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0524B -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0524B
CN107800524B CN201610801557.4A CN201610801557A CN107800524B CN 107800524 B CN107800524 B CN 107800524B CN 201610801557 A CN201610801557 A CN 201610801557A CN 107800524 B CN107800524 B CN 107800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thogonal cod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uplink control
phas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15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0524A (zh
Inventor
骆喆
陶涛
孟艳
沈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015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0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在终端设备侧,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基于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基于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以及在同一时隙中发送第一组OFDM符号和第二组OFDM符号。在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设备。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支持较少信息比特的控制信息的独立传输,并且还实现了与现有的传输格式在相同资源上的复用。

Description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通信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MulteFire联盟正在进行非授权频段中的上行子帧中的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传输的研究,以便支持非授权频段上的独立(standalone)操作或者双连接。与传统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不同,ePUCCH应该基于B-IFDM(块-交织的频分复用)以促进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复用。然而,当前还没有合适的传输方式,既支持某些上行控制信息的独立传输并且还支持较高的用户复用数量。
发明内容
总体上,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应的终端设备。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处,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基于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 OFDM符号;基于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以及在同一时隙中发送第一组 OFDM符号和第二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调制上行控制信息以生成调制符号;以及将调制符号进行序列扩展以生成第一扩展序列,以用于生成第一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将调制符号进行序列扩展包括:基于第一长度的序列,将调制符号扩展为具有第二长度的第一扩展序列,第二长度与一个OFDM符号所占用的交织块的子载波数目相对应。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为终端设备关于上行控制信息而指派的第一正交码信息和特定于终端设备的第一相位角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包括:基于第一正交码信息和第一相位角度,确定第二正交码和关于参考信息的第二相位角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为终端设备关于参考信息而指派的第二正交码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特定的第二相位角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相位角度支持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承载的参考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包括:基于第一相位角度以及与第一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基于第一正交码信息,获得第一正交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包括:基于第二相位角度以及与第二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基于第二正交码信息,获得第二正交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生成第一组OFDM符号包括:将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第一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一中间结果;以及通过将多个第一中间结果应用于第一正交码,来生成第一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生成第二组OFDM符号包括:对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序列进行扩展以生成第二扩展序列;将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第二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二中间结果;通过将多个第二中间结果应用于第二正交码,来生成第二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为终端设备指派的第一正交码,第一正交码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ePUCCH)格式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为终端设备所指派的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的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为传输上行控制信息而预留第一正交码的预留信息;以及基于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所使用的正交码以及第一正交码。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基于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基于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以及收发器,被配置为:在同一时隙中发送第一组OFDM符号和第二组OFDM符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或设备,通过提出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案,可以用以支持较少信息比特的控制信息,同时具有高复用容量,并且还实现了与现有的传输格式在相同资源上的复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ePUCCH格式3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 ePUCCH格式的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描述。应当注意的是,附图中对相似的部件或者功能组件可能使用同样的数字标示。所附附图仅仅旨在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从下述描述得到替代的实施方式。
