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终端是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通信网络与配电网主站进行相应的通信。
配电终端的传统通信方案中,需要通过特定网络的无线通信卡以及其他相关通信设备与配电网主站进行无线通信,在上述特定网络出现通信故障或者网络异常等状况时,配电终端的通信工作将会随之受到影响,降低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配电终端通信方案容易使通信工作受到影响,降低通信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一种配电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分别识别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历史覆盖数据以及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历史覆盖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
通过所述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并在所述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
一种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识别模块,用于分别识别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历史覆盖数据以及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历史覆盖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并在所述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
上述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再依据上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历史覆盖数据以及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以便通过通信信号强度大的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还可以在上述主链路信号强度变弱或者通信质量变差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继续相应的通信工作,使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质量得到保证,有效提升了相应的通信稳定性。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能够使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质量得到保证。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
上述计算机设备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以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有效提高了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通信链路切换时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双链路初始化时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功能架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电力系统的配电终端也可以称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如DTU,FTU,TTU等),配电终端可以通过串口(RS232/RS485)或者以太网接口连接到无线通信终端。上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双卡双待无线通信终端,也可以称为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作为一个独立的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可以配置两个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相应的路由控制模块,通过外部线缆与配电终端进行连接和通信。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可以通过上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通过上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二通信链路。在通信过程中,无线通信终端的一个通信模块处于可直接发送业务数据的状态,另一个通信模块处于等待接入到通信网络的状态(备用状态),当相应的通信网络需要切换时,处于等待状态的通信模块可以根据相应的网络情况执行网络接入流程。具体地,无线通信终端的两个通信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运营商,如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通过中国移动公网进行通信,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通过中国联通公网进行通信等等。无线通信终端与配电终端通过串口RS232/RS485连接时,可以采用数据透传模式,承载IEC60870-5-101协议数据;无线通信终端与配电终端通过以太网网口连接时,可采用网关形式承载IEC60870-5-104协议数据,此时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提供MAC地址过滤功能、DHCP Server功能以及按照配电终端MAC地址绑定方式分配IP地址。
S20,分别识别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历史覆盖数据以及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历史覆盖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
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可以表征第一通信链路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和通信可靠性,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可以表征第二通信链路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和通信可靠性。具体地,若第一历史覆盖数据的密度等状态优于第二历史覆盖数据的相应状态,则表明当前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信号强度优于第二通信链路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通信链路的通信可靠性高于第二通信链路的通信可靠性,此时可以将第一通信链路确定为主链路,将第二通信链路确定为备用链路;反之可以将第二通信链路确定为主链路,将第一通信链路确定为备用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可以参考图2所示,如图2所示,配电终端41的以太网口(或串口RS232/485等)可以相关数据线连接无线通信终端42,无线通信终端42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分别连接设置在配电主站侧的路由器43,路由器43还可以连接配电网主站44,这样,上述无线通信终端42便为配电终端41和配电网主站44之间提供了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进而可以依据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上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如图2所示,在上方的第一通信链路可以为主链路,在下方的第二通信链路可以为备用链路)
