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0764A - 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00764A CN107800764A CN201710812734.3A CN201710812734A CN107800764A CN 107800764 A CN107800764 A CN 107800764A CN 201710812734 A CN201710812734 A CN 201710812734A CN 107800764 A CN107800764 A CN 107800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user terminal
- base
- data file
- desig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2—Policies or rules for updating, deleting or replacing the stor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效率低下,设计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端发服务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其成本低、效率高、功耗小等优势,不断成为人们日常以及工作生活中的必须技术,同样的,在传统行业中,由于信息化的各种优势,传统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信息化、电子化的各种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也从纸上设计阶段进入到电子设计阶段。在目前的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出现了用于设计工作的设计软件,而随着应用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在不同设计过程或不同设计场景的设计需求,产生了不同的设计软件。但在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至少发现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的设计软件中,往往都有着自己的数据存储以及输出格式,而要想在不同设计软件之间使用相同的数据或格式,就需要对第一个设计软件的数据输出格式进行转换,以转换为第二个设计软件可识别或可读取的数据,再进行使用,但这样就需要设计人员将上述第一个设计软件以及第二个设计软件都安装到设备上,而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一个设计人员的设备上需要安装多个设计软件,才能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否则就无法正常查看或使用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这样就为设计人员带来了较大麻烦,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有些设计软件对设备的硬件要求较高,如果设备无法满足需求,将无法安装对应的设计软件;同时,在每台设备上都安装有同样的多个设计软件也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设计软件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互相使用而导致的设计工作效率低下、以及设计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数据共享方法,应用于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与所述基线和版本信息一致;若是,则进行后续步骤;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返还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保存的数据文件与存储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查找存储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目标数据库,从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及第二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基于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修改所述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数据及版本,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数据共享系统,应用于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请求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校验单元,用于: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与所述基线和版本信息一致;若是,则进行后续步骤;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返还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查找单元,用于:根据保存的数据文件与存储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查找存储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目标数据库,从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和第二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修改指令单元,用于接收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修改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修改所述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数据及版本,其中,所述基线数据修改请求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映射单元,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通知单元,用于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设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处理器中加载并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云端服务器将不同部门、不同设计软件以及不同地区的数据连接到了一起,实现在不同设计软件之间将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数据进行互相使用,因此设计人员不用在每个设备上都安装多个同样的设计软件,极大的减小了对每个设备的资源需求,从而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有的设计数据都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查看和管理,因此能够避免因为拷贝或在传输过程中导致的传输错误,同时对于云端服务器中的数据错误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修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设计质量。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将设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后,当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数据获取请求后,可以根据获取请求对应的软件,将需要获取的数据转化为该软件支持的数据文件并发送到该软件,因此不需要设计人员再对原始数据进行查看或转化,极大的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中的数据都需要进行校验,因此能够避免因人工检查导致的检查失误或漏检的情况,同时提高了检查的速度,从而避免了因为设计错误而导致的返工,从而降低了设计过程中的额外消耗,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云端服务器中的数据被修改后,会对所有修改前依赖该数据进行设计的用户终端进行提示,并提示修改的文件以及对应的数据,而不需要人工对该修改的内容进行查找并通知到每一个需要提示进行修改的用户终端,因此进一步的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设计领域的设计管理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云端服务器与相关用户终端的一个较佳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共享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共享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效率低下,设计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不仅限于设计领域的数据共享,还可用于多种工程领域的数据共享。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基线(Baseline),是软件文档或源码(或其它产出物)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所以,当基线形成后,项目负责SCM的人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基线已经形成,并且哪儿可以找到这基线了的版本。这个过程可被认为内部的发布。至于对外的正式发布,更是应当从基线了的版本中发布。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首先,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背景,请参见附图1。
