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70873A -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70873A
CN107770873A CN201710806758.8A CN201710806758A CN107770873A CN 107770873 A CN107770873 A CN 107770873A CN 201710806758 A CN201710806758 A CN 201710806758A CN 107770873 A CN107770873 A CN 107770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obability
outage probability
linear network
network en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67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70873B (zh
Inventor
唐震洲
吉文标
胡倩
陈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l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8067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70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70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0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70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0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包括确定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并获取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中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及其对应的信息发送方,且进一步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根据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或信息发送方在任一时隙上的信道系数及对应的发送或接收的码字,确定任意用户到目的节点的中断概率函数;根据中断概率函数,构建目标函数并求最优解,得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实施本发明,能考虑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时的最佳功率分配策略。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线性网络编码协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并且近些年来已经成为最火的研究对象之一。目前大量的网络编码协作模型已经在各种期刊报纸中所公开,从模型的近似中断概率和分集阶数来评估所提出的线性网络编码模型的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Inacio等人在文献(On Network Codes for Multiuser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a Line Network.in 2013 IEEE 77th VehicularTechnology Conference(VTC Spring).2013.)中,虽然分析出了双时隙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系统的中断概率下界,但是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式并没有给出。Jin-Taek和Seong等人在其它文献中,虽然给出了双时隙双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的精确中断概率理论推导的表达式,但是其并没有推广到多用户模型中。Z.Tang,H.Wang,Q. Hu,and X.Shi等人在文献(Theexact outage probability of multiuser linear network coded cooperationsystem)中,给出了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的紧近似中断概率理论分析,但并没有考虑到线性网络编码中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路径损耗。另外,还有文献给出了在物理层的网络编码协作模型中,提出来几种基于不同判断方式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案,如考虑最小中断概率,最大传输速率等约束条件,但都只是考虑单用户作为中继节点来建模,并没有考虑到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时的最佳功率分配的策略。
因此,亟需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能考虑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时的最佳功率分配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能考虑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时的最佳功率分配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确定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并获取所述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中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及其对应的信息发送方,且进一步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
步骤S2、根据所述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或信息发送方在任一时隙上的信道系数及对应的发送或接收的码字,确定任意用户到目标用户的中断概率函数;
步骤S3、根据所述中断概率函数,构建目标函数并求最优解,得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
其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构建一个双时隙多用户的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包括一个目的节点和多个用户节点,且所述多个用户节点所对应的用户之间均可实现相互通信;
分别确定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并形成为对应的用户接收集合D,且分别确定每一个用户的发送接收方并形成为对应的用户发送集合R;
获取每一个用户的用户发送集合R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
其中,所述步骤S2中的“任意用户到目标用户的中断概率函数”是通过公式来实现;其中,表示用户ui的用户接收集合时的中断概率,表示用户ui的用户接收集合时的中断概率;
