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3085B -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3085B
CN107743085B CN201610808717.8A CN201610808717A CN107743085B CN 107743085 B CN107743085 B CN 107743085B CN 201610808717 A CN201610808717 A CN 201610808717A CN 107743085 B CN107743085 B CN 1077430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itation code
mailbox
invitation
appl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87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3085A (zh
Inventor
蒋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087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3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3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3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3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3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2Mailbox-related aspects, e.g. synchronisation of mailbo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邀请码管理方法,其包括: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使用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邀请码邮箱通过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根据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移动终端使用所述邀请码,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邀请码管理装置,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邀请码,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邀请码的发送,极大地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

Description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邀请码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开发商在各种平台上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应用在投入市场之前,都需要进行小范围的内部测试,如对小范围的用户发送邀请码邀请其参加内部测试,随后应用开发商可根据该内部测试结果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满足真正的市场需求。
现有的邀请码均是由应用开发商将所有测试用户的邮箱发送至平台开发商,然后由平台开发商向测试用户的邮箱发送邀请码,以进行应用内部测试。内部测试完毕后,平台开发商将内部测试结果反馈给应用开发商,以便应用开发商对产品进行改进。
但是由于测试用户可能不会经常查看邮箱邮件,或查看了邮箱邮件、但不方便马上对邀请码进行使用,如通过电脑查看的邮件,在邀请码太长的情况下无法方便的复制到移动终端上进行使用等,因此测试用户通过邮箱接收并使用邀请码可能导致邀请码激活的非常低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邀请码激活效率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邀请码激活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邀请码管理方法,其包括:
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所述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
使用所述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所述邀请码邮箱通过所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所述邀请码;
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所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以及
根据所述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便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邀请码,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邀请码管理装置,其包括:
关联模块,用于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所述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
邀请码申请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所述邀请码邮箱通过所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所述邀请码;
测试邀请模块,用于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所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以及
邀请码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便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邀请码,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邀请码,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邀请码的发送,极大地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解决了现有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邀请码激活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关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所在的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之作业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其将可了解到这些步骤及操作,其中有数次提到为由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之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所操作。此操作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之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之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之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发明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以及邀请码管理装置可用于各种邀请码下发、管理以及回收的移动电子设备、固定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头戴设备或医疗健康平台等电子设备,优选为邀请码管理装置。用户使用该移动电子设备、固定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头戴设备或医疗健康平台可实现对邀请码的下发、管理以及回收操作,并且可以极大地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可以模仿用户向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进行应用测试,因此不需要对应用平台进行任何额外的设置。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可使用上述的电子设备进行实施,该邀请码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
步骤S102,使用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邀请码邮箱通过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
步骤S103,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
步骤S104,根据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移动终端使用邀请码,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下面详细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各步骤的具体流程。
