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3604A -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3604A
CN107733604A CN201610664583.7A CN201610664583A CN107733604A CN 107733604 A CN107733604 A CN 107733604A CN 201610664583 A CN201610664583 A CN 201610664583A CN 107733604 A CN107733604 A CN 107733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band
inform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ub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45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3604B (zh
Inventor
吴丹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645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3604B/zh
Priority to EP17838508.4A priority patent/EP3487106B1/en
Priority to EP20210404.8A priority patent/EP384912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903 priority patent/WO20180283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604A/zh
Priority to US16/272,914 priority patent/US10756878B2/en
Priority to US16/941,713 priority patent/US2021001403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3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34Pulse-shaped multi-carrier, i.e. not using rectangular window
    • H04L27/26538Filtering per subband or per resource block, e.g. 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UFMC] or 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G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技术是一种获得了广泛应用的多载波调制技术,通过把数据流分成多个并行的子载波进行传输,每个子载波上可以采用较低的数据速率,而总体上则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OFDM的其中一个缺点是其带外泄露较高,这是由于OFDM的子载波波形是sinc函数,具有较高的带外泄露。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需要预留10%的频谱保护带以保证对相邻系统没有干扰。另外,OFDM中要求所有子载波达到严格的频率同步和比较好的时间同步,使得OFDM有以下问题:OFDM的子载波间隔、符号长度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CP)长度等需要在整个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带宽内保持一致,对于多用户的上行OFDM传输,占用不同子带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的信号需要基本在同一时间到达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以满足时间同步的要求,在LTE中通过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调整来实现这一目的,而TA调整过程将产生较大的信令开销,这些问题限制了LTE系统更加灵活的空口设计。
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F-OFDM)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F-OFDM是一种新的多载波技术,F-OFDM通过子带滤波,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子带。在不同子带内可以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符号长度、CP长度等参数,并且提供了解决滤波器带来的符号间干扰的方法。从而可以使得每个子带针对一种信道场景,或者针对一种业务类型来选择最合适的OFDM参数,达到更好的性能。
通过f-OFDM技术,系统带宽可以划分为多个子带,不同子带上可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但子带之间的频率位置关系并没有现成的方法去解决。从f-OFDM技术原理上看,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不同的方法在信号处理以及协议流程上具有不同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用以明确子对子带的特征以及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实现对频率资源的简洁定义,使协议更简单且灵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可选的,所述基本频率间隔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小于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且被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整除的一个数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相邻,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一子带的类型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二子带的类型信息。
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设定,在基本频率间隔确定的情况下,系统频率资源的各种定义均可以一个正整数来表示。这种做法的好处包括:可以实现对频率资源的简洁定义,使协议更简单且灵活。另外,网络设备可以用较小的开销向终端设备指示必要的参数配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
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可选的,所述基本频率间隔,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等参数的限定,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信息可参见前边第一方面的描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总线,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的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通过所述收发器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通过所述收发器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可选的,所述基本频率间隔,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等参数的限定,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参见第一方面。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频域数据;
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对所述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为所述确定子带内的位于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不同子带内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不重叠;
对所述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ation)变换获得时域信号;
对所述时域信号进行加循环前缀操作;
通过滤波器对所述加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滤波;
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向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数据为下行数据,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该方法,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合并各子带的经过滤波的信号;所述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包括:发送经过合并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发送的下行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在子带n内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可选的,如果所述数据为上行信号,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所述滤波器。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上行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子带n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待发送的频域数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对所述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为所述确定子带内的位于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不同子带内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变换获得时域信号;对所述时域信号进行加循环前缀操作;通过滤波器对所述加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滤波;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合并各子带的经过滤波的信号;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发送经过合并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发送下行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在子带n内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可选的,如果所述数据为上行信号,进一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所述滤波器。