目前,在工业设计领域,为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也从原来的纸上设计阶段进入到电子设计阶段,通过各种开发设计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设计出不同的设计资料,并保存在电脑或本地服务器中。
一方面,由于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设计资料可能涉及企业的机密信息,因此只能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或本地公司的服务器中;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设计软件的输出文件不同,因此不同软件的设计资料不能直接互相使用,而是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手动进行查看或者转化后才能使用。
此时,若需要一个设计人员在第一设计软件上设计完成后的设计资料给另一个设计人员在第二设计软件上使用,以进行后续的设计开发工作,则必须设计人员将该设计资源从第一设计软件上输出为第一格式的数据后,再手动对第一格式的数据进行转化,以生成第二格式的数据,以能够在第二设计软件上进行识别或使用,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设计出的设计资料可能需要多次的交互使用,则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消耗,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A地区的设计人员A通过用户终端1进行设计工作,在用户终端1上存储有的设计工作所需的基线数据的基础上,设计人员A设计出文件1、文件2和文件3,并保存在用户终端1或A地区的服务器上;B地区的设计人员B通过用户终端2进行设计工作,在用户终端2上存储有的设计工作所需的基线数据的基础上,设计人员B设计出文件1、文件3和文件4;基于同样的原理,C地区的设计人员通过用户终端3设计出文件3和文件5,D地区的设计人员通过用户终端4设计出文件5、文件6、文件7和文件8,E地区的设计人员通过用户终端5设计出文件1。
通过以上实现方案可知,在每个地区的用户终端上都存储有设计软件,而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来说,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软件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每个地区的用户终端或服务器上需要安装将要使用的设计软件,而这些设计软件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安装,进而占用大量的存储资源,就造成了额外的企业成本。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当一个地区的设计人员对基线数据进行更改后,基于相同的基线数据进行设计工作的不同地区的设计人员无法得知基线数据的更改状态,因此可能继续采用原来的基线数据进行设计工作,而当随后接收到基线数据的更改通知以及更改内容后,又需要对之前的设计资料进行对应的查找、更改以及校验,因此,这又给设计人员造成了大量的额外工作量,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A地区的设计人员A对基线数据进行了更改,但并未及时通知到采用相同基线数据的C、D地区的设计人员,此时C地区的设计人员基于原来的基线数据设计出文件3和文件5,D地区的设计人员基于原来的基线数据设计出文件5和文件8,在设计完成后C、D地区的设计人员才接到基线数据更改通知,因此,C、D地区的设计人员基于更改后的基线数据对上述文件3、文件5和文件8超找到更改的基线数据后,进行逐一的更改,并在更改完成后重新进行校验工作。
由以上实现方案可知,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导致设计人员无法及时的接收到更改通知,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当在设计工作完成后接收到更改通知,需要对已经设计完成的设计资料基于修改通知中对应的修改内容,查找到设计资料中对应的内容重新进行修改以及校验,这就大大增加了设计人员的额外工作量,从而降低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A地区的设计人员A通过设计软件A设计出了文件2,此时,D地区的设计人员D的设计软件D需要基于文件2进行后续设计,因此,设计人员D从设计人员A的用户终端1处拷贝了文件2后,在用户终端4上进行使用,但由于设计软件A和设计软件D的文件格式并不一样,因此无法直接使用,此时设计人员D需要打开文件2查看设计文件2中的数据,或通过转换软件将文件2中的数据转换为设计软件D可使用的文件格式,再在设计软件D上进行后续设计工作,并设计出了文件7。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很容易知道,一方面,设计人员D在从设计人员A处拷贝文件2的过程中,文件2中的数据很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文件的损坏或数据的偏差,此时若设计人员D基于改变了的文件2进行后续设计工作,则设计出来的文件也是存在偏差的,从而导致设计文件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为将应用于设计软件A的文件2可以用于设计软件D,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对文件2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则又增加了设计人员D的工作量,降低了设计人员D的设计效率,进一步的,若设计软件A对设备的硬件要求较高,而此时设计人员D的用户终端4无法满足设计软件A的安装需求,则无法安装对应的设计软件,就会造成设计人员D无法使用或查看文件2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一切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知道应该如何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变形。
请参考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云端服务器与相关用户终端的一个较佳连接关系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100分别与第一用户终端200和第二用户终端300连接,云端服务器100接收第一用户终端200上传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在云端服务器100中,当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后,云端服务器100根据预先保存的第二用户终端300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发送到第二用户终端300中,当云端服务器100接收到用户终端的基线数据修改请求后,基于所述基线修改请求修改云端服务器100中保存的基线数据,并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400,并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400发送修改通知。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附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应用于云端服务器100,所述方法包括:
S10,接收第一用户终端200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
S20,接收第二用户终端300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
S30,根据预先保存的第二用户终端300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300,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具体实现过程,以下将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在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设计人员在通过第一用户终端200,例如电脑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工作,并生成了第一数据文件,此时,设计人员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发送给云端服务器100并进行保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100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200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之前,云端服务器100还需要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进行校验,具体包括:
根据预存的第一用户终端200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与所述基线和版本信息一致;若是,则进行后续步骤;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返还至第一用户终端20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将其在第一用户终端200,例如电脑中设计完成的桥梁设计文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100进行保存,云端服务器100在接收到该桥梁设计文件后,首先根据云端服务器100中预存的第一用户终端200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该桥梁设计文件中的对应数据,例如,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信息为:桥梁的宽度为10m,厚度为1.5m,高度为3m,版本号为1.0版,此时,提取桥梁设计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并与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与云端服务器100中保存的数据一致,因此校验通过,将该桥梁设计文件保存到云端服务器100中。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在将其设计完成的隧道设计文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100中后,云端服务器100对该隧道设计文件进行校验,首先根据云端服务器100中预存的第一用户终端200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如:隧道的宽度为5m,深度为100m,高度为3m,版本号为2.0版,此时,提取隧道设计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并与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隧道设计文件中的深度为80m,版本号为1.0版,与云端服务器100中的数据不一致,因此校验不通过,此时云端服务器100将该隧道设计文件返还给第一用户终端200,并向第一用户终端200发出提示信息,提示设计人员进行修改。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将第一数据文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100后,云端服务器100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数据的相关属性、标识,或第一数据文件上的工程名称、设计单位等标志信息进行校验,由于上述校验信息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类似或变形方案,因此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每个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00的数据都经过云端服务器100的自动校验,有效的保证了当前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00的数据文件都是正确的,从而避免了因上传文件的错误而导致的后续设计人员因该错误而导致的修改操作,极大的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由于校验过程由云端服务器执行,而不是通过人工执行,因此避免了人工校验时因疏忽导致的数据偏差或错误,进而导致后续的修改操作,例如,设计一个施工图,设计者将钢筋类型写错,本应该是Φ12,设计者写成了φ12,在人工校核的过程中很难发现这些错误,而这些又实际影响到设计质量,这就会导致返工,尤其是在电子版印刷成纸质版后才发现这些问题,就会加大设计成本,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避免因上述疏忽造成的问题,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
当设计人员需要获取云端服务器100中的第一数据文件以进行二次设计时,通过第二用户终端300向云端服务器100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在某个公路的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隧道设计相关资料,而该隧道设计相关资料已经由另一个设计人员在第一用户终端200中设计完成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100中,并命名为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此时设计人员通过第二用户终端300,例如平板电脑向云端服务器100发送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的获取请求,云端服务器100在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的获取请求后,从数据库中查找到该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并准备将其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3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100在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如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300之前,需要对第二用户终端300的权限进行管理,例如,土建专业的设计人员只具有土建专业相关的数据获取权限,地质专业的设计人员只具有地质专业相关的数据获取权限,若此时该平板电脑只具有土建专业的权限,当该平板电脑向云端服务器100发送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的获取请求时,云端服务器100发现其不具有获取权限,因此不对该请求进行响应,并向该平板电脑发出不具有权限的提示;若此时该平板电脑具有隧道专业相关的权限,则此时当该平板电脑向云端服务器100发送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的获取请求时,云端服务器100根据其具有的权限向该平板电脑发送该某公路隧道设计图纸。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知道,一方面,对于很多工程中的设计资料在公开之前都属于企业的保密资料,因此,要将这些资料放入云端服务器100这样的开放平台中,为防止企业的保密数据被非法获取,就需要对这些资料的获取设置权限;另一方面,设计资料的随意获取容易导致设计资料中的数据被随意更改,从而导致后续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当非本专业技术人员获取到该设计资料后,在无意之间修改的某个参数可能导致在后续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因此导致企业的重大损失,因此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发生机密数据被窃取或设计资料被非法更改等情况,从而保证了设计资料的可靠性,提升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质量,同时避免为企造成损失。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
当云端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后,从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第一数据文件,并准备将其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300,此时,云端服务器100基于在云端服务器100中预先保存的第二用户终端300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300,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为所述第二设计软件可识别或可应用的数据文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用户终端300的设计人员需要获取其他设计人员设计完成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100的公路设计图纸,因此向云端服务器100发送获取请求,云端服务器100在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300的获取请求并核对获取权限后,准备将该公路设计图纸发送到第二用户终端300,此时,根据预存在云端服务器100中的信息得知第二用户终端300中的设计软件为SketchUp设计软件,而上传的该公路设计图纸为SolidWorks软件输出的文件,因此第二用户终端300无法直接使用,此时云端服务器100将保存的SolidWorks软件输出的文件,即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SketchUp设计软件可以识别或应用的文件,即第二数据文件,然后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300,第二用户终端300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后可直接使用以进行后续开发设计。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设计人员往往采用不同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而不同设计软件之间输出的文件往往不能直接识别或直接应用,因此在设计人员在完成设计任务并输出设计文件后,要想将其应用到其他设计软件上,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已设计完成的文件进行转换,从而转换为其他设计软件可识别或可直接应用的文件,这就增大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导致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云端服务器100对上传的数据文件进行存储,并基于预先保存的接收端的设计软件,将接收端需要获取的数据文件进行转换并发送到接收端,从而极大的优化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共享的方法,还包括:
S41,接收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
S42,基于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修改所述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数据及版本,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S43,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
S44,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步骤S4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