如本文中所述,术语“包括”及其各种变体可以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其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可以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其它实施例”。
在此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是指能够与基站通信的任何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E),也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任何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可穿戴设备、以及传感器等。该术语UE能够和移动站、订户站、移动终端、用户终端或无线设备等互换使用。术语“基站”或者“网络设备”可以表示节点B(Node B,或者NB)、诸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等的低功率节点、基本收发器站(BTS)、基站(BS)、或者基站子系统(BSS)、中继、远程无线电头端(RRF)等等。
在本文中,为了讨论方便起见,将以UE作为终端设备的示例,而以e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换言之,术语“eNB”、“基站”和“网络设备”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可以互换使用,而术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UE)”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应当理解,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适用范围。
在当前对非授权频段通信的研究中,MulteFire联盟已经提出基于传统PUCCH格式3的ePUCCH格式(本文中称之为ePUCCH格式3)。ePUCCH格式3通过将占用的资源从一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12个子载波扩展到一个交织块(interlace)而增强了PUCCH格式3。通常在ePUCCH中交织块为10个PRB,也即 120个子载波。ePUCCH格式3能够承载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信息。
图1示出了ePUCCH格式3的结构100。如图所示,结构100的频率资源上是交织块(interlace)110结构,一个交织块110对应于满足一定带宽要求的一组资源块,其一般最少为10个PRB,如图中所示意的。在结构100中示意了常规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上行子帧中的一个时隙,其中包含有7个OFDM符号。OFDM符号#1 和#5传输参考信息,例如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OFDM符号#0、#2、#3、#4和#6传输控制信息,例如以上提及的SR、HARQ或CSI等。控制信息经过信道编码后,进行QPSK调制(102),并经过FFT处理(104),之后控制信息序列与正交覆盖码(OCC:Orthogonal Cover Code)相乘(106),经过 IFFT处理(108)等之后,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并在时隙中以不同的OFDM符号发送。在图1中,OCC长度为5,示出为[w(0) … w(4)]。
另一方面,为DMRS信号而产生(112)ZC序列,经过线性相位旋转(114),旋转因子分别为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051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052
之后经过IFFT处理 (108),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并在时隙中以不同的OFDM符号发送。
需要指出的是,ePUCCH格式3以每子帧传输,也即在两个时隙中传输,第二时隙中进行与第一时隙相同的处理。图1仅示出了其中一个时隙的结构。另外,从结构100可以看出,ePUCCH格式3能够承载120个信息比特,并且现有ePUCCH格式3仅能够支持多至来自5个UE的传输复用。
在当前MulteFire的研究中,独立SR传输仅在短PUCCH(sPUCCH) 中支持。独立SR在特殊子帧的最后2个或4个OFDM符号期间传输,特殊子帧中的前12个或10个OFDM符号没有用于上行传输。然而,独立SR传输在以下情况中是需要的:当没有下行链路活动并且分组到达UE处;或者仅完全下行子帧被传输时。因此,在通信过程中需要支持独立SR传输。
一种在常规上行子帧中支持单独SR传输的方式是重新使用 ePUCCH格式3。然而,这将带来大量资源浪费,因为ePUCCH格式 3能够承载120个信息比特,而单独SR传输仅需要1比特。而且,如前所述,现有ePUCCH格式3仅支持最多来自5个UE的传输复用。这样低的复用容量将限制来自多个UE的同时的独立SR传输。
基于以上认识,本公开提供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案,可以用以支持较少信息比特的控制信息,并且具有高复用容量。具体地,本公开通过提供一种新的传输格式,以高复用容量来承载例如单独 SR等类似的较少信息比特的控制信息。与此同时,由于控制信息比特非常少,优选地,新的ePUCCH格式能够与ePUCCH格式3在相同交织块中被复用,而不是占用另外的交织块,以便节省资源。在下文描述中,将这种新的ePUCCH格式称为ePUCCH格式1。
同样地,ePUCCH格式1以每子帧传输,也即在两个时隙中传输。每个时隙包括用于信息比特(即上行控制信息)的4个或5个OFDM 符号以及用于参考信息例如DMRS的2个OFDM符号。对于每个 OFDM符号,一个交织块(10个PRB)被ePUCCH格式1占用。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隙的OFDM符号#0、#2、#3、#4、#6以及第二时隙的OFDM符号#7、#9、#10、#11和#13传输信息比特,而第一时隙的OFDM符号#1和#5以及第二时隙的OFDM符号#8和 #12传输参考信息。在另一示例中,每个时隙包括用于信息比特的4 个OFDM符号,时隙中的第一符号或最后符号可以被打孔而不传输信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200的流程图,方法200可以基于例如以上述的ePUCCH格式1而在终端设备处实施。
如图所示,在202,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可以是针对控制信息的,并且其可以从来自网络侧的配置信息而获得,该配置信息可以显式地传递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也可以隐式地传递,终端设备从配置信息而确定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可以包括两部分:UE特定角度以及时间相关的角度。该时间相关的角度取决于OFDM符号在子帧中的序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支持该控制信息的传输和ePUCCH格式3 在相同资源中复用,ePUCCH格式3将预留一定数目的正交码用于信息比特。对于ePUCCH格式3的信息比特所使用的并且为了该控制信息可用或者预留的正交码可以被显示或隐式配置,并且将该配置传递给终端设备。第一正交码可以选自这些可用的或者预留的正交码。
在204,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可以是针对参考信息的。同样地,这些信息可以从来自网络侧的配置信息而获得,该配置信息可以显式地传递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也可以隐式地传递,终端设备从配置信息而确定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相位旋转因子由两部分包括:UE特定角度以及时间相关的角度,该时间相关的角度取决于OFDM符号在子帧中的序号。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与以上所述的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具有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支持该参考信息的传输和ePUCCH格式3 在相同资源中复用,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避免使用 ePUCCH格式3所使用的相位旋转因子。对于ePUCCH格式3的参考信息所使用的相位旋转相关信息可以被显示或隐式配置,并且将该配置传递给终端设备。