可选的,如果所述数据为上行信号,进一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子带n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发送装置,包括:总线,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的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频域数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对所述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为所述确定子带内的位于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不同子带内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变换获得时域信号;对所述时域信号进行加循环前缀操作;通过滤波器对所述加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滤波;
通过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用于执行第四方面的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参见第四方面。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携带在不同子带的数据的信号;
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子带滤波,获得终端设备的数据所在第一子带的信号;
对所述第一子带的信号去循环前缀;
对所述去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号;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从所述频域信号提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数据;所述频点位置为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位置;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不同子带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不重叠;
对所述提取的频域数据进行信号检测,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进一步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进一步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上行信号,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滤波器。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上行信号,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第七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含携带在不同子带的数据的信号;
处理单元,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子带滤波,获得终端设备的数据所在第一子带的信号;对所述第一子带的信号去循环前缀;对所述去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FFT(Fast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从所述频域信号提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数据;所述频点位置为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位置;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不同子带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提取的频域数据进行信号检测,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信号为下行信号,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如果所述数据为上行信号,进一步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数据为上行信号,进一步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接收装置,包括:包括:总线,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的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收发器接收包含携带在不同子带的数据的信号;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子带滤波,获得终端设备的数据所在第一子带的信号;对所述第一子带的信号去循环前缀;对所述去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从所述频域信号提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数据;所述频点位置为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位置;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不同子带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提取的频域数据进行信号检测,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用于执行第七方面的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参见第七方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F-OFDM子带子载波映射示意图(子带N关于0频对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F-OFDM子带子载波映射示意图(子带N关于0频非对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简称为“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为“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5G通信系统等。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为“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为“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为“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简称为“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F-OFDM方案,将频谱分成多个子带,每个子带的参数(numerology)不同。子带的参数包括子载波带宽、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TI)长度、符号长度、符号数,以及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子带的参数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根据业务负载的情况灵活的适配。通常每种参数配置的子带适合于一些特定的业务类型,如:传统语音/视频、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IOT)、实时车联网、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MBMS)分别分布在特定的子带中。IOT业务的子带配置具有狭窄的子载波带宽和较大的传输时延,这对低功耗的高密度分布的IOT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时车联网业务的子带配置具有最大的子载波带宽和最小的传输时延。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终端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不仅传统的语音/视频,社交业务,还有端游和各种传感器业务也层出不穷。这些业务往往会同时并发进行,如某种实时的传感器在后台一直检测并通过移动网发送信号,而用户在前台可能在进行视频聊天。此时,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能通过F-OFDM的多个子带分别传输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报文。
从F-OFDM技术原理上看,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不同的方法在信号处理以及协议流程上具有不同的复杂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带信号的生成方式,明确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信号处理以及协议流程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
在描述实施例之前,首先对子带的特征以及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做以下的限定:(1)系统带宽被划分成若干个子带,不同的子带具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或者,
(2)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可选的,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可以是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也可以是小于最小子载波间隔且能被最小子载波间隔整除的一个数值。比如:假设系统允许15KHz和30KHz两种子载波间隔,此时基本频率间隔可以为15KHz;假设系统允许15KHz和22.5KHz两种子载波间隔,此时基本频率间隔可以为7.5KHz。或者,
(3)任意两个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或者,任意两个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或者为所述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
对于基本频率间隔的大小,可以在标准中规定好,被预先设置在通信设备中,比如分别预设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也可以预设在网络设备中,或者由网络设备确定,由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设备。
基于以上子带间关系的限定,可以用基本频率间隔对资源以及子带相关的参数进行表示。
假设基本频率间隔为Δf,系统带宽为Bsystem,则系统带宽可以用若干个基本频率间隔来表示,即:
Bsystem=KsystemΔf
另一方面,上式也表明,系统频率资源可以按照从低频到高频或者从高频到低频的规律按照Δf的间隔进行编号,编号的取值范围为[0,Ksystem-1]。则各个子带的带宽、中心频点、子载波间隔、保护带均可以用Δf以及频率资源编号来表示:
子载波间隔
对于每一个子带,其子载波间隔均为Δf的整数倍,第i个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
fi=MiΔf
其中Mi为正整数,比较典型的取值为1、2、4、6等。
子带带宽
第i个子带的带宽Bi可以表示为
Bi=KiΔf=Nifi
其中Ki和Ni均为正整数,且均不大于Ksystem,且Ki=MiNi
子带中心频点
假设基本频率间隔的编号规则是从低频到高频,则第i个子带的中心频点fc(i)可以表示成:
其中,表示系统带宽的最低频的基本频率间隔编号对应的频率,Li表示基本频率间隔编号中的某个值,Li∈[0,Ksystem-1]。
若编号规律为从高频到低频,则其中表示系统带宽的最高频的基本频率间隔编号对应的频率,Li和上面的定义相同。
保护带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两个相邻的子带之间设置保护带。保护带同样可以用整数倍个基本频率间隔来表示。假设第i个子带的高频边缘子载波的频率位置为Ti highΔf,第i+1个子带的低频边缘子载波的编号为则它们之间的频率间隔为保护带。显然,在Δf确定的情况下,保护带可以由Ti high两个正整数确定。
通过上述设定,在Δf确定的情况下,系统频率资源的各种定义均可以用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来表示。这种做法的好处包括:可以实现对频率资源的简洁定义,使协议更简单且灵活。
另外,网络设备可以用较小的开销向终端设备指示必要的参数配置,比如可以只通知参数Ksystem,Mi,Ki,NiLi Ti high等数值。当然,在实现时,各个子带相关的参数,比如:子带的带宽和子带的子载波间隔,是标准规定好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子带类型就能确定可以确定该子带对应的相关参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子带的类型信息,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所使用的子带的类型信息,终端设备根据子带的类型确定子带相关的参数。另外子带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也可以为预设的参数,网络设备可能不需要向终端设备通知子带间的保护带的带宽参数。
如果需要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相关频率资源配置情况。终端设备可以在接入系统后,通过读取系统消息获取各小区的频率资源配置情况。所述资源配置情况包括上述系统带宽,各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带宽、中心频点,保护带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参数。这些参数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的终端设备可能仍像当前一样,存在不同的能力。因此不是所有终端设备都有能力去处理所有的子带的信号,因此网络设备可能基于终端设备的能力只发送必要的配置信息给对应的终端设备,而不必发送所有的配置信息。
当子带配置发生变化,例如子带i的带宽减少,而子带i+1的带宽增加,则网络设备只需将上述参数配置中发生变化了的参数发给终端设备即可。
上述假定,可以全部满足,也可以部分满足。基于上述假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该实施例中传输的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也可以为下行信号。
该方法包括:
110、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
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子带的类型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子带的相关信息来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子带的类型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基本频率间隔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边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述。
120、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对于下行信号,该步骤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终端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接收该网络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下行信号。
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信号,该步骤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网络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接收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上行信号。
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对于上行信号,该步骤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网络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接收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上行信号。
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对于下行信号,该步骤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终端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接收该网络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的下行信号。
130、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第一子带相关的信息。
该步骤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子带相关的信息,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子带相关的信息。其中,第一子带相关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一子带的类型信息。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发送系统带宽的信息或者基本频率间隔信息,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带宽的信息或者基本频率间隔信息。
执行该步骤的时间不限定。该步骤也可以步骤110之前,比如该步骤可以如前边所述,在终端设备接入系统后,通过读取系统消息获取各小区的频率资源配置情况实现。而且,在后续子带配置发生变化时,网络设备进一步把发生了变化的参数发给终端。
其中,基于前边关于基本频率间隔的假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系统带宽的信息,可以分别为:参数Ksystem,Mi,Ki,NiLi Ti high等参数。
在实现时,各个子带相关的参数,比如:子带的带宽和子带的子载波间隔,是标准规定好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子带类型就能确定可以确定该子带对应的相关参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子带的类型信息,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所使用的子带的类型信息,终端设备根据子带的类型确定子带相关的参数。另外子带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也可以为预设的参数,网络设备可能不需要向终端设备通知子带间的保护带的带宽参数。如果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确定子带相关的参数,该步骤就不用了。也就是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间不需要传输第一子带相关的信息。
140、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
如果第一通信设备需要确定需要在第二子带上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第二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其中,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该步骤和步骤110类似。具体参见步骤110,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相邻,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150、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该步骤和步骤120类似。具体参见步骤120,这里不再详述。
160、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第二子带相关的信息。该步骤和步骤130类似。具体参见步骤130,这里不再详述。该步骤也可以和步骤130合并为同一个步骤。在一个过程中,同时获得不同子带的相关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对频率资源的参数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使协议更简单且灵活。另外,频率资源配置参数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网络设备可以用较小的开销向终端设备指示必要的参数配置。而且明确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信号处理以及协议流程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
基于相同的思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200,用于执行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实施例,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设备与其它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如图2所示:
通信设备200,包括:处理单元201和通信单元203。其中,通信单元203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处理单元201,用于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通信单元203,用于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201,用于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通信单元203,用于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其中,关于所述基本频率间隔,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以及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资源相关参数的描述,都可以参见前边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通信单元201,进一步用于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通信单元201,进一步用于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20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其中,第一子带的信息和第二子带的信息,可以参见前边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对频率资源的参数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使协议更简单且灵活。另外,频率资源配置参数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网络设备可以用较小的开销向终端设备指示必要的参数配置。而且明确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信号处理以及协议流程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300,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参见图3,设备300包括:总线301,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301的处理器302、存储器303和收发器304。收发器304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
