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802A -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802A
CN107710802A CN201680037666.1A CN201680037666A CN107710802A CN 107710802 A CN107710802 A CN 107710802A CN 201680037666 A CN201680037666 A CN 201680037666A CN 107710802 A CN107710802 A CN 107710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adio node
node
service radio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76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0802B (zh
Inventor
刘进华
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5/08250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206092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5/0825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206103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5/08251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206104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7710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0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和相关联的控制节点。控制节点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并且服务无线电节点为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提供服务。该方法包括:如果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本公开还公开了一种在控制节点的控制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服务无线电节点。此外,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控制节点中使用的另一方法和相关联的控制节点。

Description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中呈现的技术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在控制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和相关联的控制节点,以及涉及在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和相关联的服务无线电节点。
背景技术
本节意在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背景技术。本节中的描述可以包括可要求保护的构思,但其不一定是之前已经想到或要求保护的构思。因此,除非本文另有指示,否则本节中描述的内容不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的现有技术,也不因其仅仅被包含在本节中而被承认为现有技术。
当前,诸如毫米波(MMW)无线系统之类的工作在从30到300GHz的高频的无线通信网络或系统作为有前途的技术日益显露,以通过实现几Gb/s速度来满足激增的带宽要求。例如,第5代(5G)网络有可能是演进的第3代(3G)、第4代(4G)技术以及新兴的或实质新的组件(例如,超密度网络(UDN),其也被称为MMW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组合。在这些高频率处,在发射机、接收机或这二者处大量天线可用。为了补足通常发生的较大传播损耗,波束成形变为MMW无线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特征。
波束成形是用于定向信号发送和/或接收的信号处理技术。对于发射机(TX)波束成形,通过对TX天线阵列应用选择的预编码向量来将信号集中在期望的方向上。对于接收机(RX)波束成形,通过对RX天线阵列应用选择的预编码向量将接收机天线的RX波束集中在无线电信号的到来方向上。波束成形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这二者处使用,以实现空间选择性。与全向接收/发送相比的改进被称为波束成形增益。当在发射机、接收机或这二者处多个天线可用时,因此重要的是对天线应用高效的波束图案,以更好地利用相应无线信道的空间选择性。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示例MMW RAT网络。如图1所示,存在被称为中央控制单元(CCU)的网络节点或控制节点,其至少负责接入节点(AN)(例如,ANl、AN2、AN3和AN4)之中的参数配置和协调。
通常,在接收机侧的接收功率可以表达为:
其中,PTX是发送功率,GTX和GRX分别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波束成形增益,λ是波长,且α是由于介质中的吸收所引起的衰减因子。对于在60GHz处的MMW-波链路,氧吸收损耗可以高达16dB/km。
根据以上公式,清楚地看到无线电波的衰减与1/λ2成正比。在不考虑氧吸收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的传播距离,60GHz比2GHz多衰减29.5dB。
考虑到这一点,高增益波束成形是强制性的,以补偿额外的衰减。由于波长小,可以在相同尺寸的天线面板中集成更多的天线元件。这使得可以实现更高的波束成形增益。但是,如果存在数十或数百个天线元件,则由于不可接受的成本,不能对每个天线元件应用一个射频(RF)链(TX RF链或RX RF链)。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天线元件共享一个RF链,并且对每个天线应用特定的模拟相位调整,以调整波束方向并最大化波束成形增益。由于TX波束窄,因此需要对信标信号的传输进行转向以实现AN发现区域,并执行波束成形训练以最大化波束成形增益。
同时,高增益波束成形可能带来挑战,包括例如隐藏问题和聋问题。
图2示出了由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方向性引起的隐藏问题的示例。如图2所示,链路对1由接入点1(AP1)和用户设备1(UE1)组成,链路对2由AP2和UE2组成。当AP2向UE2进行发送时,AP1或UE1都不能检测到AP2和UE2使用的信道,因为AP1和UE1都在AP2到UE2的TX波束覆盖范围之外。但是,当AP1向UE1发送数据时,其TX波束可能到达UE2并造成干扰。在下文中,术语“链路”可以表示无线电链路或任何其他适当类型的链路。
图3示出了由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方向性引起的聋问题的示例。如图3所示,UE1和AP1组成链路对1,UE2和AP2组成链路对2。链路对2正在进行从AP2到UE2的数据传输。但UE1并未检测到这种情况,因为UE1不监测(或感测)这个方向。但是,当UE1开始数据传输时,由于UE1和UE2彼此靠近,UE2接收的数据会明显受到影响。
目前,MMW-RAT的总载波带宽可以达到1或2GHz。该带宽可以由特定带宽(例如,100MHz)的多个子带载波组成。例如,图4示出了具有4个子带的一个MMW-RAT载波。图4中的最小资源网格对应于频域中的子频带和时域中的子帧,并且可以被称为探测和感测资源单元。当然,探测和感测资源单元也可以是代码形式。
为了分配可用资源,可以在MMW-RAT中应用基于竞争的资源分配方案和/或基于调度的资源分配方案作为冲突避免的基本策略。基于竞争的资源分配方案提供了基于对信道可用性的自确定来竞争信道的机制。在基于调度的资源分配方案中,调度器(例如图1所示的CCU)首先经由基于竞争的方法或协调方法获得资源可控性,并且将资源分配给受控链路。
基于竞争的资源分配方案和基于调度的资源分配方案可以以某种方式进行组合。图5示出了MMW-RAT网络中的复杂干扰情况的示例。如图5所示,由于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方向性,链路2可能对链路1具有不可忍受的上行链路(UL)至下行链路(DL)干扰,而链路6可能对链路5具有不可忍受的DL至DL干扰和UL至DL干扰。
由于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方向性,冲突确定比全向传输更复杂。由于上述的聋和隐藏问题,传统的测量效果不佳。此外,尽管开发了在无线局域网(WLAN,802.11)和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802.15)中商业使用的载波侦听方法,但它们主要用于本地接入系统。它是分布式载波感测方案,即载波感测由每个节点对独立完成。对于MMW RAT,首先预期可以有更好的涉及AP和UE的多个节点的维度部署,并且目标在于比无线保真(WiFi)更好的网络可控性(例如,自优化、自组织和移动性)。其次,预期MMW RAT提供比WiFi更好的服务质量(QoS)。在这个意义上,需要比简单的WiFi的分布式载波感测更好的测量。
3G和4G无线系统中的干扰测量主要是为了测量小区间/传输点间干扰,而不是链路间干扰。由于在MMW RAT的情况下扇区尺寸较小且覆盖范围较大,因此与3G或4G系统类似的测量方法不足以识别冲突链路并帮助干扰管理。
发明内容
已经基于以上和其它考虑等作出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有条件地适配对齐方向探测和感测(ADSS)配置或开启/关闭ADSS功能以减少ADSS开销并优化探测和感测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的方法。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如果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不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禁用信号。所述禁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或者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或者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或者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之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基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链路的所述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受干扰的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链路信号和干扰噪声比SINR低于预定义的SINR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控制节点的控制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基于所述启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禁用信号,所述禁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基于所述禁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的方法。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执行探测和感测的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所述确定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基于所述系统负载确定所述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所述确定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基于关于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来确定所述探测和感测周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控制节点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控制节点的控制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启用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启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控制节点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包括收发机、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从而所述控制节点操作以: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服务无线电节点。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包括收发机、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从而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操作以: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基于所述启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包括收发机、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从而所述控制节点操作以: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执行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第一方面的上述实施例也适用于第二、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和第十方面。第三方面的上述实施例也适用于第六、第九和第十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和第十方面,本公开可以基于链路将产生和/或经历更大干扰的概率选择性地对该链路应用ADSS,而不是对所有链路执行ADSS。这可以减少ADSS开销,同时改善系统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第六、第九和第十方面,本公开可以根据各种条件适配一个或多个ADSS相关参数(而不是针对ADSS使用固定配置)。这可以减少ADSS开销并优化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公开的前述特征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完全地明确。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并因此不应被认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在附加的特性和细节下描述本公开。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示例MMW RAT网络。
图2示出了由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方向性引起的隐藏问题的示例。
图3示出了由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方向性引起的聋问题的示例。
图4示出了具有4个子带的一个MMW-RAT载波。
图5示出了MMW-RAT网络中的复杂干扰情况的示例。
图6示出了可以实现本文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中执行的方法700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总体探测和感测资源分配结构。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链路的接收节点中执行的方法900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感测资源分配结构。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链路的发送节点中执行的方法1100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探测资源分配结构。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DLIM的示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1400的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确定了用于链路重定向的若干候选链路的示例性场景。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步骤S1470的具体实现。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出作为步骤S1470的结果的示例性链路布置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的控制下的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1800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1900的流程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出基于几何的针对ADSS的链路选择的示例。
