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6073B -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6073B
CN107676073B CN201710704801.XA CN201710704801A CN107676073B CN 107676073 B CN107676073 B CN 107676073B CN 201710704801 A CN201710704801 A CN 201710704801A CN 107676073 B CN107676073 B CN 107676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well
work area
rate
w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48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76073A (zh
Inventor
孟德伟
位云生
冀光
程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048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76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76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6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76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6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获取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第二气井是对工区中由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根据第一气井数目、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第二气井数目以及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根据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工区的井网部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定量说明气井所受到的井间干扰程度,定量判断气井是否具有经济可开采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井网部署可以指组成油气田的各个要素的部署,例如:油井、水井、气井的排列分布方式(即,井网)、油气田中所包含的井数、井距的大小、排距的大小等。当部署的井网过稀时,由于储层的连续性较差以及平面的强非均质性,井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不够,储量难以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气田的最终采收率较低;当部署的井网过密时,不同井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虽然采收率相对较高,但是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合理的井网部署方式来保证井网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采收率。
目前,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气藏的井网部署:
1)以工区中是否存在井间干扰的井数为基础进行气藏的井网部署:
采用干扰试井或者压力检测找出相互干扰的井组,并提出了以井数为基础的井间干扰率,根据该井间干扰率进行气藏的井网部署。然而,井间干扰率仅从定性角度给出了某种井网密度下哪些气井发生干扰,有多少气井发生了干扰,并不能定量说明气井在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是否能维持在经济极限产量之上,是否具有经济可采性。
2)以工区中井间干扰储量比为基础进行气藏的井网部署:
通过分析工区中各个技术指标的概率分布,计算工区中井间干扰储量比,并进行气藏的井网部署。然而,井间干扰储量比与实际储层所具有的强非均质性、气藏内部阻流带普遍发育且不均匀的分布特征有很大差异,并不能定量说明气井在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是否能维持在经济极限产量之上,是否具有经济可采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以达到定量说明气井所受到的井间干扰程度,定量判断气井是否具有经济可开采性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获取所述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是对所述工区中由所述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根据所述第一气井数目、所述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数目以及所述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可以包括: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根据所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一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根据所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二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计算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与所述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差值;计算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Figure BDA0001381199060000021
上式中,IR表示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单位为:%,N1表示所述第一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i表示第i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N2表示加密后的所述第二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j表示第j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可以包括:建立所述工区的初始地质模型;对所述初始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按照预设的第一井距以及第一排距,将多个第一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对所述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可以包括:按照预设的第二井距以及第二排距,将多个第二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对所述多个第二气井中各个第二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与预设的产量阈值之间的关系,对所述工区进行井网部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井网部署的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第二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是对所述工区中由所述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干扰率计算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井数目、所述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数目以及所述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井网部署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扰率计算模块可以包括:第一产气量和计算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第一平均产气量计算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一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第二产气量和计算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第二平均产气量计算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二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产气量差值计算单元,可以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与所述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差值;气井产量干扰率计算单元,可以用于计算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扰率计算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Figure BDA0001381199060000031
上式中,IR表示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单位为:%,N1表示所述第一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i表示第i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N2表示加密后的所述第二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j表示第j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可以包括:初始模型建立单元,可以用于建立所述工区的初始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校正单元,可以用于对所述初始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第一气井部署单元,可以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井距以及第一排距,将多个第一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最终产气量确定单元,可以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反映工区中井网加密前后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变化情况的气井产量干扰率来进行工区的井网部署,可以定量评价在不同井网密度情况下,气井自身所受到的井间干扰程度,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在各种井网下的变化程度,从而达到定量判定气藏在井网加密过程中的井间干扰程度对气井自身最终累积产气量影响,并利用该影响进行井网部署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图版;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井网部署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采用井间干扰率或者井间干扰储量比进行气藏的井网部署时,不能定量说明气井在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是否能维持在经济极限产量之上,是否具有经济可采性的缺陷,发明人提出了可以反映工区中井网加密前后气井最终采收率之间关系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并利用气井产量干扰率来进行井网部署的方法。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获取工区中所包含的第一气井的总数,在得到第一气井数目之后,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工区中存在多个第一气井,并且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均是按照预定井距以及排距分布的。