在步骤S101中,邀请码管理装置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这里的申请邮箱是指邀请码管理装置模拟用户向应用平台申请应用测试资格的邮箱。由于应用平台默认是一个邮箱对应一个测试用户,因此邀请码管理装置申请了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以对应设定数量的测试用户。随后邀请码管理装置将邀请码邮箱与申请的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进行关联,以便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申请邮箱中的邀请码。随后转到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邀请码管理装置使用步骤S101获取的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测试应用的邀请码。随后应用平台可以向所有的申请邮箱发送测试应用功能的邀请码。这样邀请码邮箱可通过上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随后转到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由于邀请码管理装置已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因此邀请码管理装置向相应的测试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这里发送测试邀请的方式可有多种,如通过其他app发送测试邀请的链接至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点击该链接后邀请码管理装置会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该用户的移动终端。
如用户接受该测试邀请,用户可通过该移动终端向邀请码管理装置发送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这样邀请码管理装置会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随后转到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邀请码管理装置接收邀请码分发请求后,会根据该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以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并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由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邀请码,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而不需要对邀请码进行任何转发处理,从而提高了邀请码的使用率以及激活率。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邀请码管理以及分发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邀请码,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邀请码的发送,极大地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可使用上述电子设备进行实施,该邀请码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
步骤S202,使用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邀请码邮箱通过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
步骤S203,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
步骤S204,根据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移动终端使用邀请码,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步骤S205,通过应用平台,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
步骤S206,根据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对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
步骤S207,对邀请码的使用状态进行统计,将回收操作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
下面详细说明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各步骤的具体流程。
在步骤S201中,邀请码管理装置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这里的申请邮箱是指邀请码管理装置模拟用户向应用平台申请应用测试资格的邮箱。由于应用平台默认是一个邮箱对应一个测试用户,因此邀请码管理装置申请了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以对应设定数量的测试用户。随后邀请码管理装置将邀请码邮箱与申请的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进行关联,以便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申请邮箱中的邀请码。
具体的关联方法,可将邀请码邮箱设置为申请邮箱的转发邮箱,这样申请邮箱接收到邀请码邮件时可将相应的邮件转发至邀请码邮箱;这样邀请码邮箱通过预设的邮件格式匹配即可将邀请码提取出来。
此外关联方法还可将申请邮箱的地址直接绑定在邀请码邮箱上,这样申请邮箱接收到的邀请码邮件直接存储在邀请码邮箱中,这样邀请码邮箱通过预设的邮件格式匹配即可将邀请码提取出来。随后转到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邀请码管理装置使用步骤S201获取的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测试应用的邀请码。随后应用平台可以向所有的申请邮箱发送测试应用功能的邀请码。这样邀请码邮箱可通过上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随后转到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由于邀请码管理装置已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因此邀请码管理装置向相应的测试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这里发送测试邀请的方式可有多种,如通过其他app发送测试邀请的链接至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点击该链接后邀请码管理装置会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该用户的移动终端。
如用户接受该测试邀请,用户可通过该移动终端向邀请码管理装置发送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这样邀请码管理装置会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随后转到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邀请码管理装置接收邀请码分发请求后,会根据该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以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并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由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邀请码,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而不需要对邀请码进行任何转发处理,从而提高了邀请码的使用率以及激活率。随后转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邀请码管理装置分发邀请码之后,由于只有应用平台才能准确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因此邀请码管理装置会通过应用平台,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如通过模拟用户的点击行为获取相应链接的返回页面,以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这里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是指应用平台存储的相应邀请码是否被用户使用的记录,如邀请码已经被用户使用,或邀请码未被用户使用。这里通过模拟用户点击行为再次使用该邀请码来判断该邀请码是否已经被使用。
由于这里也需要模拟用户的行为去获取应用平台上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因此优选按设定时间间隔以及设定的网络IP地址,去访问应用平台的链接,以避免对应用平台的正常网络监控系统造成影响,并能够及时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随后转到步骤S206。
在步骤S206中,邀请码管理装置根据步骤S205获取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确定对相应的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由于部分获取邀请码的用户并没有使用该邀请码,这样就会导致邀请码的激活率的降低。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邀请码管理装置通过应用平台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如该邀请码在一段时间内,如七天,并未被用户使用,则判断该用户不会使用该邀请码。这时邀请码管理装置会对该邀请码进行回收,以便发送至其他用户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随后转到步骤S207。
在步骤S207中,邀请码管理装置对所有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进行统计,其中邀请码的使用状态包括未测试、测试中以及测试完毕。其中未测试的邀请码是指还未发送至用户进行测试的邀请码;测试中的邀请码是指已经发送至用户,但是在应用平台上还检测不到该邀请码的测试结果的邀请码。测试完毕的邀请码是指已经发送至用户,并可在应用平台上检测到该邀请码的测试结果的邀请码。这样可以测试人员可方便的了解所有邀请码的使用情况。