图21和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服务无线电节点中执行的方法2100的流程图。
图23和图2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中执行的方法2300的流程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示例性累积分布函数(CDF)。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波束切换角。
图2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节点2700的示意框图。
图2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的示意框图。
图2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节点2900的示意框图。
图3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可以在控制节点2700、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或控制节点2900中使用的布置3000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然而,应理解,这些描述仅仅提供用于示意目的,而不是限制本公开。此外,以下省略了已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构思。
本文中,这里的活动链路是指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与其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之间实际建立的链路。例如,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当UE成功接入增强的节点B(eNB)时,可以说在UE和eNB之间建立了活动链路。这样的活动链路可以是UL或DL。活动链路的候选链路是指为了替换活动链路而可能建立但尚未建立的潜在链路。候选链路的发送节点可以在候选链路的方向上向对应的接收节点发送探测信号,但是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没有建立真正的链路。
在下文中,为了简洁,链路是指活动链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作为候选链路。
首先,本公开提出在例如MMW RAT网络中将用于链路的定向探测和感测参数对齐(该方案可以在下文中称为“对齐的定向探测和感测(ADSS)”)。
具体而言,本发明利用时频无线电资源模式配置每个链路对(即,链路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发射机以在其链路方向上发送定向探测波束,并且相应地利用相同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模式配置每个链路对的接收机以定向地监测其链路方向上的所有可能的探测信号。从而,所有链路对的接收机可以在其相应发射机正在发送定向探测信号时处于定向感测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准确识别受害者链路对和干扰链路对,并且可以测量互干扰水平。也就是说,可以推导出MMW RAT网络的有效的链路间干扰图(也称为DLIM)。这样的测量信息可以用于增强资源分配方案,例如时间、频率和发送功率资源。
图6示出了可以实现ADSS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例。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中央控制单元(CCU)600和多个无线电节点(还称为接入节点(AN)),其中图6中示出了6个AN。CCU 600可以是在任意无线系统或蜂窝网络(例如LTE网络、任意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蜂窝网络、MWV网络、Wimax网络、WLAN/Wi-Fi、WPAN等)中,至少负责AN之间的参数配置和协调以及控制AN之间的链路的节点B、基站(BS)、eNodeB、家庭节点B、家庭eNodeB、中继节点、AP或任意其他控制节点或网络节点。每个无线电节点可以例如是具有无线能力的无线设备、移动无线终端或无线终端、移动电话、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的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平板计算机(有时被称为平板电脑)(前述可以统称为UE)、具有无线能力的传感器或致动器、或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链路进行通信的任意其他无线电网络单元。应该注意的是,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无线电节点”或“AN”还涵盖其他无线设备,例如还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的机器对机器(M2M)设备。在该示例中,四个AN被例示为AP,即AP 610、AP 620、AP630和AP 640,并且两个AN被例示为UE,即UE 650和UE 660。此外,每个AN可以被看作是不同链路中的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例如,在AP 610向UE 650发送数据的链路上,AP 610是发送节点,UE 650是接收节点。相反,在AP 610从UE 650接收数据的链路上,AP 610是接收节点,UE 650是发送节点。换言之,无线电节点或AN可以根据它们的角色作为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或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例如,如果无线电节点是如图6所示的UE 660,则AP 620为其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服务。当UE作为热点并为其他UE服务时,UE可以用作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是UE,并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可以是由UE服务的其他UE。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例如图6的CCU 600)中执行的方法700的流程图。具体地,方法700用于在网络侧实现ADSS。
在步骤S710,控制节点确定链路(例如,如图6所示的AP 610和UE 650之间的链路)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以及由控制节点控制的所有链路的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以及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即,探测和感测的持续时间)。
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控制节点可以在从例如链路的任一端(例如,AP 610或UE650等)接收到链路的建立请求时确定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
在步骤S720,控制节点向链路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例如,发送节点是AP 610,接收节点是UE 650,如图6所示。
在一个实现中,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节点向控制节点报告其感测结果的规则。
在另一个实现中,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可以包括探测资源参数,用于为发送探测信号的发送节点指定探测资源单元。所指定的探测资源单元的形式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时间、频率和代码。
在另一个实现中,方法7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未示出):在控制节点的控制下从所有链路的所有接收节点接收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基于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来确定DLIM;以及基于所确定的DLIM,确定由控制节点控制的所有链路中的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案或资源分配策略。
方法700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所有链路对的接收节点可以在其相邻链路的发送节点正在发送定向探测信号时处于定向感测状态。这使得一个链路能够识别所有的干扰链路,并测量来自这些干扰链路的干扰水平,基于所述干扰水平,网络可以有效地改善频率资源的空间复用,同时避免和/或控制不同链路之间的冲突。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总体探测和感测资源分配结构。
如图8所示,定向探测和感测周期(DSSP)表示探测和感测周期,定向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DSSI)表示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即,用于探测和感测的窗口/持续时间。DSSP和DSSI是由控制节点控制的所有链路的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并且可以由控制节点确定。
DSSP和DSSI主要在时域上。例如,DSSP和DSSI都表示时间窗口。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链路的发送节点可以在由DSSI定义的时间窗口期间在链路的方向上向链路的接收节点发送探测信号,并且接收节点在相同时间窗口期间感测该链路方向上的所有探测信号。由此,可以以有效的方式感测链路间干扰,例如链路5和链路6之间的DL-DL干扰,如图5所示。
可选地,DSSP和DSSI还可以在频域上。例如,DSSI还可以定义链路的发送节点/接收节点要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子带。
在DSSI内部,存在多个探测和感测资源单元,其中一些被分配给通过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发送探测信号的链路,因此被称为探测资源单元(SRU)。一个探测和感测资源单元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个或多个来定义:时间、频率和代码。例如,可以将一个探测和感测资源单元定义为一个时频资源单元加上正交序列。这意味着多个探测信号可以通过使用正交序列在一个时频单元上被复用。
实际上,可以基于网络中的链路密度来确定DSSI长度,并且DSSP长度可以足够短以跟踪链路对的TX/RX波束改变(其包括TX/RX方向改变和TX功率改变两者)。
可以参考图5来描述示例性DLIM。如图5所示,DLIM可以指示从每个链路(链路i,例如,如图5所示的链路1-6中的任何一个)的发射机接收的探测信号功率,以及从由链路(链路i)接收机检测到探测信号的其他链路接收的探测信号强度。
DLIM可以识别第一链路的发射机是否对第二链路的接收机造成很大干扰。如果造成了很大干扰,则将干扰水平和相应链路标识包括在DLIM中。依靠从接收机报告的探测信号(SRU)和相应的信号强度,控制节点可以识别到接收机的链路和相应的干扰水平。
例如,DLIM可以在从接收机接收到的新的定向探测报告时或者在链路建立/链路释放时被更新。
利用这样的DLIM,本公开可以增强无线电资源分配(例如,时间、频率和TX功率资源),使得空间复用可以被有效且充分地改善。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链路(例如图6所示的AP 610和UE 650之间的链路)的接收节点中执行的方法900的流程图。具体地,方法900用于在接收侧执行ADSS。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节点可以是AP 610或UE 650。为了说明,这里将UE 650作为接收节点,并且相应地,AP 610用作接收节点的相应发送节点,反之亦然。
在步骤S910,UE 650从控制节点(例如,图6中的CCU 600)接收链路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接收到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以及由控制节点控制的所有链路的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以及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
在步骤S920,UE 650基于接收到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来感测链路方向上的所有探测信号。
在步骤S930,UE 650向控制节点报告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
在一个实现中,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还包括:用于UE 650向控制节点报告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的规则。
在探测时间间隔期间,所有接收节点都应在其链路方向上进行盲监测。每个接收节点应在其链路的到来方向上瞄准其RX波束。为了在一个探测周期内为RX波束调整留出一些空间,用于定向感测的RX波束可以比用于接收实际数据的RX波束更宽。
通过盲检测,接收节点可以确定关于检测到的探测信号的SRU的信息。该信息应被报告给控制节点,以识别可能的干扰发射机。此外,接收节点还可以测量每个检测到的探测信号的强度。该测量结果应被报告给CCU以推导出DLIM,该DLIM可用于确定发射机的最大允许TX功率或干扰协调模式以用于控制干扰。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感测资源分配结构。如图10所示,每个接收节点可以在DSSI期间在所有SRU上感测其链路方向上的所有可能的探测信号。
方法900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接收节点可以在相邻链路的发送节点正在发射探测信号的时间窗口中感测链路方向上的所有探测信号。当方法900应用于两个相邻链路时,可以以高效的方式感测这两个链路之间的干扰。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链路(例如图6所示的AP 610和UE 650之间的链路)的发送节点中执行的方法1100的流程图。具体地,方法900用于在发送侧执行ADSS。在这种情况下,发送节点可以是AP 610或UE 650。为了说明,这里将AP 610作为发送节点,并且相应地,UE 650用作发送节点的相应接收节点,反之亦然。
在步骤S1110,AP 610从控制节点(例如,图6所示的CCU 600)接收链路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接收到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以及由控制节点控制的所有链路的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以及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例如图8所示的DSSP和DSSI。
在步骤S1120,AP 610基于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在链路的方向上发送探测信号。
在一个实现中,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探测资源参数,用于为发送探测信号的发送节点指定探测资源单元。指定的资源单元的形式是以下至少一项或多项:时间、频率和代码。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探测资源分配结构。
如图12所示,每个发送节点可以分配有一个SRU,并且控制节点(例如,如图6所示的CCU 600)总共控制M个发射机。可选地,每个SRU也可以按照频率来定义。例如,每个SRU可以占用一个子带。
方法1100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发送节点可以在其自身链路及其相邻链路的接收节点正在感测探测信号的时间窗口中在链路方向上发送探测信号。当方法1100应用于两个相邻链路时,可以以高效的方式感测这两个链路之间的干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DLIM的示图。例如,使用方法700,DLIM可以由例如图6中的CCU 600之类的CCU来确定。
假设在CCU的控制下存在五个活动链路。在这样的假设下,针对这五个主动链路确定DLIM。如图13所示,DLIM识别出从UE2到AP2的链路受到来自AP1的强干扰。
