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7371B -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7371B
CN107707371B CN201610644630.1A CN201610644630A CN107707371B CN 107707371 B CN107707371 B CN 107707371B CN 201610644630 A CN201610644630 A CN 201610644630A CN 107707371 B CN107707371 B CN 107707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bu
main
standby
switching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46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7371A (zh
Inventor
周衡
郭建林
王玮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6446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73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07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7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7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7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容灾方法,包括:主用BBU和备用BBU分别实时检测自身与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X2接口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当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容灾装置和网络容灾系统。本发明采用整体控制策略,由eNodeB互相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摆脱了网络自愈判决对上级网元的依赖,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扁平化架构下的技术方案适配。

Description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推行的蜂窝技术在无线接入方面的最新演进。LTE系统凭借在降低时延、提高用户传输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其被运营商和设备商广泛接受并迅速推广。
LTE基站eNodeB(Evolved Node B)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基带单元设备BBU(BaseBand Unit)和射频远端设备RRU(Radio Remote Unit)构成,RRU和BBU之间是通过光纤传输。由于采用了更加扁平化的设计,LTE取消了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RNC(RadioNetwork Controller)的设置,eNodeB直接与上级网元EPC(Evolved Packet Core)连接,原有的BSC/RNC的一部分功能由eNodeB承担,另一部分转移到EPC侧实现。
网络容灾,是指网络设备在面临光纤链路故障、BBU断电或BBU单板故障,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导致的相关设备损毁等场景下,所提供的网络自愈能力。随着4G网络设备的普及,LTE系统需要像2G/3G设备一样,满足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网络容灾需求。
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将2G/3G的已有容灾组网技术直接移植到LTE来实现。例如,说明书附图中图6是将一至多个RRU链型连接,跨接在2个不同的BBU下,多个RRU从属于同一个逻辑小区,满足了小区线性覆盖的同时,也提供了BBU和光纤链路的容灾备份。图6的方案缺陷在于:当发生故障的光纤位于2个RRU之间时,链路上的一组RRU将被迫工作在2个不同的BBU下,导致小区分裂。对于那些严格禁止网络掉话,不期望频繁越区切换的场景,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说明书附图中图7是针对图6的一种改进:1至多个RRU使用星型连接的方式,跨接在2个不同的BBU下,任一RRU与某一侧BBU发生光纤链路故障时,通过上级网元实施整体倒换策略,一组RRU同时倒换到另一侧BBU下工作,从而保证了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但图7的方案无法直接移植到LTE中实现,因为2G/3G架构下,BBU与上级网元BSC/RNC的接口属于设备商的私有借口,设备商可以灵活定义接口中的消息内容和用途。而LTE架构下,BBU与上级网元EPC的接口变为标准接口,需要考虑不同设备商的互通问题,无法自定义其功能实现。此外,从设计角度出发,需要上级网元参与决策的容灾组网模式,无疑会造成系统复杂度的增加,导致系统运行对上级网元健康度的依赖增强,与网络扁平化的设计趋势相违背。现有LTE架构下,通过eNodeB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外围功能的设计,无疑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络容灾方法,采用整体控制策略,由eNodeB互相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扁平化架构下的技术方案适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主用BBU和备用BBU分别实时检测自身与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X2接口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当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eNodeB间的互通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摆脱了网络自愈判决对上级网元的依赖,适应了LTE扁平化架构的技术要求,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小区线性完整覆盖的容灾组网方法在LTE架构上的功能移植。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当所述主用BBU检测到与任一所述RRU发生光纤链路故障时,通过所述X2接口将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发送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检测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与自身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之间的差值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小区倒换门限k,当m-n≥k时,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主用BBU发出进行倒换的判决结果;
所述主用BBU根据m-n≥k的决策规则对所述判决结果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执行向所述备用BBU进行倒换的操作,并回复确认倒换的消息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收到所述主用BBU的回复确认消息后,执行向所述主用BBU进行倒换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实时检测各自的BBU受控板状态、BBU主控板状态及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
所述主用BBU检测到自身的BBU受控板故障或BBU主控板故障或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故障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检测到自身不存在上述故障时,直接倒换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所述主用BBU检测到RRU光纤链路故障恢复时,向所述备用BBU发送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所述备用BBU依据所述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重新与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进行对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进行倒换操作,倒换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后,上报各自对应小区的当前状态,用于后台查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络容灾装置,采用整体控制策略,由eNodeB互相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扁平化架构下的技术方案适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容灾装置,所述网络容灾装置为BBU,所述BBU包括主用BBU和备用BBU,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X2接口连接,所述主用BBU或备用BBU均包括:
第一链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自身与连接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所述X2接口向对端BBU发送链路状态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是否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第一倒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网络容灾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容灾装置还包括信息交换模块和倒换确认模块;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X2接口交换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和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之间的差值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小区倒换门限k;
所述倒换确认模块用于在m-n≥k时,发出倒换确认信息;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还用于在m-n≥k时,通过所述X2接口在所述主用BBU和所述备用BBU之间交换所述倒换确认模块发出的倒换确认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容灾装置还包括:
第二链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主用BBU或备用BBU的BBU受控板状态、BBU主控板状态及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
故障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状态监测模块检测到BBU受控板状态或BBU主控板状态或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中至少一个出现故障时,通过所述X2接口向对端BBU发送相应的故障信息;
第二倒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BBU检测到自身不存在上述故障时,直接倒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状态监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主用BBU检测到RRU光纤链路故障恢复时,并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备用BBU发送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重新与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进行对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络容灾系统,包括主用BBU、备用BBU及设置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若干个RRU,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采用上述的网络容灾装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容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容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双BBU下RRU环形组网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双BBU下RRU星型组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请参阅图1,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01,主用BBU和备用BBU分别实时检测自身与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X2接口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S102,当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eNodeB间的互通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摆脱了网络自愈判决对上级网元的依赖,适应了LTE扁平化架构的技术要求,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小区线性完整覆盖的容灾组网方法在LTE架构上的功能移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用BBU检测到与任一所述RRU发生光纤链路故障时,通过所述X2接口将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发送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检测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与自身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之间的差值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小区倒换门限k,当m-n≥k时,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主用BBU发出进行倒换的判决结果;
所述主用BBU根据m-n≥k的决策规则对所述判决结果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执行向所述备用BBU进行倒换的操作,并回复确认倒换的消息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收到所述主用BBU的回复确认消息后,执行向所述主用BBU进行倒换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实时检测各自的BBU受控板状态、BBU主控板状态及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
所述主用BBU检测到自身的BBU受控板故障或BBU主控板故障或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故障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检测到自身不存在上述故障时,直接倒换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进行倒换操作,倒换所述服务小区和备份小区的工作状态后,上报向各自小区的当前状态,用于后台查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用BBU检测到RRU光纤链路故障恢复时,向所述备用BBU发送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所述备用BBU依据所述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重新与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进行对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进行倒换操作,倒换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后,上报各自对应小区的当前状态,用于后台查询。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基于LTE分布式基站架构,本实施例中,以BBU与RRU链路故障触发的网络自愈为例。
所述LTE分布式基站架构包括:分别对应于服务小区和备份小区的主用基带单元BBU和备用基带单元BBU,以及设置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若干个射频拉远单元RRU,每个RRU均通过独立链路跨接在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每个RRU之间各自独立,所述LTE分布式基站架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连接的操作维护中心,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通过X2口连接;每个BBU和该若干个RRU之间均形成一种星型的组网结构,每个RRU均跨接在2个BBU之间,所述RRU分别服务于所述服务小区和备份小区,所述RRU在物理上映射为同一组,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S201,操作维护中心完成对所述服务小区和备份小区的小区备份组配置,并将配置数据发送至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所述配置数据包括所述RRU的对应光口位置和小区倒换门限k;
其中,所述操作维护中心完成对所述服务小区和备份小区的小区备份组配置的具体含义为组备份配置模块可配置1个或多个小区备份组;每个小区备份组包含2个互为备份关系的逻辑小区,分别隶属于主用BBU和备用BBU,这2个备份小区地位对等;备份组对应的2个小区所使用的射频单元即RRU在物理上映射为同一组(一个或多个)RRU,2个小区在无线参数配置上需要保持一致;2个小区互为备份关系,是指在同一时刻,一个小区备份组中只有一个逻辑小区处于工作状态,另一个小区处于休眠状态;所述配置数据还包括小区编号,小区是否属于备份组的标识,小区备份组号,备份组内其它小区所属BBU标识,小区初始状态标识(工作或者休眠),小区无线参数,小区内的RRU连接配置等。
S202,主用BBU和备用BBU确认某一逻辑小区属于小区备份组后,查找该小区下各个RRU的对应光口位置,开始实时检测RRU的链路状态,同时依据小区初始状态标识,选择是否与RRU建立链路。
S203,主用BBU检测到服务小区下某RRU链路状态故障,通过备用BBU的标识,找到备用BBU的物理地址,并在对应的X2接口上发送故障信息,携带内容应包含:小区备份组号,服务小区可用RRU链路数量n。
S204,备用BBU接收故障信息,并根据备份小区可用RRU链路数量m,在m-n≥k时,触发小区倒换,在收到消息的X2接口上回复判决结果,内容包含:小区备份组号,判决结果(倒换),备份小区可用RRU链路个数。
S205,主用BBU接收判决结果,确认小区备份组号无误,并依据备份小区可用RRU链路个数,确认判决结果无误,在收到消息的X2接口上回复确认消息,内容包含:小区备份组号,倒换确认。同时,主用BBU触发倒换操作,上报倒换后的小区状态。