如在步骤S206中,邀请码管理装置对某个测试中的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则邀请码管理装置将步骤S206进行回收操作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随后邀请码管理装置可重复步骤S203,使用未测试的使用状态的邀请码向相应的测试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测试邀请,直至步骤S207中所有的邀请码均处于测试完毕状态。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邀请码管理以及分发过程。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对邀请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及对邀请码的进行回收操作,进一步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邀请码管理装置,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可使用上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进行实施,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30包括关联模块31、邀请码申请模块32、测试邀请模块33以及邀请码发送模块34。
关联模块31用于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邀请码申请模块32用于使用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邀请码邮箱通过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测试邀请模块33用于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邀请码发送模块34用于根据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移动终端使用邀请码,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30使用时,首先关联模块31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这里的申请邮箱是指邀请码管理装置模拟用户向应用平台申请应用测试资格的邮箱。由于应用平台默认是一个邮箱对应一个测试用户,因此关联模块31申请了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以对应设定数量的测试用户。随后关联模块31将邀请码邮箱与申请的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进行关联,以便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申请邮箱中的邀请码。
随后邀请码申请模块32使用关联模块获取的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测试应用的邀请码。随后应用平台可以向所有的申请邮箱发送测试应用功能的邀请码。这样邀请码邮箱可通过上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
由于邀请码申请模块32已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因此测试邀请模块33向相应的测试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这里发送测试邀请的方式可有多种,如通过其他app发送测试邀请的链接至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点击该链接后测试邀请模块33会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该用户的移动终端。
如用户接受该测试邀请,用户可通过该移动终端向测试邀请模块33发送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这样测试邀请模块33会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
最后邀请码发送模块34接收邀请码分发请求后,会根据该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以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并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由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邀请码,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而不需要对邀请码进行任何转发处理,从而提高了邀请码的使用率以及激活率。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30的邀请码管理以及分发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邀请码,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邀请码的发送,极大地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可使用上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进行实施,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40包括关联模块41、邀请码申请模块42、测试邀请模块43、邀请码发送模块44、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45、邀请码回收模块46以及统计模块47。
关联模块41用于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邀请码申请模块42用于使用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邀请码邮箱通过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测试邀请模块43用于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邀请码发送模块44用于根据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移动终端使用邀请码,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45用于通过应用平台,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邀请码回收模块46用于根据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对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并将回收操作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统计模块47用于对邀请码的使用状态进行统计,邀请码的使用状态包括未测试、测试中以及测试完毕。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关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关联模块41包括第一关联单元51以及第二关联单元52,第一关联单元51用于将邀请码邮箱设置为申请邮箱的转发邮箱;第二关联单元52用于将申请邮箱的地址绑定到邀请码邮箱上。
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40使用时,关联模块41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这里的申请邮箱是指邀请码管理装置模拟用户向应用平台申请应用测试资格的邮箱。由于应用平台默认是一个邮箱对应一个测试用户,因此关联模块41申请了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以对应设定数量的测试用户。随后关联模块41将邀请码邮箱与申请的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进行关联,以便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申请邮箱中的邀请码。
具体的,关联模块41的第一关联单元51可将邀请码邮箱设置为申请邮箱的转发邮箱,这样申请邮箱接收到邀请码邮件时可将相应的邮件转发至邀请码邮箱;这样邀请码邮箱通过预设的邮件格式匹配即可将邀请码提取出来。
此外关联模块41的第二关联单元52还可将申请邮箱的地址直接绑定在邀请码邮箱上,这样申请邮箱接收到的邀请码邮件直接存储在邀请码邮箱中,这样邀请码邮箱通过预设的邮件格式匹配即可将邀请码提取出来。
随后邀请码申请模块42使用关联模块41获取的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测试应用的邀请码。随后应用平台可以向所有的申请邮箱发送测试应用功能的邀请码。这样邀请码邮箱可通过上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
然后由于邀请码申请模块42已收集到所有的邀请码,因此测试邀请模块43向相应的测试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这里发送测试邀请的方式可有多种,如通过其他app发送测试邀请的链接至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点击该链接后测试邀请模块43会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该用户的移动终端。
如用户接受该测试邀请,用户可通过该移动终端向测试邀请模块43发送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这样测试邀请模块43会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