当UE的链路(UL或者DL)被识别为是另一个链路的干扰链路或者是另一个链路的受害者链路时,空间方向改变(即,调整空间重用)是在高增益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减轻干扰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相邻AP具有高覆盖率的超密度网络尤其如此。这在必要时提供了调整空间方向改变的良好可行性。
但是,空间方向改变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干扰情况。利用ADSS的上述概念,仅针对活动链路执行ADSS。但是,对于活动链路,可能存在有可能要被建立以替换所述链路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ADSS不允许网络推导出这种候选链路的干扰情况(对他方的干扰和/或来自他方的干扰)。
针对这些问题,本公开还提出了将上述ADSS扩展为支持用于空间重用优化的干扰感知空间方向改变。在下文中,扩展的ADSS可以被称为扩展(或改进)ADSS。
扩展ADSS的基本思想在于:
1)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对活动链路和候选链路执行ADSS;
2)推导出扩展DLIM包括所有活动链路的干扰情况和所有候选链路的预测干扰情况;以及
3)当存在对/来自另一个链路的很大干扰时,可以基于扩展DLIM选择一个或多个优选候选链路以替换UE的一个或多个活动链路。
通过扩展DLIM,可以根据用于空间复用的某种预定规则确定一些最优链路。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例如图6的CCU 600)中使用的方法1400的流程图。具体地,方法1400用于在网络侧实现扩展的ADSS。
控制节点控制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可以是例如图6所示的任何AN。例如,如果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是UE 660,则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是AP 620。当UE作为热点并为其他UE服务时,UE用作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以图6所示的UE 660为例,在这种情况下,UE 660可以是服务器无线电节点,而由UE 660服务的其他UE可以是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换句话说,这里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可以是链路(活动链路或候选链路)的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
在步骤S1410,控制节点基于DLIM为在控制节点控制下的所有活动链路选择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中的每一个都由控制节点控制下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服务,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中的每一个与其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之间存在活动链路。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DLIM适用于在控制节点控制下的所有活动链路。例如,这里的DLIM可以由根据本公开的方法700来确定。
例如,DLIM可以是如图13所示的DLIM。在这样的示例中,控制节点(即所示的CCU)可以基于由DLIM识别的干扰情况来选择诸如UE1、UE2、UE3、UE4或UE5之类的任意客户端无线电节点。
存在多种标准可用于选择用于扩展ADSS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为了说明,将描述几个示例性实现。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第一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第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对第二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干扰超过第一预定干扰阈值,则选择第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例如,在图13所示的场景下,如果DLIM识别出UE2的活动链路对UE5的活动链路的干扰超过第一预定干扰阈值,则可以选择UE2以用于扩展ADSS。
在第二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来自第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干扰强度与第二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信号强度之间的比率超过第二预定干扰阈值,则选择第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仍然以图13为例,如果DLIM指示来自UE2的活动链路的干扰强度与UE5的活动链路的信号强度之间的比率超过第二预定干扰阈值,则可以选择UE2用于扩展ADSS。
在第三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第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对第二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干扰超过第三预定干扰阈值,并且第二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无线电质量低于预定无线电质量阈值,则选择第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仍然以图13为例进行说明,如果DLIM指示UE2的活动链路对UE5的活动链路的干扰超过第三预定干扰阈值,且UE5的活动链路的无线电质量低于预定无线电质量阈值,则可以选择UE2用于扩展ADSS。
在第四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所经历的干扰超过第四预定干扰阈值,则选择该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以图13为例,如果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所经历的干扰超过第四预定干扰阈值,则可以选择UE2用于扩展ADSS。
在第五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SNR或SINR降到预定SNR/SINR阈值以下,则选择该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以图13为例,如果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的SNR或SINR降到预定SNR/SINR阈值以下,则可以选择UE2用于扩展ADSS。
在第六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的SNR或SINR降到预定SNR/SINR阈值以下,并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活动链路所经历的干扰超过第四预定干扰阈值,则选择该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仍然以图13为例,如果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的SNR或SINR降到预定SNR/SINR阈值以下,并且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所经历的干扰超过第四预定干扰阈值,则可以选择UE2用于扩展ADSS。
在第七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当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的业务负载超过预定业务负载阈值时,从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接收对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选择。在图13的场景中,例如,如果AP2识别出UE2的业务负载超过预定业务负载阈值,则AP2可以选择UE2并将其报告给CCU以用于扩展ADSS。
在第八实现中,步骤S141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如果服务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的业务负载超过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的一个相邻无线电节点的业务负载,则选择该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仍然以图13为例,如果CCU识别出AP2的业务负载超过AP2的一个相邻无线电节点(例如AP3或AP4)的业务负载,则CCU可以选择UE2用于扩展ADSS。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至第四预定干扰阈值、预定无线电质量阈值、预定SNR/SINR阈值和预定业务负载阈值中的任一个可以在网络侧或无线电节点侧预先配置。
在步骤S1420,控制节点针对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中的每一个确定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与其他无线电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候选链路也可能在服务无线电节点侧被确定,这将在稍后描述。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确定了用于链路重定向的若干候选链路的示例性场景。
如图15所示,已经选择了UE2用于扩展ADSS。然后,控制节点确定两个候选链路(即,从UE2到AP3的候选链路和从UE2到AP4的候选链路),以替换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
作为另一个示例,已经选择了UE4用于扩展ADSS。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节点可以确定一个候选链路(即,从AP4到UE4的候选链路),以替换从UE3到AP4的活动链路。
在步骤S1430,控制节点将扩展ADSS应用于所有活动链路和所有确定的候选链路。步骤S1430与步骤S710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关注于活动链路,而前者不仅针对活动链路,还针对候选链路。
具体地,控制节点针对控制节点控制下的所有活动链路和每个确定的候选链路确定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包括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以及控制节点控制下的所有活动链路和所有确定的候选链路的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以及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即,用于探测和感测的持续时间)。例如,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可以由图10和/或图12示出。然后,探测和感测周期可以被表示为DSSP,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可以由DSSI来表示。
在一个实现中,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包括探测资源参数,其用于为发送探测信号的发送节点指定资源单元,所述指定资源单元的形式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时间、频率和代码。例如,这里的指定资源单元可以是如图10或图12所示的SRU。
在步骤S1440,控制节点向链路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发送针对所确定的候选链路和所有活动链路中的每一个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
可选地,方法1400还可以包括步骤S1450-S1470。在步骤S1450,控制节点从控制节点控制下的所有活动链路和所有确定的候选链路的所有接收节点接收感测探测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结果。在步骤S1460,控制节点基于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来确定扩展DLIM。在步骤S1470,控制节点基于所确定的扩展DLIM,针对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中的一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相应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中选择一个新的活动链路。
步骤S1470可以可选地包括如图16所示的步骤S1471、S1472和S1473。
在步骤S1471,控制节点基于所确定的扩展DLIM建立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中的一个链路有可能被用于替换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例如图15中表示为带箭头的实线的链路。在步骤S1472,控制节点评估关于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以及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中的每一个链路的性能度量。在步骤S1473,控制节点选择具有最佳性能度量的链路集合作为新的活动链路。贪心规则(Greedy Rule)可以用于选择新的活动链路。利用贪心规则来选择新的活动链路有很多示例。贪心规则主要体现在步骤S1471。为了说明,将描述几个示例性实现。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现中,步骤S1471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将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活动链路替换为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以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以图15所示的场景为例,当前活动链路集合被表示为带箭头的实线。然后,可以用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用带箭头的点划线表示)来替换该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活动链路以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例如,可以用从UE2到AP3的候选链路或从UE2到AP4的候选链路来替换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作为另一示例,可以用从AP4到UE4的候选链路替换从AP3到UE4的活动链路。
在另一个实现中,步骤S1471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从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活动链路以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中的一个集合。在如图15所示的场景中,可以从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活动链路以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中的一个集合。例如,可以移除从AP1到UE1的活动链路。
在又一个实现中,步骤S1471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将一个或多个活动链路添加到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以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中的一个集合。
性能度量有各种各样的示例,将描述其中的一些以用于说明。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
例如,性能度量可以是链路的SINR。在该示例中,控制节点可以估计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和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中的每一个的SINR,然后选择使链路(一个或集合)的SINR最大化的一个组合。
作为另一个示例,性能度量可以是链路容量。在这样的示例中,控制节点可以估计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链路集合和当前活动链路集合中的每一个的容量(香农容量或者知道MCS选择的容量),然后选择使链路(一个或集合)的容量最大化的一个组合。