其中,表示系统中用户ui之外的其他用户;pi,j,1表示用户ui中用户uj在第一时隙的中断概率,且pi是用户ui的发射功率,di,j用户ui与用户uj的距离,α是路径损耗系数,Gpl表示路径损耗常量,由天线的总增益、载波波长、接受端的噪声所决定的,N0为高斯白噪声方差;其中,表示用户ui发送的码字xi和用户u0接受的码字yi,0之间两个时隙的总互信息量,且
其中,
其中,βZ,1表示第一阶段种组合的第z种。βZ,2表示第一阶段种组合的第z种;中断概率
pi是用户ui的发射功率,di,j用户ui与用户uj之间的距离,α是路径损耗系数,Gpl表示路径损耗常量,N0为高斯白噪声方差;
其中, 表示ξXi(n)种组合的第k种组合;
其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置初始化群体的个数,随机生成初始化种群;
步骤S32、通过轮盘选择法来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获取所述目标函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并确定其是否符合优化准则;如果符合,则输出该个体的优化解决方案;如果不符合,则调至步骤S33;
步骤S33、通过适应度选择再生个体;
步骤S34、根据交叉概率和方法来生成新的个体;
步骤S35、根据变异概率和方法来生成新的个体;
步骤S36、根据交叉和突变生成新的种群,并且返回至步骤S32。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最优功率分配算法,通过运用上述算法,能够使得一个多用户系统中最大中断概率最小化,达到得到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时的最佳功率分配策略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中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图2中用户a、b和c在非等距线性网络编码中断概率的理论值和模拟值对比图;
图4为图2中用户a、b和c所对应的最大断概率最小化的功率分配优化图;
图5为图2中用户a、b和c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最佳功率分配和等功率分配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确定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并获取所述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中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及其对应的信息发送方,且进一步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
具体过程为,构建一个双时隙多用户的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包括一个目的节点和多个用户节点,且所述多个用户节点所对应的用户之间均可实现相互通信;
分别确定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并形成为对应的用户接收集合D,且分别确定每一个用户的发送接收方并形成为对应的用户发送集合R;
获取每一个用户的用户发送集合R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双时隙多用户的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包括一个目的节点(u0)和M(M>1)个用户节点(ui,i=1,2,...,M)。每个用户节点都可以看做其他节点的中继节点。每个用户都有独立的信息 (xi,i=1,2,...,M)发送给u0。本文假设所有的码字都独立的同分布高斯变量。
整个协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广播阶段。所有的用户通过正交信道广播各自的信息码字xi。在该阶段,我们把所用能接受到该用户节点ui所发送的信息码字xi的用户集合表示为Di,并且把ui所能接受到的其他用户发送的码字的用户集合称为Ri。第二阶段是网络编码阶段。在的情况下,用户ui把Ri中码字及自己的码字线性网络编码形成新的码字发送给目的节点u0其中 ci是选自有限域GF(2n)的网络编码系数,如果则重复发送xi。网络编码阶段也占用整个系统的一个时隙。
本发明所有的信道都假设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独立相同分布的瑞利信道,并且假设所有的噪声都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N0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定义hi,j,k表示为在第k∈{1,2}个时隙中用户ui到用户uj的信道系数,并且把对应的高斯白噪声定义为ni,j,k。所有的信道都假设为块衰弱信道,即信道衰弱在不同的时隙中是独立、不相关的。同时也假设信道是具有互易性,即hi,j,k=hj,i,k
步骤S2、根据所述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或信息发送方在任一时隙上的信道系数及对应的发送或接收的码字,确定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中断概率函数;
具体过程为,定义任意用户到目标用户传输的中断概率为:
其中,表示集合时的中断概率,表示时的中断概率。
上式(1)中的为:
这里表示系统中用户ui的之外的其他M-1个用户。pi,j,1表示用户ui到用户uj在第一时隙的中断概率。
其中,是接收端带有路径损耗的信噪比。
xi,k和yi,j,k之间的互信息量Ii,j,k为:
pi是用户ui的发射功率,di,j用户ui与用户uj的距离。α是路径损耗系数,Gpl表示路径损耗常量,它由天线的总增益、载波波长、接受端的噪声所决定的。
上式中(2)的为:
其中表示用户ui发送的码字xi和用户u0接受的码字yi,0之间的互信息量,且
上式(1)中的表示为:
其式(5)中表示为:
式(6)中表示为:
其中,
式(7)中Prout(2M-1,k)表示为:
在式(8)中,βZ,1表示第一阶段种组合的第z种表示。βZ,2表示第一阶段种组合的第z种表示。
式(8)中中断概率
xi,k和yi,j,k之间的互信息量Ii,j,k为:
yi,j,k表示为在第k个时隙时,用户uj接受从用户ui发送的码字
其中xi,1@xi,xi,2 pi是用户ui的发射功率,di,j,k用户ui与用户uj在第k个时隙的距离。α是路径损耗系数,Gpl表示路径损耗常量,它由天线的总增益、载波波长、接受端的噪声所决定的。
式(6)中表示为:
式(9)中表示为:
式(9)中PrY(n)表示为:
其中 表示种组合的第k种组合。
式(9)中表示为:
步骤S3、根据所述中断概率函数,构建目标函数并求最优解,得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
具体过程为,在总功率给定的情况下,为每个用户分配发送功率,使得多用户系统中中断概率最大的用户的中断概率最小。该功率分配的方案可以表示为:
其中,E是整个线性网络编码系统的总发射功率、是每个用户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条件1(b)表示系统所有用户的传输功率之和不能大于E。约束条件1(c)表示每个用户的传输功率的大小范围。
对于所提出的最大中断概率最小化的单目标优化问题,我们采用基本的群智能算法——受约束的单目标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本的进化算法,它源自于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遗传算法的最主要特征是不需要考虑函数的连续性和导数。并且能够自动获取搜索空间、适应性的调节搜索方向。此外,我们推导得知遗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基于单目标优化目标函数求最优解的遗传算法主要流程如下:
步骤S31、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置初始化群体的个数,随机生成初始化种群;