随后邀请码发送模块44接收邀请码分发请求后,会根据该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以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并通过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由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邀请码,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该邀请码,而不需要对邀请码进行任何转发处理,从而提高了邀请码的使用率以及激活率。
随后邀请码发送模块44分发邀请码之后,由于只有应用平台才能准确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因此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45会通过应用平台,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如通过模拟用户的点击行为获取相应链接的返回页面,以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这里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是指应用平台存储的相应邀请码是否被用户使用的记录,如邀请码已经被用户使用,或邀请码未被用户使用。这里通过模拟用户点击行为再次使用该邀请码来判断该邀请码是否已经被使用。
由于这里也需要模拟用户的行为去获取应用平台上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因此这里优选按设定时间间隔以及设定的网络IP地址,去访问应用平台的链接,以避免对应用平台的正常网络监控系统造成影响,并能够及时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
然后邀请码回收模块46根据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45获取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确定对相应的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由于部分获取邀请码的用户并没有使用该邀请码,这样就会导致邀请码的激活率的降低。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45通过应用平台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如该邀请码在一段时间内,如七天,并未被用户使用,则判断该用户不会使用该邀请码。这时邀请码回收模块46会对该邀请码进行回收,以便发送至其他用户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最后统计模块47对所有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进行统计,其中邀请码的使用状态包括未测试、测试中以及测试完毕。其中未测试的邀请码是指还未发送至用户进行测试的邀请码;测试中的邀请码是指已经发送至用户,但是在应用平台上还检测不到该邀请码的测试结果的邀请码。测试完毕的邀请码是指已经发送至用户,并可在应用平台上检测到该邀请码的测试结果的邀请码。这样可以测试人员可方便的了解所有邀请码的使用情况。
如邀请码回收模块46对某个测试中的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则统计模块47将邀请码回收模块46进行回收操作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随后测试邀请模块43继续使用未测试的使用状态的邀请码向相应的测试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测试邀请,直至统计模块47统计到所有的邀请码均处于测试完毕状态。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40的邀请码管理以及分发过程。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对邀请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及对邀请码的进行回收操作,进一步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具体实施例中使用邀请码管理服务器进行应用A的邀请码下发、管理以及回收的操作。本具体实施例中邀请码管理服务器需要对应用A在应用平台B上的2000个邀请码进行分发、管理以及回收操作。具体的邀请码管理过程包括:
步骤S601,邀请码管理服务器采用随机算法生成2000个不同的申请邮箱,随后将上述2000个申请邮箱绑定到同一个邀请码邮箱。
步骤S602,邀请码管理服务器使用上述申请邮箱向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随后使用邀请码邮箱获取申请邮箱中的邀请码邮件,并对邀请码邮箱中的所有邮件进行格式匹配,从而获取所有2000个邀请码。
步骤S603,邀请码管理服务器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如发送具有内测邀请页面的网页链接等。如用户接受该测试邀请,用户可通过该移动终端向邀请码管理服务器发送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这样邀请码管理服务器会接收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
步骤S604,邀请码管理服务器根据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以便用户使用该邀请码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步骤S605,邀请码管理服务器模拟用户点击行为获取相应的邀请码链接的返回页面,以获取邀请码的使用情况。为了避免同一网络地址频繁的访问,这里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以及设定的网络IP地址对邀请码链接的返回页面进行访问,以保证可对每个邀请码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步骤S606,邀请码管理服务器对获取的邀请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如未测试的邀请码、测试中的邀请码以及测试完毕的邀请码。并将长时间处于测试中的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即将该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
随后邀请码管理服务器会再次使用未测试状态的邀请码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测试邀请,直至所有的邀请码均处于测试完毕状态。
这样即完成了本具体实施例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邀请码的分发、管理以及回收过程。
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通过邀请码邮箱收集邀请码,并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邀请码的发送,极大地提升了邀请码的激活效率;解决了现有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的邀请码激活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问题。
如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接口”、“进程”等等一般地旨在指计算机相关实体: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运行在处理器上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应用、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运行在控制器上的应用和该控制器二者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有在于执行的进程和/或线程内,并且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计算机之间。
图7和随后的讨论提供了对实现本发明所述的邀请码管理装置所在的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的简短、概括的描述。图7的工作环境仅仅是适当的工作环境的一个实例并且不旨在建议关于工作环境的用途或功能的范围的任何限制。实例电子设备712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设备、头戴设备、医疗健康平台、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设备(比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等)、多处理器系统、消费型电子设备、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上述任意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尽管没有要求,但是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执行的通用背景下描述实施例。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经由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分布(下文讨论)。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实现为程序模块,比如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对象、应用编程接口(API)、数据结构等等。典型地,该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功能可以在各种环境中随意组合或分布。
