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4570A -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4570A
CN107734570A CN201610664572.9A CN201610664572A CN107734570A CN 107734570 A CN107734570 A CN 107734570A CN 201610664572 A CN201610664572 A CN 201610664572A CN 107734570 A CN107734570 A CN 107734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source base
switch
switch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45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4570B (zh
Inventor
李宏
晋英豪
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645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45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5225 priority patent/WO20180284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4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4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实现在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实现快速切换,以保证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数据丢失。具体方案包括: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源基站获取包括G个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在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用于进行控制面切换;在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本申请用于小区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利用无线信号通过基站接入到无线系统。由于用户的移动性,有时会造成终端设备当前连接的服务基站无法很好支持当前的业务。比如,当终端设备移动到当前基站覆盖的小区边缘附近时,终端设备和当前服务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会变差。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和当前服务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无法进行。因此,为了保证终端设备的业务连续性,需要在终端设备和当前服务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满足切换条件时,把终端设备切换到其它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较好的通信服务的基站上。
当前,网络中的切换流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进行切换准备、切换执行以及切换完成。整个过程用时固定。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和当前服务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满足切换条件时,需要固定时长才能完成切换。
在网络支持的众多业务中,不同业务的移动性服务质量(英文全称:Quality ofService,QoS)需求差异较大,例如,高的移动性QoS需求要求切换时延短。若终端设备接入高移动性QoS需求的业务,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现有的网络切换技术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完成终端设备的切换,不能很好的满足业务的移动性QoS需求,造成网络服务差,用户体验不高。例如,对于高速移动终端设备的语音业务,使用现有的切换技术,执行现有的切换流程,有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和目标基站的切换尚未完成,终端已经移动到了其它基站的覆盖范围,从而导致切换失败或数据丢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实现在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够快速切换,以保证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数据丢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具体包括: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并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这之后,源基站继续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二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包括G个基站。G大于或等于1。
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即满足预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将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发送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时,分别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进行控制面的切换完成切换准备。在此之后,当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只需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即可用很短时间就完成切换流程。本申请的方案在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实现快速切换,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了数据丢失。
其中,源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服务基站。在本申请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持续测量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所述持续测量可以包括周期性测量。
具体的,第一信号质量是指在与预切换阈值比较之前,测量的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是指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之后,在与切换阈值比较之前,测量的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可选的,信号质量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英文全称: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英文全称: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RSRQ)。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指示,由终端设备测量接收源基站的信号强度。终端设备在测量完成之后,周期性向源基站上报测量的信号强度,使得源基站获取到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强度。这样一来,通过指示请求的方式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强度,终端设备测量信号强度的时机准确。可以仅在需要的时候根据源基站的指示测量,节约了终端设备的资源开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指示、预切换阈值及切换阈值,由终端设备测量接收源基站的信号强度,并在测量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即测量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均向源基站上报测量的信号强度。这样一来,不但节约了终端设备的资源开销,并且源基站提供了终端设备上报测量的信号强度的条件。使得终端设备上报信号强度的有明确时机,节约了终端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通信资源。
其中,源基站的邻小区,可以包括物理位置上与源基站的小区相邻的小区。
其中,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用于对用户进行业务授权、会话控制等。若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某个基站与源基站属于不同的认证域,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还用于进行用户认证操作。因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用于预切换基站组的中的基站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执行终端设备切换的准备操作,可以包括控制面切换。具体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标识、用户类型、用户签约的业务等。
进一步的,目标基站可以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终端设备接收其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基站。或者,目标基站可以为预切换基站组中,在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终端设备接收其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基站。目标基站可以由源基站确定,以节约基站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通信资源。或者,目标基站也可以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后向源基站通知,以节约每一个基站的处理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基站数量G的值。再在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以实现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这样一来,由源基站确定预切换基站组,避免了源基站与网络侧的交互,节约了系统资源,减少了网元间的通信。
其中,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可以包括与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或者,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可以包括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所有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
其中,源基站可以通过接收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移动管理功能实体为通信架构中对于移动性管理的功能网元。移动管理功能实体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全称: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网络架构中的移动管理实体(英文全称: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
其中,终端设备与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是按照终端设备与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中的每个参数,查询索引对应关系获得。移动质量需求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参数,可以为下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等。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实现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时,源基站可以先获取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然后按照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最后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位于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这样一来,源基站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时,参考了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使得确定的预切换基站组更符合终端设备的移动路径,提高了终端设备切换的准确度。