其中,收发器304,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302用于执行存储器303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通过所述收发器304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通过所述收发器304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其中,关于所述基本频率间隔,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以及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资源相关参数的描述,都可以参见前边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处理器302,进一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302,进一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302,具体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其中,第一子带的信息和第二子带的信息,可以参见前边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对频率资源的参数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使协议更简单且灵活。另外,频率资源配置参数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网络设备可以用较小的开销向终端设备指示必要的参数配置。而且明确子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使信号处理以及协议流程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
基于上述假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中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该实施例中传输的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也可以为下行信号。本实施例的总体方案为:首先设定基本频率间隔,F-OFDM各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均设置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生成各子带的频域待发送数据,将每个子带的待发送数据分别映射到该子带对应的整数倍子载波频点上;然后对每个子带分别进行IFFT变换、加循环前缀以及滤波操作,得到对应的时域数据再进行相加合并。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410、获取待发送的频域数据。
420、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关于子载波间隔和基本频率间隔的定义,可以参见前边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比如,假设系统中两个相邻子带N和N+1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7.5KHz和15KHz,子带宽度均为60KHz,这样子带N和N+1的子载波数量分别为8个和4个。
430、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对所述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为所述确定子带内的位于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不同子带内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不重叠。
比如,以上述系统中两个相邻子带N和N+1为例说明F-OFDM的子载波映射方法。假设子带N的频谱经过0频,并且关于0频呈对称分布,也可以采用非对称分布,子载波映射方式和对称分布类似,稍后进行说明。子带N+1的频谱不经过0频。系统中子带映射的频谱位置只有经过0频和不经过0频两种情况,因此子带N和N+1可以代表系统的所有子带。先映射子带N,8个子载波均匀分布在0频左右,子载波映射的开始编号为-4,将该子带的8个频域待发送的数据符号依次映射到7.5KHz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位置上,如图5中黑色圆点所示,0频子载波不映射数据,这样数据映射的子载波编号为-4、-3、-2、-1、1、2、3、4(该编号为子带N内部的子载波编号,代表的频域位置分别为:-30、-22.5、-15、-7.5、7.5、15、22.5和30KHz);然后映射子带N+1的4个子载波,映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据必须映射到15KHz的整数倍频点上(如图5中灰色虚线箭头所示),二是映射的频率位置不能和其他子带的子载波位置重叠。这样,子带N+1映射的子载波编号最小只能从3’开始(因为子带N+1的子载波1’、2’分别和子带N的子载波2、4的位置相互重叠,如图3所示。注意1’、2’、3’……为子带N+1内部的子载波编号,不要和子带N内部的子载波编号1、2、3……相混淆),将该子带频域待发送的4个数据符号连续映射到15KHz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位置上(图5中黑色实线箭头所示),子载波映射的编号为3’、4’、5’、6’(所表示的频域位置依次为:45、60、75和90KHz),子带N和N+1之间的间隔为15KHz。需要说明的是,子带N+1映射的开始子载波编号也可取大于3’的整数,这样子带间隔等于15KHz的整数倍。在保证子载波映射到本子带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前提下,子带间隔的大小可以根据子带滤波器间需要放置的保护带宽决定(图中为了简化,只给出了15KHz的示意)。
如果子带N的子载波关于0频是非对称分布,如图6所示。假设子带N的子载波映射编号为-3、-2、-1、1、2、3、4、5(实际映射中包括但不仅限于这种方式),那么子带N+1的子载波映射编号仍然可取为3’、4’、5’、6’,这样子带间间隔为7.5KHz。同样,子带间隔也可根据子带滤波器间需要放置的保护带宽进行调整。
完成子载波映射后,子带N和子带N+1均位于基本频率间隔7.5KHz的整数倍频率位置,两个子带之间的间隔等于7.5KHz的整数倍。后续的IFFT操作只需对每个子带分别进行处理即可。将具有不同子载波间隔的各子带数据分别进行子载波映射,而且直接映射到本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上,解决了非整数倍子载波频点映射的问题,从而顺利进行下一步的IFFT变换。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
440、对所述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变换获得时域信号。
根据每个子带的IFFT大小,在数据子载波两侧添0,分别进行IFFT变换。假设系统包含多个子带,根据总带宽确定的系统采样率为15.36MHz。对子带N,IFFT变换的大小为:15.36MHz/7.5KHz=2048;那么对子带N+1,IFFT变换大小为:15.36MHz/15KHz=1024。这样,IFFT变换后每个子带都具有相同的采样率,便于后续滤波后进行相加合并。
450、对所述时域信号进行加循环前缀操作;
460、通过滤波器对所述加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滤波;
470、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
可选的,合并各子带的经过滤波的信号。所述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包括:发送经过合并的信号。
本实施例用来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基本设定的信号处理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下行信号。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其中,需要通知的信息可以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具体参见前边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可选的,进一步包括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滤波器编号。或者,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需要通知的信息可以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具体参见前边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在子带n内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其中,这些信息可以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具体参见前边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可选的,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并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所述滤波器。或者,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其中,这些信息可以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具体参见前边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确定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子带n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基于相同的思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700,用于执行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实施例,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设备与其它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如图7 所示:
发送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其中,处理单元具体可以是处理器,发送单元具体可以为发射器。
其中,处理单元702,用于获取待发送的频域数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对所述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为所述确定子带内的位于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不同子带内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变换获得时域信号;对所述时域信号进行加循环前缀操作;通过滤波器对所述加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滤波。