S30,通过所述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并在所述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
主链路为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通信信号强度较优的通信链路,通过通信信号强度较优(获取通信可靠性较高)的主链路进行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并在所述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如将当前的备用链路切换为主链路或者保持当前的主链路不变等),可以保证相应的通信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再依据上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历史覆盖数据以及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以便通过通信信号强度大的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还可以在上述主链路信号强度变弱或者通信质量变差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继续相应的通信工作,使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质量得到保证,有效提升了相应的通信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并在所述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的过程可以包括:
检测无线通信终端通过主链路进行通信的实时信号强度;
若所述实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计算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平均信号强度,若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将当前的备用链路切换为主链路,以继续通过主链路进行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
上述设定时段可以依据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要求进行设置,如设置为当前时刻向前10分钟等值。若所述实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表明当前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需要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以保证所采用的主链路的通信质量。若实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且无线通信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平均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需要将当前的备用链路切换为主链路,以保证通过主链路进行通信的顺利性。
上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也可以称为瞬时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可以记为
第一信号强度阈值
可以表征某一时刻,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系统所期望无线通信终端所能够接收到的最低接收信号强度(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上述主链路进行通信的实时信号强度可以记为RSS
t,在主链路通信可靠时,有
上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也可以称为平均信号强度阈值,可以记为
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为某一时间段T内,通信系统所期望无线通信终端所能够接收到的平均最低接收信号强度RSS,在主链路通信可靠时,有
其中
若实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即
说明此时主链路信号质量不满足预期要求,有可能出现相应通信信号的被中断或者干扰、拥塞等状况,此时可以计算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在设定时段T内的平均信号强度
通过平均信号强度
获知主链路所处节点在设定时段T内的信号覆盖情况,若所述平均信号强度
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说明主链路所处节点在设定时段T内的信号覆盖质量较差需要将当前的备用链路切换为主链路,具体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终端的路由切换控制模块重置备用链路的优先级为高,并将备用链路配置为主链路,以保证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质量。
作为一个实施例,计算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平均信号强度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将保持无线通信终端当前采用的主链路不变。
在实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
时,说明此时无线通信终端接收信号出现了波动,由于平均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当前信号覆盖平均质量依然较好,因此可以预计该波动在短时间内将恢复,此时将保持无线通信终端当前采用的主链路不变,即无线通信终端的路由切换控制模块不重置主备用链路的优先级,以避免通信链路频繁地在主备用链路之间乒乓切换。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I类区域和II类区域表征无线通信终端采用相应主链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稳定性,通过优先级表征主链路和备用链路。若无线通信终端的两个通信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运营商,此时无线通信终端所采用的通信网络为相应运营商的无线公网。具体地,高优先级的通信链路为主链路,低优先级的通信链路为备用链路;I类区域指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信号较稳定区域,该区域业务分布均匀、基站及天线设施健壮、频段干扰少,能够提供稳定的无线信号覆盖;II类区域指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信号不稳定区域,例如该区域业务分布不均匀,存在严重的潮汐效应,易发生信号拥塞,或者该区域的基站及天线设施老旧不稳定,且频段干扰较多,无线信号覆盖质量波动较大。
若某时刻实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强度)RSS
t大于等于瞬时接收信号强度阈值
即
说明此时该终端通信的无线公网链路信号质量满足预期要求,无线公网终端不做任何更改,继续对实时信号强度RSS
t保持监测。若该时刻实时信号强度RSS
t小于瞬时接收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即
说明此时该终端通信的无线公网链路信号质量不满足预期要求,有可能发生了无线公网信号的中断或者干扰、拥塞等,此时无线公网终端将进行下一步判定;此时可以计算设定时段T内的平均信号强度
即