其中,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进一步的,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还可以包括下述参数中的至少一种: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基站可以接收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标识(英文全称:identification,ID),获取到预切换基站组。由于当前网络架构中,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执行管理性的功能,因此,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并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后,向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ID,兼容了当前网络中网元的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之前,源基站还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并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源基站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用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然后根据终端设备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在终端的移动轨迹上确定预切换基站组。这样一来,移动管理功能网关确定的预切换基站组更符合终端设备的移动路径,提高了终端设备切换的准确。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时,根据与终端设备业务相关的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基站数量G的数值,G=min(2L-1,N)。其中,N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数目,L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这样一来,确定的预切换基站组中基站的数量G,与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相关,即若终端设备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高,则确定的该终端设备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大。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高,则确定的该终端设备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大,可以预先设定与终端设备业务相关的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L与G的对应关系,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时,查询L与G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G的数值。这样一来,通过对应关系获取G的数量,既实现了确定的预切换基站组中基站的数量G,与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相关,又降低了实现难度,节约了处理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切换阈值是根据终端设备与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的。由于预切换阈值与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相关,若终端设备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高,则确定的终端设备对应的预切换阈值则高。由此可知,预切换的启动时机由终端设备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决定,使得预切换符合终端设备业务的特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预切换阈值的实现方法,以实现准确的获取预切换阈值。预切换阈值其中,T为切换阈值。L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r为源基站的小区半径。R为源基站所处的场景的小区半径。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另一种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预切换阈值的实现方法,以实现快速的获取预切换阈值。具体的,可以预先设定L与预切换阈值P的对应关系,查询L与P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P。其中,L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基站在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大于预设门限,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也就是说,源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决定是否进行预切换。对于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不高的,可以不进行预切换,节约了系统开销。
进一步的,在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时,可以按照现有的方案,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与目标基站执行完整的切换流程,以节约系统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之后,源基站可以向预切换基站组中除目标基站之外的每个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预切换基站组中除目标基站之外的每个基站删除该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已经进行的控制面切换的数据。节约了非目标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的存储资源及通信系统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之后,源基站拆除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空口承载。以完成终端设备切换至目标基站。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具体包括: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预切换基站组包括G个基站,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G个基站的ID。源基站发送的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G个基站的ID用于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并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
本申请的方案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先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作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的潜在小区,并向源基站通知预切换基站组。使得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即满足预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可以将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发送给了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时,分别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进行控制面的切换完成切换准备。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只需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即可用很短时间完成切换流程。本申请的方案在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实现快速切换,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了数据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等概念,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内容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的值。然后在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使得确定的预切换基站组中基站的数量G,由终端设备业务相关的移动质量需求决定,即若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高,则确定的该终端设备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大。提高了终端设备切换的准确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的数值的实现方式:G=min(2L-1,N);其中,N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数目,L为终端设备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通过公式计算G,计算的G的取值与网络状况相符,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切换的准确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另一种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的数值的实现方式:可以预先设定L与G的对应关系,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时,查询L与G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G的数值。其中,L为终端设备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通过对应关系确定G,实现简单快速,节约了处理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之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预切换请求。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在接收到预切换请求时,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保证了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根据源基站的需求确定预切换基站,确定预切换基站与当前网络需求相符。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及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使得确定的预切换基站组更符合终端设备的移动路径,提高了终端设备切换的准确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切换请求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之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可以向预切换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预切换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用于预切换组中每个基站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进行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实现了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源基站通过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预切换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为了节约系统资源,减少了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与源基站间的通信次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之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还可以在预切换基站组中确定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目标基站。并在确定目标基站之后,向源基站发送目标基站的ID。使得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切换的目标基站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节约了系统资源及源基站的处理资源。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再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任一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称之为预切换基站。方法具体包括:预切换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切换时的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预切换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该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在此之后,若预切换基站是该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该预切换基站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若预切换基站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预切换基站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