最终累积产气量(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简称为EUR)可以是指气井开发到废弃条件的累积采气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得到气藏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S1-1:建立工区的初始地质模型;
S1-2:对初始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
具体的,可以基于得到的初始地质模型,对初始地质模型中的气井动态生产数据开展历史拟合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主要从下述三个方面调整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
(1)气井单井控制储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与气藏工程方法评价得到的动态储量相吻合;
(2)储层连通性:根据气井产层发育情况以及与周边气井连井剖面有效砂体的分布特征,设置方向阻流带,调节连通性及渗透性;
(3)气井相关参数:根据气井动态试井、产量不稳定分析等气藏工程方法所获取的气井裂缝半长、近井表皮、泄流半径、流动边界等。
通过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上述三方面的参数进行循环调节,获得单井产气量、单井压力较好的趋势拟合和数值拟合,完成对初始地质模型的动态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
S1-3:按照预设的第一井距以及第一排距,将多个第一气井部署在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
S1-4:对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在校正后的地质模型基础上,进行不同井网密度的气井部署,对气井进行初期配产以及关井条件和经济废弃条件设定(比如气井井底压力低于2MPa,日产量低于1000方),采用压降法、递减曲线法,数值模拟法等方法预测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也就是EUR)。当气井生产日产量达到废弃条件后,气井关井报废,校正后的地质模型所计算得到的气井产出天然气即为最终累积产气量(EUR)。
S102:获取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上述第二气井是对工区中由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例如:当第一气井是按照800×1200m的井距以及排距进行分布时,第二气井可以是按照600×800m或者500×700m、400×600m、400×500m、300×400m等加密的井网形式进行分布的。上述第一气井和第二气井均表示气井,只是为了区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气井,在本申请中将未进行井网加密前的气井称为第一气井,进行井网加密后的气井称为第二气井,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工区中的井网进行重新部署,可以获取重新部署后的工区中所包含的第二气井数目,在得到第二气井数目之后,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工区中存在多个第二气井,并且第二气井均是按照预定井距以及排距分布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S2-1:按照预设的第二井距以及第二排距,将多个第二气井部署在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
根据S1-1以及S1-2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之后,可以按照预设的第二井距以及第二排距,将多个第二气井部署在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
S2-2:对多个第二气井中各个第二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S103:根据所述第一气井数目、所述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数目以及所述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气井产量干扰率可以用于表征工区中井网加密前后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的变化情况。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得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S3-1:根据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
求取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的和,并将得到的和作为第一累积产气量和。
S3-2:根据第一累积产气量和、第一气井数目,计算得到工区中的第一平均单井累积储量;
S3-3:根据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
S3-4:根据第二累积产气量和、第二气井数目,计算得到工区中的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
S3-5:计算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与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差值;
S3-6:计算上述差值与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Figure BDA0001381199060000061
上式中,IR表示气井产量干扰率,单位为:%,N1表示第一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i表示第i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N2表示加密后的第二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j表示第j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得到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可以直接反映工区中气井产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能够直接利用该气井产量干扰率和预设的产量阈值(例如:经济极限产量)进行对比,实现对工区中气井的可采性进行说明的目的。
S104: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气井产量干扰率与预设的产量阈值(例如:经济极限产量)之间的关系,对所述工区进行井网部署。其中,预设的产量阈值可以是根据当前的气价和开采成本确定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井网的部署:
S4-1:以预设的第三井距以及第三排距所对应的井网部署作为基础井网;
上述预设的第三井距以及第三排距所对应的井网部署方式得到的气井产量干扰率为0。
S4-2:获取工区的气藏储量丰度;
储量丰度可以表示为工区中的地质储量除以工区的区块面积。
S4-3:计算工区中多个井距以及多个排距所对应的井网部署与基础井网之间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S4-4:绘制气井产量干扰率、储量丰度以及井网密度的曲线图;
S4-5:根据该曲线图进行井网的部署。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气井产量干扰率和预设的产量阈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井网部署,也可以利用气井产量干扰率所绘制的曲线图来进行井网的部署,达到了定量判断气井是否具有经济可开采性的目的。其中,当利用所绘制的曲线图来进行井网的部署时,可以很直观的直接根据当前井网的平均气井累积产量,以及所绘制的曲线图版上对应的即将加密到的井网对应的产量干扰率,计算即将加密到的井网下平均的气井累积产量值,进而评估即将加密到的井网是否可行,气井是否具有经济可采性。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井网部署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以S-X开发试验区为例来说明井网部署的方法,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筛选储量丰度为1.5×108m3/km2、2.0×108m3/km2、2.8×108m3/km2的三个井组区域,并分别建立这三个井组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A、B、C;
S202:分别对这三维地质模型A、B、C进行气井产量和压力历史拟合,从动态上对这三个模型进行校正,得到准确的预测模型A’、B’、C’;
S203:以动态校正后的预测模型A’、B’、C’为基础,开展井网部署模拟,共设定800×1200m,600×800m,500×700m,400×600m,400×500m,300×400m这六种井网形式,并对预测模型A’、B’、C’开展共18组数值模拟气井EUR预测;
S204:在800×1200m井网下,气井实际生产中并没有产生干扰,即产量干扰率为0,因此将800×1200m井网作为基础井网,将后续加密井网与之对比,开展产量干扰率分析,将数值模拟预测的18组气井EUR代入产量干扰率IR的表达式中,即可分别计算出这三种储量丰度下,不同井网密度时,这18组气井EUR对于基础井网的干扰率系列值;
以井网从800×1200m加密到400×600m的气井产量干扰率计算为例,如表1所示为S-X开发试验区中储量丰度GR=1.6×108m3/km2时,井网从800×1200m加密到400×600m时实际评价的气井产量干扰率,以及绘制版图中根据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表1干扰率图版与S-X试验区气井评价最终累积产气量对比
Figure BDA0001381199060000081