作为另一示例,步骤S1472处的估计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对每个所关心的链路的性能度量进行平均(例如线性化或对数平均),或者对每个所关心的链路的性能度量应用某种公平(fairness)标准(例如Alpha-fairness、min-max)等。
备选地,可以根据一个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同时服务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数量来实现步骤S1470。众所周知,一个无线电节点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于一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将不得不共享资源,这可能导致较低的单独吞吐量。考虑到这一点,在步骤S1470中可以考虑由一个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同时服务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数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尽量在可用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之间扩散尽可能多的链路来选择新的活动链路,以确保能够同时实际传输数据的活动链路总数最高。例如,如果一个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同时服务于两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而另一个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不服务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则使每个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服务于一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可能更高效,从而两个链路可以同时传输数据而不需要共享单个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的资源。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新链路可以被选为新的活动链路。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出作为步骤S1470的结果的示例性链路布置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选择从UE2到AP3的候选链路和从AP4到UE4的候选链路,以分别替换从UE2到AP2的活动链路和从AP3到UE4的活动链路。
方法1400及其各种变型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当所有链路的发送节点正在发送定向探测信号时,所有链路的接收节点(不仅包括活动链路而且还包括相应的候选链路)可以处于定向感测状态。这可以导致扩展DLIM,其可以用于提供更好的链路布置,例如图17中所示。利用这样的扩展DLIM,本公开可以高效地实现从高增益波束成形继承的空间重用优势。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例如图6的CCU 600)的控制下的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1800的流程图。无线电节点服务于至少一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也就是说,这里的无线电节点是指其相应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可以是例如图6所示的任何AN。例如,如果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是UE 660,则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是AP 620。当UE作为热点并为其他UE服务时,UE可以用作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是UE,并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可以是由UE服务的其他UE。换句话说,这里的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可以是链路(活动链路或候选链路)的发送节点或接收节点。
在步骤S1810,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确定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与另一个无线电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例如图15所示的候选链路)。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可以基于例如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位置来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例如,如果服务无线电节点知道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和相邻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的空间位置(例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则可以确定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和可以提供候选链路的相邻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之间的距离。备选地,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可以向服务器无线电节点报告其自身与相邻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之间的估计方向/距离,该服务器无线电节点随后确定合适的候选链路集合。可以对该距离应用阈值以避免无线电节点相距太远。
服务器无线电节点还可以通过应用空间分集(例如,角度分集)来确定候选链路,以限制波束成形系统中的干扰。以图13所示的布局为例进行说明,假设UE2和AP2之间不存在活动链路,如果要为UE2选择两条候选链路,则在AP2、AP3、AP4和AP5之间进行选择以形成到UE2的候选链路。如图13所示,链路(UE2到AP2)和(UE2到AP5)在空间上紧密相关,因此它们将相似地受到链路(AP1到UE1)的干扰。鉴于此,例如,可以选择链路(UE2至AP2)和(UE2至AP3)作为两个候选链路。这是因为这两个链路具有最好的角度分集(即,它们之间存在最大角度),并且因此这两个候选链路将非常不同地接收来自链路(AP1到UE1)的干扰。还可以选择链路(UE2到AP2)和(UE2到AP4)或链路(UE2到AP3)和(UE2到AP4)作为两个候选链路。
在步骤S1820,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向控制节点发送用于指示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的指示。
因此,步骤S1810和S1820在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方面形成方法1400的变体。具体地,利用方法1800,在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侧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而方法1400在网络侧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
在步骤S1830,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从控制节点接收活动链路和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中的每一个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接收到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以及网络控制下的所有活动链路和所有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的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以及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该步骤可以以与步骤S910或S1110类似的方式执行。
例如,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可以由图10和/或图12示出。然后,探测和感测周期可以被表示为DSSP,探测和感测时间间隔可以由DSSI来表示。
在一个实现中,活动链路和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专用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集合包括探测资源参数,其用于为发送探测信号的无线电节点指定资源单元,所述指定资源单元的形式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时间、频率和代码。例如,这里的指定资源单元可以是如图10或图12所示的SRU。
在一个实现中,公共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还包括:当无线电节点用作链路的接收节点时,用于无线电节点向控制节点报告感测探测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结果的规则。
在步骤S1840,当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用作链路的接收节点时,该无线电节点针对活动链路和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中的每一个,基于接收到的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感测链路方向上的所有探测信号,并且向控制节点报告一个或多个感测结果。该步骤可以以与步骤S920类似的方式执行。
方法1800可选地包括步骤S1850。在步骤S1850,服务器无线电节点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接收关于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无线电节点的测量。通过使用接收到的测量,服务器无线电节点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
方法1800可选地包括步骤S1860。在步骤S1860,当服务器无线电节点用作链路的发送节点时,该无线电节点针对活动链路和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链路中的每一个,基于探测和感测相关参数在链路方向上发送探测信号。该步骤可以以与步骤S1120类似的方式执行。
基于DLIM或扩展DLIM,网络至少可以:
·通过重定向链路方向来优化空间重用;
·通过协调调度、协调波束成形和协调消隐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减轻干扰;
·优化/调整资源分配方案和/或参数;或者
·优化/调整链路自适应方案和/或参数。
DLIM/扩展DLIM可用于基于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竞争的资源分配两者的资源分配优化。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ADSS的自优化/配置方法。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根据链路的一个或多个链路相关参数来针对特定链路启用/禁用ADSS。换言之,本公开提出基于链路将产生和/或经历较大干扰的概率来选择性地将ADSS应用于链路,而不是针对所有链路执行ADSS。这可以减少ADSS的开销,而不会造成明显的性能损失。
例如,一个或多个链路相关参数可以是以下中的任何一个:
-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
-链路的数据速率;
-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或者
-表示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例如图6的CCU 600)中执行的方法1900的流程图。控制节点控制服务无线电节点(例如图6中的AP 610),该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例如UE 650),该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经由诸如图6所示的链路1之类的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服务无线电节点。具体地,方法1900用于在网络侧启用/禁用ADSS。
如图19所示,控制节点可以首先确定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或第二预定义条件。应该注意的是,方法1900可以逐链路地来执行。
在步骤S1910,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还称为ADSS配置)。
在步骤S1920,控制节点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启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也就是说,在接收到启用信号后,服务无线电节点将在所关心的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可选的,方法1900还可以包括步骤S1930和S1940。
在步骤S1930,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链路中不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在步骤S1940,控制节点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禁用信号。禁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换言之,在接收到禁用信号后,服务无线电节点将停止在所关心的链路中应用ADSS。例如,如果当前在链路中应用了ADSS,则服务无线电节点将响应于接收到禁用链路而停止使用ADSS。
在第一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以下简称为几何)。第二预定义条件是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第一预定义阈值或第五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用于界定几何相关参数。
几何相关参数可以基于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考虑到强制使用高增益波束成形(其中竖直波束成形和水平波束成形被组合),到中心UE的波束的波束倾斜将是大的,并且被一个AP服务的中心链路(相应客户端在服务AP的中心覆盖区域中)不太可能对由相邻AP服务的边缘链路造成主要干扰(相应客户端在其服务AP的覆盖范围边缘处)。
如果链路的几何高于高阈值(即,第一预定义阈值),则该链路可以被确定为中心链路,并且其不被选择用于ADSS,即,不为该链路配置ADSS。这可以意味着五个方面:1)没有为链路配置SRU;2)没有针对链路发送定向探测信号;3)没有针对链路执行定向感测;4)没有针对链路的探测报告;和5)链路没有包括在DLIM或扩展DLIM中。
如果链路的几何低于低阈值(即,第五预定义阈值),则该链路可以被确定为边缘链路,并且被选择用于ADSS,即,为该链路配置ADSS。这可以意味着如下五个方面:1)为链路配置SRU;2)针对链路发送定向探测信号;3)针对链路执行定向感测;4)针对链路产生探测报告;和5)链路包括在DLIM或扩展DLIM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阈值和低阈值是相对的,本公开不限于它们的具体值,只要第一预定义阈值大于或者甚至等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出基于几何的针对ADSS的链路选择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几何是基于节点的位置来确定的。
如图20所示,对于中心覆盖范围内从AP到UE1的链路(在图20中表示为点区域),不应对链路应用ADSS。然后,控制节点将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禁用信号,以指示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即,如果之前针对链路启用了ADSS,则针对链路关闭ADSS。
对于在覆盖范围中间或边缘处(在图20中表示为虚线区域)从AP到UE2的链路,应应用ADSS。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节点将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以指示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即,如果之前针对链路禁用了ADSS,则针对链路开启ADSS。