发送单元703,用于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
其中,关于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频率间隔等相关参数的描述,都可以参见前边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其中,子带的带宽,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等参数的,都可以参见前边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单元,还用于合并各子带的经过滤波的信号。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发送经过合并的信号。
本实施例用来描述的发送装置。它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发送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下行信号。该发送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7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向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在子带n内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发送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该发送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7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该发送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701。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701,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所述滤波器。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子带n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800,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参见图8,设备800包括:总线801,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801的处理器802、存储器803和收发器804。收发器804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
其中,收发器804,用于与其他接收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803,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802用于执行存储器803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频域数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对所述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为所述确定子带内的位于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的子载波;不同子带内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变换获得时域信号;对所述时域信号进行加循环前缀操作;通过滤波器对所述加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滤波;通过所述收发器发送所述经过滤波的信号。
关于子载波间隔和基本频率间隔等相关参数的定义,可以参见前边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合并各子带的经过滤波的信号,通过所述收发器发送经过合并的信号。
本实施例用来描述发送装置。它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发送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下行信号。该发送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向终端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向所述终端设备通知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或者,
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在子带n内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发送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该发送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发送上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所述滤波器。或者,
所述的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n表示子带编号,k表示子带内子载波的编号,kn、Δfn分别表示子带n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编号、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数量,表示子带n的子载波k上映射的数据符号,NCP,n和fn(t)分别表示子带n的CP长度和子带滤波器。表示反傅里叶变换因子,Ts是采样时间间隔,代表卷积运算。
基于上述假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该实施例的信号接收方法和前边的信号发送方法对应的一个逆过程。其中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该实施例中传输的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也可以为下行信号。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910、接收包含携带在不同子带的数据的信号。
920、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子带滤波,获得终端设备的数据所在第一子带的信号。
930、对所述第一子带的信号去循环前缀。
940、对所述去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号。
9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从所述频域信号提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数据;所述频点位置为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位置;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不同子带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不重叠。
该步骤中关于频点位置,以及子载波间隔,基本频率间隔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步骤430。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近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
960、对所述提取的频域数据进行信号检测,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本实施例用来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基本设定的信号处理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下行信号。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9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其中,这些信息可以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具体参见前边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可选的,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并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所述滤波器。或者,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9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其中,这些信息可以均由基本频率间隔Δf和不超过Ksystem的正整数表示。具体参见前边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可选的,进一步包括:网络设备向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根据所述滤波器编号的信息确定滤波器。或者,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基于相同的思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1000,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实施例,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接收设备与其它发送设备进行通信。其中,如图10所示:
接收设备1000,包括:接收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其中,处理单元具体可以是处理器,发送单元具体可以为接收机。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包含携带在不同子带的数据的信号;