设计人员通过第一用户终端200,如电脑对基线数据进行了更改,并更新了对应的版本号,此时,需要将该基线数据及版本号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00中以推广应用,因此,设计人员首先通过电脑向云端服务器100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云端服务器100在接收到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后,提取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中携带的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并对云端服务器100中预先保存的基线数据进行修改。例如,云端服务器100获取到对桥梁的桥梁基线数据修改请求,因此通过该标识信息,提取桥梁基线数据修改请求中的基线数据为:长20m,宽5m,高3m,版本号为2.0,然后查找到云端服务器100中标记为桥梁基线数据的文件,并将该文件的对应数据修改为长20m,宽5m,高3m,版本号为2.0。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43-S44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为:
当设计人员从第三用户终端400上传了设计文件后,云端服务器100会建立该设计文件与第三用户终端400的对应关系,当云端服务器100中该设计文件所对应的基线数据和版本修改后,云端服务器100会向所有与该基线数据和版本对应的第三用户终端400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以提示设计人员对该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人员需要对桥梁的基线数据中的宽度数据进行调整,以便于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程设计工作中进行调用,因此,设计人员在本地用户终端,如电脑上将桥梁的基线数据中的宽度数据进行修改为正确数据后,将修改后的的基线数据及版本文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100中,云端服务器100接收到修改后的的基线数据及版本文件后,通过检索数据库中的设计文件信息后,获取到A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以及C用户终端曾经上传的设计文件是基于原来的桥梁基线数据进行设计的,因此根据该对应关系,云端服务器100向与该桥梁基线数据所对应的A用户终端、B用户终端以及C用户终端发送该桥梁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其中,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包含该桥梁修改后的的基线数据中的宽度数据及版本信息。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设计文件与设计人员的账号的对应关系、工程项目标识信息与基线版本的对应关系等形式来获取到对应的第三终端用户400并进行通知,由于上述方法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类似或变形方案,因此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100对所有的修改自动的通知到所有需要修改的用户终端或设计人员处,而不用设计人员分别进行通知,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共享系统。
请参见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系统700,应用于云端服务器100,包括:
存储单元70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
请求单元702,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
处理单元703,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共享系统700还包括校验单元704,用于:
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与所述基线和版本信息一致;若是,则进行后续步骤;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返还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共享系统700还包括查找单元705,用于:
根据保存的数据文件与存储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查找存储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目标数据库,从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共享系统700还包括:
修改指令单元706,用于接收基线数据修改请求;
修改单元707,用于基于所述基线数据修改请求修改所述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数据,其中,所述基线数据修改请求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
映射单元708,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
通知单元709,用于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发送基线数据修改通知,其中所述基线数据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设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处理器中加载并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数据共享方法,应用于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
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
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
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与所述基线和版本信息一致;
若是,则进行后续步骤;
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返还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保存的数据文件与存储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查找存储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目标数据库,从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
基于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修改所述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数据及版本,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
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5.数据共享系统,应用于云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基于第一设计软件设计的待存储的第一数据文件并保存;
请求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标识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安装的第二设计软件,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转换为第二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基于所述第二设计软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校验单元,用于:
根据预存的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基线和版本信息,提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中的对应数据;
判断所述数据是否与所述基线和版本信息一致;
若是,则进行后续步骤;
若否,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文件返还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查找单元,用于:
根据保存的数据文件与存储数据库的对应关系,查找存储所述第一数据文件的目标数据库,从所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文件。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修改指令单元,用于接收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
修改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修改所述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基线数据及版本,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请求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映射单元,用于根据预先保存的用户终端与基线数据的对应关系,查找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三用户终端;
通知单元,用于向每个第三用户终端发送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其中所述基线数据及版本修改通知中携带被修改基线数据的标识信息,及修改后的该标识信息的基线数据及版本信息。