S206,备用BBU核实确认消息,查明主用BBU的倒换确认后,执行主用BBU的倒换操作,上报倒换后的小区状态。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本实施例中,综合了上述两种实施例提及的多种故障状态下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故障信息接收,确认故障类型;
首先判断是否为EPC-eNodeB链路故障;
若EPC-eNodeB链路发生故障,则检测背选方向是否存在同类故障,若背选方向存在同类故障,不作处理,结束流程,若背选方向不存在同类故障,则启动备份小区,结束流程;
若EPC-eNodeB链路未发生故障,则继续检测是否为eNodeB基带板故障(eNodeB基带板故障包括BBU受控板状态和BBU主控板状态),若eNodeB基带板发生故障,则检测背选方向是否存在同类故障,若背选方向存在同类故障,不作处理,结束流程,若背选方向不存在同类故障,则启动备份小区,结束流程;
若eNodeB基带板未发生故障,则继续检测是否为RRU链路故障;
若RRU链路未发生故障,则结束流程;若RRU链路发生故障,则检测是否满足m-n≥k的判决标准,若满足,则启动备份小区,结束流程;若不满足,不作处理,结束流程。
基于同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容灾装置,请参阅图4,所述网络容灾装置为BBU,所述BBU包括主用BBU和备用BBU,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X2接口连接,所述主用BBU或备用BBU均包括:
第一链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自身与连接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所述X2接口向对端BBU发送链路状态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是否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第一倒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装置还包括信息交换模块和倒换确认模块;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X2接口交换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和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之间的差值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小区倒换门限k;
所述倒换确认模块用于在m-n≥k时,发出倒换确认信息;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还用于在m-n≥k时,通过所述X2接口在所述主用BBU和所述备用BBU之间交换所述倒换确认模块发出的倒换确认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网络容灾装置还包括:
第二链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主用BBU或备用BBU的BBU受控板状态、BBU主控板状态及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
故障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状态监测模块检测到BBU受控板状态或BBU主控板状态或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中至少一个出现故障时,通过所述X2接口向对端BBU发送相应的故障信息;
第二倒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BBU检测到自身不存在上述故障时,直接倒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链路状态监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主用BBU检测到RRU光纤链路故障恢复时,并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备用BBU发送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重新与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进行对比。
请参阅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网络容灾系统,包括主用BBU、备用BBU及设置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若干个RRU,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采用上述的网络容灾装置,所述网络容灾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连接的操作维护中心,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用于对所述服务小区和备份小区的小区备份组配置,所述操作维护中心设有组备份配置模块,所述组备份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操作维护中心的配置数据发送至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所述配置数据包括所述RRU的对应光口位置和小区倒换门限k。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述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eNodeB间的互通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摆脱了网络自愈判决对上级网元的依赖,适应了LTE扁平化架构的技术要求,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小区线性完整覆盖的容灾组网方法在LTE架构上的功能移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即通过eNodeB间的互通协商,主要是通过X2接口进行eNodeB间的互通协商,不需要上级网元的直接参与,摆脱了对上级网元的依赖,还可以用于其它的网络外围功能,不限于本发明提及的网络容灾功能。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主用BBU和备用BBU分别实时检测自身与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X2接口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当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当所述主用BBU检测到与任一所述RRU发生光纤链路故障时,通过所述X2接口将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发送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检测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与自身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之间的差值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小区倒换门限k,当m-n≥k时,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主用BBU发出进行倒换的判决结果;
所述主用BBU根据m-n≥k的决策规则对所述判决结果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执行向所述备用BBU进行倒换的操作,并回复确认倒换的消息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收到所述主用BBU的回复确认消息后,执行向所述主用BBU进行倒换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实时检测各自的BBU受控板状态、BBU主控板状态及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
所述主用BBU检测到自身的BBU受控板故障或BBU主控板故障或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故障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备用BBU;
所述备用BBU检测到自身不存在上述故障时,直接倒换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所述主用BBU检测到RRU光纤链路故障恢复时,向所述备用BBU发送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所述备用BBU依据所述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重新与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进行对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络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进行倒换操作,倒换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后,上报各自对应小区的当前状态,用于后台查询。
6.一种网络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装置为BBU,所述BBU包括主用BBU和备用BBU,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X2接口连接,所述主用BBU或备用BBU均包括:
第一链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自身与连接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所述X2接口向对端BBU发送链路状态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是否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第一倒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装置还包括信息交换模块和倒换确认模块;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X2接口交换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和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n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m之间的差值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小区倒换门限k;
所述倒换确认模块用于在m-n≥k时,发出倒换确认信息;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还用于在m-n≥k时,通过所述X2接口在所述主用BBU 和所述备用BBU之间交换所述倒换确认模块发出的倒换确认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容灾装置还包括:
第二链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主用BBU或备用BBU的BBU受控板状态、BBU主控板状态及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
故障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状态监测模块检测到BBU受控板状态或BBU主控板状态或BBU与上级网元EPC的链路状态中至少一个出现故障时,通过所述X2接口向对端BBU发送相应的故障信息;
第二倒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BBU检测到自身不存在上述故障时,直接倒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链路状态监测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主用BBU检测到RRU光纤链路故障恢复时,并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备用BBU发送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故障恢复后的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重新与所述备用BBU的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进行对比。
10.一种网络容灾系统,包括主用BBU、备用BBU及设置在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之间的若干个RRU,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采用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容灾装置。
CN201610644630.1A 2016-08-09 2016-08-09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7707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4630.1A CN107707371B (zh) 2016-08-09 2016-08-09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4630.1A CN107707371B (zh) 2016-08-09 2016-08-09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7371A CN107707371A (zh) 2018-02-16
CN107707371B true CN107707371B (zh) 2021-08-31

Family

ID=61168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4630.1A Active CN107707371B (zh) 2016-08-09 2016-08-09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73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4445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网络异常的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处理单元
WO2021028055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lf-healing for decentralized unit failure
CN115835257A (zh) * 2021-09-16 2023-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容灾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605A (zh) * 2012-11-26 2014-06-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WO2015083911A1 (ko) * 2013-12-04 2015-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클라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517073A (zh) * 2015-12-09 2016-04-20 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te组网架构及核心网跨线切换信令与数据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605A (zh) * 2012-11-26 2014-06-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WO2015083911A1 (ko) * 2013-12-04 2015-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클라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517073A (zh) * 2015-12-09 2016-04-20 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te组网架构及核心网跨线切换信令与数据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7371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8351B (zh)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统计方法和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804839B (zh) 用于检测pci冲突的方法
US8934902B2 (en) Method of notifying switching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CN101998468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自优化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3747442A (zh) 一种安全密钥上下文分发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基站
CN101877871B (zh) 一种网络自优化方法和一种演进基站
CN103582038A (zh) 无线网络切换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707371B (zh) 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13528B (zh)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118817A (zh) 一种基站间移动性参数协商方法及系统
CN113785617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处理条件切换(cho)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40386A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CN107889241B (zh) 一种终端能力协商方法、终端及基站
EP3606222B1 (en)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lement
CN103686883A (zh) 用于在多无线接入网络中进行数据流迁移的方法与装置
CN103959842A (zh) 一种进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的方法和基站
CN111565424B (zh) 双连接系统中处理连接失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547764B (zh) 一种提高移动健壮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756548A (zh) 切换方法、基站及移动管理实体
CN104349416A (zh) 切换门限处理方法、装置、基站、rnc和bsc
CN107371198A (zh) 小区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14845320A (zh) 条件主辅小区改变失败的处理方法、处理系统和基站系统
CN102369761B (zh) 一种获取上下文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517322A (zh) 用于在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信息的方法
CN102238642A (zh) 一种实现eNB之间移动性参数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