图7图示了包括本发明的邀请码管理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12的实例。在一种配置中,电子设备712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16和存储器718。根据电子设备的确切配置和类型,存储器718可以是易失性的(比如RAM)、非易失性的(比如ROM、闪存等)或二者的某种组合。该配置在图7中由虚线714图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12可以包括附加特征和/或功能。例如,设备712还可以包括附加的存储装置(例如可移除和/或不可移除的),其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装置、光存储装置等等。这种附加存储装置在图7中由存储装置720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实现本文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在存储装置720中。存储装置720还可以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的其他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载入存储器718中由例如处理单元716执行。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或其他数据之类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存储器718和存储装置720是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实例。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通用盘(DVD)或其他光存储装置、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装置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于存储期望信息并可以被电子设备712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意这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712的一部分。
电子设备712还可以包括允许电子设备712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连接726。通信连接72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卡(NIC)、集成网络接口、射频发射器/接收器、红外端口、USB连接或用于将电子设备712连接到其他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口。通信连接726可以包括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通信连接726可以发射和/或接收通信媒体。
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典型地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构之类的“己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术语“己调制数据信号”可以包括这样的信号:该信号特性中的一个或多个按照将信息编码到信号中的方式来设置或改变。
电子设备712可以包括输入设备724,比如键盘、鼠标、笔、语音输入设备、触摸输入设备、红外相机、视频输入设备和/或任何其他输入设备。设备712中也可以包括输出设备722,比如一个或多个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和/或任意其他输出设备。输入设备724和输出设备722可以经由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任意组合连接到电子设备712。在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另一个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或输出设备可以被用作电子设备712的输入设备724或输出设备722。
电子设备712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互连(比如总线)连接。这样的互连可以包括外围组件互连(PCI)(比如快速PCI)、通用串行总线(USB)、火线(IEEE1394)、光学总线结构等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12的组件可以通过网络互连。例如,存储器718可以由位于不同物理位置中的、通过网络互连的多个物理存储器单元构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设备可以跨越网络分布。例如,可经由网络728访问的电子设备730可以存储用于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电子设备712可以访问电子设备730并且下载计算机可读指令的一部分或所有以供执行。可替代地,电子设备712可以按需要下载多条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一些指令可以在电子设备712处执行并且一些指令可以在电子设备730处执行。
本文提供了实施例的各种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构成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其在被电子设备执行时将使得计算设备执行所述操作。描述一些或所有操作的顺序不应当被解释为暗示这些操作必需是顺序相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具有本说明书的益处的可替代的排序。而且,应当理解,不是所有操作必需在本文所提供的每个实施例中存在。
而且,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公开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组件(例如元件、资源等)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组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组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组件(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公开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此外,尽管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已经相对于若干实现方式中的仅一个被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如可以对给定或特定应用而言是期望和有利的其他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而且,就术语“包括”、“具有”、“含有”或其变形被用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而言,这样的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含”相似的方式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上述的各装置或系统,可以执行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实施例前的序号,如“第一”、“第二”等仅为描述方便而使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顺序不造成限制。并且,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邀请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所述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
使用所述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所述邀请码邮箱通过所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所述邀请码;
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所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以及
根据所述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便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邀请码,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码管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获取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以及
根据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对所述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获取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的步骤包括:
按设定时间间隔和/或设定网络IP地址,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获取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码管理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邀请码的使用状态进行统计,所述邀请码的使用状态包括未测试、测试中以及测试完毕;
所述对所述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的步骤包括:
将回收操作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使用状态为未测试的邀请码,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测试邀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邀请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邀请码邮箱设置为所述申请邮箱的转发邮箱;或
将所述申请邮箱的地址绑定到所述邀请码邮箱上。