步骤S32、通过轮盘选择法来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获取所述目标函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并确定其是否符合优化准则;如果符合,则输出该个体的优化解决方案;如果不符合,则调至步骤S33;
步骤S33、通过适应度选择再生个体;
步骤S34、根据交叉概率和方法来生成新的个体;
步骤S35、根据变异概率和方法来生成新的个体;
步骤S36、根据交叉和突变生成新的种群,并且返回至步骤S32。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初始化ProC、ProS、M、G等其他参数。随机生成第一代种群。
ProC:交叉操作概率。
ProS:选择操作概率。
M:种群数量。
G:最大进化遗传次数。
T:结束进化的终止条件。
为了验证在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中,用户之间传输的紧近似中断概率的正确性,我们采用了Monte Carlo进行模拟仿真。在整个模拟仿真结果中。我们假设所有的信道都是均值为零方差为一的独立相同分布的块衰弱瑞利信道。路径损耗系数为4。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174dBm/Hz,频谱效率为1bit/s/Hz,每次模拟有107次。
如图2所示,所有用户节点和目标节点都是随机分布的,并且任意两个用户节点(包括目的节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1km,通过图3 中比较双时隙非等距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中断概率的理论值和仿真值,a、b、c每个图中的理论中断概率值重合于仿真中断概率值,可以验证上述紧近似中断概率的正确性。
我们已经验证了紧近似中断概率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确定基于用户最大中断概率最小化约束条件的功率分配方案,从而使能效达到最优。定义每个用户传输的最大功率小于等于定值Eimax,系统的整体的传输功率小于等于定值E。图4表示在3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系统总功率固定为600,每个用户的传输功率范围在 150-250之间时,系统总中断概率分布的情况,通过上述的遗传算法寻找该约束范围内中断概率最优值,在该点位置的3用户功率分配使得系统的最大中断概率用户的中断概率达到全局最小。图5表示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出的功率分配方案的中断概率和等功率时的中断概率性能对比图。从图5中可以明显看出,优化后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案的中断概率远远的低于等功率分配方案的中断概率,系统的整体能效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最优功率分配算法,通过运用上述算法,能够使得一个多用户系统中最大中断概率最小化,达到得到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时的最佳功率分配策略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确定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并获取所述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模型中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及其对应的信息发送方,且进一步确定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
步骤S2、根据所述每一个用户对应信息接收方或信息发送方在任一时隙上的信道系数及对应的发送或接收的码字,确定任意用户到目的用户的中断概率函数;
步骤S3、根据所述中断概率函数,构建目标函数并求最优解,得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构建一个双时隙多用户的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包括一个目的节点和多个用户节点,且所述多个用户节点所对应的用户之间均可实现相互通信;
分别确定每一个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并形成为对应的用户接收集合D,且分别确定每一个用户的发送接收方并形成为对应的用户发送集合R;
获取每一个用户的用户发送集合R不为空时,在任一时隙上实现通信的信道系数及对应发送的码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任意用户到目的用户的中断概率函数”是通过公式来实现;其中,表示用户ui的用户接收集合时的中断概率,表示用户ui的用户接收集合时的中断概率;
其中,表示系统中用户ui之外的其他用户;pi,j,1表示用户ui中用户uj在第一时隙的中断概率,且pi是用户ui的发射功率,di,j用户ui与用户uj的距离,α是路径损耗系数,Gpl表示路径损耗常量,由天线的总增益、载波波长、接受端的噪声所决定的,N0为高斯白噪声方差;其中,表示用户ui发送的码字xi和用户u0接受的码字yi,0之间的互信息量,且
其中,
其中,βZ,1表示第一阶段种组合的第z种。βZ,2表示第一阶段种组合的第z种;中断概率 pi是用户ui的发射功率,di,j用户ui与用户uj的距离,α是路径损耗系数,Gpl表示路径损耗常量,N0为高斯白噪声方差;
其中,表示种组合的第k种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置初始化群体的个数,随机生成初始化种群;
步骤S32、通过轮盘选择法来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获取所述目标函数中断概率最大用户所对应的最小中断概率,并确定其是否符合优化准则;如果符合,则输出该个体的优化解决方案;如果不符合,则调至步骤S33;
步骤S33、通过适应度选择再生个体;
步骤S34、根据交叉概率和方法来生成新的个体;
步骤S35、根据变异概率和方法来生成新的个体;
步骤S36、根据交叉和突变生成新的种群,并且返回至步骤S32。
CN201710806758.8A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Active CN107770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6758.8A CN107770873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6758.8A CN107770873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0873A true CN107770873A (zh) 2018-03-06
CN107770873B CN107770873B (zh) 2018-09-04

Family

ID=61265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6758.8A Active CN107770873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708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786A (zh) * 2019-11-20 2020-04-2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多用户通信系统的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950A (zh) * 2010-12-22 2011-04-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结合高阶域网络编码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4780619A (zh) * 2015-04-08 2015-07-15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协作通信的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的方法
