并基于预设控制指令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2a所示,若将显示设备外端面的接收电极从显示屏的上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码为电极1、电极2、电极3和电极4时,当用户手部在设定时间内从显示屏的左侧移动到右侧时,接收电极4和接收电极2先后被感应,从而信号4的变化值和信号2的变化值在设定时间段内先后被主控芯片获取。主控芯片根据信号4的变化值和信号2的变化值(手部在左侧时,信号4的变化值较大,信号2的变化值较小甚至没有发生改变;手部在右侧时,信号2的变化值较大,信号4的变化值较小甚至没有发生改变),同时根据接收电极4和接收电极2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可确定用户的手部从显示屏的左侧移动到显示屏的右侧。主控芯片可以基于预设手势识别与功能控制算法选择与手势从左向右移动对应的控制指令,以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示例性的,主控芯片除了可将多路电压信号(或多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相结合确定手部的位置以及运动轨迹之外,对于某一具体时刻,主控芯片还可识别当前时刻手部在电场中的位置。具体手势识别原理如下:
如图2a所示,每个电极可独立感应人手的位置,并独立反馈到信号处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在对多路数字信号依次进行编码后,可在同一时刻将基准数字信号与多路数字信号中的每一路数字信号作比较,确定变化幅度最大的目标数字信号作为手势动作信号,其中,预设基准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处理后得到基准数字信号;将手势动作信号及其对应的编码发送到主控芯片,供主控芯片识别。
主控芯片在获取到手势控制信号后,可根据其对应的编码以及该编码所对应的接收电极的位置确定手部在电场中的位置。例如,在同一时刻,信号处理芯片识别出接收电极4发送的信号4的变化幅度大于其他3个信号的变化幅度时,则信号处理芯片将信号4作为手势动作信号,并与编码4一并发送到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在获取到手势动作编码后,可根据编码4对应的接收电极在显示屏的左边框位置,判断出在当前时刻用户手部位于显示屏的左侧且靠近接收电极4。
进一步的,若主控芯片识别出用户手部在显示屏的左侧停留一段时间时,例如停留2秒,则可确定手势动作为触碰动作。示例性的,触碰动作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可以为在显示屏的显示界面弹出亮度或音量显示条等对话框,以供用户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选项。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系统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230,与信号处理模块221相连(具体与信号处理芯片2210相连),用于为信号处理模块供电,以控制手势识别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当然主控芯片也可以控制手势识别功能处于低功耗状态,即如果主控芯片通过信号处理芯片以及接收电极检测出用户长时间(例如30分钟)未进行任何手势动作时,可以通过控制电源管理模块230改变信号处理模块221的供电方式,使得信号处理模块处于低功耗状态,进而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
进一步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可与显示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有线或者无线),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便利。例如,可通过在移动终端中安装与显示设备对应的应用安装包(AndroidPackage,APK),通过手机APK可以控制显示设备的手势识别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同时也可以控制该手势识别功能进入休眠模式的低功耗状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40,与主控芯片211通信连接,用于存储与手势动作识别以及功能控制相关的软件。当手势识别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时,主控芯片可通过调用此软件检测和处理手势动作信号。同时该软件也可以通过与显示设备菜单控制接口连接,以控制显示设备的功能,实现通过手势动作控制显示设备功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信号处理模块和主控芯片的工作原理进行细化。其中,信号处理模块中的信号处理芯片可确定在设定时间段内不同电极反馈的多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主控芯片在获取到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之后,可根据变化值以及各个接收电极在显示屏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的手部位置及移动轨迹,进而确定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有效的人机交互。信号处理模块也可将各路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与预设基准数字信号进行比较后,得到变化幅度最大的目标数字信号作为手势动作信号。主控芯片在获取到该手势动作信号后,可直接根据该手势动作确定当前时刻手部在显示屏前的位置信息,进而控制显示屏幕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样在用户未接触到屏幕的情况下,即可完成人机交互,避免了在显示屏上留下划痕。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显示系统来执行,该显示系统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包括显示设备和手势检测设备。其中,显示设备可包括主控芯片,所手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310:利用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的电场,检测用户手势动作信息并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
S320:信号处理模块获取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并将手势动作信号发送到显示系统的主控芯片。
S330:主控芯片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并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显示系统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示例性的,主控芯片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并确定与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可包括:若主控芯片根据手势动作信号识别出手的运动轨迹为从上向下平移,则确定与手势从上向下的平移信息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为将显示系统的当前播放音量连续降低两个等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主控芯片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的电场,检测用户手势动作信息并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信号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并将所述手势动作信号发送到显示系统的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并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显示系统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检测手势动作对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利用手势动作控制显示设备的功能时,无需采用摄像头识别手势,通过显示屏前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用于识别手势动作,解决了由于采用摄像头采集手势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导致误操作的问题。此外,用户在进行手势动作时,无需接触到显示屏,通过在显示屏设定范围内进行手势动作即可实现对显示设备功能的控制,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人机交互,同时也避免了对显示屏触摸留下印记或划痕等磨损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系统来执行,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系统。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设备和手势检测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主控芯片,所述手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其中,
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设置于显示设备的外端面,用于在所述显示设备外部的设定范围内形成电场,根据用户在电场中做出的手势动作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接收电极相连,用于获取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
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手势动作信号,并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电极,为透明的网状结构,布设于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的外表面;
所述接收电极的个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的边框位置,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之间,以及所有接收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芯片;
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的发射引脚与所述发射电极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电极提供电压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的接收引脚的个数与所述接收电极的个数相对应,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电极反馈的电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具体用于:
在设定时间段内获取不同接收电极反馈的多路电压信号;
计算所述多路电压信号中的每一路电压信号相对于预设基准电压信号的变化值;
将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发送到所述主控芯片,供所述主控芯片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具体用于:
对所述多路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处理得到多路数字信号,对所述多路数字信号依次进行编码;
在同一时刻将基准数字信号与所述多路数字信号中的每一路数字信号作比较,确定变化幅度最大的目标数字信号作为手势动作信号,其中,所述预设基准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处理后得到所述基准数字信号;
将所述手势动作信号及其对应的编码发送到所述主控芯片,供所述主控芯片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具体用于:
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获取与各个接收电极相对应的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
根据所述各路电压信号的变化值以及所述各个接收电极在显示屏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
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预设控制指令对所述显示设备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与待检测的手势动作之间相隔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势动作包括手势平移、画圈以及触碰;
所述显示设备的功能包括:音量或画面亮度的调节以及频道或歌曲的切换。
9.一种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形成的电场,检测用户手势动作信息并产生相应的电场强度变化数据;
信号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对所述电场强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应的手势动作信号,并将所述手势动作信号发送到显示系统的主控芯片;
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并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以对所述显示系统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手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并确定与所述位置及运动轨迹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手势动作信号识别出手的运动轨迹为从上向下平移,则确定与手势从上向下的平移信息对应的预设控制指令为将显示系统的当前播放音量连续降低两个等级。
CN201711085489.7A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807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5489.7A CN107807778A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5489.7A CN107807778A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7778A true CN107807778A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91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5489.7A Pending CN107807778A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777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0410A (zh) * 2019-03-19 2019-07-02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材料的墙面手势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673736A (zh) * 2019-09-30 2020-01-10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识别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78009A (zh) * 2019-12-04 2020-04-28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场感应的办公桌面手势控制系统
CN111781758A (zh) * 2020-07-03 2020-10-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176825A (zh) * 2021-04-28 2021-07-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大面积隔空手势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4531947A (zh) * 2020-08-31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响应操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0049A (zh) * 2013-08-28 2013-12-11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
CN103616977A (zh) * 2013-12-04 2014-03-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触摸屏终端
CN104461123A (zh) * 2013-09-25 2015-03-25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组合器和操作检测装置
CN104597795A (zh) * 2015-01-30 2015-05-06 成都上生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音量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4834371A (zh) * 2015-03-13 2015-08-12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3d手势旋钮模块和智能控制终端
CN106605193A (zh) * 2014-08-20 2017-04-26 微晶片科技德国公司 用于手势检测及跟踪的电极布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0049A (zh) * 2013-08-28 2013-12-11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
CN104461123A (zh) * 2013-09-25 2015-03-25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组合器和操作检测装置
CN103616977A (zh) * 2013-12-04 2014-03-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触摸屏终端
CN106605193A (zh) * 2014-08-20 2017-04-26 微晶片科技德国公司 用于手势检测及跟踪的电极布置
CN104597795A (zh) * 2015-01-30 2015-05-06 成都上生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音量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4834371A (zh) * 2015-03-13 2015-08-12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3d手势旋钮模块和智能控制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0410A (zh) * 2019-03-19 2019-07-02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材料的墙面手势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9960410B (zh) * 2019-03-19 2020-05-22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材料的墙面手势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0673736A (zh) * 2019-09-30 2020-01-10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识别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73736B (zh) * 2019-09-30 2023-04-07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识别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78009A (zh) * 2019-12-04 2020-04-28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场感应的办公桌面手势控制系统
CN111781758A (zh) * 2020-07-03 2020-10-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531947A (zh) * 2020-08-31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响应操作方法
CN113176825A (zh) * 2021-04-28 2021-07-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大面积隔空手势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3176825B (zh) * 2021-04-28 2022-07-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大面积隔空手势识别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7778A (zh) 一种显示系统及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049721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82041B (zh) 用于控制助听器的便携式终端及其方法
CN102749995B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挥控方法
CN103873813B (zh) 一种会议电视多画面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205450745U (zh) 智能音响
CN105139626A (zh) 一种多功能万能遥控器
CN104410883A (zh) 一种移动可穿戴非接触式交互系统与方法
CN107147769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068087A (zh) 智能会议投影系统
WO2019024384A1 (zh) 移动终端及其射频指纹识别装置和方法
CN105159446A (zh) 一种终端的单手操作方法和装置
CN204146509U (zh) 一种硬币存储装置
CN103517115A (zh) 对widget视图添加焦点框的方法、系统及智能电视
CN102215426A (zh) 基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控制的智能电视机顶盒
CN102193714A (zh) 一种移动终端资料分组管理的人机交互方式
CN104484032A (zh) 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手势检测
CN103297835A (zh) 基于手势轨迹的云媒体全业务智能操作方法
CN105681859A (zh) 基于人体骨骼追踪控制智能电视的人机交互方法
CN103269445B (zh) 智能电视系统控制方法
CN107807538A (zh) 一种智能家居的虚拟投影开关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7942700A (zh) 一种家电控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204764A (zh) 具有悬浮屏的手持终端、显示设备及遥控方法
CN106940599A (zh) 一种终端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78768A (zh) 声控交互式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10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