9.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
10.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设备,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处理器中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12734.3A CN107800764A (zh) | 2017-09-11 | 2017-09-11 | 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12734.3A CN107800764A (zh) | 2017-09-11 | 2017-09-11 | 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00764A true CN107800764A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31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12734.3A Pending CN107800764A (zh) | 2017-09-11 | 2017-09-11 | 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0076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5127A (zh) * | 2019-04-11 | 2019-08-16 | 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沙箱的文档分布式基线化系统及导入和分发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0501A (zh) * | 2005-11-03 | 2006-03-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数据共享的方法 |
CN101546335A (zh) * | 2009-04-27 | 2009-09-30 | 金星辉 | 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数据的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02413075A (zh) * | 2011-12-18 | 2012-04-11 |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中格式转变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546756A (zh) * | 2011-12-13 | 2012-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终端 |
CN106156277A (zh) * | 2016-06-24 | 2016-11-23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第三方的数据共享更新方法及系统 |
-
2017
- 2017-09-11 CN CN201710812734.3A patent/CN1078007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0501A (zh) * | 2005-11-03 | 2006-03-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数据共享的方法 |
CN101546335A (zh) * | 2009-04-27 | 2009-09-30 | 金星辉 | 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数据的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02546756A (zh) * | 2011-12-13 | 2012-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终端 |
CN102413075A (zh) * | 2011-12-18 | 2012-04-11 |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中格式转变的方法和系统 |
CN106156277A (zh) * | 2016-06-24 | 2016-11-23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第三方的数据共享更新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5127A (zh) * | 2019-04-11 | 2019-08-16 | 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沙箱的文档分布式基线化系统及导入和分发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im et al. | Data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big data implementation with NPS Case Analysis in Korea | |
Zhang et al. | Construction site informati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using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 |
Kure et al. | Assets focu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yber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 |
Kim et al. | Data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big data implementation with a case of Korea | |
Mažeika et al. | Integrating security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into MBSE: Profile and guidelines | |
US2023034481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ing asset data in a computing environment | |
Ma et al. | A blockchain-based risk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trol framework | |
CN107231370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监控方法 | |
Mantha et al. | Cybersecurity in construction: Where do we stand and how do we get better prepared | |
CN105096034A (zh) | 电子政务的实现方法和电子政务系统 | |
Tan et al. | Potential functionality and workability of blockchain within a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environment | |
CN113688418B (zh) | 基于区块链数据存储的工程订单结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3642975B (zh) | 基于区块链的氢能监管方法和系统 | |
CN107800764A (zh) | 数据共享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
Almklov et al. | Organizational challenges regarding risk management i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 |
US11500997B1 (en) | ICS threat modeling and intelligence framework | |
CN115271714A (zh) | 一种区块链共识机制的自动化安全评测方法 | |
MITSIAKI et al. | ENHANCING DEFECT TRACEABILITY AND DATA INTEGRITY IN INDUSTRY 4.0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 |
Prabhu et al. | Towards data-driven cyber attack damage and vulnerability estimation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 |
CN115204870A (zh) | 区块链应用的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önig et al. | A measure for resilience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 |
CN110879835A (zh)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Li et al.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anaging Higher Dimension Knowledge in BIM Environment | |
Zhang et al. | A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 of Software Configuration Errors Based on Fine‐Grained Configuration Item Types | |
Shen | The blockchain based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data integrity of IIo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