利用第一实现,可以从例如以下两个方面减少开销。在第一方面,与为所有链路配置ADSS的情况相比,针对ADSS配置了更少链路,因此可以配置更短的DSSI。在第二方面,与用于边缘链路的服务AP相关的波束切换频率远低于与用于中心链路的服务AP相关的波束切换。假设中心链路和边缘链路的移动速度相同,由于从相应客户端到服务AP的距离不同,中间链路或者边缘链路的最大角速度比中心链路的最大角速度小得多。
在第二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数据速率。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第一预定义条件是链路的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第二预定义阈值或第六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用于界定数据速率。
具体地,一个链路的高数据速率可以意味着至少以下之一:频繁的传输、用于数据传输的许多无线电资源以及高传输功率以实现高SINR。链路的低数据速率意味着相反的情况。因此,可能没有必要为具有足够低数据速率的链路执行ADSS。
为此,如果链路的数据速率小于低数据速率阈值(即,第二预定义阈值),则不应将ADSS应用于该链路,例如,针对该链路关闭ADSS。在当前为该链路应用了ADSS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取消ADSS配置。如果链路的数据速率高于高数据速率阈值(即,第六预定义阈值),则应为该链路应用ADSS,例如开启ADSS。例如,如果已经提供了ADSS配置,则可以开启ADSS。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数据速率阈值和低数据速率阈值是相对的,本公开不限于它们的具体值,只要第二预定义阈值不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在极端情况下,第二和第六预定义阈值可被配置为相同的值。
在第三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第二预定义条件是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第一预定义条件是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第三预定义阈值或第七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以界定系统负载。
在下文中,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是指由服务无线电节点容宿的一个AP簇的系统负载。AP簇可以指包括AP和由AP服务的所有AN在内的集合。以图5中的AP3作为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示例,其AP簇可以包括AP3、UE3和UE4。
例如,可以使用每AP的平均链路数量或每AP的平均数据速率来评估系统负载。
在该实现中,如果系统负载低于低负载阈值(即,第三预定义阈值,其有时可以非常低),则可以针对由服务无线电节点覆盖的AP簇禁用ADSS。如果系统负载高于高负载阈值(即,第七预定义阈值),则可以为AP簇启用ADSS。
例如,考虑到服务于办公楼的AP的系统负载在夜间或周末会大幅下降,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内禁用ADSS。
在第四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第二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第四预定义阈值或第八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配置,用于界定受害者比率。
这里,受害者比率用于表示冲突情况,并且表示冲突情况的其他合适参数也可以用于本实现。通常,控制节点可以记录系统或AP簇中的冲突统计。以这种方式,受害者比率可以由控制节点获得。
根据本实现,受害者比率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Nvic是受害者链路的数目,Ntot是为ADSS配置的链路的总数。
然后,如果Rcol低于第四预定义阈值(例如,极低的阈值),则应该针对系统或AP簇禁用(不应用)ADSS,例如关闭ADSS。否则,如果Rcol高于第八阈值(例如,相对较高的阈值),则可以针对系统或AP簇启用(应用)ADSS,例如开启ADSS。
当针对系统或AP簇启用了ADSS时,可以通过DLIM/扩展DLIM明确地识别受害者比率链路。而当针对系统或AP簇禁用了ADSS时,由于DLIM/扩展DLIM不存在,所以不能明确地识别受害者链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链路质量粗略地识别受害者链路。例如,如果其链路SINR低于预定义SINR阈值,则该链路可被确定为受害者链路。也就是说,将受干扰的链路的链路SINR低于预定义SINR阈值。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服务无线电节点(例如图6的AP 610)中执行的方法2100的流程图。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控制节点的控制下,并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例如,当服务无线电节点是图6中的AP 610时,控制节点应当是图6中的CCU 600,被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例如是UE 650,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可以是图6所示的链路1。具体地,方法2100用于在服务无线电节点侧启用/禁用ADSS,其对应于控制节点侧的方法1900。
在步骤S2110,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服务无线电节点从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启用信号指示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一个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在步骤S2120,服务无线电节点基于启用信号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可选的,方法2100还可以包括步骤S2130和S2140。
在步骤S2130,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服务无线电节点从控制节点接收禁用信号。禁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在步骤S2140,服务无线电节点基于禁用信号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由于方法2100对应于方法1900,所以方法1900的第一至第四实现可以相应地应用于方法2100中。除了方法1900的第一到第四实现中提到的所有细节之外,方法2100还可以可选地在第一实现中包括步骤2150和2160,即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如图22中所示。
在步骤S2150,服务无线电节点获得几何相关参数。在步骤S2160,服务无线电节点向控制节点发送几何相关参数。
利用方法1900或方法2100,本公开可以选择性地开启/关闭ADSS功能,从而减少ADSS的开销并优化干扰探测和感测性能。
本公开还提出了基于链路的一个或多个链路相关参数来适配要应用于特定链路中的针对服务无线电节点的ADSS配置(即,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换句话说,根据各种条件来适配ADSS相关参数以减少ADSS开销并优化系统性能,而不是针对ADSS使用固定配置(例如,固定DSSP、固定DSSI等)。与针对ADSS使用固定配置(其可能面临由于与链路相关的动态变化因素而导致的相当大的ADSS开销)相比,适配ADSS配置可以减少ADSS的开销。
例如,一个或多个链路相关参数可以是以下中的任何一个:
-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或者
-关于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其可以例如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图2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控制节点(例如图6的CCU 600)中执行的方法2300的流程图。控制节点控制服务无线电节点(例如图6中的AP 610),该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例如UE 650),该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经由诸如图6所示的链路1之类的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服务无线电节点。具体地,方法2300用于基于各种链路相关参数来调整ADSS相关参数,例如DSSI或DSSP。
在步骤S2310,控制节点基于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在步骤S2320,控制节点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在一个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例如,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执行探测和感测的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即,例如图8中所示的DSSI)。在该示例中,步骤S2310可以通过基于系统负载确定DSSI来实现。
可以例如使用每AP的平均链路数量或每AP的平均数据速率来评估系统负载。可以预定义DSSI到系统负载映射表,并且控制节点可以通过查找该表来基于系统负载半静态地配置DSSI。
根据该实现,DSSI可以与系统负载成正比。例如,可以针对低系统负载情况配置小DSSI,针对中等系统负载情况配置中DSSI,并且针对高系统负载情况配置大DSSI。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出现的“小”,“中”和“大”意在被相对使用。
例如,考虑到服务于办公楼的AP的系统负载在夜间或周末会大幅下降,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内相应地适配DSSI。例如,控制节点可以针对繁忙时间(高系统负载)配置大DSSI,并针对低系统负载时间配置小DSSI。
在另一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关于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例如,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即,例如图8所示的DSSP)。在这个示例中,步骤S2310可以通过基于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确定DSSP来实现。
波束切换时间间隔是指从最后一个波束切换到另一个波束的持续时间。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可以由控制节点记录,然后可以基于此推导出DSSP的最佳长度。例如,控制节点可以根据为ADSS配置的所有链路的波束切换统计产生一个波束切换CDF,然后根据CDF曲线中的x百分比波束切换时间间隔来确定DSSP。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针对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示例性CDF。如图所示,DSSP可被确定为x百分点(例如5%点)处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
作为该实现的示例,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在该示例中,方法2300还可以包括如图25所示的步骤S2330。如图所示,在步骤S2330,控制节点从服务无线电节点接收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例如,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更高移动速度可以意味着更高的波束切换频率,这意味着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链路方向可能变化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DSSP应该足够短,使得ADSS频率可以高于波束切换频率。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波束切换角。在该示例中,假设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为v,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到其服务AP的距离为r,则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角速度为v/r。进一步假设波束宽度为W,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在波束的中心位置。那么,如图24所示,波束切换的最短时间是:
DSSP应比Tmin短,如:
其中k是0和1之间的预配置系数。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DSSP可以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成反比。
移动速度和DSSP之间的映射表可以在控制节点处预定义,控制节点随后可以根据例如在系统中具有高移动速度的一定比率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最高移动速度或平均移动速度关于DSSP来查找表。
利用方法2300,本公开可以根据各种条件来适配一个或多个ADSS相关参数(而不是针对ADSS使用固定配置)。这可以减少ADSS开销并优化系统性能。
图2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节点2700的示意框图。控制节点2700可以是例如图6所示的CCU 600。当然,控制节点2700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实体,负责AN之间的参数配置和协调,以及控制任意无线系统或蜂窝网络中的AN之间的链路,尤其是用于启用/禁用ADSS。
如图27所示,控制节点2700包括确定单元2710和发送单元2720。
确定单元2710被配置为:如果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发送单元2720被配置为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启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备选地,确定单元2710可以被配置为: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不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单元2720可以被配置为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禁用信号。禁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在第一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以下简称为几何)。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第二预定义条件是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第一预定义阈值或第五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用于界定几何相关参数。
几何相关参数可以基于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如果链路的几何高于高阈值(即,第一预定义阈值),则该链路可以被确定为中心链路,并且其不被选择用于ADSS,即,不为该链路配置ADSS。这可以意味着五个方面:1)没有为链路配置SRU;2)没有针对链路发送定向探测信号;3)没有针对链路执行定向感测;4)没有针对链路的探测报告;和5)链路没有包括在DLIM或扩展DLIM中。
如果链路的几何低于低阈值(即,第五预定义阈值),则该链路可以被确定为边缘链路,并且被选择用于ADSS,即,为该链路配置ADSS。这可以意味着如下五个方面:1)为链路配置SRU;2)针对链路发送定向探测信号;3)针对链路执行定向感测;4)针对链路产生探测报告;和5)链路包括在DLIM或扩展DLIM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阈值和低阈值是相对的,本公开不限于它们的具体值,只要第一预定义阈值大于或者甚至等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在第二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数据速率。第一预定义条件是链路的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第二预定义阈值或第六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用于界定数据速率。