在206,基于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基于特定序列和控制信息比特而生成映射到OFDM符号的序列,并且通过应用第一线性相位旋转(沿着频域)和第一正交码(沿着时域)而生成用于携带控制信息的多个OFDM符号。
在208,基于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基于特定序列而生成映射到OFDM 符号的参考信息序列,并且通过应用第二线性相位旋转(沿着频域) 和第二正交码(沿着时域)而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多个OFDM符号。
在210,在同一时隙中发送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和所述第二组 OFDM符号。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将生成的OFDM符号在同一时隙中经由ePUCCH发送。
通过以上方法200而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可以支持小信息比特(例如独立SR)和大的复用容量,并且还能够通过正交码预留而与现有 ePUCCH格式3进行复用。下面结合图3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基本构思。应该指出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下文中所描述的若干实施例,容易理解还存在许多修改形式和其它实施方式,这些方案也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一个示例实现。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ePUCCH格式1的示例结构300。ePUCCH格式1的结构 300与图1中所示的ePUCCH格式3的结构100类似。具体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下文中简称为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以及用于参考信息DMRS的OFDM符号在ePUCCH格式1和ePUCCH格式3之间被对准。图3示出了当所有7个OFDM符号在一个时隙内发送的情况,另外结构300仅示出了ePUCCH格式1中一个时隙的处理,另一时隙采用完全相同的处理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时隙内存在符号被打孔的情况下,例如时隙中的第一符号或最后符号可以被打孔而不传输信息,具体处理过程仅是该OFDM符号相对应的操作不进行处理。
如图所示,信息比特被调制(302)为QPSK符号d(0),然后QPSK 符号基于第一长度的序列被扩展到第二长度的扩展序列。序列可以是 ZC序列或其他序列。在一个示例中,序列为ZC序列。第一长度的 ZC序列可以是长度113的ZC序列,或具有符号内OCC的其他长度的ZC序列。第二长度的扩展序列在本示例中为长度120的扩展序列,该长度需要与交织块的子载波数目对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长度113的ZC序列扩展到长度120,可以通过填充0或者通过循环移位等来实现。
将调制符号d(0)基于长度113的ZC序列扩展(304)到长度120 的扩展序列,即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091
其中,ru,v(n)是具有填充的ZC序列,P为功率因子。扩频序列y(n)将被映射到OFDM符号#0、#2、#3、#4和#6中的每个OFDM符号。
然后,作为方法200中206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将线性相位旋转因子和OCC应用到这些相应的OFDM符号,以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将y(n)与相位旋转因子(即第一相位旋转因子)相乘(306),得到中间结果,再将该中间结果与OCC(即第一正交码)中相应的元素相乘(308),得到将要映射到子载波的序列。尽管在该示例中采用了相乘的操作以将相位旋转因子和正交码应用于信息比特序列,但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运算将相位旋转因子应用到正交码。
具体地,对于用于承载y(n)的第i(i=0,1,2,3,4)个OFDM符号,映射到子载波的序列是: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092
其中,[w(0) … w(4)]是OCC,αi是OFDM符号处的相位旋转的角度。如果第一OFDM符号或最后OFDM符号被穿孔,OCC的长度将减小到4。相位旋转的角度αi(i=0,1,2,3,4)包含两部分αi=α+βi,即UE 特定角度α(称为第一相位角度)和时间相关的角度βi,βi取决于OFDM符号的序号。之后序列z(n)被映射到一个交织块110的120个子载波,并经过IFFT处理(310)等后,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在时隙中以不同的OFDM符号发送。
需要注意的是,ePUCCH格式1使用的针对信息比特的OCC(即第一正交码)应该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例如ePUCCH格式3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一方面,为了与ePUCCH格式3复用,仅预留的OCC由ePUCCH 格式1使用。ePUCCH格式1根据ePUCCH格式3所预留的OCC而来使用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的OCC。作为方法200中获得相位旋转因子和正交码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ePUCCH格式1使用的UE特定的OCC索引,可以由半静态信令(例如RRC信令)或动态信令(例如DCI或两级调度触发)来显式地配置,或者通过ePUCCH格式1 的资源索引隐式地来获得。使用相同OCC的多个UE的复用是基于 UE特定的线性相位旋转,其可以显式地配置或隐式地获得。另一方面,用于ePUCCH格式3的信息比特的可用的或预留的OCC可以被显式地或隐式地配置。
对参考信息例如DMRS的处理与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类似。 DMRS的OFDM符号基于具有填充的ZC序列,例如由某个长度的 ZC序列扩展(312)为长度120的ZC序列,并且对应于OFDM符号 #1和#5。然后,作为方法200中208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将线性相位旋转(即第二相位旋转)和OCC(即第二正交码)应用到这些OFDM 符号,以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将长度120的ZC序列与相位旋转因子(即第二相位旋转因子)相乘(314),得到中间结果,再将该中间结果与OCC(即第二正交码)中相应的元素相乘(316),得到将要映射到子载波的序列。尽管在该示例中采用了相乘的操作以将相位旋转因子和正交码应用于信息比特序列,但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运算。在经过IFFT处理 (310)等后,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并在时隙中以不同的OFDM符号发送。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正交码OCC长度为2,相位旋转的角度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1
同样包括两部分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2
即UE特定角度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3
(称为第二相位角度) 和时间相关的角度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4
取决于OFDM符号的序号。
需要注意的是,ePUCCH格式1使用的针对参考信息的相位角度 (即第二相位角度)应该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例如ePUCCH格式3 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一方面,ePUCCH 格式3所使用的DMRS的相位旋转的角度被显式地或隐式地配置。另一方面,ePUCCH格式1根据ePUCCH格式3所使用的相位旋转的角度而避免使用相同的相位旋转角度,例如可以穿孔ePUCCH格式3 所使用DMRS的OFDM符号的相位旋转的角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ePUCCH格式3针对DMRS不使用OCC,当ePUCCH格式1的DMRS使用的OCC为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5
