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8545A -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8545A
CN107798545A CN201711057845.4A CN201711057845A CN107798545A CN 107798545 A CN107798545 A CN 107798545A CN 201711057845 A CN201711057845 A CN 201711057845A CN 107798545 A CN107798545 A CN 107798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packet
product
identified
platform server
false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78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民友
田学礼
刘振军
徐竞峰
戴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ji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ji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ji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ji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578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85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8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8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G06Q30/0234Rebates after completed purchas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本发明通过红包协议来进行防伪,实现产品与人的协议握手,成为人识别产品的可靠保障,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防伪局限。并且通过红包做防伪协议能培养消费者的防伪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的防伪意识。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防伪手段繁多,往往在与产品进行防伪对话时,消费者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在产品的防伪信息上,这样导致产品的防伪效果不佳。同时因市场上大部分防伪技术都有赖于技术手段防伪,而面对高利润的诱惑下,技术往往可以被转移到不法份子手上或屡屡被攻破。消费者在消费一个产品时主要的目的不是防伪而是因对产品有所需求。
当前的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
1.从防伪的发展历程来看,所有以防伪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被破解,从最初的物理性防伪经过图像材料防伪、电子电码防伪到条形码与二维码防伪都一一被攻破。
2.防伪的结果不是建立在消耗消费者大量时间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多的防伪信息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反而使消费者心生倦意。
3.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识别出不法分子回收包装盛装假品的行为。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防伪技术容易被攻破、难以吸引消费者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
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
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
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以及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
接收用户的指令,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自定义金额的红包;
平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红包后,根据所述红包判断对应待鉴定产品的真伪;
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否则不返回红包。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中,预先在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和/或内包装上设置RFID标签或二维码。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中,所返回的等额的红包的信息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以及银行账号。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中,包括:
第一感知模块,用于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第二感知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以及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自定义金额的红包;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红包后,根据所述红包判断对应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否则不返回红包。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中,预先在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和/或内包装上设置RFID标签或二维码。
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中,所返回的等额的红包的信息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以及银行账号。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红包协议来进行防伪,实现产品与人的协议握手,成为人识别产品的可靠保障,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防伪局限。并且通过红包做防伪协议能培养消费者的防伪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的防伪意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其包括步骤:
S1、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
S2、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S3、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
本发明中,首先是在购买前进行防伪的场景(防伪应用场景A),在消费者并未真正形成购买产品前,通过移动终端感知产品进行鉴真行为时,移动终端会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条鉴真信息,平台服务器根据鉴真信息来判断产品的真假性(即真伪),只有当判断的结果为真品时,才会发放一个随机额度的红包给到消费者,否则不会发放红包给到消费者。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前通过移动终端感知产品外包装,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软件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此次鉴真信息,平台服务器通过大数据运算对PV值(Product Value产品体征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产品的真假性,当产品为真时,消费者会收到一个由本发明软件平台发放的红包,否则收不到红包。
除了上述防伪应用场景之外,本发明还新增了防伪应用场景。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
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以及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
在本防伪应用场景(防伪应用场景B)中,消费者在消费后,如果消费者希望能进一步的鉴真产品只要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感知产品,若消费者能收到红包则表示产品为真品,否则为假品。