根据该实现,如果链路的数据速率小于低数据速率阈值(即,第二预定义阈值),则不应将ADSS应用于该链路,例如,关闭ADSS。在当前为该链路应用了ADSS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取消ADSS配置。如果链路的数据速率高于高数据速率阈值(即,第六预定义阈值),则应为该链路应用ADSS,例如开启ADSS。例如,如果已经提供了ADSS配置,则可以开启ADSS。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数据速率阈值和低数据速率阈值是相对的,本公开不限于它们的具体值,只要第二预定义阈值不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在极端情况下,第二和第六预定义阈值可被配置为相同的值。
在第三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第一预定义条件是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第二预定义条件是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第三预定义阈值或第七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配置以界定系统负载。
例如,这里可以使用每AP的平均链路数量或每AP的平均数据速率来评估系统负载。
在该实现中,如果系统负载低于低负载阈值(即,第三预定义阈值,其有时可以非常低),则可以针对由服务无线电节点覆盖的AP簇禁用ADSS。如果系统负载高于高负载阈值(即,第七预定义阈值),则可以为AP簇启用ADSS。
例如,考虑到服务于办公楼的AP的系统负载在夜间或周末会大幅下降,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内禁用ADSS。
在第四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第二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第四预定义阈值或第八预定义阈值可以由控制节点预定义或预配置,用于界定受害者比率。
这里,受害者比率用于表示冲突情况,并且表示冲突情况的其他合适参数也可以用于本实现。通常,控制节点可以记录系统或AP簇中的冲突统计。以这种方式,受害者比率可以由控制节点获得。
根据本实现,受害者比率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Nvic是受害者链路的数目,Ntot是为ADSS配置的链路的总数。
然后,如果Rcol低于第四预定义阈值(例如,极低的阈值),则应该禁用(不应用)ADSS,例如关闭ADSS。否则,如果Rcol高于第八阈值(例如,相对较高的阈值),则可以针对系统或AP簇启用(应用)ADSS,例如开启ADSS。
当启用ADSS时,可以通过DLIM/扩展DLIM明确地识别受害者比率。当ADSS被禁用时,由于DLIM/扩展DLIM不存在,所以不能明确地识别受害者链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链路质量粗略地识别受害者链路。例如,如果其链路SINR低于预定义SINR阈值,则该链路可被确定为受害者链路。也就是说,将受干扰的链路的链路SINR低于预定义SINR阈值。
图2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在控制节点(例如,图6中的CCU600)的控制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的示意框图。无线电节点2800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可以是例如如图6所示的任意AN。例如,如果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是UE 660,则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指AP 620。当UE作为热点并为其他UE服务时,UE可以用作服务无线电节点。在这种情况下,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是UE,并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可以是由UE服务的其他UE。具体地,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用于与控制节点2700相对应地启用/禁用ADSS。
如图28所示,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包括接收单元2810、启用单元2820和禁用单元2830。禁用单元2830是可选的。
接收单元2810被配置为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启用信号指示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一个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启用单元2820被配置为基于启用信号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备选地,接收单元2810还可以被配置为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从控制节点接收禁用信号。禁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然后,禁用单元2830被配置为基于禁用信号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当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对应于控制节点2700时,控制节点2700的第一至第四实现可以相应地应用于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中。除了在控制节点2700的第一到第四实现中提到的所有细节之外,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还可以可选地在第一实现中包括获得单元2840和发送单元2850,即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该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
获得单元2840被配置为获得几何相关参数。发送单元2850被配置为向控制节点发送几何相关参数。
图2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节点2900的示意框图。控制节点2900可以是例如图6所示的CCU 600。当然,控制节点2900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实体,负责AN之间的参数配置和协调,以及控制任意无线系统或蜂窝网络中的AN之间的链路,尤其是用于基于各种链路相关参数适配ADSS相关参数,例如DSSI或DSSP。
如图29所示,控制节点2900包括确定单元2910和发送单元2920。
确定单元2910被配置为:基于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发送单元2920被配置为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在一个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例如,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执行探测和感测的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即,例如图8中所示的DSSI)。在该示例中,确定单元2910还被配置为基于系统负载来确定DSSI。
可以例如使用每AP的平均链路数量或每AP的平均数据速率来评估系统负载。可以预定义DSSI到系统负载映射表,并且控制节点可以通过查找该表来基于系统负载半静态地配置DSSI。
根据该实现,DSSI可以与系统负载成正比。例如,可以针对低系统负载情况配置小DSSI,针对中等系统负载情况配置中DSSI,并且针对高系统负载情况配置大DSSI。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出现的“小”,“中”和“大”意在被相对使用。
例如,考虑到服务于办公楼的AP的系统负载在夜间或周末会大幅下降,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内相应地适配DSSI。例如,控制节点可以针对繁忙时间(高系统负载)配置大DSSI,并针对低系统负载时间配置小DSSI。
在另一实现中,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关于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例如,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即,例如图8所示的DSSP)。在该示例中,确定单元2910还被配置为基于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来确定DSSP。
作为该实现的示例,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在这个示例中,控制节点2900可以可选地包括接收单元2930。接收单元2930被配置为从服务无线电节点接收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DSSP可以与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成反比。
移动速度和DSSP之间的映射表可以在控制节点处预定义,控制节点随后可以根据例如在系统中具有高移动速度的一定比率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最高移动速度或平均移动速度关于DSSP来查找表。
应当注意到:本公开中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单元可以在逻辑上或物理上合并。例如,启用单元2820和禁用单元2830可以组合为单个单元。此外,发送单元2920和接收单元2930可以组合为单个单元。
应该清楚,除了方法1900或2300之外,控制节点2700或2900还可以执行方法700或1400。此外,除了方法2100之外,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还可以在用作链路的接收节点时执行方法900,可以在用作链路的发送节点时执行方法1100,或者可以执行方法1800。
图3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可以在控制节点2700、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或控制节点2900中使用的布置3000的实施例。
被包括在布置3000中的是处理单元3006,例如具有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处理单元3006可以是执行本文描述的过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单元或多个单元。布置3000还可以包括用于从其他实体接收信号的输入单元3002、以及用于向其它实体提供信号的输出单元3004。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可以被布置为集成的实体或示为图27、图28或图29中的示例。
此外,布置3000可包括具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3008,例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和硬盘驱动。计算机程序产品3008包括计算机程序3010,计算机程序3010包括代码/计算机可读指令,其当由布置3000中的处理单元3006执行时,使布置3000和/或包括布置3000在内的控制节点或服务无线电执行例如之前结合图19、图21或图23描述的过程的动作。
计算机程序3010可以被配置为在计算机程序模块3010A至3010C或3010D至3010I或3010J至3010M中构建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因此,在布置3000用于控制节点2700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3000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包括确定模块3010A,用于如果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计算机程序3010中的代码还包括发送模块3010B,用于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启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计算机程序3010中的代码可以包括如模块3010C所示、例如用于控制和执行与控制节点的操作相关联的其他相关过程的其他模块。例如,当控制节点是CCU时,模块3010C可以控制并执行与CCU的操作相关联的其他相关过程。
在布置3000用于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3000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包括接收模块3010D,用于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并且可选地如果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从控制节点接收禁用信号。启用信号指示在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一个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禁用信号指示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还包括启用模块3010E,用于基于启用信号在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还包括禁用模块3010F,用于基于禁用信号在链路中禁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当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时,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还包括用于获得所述几何相关参数的获得模块3010G以及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几何相关参数的发送模块3010H。计算机程序3010中的代码可以包括如模块3010I所示、例如用于控制和执行与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操作相关联的其他相关过程的其他模块。例如,当服务无线电节点是BS时,模块3010I可以控制和执行与BS的操作相关联的其他相关过程。
在布置3000用于控制节点2900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3000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包括确定模块3010J,用于基于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计算机程序3010中的代码还包括发送模块3010K,用于向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当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关于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每一个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时,计算机程序3010中的代码还包括接收模块3010L,用于从服务无线电节点接收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计算机程序3010中的代码可以包括如模块3010M所示、例如用于控制和执行与控制节点的操作相关联的其他相关过程的其他模块。例如,当控制节点是CCU时,模块3010M可以控制并执行与CCU的操作相关联的其他相关过程。
计算机程序模块实质上可以执行图19中所示的流程的动作以模拟控制节点2700,或者可以执行图21中所示的流程的动作以模拟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或者可以执行图23中所示的流程的动作以模拟控制节点2900。换言之,当在处理单元3006中执行不同的计算机程序模块时,它们可以例如对应于图27的单元2710至2720,或对应于图28的单元2810至2850,或对应于图29的单元2910至2930。
此外,计算机程序3010还可以被配置为在计算机程序模块(未示出)中构造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图7、图9、图11、图14或者图18中所示的流程的动作。
尽管以上结合图30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代码装置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该计算机程序模块当在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布置执行以上结合上述附图描述的动作,在备选实施例中可以至少部分地将至少一个代码装置实现为硬件电路。