时,所有的UE特定相位旋转角度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6
的都是可用的。当ePUCCH格式 1的DMRS使用的OCC为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7
为了降低干扰,相位旋转的一些角度被禁止。优选地,ePUCCH格式1和ePUCCH格式3之间的相位旋转的角度的距离必须足够大。
作为一个示例,例如ePUCCH格式3的DMRS使用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8
ePUCCH格式1的DMRS可以使用: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9
换言之,相位旋转的角度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10
被针对OCC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11
而穿孔。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与ePUCCH格式3的DMRS 的干扰,当ePUCCH格式3的一个OCC被针对共存而预留时, ePUCCH格式1的DMRS可以使用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112
DMRS的相位旋转的角度为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1
其中与资源索引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2
相关的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3
可以与针对承载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的αi的α相同。
由以上描述可见,针对ePUCCH格式1的DMRS的多个UE的复用同样基于UE特定的线性相位旋转和OCC,其可以被显式地或隐式地配置。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OFDM符号所使用的UE特定线性相位旋转和OCC在信息比特和DMRS之间具有一对一关系。例如,当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使用[w(0) … w(4)]=[1 ej8π/5 ej6π/5 ej4π/5 ej2π/5] 和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4
相应的DMRS的OFDM符号可以使用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5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6
其中0≤i≤23。当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使用[w(0) … w(4)]=[1 ej6π/5 ej2π/5 ej8π/5 ej4π/5]和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7
相应的DMRS的 OFDM符号可以使用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8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29
其中0≤i≤23并且 i≠0,1,5,6,7,11,12,13,23。
由于ePUCCH格式3不采用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的相位旋转,也不采用DMRS的符号的OCC。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预留ePUCCH格式3的一定数目的OCC,ePUCCH格式1能够使用预留的OCC来发送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该预留OCC的相关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而配置给终端设备,由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ePUCCH格式3和ePUCCH格式1使用的OCC。
在一个示例中,当ePUCCH格式3和ePUCCH格式1在一个给定的上行子帧中复用时,OCC预留能够通过减少ePUCCH格式3的可用的OCC的数目来实现。下表1示出了ePUCCH格式3的OCC 列表。
索引 OCC
0 [1 1 1 1 1]
1 [1 e<sup>j2π/5</sup> e<sup>j4π/5</sup> e<sup>j6π/5</sup> e<sup>j8π/5</sup>]
2 [1 e<sup>j4π/5</sup> e<sup>j8π/5</sup> e<sup>j2π/5</sup> e<sup>j6π/5</sup>]
3 [1 e<sup>j6π/5</sup> e<sup>j2π/5</sup> e<sup>j8π/5</sup> e<sup>j4π/5</sup>]
4 [1 e<sup>j8π/5</sup> e<sup>j6π/5</sup> e<sup>j4π/5</sup> e<sup>j2π/5</sup>]
表1.ePUCCH格式3的OCC列表
例如,当k(k=1或2)个OCC需要被预留时,ePUCCH格式3 的可用的OCC的数目即被减小k。即,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31
其中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32
为ePUCCH格式3原有OCC数目,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33
为在与ePUCCH 格式1复用时ePUCCH格式3可用的OCC数目。
ePUCCH格式3使用的OCC由下式计算: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34
其中
Figure GDA0002399893910000135
表示分配的ePUCCH格式3的资源索引,noc表示OCC索引。
例如,对于长度5的OCC,当k=1时OCC[1 ej8π/5 ej6π/5 ej4π/5ej2π/5] 被预留选中。换言之,ePUCCH格式1的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使用的OCC是[w(0) … w(4)]=[1 ej8π/5 ej6π/ 5ej4π/5 ej2π/5]。
如前所述,对于UE而言,用于ePUCCH格式3的信息比特的可用的或预留的OCC被显式地或隐式地配置;同时,所使用的ePUCCH 格式3的DMRS的相位旋转的角度也被显式地或隐式地配置。 ePUCCH格式1根据ePUCCH格式3所预留的OCC而使用信息比特的OFDM符号的OCC。ePUCCH格式1根据ePUCCH格式3所使用的相位旋转的角度而穿孔DMRS的OFDM符号的相位旋转的角度。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装置400的框图。可以理解,装置400可以实施在终端设备处。如图4所示,装置400(例如终端设备)包括:第一获得单元410,被配置为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第二获得单元420,被配置为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第一生成单元430,被配置为基于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以及第二生成单元440,被配置为基于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发送单元450,被配置为在同一时隙中发送第一组OFDM符号和第二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430还包括调制单元,该调制单元被配置为:调制上行控制信息以生成调制符号;以及将调制符号进行序列扩展以生成第一扩展序列,以用于生成第一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430还包括第一扩展单元,该第一扩展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长度的序列,将调制符号扩展为具有第二长度的第一扩展序列,第二长度与一个OFDM符号所占用的交织块的子载波数目相对应。