处理单元1002,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子带滤波,获得终端设备的数据所在第一子带的信号;对所述第一子带的信号去循环前缀;对所述去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FFT(Fast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从所述频域信号提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数据;所述频点位置为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位置;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不同子带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提取的频域数据进行信号检测,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其中,关于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频率间隔等相关参数的描述,都可以参见前边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其中,子带的带宽,进行子载波映射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等参数的,都可以参见前边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用来描述的接收装置。它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接收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下行信号。该接收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10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所述接收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或者,所述接收单元10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接收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该接收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10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该接收装置,进一步包括发送单元1003。该发送单元1003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10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1003,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1100,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参见方法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参见图11,设备1100包括:总线1101,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1101的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3和收发器1104。收发器1104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
其中,收发器1104,用于与其他接收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102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收发器接收包含携带在不同子带的数据的信号;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子带滤波,获得终端设备的数据所在第一子带的信号;对所述第一子带的信号去循环前缀;对所述去循环前缀的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从所述频域信号提取所述终端设备的频域数据;所述频点位置为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频点位置;所述子带的子载波间隔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不同子带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不重叠;对所述提取的频域数据进行信号检测,恢复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关于子载波间隔和基本频率间隔等相关参数的定义,可以参见前边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的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带内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根据所述数据带宽,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起始频点位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在所述第一子带的进行子载波映射的频点位置。
本实施例用来描述接收装置。它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IFFT变换本身实现了上述子带间的配置关系,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频谱搬移操作,减小了实现复杂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接收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下行信号。该发送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11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所述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1104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滤波器编号的信息。或者,
所述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频点位置不包括0频位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又提供一种接收装置。该实施例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该接收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该实施例和图11对应的实施例的区别是:
所述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1104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可选的,所述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1104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或者,
所述的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1104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子带中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数据带宽的信息,在所述第一子带中进行子载波映射的起始频点位置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类型或编号的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子带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所述确定的子载波的频点位置包括0频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单元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r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简称:FPGA)。
存储器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居民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频率间隔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小于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且被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整除的一个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相邻,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一子带的类型信息;
所述第二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二子带的类型信息。
9.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
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基本频率间隔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小于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且被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整除的一个数值。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相邻,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一子带的类型信息;
所述第二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二子带的类型信息。
17.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以及分别连接到总线的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第一子带对应的第一子载波间隔;通过所述收发器在第一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或者,
确定第二子带对应的第二子载波间隔;通过所述收发器在第二子带上按照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均为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均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基本频率间隔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基本频率间隔小于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且被所述最小子载波间隔整除的一个数值。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频率间隔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20.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相邻,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为所述基本频率间隔的整数倍。
21.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通知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收发器接收如下至少一种信息:系统带宽的信息,第一子带的信息,第二子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一子带和所述第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的带宽的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一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或者,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子带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一子带的类型信息;
所述第二子带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带宽的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第二子带的中心频点的信息,和第二子带的类型信息。