本申请的方案中,预切换基站作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的潜在小区,当其接收到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时,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进行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控制面的切换。这样一来,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只需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即数据面切换,即可用很短时间完成切换流程。本申请的方案在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实现快速切换,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了数据丢失。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预切换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并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该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之后,启动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预切换基站还未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则确定该预切换基站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由预切换基站自身判断是否为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减少了网元间的信令开销,节约了系统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切换基站可以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预切换基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的指示信息,预切换即可确定自身不是该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预切换基站可以在接收到指示信息时,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由源基站指示预切换基站确定自身是否为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减少了预切换基站的信令开销。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源基站,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切换方法。源基站包括处理器及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源基站的信号质量;获取包括G个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通过发送器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二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的值,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在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可以在获取预切换基站组之前,获取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处理器再按照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再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位于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基站还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可以通过接收器接收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ID,以获取预切换基站。
具体的,第四方面提供的源基站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源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第四方面提供的源基站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切换方法中源基站的行为功能,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切换方法。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包括处理器及发送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包括G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通过发送器向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G个基站的ID,用于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并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先获取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然后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的值。再在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还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之前,通过接收器接收源基站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处理器再按照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最后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选择确定位于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具体的,第五方面提供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二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第五方面提供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切换方法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的行为功能,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预切换基站,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上述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切换方法。预切换基站包括处理器及接收器。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终端设备切换时的源基站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若预切换基站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若预切换基站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其中,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是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
第六方面提供的预切换基站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预切换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三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第六方面提供的预切换基站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切换方法中预切换基站的行为功能,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供另一种源基站,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切换方法。源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包括G个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二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执行单元,用于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
第七方面提供的源基站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第七方面提供的源基站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切换方法中源基站的行为功能,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第八方面,提供另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切换方法。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G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发送单元,用于向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G个基站的ID,所述ID用于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并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二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第八方面提供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切换方法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的行为功能,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的第九方面,提供另一种预切换基站,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上述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切换方法。预切换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切换时的源基站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其中,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是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
预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
切换单元,用于若预切换基站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所述预切换单元还用于,若预切换基站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
第九方面提供的预切换基站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预切换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三方面相同的有益效果。第九方面提供的预切换基站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切换方法中预切换基站的行为功能,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切换系统,包括:
如上述第四方面或第七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源基站;
至少一个如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九方面的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预切换基站。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如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八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
第十一方面提供的切换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切换方法,因此可以与上述切换方法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源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预切换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上述第十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提供的切换方法,因此可以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预切换基站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基站5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切换基站7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源基站50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预切换基站7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系统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系统1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的切换的流程,通常是服务基站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接收的信号质量。在终端设备测量信号质量并上报给服务基站后,服务基站根据信号质量判断是否对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当进行切换时,执行完整的切换流程,即依次执行切换准备、切换执行和切换完成这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时间停顿,整个过程需要固定的时长。如背景技术所述,若终端设备处于快速移动状态时,可能还未完成切换流程,终端设备已经移动到了服务基站的小区边缘,导致终端设备切换失败数据丢失。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新的切换方法,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定预切换阈值,在终端设备接收当前服务基站也就是切换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即还未触发切换条件时,与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执行切换准备。只留切换执行阶段在触发切换条件时执行。使得在触发切换条件时,能够实现可以快速完成切换流程,提高终端设备切换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每个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控制至少一个基站102。每个基站102通过无线接口服务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03。