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得单元410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该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为终端设备关于上行控制信息而指派的第一正交码信息和特定于终端设备的第一相位角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得单元410还包括第一相位旋转因子获得单元和第一正交码获得单元,该第一相位旋转因子获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相位角度以及与第一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该第一正交码获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正交码信息,获得第一正交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得单元410还包括正交码接收单元,该正交码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网络设备接收为终端设备指派的第一正交码,第一正交码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获得单元420还包括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正交码信息和第一相位角度,确定第二正交码和关于参考信息的第二相位角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获得单元420还包括第二相位旋转因子获得单元和第二正交码获得单元,该第二相位旋转因子获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二相位角度以及与第二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该第二正交码获得单元基于第二正交码信息,获得第二正交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获得单元42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该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为终端设备关于参考信息而指派的第二正交码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特定的第二相位角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相位角度支持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ePUCCH)格式承载的参考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430还包括第一中间结果生成单元和第一OFDM符号生成单元。第一中间结果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将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第一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一中间结果;第一OFDM符号生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多个第一中间结果应用于第一正交码,来生成第一组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生成单元440还包括第二扩展单元、第二中间结果生成单元和第二OFDM符号生成单元。第二扩展单元被配置为:对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序列进行扩展以生成第二扩展序列;第二中间结果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将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第二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二中间结果;第二OFDM符号生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多个第二中间结果应用于第二正交码,来生成第二组 OFDM符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获得单元410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和确定单元。第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为终端设备所指派的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的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为传输上行控制信息而预留第一正交码的预留信息;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所使用的正交码以及第一正交码。
应当理解,装置400中记载的每个单元分别与参考图2结合若干实施例描述的方法200中的每个步骤相对应。因此,上文结合图2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并且具有同样的效果,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装置400中所包括的单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装置300和装置400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图4中所示的这些单元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实现为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固件模块或者其任意组合。特别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流程、方法或过程可以由基站或者终端设备中的硬件来实现。例如,基站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其发射器、接收器、收发器和/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来实现方法200。
图5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500的方框图。设备 500可以用来实现终端设备。如图所示,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处理器510控制设备500的操作和功能。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10可以借助于与其耦合的存储器520中所存储的指令530来执行各种操作。存储器52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和系统、光存储器件和系统。尽管图5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单元,但是在设备500中可以有多个物理不同的存储器单元。
处理器51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控制器(DSP)以及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5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510。处理器510与收发器540耦合,收发器540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天线550和/或其他部件来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当设备500充当网络设备时,处理器510和收发器540可以配合操作,以实现上文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100。当设备500充当第一终端设备110时,处理器510和收发器540可以配合操作,以实现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20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所有涉及数据/信息收发的动作可由收发器540来执行,而其他动作可由处理器510来执行。上文参考图1和图2所描述的所有特征均适用于设备500,在此不再赘述。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作为示例,本公开的实施林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的。

Claims (26)

1.一种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处,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