该值反映了无线公网终端所处节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信号覆盖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该时间段T可根据对信号覆盖质量的敏感度设置不同的值,若该终端对信号覆盖质量变化极为敏感,则T可相对较小;反之则可相对较大。若平均信号强度
大于等于平均信号强度阈值
即
说明该终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信号覆盖质量较好,此时,若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位于I类区域,即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信号较稳定区域。由于该区域信号较为稳定,一般而言不会发生信号的无故中断或拥塞,因此当出现
时,说明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接收信号出现了难以避免的覆盖问题,且难以短时间内恢复,此时路由切换控制模块重置备用链路的优先级为高,并将其配置为主用链路;若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位于II类区域,即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信号不稳定区域,信号覆盖质量较常出现中断或拥塞造成的波动,因此当出现
时,说明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接收信号出现了波动,但因为有
即信号覆盖平均质量依然较好,因此可以预计该波动在短时间内将恢复,此时路由切换控制模块不重置主备用链路的优先级,避免通信链路频繁地在主备用链路之间乒乓切换;若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计算的平均信号强度
小于平均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即
说明该终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信号覆盖质量较差;若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位于I类区域,即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信号较稳定区域。由于该区域信号较为稳定,一般而言不会发生信号的无故中断或拥塞,因此当出现
且
时,说明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接收信号出现了难以避免的覆盖问题,且难以短时间内恢复,此时路由切换控制模块重置备用链路的优先级为高,并将其配置为主用链路;若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位于II类区域,即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信号不稳定区域,信号覆盖质量较常出现中断或拥塞造成的波动,因此当出现
时,说明该无线公网通信终端接收信号出现了波动,同时因为有
即信号覆盖平均质量也较差,因此可以预计该波动在短时间内将不会恢复,此时路由切换控制模块亦重置主备用链路的优先级,将备用链路的优先级设置为高,并将其配置为主用链路。本实施例中,无线公网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终端)所提供的两条通信链路(运营商A无线公网连接和运营商B无线公网链路)在切换过程中对应的时序图可以参考图3所示,图3中,配电业务终端为配电终端,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为无线通信终端,配电业务主站为配电网主站。
作为一个实施例,若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公网通信终端)的两个通信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运营商,此时无线通信终端所采用的通信网络为相应运营商的无线公网,在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之后,还可以对无线通信终端的两个通信模块分别对应的通信链路进行双链路初始化,以完成无线公网通信终端到两个不同运营商的两条不同无线公网通信链路的初始化。上述双链路初始化过程中的时序图可以参考图4所示,图4中,配电业务终端为配电终端,无线公网通信终端为无线通信终端,配电业务主站为配电网主站,双链路初始化过程包括:
1、运营商A链路搭建:内置通信模块A在运营商A内进行PPP拨号,建立运营商A的无线公网通信链路。
2、运营商B链路搭建:内置通信模块B在运营商B内进行PPP拨号,建立运营商B的无线公网通信链路。
3、优先级判定:按照该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电终端)所在位置的运营商A与运营商B的历史覆盖数据,为可靠性较高的一条链路设置高优先级,为可靠性相对较低的一条链路设置低优先级。
4、主链路配置:将高优先级的链路设置为主链路,并将配电自动化终端业务数据设置为默认通过该链路传输。
5、备用链路配置:将低优先级的链路设置为备用链路,并将配电自动化终端业务数据设置为当主链路不可用时通过该链路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过程包括:
获取配电终端的终端IP地址(P.1)以及配电网主站的主站IP地址(P.2);
在无线通信终端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生成终端IP地址对应的第一源地址(YA.1)以及主站IP地址对应的第一目的地址(YA.2),在无线通信终端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生成终端IP地址对应的第二源地址(YB.1)以及主站IP地址对应的第二目的地址(YB.2);
建立第一源地址(YA.1)至第一目的地址(YA.2)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第二源地址(YB.1)至第二目的地址(YB.2)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本实施例依据各个IP地址分别进行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建立,可以保证所建立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通信可靠性。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一地址转换器,配电主站可以包括第二地址转换器;
上述通过所述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的过程可以包括:
将配电终端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终端的第一地址转换器根据通信数据携带的终端IP地址获取主链路的主链路源地址(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二源地址),将所述通信数据由主链路源地址发送至所述主链路源地址对应的主链路目的地址(第一目的地址或者第二目的地址);
无线通信终端将所述通信数据由主链路目的地址发送至配电主站的第二地址转换器,所述第二地址转换器根据所述主链路目的地址获取主站IP地址,使配电主站根据所述主站IP地址传输所述通信数据。
作为一个实施例,无线通信终端可以通过内置的两个无线通信模块与两个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建立相互独立的两条无线公网链路,得到两个运营商分配的两个独立IP地址。无线通信终端还可以通过内置的路由控制模块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AT,将两个独立的运营商IP地址映射到配电终端的IP地址,并向两个运营商分配的对端主站IP地址传输数据;无线通信终端通过两条无线公网链路连接至配电网主站侧的汇聚路由装置,该路由装置可对两条数据链路(通信链路)的目的IP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AT,将两条链路数据传输的目的IP地址映射为配网主站IP地址,以保证上述两条通信链路进行相应通信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可以支持安装2张SIM/USIM/R-UIM卡。其中SIM卡的接口符合GSM11.11的要求,与SIM卡交互数据符合GSM11.14的要求;USIM卡的接口符合3GPPTS31.102的要求,与USIM卡交互数据应符合3GPPTS31.111的要求;R-UIM卡的接口应符合3GPP2C.S0023-D的要求,与R-UIM卡交互数据符合3GPP2C.S0035-B的要求。