其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是通信系统中处于移动管理功能角色的一个网元。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的名称以及功能可以存在区别。例如,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可以为3GPP网络中的MME。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的数量、每个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管理的基站102的数量、每个基站102服务的终端设备103的数量,均根据实际网络需求部署。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意了一个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其管理的基站102以及基站102服务的终端设备103。图1中示意的内容并不是对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的数量、每个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控制的基站102的数量、每个基站102服务的终端设备103的数量的数据限定。
其中,终端设备103可以为移动站、远程站、用户终端等。终端设备103的具体形态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手等用户终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网络中各个网元的交互过程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01、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
S202、源基站获取包括G个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
S203、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S204、预切换基站接收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S205、预切换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
S206、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
S207、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至此,通过网络中各个网元的交互,完成了终端设备的切换流程。在该过程中,先进行了控制面切换,后进行了切换执行即数据面切换。
下面对图2中每一个步骤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源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当前服务基站。所述的目标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切换到的目的基站。
在上述S201中,第一信号质量,是在与预切换阈值对比判断是否进行预切换之前,测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其中,信号质量可以包括RSRP。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RSRQ。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RSRP和RSRQ。
当然,凡是可以用来体现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的参数,均可以作为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质量的类型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执行S201时,源基站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指示,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测量指示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周期性的向源基站上报测量的结果,以使得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其中,对于终端设备向源基站上报测量结果的周期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执行201时,源基站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指示,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接收的源基站信号质量。并指示终端设备在测量结果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源基站上报测量的结果。以使得源基站获取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的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201中,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的具体实现过程,已经有多种常规实现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具体实现方案,本申请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也不进行一一赘述。
在S202中,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每个基站,为终端设备可能发生切换的潜在基站。
其中,源基站的邻小区,是指在物理位置上与源基站的小区相邻的小区。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小区,包括扇区中相邻的小区,或者,蜂窝网络结构中相邻的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邻小区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执行S202的具体方案中,一种可以是由源基站自身确定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另一种可以是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并向源基站发送的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ID。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方案S202中使得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的,在S202中,不论是由源基站确定预切换基站组还是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确定预切换基站组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步骤1、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基站的数量G。
步骤2、在源基站的邻小区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两个步骤。
首先描述步骤1:
可选的,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基站数量G,可以为根据经验值确定的固定值。也可以为根据终端设备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其中,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对于根据经验值确定的固定值G此处不进行详细赘述,下面描述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的过程。
在描述之前,先介绍一些相关定义,如下:
终端设备的业务,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或者,终端设备当前签约的业务。在一个实例中,为了使得使用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终端设备的当前的特性相符,终端设备的业务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具体的,在通信系统中,对每个业务都定义了移动质量需求,移动质量需求包括至少一个参数。不同的参数是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移动质量需求中包括的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等。
可选的,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可以置于同一QoS框架下,作为移动类业务特有属性独立存在。移动管理功能网元通过向策略功能网元查询,即可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
其中,策略功能网元为通信系统中保存策略的网元。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策略功能网元的名称可以不同。例如,在3GPP网络中,策略功能网元为计费规则功能单元(英文全称: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
其中,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是对终端设备的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的数值化体现。
示例性的,一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可以定义为1、2、3……l,数值越大,表示终端设备的业务移动性服务质量需求越高。
当然,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与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可以通过索引形式的对应关系相互关联。在获取到一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时,在该索引形式的对应关系中,则可以查询获取到该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
示例性的,表1示意了一种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与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索引形式的对应关系。在表1中,移动质量需求包括切换时延及切换成功率。切换时延表1中简称时延,位于表1横行,切换成功率表1中简称成功率,位于表中竖列。表内数据为与切换时延及切换成功率索引对应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
表1
需要说明的是,表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对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与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索引形式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并不是对索引对应关系的存储形式及内容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非表格的形式保存该索引对应关系;索引对应关系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均不进行具体限定。
假设一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为:切换时延小于15ms,切换成功率大于30%,查询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取到这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为8。
进一步的,由于对每个业务都设定了移动质量需求,即每个业务均有各自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上述的“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所有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或者,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所有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所有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平均值。
当移动管理功能网元通过向策略功能网元查询获取到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每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后,即可确定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每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当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终端设备业务中每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后,若由源基站确定预切换基站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源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业务中每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
具体的,在S202中的步骤1,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G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四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G=min(2L-1,N)。