CN201610664583.7A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7336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4583.7A CN107733604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EP17838508.4A EP3487106B1 (en) 2016-08-12 2017-07-14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0210404.8A EP3849127A1 (en) 2016-08-12 2017-07-14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PCT/CN2017/092903 WO2018028378A1 (zh) 2016-08-12 2017-07-14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6/272,914 US10756878B2 (en) 2016-08-12 2019-02-11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6/941,713 US20210014033A1 (en) 2016-08-12 2020-07-2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4583.7A CN107733604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604A true CN107733604A (zh) 2018-02-23
CN107733604B CN107733604B (zh) 2023-06-16

Family

ID=6116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4583.7A Active CN107733604B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756878B2 (zh)
EP (2) EP3487106B1 (zh)
CN (1) CN107733604B (zh)
WO (1) WO201802837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590A (zh) * 2018-04-03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WO2020124486A1 (zh) * 2018-12-20 2020-06-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972023B (zh) * 2018-05-07 2024-04-1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578B (zh) * 2017-08-11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050598B2 (en) * 2017-11-28 2021-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a 5G network
KR102475871B1 (ko) * 2019-11-14 2022-12-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0938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232071A1 (en) * 2008-03-13 2009-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guard band as data subcarri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requency overlay
CN102761513A (zh) * 2012-07-16 2012-10-31 清华大学 Ofdm通信系统中支持实时多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57464A (zh) * 2011-08-17 2013-01-02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传输系统中扩展信号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683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160165B2 (en) * 2008-10-01 2012-04-17 Harris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that incorporates low PAPR preamble and frequency hopping
WO2011145151A1 (ja) * 2010-05-21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機、受信機、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BR112017002602A2 (pt) * 2014-08-13 2018-07-17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e método de recepção de sinal de fbmc, transmissor e receptor
US10952031B2 (en) * 2016-05-20 2021-03-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censed-assisted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idelin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0938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232071A1 (en) * 2008-03-13 2009-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guard band as data subcarri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requency overlay
CN102857464A (zh) * 2011-08-17 2013-01-02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传输系统中扩展信号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61513A (zh) * 2012-07-16 2012-10-31 清华大学 Ofdm通信系统中支持实时多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2152》", 15 April 2016 *
MOTOROLA: "《3GPP TSG RAN1 LTE Ad Hoc R1-060246》", 25 June 2006 *
SIVARAMA VENKATESAN等: "《IEEE ICC 2016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mposium》", 22 May 2016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590A (zh) * 2018-04-03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11972023B (zh) * 2018-05-07 2024-04-1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24486A1 (zh) * 2018-12-20 2020-06-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87106A1 (en) 2019-05-22
US20210014033A1 (en) 2021-01-14
WO2018028378A1 (zh) 2018-02-15
US20190173653A1 (en) 2019-06-06
US10756878B2 (en) 2020-08-25
EP3849127A1 (en) 2021-07-14
EP3487106B1 (en) 2020-12-09
EP3487106A4 (en) 2019-06-19
CN107733604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3604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JP6584522B2 (ja) 動作帯域幅拡張のための波形設計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358247B (zh) 一种非均匀子带叠加的ofdm通信方法及系统
US108693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46373A (zh) 发送或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7698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999739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参数集确定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13514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811123A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428700A (zh) 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10855407B (zh) 信息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通信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917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391431A (zh) 一种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4139562A1 (en) Scalable bandwidth design for ofdm
CN108811098A (zh) 确定时隙格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872304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US84940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w complexity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circular convolution
CN109150461B (zh) 一种发送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解调方法和装置
CN109314961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361898B2 (en) Complexity reduction for OFDM signal transmissions
CN109150485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7438041B (zh) 一种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90289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Stelter et al. Dynamic 20/40/60/80 MHz Channel Access for 80 MHz 802.11 ac
CN107733830A (zh) 一种多载波信号产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