7.一种邀请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联模块,用于获取设定数量的申请邮箱,并将所述申请邮箱与邀请码邮箱进行关联;
邀请码申请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申请邮箱,向对应的应用平台申请邀请码,以使得所述邀请码邮箱通过所述申请邮箱收集到所有的所述邀请码;
测试邀请模块,用于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邀请码对应的测试邀请,并接收到所述测试邀请对应的邀请码分发请求;以及
邀请码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邀请码分发请求,将相应的邀请码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便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邀请码,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进行相关应用的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码管理装置还包括:
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获取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以及
邀请码回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对所述邀请码进行回收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码使用情况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按设定时间间隔和/或设定网络IP地址,通过所述应用平台,获取所述邀请码的使用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码管理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对所述邀请码的使用状态进行统计,所述邀请码的使用状态包括未测试、测试中以及测试完毕;
邀请码回收模块还用于将回收操作的邀请码的使用状态由测试中修改为未测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邀请模块具体用于基于使用状态为未测试的邀请码,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测试邀请。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邀请码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模块包括:
第一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邀请码邮箱设置为所述申请邮箱的转发邮箱;以及
第二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申请邮箱的地址绑定到所述邀请码邮箱上。
CN201610808717.8A 2016-09-05 2016-09-05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Active CN107743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8717.8A CN107743085B (zh) 2016-09-05 2016-09-05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8717.8A CN107743085B (zh) 2016-09-05 2016-09-05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3085A CN107743085A (zh) 2018-02-27
CN107743085B true CN107743085B (zh) 2019-11-15

Family

ID=61235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8717.8A Active CN107743085B (zh) 2016-09-05 2016-09-05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30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5157B (zh) * 2018-07-19 2022-01-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应用程序的方法及测试平台
CN110135144B (zh) * 2019-05-20 2020-12-18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邀请码生成方法、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1535A2 (en) * 2000-03-23 2001-09-27 Vividence Corporation Automated target-market sampler
CN101808081A (zh) * 2009-12-15 2010-08-18 北京乐途游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邮件发送邀请注册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86674A (zh) * 2010-09-17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移动通信终端邀请社交网站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47970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Beta testing distribu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1535A2 (en) * 2000-03-23 2001-09-27 Vividence Corporation Automated target-market sampler
CN101808081A (zh) * 2009-12-15 2010-08-18 北京乐途游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邮件发送邀请注册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86674A (zh) * 2010-09-17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移动通信终端邀请社交网站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3085A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1982B (zh) 业务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59059B (zh) 一种测试方法以及测试平台
EP257229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ql performance assurance services
CN107861870A (zh) 接口测试及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6294134A (zh) 代码的崩溃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8111364B (zh) 一种业务系统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246606B (zh) Esb平台的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7729227A (zh) 应用程序测试范围确定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3257852B (zh) 一种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环境搭建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96199A (zh) 弹幕数据展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21275A (zh) 程序监控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09569A (zh) 接口测试方法、接口测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90571A (zh) 基于学习的组标记系统和方法
CN107743085B (zh) 邀请码管理方法及邀请码管理装置
CN107943542A (zh) 一种配置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存储控制器
CN110134596A (zh) 测试文档的生成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224450B (zh) 并发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150642A (zh) 应用内存错误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885535A (zh) 一种文件存储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268243A (zh) 内存预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704303B (zh) 一种测试覆盖度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844219A (zh) 应用检测方法及应用检测装置
CN106557419B (zh) 程序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4407966B (zh) 一种jvm的内存对象数量统计系统及方法
CN107133169A (zh) 应用测试包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