如果产品的包装是被回收加以利用的话,通过移动终端感知产品会显示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本次是第几次鉴真),这样就能让消费者清楚地识别出回收包装盛装假品的行为。当然此处的红包也为品牌营销带来了一定的效应。本防伪应用场景也可作为参加产品商家提供的消费返利活动,即由产品商家提供红包给用户。而在前述的购买前的防伪应用场景则可由平台提供给用户,即由本发明软件平台提供给用户。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以参加产品商家组织的消费返利活动。此时也只要通过移动终端感知产品内包装,那么移动终端将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此次消费返利的信息,平台服务器通过大数据运算对PV值(Product Value产品体征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产品的真假性,当产品为真时,消费者会收到一个由产品商家发放的随机额度的红包,否则收不到红包并显示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
其中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可以包括首次发放的红包是在何时、何地被领取的,但不显示领取人信息,以避免隐私泄露。这样用户可以大概了解该产品是在何时和何地被消费的。同时还可显示已鉴定的次数,这样用户也可大概了解该产品包装被转用了多少次,并可向商家反映。例如,当产品的包装是被回收利用的,那么进入已领取界面,在该已领取界面上首先以红色字体显示“抱歉,红包已被领取”的提示语,同时在提示语下方,显示红包领取的时间和地点的提示信息,然后在提示信息下方显示已鉴定次数,例如已鉴定5次,这样用户对这些信息将一目了然,快速获取各种信息。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接收用户的指令,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自定义金额的红包;
平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红包后,根据所述红包判断对应待鉴定产品的真伪;
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否则不返回红包。
本防伪应用场景(防伪应用场景C)也是在消费后产生的应用场景,在本防伪应用场景中,消费者对于平台和商家提供的产品信息不确定时,消费者可以自已发送一个自定义金额的红包,即通过平台服务器建立与产品商家银行帐户的临时握手协议,当产品为真时,消费者会收到产品商家返回的一个等额的红包(红包信息还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及银行帐号),当平台或产品为假时,消费者收不到返回的红包。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中,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在消费者在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软件输入自定义的金额,并点击发送后,将产品的信息和自定义的红包信息发送到平台服务器,平台服务器通过大数据运算对PV值(Product Value产品体征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产品的真假性,当产品为真时,平台服务器才会向产品商家银行帐户转入消费者自定义的金额,形成了消费者与产品商家的临时握手协议,产品商家银行帐户收到转入的自定义的鉴真款后会返回一个等额的红包给到消费者(红包信息中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及银行帐号)。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平台需要收集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通过收集到的信息与标准信息做对比,形成了PV值(Product Value产品体征值),PV值是衡量产品周期中数据收集的完备性的体现,PV越高,数据完备程度越高,产品的可信度也越高。
进一步,预先在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和/或内包装上设置RFID标签或二维码。其中,防伪应用场景A可以通过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上设置的RFID标签或二维码进行感知实现,防伪应用场景B和C可以通过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上设置的RFID标签或二维码进行感知实现。当然本发明不仅限于RFID标签、二维码两种感知入口。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对于防伪应用场景A,只要是没有消费也能被感知到的位置也可以,对于防伪应用场景B和C,只要是消费后才能够感知到的位置也可以。
本发明中,待鉴定产品在生产下线前先置入RFID标签或二维码,RFID标签或二维码都有不重复的ID码,赋予产品具有与人的交互能力(实现协议的基本保证)。
本发明通过红包协议来防伪,实现产品与人的协议握手,成为人识别产品的可靠保障,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防伪局限。
同时自定义金额红包防伪通过平台建立消费者与产品的临时握手协议后,真正打通了利用资金流防伪的目的,见红包即为真品的功能,可以让消费者即刻识别出产品的真假性。
本发明能让消费者清楚的识别出回收包装盛装假品的行为。即消费者参与商家返利红包并通过软件返回的信息判断出是否为已使用的包装。
本发明通过红包做防伪协议能培养消费者的防伪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的防伪意识。另外通过红包做防伪也可以为商家带来一定的品牌营销效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包括:
第一感知模块,用于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
进一步,系统还包括:
第二感知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以及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
进一步,系统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自定义金额的红包;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红包后,根据所述红包判断对应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否则不返回红包。
进一步,预先在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和/或内包装上设置RFID标签或二维码。
进一步,所返回的等额的红包的信息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以及银行账号。
关于上述系统模块的技术细节在前面的方法中已有详述,故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红包协议来进行防伪,实现产品与人的协议握手,成为人识别产品的可靠保障,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防伪局限。并且通过红包做防伪协议能培养消费者的防伪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的防伪意识。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
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
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以及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接收用户的指令,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自定义金额的红包;
平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红包后,根据所述红包判断对应待鉴定产品的真伪;
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否则不返回红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和/或内包装上设置RFID标签或二维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返回的等额的红包的信息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以及银行账号。