其中,N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数目,L为终端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示例性的,假设源基站的邻小区有10个。终端设备的业务定义为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有3个。这3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分别为1、4、2。那么,终端设备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最大值为4。因此,可以确定G=min(7,10),则为7。
第二种实现方式:
根据G′=min(2l-1,N),获取终端设备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G′。G为终端设备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G′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其中,N为源基站的邻小区的数目,l为终端设备一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
示例性的,假设源基站的邻小区有10个。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有3个。其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分别为:1、4、2。那么,计算获取终端设备业务中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为:
G1′=min(1,10)=1。
G2′=min(7,10)=7。
G3′=min(3,10)=3。
那么,G取终端设备业务中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的最大值,则为7。
第三种实现方式:预先建立L与G的预设对应关系,查询对应关系获取G的值。
示例性的,假设预先建立如表2所示的L与G的预设对应关系。
表2
L G
1 4
2 6
3 9
4 10
5 12
…… ……
需要说明的是,表2只是以举例的形式,对于L与G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并不是对该对应关系的形式和内容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L与G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终端设备业务中每个业务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最大值为4。那么,查询如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G则为10。
第四种实现方式:预先建立l与G′的预设对应关系,查询对应关系获取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G′。G为终端设备每个业务对应的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G′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
示例性的,假设预先建立如表3所示的l与G′的预设对应关系。
表3
l G′
1 4
2 6
3 9
4 10
5 12
…… ……
需要说明的是,表3只是以举例的形式,对于l与G′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并不是对该对应关系的形式和内容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l与G′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终端设备当前进行的业务有3个。其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分别为:3、2、4。那么,查询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终端设备业务中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为9、6、10。G取终端设备业务中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基站组中的基站数量的最大值,G则为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实现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描述了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获取G的过程,并不是对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获取G的过程的具体限定。凡是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获取G的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然后再描述图3中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获取G的过程中的步骤2:
在实现步骤2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几种情况的实现方式:
第1种情况的实现方式、在源基站的邻小区中任意选择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第2种情况的实现方式、在源基站的邻小区中,选择终端设备当前接收其信号质量由高到低的前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第3种情况的实现方式、在源基站的邻小区中,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选择位于终端设备移动轨迹上的由近及远的前G个基站作为预切换基站组。
其中,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至少包括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在包括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即可获取到终端的移动轨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若采用上述第3种情况的实现方式实现上述步骤2,源基站还需要获取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可选的,源基站可以单独向终端设备发送请求移动参数的请求消息,也可以在执行S201中,在测量请求消息中携带请求移动参数的请求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若执行S202时,是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及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终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且那么在S202之前,源基站需要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201与S202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并不进行具体设定。图2中只是示意了一种S201与S202的执行顺序,并不是对该执行顺序的具体限定。
可选的,S202可以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之前执行。也可以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进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的,预切换阈值是用于启动预切换流程的门限值,预切换阈值大于切换阈值。可选的,预切换阈值可以为根据经验设定的固定值。或者,预切换阈值也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当预切换阈值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时,确定预切换阈值的方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几种方案:
第1种方案、预切换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和/或小区半径的函数。
示例性的,假设预切换阈值
其中,T为切换阈值,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L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r为源基站的小区半径。R为源基站所处的场景的小区半径。
当然,预切换阈值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的函数。或者,为小区半径的相关函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预切换阈值为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和/或小区半径的函数时,具体的函数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第2种方案、预先建立L和/或小区半径与预切换阈值P的预设对应关系,查询对应关系获取P的值。
第3种方案、预先建立l和/或小区半径与预切换阈值P′的预设对应关系。查询对应关系获取终端设备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阈值P′的值。P的最终值为终端设备每个业务对应的预切换阈值P′的最大值或平均值。
在S203中,源基站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用于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进行该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
具体的,S203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案,下面一一进行描述。
实现方案1、源基站直接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实现方案2、源基站通过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当采用上述实现方案2实现S203时,源基站需将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先发给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再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
可选的,源基站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可以单独发送。也可以携带在其他消息中发送。
由于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操作相同,图6中仅以一个预切换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后的具体操作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切换基站,即为预切换基站组中任一个基站。
在S204中,预切换基站可以从源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也可以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源基站通过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转发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在S205中,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是指切换的前期准备工作。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包括业务授权、会话控制等。如果预切换基站与源基站属于不同的认证域,例如跨网关,控制面切换还包括用户认证操作。
在S206中,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是指,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之后,测量的终端设备接收的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可选的,当S201中,源基站向终端设备下发测量指示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持续测量并上报测量结果。
在S207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
具体的,目标基站是预切换基站组中,代替源基站为终端设备服务的基站。可选的,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终端设备当前接收其信号质量最好的一个基站。可选的,目标基站也可以为预切换基站中,终端设备处于其覆盖范围内的一个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目标基站的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可选的,目标基站可以由源基站确定,也可以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后通知源基站。
具体的,在S207中,切换执行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建立空口承载以及将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切换执行的具体过程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在S205之后,若预切换基站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则在S207中,预切换基站作为目标基站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若预切换基站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预切换基站还需要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
其中,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包括删除存储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以及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的授权信息、控制信息及认证信息。删除控制面切换的数据即删除S205中增加的内容。
具体的,在S205后,预切换判断自身是否为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案实现:
第一方案、
预切换基站在S204接收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之后,启动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预切换基站还未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则确定预切换设备自身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设备。