US20170127463A1 (en) * 2015-11-04 2017-05-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assembly using network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950A (zh) * 2010-12-22 2011-04-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结合高阶域网络编码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4780619A (zh) * 2015-04-08 2015-07-15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协作通信的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的方法
US20170127463A1 (en) * 2015-11-04 2017-05-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assembly using network co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震洲;李昌;阮秀凯;胡倩: "双时隙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的中断概率分析", 《电子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786A (zh) * 2019-11-20 2020-04-2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多用户通信系统的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CN111083786B (zh) * 2019-11-20 2022-06-2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多用户通信系统的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0873B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shem et al. Game theory and the frequency selective interference channel
CN110430613B (zh) 多载波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基于能效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8768482A (zh) 基于遗传算法的scma码本生成方法
CN105978655A (zh)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小包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9547034A (zh) 译码方法及设备、译码器
CN107070525A (zh) 参数化顺序解码
Jiang et al. Dynamic user pair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NOMA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08352918A (zh) 接收器、多个发射器、从多个发射器接收用户数据的方法以及发送用户数据的方法
Zhao et al. A population declining mutat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multiuser detector for MC-CDMA
CN107770873A (zh) 一种多用户线性网络编码协作系统的最佳功率分配方法
Bertucci et al. Transmit strategies for 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mean field games
Abrao et al. S/mimo mc-cdma heuristic multiuser detectors based on single-objective optimization
CN110224729A (zh) 用于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3765554A (zh) 基于飞蛾扑火算法的scma码本设计方法
CN110505681B (zh) 基于遗传方法的非正交多址接入场景用户配对方法
CN101091364A (zh) 带有符号间干扰的信道的规定响应的预编码
Hosseini et al. A review on synchronous CDMA systems: optimum overloaded codes, channel capacity, and power control
Bedeer et al.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jointly optimize rate and power consumption for OFDM systems
Kaur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DMA multiuser detection using PSO and SMO
Han et al. Design of codebook for non-binary polar coded SCMA
Zhao et al. Low Complexity MPA Based on Dynamic Threshold and Stability Judgment for SCMA
Tang et al.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for multi-user linear network coded cooperation system
Zhang et al.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Semantic and Bit Communication Systems
Raju et al.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assisted multi user detection of FD-MC-CDMA in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Ergun et al. Application of a genetic algorithm to multi-stage detection in CDMA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7

Address after: 325000 7th floor, building 2, Jinlin Huayuan, Station Avenue, Lucheng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l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00 Wenzhou City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ncubator, No. 38 Dongfang South Road, Ouhai District, Wen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Wenzhou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