处理器可以是单个CPU(中央处理单元),但是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于两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集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处理器还可以包括用于高速缓存目的的板载存储器。计算机程序可以由与处理器相连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承载。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其上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EEPROM,并且上述计算机程序模块在备选实施例中可以用服务无线电节点或控制节点内的存储器的形式在不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分布。
以上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然而,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变型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其中这些变型和修改都落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53)

1.一种在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190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方法(1900)包括:
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S191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
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S1920)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900),还包括:
如果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确定(S193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不应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
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S1940)禁用信号,所述禁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之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基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链路的所述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1900),其中,将受干扰的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链路信号和干扰噪声比SINR低于预定义的SINR阈值。
10.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控制节点的控制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210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方法(2100)包括:
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S2110)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
基于所述启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启用(S2120)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2100),还包括:
如果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S2130)禁用信号,所述禁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
基于所述禁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禁用(S2140)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之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基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2100),还包括:
获得(S2150)所述几何相关参数;以及
向所述控制节点发送(S2160)所述几何相关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链路的所述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2100),其中,将受干扰的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链路信号和干扰噪声比SINR低于预定义的SINR阈值。
20.一种在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230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方法(2300)包括:
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S231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
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S2320)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23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2300),其中,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执行探测和感测的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并且所述确定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基于所述系统负载确定所述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23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2300),其中,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并且所述确定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基于关于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来确定所述探测和感测周期。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23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2300),还包括:
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接收(S2330)所述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27.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270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控制节点(2700)包括:
确定单元(2710),被配置为: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应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
发送单元(2720),被配置为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所述确定单元(2710)还被配置为:如果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在所述链路中不应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并且所述发送单元(2720)还被配置为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禁用信号,所述禁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之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基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链路的所述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
33.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
34.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制节点(2700),其中,将受干扰的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链路信号和干扰噪声比SINR低于预定义的SINR阈值。
36.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控制节点的控制下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包括:
接收单元(2810),被配置为:如果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一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启用信号,所述启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以及
启用单元(282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启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启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所述接收单元(2810)还被配置为:如果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满足第二预定义条件,则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禁用信号,所述禁用信号指示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并且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还包括:
禁用单元(283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禁用信号在所述链路中禁用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的应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大于第一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数据速率小于第二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小于第三预定义阈值,或者
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之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二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受害者比率小于第四预定义阈值。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几何相关参数,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小于第五预定义阈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所述几何相关参数基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或者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与最强相邻无线电节点的发现信号强度和/或质量之间的差。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还包括:
获得单元(2840),被配置为获得所述几何相关参数;以及
发送单元(2850),被配置为向所述控制节点发送所述几何相关参数。
42.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链路的数据速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链路的所述数据速率大于第六预定义阈值。
43.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所述系统负载高于第七预定义阈值。
44.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将受干扰的链路的比率的受害者比率,并且第一预定义条件是受害者比率大于第八预定义阈值。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服务无线电节点(2800),其中,将受干扰的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链路信号和干扰噪声比S1NR低于预定义的SINR阈值。
46.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无线电节点的控制节点(2900),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服务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链路连接到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所述控制节点(2900)包括:
确定单元(291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确定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要在所述链路中应用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以及
发送单元(2920),被配置为向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发送所确定的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控制节点(29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的系统负载。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控制节点(2900),其中,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无线电节点执行探测和感测的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并且所述确定单元(2910)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系统负载确定所述探测和感测持续时间。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控制节点(2900),其中,所述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相关参数包括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节点(2900),其中,所述探测和感测相关配置包括探测和感测周期,并且所述确定单元(2910)还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波束切换时间间隔的统计来确定所述探测和感测周期。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控制节点(29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的波束切换时间间隔取决于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控制节点(2900),还包括:
接收单元(2930),被配置为从所述服务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相应客户端无线电节点的移动速度。
53.一种存储指令(301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008),所述指令(3010)在被执行时使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37666.1A 2015-06-26 2016-05-31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77108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5/082500 2015-06-26