第二方案、若预切换基站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源基站会向预切换基站发送用于指示预切换基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的指示信息。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时,则确定预切换设备自身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设备。
进一步的,在S207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源基站删除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空口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通过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即满足预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将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发送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时,分别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进行控制面的切换完成切换准备。在此之后,当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只需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即可用很短时间就完成切换流程。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完整切换流程中的切换准备即控制面切换部分,提前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之前进行。本申请的方案在终端设备满足切换条件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实现快速切换,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了数据丢失。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本实施例以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网络中各个网元的交互过程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并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转发源基站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401、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
S402、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包括G个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
S403、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ID。
S404、源基站接收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预切换基站组。
S405、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包括用户上下文信息的预切换请求。
S406、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用户上下文信息的预切换请求。
S407、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S408、预切换基站接收用户上下文信息。
S409、预切换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
S410、预切换基站确定自身是否为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
若是,则执行S413。若否,则执行S414。
S411、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
S412、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S413、预切换基站作为目标基站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S414、预切换基站删除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
S415、源基站删除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空口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S401、S402、S403、S404、S408、S409、S410、S411、S412、S413、S414均已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S402及S403可以在S405之后进行。若采用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时,需要参考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源基站可以将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携带在预切换请求中在S405中的预切换请求中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图4只是通过举例的形式,示意了一种上述切换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并不是对于上述切换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通过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即满足预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将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发送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一个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时,分别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进行控制面的切换完成切换准备。在此之后,当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源基站只需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即可用很短时间就完成切换流程。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完整切换流程中的切换准备即控制面切换部分,提前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之前进行。本申请的方案在终端设备满足切换条件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能够实现快速切换,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成功,避免了数据丢失。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源基站、移动管理功能网元、预切换基站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源基站、移动管理功能网元、预切换基站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源基站50。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相关的一种源基站50的结构示意图。源基站50可以为图1中基站102,该基站102是终端设备103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
如图5所示,源基站50可以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发送器503。
存储器5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以便处理器501执行程序代码实现源基站50的各种功能。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英文全称: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英文全称: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501是源基站5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英文全称: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专有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英文全称: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全称: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程序代码,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实现源基站50的各种功能。发送器503可以为图1中基站102的收发天线。
具体的,源基站50的工作流程为:处理器501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50的第一信号质量、及获取包括G个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处理器501通过发送器503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之后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50的第二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处理器501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50的邻小区的基站。
其中,处理器501用于对源基站5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501用于支持源基站5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1、S202、S206、S207,图4中的过程S401、S404、S411、S412及S415,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器501还用于支持源基站50通过发送器503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3,图4中的过程S405。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基站5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源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相关的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可以为图1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
如图6所示,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可以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发送器603。
存储器6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以便处理器601执行程序代码实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各种功能。存储器602可以是volatile memory,例如RAM;或者non-volatilememory,例如ROM,flash memory,HDD或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601是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处理器6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程序代码,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数据,实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各种功能。
其中,发送器603可以为图1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1的通信端口。
具体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工作流程为:处理器601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并通过发送器603向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G个基站的ID,用于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终端设备诶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其中,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其中,处理器601用于对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601用于支持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执行图4中的过程S40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器601还用于支持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通过发送器603执行图4中的过程S407。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切换基站70。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相关的一种预切换基站70的结构示意图。预切换基站70可以为图1中终端设备103可能发生切换的基站102。
如图7所示,预切换基站7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接收器703。