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所述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所述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以及
在同一时隙中发送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和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正交码支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调制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以生成调制符号;以及
将所述调制符号进行序列扩展以生成第一扩展序列,以用于生成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调制符号进行序列扩展包括:
基于第一长度的序列,将所述调制符号扩展为具有第二长度的所述第一扩展序列,所述第二长度与一个OFDM符号所占用的交织块的子载波数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关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而指派的第一正交码信息和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相位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所述第二正交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正交码信息和所述第一相位角度,确定所述第二正交码和关于所述参考信息的第二相位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关于所述参考信息而指派的第二正交码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特定的第二相位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所述第一正交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角度以及与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正交码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正交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所述第二正交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角度以及与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正交码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正交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所述第一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一中间结果;以及
通过将所述多个第一中间结果应用于所述第一正交码,来生成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包括:
对所述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序列进行扩展以生成第二扩展序列;
将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所述第二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二中间结果;
通过将所述多个第二中间结果应用于所述第二正交码,来生成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为所述终端设备指派的所述第一正交码。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相位角度支持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承载的参考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为所述终端设备所指派的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为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而预留所述第一正交码的预留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所使用的正交码以及所述第一正交码。
14.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得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一正交码;
获得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第二正交码;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和所述第一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第一组OFDM符号;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和所述第二正交码,生成用于携带参考信息的第二组OFDM符号;以及
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同一时隙中发送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和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正交码支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调制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以生成调制符号;以及
将所述调制符号进行序列扩展以生成第一扩展序列,以用于生成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长度的序列,将所述调制符号扩展为具有第二长度的所述第一扩展序列,所述第二长度与一个OFDM符号所占用的交织块的子载波数目相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收发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关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而指派的第一正交码信息和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相位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正交码信息和所述第一相位角度,确定所述第二正交码和关于所述参考信息的第二相位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收发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关于所述参考信息而指派的第二正交码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特定的第二相位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角度以及与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正交码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正交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二相位角度以及与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相关联的多个相位角度,获得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正交码信息,获得所述第二正交码。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多个第一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所述第一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一中间结果;以及