对比结果可见,井网从800×1200m加密到400×600m,气井产量干扰率图版的干扰率12.5%与S-X开发试验区实际评价的气井产量干扰率12.8%非常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图版可以准确的定量反映井网加密过程中气井井间干扰情况,指导相关气田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井网加密部署。
S205:以直角坐标系为基础,绘制储量丰度-井网密度-产量干扰率关系曲线,形成如图2所示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图版。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同井网密度、不同储量丰度的井网加密后气井产量的抢气程度及变化趋势,总体呈现出一个缓“S”渐变增大的过程,在井网密度达到4~5口/km2时,产量干扰率出现明显的增大拐点,表明当前井网已经控制了气藏内发育比例占优规模尺度的砂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井网部署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井网部署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井网部署的方法相似,因此井网部署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井网部署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井网部署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301、第二获取模块302、干扰率计算模块303、井网部署模块30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获取模块301,可以用于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第二获取模块302,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是对所述工区中由所述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干扰率计算模块3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井数目、所述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数目以及所述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井网部署模块30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扰率计算模块可以包括:第一产气量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第一平均产气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一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第二产气量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第二平均产气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二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产气量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与所述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差值;气井产量干扰率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扰率计算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Figure BDA0001381199060000091
上式中,IR表示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单位为:%,N1表示所述第一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i表示第i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N2表示加密后的所述第二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j表示第j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可以包括:初始模型建立单元,可以用于建立所述工区的初始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校正单元,可以用于对所述初始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第一气井部署单元,可以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井距以及第一排距,将多个第一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最终产气量确定单元,可以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利用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井网部署的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自动实施所述井网部署的方法,对工区进行井网部署,可以不需要实施人员的具体参与,可以直接输出井网部署结果,操作简单快捷,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气井产量干扰率的计算、第一气井以及第二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的确定方式、井网部署方式等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计算/确定方式等获取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单元、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8)

1.一种井网部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获取所述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是对所述工区中由所述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气井数目、所述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数目以及所述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用于表征工区中井网加密前后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的变化情况;所述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包括: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根据所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一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根据所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二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计算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与所述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差值;计算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Figure FDA0002382882120000011
上式中,IR表示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单位为:%,N1表示所述第一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i表示第i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N2表示加密后的所述第二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j表示第j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包括:
建立所述工区的初始地质模型;
对所述初始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
按照预设的第一井距以及第一排距,将多个第一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
对所述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包括:
按照预设的第二井距以及第二排距,将多个第二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
对所述多个第二气井中各个第二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包括:
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与预设的产量阈值之间的关系,对所述工区进行井网部署。
6.一种井网部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区中的第一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工区中的第二气井数目,并确定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是对所述工区中由所述第一气井组成的井网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干扰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井数目、所述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所述第二气井数目以及所述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用于表征工区中井网加密前后气井最终累积产气量的变化情况;所述干扰率计算模块包括:第一产气量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第一平均产气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一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第二产气量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得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第二平均产气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累积产气量和、所述第二气井数目,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产气量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与所述第二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差值;气井产量干扰率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平均单井累积产气量之间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井网部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进行所述工区的井网部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工区中的气井产量干扰率:
Figure FDA0002382882120000031
上式中,IR表示所述气井产量干扰率,单位为:%,N1表示所述第一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i表示第i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N2表示加密后的所述第二气井数目,单位为:口;Qj表示第j个第二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单位为:104m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初始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工区的初始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校正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地质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
第一气井部署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井距以及第一排距,将多个第一气井部署在所述校正后的地质模型上;
最终产气量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第一气井中各个第一气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工区中各个第一气井的最终累积产气量。
CN201710704801.XA 2017-08-17 2017-08-17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676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4801.XA CN107676073B (zh) 2017-08-17 2017-08-17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4801.XA CN107676073B (zh) 2017-08-17 2017-08-17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6073A CN107676073A (zh) 2018-02-09
CN107676073B true CN107676073B (zh) 2020-06-09

Family

ID=6113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4801.XA Active CN107676073B (zh) 2017-08-17 2017-08-17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60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1801A (zh) * 2019-07-18 2021-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页岩气最佳开发井距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17048B (zh) * 2019-10-08 2021-1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气库布井方法
CN111737845B (zh) * 2020-04-23 2023-07-0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考虑表皮效应的单井循环系统地下水流场检测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2849A (zh) * 2013-07-18 2013-1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水开发老油田井网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04695934A (zh) * 2013-12-06 2015-06-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网优化方法
CN105545275A (zh) * 2015-12-31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田气井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5913332A (zh) * 2016-04-22 2016-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致密气藏开发指标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44105A1 (en) * 2015-09-10 2017-03-16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ll spudding scheduling
CN106703779A (zh) * 2016-12-02 2017-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2849A (zh) * 2013-07-18 2013-1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水开发老油田井网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04695934A (zh) * 2013-12-06 2015-06-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网优化方法
WO2017044105A1 (en) * 2015-09-10 2017-03-16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ll spudding scheduling
CN105545275A (zh) * 2015-12-31 2016-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田气井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5913332A (zh) * 2016-04-22 2016-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致密气藏开发指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03779A (zh) * 2016-12-02 2017-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动态特征的开发井网优化——以苏里格致密强非均质砂岩气田为例";李跃刚 等;《天然气工业》;20141130;第56-6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6073A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6073B (zh) 井网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15987B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流体因子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AU2011289788B2 (en) Reservoir upscaling method with preserved transmissibility
US9589081B2 (en) Karstification simulation
US9851469B2 (en) Production strategy plans assesment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EP2920619A1 (en) Unstructured grids for modeling reservoirs
AU2010229934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fractures in a subsurface reservoir
CN107366534B (zh) 粗化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5937467B (zh) 随机三维裂隙在升尺度模型网格中的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09538197A (zh) 油气储层钻井轨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Mlacnik et al. Sequentially adapted flow-based PEBI grids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CN109598068B (zh) 古构造约束建模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232208A (zh) 用于识别优势渗流段的储层参数模型构建方法及设备
CN110046414A (zh) 用于识别优势渗流段的储层参数模型构建方法及设备
Gomez et al. Top-down intelligent reservoir modeling (TDIRM)
EP2678718A2 (en) Computerized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a value for at least a parameter of a hydrocarbon-producing region, for planning the operation and operating the region
CN106979002B (zh) 分支水平井预测剖面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952676A (zh) 一种页岩气藏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及其装置
CN107368688B (zh) 海相单砂体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U201640986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faulting point clouds
CN109190251A (zh) 正断层相关褶皱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Cottini-Loureiro et al. Optimized well location by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realization approach and quality map methods
CN105718705A (zh) 油气田动态分析方法
CN113761699A (zh) 裂缝模型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aly et al. Characterisation and Modelling of Fractured Reservoirs–Static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