存储器7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以便处理器701执行程序代码实现预切换基站70的各种功能。存储器702可以是volatile memory。例如RAM;或者non-volatile memory,例如ROM,flash memory,HDD或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701是预切换基站7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处理器7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程序代码,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实现预切换基站70的各种功能。
其中,接收器703可以为图1中基站102的收发天线。
具体的,预切换基站70的工作流程为:接收器703接收终端设备切换时的源基站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处理器701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该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在此之后,若预切换基站70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处理器701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若预切换基站70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
其中,处理器701用于对预切换基站7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701用于支持预切换基站7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4、S205,图4中的过程S409、S410、S413、S41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器701还用于支持预切换基站70通过接收器703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3,图4中的过程S408。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切换基站7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预切换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源基站50。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所述源基站5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801、发送单元802、执行单元803。
具体的,源基站50的工作流程为:获取单元801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50的第一信号质量、及获取包括G个基站的预切换基站组。发送单元802在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之后获取单元801获取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50的第二信号质量。执行单元803在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其中,切换阈值小于预切换阈值。目标基站为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源基站50的邻小区的基站。
其中,获取单元801用于支持源基站5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1、S202、S206,图4中的过程S401、S41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发送单元802用于支持源基站5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3,图4中的过程S405。执行单元803用于支持源基站5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7,图4中的过程S412、S415。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源基站50可以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102。图8中所示的发送单元802可以为图5所示的源基站50中的发送器503。图8中所示的获取单元801、执行单元803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源基站50的某一个处理器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源基站50的某一个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获取单元801、执行单元803的功能。这里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基站5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源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901、发送单元902。
具体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工作流程为:确定单元901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发送单元902向源基站发送预切换基站G个基站的ID,用于源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其中,G大于或等于1。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其中,确定单元901用于支持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执行图4中的过程S402。发送单元902用于支持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执行图4中的过程S407。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可以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管理功能网101。图9中所示的发送单元902可以为图6所示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中的发送器603。图9中所示的确定单元901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某一个处理器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的某一个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单元901的功能。这里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预切换基站70。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所述预切换基站7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1、预切换单元1002、切换单元1003。
具体的,预切换基站70的工作流程为:接收单元1001接收终端设备切换时的源基站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预切换单元1002根据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行与移动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该终端设备的控制面切换。在此之后,若预切换基站70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在终端设备接收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切换单元1003进行与源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若预切换基站70不是终端设备切换的目标基站,预切换单元1002删除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及控制面切换的数据。
其中,接收单元1001用于支持预切换基站7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4,图4中的过程S408。预切换单元1002用于支持预切换基站70执行图2中的过程S205,图4中的过程S409。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预切换基站70可以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102。图10中所示的接收单元1001可以为图7所示的预切换基站70中的接收器703。图10中所示的预切换单元1002、切换单元1003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预切换基站70的某一个处理器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预切换基站70的某一个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预切换单元1002、切换单元1003的功能。这里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切换基站7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预切换基站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达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系统110。如图11所示,所述切换系统110可以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源基站50、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切换基站70。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切换系统110还可以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6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系统110,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切换方法,因此可以与上述切换方法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所述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其中,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G个基站,所述G大于或等于1,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所述源基站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二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在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所述源基站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所述切换阈值小于所述预切换阈值;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所述G的值,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所述源基站在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源基站按照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
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源基站接收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标识ID。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源基站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用于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及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所述预切换基站组;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切换阈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的,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所述源基站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包括:
在所述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大于预设门限,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所述源基站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8.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其中,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G个基站,所述G大于或等于1,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G个基站的标识ID,用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并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所述G的值;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在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源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预切换请求;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在接收到所述预切换请求时,确定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切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按照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
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12.一种源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发送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获取预切换基站组;其中,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G个基站,所述G大于或等于1,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二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信号质量;