无线通信终端与配电终端之间可以提供2路串行接口,一路为RS232,一路为RS485,RS232可以为三线制全双工接口,RS485可以为两线制半双工接口;上述串行接口可通过工业接线端子提供外部连接。无线通信终端可以包括两个以太网接口,其中一个以太网接口具备WAN功能,另一个以太网接口具备LAN功能;以太网接口可以通过RJ45提供外部连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可支持10/100Mbps速率自适应,交叉直连自适应。无线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一个本地有线调试接口,该接口形式为RS232接口或者以太网接口,可以与业务接口复用,也可单独存在。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可以采用SMA形式,母头,外螺内孔,馈线可延长。
具体地,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硬件架构可以参考如图5所示,包括电源单元、射频信息获取及控制单元、运营商无线通信单元(如运营商A无线单元和运营商B无线单元)以及路由切换控制单元等。
上述电源单元用于提供工作电源。射频信息获取与控制单元用于向运营商无线通信单元发送探测报文、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将无线公网通信链路对应的路由表项按照路由切换控制单元决策进行刷新,并负责数据包的过滤、交换及转发处理,三层路由协议的处理;运营商无线通信单元与对应的无线公网通信运营商搭建无线通信拨号链路;路由切换控制单元为无线通信终端的核心单元,可以包括三个子模块(切换执行模块优先重置模块和双阈值路由模块),可以用于进行两个无线公网通信链路的双阈值路由模块判定、优先级判定、重置以及主备用链路切换决策及执行。如图5所示,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与路由切换控制单元连接的指示灯单元,用于指示两个链路的状态。进一步地,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配置调试串口单元,用于提供维护人员对设备的维护接口,以及一些参数的配置。
上述无线通信终端的功能架构可以参考图6所示,包括LCM芯片、RF射频单元和天线接口单元。LCM芯片与无线通信终端的双阈值路由交换芯片可以通过QSGMII总线连接,RF射频单元通过SPI接口与LCM芯片连接,天线接口单元与RF射频单元连接。在无线通信终端中,双阈值路由交换芯片还可以通过PCI-PCIe线连接中央主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的过程可以包括:
检测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分别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
将通信信号强度大的通信链路设为无线通信终端的主链路,将通信信号强度小的通信链路设为无线通信终端的备用链路。
本实施例可以检测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分别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以此将通信信号强度大的通信链路设为无线通信终端的主链路,通过设定的主链路进行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以保证相应的通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信终端分别通过两路串行接口连接配电终端的串口,并分别通过两个以太网接口连接配电终端的以太网接口。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端口连接特征可以进一步提高配电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参考图7所示,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
建立模块10,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终端建立与配电网主站的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识别模块20,用于分别识别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一历史覆盖数据以及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二历史覆盖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覆盖数据和第二历史覆盖数据在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中选取主链路和备用链路;
通信模块30,用于通过所述主链路与配电网主站进行通信,并在所述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变弱时在当前的主链路和备用链路中重新选取主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
检测无线通信终端通过主链路进行通信的实时信号强度;
若所述实时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计算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在设定时段内的平均信号强度,若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将当前的备用链路切换为主链路。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系统还可以包括:
保持模块,用于若所述平均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则将保持无线通信终端当前采用的主链路不变。
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系统与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一一对应,在所述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的实施例阐述的技术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适用于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系统的实施例中,特此声明。
基于如上所述的示例,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并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基于如上所述的示例,参考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60,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61、处理器62及存储在存储器61上并可在处理器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6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
上述计算机设备60可以包括电脑等智能处理设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存储器6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与上述配电终端的网络接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相对应,处理器62还可用于执行存储器61所存储的其他可执行指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