6.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感知模块,用于当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时,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平台服务器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感知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感知待鉴定产品的内包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感知操作后,移动终端向平台服务器发送鉴真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鉴真信息来判断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返回一随机额度的红包给用户,否则不返回红包给用户,并显示已鉴定的次数以及首次领取的红包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向平台服务器发送一自定义金额的红包;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平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红包后,根据所述红包判断对应待鉴定产品的真伪;当待鉴定产品为真品时,通过产品商家向用户返回一等额的红包,否则不返回红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先在待鉴定产品的外包装和/或内包装上设置RFID标签或二维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返回的等额的红包的信息包括产品商家的银行户名以及银行账号。
CN201711057845.4A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7985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7845.4A CN107798545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7845.4A CN107798545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8545A true CN107798545A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48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7845.4A Pending CN107798545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854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613A (zh) * 2020-04-28 2020-08-28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红包发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963352A (zh) * 2021-09-22 2022-01-2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图片和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317A (zh) * 2010-11-01 2011-05-11 张春元 一种防伪方法
CN102110270A (zh) * 2011-04-06 2011-06-29 王兆珉 一种推真反假奖励营销系统
CN204614021U (zh) * 2015-04-24 2015-09-02 宁波千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微信平台的双擎码防伪系统
CN105654322A (zh) * 2016-02-16 2016-06-08 熊长伦 一种验证物品真假的方法
CN105761091A (zh) * 2016-03-09 2016-07-13 北京信用达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包码二级二维码防伪编码方法
CN106251177A (zh) * 2016-04-22 2016-12-21 立德高科(昆山)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产品二维码的消费返现方法
CN106845592A (zh) * 2017-01-17 2017-06-13 闫河 防伪标签、防伪系统和防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317A (zh) * 2010-11-01 2011-05-11 张春元 一种防伪方法
CN102110270A (zh) * 2011-04-06 2011-06-29 王兆珉 一种推真反假奖励营销系统
CN204614021U (zh) * 2015-04-24 2015-09-02 宁波千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微信平台的双擎码防伪系统
CN105654322A (zh) * 2016-02-16 2016-06-08 熊长伦 一种验证物品真假的方法
CN105761091A (zh) * 2016-03-09 2016-07-13 北京信用达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包码二级二维码防伪编码方法
CN106251177A (zh) * 2016-04-22 2016-12-21 立德高科(昆山)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产品二维码的消费返现方法
CN106845592A (zh) * 2017-01-17 2017-06-13 闫河 防伪标签、防伪系统和防伪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613A (zh) * 2020-04-28 2020-08-28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红包发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963352A (zh) * 2021-09-22 2022-01-2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图片和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63352B (zh) * 2021-09-22 2022-08-02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图片和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7613B (zh) 签名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67311B (zh) 一种网上银行防止数据劫持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0588156C (zh) 用于提供电子消息认征的方法和装置
US9832353B2 (en) Methods for encoding, decoding and interpreting auxiliary data in media signals
US8397275B1 (en) Time-varying sequenced image overlays for CAPTCHA
CN104468531B (zh) 敏感数据的授权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487747B (zh) 用户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及处理方法、装置
CN107016783A (zh) 自助售卖方法及装置
US20190187961A1 (en) Chatbot builder user interface
CN104252677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防伪技术及防伪体系平台系统
CN104766001A (zh) 检测和破坏captcha自动化脚本以及防止图像刮削
CN110163204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商家监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956469A (zh) 文件安全性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6327206A (zh) 正品认证工具及正品认证系统
CN102663590A (zh) 基于限制认证次数的商品防伪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8388802A (zh) 一种脚本注入攻击的告警方法及告警系统
CN110096635A (zh) 一种中西医药品信息的查询可视化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798545A (zh) 一种利用红包或消费返利机制实现防伪的方法及系统
CN105260900A (zh) 一种产品唯一标识防伪方法及装置
CN111353140B (zh) 验证码的生成、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307464A (zh) 诈骗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60582A (zh) 一种风险邮箱地址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462582B (zh) 文本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150045543A (ko) Nfc 태그와 스마트폰을 활용한 정품인증 및 sns 자동 포스팅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857941A (zh) 一种保单信息的录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