在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其中,所述切换阈值小于所述预切换阈值;所述目标基站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的一个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所述G的值,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在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之前,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的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的标识ID。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之前,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用于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参数、及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所述预切换基站组;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切换阈值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的,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大于预设门限,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19.一种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发送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预切换基站组;其中,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包括G个基站,所述G大于或等于1,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的每个基站为终端设备发生切换时的源基站的邻小区的基站;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包括的G个基站的标识ID,用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预切换基站组,并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向所述预切换基站组中每个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切换阈值时,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切换执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所述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相关;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所述G的值;
在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中,选择G个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管理功能网元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确定预切换基站组之前,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源基站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预切换阈值时发送的预切换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预切换请求时,确定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切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参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质量需求信息值,确定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上的所述源基站的邻小区基站作为所述预切换基站组。
23.一种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源基站;
至少一个预切换基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管理功能网元。
CN201610664572.9A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7734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4572.9A CN107734570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PCT/CN2017/095225 WO2018028455A1 (zh) 2016-08-12 2017-07-31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4572.9A CN107734570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570A true CN107734570A (zh) 2018-02-23
CN107734570B CN107734570B (zh) 2020-02-14

Family

ID=6116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4572.9A Active CN107734570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4570B (zh)
WO (1) WO201802845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6577A (zh) * 2019-09-24 2019-12-31 郑州轻工业学院 高速传输噪音监测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58610A (zh) * 2018-09-26 2020-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移动体通信系统
CN111757279A (zh) * 2020-06-24 2020-10-0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宽带集群系统减小切换时延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0673A1 (en) * 2018-08-22 2020-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context forwarding
CN114650572A (zh) * 2020-12-18 2022-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857A (zh) * 2006-02-17 200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切换过程中预先准备资源的方法
US20100124203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access terminal initiation of delayed handover
CN103037451A (zh) * 2011-10-03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702393A (zh) * 2013-12-17 2014-04-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Csfb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833B (zh) * 2012-02-22 2014-06-18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移动预测的异构网络预切换方法
EP3076712B1 (en) * 2013-11-26 2018-05-30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634863B (zh) * 2013-12-12 2017-01-04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终端及越区切换方法
CN105208615B (zh) * 2015-06-16 2019-04-1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预测门限滞后余量可调的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6857A (zh) * 2006-02-17 200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切换过程中预先准备资源的方法
US20100124203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access terminal initiation of delayed handover
CN103037451A (zh) * 2011-10-03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702393A (zh) * 2013-12-17 2014-04-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Csfb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基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610A (zh) * 2018-09-26 2020-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移动体通信系统
CN110636577A (zh) * 2019-09-24 2019-12-31 郑州轻工业学院 高速传输噪音监测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7279A (zh) * 2020-06-24 2020-10-0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宽带集群系统减小切换时延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1757279B (zh) * 2020-06-24 2022-06-2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宽带集群系统减小切换时延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570B (zh) 2020-02-14
WO2018028455A1 (zh)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4570A (zh) 一种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WO2020125069A1 (zh)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0166977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731811B (zh) 一种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络实现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49665A (zh) 一种网元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8924962A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34573A (zh) 切换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4811924B (zh) 用于双连接系统的用户设备历史信息的管理方法
CN105052201B (zh) 从使用未许可频谱的网络到电路交换网络的通信切换
CN108024253A (zh)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终端、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
CN110391926A (zh) 网络切片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49533A (zh) 一种本地数据网络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8476544A (zh)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307375B (zh) 异网络间的切换方法及系统、eHRPD网络
CN110419242B (zh) 聚合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636132A (zh)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配置方法及其系统、基站、用户终端
KR2016000215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연속성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390602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29279A (zh) 一种选择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29894B (zh) 用于波束测量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5334599A (zh) 一种小区切换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42535A (zh) 一种接入本地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74317A (zh) 一种wlan负载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20037A1 (zh) 一种注册区列表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105154A (zh) 一种网络切换判断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