通过将所述多个第一中间结果应用于所述第一正交码,来生成所述第一组OFDM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对所述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序列进行扩展以生成第二扩展序列;
将所述多个第二相位旋转因子应用于所述第二扩展序列,以得到多个第二中间结果;
通过将所述多个第二中间结果应用于所述第二正交码,来生成所述第二组OFDM符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收发器还被配置为:
从网络设备接收为所述终端设备指派的所述第一正交码。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相位角度支持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以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承载的参考信息在相同的交织块中被复用。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收发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含为所述终端设备所指派的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的资源配置信息,所述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为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而预留所述第一正交码的预留信息;以及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其他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格式所使用的正交码以及所述第一正交码。
CN201610801557.4A 2016-09-02 2016-09-02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800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1557.4A CN107800524B (zh) 2016-09-02 2016-09-02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1557.4A CN107800524B (zh) 2016-09-02 2016-09-02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524A CN107800524A (zh) 2018-03-13
CN107800524B true CN107800524B (zh) 2020-08-07

Family

ID=6153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1557.4A Active CN107800524B (zh) 2016-09-02 2016-09-02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052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7988B (zh) * 2005-10-28 2013-08-07 夏普株式会社 接收机
NZ598903A (en) * 2009-10-05 2014-02-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
JP5781547B2 (ja) * 2010-02-22 2015-09-24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レファレンス信号のためのシーケンスホッピング及び直交カバーリングコードの適用
US9887754B2 (en) * 2010-05-04 2018-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symbols
CN102111886B (zh) * 2010-07-02 2013-07-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9172513B2 (en) *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8744006B2 (en) * 2011-10-03 2014-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 diversity for pre-coded radio control signals
CN105191246B (zh) * 2013-05-08 2019-06-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频域中的基本序列的圆旋转对参考信号提供正交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524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590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3225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CN11174251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使用其的装置
EP3579515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1322854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harq-ack码本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EP3579638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1567117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96658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数据接收和harq-ack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349384A1 (en) Resource element (re) allocation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EP2900026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442466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83306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 resource bundling and ma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660781B2 (e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EP3051910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051899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970301A1 (en) Pdcch structure for coverage limited scenarios
KR2019005374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565458A (zh)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3711679A (zh) 随机接入中的信息传输
CN107800524B (zh)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036566A1 (zh)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17114A1 (en) Parallel uplink transmission
JP2021503810A (ja) Pucch伝送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US1200416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CN11812017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为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分配harq进程号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