PCT/CN2015/082500 WO2016206092A1 (en) 2015-06-26 2015-06-26 Methods used in control node and radio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CNPCT/CN2015/082516 2015-06-26
CNPCT/CN2015/082519 2015-06-26
PCT/CN2015/082516 WO2016206103A1 (en) 2015-06-26 2015-06-26 Methods used in serving radio node and control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PCT/CN2015/082519 WO2016206104A1 (en) 2015-06-26 2015-06-26 Methods used in control nodes, and associated control nodes
PCT/CN2016/084032 WO2016206525A1 (en) 2015-06-26 2016-05-31 Methods used in control node and serving radio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802A true CN107710802A (zh) 2018-02-16
CN107710802B CN107710802B (zh) 2022-02-18

Family

ID=5758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7666.1A Active CN107710802B (zh) 2015-06-26 2016-05-31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4718B2 (zh)
EP (1) EP3314937B1 (zh)
CN (1) CN107710802B (zh)
WO (1) WO20162065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9599A (zh) * 2018-07-11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接入点ap协作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WO2024100638A1 (en) * 2023-02-03 2024-05-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ensor network reporting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231A (zh) * 2003-08-28 2005-03-09 蚬壳星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高扩展性互联网超级服务器的维护单元结构及方法
CN101283525A (zh) * 2005-08-31 2008-10-08 提捷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发射信号的平均eirp控制
US20090097395A1 (en) * 2007-10-15 2009-04-16 Hongyuan Zhang Beamforming Using Predefined Spatial Mapping Matrices
CN102118765A (zh) * 2009-12-31 2011-07-06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广播信道波束自适应设置方法和装置
US20120139788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Mark Gianinni Self-provisioning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CN103081420A (zh) * 2010-08-10 2013-05-0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对于下行链路多用户mimo配置的波束成形的子带反馈
US20130107798A1 (en) * 2011-11-02 2013-05-02 Hitachi, Ltd. ABS-based Method for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CN103202085A (zh) * 2011-01-03 2013-07-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信道探测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US20130208773A1 (en) * 2011-01-19 2013-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40062784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Location-assisted beamforming
US20140187174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mart Antenna Platform for Indo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140233667A1 (en) * 2009-11-13 2014-08-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anagement action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1721B2 (en) * 2007-04-30 2011-02-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hannel sounding techniqu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26301B2 (en) 2007-09-26 2015-12-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ystem and method to shorten the time taken to improve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performance using adaptive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CN101784116B (zh) * 2009-01-19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资源分配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282612B1 (ko) 2009-12-15 2013-07-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펨토셀 기지국의 운영 모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24465B (zh) 2011-01-30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认知无线电的感知辅助的方法及系统
US9392639B2 (en) * 2013-02-27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WO2014161593A1 (en) 2013-04-05 2014-1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points
WO2016048110A1 (en) 2014-09-26 2016-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roadcast resource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35315B1 (en) * 2014-12-15 2019-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used in network node, and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nodes of link, and associated devices
KR102305115B1 (ko) * 2015-04-02 2021-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 설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4780032B (zh) * 2015-04-14 2018-0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的下行CoMP传输方法和装置
GB2548335B (en) 2016-03-08 2020-07-01 Cambium Network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for a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582537B2 (en) * 2016-04-15 2020-03-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AP), station (STA) and method of channel access for spatial reus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231A (zh) * 2003-08-28 2005-03-09 蚬壳星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高扩展性互联网超级服务器的维护单元结构及方法
CN101283525A (zh) * 2005-08-31 2008-10-08 提捷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发射信号的平均eirp控制
US20090097395A1 (en) * 2007-10-15 2009-04-16 Hongyuan Zhang Beamforming Using Predefined Spatial Mapping Matrices
US20140233667A1 (en) * 2009-11-13 2014-08-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anagement action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118765A (zh) * 2009-12-31 2011-07-06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广播信道波束自适应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3081420A (zh) * 2010-08-10 2013-05-0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对于下行链路多用户mimo配置的波束成形的子带反馈
US20120139788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Mark Gianinni Self-provisioning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CN103202085A (zh) * 2011-01-03 2013-07-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信道探测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US20130208773A1 (en) * 2011-01-19 2013-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30107798A1 (en) * 2011-11-02 2013-05-02 Hitachi, Ltd. ABS-based Method for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US20140062784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Location-assisted beamforming
US20140187174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mart Antenna Platform for Indo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14937A4 (en) 2019-02-20
EP3314937B1 (en) 2020-09-09
US20170279641A1 (en) 2017-09-28
US10454718B2 (en) 2019-10-22
WO2016206525A1 (en) 2016-12-29
EP3314937A1 (en) 2018-05-02
CN107710802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40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6507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345312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2p communications and decentralized spatial sha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US116774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30677B2 (en) Distributed beam selec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N110754044B (zh) 用于上行链路覆盖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US1084912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ing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005975A (zh) 在网络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和链路的接收和发送节点以及相关联设备
CN110447280A (zh) 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
WO2020165630A1 (en) Multi-use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in cellular systems
CN110140299A (zh)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无线设备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07710851A (zh) 在控制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和相关的控制节点
CN107852733B (zh) 在控制节点和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关联装置
CN107710802A (zh)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hau et al.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Harsh environment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Gupt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hanced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CoMP scheme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20230086617A (ko) 밀리미터파 대역 셀-탈피 대규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스케일러블 하이브리드 빔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33547A1 (en) Beamforming technique for a radio network
Matsuo et al. Adaptive coverage control using cell-specific beamforming based on throughput prediction
Slabicki et al. Local approach to power management in LTE networks
WO2015024194A1 (zh) 一种无线射频的优化方法和相关装置
OA18729A (en) Methods used in control node and radio nod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